养生 > 中医养生 > 冬季养生保健的中医治疗 > 导航 > 冬季养生保健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哮喘的穴位

冬季养生保健的中医治疗。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养生,很多人只是听说但并未真正力行,养生不应只是调侃或者卖弄,而是必须认真地践行。如何在中医养生方面行稳致远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中医治疗哮喘的穴位”,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哮喘病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呼吸道疾病,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患有哮喘病的约有1.5亿人,在这些统计数据中儿童的数量相当多占很大的比例,另外哮喘病的患者发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一种能够有效治疗哮喘病的方法对于哮喘病的患者来说急需的。随着中医的发展,近年来依靠穴位治疗哮喘病越来越得到认同,穴位治疗逐渐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那么中医治疗哮喘的穴位到底有哪些呢?

中医上,哮喘发生的原因被认为是体内阳气不足痰邪内生,最容易在夜间及凌晨发作,秋冬寒冷的季节常常会病情加重。哮喘严重发作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和恢复,就可能并发气胸和肺水肿,引发呼吸衰竭,甚至还会引发淬死。

所以对于哮喘这种会威胁到生命的病,我们要引起重视,要通过夏季提前的预防和治疗,来减轻在冬季发作时的症状和病情,并促进其康复。而最佳的时机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三伏天。

哮喘常发生于体质虚弱者中,以下穴位为治疗哮喘的特效穴:

孔最穴,抑制咳嗽即效性高的穴位,孔最穴位于前臂内侧,从手肘到指尖约三分之一处。刺激穴位时用拇指指腹用力按压即可。

中府穴,加以揉压可缓解严重咳嗽,呼吸困难。中府位于锁骨下方第2肋骨外侧与肩膀间的凹陷处。刺激穴位时用指腹按压,如果按压到会产生疼痛感的硬结时,加以仔细揉压。

大椎穴:该穴隶属督脉,刺激可放松颈部,消除胸部苦闷感。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刺激穴位时以指腹按揉,或用拇指与食、中、无名等指作对称用力,捏挤大椎穴。

ys630.COm精选阅读

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有哪些


哮喘是一种常见病,主要是因为气管炎症造成的。对于哮喘患者来说,了解治疗哮喘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哮喘的治疗方法主要以西医为主,但是中医在治疗哮喘方面也是有效果的,那么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哦!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哮喘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其亲属患病率也越高。除此之外,尘螨是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室内变应原,是哮喘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发病原因,尘螨存在于皮毛、唾液、尿液与粪便等分泌物里。真菌亦是存在于室内空气中的变应原之一,特别是在阴暗、潮湿以及通风不良的地方。常见的室外变应原:花粉与草粉是最常见的引起哮喘发作的室外变应原。

中医认为哮喘患儿多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机体虚弱、腠理疏松,卫气不固,不能适应外界气候环境变化,易为外邪侵袭,外邪侵袭首先伤肺,若反复发作,气阴俱伤、可波及脾肾。脾虚则运化失调,积液成痰,痰阻气道则呼吸不利;肾为先天之本,主纳气,摄纳失司,则气不归根,从而三脏功能失调,病情加重,因此“正虚”是本病的主要矛盾,也是辩证的主要依据。临床分风寒型及风热型:

一、风寒型

麻黄4g,桂枝4g,细辛2g,干姜3g,白芥子5g,杏仁8g,淮山15g,苏子8g,五味子5g,法夏8g,黄芪18 g,白术15g,山萸肉12g。

二、风热型

金银花10g,黄芩8g,杏仁8g,桑白皮10g,款冬花10g,五味子6g,桔梗8g,薄荷8g(后下),瓜蒌仁10g,蒲公英10g,石菖蒲6g,麦冬8g。

以上就是关于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有哪些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看了本文的介绍之后,对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有哪些这个问题已经有所了解了。当然啦,上面介绍的相关方法只是给大家做一个参考的,因此大家想要用中医来治疗哮喘的话,最好去看中医,千万不要自己乱吃中药哦!

中医治哮喘的方法


哮喘的患者是非常痛苦的,要长期的去服用一些药物的,但是却得不到根治的,总是会有复发的可能性的,而且每次复发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呼吸的,出现窒息情况的,所以患者还是可以采取一些中医的治疗方法的,那么到底应该要怎么样去用中医的治疗方法去治疗哮喘的呢?

1,补液根据失水及心脏情况,静脉给等渗液体,用量2000~3000ml/d,以纠正失水,使痰液稀释。

2,糖皮质激素是控制和缓解哮喘严重发作重要治疗措施,常用甲基强的松龙每次40~120mg静脉注射,在6~8h后可重复注射。

3,.沙丁胺醇(舒喘灵)雾化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

⑴雾化吸入:浓度为0.5%(W/V,5mg/ml)的沙丁胺醇溶液1ml,用适量生理盐水稀释后雾化吸入,以后可根据病情在2~6h后重复用药。

⑵皮下或肌肉注射沙丁胺醇:500μg/次(每次8μg/kg体重),4~6h可重复注射。

⑶静脉注射沙丁胺醇250μg/次94μg/kg体重·次),注射速度宜慢(约10min左右),必要时重复用药。

4,异丙托溴铵溶液雾化吸入

5,氨茶碱静脉滴注和静脉注射测定或估计患者血浆茶碱浓度,若患者的血浆茶碱浓度5mg/L,则可给予负量氨茶碱(5mg/kg体重)用5%葡萄糖溶液20~4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需15min以上注射完;如果血浆茶碱浓度已达10~15mg/L,则按0.7mg/kg·h的维持量氨茶碱静脉滴注,并注意血浆茶碱浓度的监测,及时调整药物用量。

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方法


支气管哮喘在现在生活当中,其实很多人都会采取一些食疗药膳调理的方法,因为通过这种中医治疗方式,更多地减少一些副作用,核桃,杏仁麻黄,对于改善支气管哮喘有很好的效果。

1、核桃对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疗效,可取核桃仁,杏仁,蜂蜜,将这3种物质,混在一起蒸熟加生姜汁,一次服完。每隔两日服上述药方一次,连服5~7次。或取核桃,生姜,猪肺。洗净猪肺加水放入核桃仁、生姜,炖熟。每日3次,在1~2日内服完。这样的食疗方适用于,哮喘病日久不愈,反复发作的肾虚患者。

2、将干胎盘和干地龙共研细末,装入空心胶囊中备用,每次口服5~8粒,每天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10天1疗程。

3、豆腐,麦芽糖,生萝卜汁,混合煮开,为1日量,分早晚2次。此食疗方,对肺热型的哮喘病十分有效。

4、杏仁,麻黄,豆腐,混合加水煮1小时,去渣,吃豆腐喝汤。每天或隔天1服。此食疗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也很有效。

5、鲜嫩丝瓜,水煎去渣后给予口服;或用丝瓜藤汁,每次口服30毫升,1日服3次,方法为,取丝瓜藤离地面3~4尺处剪断,断端插入瓶中,鲜汁滴入瓶内,一天可集液汁500毫升。

中医治疗胃病 艾灸穴位治疗胃痛


胃病非常不好受,胃酸、胃胀气等症状,胃病一犯,饭也不能吃,全身不适,治疗胃病有很多方法,今天小编教大家一招,用艾灸就可以治疗胃痛,当时见效哦,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温灸中脘、神阙治胃病

还有些上了岁数的人,由于年轻时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或者受生活条件所限,吃得不好,导致老了以后经常出现恶心、干呕、闹肚子等肠胃不适。像这种睛况就需要长期调理了,一般要连续灸五六个疗程,10 天一个疗程,每次灸20-30分钟,每个疗程之间可休息3天。

这时候,您就要用到隔姜灸,就是把姜片扎孔,搁在中脘穴和神阙穴上,然后对准姜片艾灸。姜的辣气进入体内后能对付顽固性的消化不良。

我们在使用温灸治疗胃病的时候,如果再在足部的消化系统反射区按摩几分钟的话,效果会更加的好的哦。

用耳朵治胃病

对付胃病,您还可以找到耳朵上的胃、食道、贲门、幽门和十二指肠反射区,哪儿疼点哪儿,一会儿胃就“焐”得热乎了。

对于一般的胃病,在耳朵上找痛点,忍住痛,点按几分钟就会缓解。一般说来,胃病越严重,点起来越疼。

您如果赶上出差在外、跟朋友聚会或者正在工作中急性胃疼犯了,手边又暂时没有醪糟、艾条,做脚上的胃反射区又不方便,就可以直接点耳朵上的胃区,找到最痛的地方直接点压。

有的时候,您自己觉得是胃疼,其实可能是贲门疼、幽门疼或者是十二指肠疼。此时,自己光凭感觉没法儿辨别,那在耳朵上就能找得准了。点按这几个地方,哪个点最疼,就是对应的哪个脏器出了毛病。

如果你实在自己不想下手,忍受不了疼的话,可以采用贴耳豆的方法,在上面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几个反射区贴王不留行籽。

您也可以把云南白药的保险子打成粉,包裹住王不留行籽再贴,或者直接把王不留行籽和云南白药都打成粉,加点水,制成小的膏药贴在耳朵上的胃区。

治胃病具体方法

1.艾灸中脘30分钟,或者每天用暖水袋焐中脘穴30~40分钟;经常肠胃不适者要长期调理,隔10天灸一次。连续做5-6次;顽固性肠胃不适可隔姜灸。

2.按摩足部的消化系统反射区,每天按摩2分钟。

3.在耳朵的胃、食道、贲门、幽门和十二指肠反射区上找痛点,贴耳豆2~3天,或每天点按10分钟。

中医如何治疗胃病

多胃病患者大多是因为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生活饮食习惯造成的。比如,有人经常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的情况,却总以为就是没吃好,胃有点不舒服,自己吃点药或是忍忍就过去了。实际上,正是这些忽视,导致了疾病的不断发展,严重了,甚至有癌变的可能。

从中医来讲,胃病并不是单单因为胃不好造成的,因而,养胃还要兼顾脾、肝。蒙教授指出,除戒烟酒外,注意饮食是重点。

健脾胃

中医认为,初春饮食应以辛温、清淡为主,因为辛温能够祛寒,清淡能够利湿,这样可使人体抗拒风寒、风湿之邪的侵袭。例如可经常用薏苡仁、山药、大枣、茯苓、芡实等煮粥,以起到健脾补气的作用。而油腻、生冷、酸涩、黏硬和大辛大热的食物,会助热生火,伤害脾胃,要忌食;蔬菜、水果可避免“上火”,要多吃。

养脾肝

春天肝旺,容易克伐脾土而引起脾胃病,而酸味是肝之本味,故此时应减酸味,增甘味。唐代名医孙思邈就曾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建议可在春季多食用大枣、山药等。

中医专家指出肝气升发过度,会引起脾胃病旧病复发。而肝功能的健康与否又与人的精神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要学会自我调控情绪。

中医提醒胃病患者忌喝绿茶

先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茶叶不仅具有多中医药功效。但有利也有弊,专家提醒,胃病患者忌喝绿茶。

胃病的症状有轻有重,最常见的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则为上腹部烧灼痛,特别是在两顿饭之间,早餐或在饮用橙汁、咖啡之后发生。

据专家介绍,胃病须“三分治七分养”,七分养应该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经全面检查确诊后进行系统治疗,并配合精神、饮食、烟酒等方面进行调养,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生活作息方面,一天三餐要定时定量,最好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表,然后严格遵守。

此外,专家特别提醒广大胃病患者,中国人都爱喝茶,但是胃病患者最好喝红茶,因为绿茶是没有经过发酵的茶,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能保留鲜叶的85%以上,绿茶中的成分,对于防衰老、抗癌、杀菌、消炎等确实有效果,是其他茶叶无法比拟的。

但过敏体质者喝绿茶易呕吐,而且绿茶中叶绿素含量较多,对肠胃刺激较大,故胃病患者最好别喝绿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茶多酚含量少,经过“熟化”刺激性较弱,较为平缓温和,适合饮用。尤其对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喝红茶时加点奶,可以起到一定的温胃作用。

喝茶的时间最好在饭后,因为空腹饮茶会伤身体,尤其对于不常饮茶的人来说,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严重的还会引起心悸、头痛等“茶醉”现象。

平时情绪容易激动或比较敏感、睡眠欠佳和身体较弱的人,晚上还是以少饮或不饮茶为宜。

俗话说“十人九胃病”,胃病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注意,患有胃病,千万别喝绿茶!

总结:看到文章中治疗胃痛方法有很多,耳朵治疗法,还有艾灸治疗法等等,这些治疗胃痛还是有效果的,大家不防一试。

中医治疗胃病 艾灸穴位治疗胃痛


中医治疗胃病 艾灸穴位治疗胃痛

温灸中脘、神阙治胃病

还有些上了岁数的人,由于年轻时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或者受生活条件所限,吃得不好,导致老了以后经常出现恶心、干呕、闹肚子等肠胃不适。像这种睛况就需要长期调理了,一般要连续灸五六个疗程,10 天一个疗程,每次灸20-30分钟,每个疗程之间可休息3天。

这时候,您就要用到隔姜灸,就是把姜片扎孔,搁在中脘穴和神阙穴上,然后对准姜片艾灸。姜的辣气进入体内后能对付顽固性的消化不良。我们在使用温灸治疗胃病的时候,如果再在足部的消化系统反射区按摩几分钟的话,效果会更加的好的哦。

用耳朵治胃病

对付胃病,您还可以找到耳朵上的胃、食道、贲门、幽门和十二指肠反射区,哪儿疼点哪儿,一会儿胃就“焐”得热乎了。对于一般的胃病,在耳朵上找痛点,忍住痛,点按几分钟就会缓解。一般说来,胃病越严重,点起来越疼。

您如果赶上出差在外、跟朋友聚会或者正在工作中急性胃疼犯了,手边又暂时没有醪糟、艾条,做脚上的胃反射区又不方便,就可以直接点耳朵上的胃区,找到最痛的地方直接点压。

有的时候,您自己觉得是胃疼,其实可能是贲门疼、幽门疼或者是十二指肠疼。此时,自己光凭感觉没法儿辨别,那在耳朵上就能找得准了。点按这几个地方,哪个点最疼,就是对应的哪个脏器出了毛病。

如果你实在自己不想下手,忍受不了疼的话,可以采用贴耳豆的方法,在上面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几个反射区贴王不留行籽。您也可以把云南白药的保险子打成粉,包裹住王不留行籽再贴,或者直接把王不留行籽和云南白药都打成粉,加点水,制成小的膏药贴在耳朵上的胃区。

治胃病具体方法

1.艾灸中脘30分钟,或者每天用暖水袋焐中脘穴30~40分钟;经常肠胃不适者要长期调理,隔10天灸一次。连续做5-6次;顽固性肠胃不适可隔姜灸。

2.按摩足部的消化系统反射区,每天按摩2分钟。

3.在耳朵的胃、食道、贲门、幽门和十二指肠反射区上找痛点,贴耳豆2~3天,或每天点按10分钟。

中医如何治疗胃病

多胃病患者大多是因为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生活饮食习惯造成的。比如,有人经常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的情况,却总以为就是没吃好,胃有点不舒服,自己吃点药或是忍忍就过去了。实际上,正是这些忽视,导致了疾病的不断发展,严重了,甚至有癌变的可能。从中医来讲,胃病并不是单单因为胃不好造成的,因而,养胃还要兼顾脾、肝。蒙教授指出,除戒烟酒外,注意饮食是重点。

健脾胃

中医认为,初春饮食应以辛温、清淡为主,因为辛温能够祛寒,清淡能够利湿,这样可使人体抗拒风寒、风湿之邪的侵袭。例如可经常用薏苡仁、山药、大枣、茯苓、芡实等煮粥,以起到健脾补气的作用。而油腻、生冷、酸涩、黏硬和大辛大热的食物,会助热生火,伤害脾胃,要忌食;蔬菜、水果可避免“上火”,要多吃。

养脾肝

春天肝旺,容易克伐脾土而引起脾胃病,而酸味是肝之本味,故此时应减酸味,增甘味。唐代名医孙思邈就曾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建议可在春季多食用大枣、山药等。中医专家指出肝气升发过度,会引起脾胃病旧病复发。而肝功能的健康与否又与人的精神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要学会自我调控情绪。

中医提醒胃病患者忌喝绿茶

先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茶叶不仅具有多中医药功效。但有利也有弊,专家提醒,胃病患者忌喝绿茶。胃病的症状有轻有重,最常见的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则为上腹部烧灼痛,特别是在两顿饭之间,早餐或在饮用橙汁、咖啡之后发生。

据专家介绍,胃病须“三分治七分养”,七分养应该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经全面检查确诊后进行系统治疗,并配合精神、饮食、烟酒等方面进行调养,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生活作息方面,一天三餐要定时定量,最好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表,然后严格遵守。

此外,专家特别提醒广大胃病患者,中国人都爱喝茶,但是胃病患者最好喝红茶,因为绿茶是没有经过发酵的茶,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能保留鲜叶的85%以上,绿茶中的成分,对于防衰老、抗癌、杀菌、消炎等确实有效果,是其他茶叶无法比拟的。但过敏体质者喝绿茶易呕吐,而且绿茶中叶绿素含量较多,对肠胃刺激较大,故胃病患者最好别喝绿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茶多酚含量少,经过“熟化”刺激性较弱,较为平缓温和,适合饮用。尤其对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喝红茶时加点奶,可以起到一定的温胃作用。喝茶的时间最好在饭后,因为空腹饮茶会伤身体,尤其对于不常饮茶的人来说,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严重的还会引起心悸、头痛等“茶醉”现象。

平时情绪容易激动或比较敏感、睡眠欠佳和身体较弱的人,晚上还是以少饮或不饮茶为宜。俗话说“十人九胃病”,胃病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注意,患有胃病,千万别喝绿茶!

总结:看到文章中治疗胃痛方法有很多,耳朵治疗法,还有艾灸治疗法等等,这些治疗胃痛还是有效果的,大家不防一试。

哮喘中医治疗,正确方法是这样!


哮喘是一种很常见的气道炎症,这种疾病的症状非常明显,最常见的是气喘、胸闷以及咳嗽等等,尤其是在夜间最容易发作,哮喘疾病有轻有重,严重的哮喘危害性是非常大的,所以需要及时治疗,今天为大家推荐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

一、葶苈子大枣治哮喘

【功能主治】理气化痰,健脾利湿,补肾纳气。适用于各种哮喘症。

【处方组成】大枣30~60克,葶苈子30~60克,生白术30~60克,炙马蔸铃9克,肾气丸12克(包),生甘草9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早晚温服。

【加减】如属寒喘者,加麻黄9克,白果10~30枚;如属热喘者,加麻黄9克、生石膏30克;如舌质红,阴虚者,加南沙参15克,阿胶4.5~9克冲服;如咳嗽重者,加炙百部9克,炙款冬9克,炙紫菀9克;如咯痰不爽者,加礞石滚痰丸9克(包煎或3克吞服)。

【宜忌】忌鱼腥、油腻、辛辣等发物。

【病例验证】用此方共治疗各种哮喘325例。结果疗效稳定的95例,疗效不稳定的175例,无效的55例,总有效率为83.1%。

二、半夏丹参治哮喘

【功能主治】主治支气管哮喘。适用于喉中痰鸣,呼吸急促,胸闷如窒,咳嗽,吐痰白粘稠,舌质暗,苔自滑,脉细涩患者。

【处方组成】半夏6~15克,丹参10~30克,五灵脂9~15克,炙麻黄6~12克,炙杏仁6~10克,川椒5~10克,葶苈子6~18克,苏子6~12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连服7日为1疗程,停药1~2日后开始下一个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其中治愈10例,显效22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

三、固本治哮汤治哮喘

【功能主治】补肾纳气,降逆消痰。主治支气管哮喘。

【处方组成】蛤蚧6克(去头足),孩儿参30克,海浮石30克(先煎),淡豆豉10克,广地龙10克,紫菀10克,皂角3克,制南星6克,细辛6克,炙麻黄6克,钟乳石15克(先煎),桑白皮10克,五味子10克,沉香6克,炒葶苈子6克,杏仁10克,黄芩10克,生龙骨20克(先煎),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42剂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陆某,男,40岁,工人。从童年起患哮喘至今已35年,原先每逢冬春季节发作,渐则无明显季节性。发作时呼气尤为困难,不能平卧,两肩耸起,鼻翼及肩颈、腹壁肌皆随呼吸而活动,喉中有哮鸣声,偶尔呛咳,咯出粘稠白痰,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听诊两肺有广泛哮鸣音及干性罗音,叩诊呈过清音,肺下界降低。X线胸片示两肺纹理增粗,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略增高。按上方共服3个疗程,随访2年,哮喘未发。

四、冬病夏治消喘膏治哮喘

【功能主治】用于缓解期喘息型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处方组成】炙白芥子、延胡各21克,细辛、甘遂各12克,共研细末,用生姜汗调制成膏。

【用法用量】在夏季三伏天贴于背部双侧肺俞、心俞、隔俞穴位4~6小时,每10天贴敷一次,每年贴3次。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哮喘,经21年临床观察1074例,其中喘息型支气管炎785例,支气管哮喘289例,治愈率22.8%,总有效率85%。疗效随贴治年限的延长而逐渐提高,以连续贴治3个夏季组疗效最好。

哮喘的中医治疗,4大偏方很宝贵!


哮喘是大家熟知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的病因比较复杂,除了遗传因素之外,环境成为引起哮喘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现在很多地方空气质量下降,所以哮喘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医学上用于治疗哮喘的专业方法,但今天为大家推荐中医疗法,下面四种中药药方效果均很不错。

一、葶苈子大枣治哮喘

【功能主治】理气化痰,健脾利湿,补肾纳气。适用于各种哮喘症。

【处方组成】大枣30~60克,葶苈子30~60克,生白术30~60克,炙马蔸铃9克,肾气丸12克(包),生甘草9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早晚温服。

【加减】如属寒喘者,加麻黄9克,白果10~30枚;如属热喘者,加麻黄9克、生石膏30克;如舌质红,阴虚者,加南沙参15克,阿胶4.5~9克冲服;如咳嗽重者,加炙百部9克,炙款冬9克,炙紫菀9克;如咯痰不爽者,加礞石滚痰丸9克(包煎或3克吞服)。

【宜忌】忌鱼腥、油腻、辛辣等发物。

【病例验证】用此方共治疗各种哮喘325例。结果疗效稳定的95例,疗效不稳定的175例,无效的55例,总有效率为83.1%。

二、半夏丹参治哮喘

【功能主治】主治支气管哮喘。适用于喉中痰鸣,呼吸急促,胸闷如窒,咳嗽,吐痰白粘稠,舌质暗,苔自滑,脉细涩患者。

【处方组成】半夏6~15克,丹参10~30克,五灵脂9~15克,炙麻黄6~12克,炙杏仁6~10克,川椒5~10克,葶苈子6~18克,苏子6~12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连服7日为1疗程,停药1~2日后开始下一个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其中治愈10例,显效22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

三、固本治哮汤治哮喘

【功能主治】补肾纳气,降逆消痰。主治支气管哮喘。

【处方组成】蛤蚧6克(去头足),孩儿参30克,海浮石30克(先煎),淡豆豉10克,广地龙10克,紫菀10克,皂角3克,制南星6克,细辛6克,炙麻黄6克,钟乳石15克(先煎),桑白皮10克,五味子10克,沉香6克,炒葶苈子6克,杏仁10克,黄芩10克,生龙骨20克(先煎),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42剂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陆某,男,40岁,工人。从童年起患哮喘至今已35年,原先每逢冬春季节发作,渐则无明显季节性。发作时呼气尤为困难,不能平卧,两肩耸起,鼻翼及肩颈、腹壁肌皆随呼吸而活动,喉中有哮鸣声,偶尔呛咳,咯出粘稠白痰,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听诊两肺有广泛哮鸣音及干性罗音,叩诊呈过清音,肺下界降低。X线胸片示两肺纹理增粗,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略增高。按上方共服3个疗程,随访2年,哮喘未发。

四、冬病夏治消喘膏治哮喘

【功能主治】用于缓解期喘息型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处方组成】炙白芥子、延胡各21克,细辛、甘遂各12克,共研细末,用生姜汗调制成膏。

【用法用量】在夏季三伏天贴于背部双侧肺俞、心俞、隔俞穴位4~6小时,每10天贴敷一次,每年贴3次。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哮喘,经21年临床观察1074例,其中喘息型支气管炎785例,支气管哮喘289例,治愈率22.8%,总有效率85%。疗效随贴治年限的延长而逐渐提高,以连续贴治3个夏季组疗效最好。

中医治疗哮喘 推荐四个中医处方


本文导读:哮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哮喘的发作和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也和环境因素有关。哮喘属于慢性疾病,治疗起来不是很容易,而中医方法对于治疗慢性疾病有着很好的效果,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处方。


中药处方(一)

【辨证】痰饮喘咳。

【治法】宣肺化痰,平喘止咳。

【方名】清喘汤。

【组成】炙麻黄9克,细辛9克,射干9克,生石膏24克,五味子9克,炙甘草9克,法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苏礼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痰火犯肺,瘀塞肺窍,肺失肃降。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利气。

【方名】加味前胡汤。

【组成】前胡12克,杏仁9克,桑叶12克,知母12克,麦冬9克,黄芩9克,银花15克,款冬花15克,枇杷叶12克,桔梗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郑侨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肺脾两虚,痰饮阻肺。

【治法】化痰蠲饮,降气平喘,兼益肺脾。

【方名】麻杏二三汤。

【组成】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化橘红12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炒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茶叶6克,诃子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病情较重者,每日1.5剂,日服3次。

【出处】焦树德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痰浊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顺气降逆,化痰消食。

【方名】七子定喘汤。

【组成】葶苈子10克,莱菔子9克,苍耳子8克,五味子5克,黄荆子9克,白芥子8克,紫苏子9克。


以上方剂皆出自有名的中医专家,他们在治疗哮喘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各位患者朋友不妨试试以上处方。当然对于严重的哮喘患者来说,建议去医院接受治疗。

哮喘的治疗偏方 中医这样治疗哮喘


哮喘这种病症如果不能够及时的进行治疗,对人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这种病症在发作的时候事非常的难受的。那么,这种病症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治疗的偏方又有什么?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桑叶茶治风热痰喘

制法:经霜桑叶30克。

用法:将桑叶加水煎汤,取汁,代茶饮用。每日l剂。

功效:祛风散热,止咳平喘。适用于风热痰喘。

栝楼胡椒治疗哮喘偏方

制法:栝楼1个,胡椒7个。

用法:将栝楼和胡椒焙干,共研细末,每次3克,每日2次,以蜂蜜适量调拌,米汤送下。

功效:理气宽胸,清热化痰。适用于伴有咳嗽痰多的哮喘。

猪板油麦牙糖蜜膏治疗哮喘偏方

制法:猪板油120克,麦芽糖120克,蜂蜜120克。

用法:将上述3味共熬成膏,每11服数次,每次1汤匙,口中含化,数日后喘嗽即止。常服,玻荷除根。忌食生冷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功效:润肺平喘。适用于咳嗽痰喘。

绿茶鸡蛋化痰止咳喘

制法:绿茶(如龙井等)15克,鸡蛋2个。

用法:将鸡蛋刷洗干净,同茶叶共放沙锅内,加水两碗煮,蛋熟剥去皮再煮,至水煮千时取蛋吃。

功效:止咳平喘。适用于支气管炎咳嗽、哮喘。

小米羊胎粥止咳喘

制法:小米50克,羊胎1只。

用法:先煮羊胎至半熟,后入小米熬成粥。荆肉同食,日用2次。

功效:补肾益气,止咳纳气。适用于腰膝无力、久咳气喘、动则喘甚。

功效:补中益气,定喘适用于慢性气管炎、哮喘。

海带根治疗哮喘偏方

制法:海带根500克,生姜45克,红糖适量。

用法:将上述3味加水烁制成450毫升浓糖浆。每次15毫升,每日3次10日为1个疗程。

功效:平喘镇咳,降逆化痰。适用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

龟血白糖治疗哮喘偏方

制法:龟血、白糖各适量。

用法:将龟血与白糖涮匀,开水冲服。每次3汤匙,每日1次。

功效:滋阴补血,止咳、平喘。适用于慢性气管炎、哮喘、干咳。

哮喘的检查

1.体检

发作期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胸廓膨隆,叩诊呈过清音,多数有广泛的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延长。严重哮喘发作时常有呼吸费力、大汗淋漓、发绀、胸腹反常运动、心率增快、奇脉等体征。缓解期可无异常体征。

2.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血液常规检查

部分患者发作时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但多数不明显,如并发感染可有白细胞数增高,分类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痰液检查涂片

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如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痰涂片革兰染色、细胞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病原菌的诊断及指导治疗。

(3)肺功能检查

缓解期肺通气功能多数在正常范围。在哮喘发作时,由于呼气流速受限,表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R)、呼出50%与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MEF50%与MEF75%)以及呼气峰值流量(pEFR)均减少。可有用力肺活量减少、残气量增加、功能残气量和肺总量增加,残气占肺总量百分比增高。经过治疗后可逐渐恢复。

结语:通过这里推荐的几种能够有效治疗哮喘的偏方以及这个哮喘的检查,相信很多的读者朋友们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及了解吧!那么,如果你需要这方面的知识的话!就要在医师的建议下赶紧用以上的偏方进行治疗了!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穴位针灸法


夏季三伏天高热,阳气旺盛,根据"冬病夏治"的原理,应用芳香化湿、温阳散寒的药物进行穴位贴敷、内服,较易祛除脾胃阴寒之邪,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及转归十分有利。

 

(一)针刺法

针刺法1:

用"老十针"方。取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双)、内关、足三里(双)穴。中脘、下脘穴直刺1-1.5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患者感局部酸胀沉重,胃部有收缩感。内关穴直刺0.5-1.5寸,深刺可透外关,使患者感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指端发散;或向上斜刺1-2寸,使患者感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腋胸等,用平补平泻法或提插、捻转补泻法。足三里穴直刺1-2寸,使患者酸胀麻电感向下扩散至足背,有时可向上扩散至膝,用平补平泻法或提插补泻泣。气海、天枢穴直刺1-1.5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向小腹或阴部传导。

此方法具有健牌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针刺法2:

用"新十针"方。取中脘、内关(双)、足三里(双)、天枢(双)、公孙(双)、气海血。中脘穴直刺1-1.5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患者感局部酸胀沉重,胃部有收缩感。内关直刺0.5-1.5寸,深刺可透外关穴,使患者感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指端发散;或向上斜刺1-2寸,使患者感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腋胸等,用平补平泻法或提插、捻转补泻法。足三里穴直刺1-2寸,使患者感酸胀麻电感向下扩散至足背,有时可向上扩散至膝,用平补平泻法或提插补泻法。气海、天枢穴直刺1-1.5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向小腹或阴部传导。公孙穴直刺0.5-0.8寸,施捻转补法,使患者局部有沉胀痛感。

此方法具有健牌和胃、祛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本方能加强脾的助运化功能,促进胃的腐熟水谷作用,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能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针刺法3:

取足三里、内关、中脘、阴陵泉、脾俞穴。足三里穴针刺时左手按于穴位下方,右手持针略向上斜刺1.5-2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向上传导;内关穴针刺时左手按于穴位远端,右手持针向肘关节方向斜刺0.5-1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向上传导;中脘穴直刺1.5-2寸,施小幅度提插捻转泻法或刮针法,使患者感局部沉胀,胃有收缩感;阴陵泉穴直刺1.5-2寸,施提插捻转泻法,使患者感局部酸沉及触电感;脾俞穴向脊炷斜刺0.8-1.2寸,使患者感局部沉胀。可在背部脾俞、胃俞穴或腹部"三脘"处针刺加艾炷灸,结束后加拔火罐。

此方法具有温阳通络、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各型胃炎疼痛。

 

针刺法4:

主穴取中脘、胃俞、巨阙、足三里、公孙、内关穴;配穴取脾俞、丰隆、章门、期门、阳陵泉穴。实热证宜针刺为主,虚寒证则以灸法为主,针刺为辅。中脘穴直刺3寸,施呼吸捻转补泻法:公孙穴进针l寸,内关穴1.5寸,期门、章门穴针尖向正中线方向斜刺5分,勿刺入胸腔,捻入捻出。胃俞、脾俞穴针刺向脊椎方向,进针l寸,施捻转提插法。每天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理气止痛、健牌和胃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二)电针法

电针法1:

取足三里、三阴交、内关、中脘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足三里穴用5寸毫针直刺0.8-1.2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向上传导;三阴交1.5寸毫针向上斜刺,施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向上传导;内关穴用1.5寸毫针向心斜刺0.5-0.8寸,行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沿前臂向胃部传导,中脘穴用2寸毫针直刺1.0-1.5寸发施提插捻转补法,使患者感局部酸胀疼痛,胃部有收缩感。各穴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电流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分钟,每天l次,7次为l个疗程。

此方炷具有健牌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电针法2:

取脾俞、胃俞、内关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脾俞、胃俞穴用1.5寸毫针向脊炷斜刺0.8-1.2寸,内关穴用1.5寸毫针向心斜刺0.5-0.8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沿前臂向胃部传导;各穴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患者能耐受为度,留20分钟,每天l次,7次为l个疗程,间隔3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健牌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三)艾灸法

艾灸法1:

取穴分2组,第1组为中脘、内关、梁门、气海、足三里穴,第2组为胃俞、脾俞、肾俞、公孙、内关穴。将艾条点燃,插入灸器之顶孔中,对准选定之穴位,用橡皮带固定左右底袢,使器身与皮肤垂直。调节温度高低,以温热略烫但患者能耐受为宜z;温度平和无效,太高会烫伤皮肤。对胸腹及四肢诸穴,可以嘱患者自行调节。施灸的时间从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开始,每天l次,7天为1个疗程,休息3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共灸治3个疗程,一般连续灸治3年。

此方法具有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炎。

艾灸法2:

腹部取上脘、中脘、下脘、梁门穴;背腰部取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选大号温灸盒,点燃1-3段、长6-7厘米的艾条后放置于盒内的铁纱上面,对准穴位或施灸部位,盖好盖子施灸,每次可灸15-30分钟,同时针刺章门、足三里穴。若在施灸过程中,盒内温度过高,患者不能耐受时,应及时将盖子部分打开(热气向上,下面的温度即可下降)。若温度还高,可将盖子拿下。盖盖子时,注意不能全部盖严,要留有一定的缝隙,使空气流通,让艾条充分燃烧。施灸的时间从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l天开始,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休息3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共灸治3个疗程,一般连续灸治3年。

此方法具有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牌胃虚寒型胃炎。

艾灸法3:

取穴分2组,第1组为中脘、梁门、气海、足三里穴,第2组为胃俞、脾俞、肾俞、公孙、内关穴。用"白芥子饼"灸。取白芥子研为细末,再药末用凉水和好,做成直径2.5~3.0厘米、厚0.3-0.4厘米的药饼,将药饼放在选好的穴位或部位上,将艾炷放在药饼上点燃施灸。灸足三里穴9壮,脾俞、胃俞穴各7壮,中腕穴7壮,梁门穴7壮。施灸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开始,每天l次,7天为l个疗程,共灸治3个疗程,一般连续灸治3年。

此方法具有温中和胃、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炎。

艾灸法4:

取中脘、梁门、脾俞、内关、足三里、关元穴。用"隔姜灸"法,灸脾俞穴时患者取俯卧位;灸足三里、关元、内关、梁门、中脘穴时患者取卧位。将鲜姜切成0.3-0.4厘米厚的姜片,上用针扎几个小孔,再将姜放在选好的穴位上,上面放置1.5厘米x2厘米艾炷,用线香点燃,当患者感到灼热时,可将姜片连同艾炷向上稍稍提起,或将艾炷立即去掉,再更换新艾炷继续灸之。施灸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开始,每穴灸3-9壮,换艾炷不换姜片。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共灸治3个疗程,一般连续灸治3年。

此方法具有温中散寒、和胃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牌胃虚寒型胃炎。


(四)耳穴法

耳穴法1:

取耳穴牌脾、胃、口、皮质下、交感、神门。选取0.5寸短柄毫针针次。耳穴局部常规消毒,以左手固定耳部,右手进针。进针深度以穿破软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宜,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可间隔捻针。或"图钉型"皮内针(即揿针),耳穴局部常规消毒,用镊子持针柄,对准所选穴位,垂直刺入,令环状针柄平整地留于皮肤上,以胶布固定,留针2-3天,埋针期间,每天以拇指、食指按压埋针处2-3次,以加强针感,增强疗效。或取王不留行子,耳穴局部常规消毒,把王不留行子,置于8毫米x8毫米胶布中心,贴敷于所选治疗点上,用拇指、食指相对按压,揉捏至耳穴局部发热、红润、疼痛,留置3-5天,每天按压2-3次。

此方法具有温阳益气、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寒邪犯胃型胃炎。

耳穴法2:

取耳穴肝、胃、交感、艇中、脾。选取0.5寸短柄毫针针刺,耳穴局部常规消毒,以左手固定耳部,右手进针。进针深度以穿破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宜,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可间隔捻针。或用镊子持皮内针对准所选穴位垂直刺人,以胶布固定,留针2-3天,埋针期间,每天以拇指、食指按压埋针处2-3次,以加强针感,增强疗效。或将中药王不留行子置于8毫米x8毫米胶布中心,贴敷于所选治疗点上,用拇指、食指相对按压,揉捏至耳穴局部发热、红润、疼痛,每天按压2-3次。

此方法具有泻热和胃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胃蕴热型胃炎。

 

(五)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法1:

用10毫升注射器抽取"黄芪注射液"10毫升,取脾俞、中脘、三焦俞、内关穴,局部常规消毒,刺入穴位,微提插,使患者感穴位有酸胀感且回抽无回血时,注人药液,每穴2.5毫升。隔天l次,每次注射一侧,下次注射另一侧,6次为1个疗程。此法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穴位注射法2:

用10毫升注射器抽取"复方丹参注射旅"10毫升,取脾俞、内关、公孙、足三里穴,局部常规消毒,刺入穴位,微提插,使患者感穴位有酸胀感且回抽无回血时,注入药液,每穴2.5毫升。隔天l次,每次注射一侧,下次注射另一侧,6次为1个疗程。此法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穴位注射法3:

用10毫升注射器抽取"当归注射液"10毫升,取脾俞、胃俞、三焦俞、中脘穴,局部常规消毒,刺入穴位,微提插,使患者感穴位有酸胀感且回抽无回血时,注入药液,每穴1.5毫升。隔天l次,每次注射一侧,下方法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六)穴位埋线法取脾俞、胃俞、肝俞、中脘、足三里穴。在局部麻醉下,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1厘米,分离肌层,在深部寻找敏感点。出现感传现象时,施用特定的诱导手法,扩大基底面,视病情及体质埋入适当的肠线(羊肠线置75%酒精中漫泡l小时),并与切口成一定角度。埋毕,冲洗消毒,缝合l针,盖无菌纱布,7天拆线。勿损伤较粗血管和神经,6周内禁用抗炎止痛药。此法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中医治疗失眠的穴位在哪里


中医在我国医学鉴定方面有着很好的功效,同时对于任何的疾病都可以起到参考和治愈的作用,中药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中医方法,可以对于我们身体的百种疾病起到不错的功效,同时,对于中一直的失眠和穴位的按摩理疗的方法都有着特殊的作用价值,对于中医治疗失眠的穴位多了一些,平时的生活当中又该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呢,接下来的文章就来为大家一介绍。

治疗失眠,自我调理很重要。中医认为失眠“病位在心”,是心出了问题。神门、内关、百会、安眠这几个穴位是治疗失眠的特效穴位,一般来说,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失眠,都可以用这几个穴位。

治疗失眠的穴位 点穴治失眠

神门、内关、百会、安眠这几个穴位是治疗失眠的特效穴位,一般来说,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失眠,都可以用这几个穴位。

神门在手腕部,手腕掌侧横纹的尺侧一段,尺侧的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取穴的时候可以把手掌朝上,手掌小鱼际上角有一个突起的圆骨,从圆骨的后缘向上用手按,能按到一条大筋,这条大筋外侧缘与掌后横纹的交点就是神门。

心主神明,心藏神。看名字就知道,神门这个穴位善治“神”之疾病。 神门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所以神门通治各种神志疾病。

失眠是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一大难题,几乎所有人有过失眠的体验。因一时情绪紧张、环境嘈杂等问题不能入睡,不属于失眠症的病理范畴。

一般不需要做特别的调理。但如果长期不能正常睡眠,入睡困难,或者睡着后容易醒,并伴有头昏、多梦、健忘等症状,就需要做相应治疗了。

其实失眠是生活当中令人非常困扰的一个问题,不光是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对于很多男性朋友们来说,每次反反复复的失眠,不光是带来生活上的影响,就连工作的能力也会逐步的下降,从而造成日常生活成为影响很大的难题。

中医治疗哮喘的穴位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