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足贴 > 导航 > 在哪里养生

痛经贴贴在哪里?

【www.ys630.com - 养生足贴】

“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只有理性的清静才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随着生活的提升,养生已经成为社会性的关注焦点,没有好的身体,万事事皆休。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实现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痛经贴贴在哪里?”,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绝大部分女性都有过痛经的经历,针对痛经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一些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比如可以喝红糖水,另外在来月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多休息,尤其要做好腹部的保暖工作,这时候可以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等等,除此之外,使用痛经贴治疗痛经是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那么痛经贴应该贴在什么部位呢?

痛经贴贴在哪里?

痛经是女性的专属疾病,很多女性在月经如期而至时,都会出现痛经的情况。知道,痛经对女性的影响其实并不小,严重甚至会影响到女性的生活学习。治疗痛经除了可以服用药物外,还可以使用痛经贴,痛经贴方便快捷,深受女性朋友的喜爱。但是,痛经贴贴在哪里呢?

痛经贴在很多问题上都能起到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一定痛苦,而是痛经贴也不仅仅是针对痛经的人,像是宫冷导致的白带增多者、婚后依然痛经的患者、使用中药长期调理无效者、月经初潮心理压力大、烦躁、抑郁、肚子疼痛难忍的青春少女和经期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乳胀、食欲不振的女性等患者都可以使用痛经贴来“对症下药”。

痛经贴能够对痛经起到不错的改善效果,跟药物不同,痛经贴是要外贴在身上的,具体使用起来,肯定会有些女性不是很清楚方法,有些时候会不好意思咨询卖家具体的用法。不同品牌的痛经贴有不同的粘贴位置,那是因为各品牌的痛经贴在成分和生产工艺上有所差别。下面笔者为介绍几种痛经贴的使用位置:

1、汉磁灸痛经贴:贴在关元穴、三阴交穴的位置。因为在关元穴、三阴交穴通过温热刺激及远红外辐射,可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2、安琪痛经贴:贴于神阙穴(肚脐)、阴交穴(肚脐下1寸)、关元穴(肚脐下3寸)。这样,安琪痛经贴的的药物成分能迅速作用于病灶宫腔,迅速发挥其散寒理气、化淤、舒经镇痛、通畅气血等功效。

3、乐行痛经贴:贴于脐部、脐下部位或小腹部位(下脘、气海、关元等穴位)。采用低温远红外技术,从而疏通经络达到治疗效果。

ys630.coM延伸阅读

督脉在哪里


我们经常会听医生说,人的身体当中有督脉,可是却不知道这个地方究竟在哪里,所以一直以来总是被大家所不认识,或者是了解不到,这样的话想要给身体按摩一下,或者做一些推拿的时候,总是会因为找不到穴位,导致推拿的方法没有进行下去,或者是推拿的效果不好等等,那督脉究竟在哪里?

结构特征

按照《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 所讲,"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

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

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甚者在齐下营。其上气有音者,治其喉中央,在缺盆中者,其病上冲喉者治其渐,渐者,上侠颐也。"

据此,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体表出于曲骨穴,向下走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

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督脉起于长强穴、止于龈交穴,单29穴,分别是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印堂。

分支

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体表曲骨穴,向下经过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

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

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痛经灸哪里


二、痛经如何预防三、什么食物缓解痛经

痛经灸哪里

1、痛经灸哪里

灸三阴交穴小腿内侧,内裸尖直上4横指,胫骨后缘处,左右各一。取穴时,可以在小腿内侧,骨侧突出处上方量出约4横指的骨骼后侧边缘就是,按压时会稍微感觉疼痛。施灸方法:温和灸。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灸1次,每次灸1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灸合谷穴取穴方法: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施灸方法:温和灸。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次灸10-20分钟,一般每周灸3-4次。艾灸时间:月经前7天开始艾灸,等月经结束后再艾灸5天。

2、为什么会痛经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pGF2α含量升高时造成痛经的主要原因。pGF2α含量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而出现痛经。血管加压素、内源性缩宫素以及β-内啡肽等物质的增加。精神、神经因素。继发性痛经常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

3、痛经有哪些表现

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腹疼痛为主要症状。继发性痛经症状同原发性痛经,由于内膜异位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常常进行性加重。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一般不伴有腹肌紧张或反跳痛。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痛经如何预防

1、保持外阴清洁:经常保持外阴清洁,经期不要发生性关系,这样可避免生殖器官的发炎,痛经可减轻或者不痛。

2、注意休息:劳逸应结合,平时不要熬夜,做到早睡早起对预防痛经有很大的帮助,经期要有足够的休息及睡眠,不要过度劳累。

3、保持心情愉快:经期要保持心情愉快,不要忧虑过度或发脾气,还应消除对月经来潮的紧张、恐惧心理,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可以适当参加一些劳动和运动,以转移注意力,但不要过度,一定要注意休息。

4、饮食调理:月经前后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痛经期间,可以多喝点红喝热牛奶加蜂蜜,可以缓解疼痛。

5、注意保暖:月经前后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经期尽量不要用凉水洗衣服或者喝冷饮,可将热水袋放在腹部,腹部受暖后可避免疼痛的发生。

什么食物缓解痛经

1、维生素B群可预防经期时腹部抽痛。所以,富含维生素B群及铁质的糙米、胚芽米、肉类、内脏、杏仁等要多吃。

2、铁质可预防经期时腹部抽痛。所以,富含铁质的食物要多吃。如动物血、肝脏、鸡胗、牛肾、大豆、黑木耳、芝麻酱。瘦肉、红糖、蛋黄、猪肾、羊肾、干果。鱼、谷物、菠菜、扁豆、豌豆、芥菜叶。

3、维生素C可预防因骨盆腔充血引起的下腹部疼痛,每人每天维生素C的最佳用量为200~300毫克,最低不少于60毫克。

4、维生素e主要存在于坚果类食品、植物油、麦芽、大豆油、果仁、谷物、新鲜绿叶蔬菜、动物脏器、豆类、蛋黄、瓜果、瘦肉、花生等之中。花生、核桃、芝麻及肉类、乳类、蛋类、麦芽等都富含维生素E。

天灸贴哪里


二、天灸疗法的注意事项三、天灸疗法不适宜人群

天灸贴哪里

1、天灸贴哪里

天灸贴在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对胃部疾病的全部症状均有比较好的效果。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是养生保健强壮重要穴位,长期施灸可使人元气充足。具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能调治诸虚百损及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足三里穴位于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取穴时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常灸足三里穴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驱邪防病之功效。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2、天灸疗法适合的人群

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咽炎、各种慢性咳嗽等,肠胃不适人群。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的人群。颈椎腰腿疼痛患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等。亚健康状态。失眠、神经衰弱、抑郁、焦虑、疲倦、头痛、颈肩腰背酸痛等。畏寒怕冷、容易感冒、手脚冰冷等症状。

3、天灸疗法治疗的疾病

3.1、呼吸疾病:反复感冒、哮喘、慢性咳嗽、支气管炎等;

3.2、小儿疾病:消化不良、厌食、哮喘、咳嗽、发烧、抵抗力低下等;

3.3、五官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

3.4、消化疾病:胃痛、胃胀、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

3.5、运动系统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肌肉疲劳等。

天灸疗法的注意事项

1、成人一般贴药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小孩时间酌减,如3岁儿童约15~30分钟,以皮肤感受和耐受灼热水平为察看指标,避免灼伤皮肤。

2、孕妇不宜天灸,月经期妇女不宜贴药,体温超过38 的患者不可天灸,二岁以下婴儿慎贴药,但个别婴幼儿因病情需要者,建议贴药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

3、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可外涂皮肤软膏以减缓不适症状;如贴药时间过长引起水疱,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必要时前来医院处理或搽烫伤软膏

4、注意饮食控制,不宜食用“发物”,如鸡、鸭、烧鹅、牛肉、虾、蟹、海产品、花生、韭菜、芋头等;若个别出现皮肤过敏者,可搽抗过敏药膏并及时前来医院处理。

4、注意清淡饮食,不宜嗜吃生冷,以防损伤正气影响疗效;尽量选择较宽松的衣服;贴药后不宜进行剧烈活动以免大量出汗导致药膏脱落弄脏衣物。

天灸疗法不适宜人群

1、天灸对阳虚质和气虚质的人效果很好,但阴虚火旺体质者、湿热体质者不适合天灸,天灸所用都是性温通、温阳的药物,体质湿热的人一旦贴药,就像火上浇油。

2、呼吸道感染、咳喘伴有发烧、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的患者,禁用“三伏灸”。不仅会加重发热、咯血等病情,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

3、患有心绞痛、心脏病的人,安装心脏起搏器的人禁用“三伏灸”。

4、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人,禁用“三伏灸”。因为“三伏灸”会加重心肺的负担,引起水肿、心慌、气急,严重的还会发生心衰。心肺功能不全在老年人中多见,所以老年人禁用“三伏灸”。

5、皮肤娇嫩、局部溃破、长有疱疖、皮肤严重过敏患者,禁用“三伏灸”。 6)孕妇、2岁以下的孩子,禁用“三伏灸”。

会阴穴在哪里


会阴穴属于任脉的一种,经常按摩可以起到缓解性功能障碍、月经不调、小便不通畅、阴部瘙痒等情况,这个穴位在人体的会阴位置。男性处于阴囊底部和肛门链接的部分,而女性的位置在于大阴唇和肛门链接的位置。会阴穴有额动和静脉两个分支。下面我们一起具体了解下。

会阴穴的名词解释

“会阴穴”:“会”,交会也。“阴”,阴液也。该穴名意指由人体上部降行的地部阴液在此交会。本穴物质来自人体上部的降行水液,至本穴后为交会状,故名“会阴穴”。

“下阴别”:“下”,指本穴位于人体下部。“阴”,阴液。“别”,别走。下阴别名意指上部降行至此的地部阴液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别走体内。本穴物质为汇聚的地中经水,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体内相通,汇聚的经水则循本穴的地部孔隙别走体内,故名“下阴别”。

“屏翳”:“屏”,屏障也。“翳”,羽毛做的华盖穴也。屏翳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中不光为地部经水,亦有大量的天部之气。本穴物质为人体上部降行的地部经水,性温热,在由本穴回流体内时亦蒸发出大量水湿之气,此水湿之气如同人体的卫外屏障一般,故名“屏翳”。平翳名意与屏翳同。

“金门”:“金”,肺金特性之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金门穴名意指本穴有大量凉性水气循任脉上行。理同屏翳名解。

“下极”:“下”,下部也。“极”,极点也。下极名意指本穴位于人体的最下部。海底名意与下极同。

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本穴物质一是任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二为督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三为冲脉之气的冷降之液,故为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

【会阴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症】性功能障碍、月经不调、小便不通、阴部瘙痒、阳痿、带下、疝气、脱肛、癫狂、昏迷等

【作用功效】会阴穴,醒神开窍,通调二便

【会阴穴位配伍】会阴穴配三阴交穴,具有强阴醒神的作用,主要缓解治疗产后暴厥;会阴穴配肾俞穴缓解治疗遗精;会阴穴配蠡沟穴缓解治疗阴痒;会阴穴配鱼际穴,具有养阴泻热的作用,主要缓解治疗阴汗如水流;会阴穴配人中穴、阴陵泉穴缓解治疗溺水窒息;会阴穴配中极穴、肩井穴,具有行气通络,强阴壮阳的作用,主要缓解治疗难产、胞衣不下、宫缩无力、产门不开等。

光明穴在哪里


导读:光明穴在哪里?按摩光明穴可治疗近视,那么光明穴在哪里?光明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光明穴在哪里

光明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光明穴的准确位置图

穴名解析

光明。光明,光彻明亮也。本穴物质为阳辅穴传来的湿热风气,上至本穴后,此气吸热而变为纯阳之气,天部的水湿尽散并变得光彻明亮,故名。

取穴方法

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取穴。

简易取法

从外踝尖连线分成4等份,由下1/4向上量1横指,当腓骨前缘处是本穴。

穴位解剖

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功用

疏肝明目,通经活络。

主治

目疾,夜盲,乳胀痛,膝痛,下肢痿痹,颊肿。

穴位配伍

配肝俞穴、肾俞穴、风池穴、目窗穴、睛明穴、行间穴治青光眼和早期白内障。

操作方法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临床运用

临床用于睑缘炎,夜盲,膝关节痛,腰扭伤等的治疗,配太冲,对青少年近视眼有效,可提高视力和改变屈光度。

穴位养生

按摩光明穴治近视:按摩方法,仰靠将腿伸直,分别置于两侧光明穴处,先掐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以上就是光明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命门穴在哪里


如今的人们都懂得要采取针灸和按摩等中医疗法来进行养生,这样才可以使得自己的身体部位变得更加好一些,也不会让自己处在亚健康的状态,但是在针灸的时候就必须要找准穴位,比如说命门穴,这种穴位在进行针灸以后就可以达到缓解身体疲惫和腰酸背痛的效果。

是穴适当关元俞上方,又相当腹部关元穴之上部,两旁有大肠俞。考关元为元阳交会之处,此穴属督脉,位居腰背,脉气通于大肠俞,为督阳与大肠交会所,因名腰阳关。

配肾俞、委中,可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主治寒湿性腰痛、腿痛;配肾俞、环跳、足三里,可通经散寒、行气止痛,主治下肢痿痹;配肾俞、关元,可补肾壮阳,主治遗精阳痿;配合谷、三阴交,可益气和血、调经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诸疾。

命门,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别称属累。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等。直刺0.5~1寸;可灸。

身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咽喉肿痛、齿痛面肿、耳聋、失音、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痄腮;发热、恶寒、咳嗽、无汗或多汗、疟疾;脘腹疼痛、呕吐、便秘、痢疾;小儿惊风、抽搐、癫狂、癫痫;痛经、闭经、滞产;瘾疹、皮肤瘙痒、疔疮、丹毒;肩臂疼痛、手指肿痛、麻木、半身不遂。

孕妇慎用(可泻不可补,补即堕胎)。

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再介绍一种简易找法: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简易取穴法: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或拇指、食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拇指下压处取穴。

大椎穴在哪里


导读:大椎穴在哪里?按摩大椎穴可以防治感冒,那么大椎穴在哪里?大椎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大椎穴。

大椎穴在哪里

颈椎一共七节,当你低下头左右转动脖颈时,上面六节颈椎都跟着转动只有第七颈椎是不动的,这个不动的颈椎棘突下就是大椎穴。

别名

百劳穴,上杼穴。

大椎穴的准确位置图

穴名解析

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

取穴方法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穴位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

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穴位配伍

配肺俞穴治虚损、盗汗、劳热;配间使穴、乳根穴治脾虚发疟;配四花穴治百日咳(双膈俞穴、双胆俞穴);配曲池穴预防流脑;配合谷穴治白血球减少;配足三里穴、命门穴提高机体免疫力;配大椎、定喘穴、孔最穴治哮喘;配曲池穴、合谷穴泻热;配腰奇穴、间使穴治癫痫。

操作方法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按摩法:先左手后右手,4指并拢放于颈项部,反复斜擦大椎穴30~50次,若擦后局部发热,则效果最佳。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疟疾、颈椎病、痤疮、小儿舞蹈病等。配曲池、列缺、风门主治感冒;配后溪、间使主治疟疾。

穴位养生

1、防治感冒:在大椎处刮痧(要刮出痧点)或拔火罐(留罐10分钟,如有咳嗽可在双侧肺俞加拔火罐);淋浴时也可用水柱冲击大椎处,水温需要高一些,以能忍受、不烫伤局部皮肤为度。

2、治落枕及颈肩不适:在大椎处涂上红花油类具治疗跌打损伤作用的按摩油,然后拔罐并留罐10分钟即可。肩部也可加拔几只火罐则效果更好。

3、治粉刺:采用刺血加罐的方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大椎穴,随即加拔火罐,以出血为度,10分钟左右起罐。3-5天进行一次治疗,可活血通络、祛毒养颜。

以上就是大椎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素髎穴在哪里


导读:素髎穴在哪里?针灸素髎穴可以治疗酒糟鼻,那么素髎穴在哪里?素髎穴的准确位置图,一起来看看吧。

素髎穴在哪里

素髎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出处

《针灸甲乙经》:素髎,一名面王,在鼻柱上端,督脉气所发。

素髎穴的准确位置图

穴名解析

素,古指白色的生绢,此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凉湿水气。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液化而降。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则散热缩合为水湿云气并由本穴归降于地,降地之液如同从细小的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

取穴方法

正坐仰靠位或仰卧位。在鼻部,当鼻尖的正中央处取穴。

穴位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鼻中隔软骨和鼻外侧软骨。布有筛前神经鼻外支及面动、静脉的鼻背之。

功用

泄热通窍,回阳救逆。

主治

鼻塞,鼻出血,鼻流清涕,鼻中肉,鼻渊,酒鼻,惊厥,昏迷,新生儿窒息。

穴位配伍

配百会穴、足三里穴治低血压休克;配迎香穴、合谷穴治鼻渊。

操作方法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禁灸。

临床运用

近年来有实验表明针刺素谬穴可使胃蠕动明显减弱,幽门较长时间开放。

穴位养生

针灸素髎穴治疗酒糟鼻。通过针灸来治疗酒糟鼻通常需要至少三个月以上,才能取的较好的效果,因此酒糟鼻患者如选择针灸疗法,就一定要坚持治疗。

以上就是素髎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大椎穴在哪里?


当身体有些不适时,中医常会用两种传统的方法来缓解身体的不适――针灸和推拿。大家都知道针灸个推拿都是通过按摩某些穴位或神经来起到效果。有个功能很多的穴位,名为大椎穴。平时疲劳时,中暑时,面色不善,身体乏力时都可以通过按摩大椎穴来起到一定的作用。那么这么神奇的一个穴位,该怎么找到呢?

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1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按摩大椎穴可以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等。大椎穴位的位置具体在人体哪里呢,怎么找?

【大椎穴名解】

别名:百劳穴,上杼穴。

穴义: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坚实饱满的阳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传头颈。

功能作用:益气壮阳。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大椎。大,多也。椎,锤击之器也,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

2、百劳。百,数量词,多之意。劳,劳作也。百劳名意指穴内气血为人体的各条阳经上行气血汇聚而成。理同大椎名解。

3、上杼。上,上行也。杼,织布的梭子,此指穴内气血为坚实饱满之状。上杼名意指穴内的阳气为坚实饱满之状。理同大椎名解。

4、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本穴物质为手足三阳经的阳气及督脉的阳气汇合而成,故为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

【按摩大椎穴位的作用】

1、舒缓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霍乱、呕吐、风疹、颈椎病、发热、中暑;

2、治疗面部色斑、粉刺、湿疹、过敏皮肤、黄疸;

3、治疗肩背疼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

4、按大椎穴为督脉经穴,作用:主治头项强痛,咳嗽。气喘之症。由于寒气大多是从大椎处侵入的,因此经常敲打大椎穴也能够防止风寒感冒的发生。

​哮喘灸贴哪里


哮喘是一种以老年人为主要患病人群的疾病,近年来哮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很多患者的病情都比较严重,医学上关于哮喘的治疗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一般都是使用药物来进行控制。除了治疗哮喘的药物之外,哮喘贴也能起到一定抑制哮喘的作用。那么,哮喘灸贴哪里呢?

三伏贴治哮喘贴哪里

膻中穴

1.位置:

膻中穴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取穴方法:

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膻中穴位于胸部,横平第四肋间隙,前正中线上。约当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3.功效

募集心包经气血。膻中穴有理气宽胸、清肺化痰、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作用。

华盖穴

1.位置:

华盖穴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

2.取穴方法:

华盖穴在膻中穴上4.8寸,胸骨中线上,平第三类间隙,仰卧取穴。

3.功效

收引水湿,宽胸利肺、止咳平喘,华盖穴有清肺止咳、宽胸利膈的作用。

肺俞穴

1.位置:

肺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的背俞穴。

2.取穴方法:

俯卧位,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功效

散发肺脏之热。肺俞穴有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调肺和营、补劳清热的作用。

定喘穴

1.位置:

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在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

2.取穴方法:

患者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

3.功效

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颈百劳

1.位置:

颈百劳穴在颈部,第七颈椎棘突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2.取穴方法:

先找到大椎穴以上两寸的位置,在往两旁挪1寸即是,两边各有一个颈百劳穴。

3.功效

疏通血管,通筋活络。

膏肓穴

1.位置:

膏肓俞穴(简称膏肓穴)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2.取穴方法:

寻找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膏肓穴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或左右四指宽)处,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

3.功效

散热排脂。膏肓俞有补肺健脾、宁心培肾、治痨益损、补虚益损、调理肺气的作用。

颊车穴在哪里


导读:颊车穴在哪里?按摩颊车穴可以治口眼歪斜病,那么颊车穴在哪里?颊车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颊车穴在哪里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出处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循颊车,上耳前。

颊车穴的准确位置图

穴名解析

颊,指穴所在的部位为面颊。车,运载工具也。颊车名意指本穴的功用是运送胃经的五谷精微气血循经上头。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五谷精微气血,至本穴后由于受内部心火的外散之热,气血物质循胃经输送于头,若有车载一般,故名颊车。

取穴方法

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姿势,以方便实施者准确的找寻穴位和顺利的实施各种按摩手法。颊车穴位于头部侧面下颌骨边角上,向鼻子斜方向约一厘米处的凹陷中。

简易取法

1、上下齿咬紧时,隆起的咬肌高点处是穴。

2、以食指第1指指关节宽度,由下颌角前上方量1横指处是穴。

穴位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咬肌。布有耳大神经的分支,面神经下颁缘支的分支。

功用

熄风清热,开关通络。

主治

牙痛,面神经麻痹,腮腺炎,下颌关节炎。

穴位配伍

配地仓穴治口眼歪斜;配地仓穴、合谷穴等主治口角歪斜、齿痛、颊肿;配下关穴、合谷穴主治颞颌关节炎。

操作方法

刺灸法:直刺0.3-0.4寸,或向地仓方向斜刺0.7-0.9寸;可灸。

临床运用

本穴广泛应用于面部疾患、口腔疾患。

穴位养生

一是颊车穴对于口眼歪斜具有特殊的疗效;二是按摩此处穴位对于治牙、颜面神经麻痹、声嘶沙哑、颔颊炎、颈部痉挛等毛病都有良好的效果;三是长期按压此处穴位,对腮腺炎、下牙痛等病症,也具有良好的保健和治疗功效。

在取穴的时候,首先要正坐或者仰卧,双手的大、小指稍曲,中间三指伸直;再用中间三指按压下巴颊部,主要用中指指腹压在咬肌隆起处,有酸胀感。可以同时左右揉按(也可单侧揉按),每次按压1~3分钟。

文献摘要

1、《针灸甲乙经》:颊肿,口急,颊车痛,不可以嚼。

2、《类经图翼》:颊车、地仓、水沟,承浆、听会、合谷,主口眼歪斜。

以上就是颊车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腹哀穴在哪里


导读:腹哀穴在哪里?按摩腹哀穴治疗消化不良,那么腹哀穴在哪里?腹哀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腹哀穴在哪里

腹哀穴属于足太阴脾经,腹哀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

腹哀穴的准确位置图

别名

肠哀穴,肠屈穴。

穴义

脾经水湿在此沉降。

穴名解析

1、腹哀。腹,腹部也,脾土也。哀,悲哀也。腹哀名意指本穴的地部脾土受水之害。本穴物质为大横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降之于地部,脾土受湿而无生气之力,因而悲哀,哀其子金气不生也,故名腹哀。

2、肠哀、肠屈。肠,大肠也,此指大肠所主的金气。哀,悲哀也。屈,亏缺也。肠哀、肠屈名意指本穴的天部之气虚少,脾土生发之气不足。理同腹哀名解。

3、足太阴阴维之会。本穴的地部经水为满溢之状并散流脾经之外,表现出阴维脉的气血特性,故为足太阴阴维之会。

取穴方法

腹哀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

穴位解剖

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布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八肋间神经。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由穴内满溢穴外。

功能作用

冷降脾浊。

主治

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痢疾。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穴位配伍

腹哀穴配气海穴缓解治疗肠鸣。

操作方法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1.5寸。

艾灸法:腹哀穴艾条灸5-15分钟,腹哀穴艾炷灸3-5壮。

穴位养生

按摩腹哀穴治疗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等消化道疾病。如果有消化道疾病,不妨试试按摩腹哀穴。

以上就是腹哀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痛经贴贴在哪里?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