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香蕉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www.ys630.com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苦楝皮其实就是楝树枝皮,但事实上如果能够正确的用药的话,对帮助治疗身体一些疾病可以发挥很好的效果,在现在常被用于治疗一些妇科疾病,例如阴道滴虫病,或者是头癣,但是使用它治疗也应该注意正确的方法,因为有的人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的不良症状。

楝木皮、楝树枝皮、苦楝树白皮、东行楝根白皮、楝皮、楝根皮、楝根木皮、苦楝树皮、苦楝根皮。

体弱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均慎服。亦不宜持续和过量服用。苦楝皮有一定的毒副反应,服药中毒后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吐吐、腹痛等症状。严重中毒,可出现内脏出血、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呼吸中枢麻痹,甚至休克、昏迷死亡。

【附方】:

治小儿蛔虫:㈠樟木,削上苍皮,以水煎取汁饮之,量大小多少。此为有小毒。(《千金方》)㈡樟根白皮,去粗,二斤,切。水一斗,煮取三升,砂锅(熬)成膏,五更初温酒服一匙,以虫下为度。(《简便单方》)

②治小儿虫痛不可忍者:苦楝根白皮二两,白芜荑半两。为末,每服一钱,水-小盏,煎取半盏,放冷,待发时服,量大小加减,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抵圣散)

③杀蛲虫:楝根皮二钱,苦参二钱,蛇床子一钱,皂角五分。共为末,以蜜炼成丸,如枣大,纳入肛门或阴道内。(《药物图考》楝皮杀虫丸)

以上内容详细分析介绍了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大家通过认识这些功效作用之后,那么就能够正确地利用它帮助自己治疗和解决一些疾病,但是如果是肝功能障碍或者是孕妇以及脾胃虚寒的人,并不适合使用苦楝皮。

扩展阅读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_苦楝皮的药用价值


导读:中药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苦楝皮图片、苦楝皮的药用价值、苦楝皮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苦楝皮简介苦楝皮图片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苦楝皮的药用价值苦楝皮的药用附方苦楝皮的配伍应用苦楝皮的副作用

苦楝皮简介

苦楝皮,中药名,为楝科植物川楝或楝的干燥树皮和根皮。春、秋二季剥取,晒干,或除去粗皮,晒干。本品呈不规则板片状、槽状或半卷筒状,长宽不一,厚2~6mm。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交织的纵皱纹和点状灰棕色皮孔,除去粗皮者淡黄色;内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呈层片状,易剥离。气微,味苦。

苦楝皮图片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杀虫;疗癣。主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阴道滴虫病;疥疮;头癣。

1、别录》:疗蛔虫,利大肠。

2、陶弘景:根:以苦酒摩涂疥;煮汁作糜,食之去蛔虫。

3、《日华子本草》: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疥癞,小儿壮热,并煎汤浸洗。

4、《滇南本草》:根皮杀小儿寸白虫。

5、《医林纂要》:杀疳、治疽。

6、《现代实用中药》:根皮对绦虫、蛔虫、蛲虫都有效。

7、《湖南药物志》:治冻疮。

苦楝皮的药用价值

【药名】苦楝皮

【别名】苦楝、楝树果、楝枣子、苦楝树、森树、翠树、紫花树、川楝皮。

【来源】苦楝皮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树皮及根皮。

【性味】苦,寒,有毒。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

【主治】治蛔虫,蛲虫,风疹,疥癣。

【用法用量】4.5~9g。外用适量,研末,用猪脂调敷患处。

【注意事项】肝炎、肾炎患者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苦楝皮的药用附方

1、治小儿蛔虫:樟木,削上苍皮,以水煎取汁饮之,量大小多少。此为有小毒。(《千金方》)

2、治小儿虫痛不可忍者:苦楝根白皮二两,白芜荑半两。为末,每服一钱,水-小盏,煎取半盏,放冷,待发时服,量大小加减,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抵圣散)

3、杀蛲虫:楝根皮二钱,苦参二钱,蛇床子一钱,皂角五分。共为末,以蜜炼成丸,如枣大,纳入肛门或阴道内。(《药物图考》楝皮杀虫丸)

4、治钩虫病:苦楝皮(去粗皮)十斤,加水五十斤,熬成十斤;另用石榴皮八两,加水五斤,熬成二斤,两种药水混合搅匀,成人每次服一两。(《湖南药物志》)

5、治蛇咬伤:苦楝树二层皮、韭菜各四两,加米酒半斤、醋四两,炖热放凉后用。伤口先行扩创,用药酒自上而下外擦,药渣外敷,内服少许药酒。(广东《中草药处方选编》)

6、疥疮风虫:楝根皮、皂角(去皮子)等分。为末,猪脂调涂。(《奇效良方》)

7、治顽固性湿癣:楝根皮,洗净晒干烧灰,调茶抽涂抹患处,隔日洗去再涂,如此三、四次。(《福建中医药》(2):43,1959)

8、治瘘疮:楝树白皮、鼠肉、当归各二两,薤白三两,生地黄五两,腊月猪脂三升。煎膏成,敷之孔上,令生肉。(《刘涓子鬼遗方》坐肉膏)

9、治小儿秃疮及诸恶疮,蠷螋疮:楝树枝皮烧灰,和猪膏敷之。(《千金方》)

10、虫牙痛:苦楝树皮煎汤漱口。(《湖南药物志》)

苦楝皮的配伍应用

1、配槟榔

二药均有杀虫之效,而槟榔尚有泻下之功。既能行气消积以导滞,又能缓泻而通便,借其行气缓泻之功排除虫体,两药相伍,既杀虫又排虫,以增强驱虫之效。如化虫丸。

2、配黄连

两药均苦寒。苦可下蛔,寒可清上热,可制蛔虫热扰,二药相伍,可减轻虫扰腹痛,以利杀虫。且苦楝皮又有杀虫之功,故可用治蛔虫病。

3、配乌梅

乌梅味酸能制蛔,安其动扰;苦楝皮杀虫,其味苦又能下蛔。柯琴曰: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二药相合,共奏安蛔杀虫之功。治蛔虫病。

4、配鹤虱

苦楝皮与鹤虱均有驱杀蛔虫之功。鹤虱气辛能伏蛔,二药相须为用,效专力雄,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化虫丸。

5、配木香、枳壳

木香、枳壳皆能行气、调中、止痛;苦楝皮能杀虫。三药合用,相辅相助,治虫积腹痛。

6、配芜荑

苦楝皮与芜荑皆有杀虫之功。芜荑具有消疳之长,两药相须为用,杀虫之力大增,并能消积,用治虫积腹痛为佳。

苦楝皮的副作用

本品有毒,不宜持续或过量服用。中毒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继之头痛,头晕,烦躁,发热,冷汗,结膜充血,视力模糊,复视,鼻血,便血,尿血。并出现四肢抽搐,口唇及全身发麻,咽下困难,呼吸困难,全身无力,血压先升高后下降,心律失常,排尿困难,休克,最终可因急性循环衰竭而死亡。解救办法可洗胃,催吐,导泻,补液及对症治疗;轻者可用绿豆120g,龙眼肉60g,甘草15g,煎水频服。

体弱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均慎服。

以上就是一些苦楝皮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苦楝皮的作用 苦谏皮有什么功效


苦楝皮是一种树皮类的中草药。其药效非常多,在多个范围都有用到苦楝皮这种成份。因为其味有多重苦涩之味,所以命名为苦楝皮。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苦楝皮都有哪些作用以及都有什么功效吧!看看苦楝皮都会应用到什么地方。

【异名】楝皮(《斗门方》),楝根木皮(《纲目》),双白皮(《南京民间药草》)。

【来源】为楝科植物苦楝或川楝的根皮或干皮。

【植物形态】

①苦楝(《证类本草》),义名:翠树、紫花树、森树、楝枣树、火?树、花心树、苦辣树、洋花森。

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皮暗褐色,幼枝有星状毛,旋即脱落,老枝紫色,有细点状皮孔。2回羽状复叶,互生,长20~80厘米;小叶卵形至椭圆形,长3~7厘米,宽2~3厘米,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先端长尖,边缘有齿缺,上面深绿,下面浅绿,幼时有星状毛,稍后除叶脉上有白毛外,余均无毛。圆锥花序腋生;花淡紫色,长约1厘米;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两面均有毛;花瓣5,平展或反曲,倒披针形;雄蕊管通常暗紫色,长约7毫米。核果圆卵形或近球形,长约3厘米,淡黄色,4~5室,每室具种子1枚。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多生于路旁、坡脚,或栽于屋旁、篱边。北至河北,南至云南、广西,西至四川,都有分布。

②川楝,详"川楝子"条。

以上两种植物的叶(楝叶)、花(楝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四时可采,但以春末夏初为宜。砍下树干或挖出树根,剥取根皮或干皮,洗净晒干。

【药材】

①根皮

呈不规则条块、片状或槽状,长短宽窄不一,厚约3~6毫米。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皮孔大而明显,有不规则的纵裂深沟纹,木栓层常作鳞片状,衰老的栓皮常剥落。露出砖红色的内皮;内表面淡黄色,有细纵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成层,可层层剥离,剥下的薄片,有极细的网纹。气微弱,味极苦。以干燥、皮厚、条大、无槽朽、去栓皮者为佳。

②干皮

呈槽形的片状或长卷筒状。长短不一,长约30~100厘米,宽3~10厘米,厚3~7毫米,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较平坦,有多数纵向裂纹及横向延长的皮孔。内表面白色或淡黄色。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层片状。气味与根皮同。以外表皮光滑、不易剥落,可见多皮孔的幼嫩树皮为佳。

主产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贵州等地。此外,陕西、山东、云南、甘肃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苦楝含有多种苦味的三萜类成分。

在根皮、干皮中的主要苦味成分为苦楝素,即川楝素和另一尚未完全确定的微量成分。还含有其他苦味成分:印楝波灵A、印楝波灵B、?皮酮、葛杜宁、苦里酮、苦内酯、苦洛内酯,以及苦楝子三醇等。

在干皮中还有正卅烷、-谷甾醇、葡萄糖和其他微量成分。

从日本产苦楝的韧皮部中,曾得到一个具有与山道年类似杀虫作用的化合物,还分离出香荚兰酸和dl-儿茶精,前者能驱除蛔虫与短膜壳绦虫。又从苦楝变种的叶子,分离出二种黄酮体:芸香甙和山柰酚-3-L-鼠李糖-D-葡萄糖甙。

果实中的苦味成分有苦楝子酮、苦楝子醇。还有4,4,8-三甲基-3,7,23-三羟基-胆甾-14,24-二烯-21-羧酸-21,23-内酯。

从日本苦楝的果实和果皮中,除得到苦楝子酮外,还有楝酮乙酸酯和去乙酰杜楝质等。

种子油含多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酸约占35%,主成分为亚油酸(45~50%)、油酸(32~40%)。果实油含肉豆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棕榈油酸。

【药理作用】川楝、苦楝的根皮或干皮(剥去外层棕色粗皮的内白皮)中所含的苦楝素,有驱蛔作用。早年即证明,苦楝皮的酒精提取物在体外对猪蛔,特别对其头部具有麻痹作用,自提得其有效成分苦楝素后,作用远较酒精提取物为强,与山道年相比,则缓慢而持久。对其作用原理有二种说法:用较高浓度(1:1000以上)的苦楝素对猪蛔作用的观察,认为它能麻痹猪蛔,特别是其头部的神经节;用较低浓度(1:5000~9000)的苦楝素,则观察到对猪蛔及其节段(头部及中部)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增强,间歇地出现异常的剧烈收缩,破坏其运动的规律性(活动增强与减弱相交替),并能持续较长时期(10~24小时)。此种兴奋作用乃是苦楝素透过虫体表皮,直接作用于蛔虫肌肉,扰乱其能量代谢,导致收缩性疲劳而痉挛,最后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被驱除体外。所谓麻痹作用,可能是虫体长期受药物作用后而呈间歇性痉挛收缩的貌似静止状态。临床上服苦楝素排虫时间较迟(24~48小时),排出的虫体多数尚能活动,由此可得到解释。

高浓度的苦楝药液(25~50%)在体外对鼠蛲虫也有麻痹作用。苦楝子的酒精浸液,对若干常见的致病性真菌在体外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热水提取物也有抗真菌作用;但水浸剂特别是煎剂,效力较醇浸剂弱。因此,苦楝子治疗头癣等真菌感染时,用酒精制剂可望提高疗效。苦楝素能兴奋兔在位及离体肠肌,使张力和收缩力增加,故用以驱虫时,不需另加泻药,对血象、血压,呼吸、子宫等均无明显影响。

【炮制】洗净,稍浸泡,润透,切丝,晒干。

【性味】苦,寒,有毒。

①《别录》:"微寒。"

②《日华子本草》:"苦,微毒。"

⑧《医林籍要》:"大苦,大寒。"

【功用主治】清热,燥湿,杀虫。治蛔虫,蛲虫,风疹,疥癣。

①《别录》:"疗蛔虫,利大肠。"

②陶弘景:"根:以苦酒摩涂疥;煮汁作糜,食之去蛔虫。"

③《日华子本草》:"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疥癞,小儿壮热,并煎汤浸洗。"

④《滇南本草》:"根皮杀小儿寸白虫。"

⑤《医林纂要》:"杀疳、治疽。"

⑥《现代实用中药》:"根皮对绦虫、蛔虫、蛲虫都有效。"

⑦《湖南药物志》:"治冻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鲜者1~2两):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宜忌】体弱及脾胃虚寒者忌服。

【选方】

①治小儿蛔虫:㈠樟木,削上苍皮,以水煎取汁饮之,量大小多少。此为有小毒。

㈡樟根白皮,去粗,二斤,切。水一斗,煮取三升,砂锅(熬)成膏,五更初温酒服一匙,以虫下为度。

②治小儿虫痛不可忍者:苦楝根白皮二两,白芜荑半两。为末,每服一钱,水-小盏,煎取半盏,放冷,待发时服,量大小加减,无时。

③杀蛲虫:楝根皮二钱,苦参二钱,蛇床子一钱,皂角五分。共为末,以蜜炼成丸,如枣大,纳入肛门或阴道内。

④治钩虫病:苦楝皮(去粗皮)十斤,加水五十斤,熬成十斤;另用石榴皮八两,加水五斤,熬成二斤,两种药水混合搅匀,成人每次服一两。

⑤治瘾疹:楝皮浓煎浴。

⑥治疥疮风虫:楝根皮、皂角(去皮子)等分。为末,猪脂调涂。

⑦治顽固性湿癣:楝根皮,洗净晒干烧灰,调茶抽涂抹患处,隔日洗去再涂,如此三、四次。

⑧治瘘疮:楝树白皮、鼠肉、当归各二两,薤白三两,生地黄五两,腊月猪脂三升。煎膏成,敷之孔上,令生肉。

⑨治小儿秃疮及诸恶疮,幸螋疮:楝树枝皮烧灰,和猪膏敷之。

⑩治虫牙痛:苦楝树皮煎汤漱口。

⑾治蛇咬伤:苦楝树二层皮、韭菜各四两,加米酒半斤、醋四两,炖热放凉后用。伤口先行扩创,用药酒自上而下外擦,药渣外敷,内服少许药酒。

【临床应用】苦楝皮驱蛔虫,民间使用已久,疗效确实。解放后,各地临床报道,病例数以万计。但在实践过程中,对药用部分的选择、制备、剂量、服法等均不一致,其驱虫效果及毒性反应差距也很大。现根据部分临床报道,综述于下:

①药用部分及采集季节

苦楝树的干皮、根皮都可驱蛔。从唐《千金方》等历代有关23种方书查考,其中有16种主要采用根皮。明代以后的记载更多采用根皮。根据近年临床应用结果证明,根皮比树皮疗效高1倍;近根的树皮(约在地面之上5寸处)较上层树皮为优,其疗效与根皮近似。在时间上以冬季或春季抽芽前采集的根皮,疗效最高。此外,楝属植物的各地品种不同,一般均认为以四川产的川楝为佳。

②制备方法、剂量与服法

一般采用煎剂,亦可制成片剂。苦楝皮有效成分难溶于水,需用文火久煎,才有确实疗效。有人作对比试验,分别以2、4、6两用文火煎11小时,其疗效比以8两用武火煎4小时者为高。剂量:根据1963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和有关记载,苦楝皮的成人剂量为1.5~3.0钱(干皮),但实际用量颇不-致,高的竟有用至9~11克/公斤体重者。有人建议成人用4~6两(鲜皮),小儿按3~6克/公斤体重计算。川楝片每片含川楝素结晶0.025克,成人剂量为6~8片,2~4岁2片,4~8岁3~4片。苦楝素片每片含苦楝素25~50毫克,用于儿童以5毫克/公斤体重疗效最好。或每2岁服用1片(4岁用2片14岁用7片),16岁以上用10片。服法:睡前或晨间空腹顿服,或在睡前和次晨分服。煎剂服时可加糖矫味,不必另服泻药。有主张在服药前先吃些油类食物,以减少药物对胃粘膜的刺激,防止胃肠道反应的发生。

③驱虫效果

根据采用苦楝皮(或粗制苦楝片)治疗的20000余例,及川(苦)楝素片治疗约5000例肠蛔虫病的临床分析来看,一般在服药后数小时或2~3天内排出蛔虫,以24~48小时排出者居多。排虫率20.2~100%不等,大便阴转率5.5~92.8%不等。曾有介绍,以苦楝皮煎剂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50例,获得显效。方法以25%煎剂200毫升作保留灌肠,半小时后再用300~500毫升作第2次灌肠,1小时后再用600毫升行第3次灌肠,此为一疗程。若经24小时未见排出,可再进行第二疗程。对严重失水者可先补液矫正脱水。也有用川楝片内服治疗蛔虫性肠梗阻,剂量:1岁2片,2~4岁2~3片,5~8岁4片,9~12岁5片,均日服2次,并可根据情况给予50%硫酸镁25毫升。此外,用鲜苦楝根4~6两(不去皮)煎成100%煎剂治疗胆道蛔虫病,亦取得一定疗效;12岁以下每日1剂,分3次服,12岁以上每日1剂分2次服,2~3剂为一疗程。一般服药后2~3小时痛即减轻,从第1次大便开始,即有蛔虫排出。一个疗程后,尚有轻度症状者,可隔1~2日后再续服一个疗程。又苦楝根皮对驱除蛲虫、绦虫、鞭虫,亦有一定效果。

④毒性反应

苦楝皮的副作用,一般在服药后1~6小时尚未排虫之前发生,通常为头晕、头痛、思睡、恶心、腹痛等,其发生率高者可达100%,低者不到1%,持续时间大多在数分钟或1~3小时,最长16小时,可自行消失。严重反应或严重中毒时,可出现呼吸中枢麻痹、类似莨菪类植物中毒症状及内脏出血、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视力障碍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川楝素240"系从川楝皮中提出的白色晶体,具有蓄积作用,对胃肠有刺激性,对肝脏亦有损害;为了避免中毒,不宜连续服用。苦楝根外层紫褐色皮,古人曾指出有毒,但经近人试用,并未见副作用增加。引起上述各种严重反应或中毒现象,多因药物过量,或因患者机体的特殊敏感性所致,临床应用时务须注意。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苦楝皮的功效和作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吧。那小编要考考大家咯,苦楝皮的楝是一种个什么样的植物呢?苦楝皮又是怎么样被发现的呢?作为树皮类的中草药,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苦楝皮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咯!

苦楝皮的药用价值_苦楝皮的副作用


苦楝皮的药用价值

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皮暗褐色,幼枝有星状毛,旋即脱落,老枝紫色,有细点状皮孔。羽状复叶,互生,长20~80厘米;小叶卵形至椭圆形,长3~7厘米,宽2~3厘米,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先端长尖,边缘有齿缺,上面深绿,下面浅绿,幼时有星状毛,稍后除叶脉上有白毛外,余均无毛。圆锥花序腋生;花淡紫色,长约1厘米;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两面均有毛;花瓣5,平展或反曲,倒披针形;雄蕊管通常暗紫色,长约7毫米。核果圆卵形或近球形,长约3厘米,淡黄色,4~5室,每室具种子1枚。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杀虫;疗癣。主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阴道滴虫病;疥疮;头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15-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苦楝皮的副作用

体弱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均慎服。亦不宜持续和过量服用。苦楝皮有一定的毒副反应,服药中毒后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吐吐、腹痛等症状。严重中毒,可出现内脏出血、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呼吸中枢麻痹,甚至休克、昏迷死亡。

苦楝皮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苦楝皮的医学记载

《别录》:疗蛔虫,利大肠。

陶弘景:根:以苦酒摩涂疥;煮汁作糜,食之去蛔虫。

《日华子本草》: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疥癞,小儿壮热,并煎汤浸洗。

《滇南本草》:根皮杀小儿寸白虫。

《医林纂要》:杀疳、治疽。

《现代实用中药》:根皮对绦虫、蛔虫、蛲虫都有效。

《湖南药物志》:治冻疮。

苦楝皮的医学附方

1、治小儿蛔虫:㈠樟木,削上苍皮,以水煎取汁饮之,量大小多少。此为有小毒。(《千金方》)㈡樟根白皮,去粗,二斤,切。水一斗,煮取三升,砂锅(熬)成膏,五更初温酒服一匙,以虫下为度。(《简便单方》)

2、治小儿虫痛不可忍者:苦楝根白皮二两,白芜荑半两。为末,每服一钱,水-小盏,煎取半盏,放冷,待发时服,量大小加减,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抵圣散)

3、杀蛲虫:楝根皮二钱,苦参二钱,蛇床子一钱,皂角五分。共为末,以蜜炼成丸,如枣大,纳入肛门或阴道内。(《药物图考》楝皮杀虫丸)

4、治钩虫病:苦楝皮(去粗皮)十斤,加水五十斤,熬成十斤;另用石榴皮八两,加水五斤,熬成二斤,两种药水混合搅匀,成人每次服一两。(《湖南药物志》)

5、治瘾疹:楝皮浓煎浴。(《斗门方》)

6、治疥疮风虫:楝根皮、皂角(去皮子)等分。为末,猪脂调涂。(《奇效良方》)

7、治顽固性湿癣:楝根皮,洗净晒干烧灰,调茶抽涂抹患处,隔日洗去再涂,如此三、四次。(《福建中医药》(2):43,1959)

8、治瘘疮:楝树白皮、鼠肉、当归各二两,薤白三两,生地黄五两,腊月猪脂三升。煎膏成,敷之孔上,令生肉。(《刘涓子鬼遗方》坐肉膏)

蛤蚧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哈蚧的功效和作用其实有很多种,比如它可以有效的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同时也可以起到提高性功能的效果,但是要注意配合其他的药物,这样才更利于发挥其功效。

1、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

蛤蚧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较好。这与其能提高体内激素水平和解痉扩管有关。但不能解除哮喘持续状态,只能用在非发作期和小发作期,以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和气喘。

人参蛤蚧散名声很大,重在扶正。平喘止咳作用是比较弱的,是远远不够的,其效果不及紫河车。人参、蛤蚧还需要与紫河车、黄芪、川贝母、象贝母等同用,研末吞服,必要时放入冬虫夏草,并且需要服用半年以上时间才能有效,服两三年才能基本缓解。还需尽量避免感冒和感染,否则非常容易复发。

2、蛤蚧可提高性功能

蛤蚧能提高性激素,因而能提高男女性功能,治疗男女性功能减退症,但较淫羊藿的作用要弱,可与之同用,也可与人参、淫羊藿、海马、仙茅、冬虫夏草等同用,研末吞服或浸酒饮服。

蛤蚧尾还含锌离子,能协助提商性功能。蛤蚧用尾之说可能与此有关。

药理中,蛤蚧乙醇提取液有雌性激素样作用,可延长正常雌小鼠的动情期,并使子宫和卵巢重量增加。蛤蚧也有雄性激素的功效,能使小鼠的前列腺、精囊腺和提肛肌重量增加。但其雄性激素的作用较淫羊藿为弱。

3、保护应激反应

蛤蚧提取物对受低温、高温、缺氧等应激刺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显著提高自由基代谢酶的活性。

牛膝的作用与功效有哪些?


牛膝的功效和作用,可表现在治疗女性出现的产后瘀痛或者是跌打损伤的现象,所以说在对妇科疾病的治疗上有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能够治疗尿血,小便不利的现象。

1、用于瘀滞经闭,产后瘀痛,跌扑伤痛等症。

牛膝善于活血祛瘀,对妇科、伤科各种瘀血凝滞的病症,常和活花、桃仁、当归、延胡索等药同用,既可活血调经,又能祛瘀疗伤。

2、用于腰膝酸痛,足膝萎软无力。

牛膝性善下行,入肝肾二经,能补肝肾、强筋骨,又能通血脉、利关节,为治腰膝下肢病症常用药。对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痛,常与苍朮、狗脊、木瓜等同用;如因湿热下注引起的腰膝关节疼痛,常与苍朮、黄柏等同用;如风湿痹痛、下肢关节疼痛为甚,可与木瓜、防己、独活等同用。

3、用于吐血、衄血、牙龈肿痛、头痛晕眩等症。

牛膝苦泄下降,能引血下行,导热下泄,可治上部血热妄行的症候,常配合侧柏叶、白茅根、小蓟等药,以治吐血、衄血;又可配养阴清热药如生地、石膏等,用治牙龈肿痛属于阴虚火旺的症候;治肝阳上亢,气血并走于上,头痛眩晕之症,常与平肝药如代赭石、龙骨、牡蛎等同用。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