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春季贴敷养生 > 导航 > 春季贴敷养生

中药贴敷疗法有哪些

春季贴敷养生。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心静才是养生之本。随着社会的进步,养生不再是一个玄而又玄的学问,没有好的身体,万事事皆休。如何避免关于中医养生的误区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中药贴敷疗法有哪些”,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我们都知道相比之下中药的效果一般都比西药要好一点点,会更加的不伤身体,在某些疾病方面,中药贴敷疗法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那么你知道中药贴敷疗法有哪些吗?如果你不知道却又想要了解这方面的内容的话,就和我一起来看看针对中药贴敷疗法有哪些这个问题医生给了我们怎样的解释吧。

 许多家长知道中药穴位敷贴是冬病夏治的良方,其实这种外治法一年四季都可以用。苏大附属儿童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刘殿玉说,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以水、醋、酒、油等为基质,制成软膏、饼剂或薄膜,直接贴敷穴位、患处,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的外治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大附属儿童医院中医科除“三伏天”开展“冬病夏治”外,针对小儿服药困难,对各种多汗症、多涎症、腹痛、肺炎、腹泻、口腔炎、便秘、遗尿症、咽炎等疾病均可以外治治疗,根据疾病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方药,贴敷在特定的穴位,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本草纲目》中敷贴至今仍在用

中药贴敷具有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原始社会,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记载了植物外敷伤口,可以减轻疼痛和止血,并可治疗毒蛇咬伤,为后世广泛应用。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述了烙、熨、外敷、药浴等多种外治之法,而且列举的各种贴敷方。华佗在 《神医秘传》中治脱疽“用极大甘草,研成细末,麻油调敷极厚,逐日更换,十日而愈。 ”到了晋、唐、宋时期,穴位贴敷疗法已有不断改进和创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载了大量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口舌生疮、小儿赤眼及大腹水肿等至今仍在沿用。清《急救广生集》、《理瀹骈文》中药外治专著的出现标志着穴位贴敷疗法的成熟。

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尚不完全清楚。由于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是人体营卫气血循环运行的通道,而穴位则是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不仅反映各脏腑生理病理的机能,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因而运用穴位贴敷疗法,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通过经络的传导,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可产生良好的治疗和调整作用,达到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此外,贴敷药物直接作用于体表穴位,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周围组织营养,促使药物吸收。还可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联络脏腑,沟通表里,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

中药敷贴对哪些常见病疗效好

从儿童医院中医目前的临床经验来看,中药敷贴对于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小儿肠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过敏性紫癜、遗尿、抽动秽语综合征、单纯性肥胖等儿童常见病疗效较好。据刘殿玉介绍,儿童医院中医科对各种汗症、流口水、多涎症、腹痛、肺炎、腹泻、口腔炎、口疮、鹅口疮、便秘、遗尿症、咽炎等疾病,制定了止汗散、止涎膏、暖脐膏、敷胸散、止泻散、泄火散、遗尿膏、通便膏进行药物贴敷,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中药贴敷疗法有哪些?针对这个问题,医生通过上面的内容告诉了我们详细的答案,大家在看过上面的内容以后,对于这个问题,心里一定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大家想要知道更多关于这方面的内容的话,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进行咨询,也可以与我们的24小时在线专家进行交流。

Ys630.com相关知识

什么是贴敷疗法


导读:什么是贴敷疗法?生病去医院,有时候医生会叫你使用贴敷疗法来治疗身体的疾病。那么什么是贴敷疗法?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贴敷疗法相关知识吧。

什么是贴敷疗法

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俞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属于中药外治法。贴敷疗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较内治法更为简便、实用,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同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贴敷疗法的功效与作用

1、解表散寒,疏风解肌,风寒之邪由表入侵,客于肺卫,卫阳被逼,营卫失和,则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及咳嗽等症,故外邪侵袭,首犯肺卫,肺主皮毛,主司卫外,邪尚轻浅,贴敷疗法借助药力的作用,最先起到文浊体表魏阳、宜通肺卫之气,疏通皮部及其脉络的作用。

2、解热清毒,调和营卫,热毒留滞,则气血逆乱,内腐成脓为痈,温度炽盛,热级生风,内陷肝郁心包,则可发生痉、厥变症,患者或发热,或肿胀疼痛,或功能受限,贴敷疗法以其寒凉之剂,贴于大椎、内关、肋下,直达静脉,调理脏腑,清热解毒以消邪热,调和营卫,之治疗各种热证、急症的一种常用方法。

3、消积导滞,开郁散结,人体多由七情郁结,或由饮食内伤,导致气机郁滞,肝脾受损,则淤血内停或痰湿交阻,蓄积留止,发为积聚、食滞、痞气等症,贴敷疗法能行气散结,气血得行,结聚易散,软坚散结类药物的作用,共同调整脏腑经脉的功能,使之积消滞散,开郁解结。

贴敷疗法的方法

1、贴法:将已制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然后外裹胶布粘贴;或先将药物置于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腧穴进行粘贴。巴布剂、硬膏剂可直接将巴布剂或是硬膏中心对准穴位贴牢即可。适用于膏药、巴布剂、丸剂、饼剂、磁片的腧穴贴敷。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敷在穴位上,外复塑料薄膜,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即可。适用于散剂、糊剂、泥剂、浸膏剂的腧穴贴敷。

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贴敷疗法的时间

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以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1、刺激小的药物每次贴敷4-8小时,可每隔1-3天贴治一次。

2、刺激性大的药物,如蒜泥、白芥子等,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贴敷时间,约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多在1-3小时);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再敷药,或改用其他有效腧穴交替贴敷。

3、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性大及发泡之品。

4、贴敷从每年夏日的初伏到末伏,一般每7-10天贴1次,每次贴3-6小时,连续三年为一疗程。

那么贴敷疗法有哪些优点呢?贴敷疗法的优点,下面继续为你介绍。

贴敷疗法的优点

1、途径直接

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它部位,作用较为直接,直达病所,直接发挥药效,作用较强。

2、用药安全

贴敷疗法是以透皮吸收发挥作用的药物,较其它给药途径用药较为安全,同时也增大了用药的范围,尤其是外用给药方法历经漫长岁月的临床验证,其方药组成已不计其数,其治疗范围已涉及内、外、妇、儿等多种学科多种疾病,具有较高的医疗和保健价值。

3、使用简便

贴敷药物的制作可简可繁,家庭多用较简单的药物配伍及制作,易学易用,经简单学习就可掌握要领,不需高、精、尖或特殊的医疗设备,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或者家属,多可兼学并用、随学随用。

4、药源广泛

贴敷疗法的药物取材多较简单,甚至有一部分来自于生活用品包括葱、姜、蒜等随地取材,无需耗费过多金钱。且贴敷药方组成多来自于临床经验,疗效显着,在疾病的初期即自行解决。节省大量人力财力。

5、稳定可靠,副作用少

贴敷疗法是药物施于体表,而达到治病的目的。便于随时观察、了解病情变化,随时加减更换,很少发生副作用,具有稳定可靠的特点。

以上就是一些贴敷疗法的相关知识,如果想了解更多的中医疗法,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小儿咳嗽中药贴敷配方有哪些?


小孩子是最容易出现咳嗽的人群,这和小孩子身体抵抗力有密切的关系,大家都知道,导致咳嗽的原因非常多,所以当宝宝咳嗽的时候,父母们首先要做的是找到原因,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其他症状,比如要看看是否有发热、感冒等症状,结合这些症状来判断原因,然后才能对症用药。

小儿咳嗽中药贴敷配方:

进入秋冬季,不少孩子都会出现发烧咳嗽,小儿支气管炎,小儿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小儿出现这些高烧咳嗽,气管炎,支气管炎,小儿肺炎等,家长多会选择吃消炎药,或者打针输液等。其实小儿出现高烧咳嗽时也可以选择其他治疗方法。比如用中药制成药膏进行穴位帖敷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还可以用着冬病夏治,冬天易出现高烧咳嗽,可以在夏天时,用膏药贴敷治疗,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也没有什么副作用。

1.进入冬季小儿易出现支气管炎症,往往容易出现咳嗽九治不渝,吃药打针输液都不见好转的现象,时提醒大家不妨用一下膏药贴敷试试,贴膏药副作用不大,有时比吃药打针输液的效果还要好些。

2.小儿患上小儿肺炎也是发烧,咳嗽不止。这是一种变性而且容易复发的疾病。不怎么好治还会复发,这病也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中药制成膏药进行贴敷也可以,不少地方大夫都膏药贴敷的方法治疗小儿肺炎。

3.小儿平时的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也会出现高烧不退,长期咳嗽的症状.多大数家长也是选择住院吃药,打针,输液进行治疗。其实小儿风寒感冒,小儿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也可以用膏药贴敷。

注意事项:

小儿气管炎,小儿支气管炎,小儿肺炎,小儿风寒感冒,小儿风热感冒等多种疾病都容易引起小儿发烧咳嗽.这些疾病都不太好治,而且容易复发,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预防好,尽量不要让小孩患上这些疾病。

儿童中药贴敷有什么优缺点?


小孩子在出现一些疾病的时候,父母们不要着急给孩子吃药,可以采取一些更加健康的治疗方法,比如饮食调理,或者可以采取中药治疗,除了可以熬中药给孩子喝之外,还可以采取中药贴敷的方法,那么小孩子做中药贴敷主要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

儿童中药贴敷优缺点:

中药贴属于传统中医疗法的一种,相比其他治疗如口服药物有使用方便、易于儿科患者接受等很多优点!广泛适用于如咳嗽等很多病症!

意见建议:该疗法副作用主要取决于外贴所配的药物,通常副作用不是很大!

考虑支气管炎或肺炎,建议到医院找儿科医生就诊,进行肺部听诊,必要时胸片检查,正规用药治疗,多喝水。

心气虚,晚上睡觉应该出汗吧!脾胃虚寒,因为舌苔白。心火大,因为嗓子不舒服。按摩照海穴先治疗嗓子不舒服按此穴时闭口,有津液时咽下。按摩几日,嗓子应该没问题了。按摩内关穴,心经原穴神门穴主要解决心悸心虚。外加养心归脾药物。咳嗽不吃药的话试试食疗,蜂蜜(非熟的)加白萝卜条封盖两日取其汁当零食吃,如果吃上几日都不行,那就是脾的问题了。调脾胃。建议山药薏米粥,当然,食疗时间比较长,得一段时间,一般都上月。不想吃或不方便,按摩太白穴,效果一样。

小儿支气管炎的中药贴敷法对于治疗有效果吗?

小儿支气管炎,病名为“毛细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可占80%或更多,其它依次为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少数病例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感染病毒后,细小的毛细支气管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多,加上坏死的粘膜上皮细胞脱落而堵塞管腔,导致明显的肺气肿和肺不张。常可累及肺泡,肺泡壁和肺间质,故可以认为它是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

中药穴位贴敷对于患咳嗽、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具有肯定的疗效,尤其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方面疗效较为显著。

穴位贴敷法有哪些操作规范


 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了,并且可以采取一定的养生方法去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预防各种各样的疾病,穴位贴敷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但是穴位贴敷法呢要掌握一定的操作规范,下面我们就来讲解一下穴位贴敷法都有哪些操作规范。

 穴位敷贴的操作规范:

 1.药物组成

 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2.药材炮制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3.药物制备

 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4.贴敷方法

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

 5.贴敷时机

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

 以上就是穴位贴敷法的操作规范,再浸泡药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上好的要我这样才能够对身体,有很好的帮助作用,选择错了要我反而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在贴的时候可以按照以上的操作方法。

中药贴敷治疗小儿咳嗽有效吗


中药贴敷对于治疗小儿咳嗽有一定的作用,我们知道小儿咳嗽在生活当中是比较常见的,如果频繁的咳嗽,对于孩子的健康影响也是比较大的,这时候孩子的年龄小,在用药方面一定要有所注意,要了解一些禁忌,而中药贴敷在副作用方面相对比较小,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来使用这种药物治疗。

中药贴敷治疗小儿咳嗽有效吗

有一定的效果的。

将杏仁、川贝、麻黄、食盐分别烘干碾成细末,食盐碾细后放在锅内焙热,将焙热的食盐与药末均匀的撒在膏药上(伤湿止痛膏、黑膏药均可),膏药主要起固定作用。然后敷贴于双肺之间的膻中、肺俞穴,每日1贴,3天为1个疗程。杏仁为止咳平喘之要药,川贝专于润肺止咳化痰,麻黄能加强平喘之功效。历代本草称“麻黄为肺经专药,治肺病多用之”。食盐能清热散寒,引药之内。以上药物配伍贴于穴位。经穴位由表入里,发散走窜。膻中穴为气之会穴,理气降逆,化痰利窍。肺俞穴为肺之背俞穴,乃治咳喘之要穴。此疗法刺激穴位,由表入里,发散走窜,使药物直达病所,药力专一,疗效显著,未见不良反应。

护理干预方法

①用药前护理:向患儿的家长询问中药过敏史,切记中药要进行现配现用,禁止使用放置太久的中药膏,以免因气候炎热发生药物变质。敷贴前将皮肤擦干汗液,保持皮肤干燥,进行敷贴时,将穴位暴露,并做好相关的标记,将备好的敷贴对准穴位并固定,向患儿家长讲解贴敷时间的长短。②贴敷期间的护理:要嘱患儿注意休息,禁止大幅度的活动,避免劳累,可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遭受冷空气的刺激,防止发生呼吸道感染。注意观察治疗期间的病情,在中药贴敷期间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情况,有一部分患儿贴药后会出现痒、热、微痛的感觉,若在承受范围内则属于正常,贴敷后出现皮肤色素沉着属于正常反应;有少数患儿的皮肤可出现水疱、红疹并伴有瘙痒感的症状,当发生此类症状时,应告知患儿避免进行搔抓,应立即撕掉三伏贴,可局部涂以炉甘石洗剂,预防感染的发生。③用药后护理:进行中药贴敷后,患儿进食时应以清淡及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吃生冷及质硬的食物;忌海产品、发物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当寒喘发作时,可食用偏温性的富含营养的食物,例如参炖母鸡;注意保持大便的通畅,将中药敷贴撤除后,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可以进行局部擦洗或者洗澡,但不要用力揉搓,淋浴后使用毛巾吸干穴位上的水渍。一般情况下,去掉中药敷贴后会出现局部皮肤的潮红并伴有温热感,若皮肤出现潮红明显时,热痛感较重时,则可能会出现水疱,对于小水疱密集的不需要进行处理,避免进行局部的摩擦,防止发生破溃,如果出现较大水疱时,要常规进行消毒,使用注射器抽出渗液,保持皮肤干燥,预防发生感染,减少下次穴位贴敷的时间

穴位贴敷治痛经


23岁的姗姗5年前因经期淋雨受寒后出现痛经,每到经期就会痛得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必须卧床休息,无法坚持工作。周期性疼痛如同定期受刑。她到湖北省襄樊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就诊,医生号脉后认为姗姗证属寒湿凝滞,治以温经散寒,行气止痛。采用穴位贴敷外治法两次后,患者月经来潮时少腹坠痛明显减轻,能坚持工作。治两疗程后,腹痛等症状悉除,随访半年未复发。

中医认为,痛经是由于气血失调,血行受阻引起的疼痛,所谓不通则痛。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的一种外治法,它是在中医基本理论特别是经络学说的指导下,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发挥了穴位与药物的双重效应,使之起到行气血、营阴阳的整体作用,且无创伤,无痛苦,方法简便,对惧针者、体质虚弱者、不宜服药者尤为适宜。

穴位贴敷治疗寒湿凝滞型病痛疗效最好,药选丁香、肉桂、细辛、元胡、川穹、红花各等份,研末用醋调匀,随用随调。所选中药均为辛温之品,兼有芳香走窜或行气活血之效,易于皮肤吸收。用醋调敷,促进药物渗透。

贴敷取主穴关元、神阙。根据病情可加气海、次髎、水道、肾俞等穴。所选主穴为任脉经穴,并与冲脉相遁通。《素问举痛论》说:冲脉起于关元 。冲脉穴位于脐下三寸,又称丹田,为《难经》所言脐下肾间动气之所,内通胞宫,因此具有调理冲任、补肾壮阳、温通经脉之功效,是治疗妇科病之要穴。神阙居脐中,亦属任脉经穴,乃神气通行出入之门户。气海调理一身之气;肾俞温肾壮阳;水道为阳明经穴,《千金要方》中称胞门、子户,是治疗腹痛的常用穴;次髎穴祛寒止痛。


消化不好穴位贴敷


导读: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很多: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的情况时有发生。虽说这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长此以往对身体还是有影响的。很多人只要饭后胃不舒服就买些健胃消食的药片来进行缓解。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尽量还是不吃药,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这些不适症状呢?

有上述情况的人不妨试试常按下脘、足三里、四缝这几个穴位。下脘穴在腹部,离脾胃很近。常按此穴可以清胃泻火,消食化积;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比如腹泻了按摩它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四缝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

日常如果健胃消食就可常按这几个穴位,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有空的时候就可以做做,长期坚持,不知不觉中胃口就会好起来。此外,也可以用穴位贴敷的方法:取白萝卜2个,小茴香60克,将白萝卜切成细丝后煮熟,再把小茴香研成细末,然后把它们调成药泥,趁热贴在肚脐眼周围,用纱布包扎好。这个方法有极高的散寒、行气、止痛、消食的效果,对消化不良、积食、虚寒型腹痛都有效果。

贴敷+针刺 告别“大象腿”


由于张老汉的中风后遗症主要体现在左腿的行动不便上,所以当他的左腿开始出现肿胀时,家人也没太在意,以为是正常的后遗症。就这样,老人的左腿肿了有四五年。直到今年春节前夕,老人的左腿肿胀越来越严重,几乎是右腿的两倍粗,而且出现了嗜睡等现象,家人才紧急将老人送往南京市中医院脑血管病科。接诊的沈卫平副主任中医师发现老人身体极度消瘦,上身皮包骨头,舟状腹,而下肢呈大象腿,尤以左腿为重,腿部皮肤因为肿胀而发亮。沈主任立即请来肾内科杨光主任会诊,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病情十分严重,病人的尿素氮、肌苷的含量是正常值的4~5倍。沈卫平副主任中医师采用中药加针灸方法治疗。由于老人痴呆严重,长期不能正常饮食,沈卫平开具了大剂量的滋肾通利的中药煎成汤剂用鼻饲方法给药。同时,选取背部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并伴以输液治疗。5天之后,老人的肾功能明显改善。

接下来,沈卫平考虑如何解除老人的大象腿问题。首先做了股静脉B超,显示左侧股静脉血栓,血管全部堵塞,右侧股静脉也有血栓。而且病人腿肿已有四五年,说明堵塞时间已经很长,传统的溶栓疗法不能解决问题。沈卫平再次决定用中药加针灸,改善侧支循环来实现血液回流。医护人员用该院特制的活血散中药贴敷在患者腿部有血栓的血管外部以及几个重要的关节处,同时继续进行中药内服加针灸。一周之后,老人的双腿全部消肿。

赵杨介绍,南京市中医院脑血管病科成立近十年来,每年都会接诊数十位中风后引起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一般用活血散贴敷加针刺治疗都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活血散原来是用于骨伤科的跌打扭伤,有止血舒筋,活血散瘀,理气镇痛的功效。脑血管病科将其用于治疗静脉血栓后效果十分显著,同时,该院内分泌科也将活血散用于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也较为明显。

穴位贴敷的作用特点


穴位贴敷的作用特点

1、穴位贴敷的作用特点

作用直接,适应症广,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其适应证遍及临床各科,“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对许多沉疴痼疾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显着功效。

用药安全,诛伐无过,穴位贴敷疗法不经胃肠给药,无损伤脾胃之弊,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不犯上下。即使在临床应用时出现皮肤过敏或水泡,亦可及时中止治疗,给予对症处理,症状很快就可消失,并可继续使用。简单易学,便于推广,穴位贴敷有许多较简单的药物配伍及制作,易学易用,不需特殊的医疗设备和仪器。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或家属,多可兼学并用,随学随用。

2、穴位贴敷的作用机理

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尚不完全清楚。我们认为其可能的机理有如下三个方面是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是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是两者的综合叠加作用。穴位作用,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是人体营卫气血循环运行出人的通道,而穴位则是上述物质在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是“肺气所发”和“神气游行出人”的场所。综合作用,穴位贴敷疗法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而不仅仅是单纯某一因素在起作用。

3、穴位贴敷的疗法

辨证选穴用药,腧穴选择及配伍,选择离病变局部器官最近、最直接的相应穴位敷贴。局部选穴 如,肾虚外敷方,取肾俞、关元穴。选择阿是穴贴药,阿是穴是指病变的局部或内脏病理现象在体表的反映,也称病理反应穴。选择针灸学中的传统有效经穴,这些传统的有效经穴,是前人在实践中发现并验证有效的穴位。如肺俞、风门、膈俞等穴治疗咳嗽、哮喘;神阙、足三里治肠炎、痢疾、腹胀、腹痛等。取穴施治,药物外敷取穴,与针灸取穴法相同,需辨证选用, 灵活掌握,因其施药范围略大,所选取之穴是一个片而不是点,即使选穴不十分准确,也同样有利于药物吸收。

怎么样穴位贴敷巧治病

1、流鼻涕,治疗方法,在两眼之间的鼻梁根用枸杞贴敷。风寒引起的流鼻涕才能用穴位贴敷治疗。巧治流鼻涕的方法,把枸杞打扁。用医用胶布把枸杞贴在两眼之间的鼻梁上两个小时。寒气都是通过鼻孔进入人体,把枸杞贴在鼻梁上可起到防护的作用。枸杞是补肺的,风寒引起的流鼻涕才可以贴枸杞。

2、牙痛,治疗方法,把云南白药胶囊里面的药粉涂在疼痛的牙齿处。用手使劲掐揉合谷穴。颈椎病,治疗方法,把白参片捣碎贴在两侧太渊穴,效果不好则多吃主食和鸡汤,汤内加补气的黄芪、党参同炖。肺气亏导致的颈椎病,可以用穴位贴敷法治疗。

3、痛经,治疗方法,用艾条熏或用参片贴敷神门穴。按摩、敲击或用参片贴敷血海穴。穴位贴敷药物进行治疗,是让药物直接渗入穴位中,这样就能起到很好的治疗疾病的效果了。另外在采用药物贴敷治疗的时候,辅助按摩等方法一起治疗,那么就能让疾病的症状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使用穴位贴敷药物进行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找准穴位。

穴位贴敷法有哪些操作规范

1、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2、贴敷方法,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以上就是穴位贴敷法的操作规范,再浸泡药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上好的要我这样才能够对身体,有很好的帮助作用,选择错了要我反而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在贴的时候可以按照以上的操作方法。

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二、穴位贴敷操作方法三、不宜穴位贴敷的人群

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1、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蒸发。

若用膏药贴敷,在温化膏药时,应掌握好温度,以免烫伤或贴不住。

对胶布过敏者,可改用肤疾宁膏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对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贴敷穴位不宜过多,贴敷面积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泡过大或发生药物中毒。

对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等的患者,使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对于孕妇、幼儿,应避免贴敷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

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不可用汽油或肥皂有刺激性物品擦洗。皮肤过敏的病人不宜使用本法。

2、穴位贴敷适应范围

穴位贴敷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不但可以治疗体表的病症,而且可以治疗内脏的病症;既可治疗某些慢性病,又可治疗一些急性病证。

治疗病症主要有:感冒、咳嗽、哮喘、自汗盗汗、胸痹、不寐、胃脘痛、泄泻、呕吐、便秘、食积、黄疸、胁痛、头痛、眩晕、口眼斜、消渴、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乳痈、乳核、疮疡肿毒、喉痹、牙痛、口疮、疟疾、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3、穴位贴敷作用及机理

疏通经络、运行气血

敷贴用药与针灸疗法一样,以经络学说为依据。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经络是人体营卫气血循行出入的通道,无论病从外入,抑或病由内生,都离不开经络,而经络上的穴位则是经气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运用敷贴疗法,将药物敷贴于皮肤穴位之上,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药气透到经脉,通过药物的刺激,从而达到改善经络气血运行的预防保健作用。

调理五脏、扶正祛邪

药物敷贴于体表穴位,该穴位的组织结构、皮肤、神经、血管、淋巴等均发生相应变化。某些中药能刺激穴位,使局部温度增高,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中药有效成分通过皮肤,穿过毛孔,不断进入淋巴液、血液而发挥药理作用。还可能通过刺激穴位及药物的吸收、代谢,对机体的有关物理、化学感受器产生影响,直接反射性地调整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穴位贴敷操作方法

贴敷前,应用温开水将局部洗净擦干,或用酒精棉球擦净。在第2次涂药前,需用消毒干棉球蘸上温开水或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揩去第1次所涂敷的药物,擦干后再涂上药膏,切不可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药物贴敷时间及疗程视疾病与贴敷部位而定。一般都是1天换药1次,有些药粉气味俱厚,不需水、酒或药汁调敷,直接将药粉填脐者,也可5~10天换药1次。

疗程:急性病多为3~5天,慢性病多为5~10天,两个疗程之间休息3~5天。伏贴每次敷药2~3小时,共三次。

不宜穴位贴敷的人群

1、孕妇,多数外贴药物对孕期妇女可能不安全。

2、对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对橡皮膏过敏者应提前告诉医生,换用其他方式固定。

3、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或有皮疹者。

4、严重的荨麻疹患者。

5、疾病发作期的患者,如急性咽喉炎、发烧、黄疸、咯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慢性咳喘病的急性发作期等。

6、热性疾病、阴虚火旺者以及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不能采用。

中药贴敷疗法有哪些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