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春季贴敷养生 > 导航 > 穴位贴敷养生知识

穴位贴敷养生知识

2019-10-12

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春季贴敷养生。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养生已经成为很多中老年人关注的话题,作好了养生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更好。怎么才能作好中医养生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穴位贴敷注意事项”,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二、穴位贴敷操作方法三、不宜穴位贴敷的人群

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1、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蒸发。

若用膏药贴敷,在温化膏药时,应掌握好温度,以免烫伤或贴不住。

对胶布过敏者,可改用肤疾宁膏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对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贴敷穴位不宜过多,贴敷面积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泡过大或发生药物中毒。

对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等的患者,使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对于孕妇、幼儿,应避免贴敷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

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不可用汽油或肥皂有刺激性物品擦洗。皮肤过敏的病人不宜使用本法。

2、穴位贴敷适应范围

穴位贴敷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不但可以治疗体表的病症,而且可以治疗内脏的病症;既可治疗某些慢性病,又可治疗一些急性病证。

治疗病症主要有:感冒、咳嗽、哮喘、自汗盗汗、胸痹、不寐、胃脘痛、泄泻、呕吐、便秘、食积、黄疸、胁痛、头痛、眩晕、口眼斜、消渴、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乳痈、乳核、疮疡肿毒、喉痹、牙痛、口疮、疟疾、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3、穴位贴敷作用及机理

疏通经络、运行气血

敷贴用药与针灸疗法一样,以经络学说为依据。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经络是人体营卫气血循行出入的通道,无论病从外入,抑或病由内生,都离不开经络,而经络上的穴位则是经气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运用敷贴疗法,将药物敷贴于皮肤穴位之上,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药气透到经脉,通过药物的刺激,从而达到改善经络气血运行的预防保健作用。

调理五脏、扶正祛邪

药物敷贴于体表穴位,该穴位的组织结构、皮肤、神经、血管、淋巴等均发生相应变化。某些中药能刺激穴位,使局部温度增高,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中药有效成分通过皮肤,穿过毛孔,不断进入淋巴液、血液而发挥药理作用。还可能通过刺激穴位及药物的吸收、代谢,对机体的有关物理、化学感受器产生影响,直接反射性地调整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穴位贴敷操作方法

贴敷前,应用温开水将局部洗净擦干,或用酒精棉球擦净。在第2次涂药前,需用消毒干棉球蘸上温开水或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揩去第1次所涂敷的药物,擦干后再涂上药膏,切不可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药物贴敷时间及疗程视疾病与贴敷部位而定。一般都是1天换药1次,有些药粉气味俱厚,不需水、酒或药汁调敷,直接将药粉填脐者,也可5~10天换药1次。

疗程:急性病多为3~5天,慢性病多为5~10天,两个疗程之间休息3~5天。伏贴每次敷药2~3小时,共三次。

不宜穴位贴敷的人群

1、孕妇,多数外贴药物对孕期妇女可能不安全。

2、对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对橡皮膏过敏者应提前告诉医生,换用其他方式固定。

3、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或有皮疹者。

4、严重的荨麻疹患者。

5、疾病发作期的患者,如急性咽喉炎、发烧、黄疸、咯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慢性咳喘病的急性发作期等。

6、热性疾病、阴虚火旺者以及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不能采用。

yS630.Com相关推荐

穴位贴敷治痛经


23岁的姗姗5年前因经期淋雨受寒后出现痛经,每到经期就会痛得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必须卧床休息,无法坚持工作。周期性疼痛如同定期受刑。她到湖北省襄樊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就诊,医生号脉后认为姗姗证属寒湿凝滞,治以温经散寒,行气止痛。采用穴位贴敷外治法两次后,患者月经来潮时少腹坠痛明显减轻,能坚持工作。治两疗程后,腹痛等症状悉除,随访半年未复发。

中医认为,痛经是由于气血失调,血行受阻引起的疼痛,所谓不通则痛。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的一种外治法,它是在中医基本理论特别是经络学说的指导下,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发挥了穴位与药物的双重效应,使之起到行气血、营阴阳的整体作用,且无创伤,无痛苦,方法简便,对惧针者、体质虚弱者、不宜服药者尤为适宜。

穴位贴敷治疗寒湿凝滞型病痛疗效最好,药选丁香、肉桂、细辛、元胡、川穹、红花各等份,研末用醋调匀,随用随调。所选中药均为辛温之品,兼有芳香走窜或行气活血之效,易于皮肤吸收。用醋调敷,促进药物渗透。

贴敷取主穴关元、神阙。根据病情可加气海、次髎、水道、肾俞等穴。所选主穴为任脉经穴,并与冲脉相遁通。《素问举痛论》说:冲脉起于关元 。冲脉穴位于脐下三寸,又称丹田,为《难经》所言脐下肾间动气之所,内通胞宫,因此具有调理冲任、补肾壮阳、温通经脉之功效,是治疗妇科病之要穴。神阙居脐中,亦属任脉经穴,乃神气通行出入之门户。气海调理一身之气;肾俞温肾壮阳;水道为阳明经穴,《千金要方》中称胞门、子户,是治疗腹痛的常用穴;次髎穴祛寒止痛。


消化不好穴位贴敷


导读: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很多: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的情况时有发生。虽说这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长此以往对身体还是有影响的。很多人只要饭后胃不舒服就买些健胃消食的药片来进行缓解。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尽量还是不吃药,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这些不适症状呢?

有上述情况的人不妨试试常按下脘、足三里、四缝这几个穴位。下脘穴在腹部,离脾胃很近。常按此穴可以清胃泻火,消食化积;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比如腹泻了按摩它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四缝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

日常如果健胃消食就可常按这几个穴位,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有空的时候就可以做做,长期坚持,不知不觉中胃口就会好起来。此外,也可以用穴位贴敷的方法:取白萝卜2个,小茴香60克,将白萝卜切成细丝后煮熟,再把小茴香研成细末,然后把它们调成药泥,趁热贴在肚脐眼周围,用纱布包扎好。这个方法有极高的散寒、行气、止痛、消食的效果,对消化不良、积食、虚寒型腹痛都有效果。

按摩穴位注意事项


二、适合用于按摩养生的穴位三、按摩有什么好处

按摩穴位注意事项

1、按摩穴位注意事项

1.1、按摩方向应同肌肉走向一致:沿肌肉生长方向,轻缓地,有韵律地耐心进行,皱纹同肌肉走向是呈直角的,手与皱纹呈直角运动,也就是顺着肌肉的走向。如果皱纹是横向的,就竖着按摩;皱纹是纵向的,就横着按摩。

1.2、按摩使用的手指:按摩时以中指和无名指在皮肤上轻轻画圈,轻到再轻就无法触摸的程度,手指移动要有韵律感,切忌过分摩擦表皮。

1.3、按摩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在毛孔张开时按摩效果最好,所以最好在洗澡或洁面后按摩。

2、按摩要注意技巧

中医按摩手法,并不一致,但归纳起来,常用手法可选如下十九种:按、摩、推、拿、擦、搓、滚、掐、抖、点、叩、拨、抹、捻、振、揉、捏、颤、打等法。应该知道,上述十九种手法,在穴位按摩的时候不是单纯孤立地使用,常常是几种手法相互配合进行的。再找穴的时候,经络按摩讲究同身寸(同身寸:是指以患者本人体表的某些部位折定分寸,作为量取穴位的长度单位)。

3、按摩的禁忌人群

3.1、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在没有详细的颈椎检查资料的前提下,轻易不要使用常见的颈椎旋转复位法和颈椎斜扳法,以免造成急性的颈动脉血流阻断而出现意外。

3.2、脊髓型颈椎病者,一旦出现上下肢无力、大小便控制障碍的现象,万万不能使用任何按摩手法,应立即送医院进行手术。

3.3、孕妇也不宜接受推拿,尤其是孕妇的腰腹部和大腿内侧,更是不能施压。

3.4、女性的经期慎用推拿。

3.5、有精神疾病且又不能和医者合作的患者不宜进行推拿。

3.6、身体太虚弱和疲劳时,不宜进行推拿。

3.7、过饥过饱、醉酒之后、严重心脏病及病情危重者禁用或慎用推拿。

3.8、骨折不适合推拿治疗,若是骨折造成扭筋,应该等到几个月后,确认骨折愈合了,才能进行推拿。

适合用于按摩养生的穴位

1、解腰背酸痛穴:委中。委中穴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势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还是要以补肾为本。

2、养胃穴:中脘。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

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按摩有什么好处

1、缓解压力是首先浮现在脑海中想按摩治疗时的好处之一。这也是一个人试图实现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研究表明,即使是单一1个半小时的按摩,可以显着降低心跳率,皮质醇水平和胰岛素水平,其中通过按摩疗法帮助减轻压力。

2、身体可以产生不健康的激素积累,当我们在拥挤的车流,或满足工作的最后期限。压抑已久的“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可导致失眠,头痛,甚至消化问题。按摩已被证明,以减少身体的皮质醇。这使身体进入一个轻松的休息和恢复模式。事实上,按摩触发了大脑的化学反应,可能导致持久的松弛的感情,降低了压力和改善情绪。

3、按摩可以放松,放松不良姿势导致疼痛的肌肉,让你的身体本身定位在其自然的和痛苦的自由姿态。与正在进行的按摩肌肉的放松,放松关节有更大的自由和压力点。这让身体自己定位在一个健康的和自然的姿势,从而避免随着时间的推移的运动和对疼痛的反应的立场。

穴位按摩注意事项


穴位按摩注意事项

1、穴位按摩注意事项

通过穴位的按摩我们可以促进身体里面的血液循环,起到缓解关节疼痛或者预防疾病等功效,一些穴位按摩的禁忌是很多人都不了解的。一些按摩禁忌造成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因此我们在按摩的时候一定要引起重视。

流感、乙脑、脑膜炎、白喉、痢疾以及其它急性传染病的病人。

急性炎症的病人,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急性阑尾炎、蜂窝组织炎等。

某些慢性炎症如四肢关节结核、脊椎结核、骨髓炎。

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及肺病的人。

恶性肿瘤、恶性贫血、久病体弱而极度消瘦虚弱的人。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的病人。

大面积的皮肤病人或患溃疡性皮炎的病人。

不同的穴位按摩的效果也具有一定的不同,我们不能盲目的按照自己的感觉和喜爱进行按摩,穴位按摩需要医生帮助进行按摩,但是不能盲目的找一些民间的游医进行。目前市面上也有很多的机器和产品等可以起到好的按摩功效。

2、孕妇穴位按摩要注意敏感部位

按摩前应对施法的局部了解清楚,以免操作时伤害到重要组织。随着胎儿发育,腹部穴位最好少去按摩刺激,可以热敷来代替。另外,对容易引起子宫收缩的敏感部位,如乳房、大腿内侧也不要加以刺激。

3、孕妇穴位按摩的按摩要领

每次按摩时,一般原则为先轻后重,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活动速度也要先慢后快,力量恰到好处,既要有效又要让孕妇感到全身轻松,不适症状好转。同时,要经常观察孕妇的表情,以及询问其感觉如何,若出现不良反应就要立刻停止。

按摩穴位的关键点有哪些

关键点:小指尖端。

所属经络:手少阴心经。

经常摩擦、按压小指尖端有利于心脏健康,胸闷、心慌,晕车、晕船时用力重掐小指尖端,也能迅速缓解不适症状。

关键点:拇指尖端。

所属经络:手太阴肺经。

经常摩擦、按压拇指尖端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尤其是秋冬季节,经络运行到手太阴肺经,更是进行呼吸系统保健的最佳时机。此外,咳嗽时用力重掐拇指尖端,还能缓解咳嗽症状。

关键点:手掌中央。

所属经络:手厥阴心包经。

经常用食指指关节挤压手掌中心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对调理月经、肤色都有一定功效。此外,还有利于心脏健康。

人体穴位自助按摩的方法

第一个最关健的穴位:关元穴(名字里就一个关健的关字)。玄之又玄,下玄关就是指丹田的位置,在腹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位置(具体有关“关元穴与玄关”的关系请看上面视频讲解)。关元穴的位置:人体肚脐中间下三寸(四指并拢,从脐中起,以中指横纹为标准,横向的距离),腹部的正中线上。

操作方法:用手撑的掌心(劳宫穴,和心相联,心包经脉从这儿经过)对着元气所在的位置(关元穴),心肾相交,先后天相通的方法;用一分钟以上的时间,搓热掌心(劳宫穴),把温热的掌心轻轻地放到小腹上(关元穴的位置),先做摩法,至丹田感觉到热。

关元是一个交汇穴位。人体当中有肝、心、脾、肺、肾五脏,其中肝、脾、肾有三条经脉,叫做足三阴经,倨行在人体下肢的内侧。这三条经脉在向上行走的时候在关元穴处跟任脉交叉在一起。肝、脾、肾这三个脏腑对人体非常有意义,因此,肝、脾、肾的三条经脉也对人体健康有着特殊的作用。

穴位贴敷的作用特点


穴位贴敷的作用特点

1、穴位贴敷的作用特点

作用直接,适应症广,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其适应证遍及临床各科,“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对许多沉疴痼疾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显着功效。

用药安全,诛伐无过,穴位贴敷疗法不经胃肠给药,无损伤脾胃之弊,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不犯上下。即使在临床应用时出现皮肤过敏或水泡,亦可及时中止治疗,给予对症处理,症状很快就可消失,并可继续使用。简单易学,便于推广,穴位贴敷有许多较简单的药物配伍及制作,易学易用,不需特殊的医疗设备和仪器。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或家属,多可兼学并用,随学随用。

2、穴位贴敷的作用机理

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尚不完全清楚。我们认为其可能的机理有如下三个方面是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是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是两者的综合叠加作用。穴位作用,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是人体营卫气血循环运行出人的通道,而穴位则是上述物质在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是“肺气所发”和“神气游行出人”的场所。综合作用,穴位贴敷疗法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而不仅仅是单纯某一因素在起作用。

3、穴位贴敷的疗法

辨证选穴用药,腧穴选择及配伍,选择离病变局部器官最近、最直接的相应穴位敷贴。局部选穴 如,肾虚外敷方,取肾俞、关元穴。选择阿是穴贴药,阿是穴是指病变的局部或内脏病理现象在体表的反映,也称病理反应穴。选择针灸学中的传统有效经穴,这些传统的有效经穴,是前人在实践中发现并验证有效的穴位。如肺俞、风门、膈俞等穴治疗咳嗽、哮喘;神阙、足三里治肠炎、痢疾、腹胀、腹痛等。取穴施治,药物外敷取穴,与针灸取穴法相同,需辨证选用, 灵活掌握,因其施药范围略大,所选取之穴是一个片而不是点,即使选穴不十分准确,也同样有利于药物吸收。

怎么样穴位贴敷巧治病

1、流鼻涕,治疗方法,在两眼之间的鼻梁根用枸杞贴敷。风寒引起的流鼻涕才能用穴位贴敷治疗。巧治流鼻涕的方法,把枸杞打扁。用医用胶布把枸杞贴在两眼之间的鼻梁上两个小时。寒气都是通过鼻孔进入人体,把枸杞贴在鼻梁上可起到防护的作用。枸杞是补肺的,风寒引起的流鼻涕才可以贴枸杞。

2、牙痛,治疗方法,把云南白药胶囊里面的药粉涂在疼痛的牙齿处。用手使劲掐揉合谷穴。颈椎病,治疗方法,把白参片捣碎贴在两侧太渊穴,效果不好则多吃主食和鸡汤,汤内加补气的黄芪、党参同炖。肺气亏导致的颈椎病,可以用穴位贴敷法治疗。

3、痛经,治疗方法,用艾条熏或用参片贴敷神门穴。按摩、敲击或用参片贴敷血海穴。穴位贴敷药物进行治疗,是让药物直接渗入穴位中,这样就能起到很好的治疗疾病的效果了。另外在采用药物贴敷治疗的时候,辅助按摩等方法一起治疗,那么就能让疾病的症状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使用穴位贴敷药物进行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找准穴位。

穴位贴敷法有哪些操作规范

1、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2、贴敷方法,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以上就是穴位贴敷法的操作规范,再浸泡药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上好的要我这样才能够对身体,有很好的帮助作用,选择错了要我反而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在贴的时候可以按照以上的操作方法。

膝关节敷姜注意事项


人的关节会因为长时间的运动导致受伤,使用多种方法治疗。如果膝关节是受了风寒,建议可以使用姜片进行热敷,但是使用姜热敷也是需要注意一些事情的。因为一旦使用不当的方法,容易发生其它疾病症状。所以一定要特别的注意,那么膝关节敷姜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随着敷的时间越来越长,腿部会慢慢有灼热的感觉。这时候一定要坚持,一般半小时为宜。年老者一般不需要每天都做,一般隔2、3天做一次,效果最好。

为避免烫伤,在布袋上多放几层毛巾、小垫子等,然后随着温度的下降一层层往下撤,如果感觉不够热,可让家人帮助再次加热。如果你采用仰卧姿势自己操作,盐袋下面要垫一层塑料,以免弄湿被褥。

还有,热敷部位的顺序,一定是从小腿开始,然后一点点往上移动,尤其是后背的各穴位,不能落下,直至大椎,别忘了,最后再转到正面小腹处热敷,这样,全身的经络基本上就都打通了。

对于寒性关节痛具有一定的缓解疼痛的作用,生姜一般要生的,不可蒸熟,那样的话药性就变了。

姜片有辛辣刺激性,直接贴皮肤对于某些皮肤敏感的人可能有刺激.引起局部皮肤过敏.建议你外敷时洗干净生姜,如有皮肤刺痛瘙痒症状及时取掉,用清水清洗干净.

物极必反,姜虽有益,但性偏温热,容易化燥伤阴,所以不可一次性敷用过多,否则反而为害。

疖疮、目赤内热、便秘或痔疮等一些属火热实证的女性,要谨慎敷用。

放置太久的鲜姜,如果腐坏并产生异味,很可能产生了一种新物质——黄樟素,敷用后有诱发恶性肿瘤的危险。

凡属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敷用生姜。

从治病的角度看,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发热的患者,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患者,也不能用于治疗中暑。

穴位注射的注意事项


二、养生的穴位有哪些三、穴位按摩注意事项

穴位注射的注意事项

1、穴位注射的注意事项

取穴原则:同新针疗法与耳针疗法。选药原则:根据不同疾病,选用有一定药理作用、容易吸收、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抗风湿用防风、地龙;抗炎用黄柏、双花、抗菌素等。穴位常规消毒。持注射针直刺或斜刺快速刺入皮下后缓慢进针,待出现针感,无回血时将药液注入。一般体穴0.5~2.0毫升,耳穴0.1~0.3毫升。每日或隔日一次,5~10次为一疗程。适用于多种常见病、多发病;也适用于手术麻醉。

注意要消毒干净,整个过程是无菌操作,防止感染。使用青霉素等易过敏药物之前应做过敏试验。穴位要轮换,不宜在一个穴位上连续注射。胸背穴位不宜过深。穴位注射要选用小剂量的药物,注入穴位内,通过针刺与药物的协同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它具有适应症广、疗效高、疗程短、节省药物、操作简便的特点。

2、人体穴位有多少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9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采用按摩手法点、按、揉等不至于伤害人体,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郑重说明这36个穴是致命穴平常按摩无任何不良影响。所谓致命必有意外的重力,非正常力道,或危险物品造成为必要条件。

3、穴位的功效作用

穴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称为穴、穴道。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输通”是双向的。从内通向外,反应病痛;从外通向内,接受刺激,防治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说,腧穴又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

养生的穴位有哪些

1、委中穴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势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

2、阳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候要端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突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位置。平时按揉阳陵泉,再配合活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周围的疼痛。

3、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 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有助睡眠。

4、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

5、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盖窝下方3寸。 另外,足三里对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穴位按摩注意事项

1、身心放松,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

2、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3、用力恰当,因为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

4、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5、持之以恒,无论用按摩来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常须积以时日,才逐渐显出效果来,所以应有信心、耐心和恒心。

6、掌握推拿保健的时间,每次以20分钟为宜。最好早晚各一次,如清晨起床前和临睡前。为了加强疗效,防止皮肤破损,在施推拿术时可选用一定的药物作润滑剂如精油等。

中医穴位贴敷可治眼病


早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用树叶、草茎之类植物涂敷皮肤伤口,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疼痛和防止出血,并且有利于伤口愈合,这就是中药贴敷治病的起源。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一书中蚖以蓟印其中颠的记载,即用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治疗毒蛇咬伤。

《灵枢经脉篇》记载:足阳明之筋颏筋有寒,则急引颊日移口,有热则筋缓,不胜收放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被后世誉为膏药之始,开创了现代膏药之先河。

清代外治之宗吴师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理瀹骈文》一书。提出了以膏统治百病的论断。并依据中医基本理论,提出外治部位当分十二经,药物当置于经络穴选与针灸之取穴同一理之论点。穴位贴敷疗法切于皮肤,彻于肉里,摄入吸气,融入渗液。并随证用药,能祛邪、拔毒气以外出,抑邪气以内清;能扶正,通营卫,调升降,理阴阳,安五脏;能挫折五郁之气,而资化源。

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尚不完全清楚。其可能的机理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二是药物吸收后的治疗作用,及两者的协同作用。

由于眼部暴露明显,眼周穴位多而集中,特别是眼睑、角膜、结膜直接暴露于外,加之贴敷方中的芳香类药物,多含挥发性烯烃、醛、酮、酚、醇类物质,有较强的穿透性和走窜性,外加适量冰片更使患者感到清凉舒适,因此眼部穴位贴敷疗法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同时也深受患者欢迎。例如如意金黄散、三黄散外敷治疗眼睑麦粒肿、眼睑疖肿效果不错,越早使用效果越好。

最近几年社会上流行的一些所谓眼贴,在治疗干眼症、视疲劳等方面虽有一定效果,但是鱼龙混杂,甚至声称包医百病,因此急需规范以保证消费者利益,同时有关部门也应严厉打击借中医贴敷之名,进行敛财之歪风,以免玷污科学之中医学。

穴位贴敷治疗失眠效果好吗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失眠症。失眠会导致人们的精神萎靡,记忆力衰退,加剧皮肤的衰老。有很多人都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去治疗失眠。在治疗失眠的方法中最受欢迎的就是穴位敷贴治疗。不同原因导致的失眠需要敷贴对应的穴位来进行治疗。下面小编具体介绍穴位贴敷治疗失眠效果好吗?

1、心胆气虚失眠治疗

症状:由心胆气虚证所导致的失眠症状主要表现有:失眠,多噩梦,易于经常于睡梦中惊醒,终日惕惕,胆怯心悸,并可伴有气短自汗,倦怠乏力等症状。

穴位:神阙穴(肚脐中),膻中穴(两乳之间连线的中点处),气海穴(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

敷贴方法:用珍珠层粉,紫丹参,硫磺各准备10克,研磨成细粉后,储藏备用。在每晚临睡前,取细粉1克,撒如肚脐中按紧,外面用胶布固定,在用适量的药粉用醋调敷于膻中穴、气海穴上,外用胶布固定,每3日换药一次。

失眠穴位敷贴

2、痰热扰心失眠治疗

症状:痰热扰心所导致的失眠多变现为心烦不能入睡,胸闷脘痞,泛恶嗳气,并可伴有口苦,头重目眩,舌苔黄腻等症状。

穴位:劳宫穴(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握拳屈指时无名指尖处)。

敷贴方法:生龙骨20克,珍珠粉4.5克,琥珀粉5克,黄连粉5克,生半夏粉10克,一起研磨成细末储藏备用,每次使用时取药粉3-4克,加入新鲜的竹沥少许调匀后分成两份,用双层纱布包好,于睡觉前分别敷贴于手心劳宫穴处,外用胶布固定,于次日晨起时取下。

失眠穴位敷贴

穴位贴敷注意事项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