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饮食养生 > 姜养生 > 导航 > 瑜伽饮食养生主张

瑜伽饮食养生主张

2019-10-19

孔子主张“不时不食” 多吃姜

姜养生。

物质是健康的基础,精神是健康的支柱,运动是健康源泉,科学是健康的法宝!从古至今,关于养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或名言,生活质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养生的人。日常生活中关于饮食养生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孔子主张“不时不食” 多吃姜”,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值得后人遵循的不仅仅是他的思想。在春秋战国年代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孔子依然能得享73岁高龄,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其长寿之道。

孔子提倡八不吃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这八不食分为三类:一、色味方面: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不吃。二、食物质量方面: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新鲜的菜蔬不吃。三、制作方面: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

孔子主张吃应季的食物不时不食,要遵循大自然的阴阳气采备药物、食物,这样的药物、食物得天地之精气,气味淳厚,营养价值高。在中医看来,食物和药物一要讲究气,二要讲究味,它们的气味只有在当令时,即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时候,才能得天地之精气,否则,它就没有那个季节的特性,它的健康价值就会因此改变。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意思是说,尽管各种美味的肉类非常之多,但是吃的时候不能让肉食总量超过主食的总量。在孔子看来,好好地把握好肉食和其他种类的食物的比例,也是君子饮食要注意的地方。

不撤姜食,不多食。即是说每次餐桌上,都必须要有生姜吃,但是每顿饭都不能多吃生姜。民间有种说法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这句俗语道出了冬吃萝卜夏吃姜的好处。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吃姜的好处是温养脾胃及全身阳气,对冬日畏寒怕冷人群尤为适合。但忌多吃易伤阴助火。

唯酒无量,不及乱。孔子酒量不大,不过他都能自我遏止、适量而饮,是所谓唯酒无量,不及乱。

扩展阅读

孔子养生“八不食”


国产大片《孔子》,在发哥的号召力下,让年轻一辈了解了孔子。孔子作为一名中国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值得后人遵循的不仅仅是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战国年代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孔子依然能得享73岁高龄,其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中山大学附属三院中医学科主任杨宏志说,养生贵在坚持,古人持之以恒的坚持及在饮食上的要求,颇值得年轻白领借鉴。

八不食

孔子提倡八不吃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这八不食分为三类:一、色味方面: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不吃。二、食物质量方面: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新鲜的菜蔬不吃。三、制作方面: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

专家建议:所谓病从口入,吃的东西不对,最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冬去春来,天气逐步炎热潮湿起来,微生物活跃,容易引发食物腐败变质,故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吃生冷、变质发霉食物及不洁瓜果;不吃或少吃隔餐食物,有剩饭剩菜应及时放进冰箱,隔餐食物或买回的熟食应重新煮透、热透再吃;生熟食物要分开储存,尽量在2-3天内就吃完,不要储存过久。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在饮食卫生方面的操行,不得不说孔子是我们现代人的典范。

此外,孔子提倡吃应季的食物不时不食,而在《黄帝内经》中也有一句名言叫作司岁备物,就是说要遵循大自然的阴阳气采备药物、食物,这样的药物、食物得天地之精气,气味淳厚,营养价值高。在中医看来,食物和药物一要讲究气,二要讲究味,它们的气味只有在当令时,即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时候,才能得天地之精气,如果不是应季的食物,它就没有那个季节的特性,那么它的健康价值就会因此改变。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现代社会中的确已经被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所包围,而且已经没法再离开它们了。杨宏志提醒,在食用反季蔬果时,应注意阴阳平衡,夏季阳热较盛应少吃燥热的食物,冬季则应少吃寒凉的食品。

孔子八不食养生法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自有自己的一套养生保健方法,那么孔子是如何养生的呢?孔子晚年养生方法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讲述一些关于孔子,一起去看看了解下吧!

唯酒无量不及乱 孔子八不食养生法

国产大片《孔子》,在发哥的号召力下,让年轻一辈了解了孔子。孔子作为一名中国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值得后人遵循的不仅仅是孔子的思想。

在春秋战国年代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孔子依然能得享73岁高龄,其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专家杨宏志说,养生贵在坚持,古人持之以恒的坚持及在饮食上的要求,颇值得年轻白领借鉴。

八不食

孔子提倡八不吃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这八不食分为三类:一、色味方面: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不吃。二、食物质量方面: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新鲜的菜蔬不吃。三、制作方面: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

专家建议:所谓病从口入,吃的东西不对,最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冬去春来,天气逐步炎热潮湿起来,微生物活跃,容易引发食物腐败变质,故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吃生冷、变质发霉食物及不洁瓜果;不吃或少吃隔餐食物,有剩饭剩菜应及时放进冰箱,隔餐食物或买回的熟食应重新煮透、热透再吃;生熟食物要分开储存,尽量在2-3天内就吃完,不要储存过久。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在饮食卫生方面的操行,不得不说孔子是我们现代人的典范。

此外,孔子提倡吃应季的食物不时不食,而在《黄帝内经》中也有一句名言叫作司岁备物,就是说要遵循大自然的阴阳气采备药物、食物,这样的药物、食物得天地之精气,气味淳厚,营养价值高。在中医看来,食物和药物一要讲究气,二要讲究味,它们的气味只有在当令时,即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时候,才能得天地之精气,如果不是应季的食物,它就没有那个季节的特性,那么它的健康价值就会因此改变。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现代社会中的确已经被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所包围,而且已经没法再离开它们了。杨宏志提醒,在食用反季蔬果时,应注意阴阳平衡,夏季阳热较盛应少吃燥热的食物,冬季则应少吃寒凉的食品。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胜就是胜过、超过的意思,气就是主食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尽管各种美味的肉类非常之多,但是吃的时候不能让肉食总量超过主食的总量。在孔子看来,好好地把握好肉食和其他种类的食物的比例,也是君子饮食要注意的地方。

专家建议:孔子不提倡耻衣恶食,恶食意即挑食、偏食,与饮食上食不厌杂的现代营养学上的科学配膳、平衡配膳的理论是一致的。按照营养保健要求,膳食中不可忽视食物纤维,膳食上不偏食,荤素结合,粗细搭配。这样就可能获得较为全面的营养,它将极大地促进健康。

《皇帝内经》中说到兹食肥甘足生大疔,意思是过量吃肉就会产生疮疡类的疾病,现代研究更是发现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病、癌症慢性疾病复发密切相关。专家认为,饮食不能没有节制,按照国际标准来说,每餐应1/3是素菜、1/3肉、1/3主食,这样的食物搭配最合理。肉类多了容易产生毒素,损害肝胆,对于有炎症、肝胆功能不好的人来说,更应减少吃肉,甚至是戒肉。

不撤姜食,不多食

意思是说,每次餐桌之上,都必须要有生姜吃,但是每顿饭都不能多吃生姜。民间有种说法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这句俗语道出了夏季吃姜的好处,那么姜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让孔子也大为推崇呢?又该怎么吃才正确呢?

专家建议:生姜用于解表,主要为发散风寒,多用治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趁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生姜发汗作用较弱,常配合麻黄、桂枝等同用,作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能增强发汗力量。此外,生姜还为止呕要药,可单独应用,治疗胃寒呕吐。也可治胃热呕吐,配合半夏、竹茹、黄连等同用。生姜能解鱼蟹毒,单用或配紫苏同用。

中医认为应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吃姜的好处是温养脾胃和全身阳气,对冬日畏寒怕冷人群尤为适合。但吃多则易伤阴助火。

唯酒无量,不及乱

孔子酒量不大,电影《孔子》中他向鲁君请命救下漆思弓后,就有孔子与子路等一班弟子一同畅饮的镜头。不过他都能自我遏止、适量而饮,是所谓唯酒无量,不及乱。

专家建议:交际应酬中,喝酒往往是难以避免的,但酒精是肝脏的克星,长期大量饮酒,酒精会损伤肝细胞,导致酒精肝、肝炎、肝硬化、肝衰竭以及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如果避免不了要喝酒,就应注意以下几点:不要空腹喝酒,古语有云空腹盛怒,切勿饮酒认为饮酒必佐佳肴,唐孙思邈《干金食治》中也提醒人们忌空腹饮酒;喝酒前可适当吃些水飞蓟类制剂或辅肝药,减少肝脏的负担;喝酒有度,切忌喝得大醉,以免急性酒精中毒,如在一段时间内喝得特别多的,应注意要定期到医院保健体检。

细品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养生经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孔子

在科学很不发达,医疗保健条件相当落后,人均寿命还不到30岁的春秋战国时代,一生经历坎坷、东奔西走的孔子却享年73岁,这与他平时注重养生保健有很密切的关系。

大德必寿

孔子的精髓是养性。他一贯倡导修身,克己,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提出了道德修养与寿命长短的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是孔子养生体系最突出的特点。他尊老爱幼,斥责遗弃老人的行为。他认为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即衰,戒之在得。指出人在少年、壮年、老年三个生理阶段,各有所戒。这就是说,人在年轻的时候要注意劳逸适度,特别是在性生活上,不能贪欲,否则就会损害身体;人在血气方刚的时候,爱争强好胜,但应防止动辄打架斗殴、强力举重等;到了老年,更应注意心身不可过度劳累,即不可贪得,要把名利看淡一些,不要挖空心思去谋取个人利益。这是孔子养性的核心理论。他欣赏清心寡欲的心态,反对患得患失;提倡心胸坦荡、刚毅、坚强。他认为骄傲自大、游荡忘返和饮食荒淫这三种情绪有害于健康。他提出三种有益健康之事,即调节行为、道义之善、交好朋友。

孔子在《论语》中指出:仁者寿。他解释说:待人要宽厚大度,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这样的人能长寿,他在《中庸》中更加明确阐述:大德必得其寿。这是因为,大德者,必德高望重,安心处世,光明磊落,性格豁达,我们平时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也是这个意思。由于无私,所以终日心平气和;由于宽厚待人,没有嫉贤妒能的忧虑,心里自然泰然自若。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所以君子是心胸宽阔、豁达开朗的人,小人是经常局促不安、愁眉不展的人。孔子指出,人到了老年,自己的行为能把握得住,也能放得开,进入了一个能解脱一切的状态,可以做到不为纷烦的世事困扰,能应变一切顺境、逆境,变得眼界高超,虚怀若谷。人若如此修德,则心无思欲,胸怀坦荡,多吉多利,可以使人的潜力得以发掘,素质得以提高,而且人人重德,社会和谐,大家生活在畅心如意的环境里,益身延年是可以做到的事情。

自强不息

孔子的养生观是自强不息,与老子为首的道家主张清净无为不同。孔子认为,人们不要消极避世,而应积极进取,追求理想,去享受生活中的乐趣。孔子晚年还致力于编撰《春秋》,不倦地学习《易经》,达到韦编三绝的地步;还继续为弟子们上课;发愤的时候忘记了吃饭,高兴的时候扔掉了忧愁;连快要老了自己还不知道,确实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鼓舞着他,使他不断有所作为,身心得以锻炼,从而获得长寿。孔子63岁时,两度被鲁国驱逐;到卫国又被收监禁闭;在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被楚军团团围困,饿得弟子们爬不起来。而孔子却安于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他这种乐观处世的性格,正是他自强不息、有所追求、有所寄托的体现。

食行起居有道

孔子同常人一样,生活中琐碎事情很多,他认为都与健康有密切关系。

孔子在饮食方面非常讲究。他说,吃饭要按时,不时不吃,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有八不食的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即粮食陈旧发霉了不吃,鱼肉不新鲜了不吃,食物变色了不吃,食物变味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不是新鲜的菜蔬不吃,在市场上买来的酒和熟肉不吃,从而避免了因饮食不当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孔子对饮酒也主张要适度,不暴饮。在起居卫生方面,孔子也有一些有益的讲究,提出食不语,寝不言、席不正,不坐等,强调睡觉、起坐的卫生。睡觉时必有寝衣,洗澡时必有明衣,坐着狐络做成的垫子,夏防潮冬保暖。

强身健体

孔子推崇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他经常参加的活动有驾车、游泳、射箭、打猎、登山、钓鱼、弹琴等。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他喜好爬山、游泳的写照。孔子还擅长以步当车,周游列国。孔子钓鱼和射鸟并不是为取其物,而在于游于艺。孔子把美妙的乐章比作鲜美的肉肴。听到一首好歌曲,三月不知肉味。他经常随人学唱歌曲,并且经常自己唱歌。他还把武舞(相当于今天的武术)列为教课内容。由此可见,孔子参加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于陶冶情操,放松精神,锻炼身体。

孔子善抚琴,他在弹琴时,神怀庄重,四体通泰,目光远大,壮志凌云。孔子在咏歌击磐时,能将自己的精神与磬声融汇在一起,达到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可见孔子的音乐造诣是很高的。

由于孔子的人格高尚,目标远大,博大包容,安定泰和,且以克己修身、食行起居有道来养生,美食精细以颐年,故而身强志坚,不懈追求,自强不息,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他以自身的养生长寿实践给后人展示了一条长寿之路,成为人们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的光辉楷模与典范。

孔子晚年的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不得志,经历了许多政治纷扰,生活纷扰,可是他仍活了73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应该说,孔子是长寿的,这与他晚年有一套养生术有关。

心胸开阔以养性

孔子曾以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概括他一生几个阶段的特点。他的话就是很深刻的养生经。人到了老年,自己的行为能把握得住,也能放得开,进入一个人能解脱一切的状态,这时,不为世事所困扰,对一切顺境、逆境都看得很开,变得眼界高超,虚怀若谷。 但这又不是看破红尘,消极避世,而仍然是积极进取,追求理想,享受生活乐趣。所以孔子晚年还致力于编撰《春秋》,不倦地学习《易》,以至韦编三绝,还继续给弟子上课。 有一次楚国大夫叶公问孔子的学生子路:你们的孔夫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人。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后对子路说:孔子这个人啊,发愤时可以忘了吃饭,高兴时什么忧愁都扔掉了。他啊,连快要老了自己还不知道。(《论语.述而》)应该说,正是这种开阔的心境使孔子获得了长寿。

饮食讲究以养生

孔子晚年饮食很讲究,有八不食的习惯,从现在的保健、饮食卫生观点看,大部分也是正确的,要求高的。这八不食分为三类: 一、色味方面: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不吃。 二、食物质量方面: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时新的菜蔬不吃。 三、制作方面: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 这八不吃,对饮食卫生的要求很全面,对当代人也是一种启发。 孔子还很强调吃相,他说:食不语,寝不语。就是吃饭时不要说话,睡觉时也不要说话。 孔子有句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指粮食,脍指切碎了的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多吃经过精加工的粮食,吃的肉切得越细越好。这是大有道理的。老年人的牙齿不好,肠胃的消化功能也大大减弱,食物太粗,肉不切细,不煮烂,便咬不动,会引起消化不良症。孔子晚年坚持了这一饮食原则,保证了营养的摄人,是他长寿的重要保证。 孔子的这句话还可作另一种理解,那就是老年人要多食用美食。美食就是经过精巧烹调,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能刺激人的食欲,使人胃口大开。现代很多营养学家都主张:保健食品应该是美食,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我们应提倡家庭美食。 家庭也可以制作美食。美食精细以颐年,对老年人来说,这不是一种奢求,而是养生的需要。

总结:看完以上的这些关于孔子讲述,我想大家都已经了解了一些养生保健方法,那么不妨照着以上说的这些去做做看吧!

养生向孔子学习“八不食”


国产大片《孔子》,在发哥的号召力下,让年轻一辈了解了孔子。孔子作为一名中国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值得后人遵循的不仅仅是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战国年代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孔子依然能得享73岁高龄,其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中山大学附属三院中医学科主任杨宏志说,养生贵在坚持,古人持之以恒的坚持及在饮食上的要求,颇值得年轻白领借鉴。

八不食

孔子提倡八不吃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这八不食分为三类:一、色味方面: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不吃。二、食物质量方面: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新鲜的菜蔬不吃。三、制作方面: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

专家建议:所谓病从口入,吃的东西不对,最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冬去春来,天气逐步炎热潮湿起来,微生物活跃,容易引发食物腐败变质,故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吃生冷、变质发霉食物及不洁瓜果;不吃或少吃隔餐食物,有剩饭剩菜应及时放进冰箱,隔餐食物或买回的熟食应重新煮透、热透再吃;生熟食物要分开储存,尽量在2-3天内就吃完,不要储存过久。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在饮食卫生方面的操行,不得不说孔子是我们现代人的典范。

此外,孔子提倡吃应季的食物不时不食,而在《黄帝内经》中也有一句名言叫作司岁备物,就是说要遵循大自然的阴阳气采备药物、食物,这样的药物、食物得天地之精气,气味淳厚,营养价值高。在中医看来,食物和药物一要讲究气,二要讲究味,它们的气味只有在当令时,即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时候,才能得天地之精气,如果不是应季的食物,它就没有那个季节的特性,那么它的健康价值就会因此改变。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现代社会中的确已经被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所包围,而且已经没法再离开它们了。杨宏志提醒,在食用反季蔬果时,应注意阴阳平衡,夏季阳热较盛应少吃燥热的食物,冬季则应少吃寒凉的食品。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胜就是胜过、超过的意思,气就是主食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尽管各种美味的肉类非常之多,但是吃的时候不能让肉食总量超过主食的总量。在孔子看来,好好地把握好肉食和其他种类的食物的比例,也是君子饮食要注意的地方。

专家建议:孔子不提倡耻衣恶食,恶食意即挑食、偏食,与饮食上食不厌杂的现代营养学上的科学配膳、平衡配膳的理论是一致的。按照营养保健要求,膳食中不可忽视食物纤维,膳食上不偏食,荤素结合,粗细搭配。这样就可能获得较为全面的营养,它将极大地促进健康。

《皇帝内经》中说到兹食肥甘足生大疔,意思是过量吃肉就会产生疮疡类的疾病,现代研究更是发现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病、癌症慢性疾病复发密切相关。专家认为,饮食不能没有节制,按照国际标准来说,每餐应1/3是素菜、1/3肉、1/3主食,这样的食物搭配最合理。肉类多了容易产生毒素,损害肝胆,对于有炎症、肝胆功能不好的人来说,更应减少吃肉,甚至是戒肉。

过午不食姜


姜是我们生活中常常需要有配料,一般炒菜时都会选择放入一些姜丝,以增加菜的香味,另外,吃海鲜时放入姜可以很好的中和一下海鲜的寒性。感冒时可以冲一杯姜汤水来暖胃驱寒,所以姜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是也有的人说姜要分时间吃,还有过午不食姜的说法,认为晚上吃姜对身体不利。

姜:“早吃姜,补药汤;午吃姜,痨病戕;晚吃姜,见阎王。”

早吃姜,补药汤

讲到药食同源,有一样东西是不能不提的,那就是姜。姜真是上天赐给人类的宝贝。中国的老百姓谁家的厨房少得了姜呢?而中医的药方中以姜为君臣佐使之药的也比比皆是。

孔子说“不撤姜食”,至理名言。居家过日子,是不可一日无姜的。

家里不论老小,谁要是着凉受风,马上一碗姜汤伺候。出点汗,散掉表寒就没事了。

胃寒,胃口不开,喝两天生姜红枣茶,暖暖胃就好了。

姜的好处大家知道得很多,不多讲了。只强调一点,如果是日常保健吃姜,一定要在早饭时吃,所谓“早吃姜,补药汤”是也。

早上吃姜,保健养生的效果最好。原因是姜最擅宣发阳明经的阳气。早晨正是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正好生发胃气,促进消化。而且姜性辛温,能加快血液流动,有提神的功效。

怎么吃法呢?最好是早饭的时候准备一碟子泡姜,就着小米粥吃。泡过的子姜口感脆嫩,入口有一丝丝的酸、辣、甜,加上粥的清香,微妙地调和在一起,简单,清爽,细细地品来,却是世间至味。这是最养人的饮食,功效远远胜过补药汤。

午吃姜,痨病戕

很多人都知道晚上不宜吃姜。其实,不仅是晚上,中午以后就应该不吃姜了。

过午不食姜,否则容易伤肺。

中国人养生,特别讲究顺应天时。大自然的阳气在中午到达顶峰。盛极必衰,午后阴气开始升起,阳气开始收敛。生姜是生发阳气的,午后自然不宜再吃了。

正午时分,心经的气血最盛。此时吃姜,对于本身心火旺的人来说无异于是火上浇油。心火会烧得更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咱们的肺就是这个池鱼。心火过旺,肺就会遭殃了,会引起咳喘痰热各种症状。

午吃姜,痨病戕。阴虚火旺体质的人切记。

晚吃姜,见阎王

早吃姜,补药汤。午吃姜,痨病戕。晚吃姜,见阎王。

最近网上流传一句与之相似的民谚,曰“早上吃姜等于补药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好多人听了“砒霜”二字都害怕起来,纷纷询问原因。看了网上一些解释的文章,道理都对,可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解释不了为什么“等于吃砒霜”。有人干脆把这句谚语改为晚上吃姜,有损健康。真是强解古人之意了。

为什么晚上不能吃姜?姜是宣发阳气的,夜晚人体应该养阴,收敛阳气,吃姜是适得其反,违背天时。此时吃姜,有几大害:

第一、 使人兴奋,无法安睡。

第二、 刺激神经,影响心脏功能。

第三、 郁积内火,耗肺阴,伤肾水。

仅仅如此,还不足以说明晚吃姜的危害堪比砒霜之毒。最关键的原因是:人们一般都在晚上喝酒,这时如果以姜菜下酒,大害!

姜酒同食,百**心。姜酒都是大热之物,姜借酒力入经络,酒借姜性入脏腑。晚上用姜菜下酒,等于吃慢性毒药。民间流传的施工案中,就有用姜酒百**肺来谋害人命的故事。其实,姜酒同食,何止伤肺。日积月累,五脏六腑都会受伤。

春吃“春菜”保健康,“不时不食”生病少!


春三月,天地俱生,大自然给我们准备了大量的新鲜食材,从土里钻出来的荠菜、春笋、韭菜、菠菜;从树梢顶出来的香椿芽、枸杞叶;就连水里的鲤鱼,在经过了一冬的半休眠停食期,体内的脂肪消耗殆尽,肉质也更为紧实鲜美。

为了不辜负这份春天的味道,每个家庭都有几款喜爱的春日美食,如香椿炒鸡蛋、油闷春笋、菠菜蘸酱、枸杞叶瘦肉汤……这些都是大自然搭配的食疗菜谱,清了冬天的湿热,助了升发的阳气。

下面就给你们介绍几款时下最流行的春菜吃法,快回家试试吧。

1、香椿

天气转暖,细菌也更加“活跃”。香椿性凉,味苦平,有清热利湿、利尿解毒的功效,是辅助治疗肠炎、痢疾、泌尿系统感染的“良药”。同时,香椿富含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有助于润滑肌肤,也是个美容的好手。

香椿炒鸡蛋是一款适合春季的食疗菜,香椿味浓,味道香辣鲜美。

香椿炒鸡蛋做法:

将香椿头洗净,用开水烫一下,再捞出放入冷水变凉,再切末;将鸡蛋磕入碗内,加入香椿、盐、料酒,搅成蛋糊,翻炒至熟即可。

2、春笋

每逢春季,春笋这鲜灵的“素食第一品”总让人惦念。春笋笋体肥厚,美味爽口且营养丰富,有“尝鲜无不道春笋”之说。春笋还有一个鲜有人知的好处,其富含不溶性膳食纤维,经常吃可以预防便秘。

春笋本身没什么特殊味道,是一个百搭菜。配在荤菜里,可吸附肉的香味,还能吸附油脂解油腻。“油焖春笋”是一道特色传统风味菜肴,鲜嫩爽口,鲜咸而带甜味,让人百吃不厌。

油闷春笋做法:

春笋洗净,去皮,笋肉切细条,将切好的春笋在沸水中焯一下取出;炒锅倒油烧热,放入春笋翻炒,加生抽、白糖调味;倒入少量汤汁,旺火烧开,小火焖10分钟,待汤汁稠干即可。

3、春菠

菠菜虽然一年四季都可食,但以春季食用最佳。“春菠”鲜嫩异常,最为可口,其营养价值很高,有清热除烦、通便的食疗功效,对防春燥颇有益处。

食用菠菜时宜先放入开水中焯几下再进行烹调,这样能去除春菠菜含有的草酸与涩味,有利于人体吸收春菠菜中的钙质。

菠菜蘸酱做法:

取鲜菠菜250克,开水煮几分钟捞出,放入冷水中冲凉;用手挤出多余的水分后装盘,淋上你喜欢的酱汁。这道膳食可配的酱很多,比如鸡蛋酱、葱花酱、虾酱等,根据个人爱好选取即可。

4、荠菜

荠菜性味甘平,具有清肝调脾、和血利水的功效。荠菜中的膳食纤维、维生素C、钙、胡萝卜素等营养素含量较高。

荠菜有宽叶和锯齿叶两种,一般锯齿叶的荠菜味道更浓郁,口感也更好。荠菜做法多种,可拌、炒、腌食、做馅、煮粥等。

荠菜做馅最好吃:

要说鲜,还是用新鲜的荠菜加猪肉做馅料最好吃,既不油腻也不寡淡,做成饺子馅是很多人的选择。

5、枸杞叶

都知枸杞是个好东西,却少有人知道枸杞叶。枸杞叶味甘、苦、性凉,可以和肉作羹或煮水代茶饮,有清热止渴、祛风明目、生津补肝的功效。

在春风里,人们眼睛总觉得干涩,皮肤也变得干干的。为此给大家推荐一款枸杞叶汤品,常食用可明目、抗衰老。

枸杞叶猪肝汤做法:

取枸杞子叶200克、猪肝200克,枸杞子些许;将所有的材料都洗干净,在滚开的水中放入猪肝,等其变颜色之后立即捞出来待用;放水入锅,加入姜丝,等水开了之后加入枸杞和枸杞子叶,加入焯过水的猪肝,调味后水烧开即可食用。

秋不食姜 秋季吃姜因人而异



过去有句老话:“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那么,秋天和夜晚真的不宜吃姜吗?营养专家表示,秋季并非绝对一点也不能吃姜,关键是不能“多食”和“夜间勿食”。
根据中医理论,生姜辛温无毒,归五脏,益脾胃,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痰下气,散烦闷等等。现代医学认为,生姜含挥发油,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进消化的功能,还有抗菌作用;生姜还含有姜酚,可减少胆结石的发生。
然而,生姜的好处虽然多,吃起来也有不少讲究,季节和时间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生姜属辛辣之品,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再加上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加重秋燥对身体的危害。所以秋天以少吃姜为宜。所谓“夜不食姜”,则主要是因为生姜的辛温发散作用会影响人们夜间的正常休息,且晚上进食辛温的生姜还很容易产生内热,日久出现“上火”的症状。
不过,这个问题需要辨证对待,当有病需要用姜时应照常用,如秋季治风寒咳嗽经常用姜。中医认为应该“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即热病用寒凉药物治疗,寒病用温热药物治疗。患寒性疾病的人,在夜间因受凉而加剧咳嗽、腹痛、呕吐,此时虽是半夜也应该急服热的生姜汤,可以起到温肺暖胃、散寒止咳、止呕止痛的良效。另外,将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并不大,但不要一次吃太多。

秋不食姜从立秋开始可信吗?


在我们中国,有二十四节气存在,这是古人留下的文化精髓。根据这些节气,人们在古时候往往会推断出现在或者即将进入哪一个季节。不同的节气也会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比如立春的时候吃春饼,立冬的时候吃饺子等等。古人有云,秋不食姜从立秋开始,那么在立秋的时候能吃姜吗?

“秋不食姜从立秋开始”的说法是正确的,在立秋前后的确要少吃姜。因为立秋后气候干燥、容易伤肺而成“秋燥”,姜属辛辣的食物,食用会加重对肺部的损伤,同时会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加重秋燥对身体的危害。再加上秋天自然界的生机开始收敛,人体阳气也逐渐收敛,而生姜的性质是鼓舞气血外发,正好和自然界的趋势是相反的,这时吃姜就与我们养生保健的目的南辕北辙了。

立秋后哪些人可以吃姜

虽然在立秋后提倡不吃姜,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一概而论的,有的人在立秋后吃姜也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只要食用方法得当,生姜也是秋季养生的良品。不论春夏秋冬,吃姜的总原则是:风寒病适宜,热性病不宜,寒性体质适宜,热性体质不宜。

体质偏寒者

体质偏寒者通常会有平常怕冷、手足发凉、吃冷食后易腹泻等症状,这些人很适合多吃姜,因为姜性温,可以用来温中驱寒。

胃寒者

胃寒者如有喜食热饮、干呕清水等症状的人食用生姜比较合适。尤其是夏天,人们好凉,经常吃些冷饮和凉性的水果,造成寒凉侵胃,这时及时喝点姜糖水,将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

食欲不振者

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当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可以吃上几片姜或者在菜里放上一点嫩姜,都能改善食欲,增加饭量。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饮食养生频道的《孔子主张“不时不食” 多吃姜》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姜养生”专题。

孔子主张“不时不食” 多吃姜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