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夏季养生方剂 > 导航 > 生地黄的作用与功效

地黄饮子方剂功效

夏季养生方剂。

“不怕工资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死得早。”社会不断发展,养生已经成为了社会性的话题,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如何避开有关中医养生的认识误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黄饮子方剂功效”,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地黄饮子并不是常见的中药方剂,但是因为我们是中医从业者肯定是不太熟悉的,大多数的人群是不会知道它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的。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地黄饮子的组成吧,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了解它。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说不定会对你有帮助哦。

地黄饮子

【名称】地黄饮子

分类

补益剂-阴阳并补。

组成

熟地黄[12g]巴戟天菖蒲远志去心,各等分 [各6g] 生姜 5片 枣1枚 薄荷 5-7片去心 山茱萸 石斛 肉苁蓉 浸酒,焙 [各9g] 附子 炮 五味子 官桂 白茯苓 麦门冬 去心 石熟地黄(12g) 巴戟天去心 山茱萸 石斛 肉苁蓉浸酒,焙(各9g) 附子炮 五味子 官桂 白茯苓 麦门冬去心 石菖蒲 远志去心,各等分(各6g)。

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9~15g),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薄荷五七叶,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

功效

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方解

本证病因是肾中阴阳俱虚,虚火夹痰浊上犯,阻塞窍道。本方中熟地、山萸肉滋补肾阴;肉苁蓉、巴戟温补肾阳;熟附子、肉桂补肾阳且吸纳浮阳;麦冬、石斛、五味子滋阴敛液;石菖蒲、远志、云苓交通心肾,开窍化痰;大枣、生姜、薄荷调和营卫。

方歌

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 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注意事项】暂无资料。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地黄饮子的功效与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们虽然了解了它的组成、作用与功效,但是还是不能轻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经过专业人士的指导哦,我们不可以随便尝试,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相关阅读

中药方剂——地黄饮子


导读:地黄饮子。地黄饮子,中医方剂名,具有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之功效。那么地黄饮子由哪些药物组成?下面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地黄饮子吧。

【方剂名】地黄饮子

【别名】生地黄饮子(《世医得效方》卷七)

【出处】《圣济总录》

【组成】熟干地黄焙、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肉苁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石斛去根、五味子炒、官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各30g)。麦门冬去心、焙远志去心、菖蒲各半两(各15g)。

【方歌】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9~15g),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擘破,同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现代用法:加姜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窍。

【主治】喑痱。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方解】本方证是由下元虚衰,阴阳两亏,虚阳上浮,痰浊随之上泛,堵塞窍道所致。喑是指舌强不能言语,痱是指足废不能行走。肾藏精主骨,下元虚衰,筋骨失养,故见筋骨痿软无力,甚则足废不能用;足少阴肾脉夹舌本,肾虚则精气不能上承,痰浊随虚阳上泛堵塞窍道,故舌强而不能言;阴虚内热,虚阳上浮,故口干不欲饮,面赤;阳虚失于温煦,故足冷;脉沉细弱是阴阳两虚之象。此类病证常见年老及重病之后,治宜补养下元为主,摄纳浮阳。佐以开窍化痰。方中熟地黄、山茱萸补肾填精;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四药合用以治下元虚衰之本,共为君药。附子、肉桂助阳益火,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原;石斛、麦冬滋阴益胃,补后天以充先天;五味子酸涩收敛,合山茱萸可固肾涩精,伍肉桂能接纳浮阳。五药合用,助君药滋阴温阳补肾,共为臣药。石菖蒲、远志、茯苓开窍化痰,以治痰浊阻窍之标,又可交通心肾,是为佐药。生姜、大枣和中调药,功兼佐使之用。诸药合用,标本兼顾,阴阳并补,上下同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下元得以补养,虚阳得以摄纳,水火相济,痰化窍开则喑痱可愈。本方原名地黄饮,《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在原方基础上加少许薄荷,名地黄饮子,薄荷疏郁而轻清上行,清利咽喉窍道,对痰阻窍道更为适合。

【配伍特】本方配伍特点有三:一是上下兼治,标本并图,尤以治下治本为主;二是补中有敛,开中有合,而成补通开合之剂;三是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乃成平补肾阴肾阳之方。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用治肾虚喑痱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舌喑不语,足废不用,足冷面赤,脉沉细弱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晚期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脊髓炎等疾病属阴阳两虚者。

【加减化裁】若属痱而无喑者,减去石菖蒲、远志等宣通开窍之品;喑痱以阴虚为主,痰火偏盛者,去附、桂,酌加川贝母、竹沥、胆南星、天竺黄等以清化痰热;兼有气虚者,酌加黄芪、人参以益气。

【禁忌】本方偏于温补,故对气火上升,肝阳偏亢而阳热之象明显者,不宜应用。

以上就是地黄饮子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医方剂,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地黄饮子的功效


这个地黄饮子在中医中的应用是比较多的。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个地黄饮子中药方剂,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个地黄饮子的用法和主治是什么?看看这个地黄饮子的功效呢?我们要怎样预防?

方剂名

地黄饮子,出自《圣济总录》。

组成

熟干地黄焙、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肉苁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石斛去根、五味子炒、官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各30g) 。麦门冬去心、焙远志去心、菖蒲各半两(各15g)。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9~15g),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擘破,同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现代用法:加姜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

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窍。

主治

喑痱。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方解

本方证是由下元虚衰,阴阳两亏,虚阳上浮,痰浊随之上泛,堵塞窍道所致。喑是指舌强不能言语,痱是指足废不能行走。肾藏精主骨,下元虚衰,筋骨失养,故见筋骨痿软无力,甚则足废不能用;足少阴肾脉夹舌本,肾虚则精气不能上承,痰浊随虚阳上泛堵塞窍道,故舌强而不能言;阴虚内热,虚阳上浮,故口干不欲饮,面赤;阳虚失于温煦,故足冷;脉沉细弱是阴阳两虚之象。此类病证常见年老及重病之后,治宜补养下元为主,摄纳浮阳.佐以开窍化痰。方中熟地黄、山茱萸补肾填精;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四药合用以治下元虚衰之本,共为君药。附子、肉桂助阳益火,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原;石斛、麦冬滋阴益胃,补后天以充先天;五味子酸涩收敛,合山茱萸可固肾涩精,伍肉桂能接纳浮阳。五药合用,助君药滋阴温阳补肾,共为臣药。石菖蒲、远志、茯苓开窍化痰,以治痰浊阻窍之标,又可交通心肾,是为佐药。生姜、大枣和中调药,功兼佐使之用。诸药合用,标本兼顾,阴阳并补,上下同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下元得以补养,虚阳得以摄纳,水火相济,痰化窍开则喑痱可愈。本方原名地黄饮,《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在原方基础上加少许薄荷,名地黄饮子,薄荷疏郁而轻清上行,清利咽喉窍道,对痰阻窍道更为适合。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用治肾虚喑痱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舌喑不语,足废不用,足冷面赤,脉沉细弱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晚期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脊髓炎等疾病属阴阳两虚者。

使用注意

喑痱而兼气火上升,肝阳偏亢而阳热之象明显者,禁用。

方歌

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中药方剂的相关介绍,相信每一个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治疗喑痱的中药方剂应该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了吧!这个喑痱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哦!最后祝早日康复哦!

地黄饮子的中药方剂


这个地黄饮子在中医中的应用是比较多的。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个地黄饮子的中药方剂,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个地黄饮子的用法和主治是什么?看看这个暗痱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我们要怎样预防?

【方剂名】

地黄饮子,出自《圣济总录》。

【组成】熟干地黄焙、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肉苁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石斛去根、五味子炒、官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各30g) 。麦门冬去心、焙远志去心、菖蒲各半两(各15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9~15g),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擘破,同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现代用法:加姜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窍。

【主治】喑痱。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方解】

本方证是由下元虚衰,阴阳两亏,虚阳上浮,痰浊随之上泛,堵塞窍道所致。喑是指舌强不能言语,痱是指足废不能行走。

肾藏精主骨,下元虚衰,筋骨失养,故见筋骨痿软无力,甚则足废不能用;足少阴肾脉夹舌本,肾虚则精气不能上承,痰浊随虚阳上泛堵塞窍道,故舌强而不能言;阴虚内热,虚阳上浮,故口干不欲饮,面赤;阳虚失于温煦,故足冷;脉沉细弱是阴阳两虚之象。

此类病证常见年老及重病之后,治宜补养下元为主,摄纳浮阳.佐以开窍化痰。方中熟地黄、山茱萸补肾填精;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四药合用以治下元虚衰之本,共为君药。

附子、肉桂助阳益火,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原;石斛、麦冬滋阴益胃,补后天以充先天;五味子酸涩收敛,合山茱萸可固肾涩精,伍肉桂能接纳浮阳。

五药合用,助君药滋阴温阳补肾,共为臣药。石菖蒲、远志、茯苓开窍化痰,以治痰浊阻窍之标,又可交通心肾,是为佐药。生姜、大枣和中调药,功兼佐使之用。

诸药合用,标本兼顾,阴阳并补,上下同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下元得以补养,虚阳得以摄纳,水火相济,痰化窍开则喑痱可愈。

本方原名地黄饮,《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在原方基础上加少许薄荷,名地黄饮子,薄荷疏郁而轻清上行,清利咽喉窍道,对痰阻窍道更为适合。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

本方是用治肾虚喑痱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舌喑不语,足废不用,足冷面赤,脉沉细弱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治疗晚期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脊髓炎等疾病属阴阳两虚者。

使用注意

喑痱而兼气火上升,肝阳偏亢而阳热之象明显者,禁用。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中药方剂的相关介绍,相信每一个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治疗喑痱的中药方剂应该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了吧!这个喑痱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哦!最后祝早日康复哦!

小蓟饮子方剂功效


小蓟饮子可能我们不太清楚是什么,那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是能够经常接触到,但是我们会觉得它的名字很是特别,一听就有想要了解的冲动。其实大家有所不知小蓟饮子是一种中药方剂,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小蓟饮子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吧。

【名称】小蓟饮子。

分类

理血剂-止血。

组成

生地黄洗,四两(30g) 小蓟半两(15g) 滑石半两(15g) 木通半两(6g) 蒲黄半两(炒)(9g) 藕节半两(9g) 淡竹叶半两(9g) 当归(酒浸)半两(6g) 山栀子半两(9g) 炙甘草半两(6g)

用法

呚咀,每服四钱(12g),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空心食前。

功效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下焦热结。症见血淋尿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方解

本方证的病机是下焦瘀热,损伤膀胱血络,故尿中带血,或热聚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频数,赤涩疼痛;舌红脉数,亦为热结之征。治宜凉血止血,泻火通淋。方中重用生地凉血止血,养阴清热为君药。臣以小蓟凉血止血,藕节、蒲黄凉血止血,并能消瘀,可使血止而不留瘀。

滑石、竹叶、木通清热利水通淋;栀子清泄三焦之火,导热从下而出;当归养血和血,引血归经,且可防诸药寒凉太过之弊,共为佐药。甘草和中调药,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成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之方。本方的配伍特点是止血之中寓以化瘀,清利之中寓以养阴。

方歌

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襄,归草黑栀淡竹叶,血淋热结服之良。

注意事项

本方不宜久服,孕妇忌用。

结语:通过文章的介绍我们是不是对小蓟饮子的药用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们知道小蓟饮子的使用是有一些禁忌的,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上介绍的药方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性的使用,但是一定要经过专业的指导,不能随便使用哦,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疏凿饮子方剂功效


疏凿饮子其实是很常见的一种中药方剂,但是因为我们是中医从业者肯定是不太熟悉的,大多数的人群是不会知道它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的。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疏凿饮子的组成吧,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了解它。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说不定会对你有帮助哦。

【名称】疏凿饮子。

分类

和解剂-表里双解。

组成

泽泻(12g) 赤小豆炒(15g) 商陆(6g) 羌活去芦(9g) 大腹皮(12g) 椒目(6g) 木通(6g) 秦艽去芦(9g) 槟榔(9g) 茯苓皮(15g)各等分。

用法

上呚咀,每服四钱(12g),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功效

泻下逐水,疏风发表。

方解

本方所主证候,乃水湿壅盛的阳水实证。水湿壅盛,外感风邪,表里俱病,故肿遍全身;水迫于肺,肺气上逆,呼吸气急;水壅于里,三焦气机闭阻,肺气不降,腑气不通,则二便不利;水壅气结,津液不布,故口渴。治宜表里分消之法。方中商陆苦寒有毒,泻下逐水,通利二便,为君药。

槟榔、大腹皮行气导水;茯苓皮、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利水祛湿,共为臣药,配合君药,使在里之水自二便而去。羌活、秦艽、生姜疏风发表,使在表之水从肌肤而泄,为佐药。诸药合用,逐水发表,内攻外散,犹如夏禹之疏江凿河,使壅盛于表里之水湿迅速分消,故有疏凿之名。

方歌

疏凿槟榔及商陆,苓皮大腹同椒目, 赤豆艽羌泻木通,煎加生姜阳水服。

结语:通过文章的介绍我们是不是对疏凿饮子的药用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们知道疏凿饮子的使用是有一些禁忌的,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上介绍的药方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性的使用,但是一定要经过专业的指导,不能随便使用哦,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地黄饮子的功效与作用


地黄饮子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对很多疾病都有不错的效果,地黄饮子可以说是医者喜用,患者乐意接受的一味方剂,但运用不当,服食方法不对,疗效会减弱。下面来谈谈地黄饮子的主要功效与服用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

【处方】生地黄汁30毫升 芦根15克 生麦门冬25克(去心)人参15克 白蜜15毫升 橘皮10克 生姜15克

【功能主治】主心胃虚热,呕吐不能进食,食则烦闷。

【用法用量】用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下地黄汁,分三次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芜荑、面、炙肉、荞麦面、猪肉、大蒜、粘食及生冷食物。

【摘录】《外台秘要》卷六引《广济方》

【别名】生地黄饮子(《世医得效方》卷七)。

【处方】人参(去芦)生干地黄(洗)熟干地黄(洗)黄耆(蜜炙)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枳壳(去瓤,麸炒)石斛(去根,炒)枇杷叶(去毛,炒)泽泻 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消渴。口燥咽干,面红心烦,小便频数。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00毫升,煎取120毫升,去滓,临卧温服。

【摘录】《简易方》引《家宝方》(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二五)

【处方】生地黄2钱,赤芍药2钱,羌活(去芦)1钱,当归(去芦)1钱,甘草1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生下,满身面目皆黄,状如金色;或面赤身热,眼闭不开,大便不通,小便如栀子汁,满身生疮。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丸散膏丹集成》引作“地黄饮”。

【注意】忌酒、面、五辛之物。

【摘录】《准绳·幼科》卷一

【别名】生地黄饮子、生津地黄饮子、地黄饮

【处方】人参(去芦)、生干地黄(洗)、熟干地黄(洗)、黄耆(蜜炙)、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枳壳(去瓤,麸炒)、石斛(去根,炒)、枇杷叶(去毛,炒)、泽泻、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滋补气血。主消渴咽干,面赤烦躁,阴虚火炎,阳明苑热。

【用法用量】生地黄饮子(《得效》卷七)、生津地黄饮子(《证治宝鉴》卷四)、地黄饮(《医林篡要》卷四)。

【各家论述】1.《简易方》引《家宝方》(见《医方类聚》):此方乃全用二黄丸、甘露饮料生精补血润燥止渴;佐以泽泻、枳壳疏导二腑,使心火下行,则小腑清利;肺经润泽,则大腑流畅,宿热既消,其渴自止。

【摘录】《简易方》引《家宝方》(见《医方类聚》卷一二五)

【处方】地黄汁1碗,藕汁1碗,生姜汁1盏。

【功能主治】小产后,其恶露被热蒸断不行;亦治死胎不下。

【用法用量】令和暖,分3-4次温服。微有寒,煎20沸服之。

【摘录】《伤寒总病论》卷六

【处方】生地黄汁3合,生姜汁3合,诃黎勒4分(末),白蜜1匙。

【制法】上相和调匀。

【功能主治】小儿心腹满,吃食不下。

【用法用量】分温服之。微利尤良。

【摘录】《外台》卷三十五引《广济方》

【处方】生地黄汁6合,芦根1握,生麦门冬1升(去心),人参8分,白蜜3合,橘皮6分,生姜8分(一方云生姜汁1合)。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虚热,呕逆不下食,食则烦闷。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心方》引作“地黄饮”。

【注意】忌芜荑、生冷面、炙肉、荞麦、猪肉、蒜、粘食。

【摘录】《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处方】生地、丹皮、天门冬、黄芩、地骨皮、白芍。

【功能主治】肝肾精竭,血燥劳瘵,及血分有火之鼻衄。

【用法用量】

【摘录】《伤寒大白》卷二

【处方】生地、熟地、枸杞子、地骨皮、黄芩、天门冬、芍药、黄耆、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血热所致吐血、衄血、下血、溺血。

【用法用量】每服7钱,水2钟,煎8分,去滓,空腹服。

【摘录】《简明医彀》卷三

上面已经详细为大家推荐了地黄饮子,大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熬制不同的养生方剂,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更应该照顾老人和小孩的身体需要。

什么是地黄饮子


一、什么是地黄饮子

地黄饮子,中医方剂名,别名地黄饮。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的《宣明论方》,由熟干地黄(焙)12g,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石斛(去根)、肉苁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五味子(炒)、官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麦门冬(去心,焙)、菖蒲、远志(去心)各15g,生姜3片,大枣5枚组成。

本方主治喑痱证。喑痱是由于下元虚衰,阴阳两亏,虚阳上浮,痰浊随之上泛,堵塞窍道所致。喑是指舌强不能言语,痱是指足废不能行走。肾藏精主骨,下元虚衰,包括肾之阴阳两虚,致使筋骨失养,故见筋骨痿软无力,甚则足废不能用;足少阴肾脉夹舌本,肾虚则精气不能上承,痰浊随虚阳上泛堵塞窍道,故舌强而不能言;阴虚内热,故口干不欲饮,虚阳上浮,故面赤;肾阳亏虚,不能温煦于下,故足冷;脉沉细数是阴阳两虚之象。此类病证常见年老及重病之后,治宜补养下元为主,摄纳浮阳,佐以开窍化痰。

方用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四味共为君药。配伍附子、肉桂之辛热,以助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原;石斛、麦冬、五味子滋养肺肾,金水相生,壮水以济火,均为臣药。石菖蒲与远志、茯苓合用,是开窍化痰,交通心肾的常用组合,是为佐药。姜、枣和中调药,功兼佐使。

方中以干地黄为主,用清水微煎为饮服,取其轻清之气,易为升降,迅达经络,流走四肢百骸,以交阴阳,故名地黄饮子。

二、地黄饮子的用法

服用方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9~15g),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擘破,同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现代用法,加姜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偏阴虚,去附、桂,加鳖甲、旱莲草、竹沥、胆星。脊髓空洞症,加人参、黄芪、女贞子、山药;脑挫伤后遗症,加龙骨、生铁落;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加紫河车、菟丝子、木瓜、鸡血藤、千年健;脑萎缩,痴呆症,加紫河车、淫洋藿、益智仁、红参、鹿角胶。

三、地黄饮子的禁忌

1、本方所指之中风纯属肾之阴阳气虚(以阻虚偏重)者,绝不是肝阳亢极导致的类中风、脑溢血,更不是有六经形证的真中风。

2、气火上升,阴虚肝阳偏亢之突然舌强足废者,本方均不可用。

3、有心血管、肺、肝、血液等系统疾病者用本方时宜慎用。

四、地黄饮子临床运用

地黄饮子主要用于治疗内科疾病,但近年来,其临床应用除涉及内科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的疾病外,已广泛涉及皮肤科、儿科、男科、妇科等。

1、治神经系统疾病

本病是由精神过度紧张引起,以易疲劳、易激惹、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随着人们竞争意识的加强,工作强度的加剧,近年患病人数逐年上升。据报道有人以地黄饮子加减治疗本病有良好效果。

本方调和阴阳、心肾兼顾,具有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尤对头昏眼花、头重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疲乏无力、全身酸痛、畏光易烦、心悸胸闷、食欲不振、手足发冷、早泄阳萎、月经不调等病症,经随证加减,耐心调理取效良好。

地黄饮子在临床上还可以治疗男科、妇科、小儿科等疾病,下面继续为大家介绍,一起来看看。

2、治男科疾病

地黄饮子在男科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如专家以地黄饮子加减治疗阳痿40例,有效率为90%。用地黄饮子加味合针刺独取阳明,治痿证患者11例,结果9次愈者3例,22次愈者4例,35~60次愈者4例。选择63例高血压患者,在服用原抗高血压药物基础上,加服地黄饮子煎剂,经性功能评价,治疗8周后,总体均有改善,总有效率90.48%。

3、治儿科疾病

专家辩证治疗小儿吐弄舌18例,其中气阴两虚型3例,方用地黄饮子加减,18例中痊愈15例,好转2例,无效1例。专家曾治疗多例小儿地图舌患者,方用地黄饮子加味效佳。

4、治不孕症

引起不孕的原因很多,中医认为与女子的天癸、中任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与肝郁、血虚、痰湿、肾虚、胞寒、血瘀等原因有关。而地黄饮子对上述原因引起的不孕症皆有所益。地黄饮子兼涉阴阳气血两端,既可温补肾阳,又可滋补肾阴,调血益精,暖宫祛寒,助孕安胎。专家常用本方加淫羊藿、仙茅,每曰l剂,1月1疗程,如果能对症,多数人3个疗程即见效。

此外还有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用地黄饮子配合其他疗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精神分裂症、正常颅压脑积水、膝骨关节病、鼻咽癌及百合病等取得较好疗效。

以上就是地黄饮子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医方剂,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生地黄饮子的功效与作用


众所周知生地黄饮子是一种中药方剂,不过要说起生地黄饮子的作用的话,可能有些人还不是太清楚。那么今天我们就在这里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别名】生地黄汤(《圣济总录》卷九)。

【处方】生地黄汁250毫升 竹沥250毫升 荆沥250毫升 防风15克(去芦、头)附子15克(炮裂,去皮、脐)羌活30克

【制法】上药锉细。

【功能主治】治瘫缓风,手足不遂,言语謇涩,心神躁闷。

【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汁、沥等同煎至60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分三次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

【处方】人参 黄耆 生地 熟地 金石斛 天冬 麦冬 枳壳 枇杷叶 泽泻各3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生精补血,润燥止渴。治消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通过上面的关于生地黄饮子的介绍,相信大家都对生地黄饮子有了一个相对比较清晰的认识,大家可以在医生的叮嘱下,按照合适的量服用,这对于健康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半夏饮子中药方剂


反胃之后会怎么样?大家应该都很清楚,呕吐、不想吃饭等等。所以要尽快治好反胃的情况才行。这里小编介绍一个中医疗法给大家,半夏饮子中药方剂。半夏饮子的效果在治疗反胃方面是很好的,来看半夏饮子的用法!

处方

制半夏8分,厚朴(炙),人参6分,白术6分,生姜(切)6分,枣6分,粳米2合,橘皮4分。

制法

上切细。

功能主治

反胃,饮食吐逆,水谷不化。

用法用量

以水2大升,煎取1升,去滓,分温4服,空肚服2服。

注意

忌羊肉、饧。

摘录

《外台》卷八引《万全方》。

反胃

反胃,中医病名。反胃是指食后脘腹闷胀、宿食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多由饮食不节、酒色所伤,或长期忧思郁怒,使脾胃功能受损,以致气滞、血瘀、痰凝而成。又称胃反、翻胃。病位于胃,主要与肝之疏泄不利与脾之运化功能失常有关。

病因

本病的病因多由于饮食不当,饥饱无常,或嗜食生冷,损及脾阳,或忧愁思虑,有伤脾胃,中焦阳气不振,寒从中生,致脾胃虚寒,不能腐熟水谷,饮食入胃,停留不化,逆而向上,终至尽吐而出。

病机

反胃的基本病机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脾不健运致气滞痰瘀阻于胃脘,胃失通降,气逆而上,反胃而出。

诊断依据

1、临床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呕出食物为未经消化的宿食等症状为特征。

2、本病一般多为缓起,先有胃脘痛,吐酸,嘈杂,食欲不振,食后脘腹痞胀等症状。

3、振摇腹部,可听到漉漉的水声。

4、纤维胃镜检查或X线胃肠钡餐造影检查,常见幽门水肿、狭窄或梗阻等。

病证鉴别

噎嗝与反胃。两者皆有食入即吐的症状。噎嗝多系阴虚有热,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阻塞不下,旋食旋吐,或徐徐突出;反胃多属阳虚有寒,主要表现为食尚能入,但经久复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相关检查

纤维胃镜检查或X线胃肠钡餐造影检查,常见幽门水肿、狭窄或梗阻等。

结语:有关半夏饮子中药方剂,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半夏饮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半夏饮子能治疗反胃的情况,引发反胃的原因还是挺多的,大家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才好。情况严重些的,可以喝些半夏饮子中药方剂!

枳壳饮子的中药方剂


在生活中有些时候,女性会感觉到手脚发汗,这样的情况其实不应该被忽视,这往往是一种疾病,有了这样的症状,女性应该很好的进行咨询医生,有些时候,造成这个情况是因为月经不调导致的,而在生活中,女性要是这样做,使用这款中药方剂对于保健身体是有帮助的。

枳壳饮子

【别名】

枳壳散(《妇人大全良方》卷五)。

【处方】

枳壳60克(去皮,麸炒);半夏30克(汤洗七次,以生姜汁浸三日,用麸炒黄);红芍药30克 柴胡(去芦);45克 黄芩45克。

【制法】

上五味,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妇人手足烦热,夜卧多汗,肌肉黄瘁,经候不调,四肢烦倦,心胸满闷,状似劳气。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同煎至12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

《博济方》卷四。

枳壳熨方

【别名】

枳壳散(《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处方】

枳壳120克;诃子皮60克。

【功能主治】

治肠痔肿核,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上二味,捣碎,于铫子内炒令热,以帛裹热熨之,冷即再炒熨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一。

结语:通过上面关于枳壳饮子的简单描述,相信大家对于这样的中药方剂有了更多的了解,女性可以适当的使用这款中药方剂,以此来帮助身体进行保健,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女性可以多多的使用,当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是最好的,以免不必要事情的发生。

钓藤饮子中药方剂


孩子的身体都是比较脆弱的,容易生病。相信大家都听说小儿惊风的症状,这里小编介绍一种中医疗法给大家,喝钓藤饮子中药方剂。钓藤饮子的功效在治疗小儿惊风方面还是很好的,有需要的朋友来看钓藤饮子的用法!

处方

钓藤(炒)1.5克、麻黄(去节)甘草(炙)各1克、天麻、川芎、防风、人参各2.1克、全蝎(炒去毒)5个、僵蚕(炒)7个。

制法

上作一服。

功能主治

主小儿惊风天吊,卒然惊悸,眼目翻腾。

用法用量

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不拘时服。

摘录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小儿惊风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证,以临床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又称惊厥,俗名抽风。任何季节均可发生,一般以15岁的小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其证情往往比较凶险,变化迅速,威胁小儿生命。西医学称小儿惊厥。其中伴有发热者,多为感染性疾病所致,不伴有发热者,多为非感染性疾病所致,除常见的癫痫外,还有水及电解质紊乱、低血糖、药物中毒、食物中毒、遗传代谢性疾病、脑外伤、脑瘤等。

临床诊断

1.突然发病,出现高热、神昏、惊厥、喉间痰鸣、两眼上翻、凝视,或斜视,可持续几秒至数分钟。严重者可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而危及生命。

2.可有接触传染病人或饮食不洁的病史。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检查有异常改变,神经系统检查出现病理性反射。

4.细菌感染性疾病,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常增高。

5.必要时可作大便常规及大便细菌培养、血培养、摄胸片、脑脊液等有关检查。

辨证要点

1.辨表热、里热昏迷、抽搐为一过性,热退后抽搐自止为表热;高热持续,反复抽搐、昏迷为里热。

2.辨痰热、痰火、痰浊神志昏迷,高热痰鸣,为痰热上蒙清窍;妄言谵语,狂躁不宁,为痰火上扰清空;深度昏迷,嗜睡不动,为痰浊内蒙心包,阻蔽心神。

3.辨外风、内风外风邪在肌表,清透宣解即愈,若见高热惊厥,为一过性证候,热退惊风可止;内风病在心肝,热、痰、惊、风四证俱全,反复抽搐,神志不清,病情严重。

4.辨外感惊风,区别时令、季节与原发疾病六淫致病,春季以春温伏气为主,兼夹火热,症见高热、抽风、昏迷,伴吐衄、发斑;夏季以暑热为主,暑必夹湿,暑喜归心,其症以高热、昏迷为主,兼见抽风;若痰、热、惊、风四证俱全,伴下痢脓血,则为湿热疫毒,内陷厥阴。

治疗原则

以清热、豁痰、镇惊、熄风为治疗原则。痰盛者必须豁痰,惊盛者必须镇惊,风盛者必须熄风,然热盛者皆必先解热。由于痰有痰火和痰浊的区别;热有表里的不同;风有外风、内风的差异;惊证既可出现惊跳、嚎叫的实证,亦可出现恐惧、惊惕的虚证。因此,豁痰有芳香开窍,清火化痰,涤痰通腑的区分;清热有解肌透表,清气泄热,清营凉血的不同;治风有疏风、熄风的类别,镇惊有清心定惊,养心平惊的差异。

结语:有关钓藤饮子中药方剂,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钓藤饮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钓藤饮子能够治疗小儿惊风,上述对于小儿惊风已经有了一定的介绍了,希望家长们都能多小心孩子的身体情况。如发现异常尽早治疗!

六味地黄丸方剂功效


六味地黄丸是生活中很常见一种中药方剂,但是因为我们是中医从业者肯定是不太熟悉的,大多数的人群是不会知道它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的。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吧,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了解它。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说不定会对你有帮助哦。

【名称】六味地黄丸。

【别名】地黄丸。

【分类】补益剂-补阴。

组成

熟地黄八钱(24g) 山萸肉 干山药各四钱(各12g) 泽泻 牡丹皮 茯苓去皮,各三钱(各9g)

用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

功效

滋阴补肾。

方解

肾为先天之本,肾阴不足,则变生诸证。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则骨髓不充,故腰膝@软无力,牙齿动摇;脑为髓之海,肾阴亏损,不能生髓充脑,故头晕目眩;肾升窍于耳,肾阴不足,精不上承,故耳鸣耳聋;肾藏精,为封藏之本,肾阴虚则相火内扰精室,故遗精;阴虚生内热,甚者虚火上炎,故骨蒸潮热,消渴,盗汗,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

小儿囟门不合,亦为肾虚生骨迟缓所致。治宜滋阴补肾为主,适当配伍清虚热之品。亦即王冰所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但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两味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

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均为佐药。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

六味地黄丸系宋钱乙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桂、附而成,用治肾怯诸证。《小儿药证直诀笺正》说:仲阳意中,谓小儿阳气甚盛,因去桂、附而创立此丸,以为幼科补肾专药。

方歌

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苓专, 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自可煎。 养阴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先, 肺肾两调金水生,麦冬加入长寿丸。

结语:通过文章的介绍我们是不是对六味地黄丸的药用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们知道六味地黄丸的使用是有一些禁忌的,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上介绍的药方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性的使用,但是一定要经过专业的指导,不能随便使用哦,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地黄饮子方剂功效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