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药养生方剂 > 导航 > 中老年男人养生中药方剂

中老年男人养生中药方剂

2019-10-20

知柏地黄汤的中药方剂

中药养生方剂。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心静才是养生之本。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围绕养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传,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何避免走入有关中医养生方面的误区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知柏地黄汤的中药方剂”,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知柏地黄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方剂,这种中药方剂能够有效地帮助治疗滋阴降火,那么,今天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知柏地黄汤的中药方剂以及知柏地黄汤的处方、功能主治以及其他的功效,希望对大家保健身体有所帮助,通过对知柏地黄汤的了解,保健好身体,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吧。

知柏地黄汤

【处方】

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干山药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去皮),丹皮9克,知母24克,黄柏24克。

【功能主治】

滋阴降火。主阴虚热盛。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医宗金鉴》。

知柏地黄丸

【处方】

知母40g、黄柏40g、熟地黄160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

【性状】

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带酸苦。

【炮制】

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

密封。

【摘录】

《中国药典》。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相信每一个读者朋友们对于知柏地黄汤的中药方剂应该都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知柏地黄汤是一款难得中药方剂,对于身体保健是非常有帮助的,以上介绍的中药方剂是比较有效的,如果想要彻底治疗还请咨询专业医生,以此来保护身体。

Ys630.com相关知识

知柏地黄丸加减的中药方剂


知柏地黄丸加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方剂,这种中药方剂能够有效地帮助治疗滋阴补肾,那么,今天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知柏地黄丸加减的中药方剂以及知柏地黄丸加减的处方、功能主治以及其他的功效,希望对大家保健身体有所帮助,通过对知柏地黄丸加减的了解,保健好身体,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吧。

知柏地黄丸加减

【处方】

炒黄柏6克,炒知母6克,炒丹皮6克,熟地12克,山茱萸12克,茯苓12克,山药30克,冬瓜皮3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柴胡10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

滋阴补肾,降火消斑。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李元文方》。

知柏四物汤

【处方】

当归、川芎、知母、黄柏、白芍药、熟地黄。

【功能主治】

治腹痛,阴虚火旺,脉细数,妊娠胎动,脉洪虚数。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摘录】

《症因脉治》卷四。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相信每一个读者朋友们对于知柏地黄丸加减的中药方剂应该都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知柏地黄丸加减是一款难得中药方剂,对于身体保健是非常有帮助的,以上介绍的中药方剂是比较有效的,如果想要彻底治疗还请咨询专业医生,以此来保护身体。

八味地黄汤中药方剂


八味地黄汤是一种非常不错的中药方剂,这种中药方剂有着非常多的功效与作用。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这八味地黄汤的处方和功能主治,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八味地黄汤的相关知识吧!

八味地黄汤

【处方】

熟地1两,山茱萸5钱,山药5钱,茯苓3钱,丹皮3钱,泽泻3钱,川芎1两,肉桂1钱。

【功能主治】

补肾水以制火。主少时不慎酒色,又加气恼而得头疼,不十分重,遇劳、遇寒、遇热皆发,倘加色欲则头岑岑而欲卧。

【用法用量】

水煎服。10剂后,去川芎,加白芍、当归各5钱,再服20剂。

【各家论述】

六味汤为补精之圣药,肉桂为引火归经之神品,川芎治头痛之灵丹,能补血而走于巅顶,合而用之,所以奏功如响。

【摘录】

《辨证录》卷二。

八味地黄丸

【处方】

山茱萸、山药、丹皮、云苓各24克、泽泻15克、熟地24克、五味子15克、炙黄耆30克。

【制法】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

产后虚汗不止,血块不落。

【用法用量】

每服10克,温开水送下。

【摘录】

《博育生女科.产后编》卷上。

结语: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相信看完了以上的这篇文章之后,大家对这个八味地黄汤的中药方剂一定也是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和独到的了解了吧!没错哦!八味地黄汤的中药方剂就是有这么多的功效,没懂的话!就再看一遍哦!

羊肉生地黄汤中药方剂


妇人在生完孩子之后会出现肚子痛的症状,这叫做产后腹痛。这是一种疾病症状,需要好好调理治疗才行。中医学术里有很多方子是针对此疾病的,例如羊肉生地黄汤中药方剂。羊肉生地黄汤的处方比较简单,大家可以研究研究。来看羊肉生地黄汤的用法!

处方

羊肉600克、生地黄(切)30克、桂心、当归、甘草、芎藭、人参各6克、芍药9克。

制法

上八味,哎咀。

功能主治

治产后腹痛。

用法用量

用水4升煮肉,取2升,去肉纳药,煎取600毫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产后腹痛

产后腹痛,中医病名。孕妇分娩后,由于子宫的缩复作用,小腹呈阵阵作痛,于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自然消失,西医学称宫缩痛、产后痛,属生理现象,一般不需治疗。若腹痛阵阵加剧,难以忍受,或腹痛绵绵,疼痛不已,影响产妇的康复,则为病态,应予治疗。

病因

本病主要病机是气血运行不畅,不荣则痛或不通则痛。产后腹痛的发生与新产后子宫缩复及产妇身体状态密切相关。妊娠期,子宫藏而不泻,蓄藏精血,濡养胎儿,随着胎体逐渐増大,子宫渐蓄至极。分娩后,胎儿、胎衣次第俱下,子宫由藏而泻,并由膨满顿呈空虚状态,加之子宫缩复排出余血浊液,子宫在此一臧一泻过程中,气血变化急剧,若产妇体健,多可适应。若产妇素体气血虚弱,或产时失血过多,或产后调摄失当,而致血虚,冲任、胞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或子宫余血浊液,因寒致瘀,或气滞血瘀,或胞衣、胎盘残留,冲、任、胞脉阻滞,不通则痛。常见的病因为气血两虚、瘀滞子宫。

结语:有关羊肉生地黄汤中药方剂,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现在对羊肉生地黄汤已经有了些认识了。又刚刚生完孩子的妈妈出现腹痛情况的,可以向中医师请教一下,买些羊肉生地黄汤回来服用。羊肉生地黄汤的效果很好的哟!

知柏天地煎的中药方剂


知柏天地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方剂,这种中药方剂能够有效地帮助治疗虚火,那么,今天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知柏天地煎的中药方剂以及知柏天地煎的处方、功能主治以及其他的功效,希望对大家保健身体有所帮助,通过对知柏天地煎的了解,保健好身体,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吧。

知柏天地煎

【处方】

知母、黄柏、天门冬、生地黄。

【功能主治】

治阴虚火旺之齿痛。

【用法用量】

同煎三至四次,冲玄武胶收膏服。

【摘录】

《症因脉治》卷一。

知母鳖甲汤

【处方】

知母、鳖甲(炙)、地骨皮各9克;常山6克;竹叶(切)9克;石膏12克(碎)。

【制法】

上药切碎。

【功能主治】

治温疟壮热,不能食。

【用法用量】

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服。

【注意】

忌猪肉、苋菜、生葱、生菜。

【摘录】

《外台秘要》卷五引《延年秘录》。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相信每一个读者朋友们对于知柏天地煎的中药方剂应该都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知柏天地煎是一款难得中药方剂,对于身体保健是非常有帮助的,以上介绍的中药方剂是比较有效的,如果想要彻底治疗还请咨询专业医生,以此来保护身体。

百合地黄汤中药方剂


应该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百合病,的确,这是一种很少见的病名。或许真的只有患过此病的人才熟悉它,主要的病症就是神志恍惚、精神不定。治疗百合病,这里推荐百合地黄汤中药方剂给大家,百合地黄汤的效果很好,来看百合地黄汤的用法!

别名

百合汤。

处方

百合7枚(擘),生地黄汁1升。

功能主治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

用法用量

百合汤(《伤寒全生集》卷四)。本方方名,《外台》引作百合生地黄汤。

各家论述

1、《千金方衍义》

百合病若不经发汗、吐、下,而血热自汗,用百合为君,安心补神,能去中热,利大小便,导涤痰积;但佐生地黄汁以凉血,血凉则热毒解而蕴结自行,故大便当去恶沫也。

2、《金匮要略心典》

百合色白入肺,而清气中之热,地黄色黑入肾,而除血中之热,气血即治,百脉俱清,虽有邪气,亦必自下;服后大便如漆,则热除之验也。

摘录

《金匮》卷上。

百合病

病名。以神志恍惚、精神不定为主要表现的情志病。因其治疗以百合为主药,故名百合病。或谓百脉一宗;其病举身皆痛,无复经络传次,而名百合。起于伤寒大病之后,余热未解,或平素情志不遂,而遇外界精神刺激所致。

出处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而身形如和,其脉微微。其病邪少虚多,属阴虚内热之证,治以补虚清热,养血凉血,用百合地黄汤。亦可选用百合知母汤、百合鸡子汤、百合滑石散等方。或谓百脉一宗;其病举身皆痛,无复经络传次,而名百合。起于伤寒大病之后,余热未解,或平素情志不遂,而遇外界精神刺激所致。

食物疗法

百合鸡蛋糖水

百合30克,鸡蛋1个,白糖适量。先将百合煲熟,后加入鸡蛋和白糖,蛋熟即可服食

糯米小麦粥

糯米、小麦各50克,共煲成粥,加白糖调味服食。以上两方适用于各型百合病。

预防调护

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患病应及早积极治疗。多向病人做思想工作,耐心地说服、开导,以消除患者的疑虑或紧张。

结语:有关百合地黄汤中药方剂,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百合地黄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了。百合地黄汤能治疗百合病,对于这一病症,上述也做了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服用些百合地黄汤。

白虎加青萍地黄汤的中药方剂


白虎加青萍地黄汤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方剂,这种中药方剂能够有效地清润肠胃,是非常好的。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白虎加青萍地黄汤的中药方剂以及白虎加青萍地黄汤的处方和功能主治,赶紧来看看吧!

白虎加青萍地黄汤

【处方】

浮萍3钱,生地3钱,石膏2钱,知母1钱,甘草1钱(生),粳米半杯。

【功能主治】

清润肠胃,凉泄心肺,而透发甚表。主温疫热邪传府,表证未解者。

【用法用量】

流水煎半杯,热服。

【摘录】

《四圣悬枢》卷四。

白豆蔻汤

【处方】

白豆蔻(去皮)1两,半夏(为末,生姜汁和作饼,焙干)1两,槟榔(锉)1两,丁香1两,甘草(炙锉)1两,青橘皮(去白,切,焙)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胃虚气寒,饮食无味,呕吐冷痰,噫时闻食气。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结语: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相信看完了以上的这篇文章之后,大家对这个白虎加青萍地黄汤一定也是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和独到的了解了吧!没错哦!白虎加青萍地黄汤的中药方剂就是有这么多的功效,没懂的话!就再看一遍哦!

易黄汤中药方剂


女性的身体相对男性来说,还是偏脆弱点的,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女性,很容易患上妇科疾病!今日小编介绍一个中药方剂,是可以治疗妇人任脉不足、湿热侵注等症状的。这个方子就是易黄汤方剂,易黄汤的处方下面就介绍给大家!

【方剂名称】

易黄汤《傅青主女科》。

【方剂歌诀】

易黄白果与芡实,车前黄柏加薯蓣,能消带下稠粘秽,补肾清热又祛湿。

【组成配方】

山药30克(炒)、芡实30克(炒)、黄柏6克(盐水炒)、车前子3克(酒炒)、白果10枚(碎)。

【功用】

固肾止带,清热去湿。

【功能主治】

妇人任脉不足,湿热侵注,致患黄带,带下粘稠量多,色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舌质红,苔黄腻。

【用法用量】

水煎服。

【现代应用】

本方常用于宫颈炎、阴道炎等属肾虚湿热下注者。

方剂论述

盖山药、芡实专补任脉之虚,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任脉之中,更为便捷,所以奏功之速也。至于用黄柏,清肾中之火也,肾与任脉相通以相济,解肾中之火,即解任脉之热矣。

临床运用

1.本方为治肾虚湿热带下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带下色黄,其气腥秽,舌苔黄腻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湿甚者,加土茯苓、薏苡仁以祛湿;热甚者,可加苦参、败酱草、蒲公英以清热解毒;带下不止,再加鸡冠花、墓头回以止带。

3.本方现代常用于宫颈炎、阴道炎等属肾虚湿热下注者。

结语:女性妇科疾病容易患,在各种办法用过之后还是没有效果的朋友可以试试中药调理。小编上述介绍的易黄汤中药方子就是治疗女性妇科疾病的良方,即使身体很好的人,也可以开些中药滋补身体。希望大家都能健康生活!

钩藤大黄汤中药方剂


伤寒,我们都知道,是一种被病毒感染引发的发烧症状,这个疾病如果发生在孩子身上怎么办呢?建议大家多喝钩藤大黄汤中药方剂。钩藤大黄汤的功效在治疗小儿伤寒方面是很不错的。有需要的朋友来看钩藤大黄汤的用法是什么?

处方

钩藤皮半两,当归半两,甘草(炙)半两,芍药半两,大黄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伤寒,里不解,发惊妄语,狂躁潮热。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盏,煎6分,温服。以利为度。

摘录

《伤寒广要》卷十二。

小儿伤寒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典型症状为持续高热、肝脾肿大、相对缓脉、玫瑰疹和白细胞减少。伤寒杆菌属沙门氏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在自然界生存能力较强,耐低温,干燥后多在数小时死亡,易被5%石炭酸或0.5%~1%漂白粉杀灭。

伤寒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除在急性期通过大小便排菌外,恢复期仍可排菌2~6周,个别病人可终生排菌。病菌污染水和饮食可引起传播。被污染的手和苍蝇也是传播媒介。大多见于夏秋两季。人类对伤寒杆菌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

本病潜伏期为7~14日。急性发病,除高热外,可有消化道及呼吸道症状。成人可见相对缓脉,年龄越小,相对缓脉越少见。小儿少见玫瑰疹,多见咳嗽、口因充血。婴儿常在全病程中存在腹泻,常有轻微贫血、白细胞减少。总病程约2~4周,发热13日不等,个别达5~6日。停用抗菌药物2周左右可复发。常见并发症有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伤寒后肝炎、肾损害、肠出血、肠穿孔、心肌炎及胆管感染等。

在流行区、流行季节,有伤寒病接触史者如出现持续高热、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应考虑本病。此病要注意与败血症、风湿热及其他沙门氏茵感染鉴别。本病预后较佳,但营养不良小儿预后较差,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而危及生命。

对伤寒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在保护水源不受污染的同时,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个人也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管理好病人及带菌者。儿童从1岁开始应接种伤寒、副伤寒甲、副伤寒乙3联疫苗,注射后免疫力可维持2~3年,每年再加强注射1次。

病儿应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高热者物理降温,慎用降温药物;注意皮肤及口腔卫生;严格隔离消毒,避免交叉感染。饮食以半流食为主,无渣,少量、多餐。腹胀病儿减少牛乳和糖类。如发生剧烈腹痛、腹胀,应怀疑肠穿孔,禁食。注意维持营养,供给足量的维生素及水分。

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菌药物。氯霉素,因毒副作用大,特别可发生白细胞减少,目前已较少应用。复方新诺明,易出现皮疹及血尿,近年也较少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常用头孢三嗪和头孢哌酮。

热退后要继续卧床至少2周,合并心肌炎者更应延长卧床时间。出院条件为临床症状消失后,间隔5天,粪便培养至少2次阴性。

伤寒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10天左右,其长短与感染菌量有关,食物型暴发流行可短至48小时,而水源性暴发流行时间可长达30天。典型的伤寒自然病程为时约4周,可分为4期:

1.初期

相当于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缓慢,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与咳嗽等。病情逐渐加重,体温呈阶梯形上升,于5~7天内达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而少寒战,退热时出汗不显著。

2.极期

相当于病程第2~3周,常有伤寒的典型表现,有助于诊断。

3.缓解期

相当于病程第3~4周,人体对伤寒杆菌的抵抗力逐渐增强,体温出现波动并开始下降,食欲逐渐好转,腹胀逐渐消失,脾大开始回缩。但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的危险,需特别提高警惕。

4.恢复期

病程第4周末开始,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一般在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健康。

结语:有关钩藤大黄汤中药方剂,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钩藤大黄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小儿伤寒是一个比较棘手的病症,家长们遇到了不要太惊慌哟。做好护理和治疗工作,自然会渐渐转好的。有需要的可以服用些钩藤大黄汤。

麻黄汤中药方剂


在中医中的应用中,麻黄汤中药方剂是比较广泛的。那么,这个麻黄汤中药方剂是非常好的治疗病症的手段。那么,麻黄汤中药方剂处方和麻黄汤中药方剂制法是什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赶紧来看看吧!

【方剂名】

麻黄汤。

【组成】

麻黄三两去节(9g),桂枝二两去皮(6g),杏仁七十个去皮尖(6g),甘草一两炙(3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

【出自】

《伤寒论》。

脉浮主病

浮脉主表,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部位,邪袭肌腠,卫阳奋起抵抗,其病轻浅,外邪刚进入人体,人体的正气尚强,脉气鼓动于外,脉应指而浮,故浮而有力。

如果表证脉见浮而无力,说明患者平时体虚、卫气弱,为表虚证的表现。若内伤久病体虚,阳气不能潜藏而浮越于外,亦有见浮脉者,必浮大而无力,是阳气浮越、病情危重的表现。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在那个相关介绍之后,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麻黄汤中药方剂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了吧!如果要是有脉浮的情况出现,还是请及时有效的就医哦!

地黄饮子中药方剂


这个地黄饮子中药方剂在中医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那么,这个地黄饮子中药方剂是非常好的治疗病症的手段。那么,地黄饮子中药方剂处方和地黄饮子中药方剂制法是什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赶紧来看看吧!

【方剂名】

地黄饮子。

【组成】

熟干地黄焙、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肉苁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石斛去根、五味子炒、官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各30g) 。麦门冬去心、焙远志去心、菖蒲各半两(各15g)。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9~15g),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擘破,同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现代用法,加姜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

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窍。

【主治】

喑痱。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气血不足。

【出自】

《圣济总录》。

气血不足症状

气虚

面色恍白,气短懒言,头晕,目眩,小腹空坠、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气虚即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

气滞

胸闷,小腹涨痛连及两肋,痛无定处等 。

血虚

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不润、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色淡、视物昏花、手足麻木、疲乏无力、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血淤

小腹疼痛,按之更痛,皮肤干燥,口干又不想喝水等,都属于血气不足。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在那个相关介绍之后,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地黄饮子中药方剂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了吧!如果要是有足冷面赤的情况出现,还是请及时有效的就医哦!

中药方剂——地黄饮子


导读:地黄饮子。地黄饮子,中医方剂名,具有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之功效。那么地黄饮子由哪些药物组成?下面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地黄饮子吧。

【方剂名】地黄饮子

【别名】生地黄饮子(《世医得效方》卷七)

【出处】《圣济总录》

【组成】熟干地黄焙、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肉苁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石斛去根、五味子炒、官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各30g)。麦门冬去心、焙远志去心、菖蒲各半两(各15g)。

【方歌】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9~15g),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擘破,同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现代用法:加姜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窍。

【主治】喑痱。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方解】本方证是由下元虚衰,阴阳两亏,虚阳上浮,痰浊随之上泛,堵塞窍道所致。喑是指舌强不能言语,痱是指足废不能行走。肾藏精主骨,下元虚衰,筋骨失养,故见筋骨痿软无力,甚则足废不能用;足少阴肾脉夹舌本,肾虚则精气不能上承,痰浊随虚阳上泛堵塞窍道,故舌强而不能言;阴虚内热,虚阳上浮,故口干不欲饮,面赤;阳虚失于温煦,故足冷;脉沉细弱是阴阳两虚之象。此类病证常见年老及重病之后,治宜补养下元为主,摄纳浮阳。佐以开窍化痰。方中熟地黄、山茱萸补肾填精;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四药合用以治下元虚衰之本,共为君药。附子、肉桂助阳益火,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原;石斛、麦冬滋阴益胃,补后天以充先天;五味子酸涩收敛,合山茱萸可固肾涩精,伍肉桂能接纳浮阳。五药合用,助君药滋阴温阳补肾,共为臣药。石菖蒲、远志、茯苓开窍化痰,以治痰浊阻窍之标,又可交通心肾,是为佐药。生姜、大枣和中调药,功兼佐使之用。诸药合用,标本兼顾,阴阳并补,上下同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下元得以补养,虚阳得以摄纳,水火相济,痰化窍开则喑痱可愈。本方原名地黄饮,《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在原方基础上加少许薄荷,名地黄饮子,薄荷疏郁而轻清上行,清利咽喉窍道,对痰阻窍道更为适合。

【配伍特】本方配伍特点有三:一是上下兼治,标本并图,尤以治下治本为主;二是补中有敛,开中有合,而成补通开合之剂;三是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乃成平补肾阴肾阳之方。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用治肾虚喑痱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舌喑不语,足废不用,足冷面赤,脉沉细弱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晚期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脊髓炎等疾病属阴阳两虚者。

【加减化裁】若属痱而无喑者,减去石菖蒲、远志等宣通开窍之品;喑痱以阴虚为主,痰火偏盛者,去附、桂,酌加川贝母、竹沥、胆南星、天竺黄等以清化痰热;兼有气虚者,酌加黄芪、人参以益气。

【禁忌】本方偏于温补,故对气火上升,肝阳偏亢而阳热之象明显者,不宜应用。

以上就是地黄饮子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医方剂,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知柏地黄汤的中药方剂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