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食疗 > 导航 > 上肢药物养生方法

经渠-上肢内侧

养生食疗。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只有作好了平日的养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进行中医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经渠-上肢内侧》,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灵枢本输》:寸口中也,动而不居;《医学入门》:近关上。

「手太阴肺经穴」

经渠

位置:前臂掌面桡侧,腕横纹上1寸,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

《灵枢本输》:寸口中也,动而不居;《医学入门》:近关上。

功效:宣肺、利咽、复脉。

主治:古代记述:咳嗽、哮喘、气促、热病汗不出、浮肿、胸中膨膨然、数欠、胸背痛、心痛欲呕、喉痹、手腕疼痛、掌中热、足心痛、回六脉。

近人报道:咽喉肿痛、无脉症。

方例:咳嗽:经渠、行间。

热病汗不出:经渠、大都。

刺灸法:避开血管直刺0.3~0.5寸,不要伤及桡动、静脉。禁用直接灸,以免损伤桡动、静脉。

其它:经(金)穴。

扩展阅读

少商-上肢内侧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处。

【手太阴肺经穴】

少商

位置: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处。

功效:解表清热,通利咽喉,苏厥开窍。

主治:

1.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腮腺炎,感冒发烧,支气管炎,肺炎,咯血;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休克,精神分裂症,癔病,失眠;

3.消化系统疾病:食道狭窄,黄疸;

4.五官科系统疾病:齿龈出血,舌下肿瘤,口颊炎;

5.其它:脑溢血,盗汗,小儿惊风,手指挛痛。

刺灸法:

刺法:

1.向腕平刺0.2~0.3寸,局部胀痛。

2.三棱针点刺出血,推血至指端捏紧,迅速刺入并挤出5~10滴血。

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其他:五输穴之井穴,五行属木。

太渊-上肢内侧


《灵枢本输》:鱼后下陷者中也(据《黄帝内经太素》);《针灸甲乙经》:在掌后陷者中;《针灸资生经》:在手中掌后横纹头陷中。

「手太阴肺经穴」

太渊

位置: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当舟骨结节外上方,桡侧腕屈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灵枢本输》:鱼后下陷者中也(据《黄帝内经太素》);《针灸甲乙经》:在掌后陷者中;《针灸资生经》:在手中掌后横纹头陷中。

功效:宣肺平喘,清咽消肿,复脉。

主治:古代记述:咳嗽、气喘、咯血、肺胀、胸中满、乳胀、心痛、胃气上逆、腹胀、风痰、烦躁狂言、头痛、面肿痛、目痛、牙痛、肩背痛引臂膊、肘痛、手腕疼痛无力、缺盆肿。

近人报道:流行性感冒、咽喉肿痛、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结核、胸痛、无脉症、脉管炎、心悸、鼻炎。

方例:呕血上气:太渊、神门。

缺盆肿:太渊、商阳、足临泣。

无脉症:曲池、内关、太渊、合谷、足三里。

刺灸法:避开血管,直刺0.3~0.5寸,不可伤及桡动、静脉。禁用直接灸,以免损伤桡动、静脉。艾条灸3~5分钟。

其它:输(土)穴;原穴;《难经》列作脉会。《灵枢卫气》: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马莳注:即太渊穴。

鱼际-上肢内侧


《针灸甲乙经》:在手大指本节后内侧散脉中;《针灸玉龙经》:曲指大维尖;《神应经》白肉际;《循经考穴编》:约居横纹后一寸。

「手太阴肺经穴」

鱼际

位置: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

《针灸甲乙经》:在手大指本节后内侧散脉中;《针灸玉龙经》:曲指大维尖;《神应经》白肉际;《循经考穴编》:约居横纹后一寸。

功效:清肺热、止咳喘、利咽喉、消疳积。

主治:古代记述:咳嗽、气喘、咯血、伤风、心痛、呕吐、胃气下陷、腹泻、心烦、怔忡、腹满、头痛、目眩、咽干、喉痹、咽喉肿痛、牙痛、舌急、失音、湿热、黄疸、疟疾、尿血、阳痿、小儿疳积、肘挛、指肿。

近人报道:发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自汗、婴幼儿腹泻、扁桃体炎、胎位不正、拇指屈肌肌腱炎。

方例:俯仰喘喝、接手以呼:鱼际、太溪。

喉痛:鱼际、腋门。

偏胁背痛痹:鱼际、委中。

扁桃体炎:天柱、鱼际。

乳腺炎:鱼际、足三里、足临泣。

刺灸法:向掌心微斜刺入0.3~1寸。禁用直接灸。艾条灸3~5分钟。

其它:荥(火)穴。

经渠穴在哪里?按摩经渠穴有什么作用?


很多人都说穴位是人体的一种特殊结构,但也有部分人不同意,下面我们就通过经渠穴这个穴位来向大家阐述一下这个问题。

按摩经渠穴位的作用

腧穴释义:经,动而不居;渠,沟渠。此穴为手太阴肺经穴,其脉气流行不止,又当桡骨茎突内侧与桡动脉之间,形成凹陷处,如沟渠之水,故名。

简便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或手掌平放,掌心与拇指向上,距腕横纹1寸的桡动脉搏动处,即按脉时中指所按之处即是。

解剖定位:当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有旋前方肌;当桡动、静脉外侧处;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功能作用:宣肺理气,清肺降逆,疏风解表 此穴为肺经经穴,五行属性属金,肺经肺脏本身属金,“经主喘咳寒热”,故经渠具有疏风解表、宣肺理气、清肺降逆之功,可用于治疗宣降失常所致的发热恶寒,咳嗽气喘,胸闷胸痛,及肺热上壅咽喉的肿痛;因经渠位于腕关节处,故有舒筋利节的近治作用。

主治病证:咳嗽气喘、胸闷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掌中热;落枕。

配伍应用:1、咳嗽:经渠、天突、膻中、乳根、风门、肺俞、列缺、鱼际、前谷、三里(《针灸逢源》)。

2、咳喘:经渠、天府(《针灸甲乙经》)。

3、背痛:经渠、丘墟、鱼际、昆仑、京骨(《神应经》)。

4、喉痹:经渠、颊车、合谷、少商、尺泽、阳溪、大陵、二间、前谷(《神应经》)。

5、热病无汗:经渠、阳池、合谷、支沟、前谷、内庭、后溪、腕骨、阳谷、厉兑、冲阳、解溪(《备急千金要方》)。

6、掌中热:经渠、列缺、太渊(《神应经》)。

养生保健:在气不太顺或者气接不上来时,可用中指指腹揉经渠4~5分钟,有降逆平喘的作用,能使呼吸轻松顺畅。

针刺:直刺0.1~0.3寸,局部酸胀;针刺时应避开桡动脉进针。

艾灸: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因此穴靠近桡动脉,不宜瘢痕灸。

按摩: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拇指弹拨法等。

99健康网推荐阅读:

按摩灵道穴位的作用

按摩落枕穴位的作用

以上呢就是经渠穴这个穴位的所有内容了,不知道大家记住了多少呢?平时可以多试试哦,看看是否真的如此神奇。

阳溪-上肢外侧


腕背桡侧,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处,拇指上翘时,当鼻烟窝中。 《灵枢本输》:在两筋间陷者中也;《针灸甲乙经》:在腕中上侧两傍间陷者中;《循经考穴编》:与太渊相并,直对食指本节,骨尖有动脉。《针灸逢源》:张大指、次指取

「手阳明大肠经穴」

阳溪

位置:腕背桡侧,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处,拇指上翘时,当鼻烟窝中。

《灵枢本输》:在两筋间陷者中也;《针灸甲乙经》:在腕中上侧两傍间陷者中;《循经考穴编》:与太渊相并,直对食指本节,骨尖有动脉。《针灸逢源》:张大指、次指取之。

功效:祛风泄火。

主治:古代记述:头痛、目赤痛、目翳、耳聋、耳鸣、喉痹、腕痛、牙痛、肘臂不举,掌中热,舌本痛,惊{17}、妄言,烦心,咳呕沫。

近人报道:齿神经痛,小儿消化不良,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方例:胸满不得息:天容、阳溪。

惊悸怔忡:解溪、阳交。

刺灸法:浅刺0.3~0.4寸,注意不要伤及动脉。

其它:经(火)穴。

商阳-上肢外侧


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1分处。《灵枢本输》:大指次指之端也;《针灸甲乙经》:在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如韭叶。《针灸集成》:与第一节横纹头相直;即食指指甲廓桡侧角后旁1分凹陷处。

「手阳明大肠经穴」

商阳

位置: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1分处。

《灵枢本输》:大指次指之端也;《针灸甲乙经》:在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如韭叶。《针灸集成》:与第一节横纹头相直;即食指指甲廓桡侧角后旁1分凹陷处。

功效:泄热止痉、开窍利咽。

主治:古代记述: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盛不省人事,牙关紧闭,热病汗不出,胸中热,寒热{108}疟、咽喉肿痛,青盲,手指麻木,手臂外廉痛, 肩背痛引缺盆,牙痛,口干颐颔肿。

方例:中风、昏迷、休克:百会、人中、内关、商阳。

寒症:商阳、太溪。

咽喉肿痛:合谷、少商、商阳。

刺灸法: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其它:井(金)穴。

上肢血管超声检查


人们在做身体检查的时候,上肢血管也是经常被检查的一个部位。但是对于上肢血管检查出的相关检测结果不少人都不是特别清楚。而人的上肢血管恢复也是十分复杂的,其中就包括动脉和静脉这两个重要的血管。所以上肢血管超声检测的结果呈现对人的身体健康也起着重要影响,因此上肢血管超声检查主要是检测哪些疾病?

上肢的动脉

(1)

腋动脉 于第1肋的外侧缘接锁骨下动脉,经腋窝至背阔肌下缘处接肱动脉。 分支主要分布到肩肌、胸肌、背阔肌和乳房。

(2)

肱动脉 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与正中神经伴行,至肘窝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

(3)

桡动脉 在前臂桡侧与桡骨平行下降,上段位于肱桡肌的深面,下段在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下行,在腕部于皮下,可摸到搏动,为临床摸脉部位。有的人桡动脉变异,其下段走行于桡骨背面,中医称反关脉。桡动脉的下端绕桡骨茎突至手背,再穿第1掌骨间隙入手掌侧深面,参与组成掌深弓。

桡动脉的分支:

1)

掌浅支 在桡腕关节处起自桡动脉,入手掌参与组成掌浅弓。

2)

拇主要动脉 分三支分布到拇指和示指桡侧。

(3)

尺动脉 在前臂尺侧腕屈肌和指浅屈肌之间下行,入手掌。其终支与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成掌浅弓。尺动脉的主要分支是掌深支,它与桡动脉的终支组成掌深弓。

1)

掌浅弓 位于手掌屈肌腱的浅面,由尺动脉的终支和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而成。自弓的凸侧发出4支动脉,桡侧的3支称为指掌侧总动脉,每支又分为两条指掌侧固有动脉,分布于第2~5指的相对缘,最内侧的一支供应小指内侧缘。

2)

掌深弓 位于手掌屈肌腱的深面,由尺动脉的掌深支和桡动脉的终支吻合而成。其凸侧发出3条动脉分别与掌浅弓的指掌侧总动脉吻合。

4、锁骨下动脉

右侧起自头臂干,左侧起自主动脉弓,出胸廓上口弯向外,在锁骨与第1肋之间通过,到第1肋外缘处移行为腋动脉。

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

(1)

椎动脉 起自锁骨下动脉,向上穿第1~6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腔,分布到脑和脊髓(详见中枢神经系统)。

(

2)

胸廓内动脉 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向下经第1~7肋软骨的后面(距胸骨外侧缘1cm )下行,其终支穿膈入腹直肌鞘内,改名为腹壁上动脉。该动脉分支分布到胸前壁、心包、膈和腹直肌。

(3)

甲状颈干 为一条短粗干,其主要分支有甲状腺下动脉,它向内上方横过颈总动脉等后方,分布于甲状腺。

探测方法:

一般采用平卧位,被检肢体外展、外旋,掌心向上,受检肢体自然放松。从锁骨上窝开始向下连续横向、纵向扫查。

上肢主要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

上肢深静脉系统与同名动脉伴行,超声检查方法见上肢动脉;浅静脉系统包括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前臂正中静脉。

正常声像图表现:

动脉:

动脉壁三层结构清晰可见,内膜呈稍强带状回声,中层回声较低,外膜呈强光带回声,管腔不能被压瘪。

静脉:

血管壁薄,内膜平整,管腔内的血流呈无回声。一般静脉内径大于伴行动脉内径,在深吸气或乏氏动作时,静脉内径增宽。瓣膜绝大多数呈双瓣型,基底附着于静脉壁。

曲池-上肢外侧


位置: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手阳明大肠经穴」

曲池

位置: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方例:配血海,足三里治瘾疹;

配手三里治上肢不遂;

配太冲、大椎治高血压。

刺灸法:直刺 l~1.5寸。

其它:

(l)手阳明经所入为合。

(2)参考资料:据报道,在犬阑尾壁内直接注射B-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混合菌液以引起实验性阑尾炎,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曲池和阑尾穴,证明对实验性阑尾炎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合谷-上肢外侧


《灵枢本输》:在大指歧骨之间;《针灸甲乙经》:在手大指、次指间。《千金翼方》:在虎口后纵纹头,立指取之宛宛中。《循经考穴编》:宜并二指,取纹尽高肉上,须捏拳下针。《动功按摩秘诀》:在大指次节,歧骨肉尖上。即拇、食两指并

「手阳明大肠经穴」

合谷

位置: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灵枢本输》:在大指歧骨之间;《针灸甲乙经》:在手大指、次指间。《千金翼方》:在虎口后纵纹头,立指取之宛宛中。《循经考穴编》:宜并二指,取纹尽高肉上,须捏拳下针。《动功按摩秘诀》:在大指次节,歧骨肉尖上。即拇、食两指并合时,虎口部隆起最高处。或以一手拇指指面的远侧指横纹叠合于另一手虎口部的指蹼缘上,屈拇指时当拇指指端所止处。

功效:疏散风邪,开关通窍,清泄肺气,和胃通肠,调经引产。

主治:古代记述:中风口噤,口眼歪斜,热病汗不出,多汗,经闭,头痛,目翳,目痛,鼻衄,耳聋,牙痛,面浮,喉痹,指挛,臂痛,疥疮,寒热{86}疟、狂易、喑不能言,风疹、心痛、偏正头风,小儿疳眼,伤寒大渴,发热恶寒,头痛脊强,小儿乳娥,下死胎,堕胎,小儿雀目,便秘,痢疾,中暑,痄腮,各种痛症。

近人报道:感冒,流行性感冒,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齿神经痛,咽炎,扁桃体炎,吞咽不利,神经衰弱,癔病,前臂神经痛,支气管炎,哮喘,颞颌关节功能紊乱,鼻炎,痛经,闭经,滞产,产妇宫缩无力,产后乳少,单纯性甲状腺肿,小儿消化不良,急性胰腺炎,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关节痛。

外关-上肢外侧


前臂伸侧面腕背横纹后二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屈肘俯掌时,在指伸肌桡侧凹陷处。 《灵枢经脉》:去腕二寸;《针灸大成》:腕后二寸两骨间,与内关相对。

「手少阳三焦经穴」

外关

位置:前臂伸侧面腕背横纹后二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屈肘俯掌时,在指伸肌桡侧凹陷处。

《灵枢经脉》:去腕二寸;《针灸大成》:腕后二寸两骨间,与内关相对。

功效:疏风、清热、利胁。

主治:古代记述:发热恶风、关节酸痛、胸满拘急、半身不遂、腰脚枸挛、偏正头风、手足顽麻、眼中冷痛、瘰疬结核、耳鸣耳聋、臂痿不仁、肘腕酸重、胁肋疼痛、腹痛便秘、五指尽痛不能握物。

近人报道:感冒、肺炎、腮腺炎、中耳炎、遗尿、腕下垂。

方例:头目痛:外关、后溪。

感冒:百会、外关、合谷、列缺。

手指麻木:曲池、外关。

刺灸法:直刺或略后上、下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5分钟。

其它:络穴;八脉八穴之一,通阳维脉。

经渠穴的位置和针灸方法


我们人体的穴位是比较多的,经渠穴就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但是许多的朋友们对于经渠穴并不是非常的了解了,并且对于经渠穴的位置也不知道,其实经渠穴的位置也是比较好找的,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经渠穴的位置和针灸方法。

经渠穴位于桡骨茎突内侧

其实经渠穴的位置也是比较好找的,可能我们大家不认识经渠穴这种穴位,所以不知道经渠穴的取穴方法,其实经渠穴是位于我们人体的桡骨茎突内侧的一个重要的穴位,腕横纹上1寸的位置,这个穴位是很容易找到的,如果大家实在找不到的情况下可以关注一些图片介绍,有一些图片上面就会有详细的指示和说明,我们一看就能够了解,其实这个穴位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是蛮有帮助的。

经渠穴如何正确针灸

当然,我们大家日常生活中适当的针灸和促进经渠穴,是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很多的病症的,尤其是对于缓解头痛的效果更是非常好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经渠穴的针灸的方法。想要正确针灸刺激经渠穴,首先除了寻找穴位之外,还需要注意下针的实际。在进行针灸之时,首先需要患者进行平躺,放松面部神经,随即施术者需要竖直将针刺入患者经渠穴,直至该穴位有酥麻酸胀的感觉之后,连续数次即可治疗病症。

上面我们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了经渠穴的位置,我们可以知道,经渠穴是位于我们人体桡骨茎突内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并且我们大家也了解了经渠穴的针灸的方法了,所以我们大家是可以将这些方法记住的,这样适当的刺进经渠穴可以促进大家的身体的健康。

阴陵泉-下肢内侧


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与阳陵泉相对,当胫骨内侧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部上方。 《灵枢本输》:辅骨之下,陷者之中也;《针灸甲乙经》补充:在膝下内侧;《针方六集》:辅骨下一指;《神应经》:屈膝取之,膝横纹头

「足太阴脾经穴」

阴陵泉

位置: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与阳陵泉相对,当胫骨内侧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部上方。

《灵枢本输》:辅骨之下,陷者之中也;《针灸甲乙经》补充:在膝下内侧;《针方六集》:辅骨下一指;《神应经》:屈膝取之,膝横纹头下是穴。与阳陵泉相对,稍高一寸。

功效:运中焦,化湿滞,调膀胱,祛风冷。

主治:古代记述:腹中寒,腹中气胀,洞泄不化,不嗜食,肠中切痛,胁下满,水肿,腹坚,小便不利或失禁,寒热,阴痛,遗精,霍乱,足痹痛,鹤膝风,腰腿膝痛,脚气水肿,疝瘕。

近人报道:肾炎,尿闭,腹水,肠炎,黄疸。

方例:失禁遗尿不自知:阴陵泉、阳陵泉。

腹寒:阴陵泉、三阴交。

水肿盈脐:阴陵、水分。

霍乱:阴陵,承山、解溪、太白。

癃闭腹水:阴陵泉、水分、中极、足三里、三阴交。

黄疸:阴陵泉、三阴交、日月、至阳、胆俞、阳纲。

刺灸法:直刺0.5~1.5寸。可灸。

其它:合(水)穴。

经渠-上肢内侧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