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保健 > 夏转秋季节养生 > 导航 > 夏秋交接的养生知识

夏秋交接的养生知识

2019-10-28

夏秋交接,当心秋蚊侵袭

夏转秋季节养生。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心静才是养生之本。那些健康而长寿的人,他们在养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养生不应只是调侃或者卖弄,而是必须认真地践行。有效的养生保健是如何实现的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夏秋交接,当心秋蚊侵袭”,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秋天到来,温度有所下降连一切虫子也开始出来频繁活动,尤其是入秋以后,秋蚊开始猖獗起来,蚊子有多讨厌相信大家都深有感受。据防疫专家介绍,气温在28℃-30℃时,最适宜蚊子活动。

于是,秋天成了蚊媒性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比如说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等。秋蚊和夏蚊相比,毒性更大,通常被叮一下就会起一个红肿的大包。

对此,医学专家提醒人们,多吃蔬菜可以有效防止秋蚊侵袭。专家解释,含胡萝卜素的蔬菜及大蒜等有辛辣味道的蔬菜,会散发蚊子不喜欢的气味,人们在食用这类蔬菜后,蚊子会自动远离。

另外,一些特殊人群也容易招蚊子: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是蚊子青睐的对象;女性月经期间,分泌物产生变化,更易吸引蚊子;

穿深色衣服的人,由于衣服吸热,也爱招蚊子,所以,晚上外出时,最好穿浅色衣服和袜子;运动出汗后,应尽快洗个澡,否则也容易被蚊子叮咬。此外,黄昏后1小时、天亮前1小时,蚊子活动最频繁,是防蚊的重点时段。

专家提醒,一旦被蚊子叮咬,不要使劲抓挠,以防止皮肤内的组织液、淋巴液渗出,肿成疱状,反而越抓越痒,而且还不容易消退。如果坚持不去挠它,一般在10分钟-15分钟以后,瘙痒感就能明显消退。

进入秋天后,在居室防蚊方面,最重要的是注意搞好室内卫生,防止家里的地漏、下水道、花盆等处积水,并时常喷点杀虫剂,不给蚊子创造生存的环境。

扩展阅读

夏秋之交防“秋燥” 润肺最重要


导读:时下正值夏秋之交,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皮肤干燥,便……

时下正值夏秋之交,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 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而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着夏长到秋收而相应发生改变。因此,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秋冬养阴。所谓秋冬养阴,就是指在秋冬养收气、养藏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不应耗精而伤阴气。

简言之,秋季养肺,重在养阴。中医专家提示,秋季养生可遵循益肺气滋肾阴、养肝血润肠燥的原则。另外,在养肺的同时也要注意养脾、养肝。要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以及经络等五方面进行调养。

养肺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通俗地说,心平气和是养肺的最好方法,肺是呼吸器官,而情绪的变化表现最显现的地方就是呼吸。呼吸的急促、不平稳不仅增加肺的负担,同时也会使身体里的气外泄,这与秋收恰恰相反。因此,精神调养主要是要内心的安宁。

再者,秋季养生,起居也要与其配合作出调整。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早睡早起,有益于秋收。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在饮食调养方面,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以防秋燥伤阴。如:银耳、甘蔗、燕窝、阿胶、梨、芝麻、鳖肉、藕、菠菜、乌骨鸡、猪肺、豆浆、鸭蛋、蜂蜜、橄榄等。

其次,秋季饮食要注意少辛增酸。根据中医营养学的这一原则,在秋天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蒜、韭、椒等辛辣的食物,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初秋时节,不少地方仍然是湿热天气,导致人体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如果可以吃些性温的食物,尤其是粳米或糯米,均对健脾胃、补中气有极好的功效。为缓解秋燥,饮食方面应以滋阴润肺为宜。更有人主张入秋应当食用糯米阿胶粥,东阿阿胶搭配糯米,以滋阴润燥。

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阿胶、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较温和食物,以益胃生津。尽量少吃生冷的食物和动物内脏,老年人不宜吃新的粮食,容易引发旧疾。

秋夏交替养生有讲究


经过一个夏日的煎熬,皮肤饱受摧残,色斑、晒黑,肠胃压力也比较大,身体急需一段恢复期,调整到最佳状态。

缓解肌肤压力 按摩促进循环

有研究发现,肌肤的表面也可以通过护肤品形成自然的保护屏障,俗称“抗压力蛋白质”,它能加强细胞的自我修复能力,让肌肤一直都坚实饱满,充满弹性。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身体的血液循环将不再如夏天那样快,按摩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通过数种按摩法帮助新鲜的血液流至颈部、头部、肩膀 及手足,甚至是深处组织,使更多氧气及养分送至细胞。

同时,有助于二氧化碳和代谢物以较快的速度清除,避免肌肉僵硬及疼痛。通过按摩,也可使供氧的血管扩张,让皮脂腺受到刺激而产生更多皮脂,让肌肤更有光泽与弹性。

经过一个夏天凉拖和高跟鞋的折磨,双腿和双足的粗糙、干燥程度可能不亚于秋后的丝瓜。

腿部和足部皮肤缺水也缺油,首要之务就是补水及给油。趁着沐浴后水分尚滞留在皮肤表面时,加上身体保湿乳液的滋润就可以将水分留住,一个星期再搭配1-2次的去角质。

夏秋交替养生有讲究

换季时节,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人的胃口也好,这时需保持饮食清淡,不吃重油腻味的食物,减轻肠胃负担,防止肥胖。

另外还要多吃富含维生素和高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和薯类,促使体内疲劳时所存积的代谢物的排除;多吃含钾食物,如干果、豆类、海产品等,维持细胞水分,增强其活性。

此外,含咖啡因的食物,如茶、咖啡、巧克力等也能增强呼吸深度。

秋季,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应吃些有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同时,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要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物。如百合、银耳、山药、秋梨、藕等。

老人当心“假秋燥”坑人


导读:口干乏力、眼干眼花是人秋后的常见症状。很多老人对此不重视,认为秋燥时节口眼干燥、

口干乏力、眼干眼花是人秋后的常见症状。很多老人对此不重视,认为秋燥时节口眼干燥、身上乏力很正常。但专家提醒,莫被假秋燥坑了!

在医院门诊,常能见到这样的病例:不少患者觉得眼干,视力迅速减退,全身少气没力,尿却越来越多多次检查,血糖、尿糖等化验指标都高得吓人。其实已患,上糖尿病多年自己却浑然不觉,还以为每年都是秋燥秋乏引起的:

对此,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化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李显筑教授指出,这些看似普通的秋燥症状,其实都是糖尿病的常见症状表现,只是老人不能识破它的假象,放松厂警惕。脾虚是糖尿病形成以及加重的重要诱因之,在中医看来,脾是非常重要的脏器。个人摄入饮食后,脾负责人体内营养精微物质的生成、转运,如果脾失健.运,精微未经利剧,下趋膀胱,即成糖尿。另外,糖尿病可因后天生活习惯失宜而引发。糖尿病患者长期过食醇洒肥厚,形体日见肥胖,久则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拙,化燥伤津,胃热炽盛,发为消渴。中医主张,对于本病常宜清补,应慎用攻伐及大寒大热药物。

在糖尿病的防治上,除了及早检查矾诊外,及时健脾养脾,迅速改善以下几个早期症状同样重要。

全身乏力

多数糖尿病患者早期有体力下降、不耐疲劳、肢软乏力等现象,糖尿病诱发肾病后,乏力也是典型症状之一。

黄芪山药羹 往沙锅内加入800毫升水,取炙黄芪10 克,煮20分钟;去渣,取汁约 300毫升:加入怀山药粉20~30 克,水适量,煮成羹;每天分1~ 2次食用。山药入脾、肺经,可脾肺双补。它含有黏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尿病人的食疗佳品。黄芪,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体弱肢懒。

口渴口干

口渴口干是糖尿病人的常见症状,多因脾失健运、脾气不升、津液不能上承,积热伤阴、阴虚火旺、耗损阴津所致。

糯米桑皮汤 爆糯米花 (取糯米蒸15分钟,七八成熟,然后阴干、阴透,油锅下油,把阴干的米放人锅中爆炒即成) 30克、桑白皮10克,1000毫升水煎服,每日早晚分2次饮,适用于糖尿病口渴多饮者。此方记载寸:宋代《三因方》,可治三消渴利,有补中益气,益阴止渴之效。

眼干眼花

糖尿病人随着病情发展,很多人会出现眼底血管病变,导致视力下降、双眼干涩。这多与脾虚,水谷精微生成不足,气血津液亏耗,脉络瘀滞,双目失去濡养有关。

菊花扁豆粥 杭白菊烘干研末,先以白扁豆10克(中药店有售)、粳米50~100克加水煮粥,粥成时调入杭白菊末6 克,稍煮一二沸即可。每日1 剂,分2次食用。杭白菊明目活血,白扁豆补脾健脾,对于糖尿病早期目视昏花、双目干涩有效。

秋夏交替如何呵护肠胃健康


眼下尽管“秋老虎”肆虐,但毕竟已经处暑,早晚温差较大,忽凉忽热,变着招式考验人们的适应能力。同时也是呼吸系统、皮肤疾病,特别是肠胃“急”病的易发期。

为什么夏秋交替患胃肠道疾病的人数会如此之多呢?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天气凉爽了,人的食欲增加,致使胃肠负担加重,功能紊乱;

二是昼夜温差较大,稍不注意就易引起腹部着凉,或诱发结肠过敏,使肠蠕动增强而导致腹泻;

三是秋季人体免疫功能会有所下降。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血液中的化学成分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使身体抵抗力和适应性随之降低,都极易引发肠胃疾病。

医生特别提醒,进入换季时节,一定要注意饮食起居,家中常备藿香类的药品及时保养好自己的肠胃,对胃肠道有不良影响的生活习惯也要改改了。

另外要呵护好家人的肠胃,还要特注意以下几点:

要点1: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要按时进餐,切忌暴饮暴食等;肠胃不好的,要减少其烟、酒、浓茶及咖啡的摄入量。此外,要坚持锻炼身体,提高肺的功能和机体的耐受能力,以便更有效地抵御秋燥肃杀之气的侵袭。

要点2:饮食清淡 注意保暖

对付夏秋高发的肠胃疾病,饮食上应遵循“温软淡素”的原则,一日三餐应以蒸、煮、炖为主,少食辛辣、油腻的食物。避免食用过冷的食品,少吃冷饮,从冰箱里取出的食物不要马上食用。饮食要有节制,避免暴饮暴食。另外,贪凉族在晚上睡觉时,一定要注意腹部不要受凉。

要点3:合理用药

夏秋季高发的肠胃疾病,多是因为劳累、受凉或进食生冷、麻辣过多等引起胃肠功能失调,症状多为腹胀、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这种情况,及时服用暑茶和强身茶,不但能预防和治疗各种暑湿症状、感冒及空调病引起的疲乏无力、食欲减退、头昏发热等,同时也是治疗饮食等因素导致的肠胃疾病的良方。

今儿咬秋当心肠胃 老人孩子不宜贴秋膘


今儿“咬秋”当心肠胃 老人孩子不宜贴秋膘

按照民间习俗,立秋当天不但要“咬秋”,还要“贴秋膘”。

医生介绍,无论是“咬秋”还是“贴秋膘”都要适度,注意荤素搭配别过“量”。

几类人别急着“贴秋膘”

经过长时间酷暑的煎熬,人体内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及脂肪等营养耗损不少,适当“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贴秋膘”不仅是多吃些肉类食品,应该是荤素搭配。

如果时常出现食少腹胀、食欲不振的人,“贴秋膘”前不妨将山药、小米煮成粥食用,可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如果平常爱吃辛辣、油腻食物的人,“贴秋膘”时最好也吃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用来清清胃火。

老年人及儿童由于消化能力较弱,更不能盲目“贴秋膘”,以防出现积食情况,可以吃些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的食物。

“咬秋”小心“冻坏”胃肠

天津人有立秋当天吃西瓜的习惯,俗称“咬秋”。但立秋过后,西瓜渐渐归属于反季节水果。

此外,这两天天津早晚气温凉爽,人体消化功能会有所下降,肠道抗病能力减弱,加之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贪吃凉西瓜可能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

所以,晚上打算“咬秋”的人一定要注意,尽量少吃或不吃冰镇西瓜。

如何区别春茶、夏茶和秋茶


谚云:“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秋茶)。”要好喝,秋白露,指的是秋茶滋味和香气显得平和,还是以春茶为贵为佳。

何以鉴别?先干看,后湿看,即可区分。

干看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

春茶的恃征是: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红茶色泽乌润,绿茶色泽绿润;茶叶士重实,或有较多毫毛;香气馥郁。

夏茶的特征是:红茶、绿茶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松泡;红茶色泽红润,绿茶色泽灰暗或乌黑;茶叶轻飘宽大,嫩梗瘦长;香气略现粗老。

秋茶的恃征是:茶叶大小不一,叶张轻薄唐小;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茶叶香气平和。

参考观察标准是看茶中夹杂的茶果等,春茶幼果鲜果大小近似绿豆;夏茶之果大小若佛珠;秋茶之鲜果已如桂圆,秋茶之中还会夹杂花蕾、花朵。

湿看,通过闻香、尝味、看茶底来判断。

春茶,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绿茶汤色绿中透黄,红茶汤色红艳显金圈;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叶张脉络细密,叶缘据齿不明显。

夏茶,冲泡时茶叶下沉较慢,香气欠高;绿茶滋味苦涩,汤色青绿,叶底中夹有锏绿色芽叶;红茶滋味欠厚带涩,色红暗,叶底较红亮;叶底均薄而较硬,对夹叶较多,叶脉较粗,叶缘据齿明显。

秋茶,香气不高,滋味淡薄,叶底夹在锏绿色芽叶,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叶缘据齿明显。

还有真茶假茶之别。

有害人牟利者以柳树叶、冬青树叶、女贞树叶、槭树叶等做成“茶叶”,冒充出售,若不能识别,饮之有害身体健康,千万不可大意。

夏秋换季时节要注意养生防病


导读:秋天时节,每当下一次雨天气就会更冷一些。针对这样的天气,我们要更加注意我们的身体才是。对于患有关节痛、哮喘或各种过敏性疾……

秋天时节,每当下一次雨天气就会更冷一些。针对这样的天气,我们要更加注意我们的身体才是。对于患有关节痛、哮喘或各种过敏性疾病、慢性病的朋友来说,更要早做准备了。老百姓有一句话,叫做草死草活最容易犯病,正是这个道理。

草死草活指草木生发的春季和草木凋零的秋季。从中医角度讲,春天主生发,人体气血是从内脏向外走,秋天主收藏,气血是从外向里走。在这两个气血流动的季节里,人体的毛病就容易表现出来。

眼下已进入草死的秋凉时节。有哮喘病史的人,内衣以纯棉织品为宜,且要求面料光滑、柔软平整,衣服不宜过紧。增减衣服时,要远离羊毛内衣、鸭绒背心、动物毛皮衣物及腈纶、涤纶等化学纤维衣料,否则易引起过敏、荨麻疹、哮喘病发作。做头部按摩有助于缓解过敏性鼻塞、流涕;还可以用蒸气蒸脸,对治疗过敏性眼炎、鼻炎都有帮助;也可以用少许盐、苏打粉、温水混合,经常用来清洗鼻腔,缓解鼻塞症状。

季节交替最易感冒,合理的饮食调养是康复的保障。初期多喝粥,后期多饮汤。喝粥有助人体发汗、散热、祛风寒,同时,有些药对肠胃的刺激比较大,喝粥可以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感冒后期宜用健脾开胃之品煲汤,如党参、淮山、大枣、太子参、黑木耳、银耳等,有助补充营养。

关节痛是受气候影响很大的一种疾病。在秋风秋雨的侵袭下,患者的关节温度会下降,加之腿部保暖不够,会出现疼痛症状。此时赶紧用热毛巾敷膝关节,经常用热水泡脚;还可以吃一些用当归、杜仲等补品煎熬的汤药。

对于有慢性病的人,要做到秋冻有节。寒冷的刺激,极易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感冒;寒冷刺激可致体表血管弹性降低,引起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易发生脑血管破裂出血;它甚至还能使血液纤维蛋白浓度上升,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血栓形成。因此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要防止换季感冒,旧病复发。

秋进补:当心药膳成毒膳


口干舌燥、头晕、流鼻血,有的甚至出现昏迷,入秋以来,医院门诊部屡屡接到类似的病例,医生诊断之后,发现这些患者都有着一个共同之处食用药膳滋补不当。

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一直以来,药膳因其具备寓医于食之功能而广被推崇。而在人们日益注重养生的当下,各类药膳坊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光顾者众多。滋阴补阳、美容养颜、净血排毒在商家的宣传里,药膳俨然已成为一剂神药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然而,在讲究辨证的中医看来,剥开药膳被层层包装的光鲜外衣后,其作用并没有那么玄乎,且药膳并非人人都能吃。隐藏在光鲜外衣下的,则是众多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厨师存在乱放药材、剂量不准等不规范现象。有着健康膳食美誉的药膳,正一步步朝着毒膳之路迈近。

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食用得当可以达到调理、保健、养生的效果。随着秋季进补时节来临,不少餐馆纷纷打出药膳的招牌,宣称药膳中的中药能辅助治疗某些疾病,食用药膳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吸引了不少顾客。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一家药膳馆,可谓药膳味十足,还没进门,就能让人远远闻到一股子中药味。店内的菜单上,几乎每道菜都与药膳挂钩,有药膳凤爪、药膳乳鸽、药膳炒饭、药膳猪手等,还有用人参、鹿茸、虫草搭配各种家禽做出的各式炖盅。

每道菜都写上了具体的功效和注解,如滋阴养颜、清热化痰等。以药膳土鸡汤为例,商家称在鸡汤中加入了党参、当归、淮山、枸杞等10余种秘制配方的药膳鸡煲,不但很补,还能起到食疗的作用,具有暖胃暖心,滋阴补肾之功效。当然,这些药膳的价格不菲,动辄要几十元甚至上百元。

吃药膳感觉比较健康。家住广州海珠区的吴小姐表示,其实药膳的味道一般,之所以还选择吃,主要是奔着健康去的。据她介绍,她常去的一家药膳店,每逢周末、节日假期,常常需要预订位置。

不过,记者从广州几大医院门诊科医生处了解到的信息却显示,在餐馆里吃的药膳并非都是健康的。据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郭丽娜介绍,因为吃药膳而吃出问题前来就诊的市民还真不少,有的吃后上火,口干舌燥;有的头晕、恶心、腹痛;更有甚者出现昏迷。

这主要是因为滋补不当。药膳如果不分药性,不仅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使病情加重。郭丽娜表示,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气的药性,配制药膳必须根据药物的属性来定,不可随意拉郎配,否则会降低药效或适得其反。如黄芪老鸡汤,因黄芪性温补气,老母鸡也是温补之品,对气虚体弱者有补益作用,如果风热感冒者食之,会火上浇油,加重感冒和引起流鼻血。

门诊 吃药膳吃出问题的不少

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中国药膳制作及从业资质基本要求》规定,药膳制作师应具备中级以上厨师资格;具备与药膳相关的中医药知识;具备严格按照药膳配方制作药膳的能力等。不过,现实中,药膳的大多数出品方厨师,在这些方面是典型的三无人员。

有餐馆从业者坦承,其实对中药药理并没有研究,只是看到目前流行药膳,便在食物中加入人参、当归、枸杞等一些滋补类中草药,制作成所谓的药膳。至于剂量和搭配,则是按照传统和习惯来。由于在制作工艺、材料标准等方面都没有严格的规范标准,滋补效果难以确定,有的甚至出现副作用。

不同人群的体质不一样,有的是寒症,有的是热症,如果吃了与症状正好相反的滋补药膳,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郭丽娜表示,中医药膳讲究辨证,不同的体质应该区别对待。由于厨师大多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对中药药性不了解,如果在药膳里放进去了两种相克的药物,或是剂量放得太多,会导致食客出现恶心、呕吐、口干舌燥等症状。

厨师对中药随意拉郎配,这是餐馆药膳存在的另一大隐患。针对此乱象,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沙凤桐指出,一些餐馆乱用一些稀奇的原料做药膳以哗众取宠,其实在常用的近5000种中草药药材中,根据卫生部确定的药食两用原料只有87种。人们熟悉的人参、当归、虫草、川芎等均不在此列。此外,街头不少餐馆里药膳品种配方也不符合中医药理论,不问服用者的情况,乱施补膳,事实上一种药膳不可能适合所有的人。

近年来,药膳养生进补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但事实上如今很多商家打出的药膳完全背离了真正中医药膳的原则。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中药师丘振文表示,药膳是调理性饮食行为,是介于药与食之间的特殊膳食,需要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因人而异,因人施膳,而不是一锅煮。而药膳烹调师既要掌握基本的烹调技术,还要熟悉中草药规范的使用原则,否则将减弱药效。

据了解,很多餐馆通常是在汤料中直接放入生药材,这些药材没有经过特定的煎煮,只能起到调味作用,其药效并不大。而且一些加入汤里的中草药未经过科学论证,经营者也无法保证所加入的中草药是否全部按照国家标准选择,那么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来说,万一误服某些属于禁忌范围的中药,有可能会引发并发症。

乱象 随意拉郎配现象普遍

在商家的宣传下,药膳的头上顶着耀眼的光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人人适用。那么,事实是否真是如此?

药膳虽然有一定的滋补作用,但并非人人适宜,不要凭个人喜好随意食用,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食用。郭丽娜提醒道,食用不当不仅起不到滋补健身作用,还可能损害身体健康。青少年尽量不要食用药膳,尤其是未成年儿童不宜服用药膳,因为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根本不需要滋补。

郭丽娜表示,药膳要达到其功效有两个前提,首先是对症下药,其次像甘草、莲子、枸杞等药性平缓,需要坚持食用才有效果。有些人认为药膳上写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有效果,就认为只要吃药膳便可以了,不再服药,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绝对不应该停药。药膳虽有不少好处,但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上,其针对性和治疗效果远不及药物,只有两者配合应用,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药讲究个性化,没有一种中药能治好所有人。一个人适用的中药,并不代表另一个人也适用。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王昌俊表示,任何药膳、草药都不能替代正规的治疗,拿高血压来说,高血压患者有不同的体质,有些人为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症候,这时可用夏枯草、决明子、菊花等清肝降火作用的药材辅助治疗。可有些高血压患者的体质为肾虚或脾虚,吃这些中药则适得其反。应该由中医师辨明体质,对症下药。中药若不对证别说耽误治疗,还会伤身。是药三分毒,中药同样如此。

广州人爱煲药膳汤水,平日也爱煲点凉茶,有些中药确实是药食同源的,对此王昌俊认为,药膳的着重点应该在膳,其次才是药,它的主要作用不在于治病。所以药膳首先得满足美味可口、吃得舒服的要求,别舍本逐末。

此外,上述几位专家均提到,不少老广钟爱药膳,却忽视了药膳食疗的禁忌。有些人只了解药膳食疗对人体健康的有益方面,不注意药膳食疗的禁忌,容易酿成不良后果。专家提醒,每味中药的性味、归经、主治和用量禁忌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医药膳的最基本原则是辨证,哪怕是平和的补药,如不对症或不适合体质,不但无效,反而会危害健康。

有些市民自己动手做药膳,最好选曾经吃过的、熟悉的材料入膳食,别盲目使用一些偏方,否则会有风险。郭丽娜建议,别选太复杂的方子,尽量选择性质平和的中药,别选特别寒凉、特别辛热的药材。
 专家

药膳并非人人适合

秋冬进补三原则

健康小贴士

一、无病不滥补

补法是中医治疗的一类,其最终目的是使人体阴阳平衡。因此凡是对身体有补益的方法,都是补。尤其对于健康人来说,进补并不一定要用药,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的生活规律,适当的体育锻炼,平衡饮食等都能起到进补的作用。

二、忌过量进补

任何补品过量服用都是有害的。所谓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并不科学。进补必须达到生理机能的平衡,阴阳调和才合理。

三、进补宜先调脾胃

经历漫长酷夏,人体脾胃功能减弱,立秋后贸然大补会加重脾胃负担。因此进补前要先给脾胃一个调整期,先进食一些有营养又容易消化的食品,如鱼、瘦肉、禽蛋等,同时进食一些健脾的中药,如苡仁、山药、芡实。

药膳进补四注意

一、因人而异

每个人的体质不尽相同,药膳应因人而异。一般而言,温补药膳适合于阳虚体质;清补药膳适用于体型较胖、阴虚阳亢、肝气旺盛者,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者;平补药膳一般人都可食用,对体质较差、阴阳两虚、气血两亏者也较适用。老年人气血衰少,生机减退,适于补益肝肾为主。切不可认为只要是药膳,任何人吃了都能达到滋补的效果。再则,处于不同地理环境的人由于气候不同、生活习俗不同等因素,在体质、品格、易患疾病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因而选择药膳应随地域而注意轻重厚薄,及南甘、北咸、东辛、西酸的性味偏俗。

二、因时而宜

一年四季,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四季不同,选择药膳,也需顺乎时令,合乎时序,如选择养生调补药膳,春季宜温补,夏季宜清补,长夏宜淡补,秋季宜平补,冬季宜滋补。如用药膳不分季节,就会进之不当,食之无益,反而有害。如当归羊肉汤,当归、羊肉均属温热之物,适宜于冬天进补,而夏天天气炎热,如若食之,就会热上加热,进之不当。

三、掌握剂量

西药有严格的用药剂量,中药也很讲究用量,量大量小直接关系着药效。而对药膳组方中有过极之偏或含有毒成分或难以入膳之味的药物,要适当加工,以达到洁净、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以及矫正不可入膳之味。如果不分剂量及毒性大小,盲目使用,也是很危险的,有时会引起严重后果的。如有人一次用20克人参煨汤,服用后导致鼻出血的事例,应引以为戒。

四、合理配伍

药膳讲求配伍,中医在用药过程中有七情合和之说。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气以及辛、甘、酸、苦、咸五味,配制药膳必须根据药物的性味来定,不可随意拉郎配,否则会降低药效或适得其反。做药膳用药如同中药的煎法,按照规定哪种先煎,哪种后煎,如薄荷辛温芳香,若炖煮时间一长芳香气味易散发,就会降低药效。

夏秋之交鸭肉进补正当时


现在已经开始进入八月的下旬,虽然现在的天气依旧炎热,但从节气上来讲,现在的时间已经算是处于夏秋之交。而在夏秋的燥热季节,最适合吃鸭。鸭肉性寒凉,特别适合体热上火者食用,所以秋季食疗首选鸭。在有些地方,秋天吃鸭肉已经成为了一种饮食传统。

鸭是人们秋天进补的优良食品。鸭肉的营养价值与鸡肉相仿。但在中医看来,鸭子吃的食物多为水生物,故其肉性昧甘、寒,入肺胃肾经,有滋补、养胃、补肾、除痨热骨蒸、消、止热痢、止咳化痰等作用。凡体内有热的人适宜食鸭肉,体质虚弱,,,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为有益。

营养价值

鸭肉中的脂肪酸熔点低,易于消化。所含B族维生素和较其他肉类多,能有效抵抗,神经炎和多种炎症,还能抗衰老。鸭肉中含有较为丰富的,它是构成人体内两种重要辅酶的成分之一,对等心脏疾病患者有保护作用。

适用人群

适用于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发、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佳。同时适宜,产后病后体虚、、、妇女月经少、咽干口渴者食用;还适宜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浮肿者食用;对于素体虚寒,受凉引起的不思饮食,胃部冷痛.清稀,腰痛及寒性以及肥胖、、慢性肠炎应少食;患者不宜食用。所以在选择食用鸭肉的时候都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去衡量身体情况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补,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食物要选对才能发挥到其实际作用。

鸭肉的脂肪最健康。鸭肉富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其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和低碳饱和脂肪酸,易于消化。此外,鸭肉中的脂肪不同于其他动物油,其各种脂肪酸的比例接近理想值,化学成分和橄榄油很像,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患的人群尤为适宜。

鸭肉对心脏也有好处

100克鸭肉里面大概含有300毫克的钾,钾跟心脏节律有关,而且钾高了能够对抗钠。盐吃多了钠高了是造成的原因,所以,日常生活多吃点鸭肉取代其他的肉菜,是非常健康的。下面介绍三道清润的用鸭作为食材的菜,既简单又有功效,非常适合忙碌的都市人。

冬荷煲老鸭汤

制作工艺

1.陈皮用清水浸软,刮去瓤洗净;2.干贝用清水浸软,约浸一小时;3.芡实、荷叶洗净;4.冬瓜洗净,连皮带瓤切大件;5.鸭切去脚,切去鸭尾两粒子,以去膻味,洗净;6.鸭放入滚水中煮10分钟,取起洗净,如怕肥,可以撒去部分鸭皮;7.水13杯或适量放入煲内,陈皮也放入煲内;8.煲滚,放入冬瓜,鸭,芡实,莲叶,干贝煲滚;9.慢火煲三小时,下盐调味。健康提示鸭功能滋阳补虚,消肿,冬瓜功能清热消痰,利水消肿,江瑶柱功能补肝肾,芡实功能固肾益精,补脾祛湿,莲叶功能祛暑。祛暑,清热,补脾,开胃。

青鸭羹汤

制作工艺

1.将鸭宰杀洗净,去内脏;2.将红豆淘净,与苹果一起装入鸭腹;3.鸭子放入沙锅,加水适量,文火炖鸭熟烂;4.加葱段、盐调味即成。

食用方法每次空腹饮汤食肉或佐餐食。健康提示青鸭羹汤具有清热,补脾,开胃的功效。

啤酒鸭

制作工艺

1.将土豆去皮洗净切片;2.青椒去蒂、籽洗净切块;3.洋葱去皮洗净切块;4.切块,蒜切片;5.鸭子宰杀洗净后放入开水锅内略煮,捞出控水切块;6.炒锅注油烧热,下入青椒块、土豆片、葱头过油,捞出控油备用;7.炒锅注油烧热,放入鸭块、豆瓣、辣椒、料酒、蚝油、姜块、蒜片略炒,倒入啤酒,放入土豆、青椒、葱头烧开,小火炖至鸭肉熟烂即可。

健康提示啤酒鸭是一道风味独特的佐酒佳肴,是将鸭肉与啤酒一同炖煮成菜,使滋补的鸭肉味道更加浓厚,鸭肉不仅入口鲜香,还带有一股啤酒清香。此菜还有清热、开胃、利水、除湿之功效。

夏秋换季火旺需要谨防口腔溃疡


导读:口腔溃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状况,而且当我们患上口腔溃疡的时候吃东西就会受到困扰。口腔溃疡滥发于青壮年人,会出现一个或多……

口腔溃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状况,而且当我们患上口腔溃疡的时候吃东西就会受到困扰。口腔溃疡滥发于青壮年人,会出现一个或多个如豆大的溃烂点,越大越疼。口腔溃疡通常一至两个星期愈合,虽然时间不长,但是病程可达二十至三十年之久。口腔溃疡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尤其是春夏换季时节,人们比较喜欢晚睡晚起,加上现代人习惯于吃烧烤油腻的食品,使得热性体质的口腔溃疡很容易发生。

口腔溃疡怎么办

1.用云南白药外敷口腔溃疡创面,一日2次,一般2-3天痊愈。

2.将少许白糖涂於溃疡面,每天2-3次。

3.用棉棒蘸取少许冰硼散,涂在患处,虽然感觉有点苦,但坚持2-3天后,创口即可愈合。

4.含服华素片,每次1-2片,每日3-4次,注意多喝水。

夏季如何预防口腔溃疡

1.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损伤口腔黏膜,避免辛辣性食物和局部刺激。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躁情绪。

3.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4.注意生活规律性和营养均衡性,养成一定排便习惯,防止便秘。

患上口腔溃疡以后我们一定要在饮食上多加注意,而且要知道清淡为宜,一定切记不能够吃辣椒,以防口腔溃疡更加严重。

夏秋交接,当心秋蚊侵袭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