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盛夏养生运动方法 > 导航 > 盛夏养生运动方法

盛夏养生运动方法

2019-10-30

盛夏刚过,还需谨防阴暑伤人

盛夏养生运动方法。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随着时间的失衡,养生这个话题走入大众视野,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没有注意平日的养生。科学的四季养生是怎么进行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盛夏刚过,还需谨防阴暑伤人”,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中暑是夏季常见病,尤以年老体弱者和儿童更易发生。中医学认为,伤暑有阴、阳之分,“动而得之者为阳暑”,我们平时所指的中暑大多指此。患者多在烈日下劳作,或长途行走,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这种中暑往往病情重而危急,人们对阳暑的预防较为重视,但对阴暑证往往认识不足。

阴寒袭者,快而莫知。莫知则犯之者多,故病暑者,阴暑居其八九。”阴暑发病多因夏日过于避热贪凉引起,即所谓“静而得之者为阴暑”,如夜间露宿室外,或坐卧阴寒潮湿之地,或乘凉时间过长,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觉时被电扇强风对吹,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正如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指出:“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故名阴暑。”换而言之,阴暑的致病原因不单纯是暑邪,而兼有寒和湿。阴暑病程比较长,湿邪黏滞,治疗不对路,患者也是极为苦恼的。现代医学认为,发生阴暑的原因是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体内新陈代谢旺盛,体力消耗大,抵抗力减弱,当遇到气候突然转凉或突然受到寒冷刺激后,病原微生物就会乘虚而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甚至造成口眼歪斜,诱发中风及半身瘫痪等病症。

预防阴暑要注意不能过于贪凉,露宿或通宵达旦地使用电扇、空调,节制生冷饮食和大汗之后冷水淋浴。特别是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有宿疾者,容易诱发此症,尤应加强防护。一旦患阴暑,治疗宜用解表化湿之法,可选用中成药六一散、藿香正气丸(水)内服。或用中药香薷、桔梗、杏仁、陈皮、藿香、淡豆豉,水煎温服,1日2次;或选用香薷、厚朴、扁豆花、苏叶、佩兰、陈皮、茯苓,水煎温服,1日2次。头重如裹者,可加羌活、蔓荆子;寒邪犯胃,致胃气当降不降,腹部胀满,纳食不香者,可加草豆蔻、法半夏、神曲。

精选阅读

盛夏饮水太多 谨防“水中毒”


导读:炎热的盛夏来临,炎炎夏日,为了解渴,很多人喜欢大量饮水。在一般人印象里,多喝水是好事,但专家提醒,过量饮水可导致水中毒。

盛夏时节,烈日炎炎,有些人在干渴得难受时,或在剧烈运动后,一口气喝很多的水,觉得很痛快、很解渴,殊不知这是错误的饮水方法。

养生保健专家指出,人出汗时,不仅丢失水分,同时丢失盐分。出汗后只喝水,水分经肠胃吸收后又通过汗排出体外,出汗又失去一些盐分,不断喝水和大量出汗就会使血液中的盐分越失越多。血液中的盐含量低,吸水能力也就降低,水分会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出现低渗脱水,使细胞水肿,人就会出现头晕、眼花、肌肉疼痛、痉挛等水中毒症状。长期超大量饮水和短时间内大量饮水,都会造成水中毒。

保健专家表示,预防水中毒,要做到科学喝水,一是适量饮用淡盐水,补充体液盐分;二是缓慢饮水,一次不要喝太多、太猛;三是不喝温度过低的水。

保健专家还表示,夏天需要多喝水,最好每天喝四杯水。早晨晨起时喝一杯,可以洗肠子、利大便;中午喝一杯可以缓降血压;傍晚喝一杯可以冲洗膀胱、清利小便;晚上睡前半小时喝一杯,有利于养心安神。

秋季养生,阴暑也要防


经过一整个夏天的炎热、闷热,秋天带着丝丝凉意降临了。但是,在秋季里,仍旧能时不时的看见夏天的影子。秋天以多变的气候天气被人们记住,季因为昼夜温差大,忽冷忽热,容易引起阴暑,你一定要注意预防阴暑来给你的疾病。

阴暑是什么

阴暑是由于人们在天气闷热的时候毛孔张开,不小心使阴湿寒气侵入体内。

中医上中暑被分为“阳暑”和“阴暑”,前者指的是在烈日下所产生的中暑现象,后者指的是过于的避热贪凉而引起的中暑现象。比如说运动后迅速以冷水浇头,或者喝冷饮,或者纳凉的时候开电风扇。

秋季阴暑主要是因为温差大,一冷一热很容易身体出现阴暑。

中了阴暑的症状

热头痛,伴有无汗恶寒。

关节酸痛。

腹痛腹泻。

以上症状都是因为身体受凉,胃和各种内脏器官受到寒气侵袭,从而引起这一系列的身体不适症状。寒气在人体内会对身体的各个器官和内脏造成负担和阻碍作用,影响身体的各项体统的正常运转。

如果发现了以上的3点症状,就要注意自己是不是中了阴暑,要开始学着解解暑了。

如何防阴暑

阴暑严重不舒服的时候可以喝点姜汤,也可以服用藿香正气水。

多饮水、多吃水果。每天喝的水至少要有1000毫升以上,补充水分,保证体内有充足的水分可以供给身体的正常需要。每天可以吃上1~2个梨,也可以用其他水果代替,比如说是西瓜、香蕉、山竹等凉性的水果。以阴滋阴,功效明显。

多喝稀饭等。也可以用淡茶、豆浆、果汁(凉性水果汁)、菜汤来替代,如果身体属于较为肥胖的人群,就不要选用菜汤这种高热量的食物代替。

秋天只要是清热解毒,生津养阴的食物,都可以多吃一点,对防阴暑是很有效的。同时不吃或者是少吃一些辛辣油腻的食物。学会在生活中劳逸结合,锻炼养心静神为主,不易过烈的运动,身体需要敛阴,过烈的运动容易伤阴。秋季为了贮存体内阳气,尽量做到早睡早起,少熬夜,保证好充足的睡眠。

立秋后应小心“阴暑”


转眼,炎热的夏天就要过去,立秋将至。 朋友说这两天感冒了,头痛、发热、关节酸痛...... 俺说他中暑了,朋友不信:天凉了还中暑?

是的,天凉也中暑。

大家都知道,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立秋后天气虽然有所凉爽,但暑气仍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所以仍要小心中暑。

中暑在中医上也称伤暑,有阴、阳之分。

动而得之者为阳暑,静而得之者为阴暑。阳暑是在夏日的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的;而阴暑则是过于避热贪凉引起的。

为什么立秋了还会中署呢?那是因为初秋仍有夏的高温,立秋后的暑热湿盛,人们毛孔开张。

什么情况下容易引起阴暑呢?

1.夜宿在阳台、地上铺凉席打地铺;

2.在睡眠时被电扇直接吹;

3.在树荫下、水亭 、海边及阳台上乘凉时间过长;

4.运动、劳作出汗后立即洗冷水澡;

5.进食大量冷饮。

在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有以上行为,都可能导致风、寒、湿邪侵袭人体而引发阴暑。 白天气温很高,但往往昼夜温差加大,一热一凉更加大了伤阴暑的可能。

阴暑主要表现有哪些呢?

主要有:发热、头痛、无汗、怕冷、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状。

临床中,特别是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有宿疾者, 更应注意 不可过于避热贪凉,避免寒湿侵袭而引发阴暑。阴暑为暑月受寒所致,其发病较慢,且不似阳暑症状明朗,故易被误诊。

发生阴暑后怎么办?俺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刮痧治疗:几年前俺开始用牛角刮痧板治疗中暑,通过推擦、抖动,可使关节经络通畅,理气活血,调和阴阳;

2.口服藿香正气水,或藿香正气胶囊,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 用其配合刮痧治疗阴暑效果较好。

3.多饮水,每天至少饮1000毫升以上;

4.进食淡茶、稀饭、菜汤、豆浆、果汁等;

5.吃凉性水果。梨、西瓜等;

6.多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

7.少饮酒;

8.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

总之,

七月七日立秋日,

消热乘凉要注意。

睡眠起居有规律,

汗消洗澡不着急。

睡觉不能风吹体,

进食避辣饮果汁。

秋后老虎远离去,

保持一副好身体。

夏季 预防阴暑更重要


中暑在夏季是非常普遍的,特别是在年老体弱人群中更加普遍。特别是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有宿疾者,容易诱发此症,尤应加强防护。中暑者多为阳暑,而阴暑发病多因夏日过于避热贪凉引起。

中暑是夏季常见病,尤以年老体弱者和儿童更易发生。中医学认为,伤暑有阴、阳之分,动而得之者为阳暑,我们平时所指的中暑大多指此。患者多在烈日下劳作,或长途行走,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这种中暑往往病情重而危急,人们对阳暑的预防较为重视,但对阴暑证往往认识不足。

阴寒袭者,快而莫知。莫知则犯之者多,故病暑者,阴暑居其八九。阴暑发病多因夏日过于避热贪凉引起,即所谓静而得之者为阴暑,如夜间露宿室外,或坐卧阴寒潮湿之地,或乘凉时间过长,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觉时被电扇强风对吹,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正如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指出: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故名阴暑。

2020夏季养生 阳暑阴暑吃水果有讲究


导读:6月将至,广州已经热得像个蒸锅,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都感觉有这样那样的不舒服。大多数人都觉得容易困倦,口很干却不想喝水,或喝了水又不觉得解渴;晚上想睡的时候睡不着,可等早上该醒的时候又醒不来原来这些都是天气惹的祸。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刘友章教授解释,中医认为暑天为阳邪,这种天气的特点就是会耗气、伤阴,久而久之则伤阳。暑多夹湿,是因为天气热,地气湿,热气下降湿气上蒸则形成湿热。

先分清体质再喝凉茶煲汤

许多老广州人应对暑热经验丰富,喝凉茶、煲汤、茶饮这些的确可以作为防暑热的方法,不过要想辨清自己的体质,不能照搬老经验。

刘友章教授解释,暑气消耗津液,不一定要你大汗淋漓,其实是在不断蒸发体内的水分,如果不注意补充水分的话,身体会处于缺水状态,大便干结、小便少且黄,易出现便秘和诱发泌尿系统感染。所以,防暑热,冬瓜皮、扁豆都是不错的食材选择,有清热利尿的作用,煮水喝或和猪骨一起煲汤均可。不过由于其性偏凉,脾胃虚寒的人不适宜直接喝,煲汤或煮水喝时,可以加一些温性的生姜、陈皮来中和。

针对许多人每天喝菊花茶来防暑,刘友章教授解释,菊花性偏凉,易伤阳惹湿,所以不适宜现在饮用。同样的道理,一般凉茶性质寒凉,体内有热时可以清热,无热时则易伤阳气,脾胃虚寒的人一定要慎喝凉茶。最近的天气,每天用3克到5克的西洋参泡水喝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尤其适合气阴两虚的人,对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的人,喝的时候要再加些陈皮和砂仁为宜。

盛夏刚过,还需谨防阴暑伤人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