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古代冬季休养生息 > 导航 > 中国休养生息

中国休养生息

2019-11-02

立夏 休养生息“重养心”

古代冬季休养生息。

“人逢古稀喜相聚,满座白发尽笑语。身处盛世盼岁长,往事茫茫如烟雨。勤于纸上寻欢乐,珍惜今天保身体。多在人间看春光,又是桃红满地绿。”社会的发展让更多人注意到了养生这个话题,只有作好了平日的养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面对四季养生纷繁的话题,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夏 休养生息“重养心””,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每年的5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 5,民间习惯把它作为夏季的开始。农谚有立夏三朝遍地锄之语,并以立夏日之阴晴占卜一年的丰收,万物至此皆长大。旧俗立夏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夏节,古代天子率百官迎夏于南郊,并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明春天结束,夏日由此开始。那么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立夏以后,有什么养生技巧吗?事实上,在立夏以后,应该重视养心,宜休养生息,不要过于操劳。
立夏以后重养心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立夏后,人的心阳会逐渐旺盛起来,到了盛夏达到高峰,也就是所谓夏练三伏的时候。凡脾胃之腐熟运化,审阳之温煦蒸腾,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因此,此时要保护好我们的心脏。
养心的方法有很多,从生活节奏上来看,我们一般强调慢生活,就是让自己生活、工作节奏都缓一缓,不要着急。在传统文化里面,琴、棋、书、画等都是很好的养心习惯。调查显示,人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只要5分钟,人的身体状态就能得到很好的放松。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退休以后学习古琴、书画,也有很多年轻人开始加入到琴棋书画这些传统文化的培养中来。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养生管理的一个有效科学的途径。所以,在夏季的养生习惯当中,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比如读书、临摹或弹琴,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曼妙之处,怡情养心。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哪些注意事项?
养心首要调情绪
在中医里面,有情志病一说,情志泛指人的情绪,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正所谓:心为君主之官,七情中尤以怒、悲、恐等对身体的影响为大。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不少人因大怒、大悲、恐惧等诱发身体的不适,所以善养心者必须节制情绪,切勿过激。
《黄帝内经》中有夏季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素问》也提到使志无怒,就是说不要因为心情烦躁而滥发脾气,淡泊宁静的心境很重要。
立夏以后,阳气逐渐旺盛,但中国大部分地区还属于暮春的状态,春季肝气升发,情绪会有所影响。很多人会发现,春季经常会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等症状,这与阴阳平衡有一定关系。所谓心不乱则神安,神安则寐足,就是说心里不胡思乱想,神志也会随心而静,自然也会睡得好。而睡眠的好坏,对五脏六腑均有影响。
因此,在立夏的时候,选择调整自己的情绪,平稳过渡到夏天。立夏以后,人身上厚重的衣服逐渐卸掉,应该让自己走进大自然,且这时候的温度也很适宜,既没有春天的花粉刺激,也不会因为盛夏太热,引起出汗过多。人们可以在户外做一些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慢动作的操,不建议做运动量较大的活动。

延伸阅读

立夏养生重在养心


专家称,立夏后有利于人体心脏的生理活动。

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学会养心。

炎热汗多,营养消耗大

刚进入5月,天气就热得让人有点无所适从,一些疾病随之而来。由于夏季炎热而出汗多,体内丢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较差。同时,天气炎热又影响着人的食欲,除注意饮食清洁和清淡为主外,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

养生专家赵世立指出,人生活在相对湿度为45%~65%的环境中感觉最舒适,也最健康,但多风少雨的立夏天往往比较干燥,室内湿度达不到这个水平。如果每天早上起床后感觉嗓子和鼻子发干,就说明该给室内空气加湿了。

夏日烦躁跟心有关

头痛、失眠、烦躁、坐立不安一到夏天,很多人就感觉浑身不适,想刻意进行调整,却日益萎靡不振、郁郁寡欢。专家认为,这跟心脏的承受度有关。

赵世立指出,在中医理论中,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

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旺,同时提醒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保养。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此时不仅是情绪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在立夏之季要做好自我调节、笑口常开。

多进稀食有利补养

赵世立指出,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同时,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

1.补充充足维生素,如多吃些如西红柿、青椒、冬瓜、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新鲜果蔬;

2.补充水和无机盐,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豆类或豆制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钾的很好来源。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都有较好的消暑作用;

3.适量地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都是最佳的优质蛋白。

冰箱内取出食品别急吃

随着天气转热,人们爱吃刚从冰箱中取出来的水果、饮料等。有些人特别是肠胃功能较弱的儿童,在吃后半小时左右最易发生剧烈腹痛,严重的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泻和全身冷战等症状。

专家指出,这种痉挛性腹痛是由于吃了冰箱里存放的食物引起的。人的胃肠温度一般在36℃左右,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只有2℃-8℃,肠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导致生理功能失调。预防的简单方法是,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不要急着吃,放一会儿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应注意。

晚睡早起加午休

由于立夏时天亮得早,人们起得早,而晚上相对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休。夏季正午1点到3点气温最高,人容易出汗,午饭后,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所以,中午人们总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对中午不能午休的上班族来说,午间时分可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30-50分钟。赵世立认为,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时间过长让人感觉没有精神。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而生病。

立夏后养生更要养心


5月5日是“立夏”,顾名思义是夏天马上开始。这个节气是一个万物快速生长增高的时期。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立夏”代表天气转暖温度明显升高,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同时预兆着雨水会更多。专家指出,立夏后利于人心脏的生理活动。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学会养“心”,同时也要积极预防夏日的其他疾病发生。

[立夏现状]炎热汗多导致营养消耗大

刚进入5月,上海的天气就热得让人有点无所适从,一些疾病随之而来。由于夏季炎热而出汗多,体内丢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较差。同时,天气炎热又影响着人的食欲,除注意饮食清洁和清淡为主外,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

新华医院心内科王长谦教授指出,人生活在相对湿度为45%-65%的环境中感觉最舒适,也最健康,但多风少雨的立夏天往往比较干燥,室内湿度达不到这个水平。如果每天早上起床后感觉嗓子和鼻子发干,就说明该给室内空气加湿了。

 [中医辨证]夏日烦躁跟“心”有关

头痛、失眠、烦躁、坐立不安……一到夏天,很多人就感觉浑身不适,想刻意进行调整,却日益萎靡不振、郁郁寡欢。专家认为,这跟心脏的承受度有关。上海曙光医院名王左教授指出,在中医理论中,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在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同时也提醒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保养心脏。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所以,此时不仅仅是情绪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健康。特别是老年人,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甚至因此发生猝死。所以,在“立夏”之季要做好精神养生,做到精神安静、笑口常开、自我调节、制怒平和。

[饮食攻略]多进稀食有利补养

上海市营养学会专家指出,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同时,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

(1)补充充足维生素,如多吃些如西红柿、青椒、冬瓜、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新鲜果蔬;

(2)补充水和无机盐,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豆类或豆制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钾的很好来源。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都有较好的消暑作用;

(3)适量地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都是最佳的优质蛋白。

 [周刊提醒]冰箱内取出食品别急吃

随着天气的转热,人们爱吃刚从冰箱中取出来的水果、饮料等。有些人特别是肠胃功能较弱的儿童,在吃后半小时左右最易发生剧烈腹痛,严重的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泻和全身冷战等症状。去医院检查,医生大多得出急性肠痉挛的结论。

专家指出,这种痉挛性腹痛是由于吃了冰箱里存放的食物引起的。人的胃肠温度一般在36℃左右,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只有2℃~8℃,肠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血管骤然收缩变细,血流量减少,胃肠道消化液也停止分泌,导致生理功能失调。预防本病的简单方法是,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不要急着吃,应在常温下放一会儿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应少吃或不吃。

[作息生活]晚睡早起加午休

由于“立夏”时天亮得早,人们起得早,而晚上相对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休,尤其是老年人更需要午休。夏季正午1点到3点气温最高,人容易出汗,当午饭后,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所以,中午人们总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最好能午休一会儿以消除疲劳,保持精力充沛,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得到休息。

对中午不能午休的上班族来说,可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30-60分钟。专家认为,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时间过长让人感觉没有精神。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而生病。


养心安神食疗巧妙应对立夏养心


喜怒哀乐本是人之常情,是人们对周围世界各种事物的反应。中医认为心主神志,如果其功能正常,那么人就会精神饱满、意识清楚。如果心主神志的功能失常,轻者失眠、多梦、健忘、易怒、心神不宁,重者则神志昏迷、谵妄乱语。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求养心安神的食物,并发现和认识了一些有益于情志兴趣的食品。现简单介绍如下:

龙眼养血安神

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说:龙眼甘温,补心气,定志安神。龙眼可清心除烦,治疗心脾两虚所致的健忘、失眠、烦躁、心悸等。每日饮桂圆(即龙眼)汤两次(不加糖),服一周。

莲子养心安神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莲肉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莲子对治疗心肾两虚引起的情志异常有独特的功效,凡因遗精、早泄、阳痿、性亢等引起的睡眠不安易醒,多梦易惊,日间易怒者,睡前可饮莲子汤。

大枣养心除烦

陈修园曰:大枣气平入肺。味甘入脾运用大枣可使气血调和。大枣可用于治疗气血不和所引起的气躁。大枣配方(如甘草、浮小麦、大枣汤)可治疗心血不足,心神失养之脏躁症

百合清心安神

百合对清心安神则作用明显,适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引起的情绪反常,如多梦、情绪烦躁、更年期综合征等症状,每次睡前用30克百合与红枣5枚煎水喝。

猪心安神定惊

猪心的安神定惊,养心补血的功效也非常突出,对惊悸失眠有较好食疗效果,可以和西洋菜一起煲汤喝。

小米粥养心神

另外还有维持镇定的小米,养心神、益心气的小麦,能温养五脏、益气安神的糯米,以及燕麦、大枣、芝麻、蜂蜜、龙眼肉、酸枣仁等也都是睡前养心的好食物。用来煮粥,放凉后加入一勺蜂蜜调味,睡前喝一小碗即可。

立夏养生 立夏时节的养生注意事项


不知不觉再过几天就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节气,天气逐渐炎热起来,我们也要做好立夏养生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好立夏养生呢?不要着急,接下来就一起去文章中看一看吧!

五一小长假刚过,人们普遍感觉到气温升高了。本周四就是立夏。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中医提醒,“立夏”后阳气上升,天气逐渐升温,如果此时人们还多吃油腻,或是易上火的食物,就容易造成身体内、外皆热,而出现上火、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

“立夏”以后饮食应注意“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

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同时,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高,湿度大,细菌容易繁殖。饮食要注意卫生,少吃隔夜饭菜,碗筷要干净,以免染上肠炎、痢疾,体虚的人要注意少吃生冷。

中医指出,立夏养生还应注意的一点就是“静养”。立夏后,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人们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

这是因为气温过高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使人们心火过旺所致。因此,立夏养生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静,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

人们在闲暇之余可多做一些安静的文体活动,如绘画、钓鱼、书法、下棋、种花等。

“立夏”的到来代表天气转暖温度升高,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中医称,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学会养“心”。

特别是老年人,每年夏天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甚至因此而发生猝死。所以中医建议,老年人应该尽量保持精神安静,笑口常开,做到自我调节情绪,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立夏养生的三大习惯

增酸为主

立夏之后,人们大量排汗会造成人体阳气不足,皮肤腠理易于开泄,此时多食用酸性的食物及药品,如乌梅、山楂、木瓜、五味子等,可使皮肤适当收缩。

另一方面,随着温度逐渐攀升,人们难免会觉得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

所以,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如果立夏后还多吃油腻的食物,很容易上火,造成身体内、外皆热,甚至出现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

 重视午休

到了夏天,心阳为旺盛,功能强,当气温升高后,人们极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

这是因为气温过高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心火过旺。此时人们不仅情绪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因此,立夏之后,不妨来个午休。

午饭后,人的身体为保证食物的消化吸收,全身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系统,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加上经过一个上午的工作或学习,脑细胞也处于疲劳状态,故有昏昏欲睡感。

立夏养生 立夏时养生就先养“心”


已经立夏了,已经到了二十四节气里面的第七个节气了,这就意味着盛夏马上就要来临了,天气会变得越来越热的,这个时候的我们心情也会随之变得烦躁起来,想要在立夏时身体变得更好的话,那就开始养心吧,立夏养生先养心,并且在饮食上要知道立夏吃什么更好,还有一起来看看立夏习俗有什么吧。

立夏养生

其实每一个时节都不能忽略自己的身体健康的,每一个时节的气候都是不一样的,养生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那就来看看立夏的养心,要从什么开始做起,有什么要遵守的原则呢?

立夏将至:养生重养“心”天热宜戒怒

专家指出,习惯上,人们将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此时气温显著升高,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炎暑降临,雷雨增多,植物进入生长旺季,是一个重要节气。

夏季与心气相通,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因此,要顺应节气的这种变化,保养心脏,专家表示,此时节,老年人要注意避免气血淤积,预防心脏病发作。

关注心脏保养:多做安静的事情

专家提示,立夏后,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立夏养生要做到“戒燥戒怒”,切忌大喜大悲,要保持精神安静、心志安闲,心情舒畅,笑口常开。

此外,在饮食调 节上,应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多食清淡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山药、小麦、玉米、海产品、蛋类,这些食物既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

中医认为,夏季心阳为旺盛,当夏日气温升高后,人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而且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特别是老年人,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易增加,甚至因此而发生猝死。

所以说,在这个春天与夏天交替之际,我们就要适应这样的天气变化,顺从它,千万不要逆向而行的,学会调理自己的身体,让自己的身体在这个时节变得更健康,一定记住养好自己的心脏哦。

专家表示,“立夏”时节要做好“精神养生”,多做安静的事情,如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

注重补肾助肝:多进稀食有利补养

对人体脏腑来说,立夏时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饮食应增酸减苦,补肾助肝。保证胃肠功能正常,抵御暑热侵袭,是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

立夏后阳气上升,天气逐渐升温,多吃油腻或易上火的食物,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易出现上火的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为解决此时脾胃功能紊乱,饮食上宜清淡、多补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同时,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

补充维生素,可多吃些西红柿、青椒、冬瓜、西瓜、杨梅、桃、李等新鲜果蔬;补充水和无机盐,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豆类或豆制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钾的 很好来源。适量地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都是佳的优质蛋白。

立夏养心当然少不了饮食方面的调理,上面已经为您介绍了在这个节气应该吃什么样的食物更养心了,所以一定要吃起来的,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并且每天一定记得多补水,多多喝点水,防止天气太热,身体出现缺水的现象。

根据季节调整:晚睡早起加午休

由于“立夏”后天黑得晚亮得早,人们往往容易晚睡早醒,造成睡眠不足,白天常“打盹”。

专家称,13时至15时是一天中气温高的时段,人易出汗,出汗多 散热,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午饭后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脑的供血就更为减少,人就易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因此,大家要根据节气变化,相对于冬春季节,可晚些入睡,早点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但应增加午睡,尤其是老年人多有睡眠不实的特点,更需要午睡。中午没午睡习惯的人,可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好不要加班工作。

一般来说,午休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时间不宜过长,睡醒后不要急于起来,再躺上10分钟起床为宜。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而生病。

立夏吃什么更养生

绿豆

绿豆建议的是可以吃绿豆芽,或者是喝绿豆汤,都是不错的选择的。前者可清毒,后者则可以解暑。

立夏 休养生息“重养心”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