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患者冬季七大注意事项

心血管患者春季养生五要点。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方面的话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需要掌握相关养生知识。养生达人是如何进行中医养生的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血管患者冬季七大注意事项,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本文导读:冬季是心血管高发期,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要注意预防复发,下面我们来看看心血管患者冬季七大注意事项。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冬天寒冷的天气,会刺激身体导致机体内环境变化,容易导致血流速度变化、血压升高,因此,一定要注意预防心血管疾病,特别是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注意下面的几个禁忌。

心血管患者过冬有七忌

1、忌着凉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因为寒冷常常引起老人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心脏负荷。

对策:血管不好的老人外出要随时注意保暖。

2、忌外出过早

冬季清晨,是室外温度最低时间段,外出易引起来感冒咳嗽,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并且太阳没出来之前,空气的氧含量过低,外出锻炼,会造成血液供氧不足,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对策:冬季老年人最好选择上午10点后,太阳出来了到室外活动。

3、忌蒙头睡觉

冬季很多老人怕冷,就会蒙头睡觉,但蒙头睡觉会使被窝内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增多,使正常呼吸受到影响,甚至造成窒息,或诱发心血管病。

对策:心血管不好的老人,正确的睡眠方法是:右侧卧位,低枕,头露被外,双腿屈伸。

4、忌睡醒就起

老人冬季早上醒来之后,如果立即就起床,常常会导致心绞痛发作。

对策:老人睡眠醒来必须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待 醒透 后再起床。

5、忌洗澡时间过长

老人怕冷,洗澡时常常水温较高。但较高的水温,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就会造成空气中氧含量不足,心脏不好的老人血液就会供氧不足,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爆发。

对策:洗澡时间最好控制在10~20分钟之间,如果有人陪护在身边会更好。

6、忌不规律排便

排便过于用力会使腹内压力增高,回心血流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容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对策:冠心病患者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平时应有意识地多吃一些含纤维(尤其是粗纤维)较多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五谷杂粮等。一旦发生便秘,切不可强行排便,而应该通过饮食或者药物来改善。

7、忌活动过量


冬季本来人体消耗的能量就会增多,如果再剧烈运动,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而能量的供给是依靠血液,这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对于心脏不好的老年人,这就是致命的危险。

对策:冬季老人不宜做剧烈运动,可选择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心血管患者冬季七大注意事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冬天起床不要太急,也不易太早出门,出门的话要注意防寒保暖,晚上不要蒙头睡觉。

yS630.Com相关推荐

心血管疾病患者饮食注意


脂肪蛋白质要适量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吃高胆固醇的食物,尽量不要吃肥肉、内脏等,炒菜的时候也要少放一些油,因为些食物中含有大量脂肪,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极为不利。鱼、鸡蛋蛋白、低脂奶制品和瘦猪肉可以适量吃,但是也不能太多。

出汗应补充红黄色食物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最好是多吃红、黄色的食物,比如鲜枣、芥兰、胡萝卜、番茄等等,因为这些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钾、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可以有效防止血压的波动,降低动脉硬化、心肌梗塞(如何治疗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是,由于这几种物质都属于水溶性,在夏天容易随汗液排出体外而流失,所以,在夏天更应该多吃这些食物来进行补充。

饮食规律少吃多餐 现在到了夏天,天气比较热,大部分人都会觉得中午时候胃口很不好,有的干脆就不吃午饭了,等到了晚上比较凉快的时候,再多吃一些。陈医生说,这样的暴饮暴食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是极为不利的。他建议广大心血管病,在夏天最好是少吃多餐,正点吃饭,另外最好每天还能进行适量的运动,这样对治疗才有好处。

食用秋枣的七大注意事项


1、腐烂变质枣忌食用。大枣腐烂后,会使微生物繁殖,枣中的果酸酶继续分解果胶产生果胶酸和甲醇,甲醇可再分解生成甲醛和甲醇。食用腐烂的枣,轻者可引起头晕,使眼睛受害,重则危及生命。

2、不宜与维生素同时食用。枣中的维生素可使维生素K分解破坏,使治疗作用降低。

3、不宜和黄瓜或萝卜一起食用。萝卜会有抗坏血酸酶,黄瓜含有维生素分解酶,两种成分都可破坏其他食物中的维生素。

4、不应和动物肝脏同时食用。动物的肝脏富含铜、铁等元素,铜铁离子极易使其他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氧化而失去功效。

5、服用退热药时禁忌食用。服用退热药物同时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容易形成不溶性的复合体,减少初期的吸收速度。大枣为含糖量高的食物,故禁忌食用。

6、服苦味健胃药及驱风健胃药时不应食用。苦味及驱风健胃药是靠药物的苦味来刺激味觉器官,反射性地提高食物对中枢的兴奋性,以帮助消化、增进食欲。若服用以上药物时用大枣,则明显地影响药物的疗效。

7、龋齿疼痛、下腹部胀满、大便秘结者不宜食用,忌与葱、鱼同食。

冬季如何预防心血管类疾病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冬季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主要是由于早晚温差大,人的心脏负荷加重,脑部缺血引起的。人们在此时感到的胸痛、憋气或是头晕、麻木等,都是人体对天气变化的一系列应急反应,是很正常的。而对于那些对环境温度变化耐受性较差的人或是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这种反应很可能使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出现缺氧、缺血的症状,以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甚至导致死亡。

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与其生理特点有关。老年人普遍存在动脉硬化症状,如遇寒冷空气袭击,便会全身血管收缩,血流阻力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很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肌梗死。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与人的心理状况也有很大关系。由于气候和温度的变化,很多人容易在冬季产生抑郁情绪。心情不畅,心理压力过大及居住环境、生活饮食习惯以及过度劳累等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加强预防 减少发病

那么,冬季应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

专家们建议,首先要注意保暖。寒冷刺激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按时服药、加强检查、注意饮食、加强锻炼、保持乐观情绪等也很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心脑血管患者天冷时不要去晨练,因为冷空气的刺激会诱发心绞痛发作,最好在上午10时以后再出去锻炼。锻炼中不要选择跑步、跳绳、打球等激烈运动项目。其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感冒,人多的地方要少去,减少被传染的概率。第三,高血压患者不可根据一两次自测的血压结果,随便换药或改变用药剂量。要知道,由于测血压时间与服药时间关系密切,一两次结果并不能真正反映血压状况。所以,高血压病人一定要定期复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压药物的调整。最后,有慢性病的老人外出时要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当出现呼吸困难、肢体麻木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或拨打120,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心血管中度狭窄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疾病靠近我们的身边,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对,很多人都天天熬夜通宵消耗自己的生命,以为自己还很年轻,还有很多时间,却不知道疾病从来都不看年龄的,心血管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的,中度疾病严重吗?如果发现了一定要及时治疗及时就诊不管轻重。

轻度狭窄指血管内径狭窄30%以下,中度狭窄是狭窄在30%~69%这个水平。多发斑块的意思就是血管内的斑块形成比较多。打个比方,血管就像一条大路,狭窄和斑块就像石头,狭窄是非常大的石头,使有些地方都不好过去了,有些地方是小石头,小石头很多,就叫多发斑块。

如果是中度狭窄,远端血运功能是正常,同时没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表现,暂时是可以不用放置支架的。可以通过口服药物稳定斑块等对症治疗。但是如果有明显的心绞痛症状的话,则建议能够放置支架,这样的话可以降低以后新发心梗的可能。

冠状动脉主要还是轻到中度的狭窄,这种情况还可以进行保守治疗的。指导意见:对于心肌桥形成治疗和冠心病一致,必要时可以作手术治疗。

目前的情况是肺部炎症,另外就是冠状动脉硬化,如果是经常疼痛不舒服和冠心病厉害,可以考虑心脏介入支架治疗,进一步检查玩耍血脂血糖检查。

这种情况是属于冠心病冠脉血管堵塞需要积极重视就诊医院心内科你好积极重视眷心内科就诊明确评估冠心病病情尤其是三支血管蹭结合临床症状是否存在胸闷胸痛症状呼吸困难气短积极看是否不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基础性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坚持服用。

平时不要劳累,常备硝酸甘油,饮食要规律、清淡,油多糖多的东西不要吃(高热量的,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高盐的),多吃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不要乱吃补品。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要积极控制血压血糖。

预防心血管疾病


1.防寒保暖第一位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无论什么天气,双腿及足部尤其需要呵护,夏季天气多变,腿部衣物应适时添加,固护阳气。另外,长时间坐着的办公一族,每隔40分钟不妨起来走动一下,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2.充足睡眠养心神

充足睡眠可分成两段:晚上11时前就寝,6~8小时的睡眠为宜;午睡上午11时至午后1时就寝,1~2小时为宜。睡前打坐、吐纳都能收敛心神、强健五脏,长期坚持能起到改善睡眠、养心安神、平稳降压的作用。

3.热水泡脚有验方

常言道:寒从脚下起,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既能解乏,又能充分驱除体内的寒气,长期还可以达到调节血压的效果。这里介绍一个的泡脚验方:怀牛膝、川芎各30克,天麻、钩藤、夏枯草、吴茱萸、肉桂各10克,用水烧开后去渣沐足,能活血通络、养心安神。同时还可按压脚心的涌泉穴,引火归元,降压宁神。

4.按压穴位固正气

双腿及足部分布着足三里、太冲和太溪这三个重要穴位。足三里是日常保健常用穴,位于小腿外侧;太冲穴是肝经要穴,位于脚背大脚趾的间隙后方的凹陷处;太溪穴是肾经要穴,在足内侧高骨后的凹陷处。每天一次,每次五分钟,用拇指按揉或轻轻捶打上述三个穴位,以产生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为度,能扶正祛邪、补益元气、调畅情志、调节血压。

5.有氧运动要适度

天气炎热不适宜进行过于剧烈的体育运动,可以选择慢跑、快步走、八段锦、太极拳与太极剑等有氧运动。每天慢跑或快步走20~30分钟,运动过程中,心率控制在不超过180-年龄/分钟,能营养心肌,改善心功能,预防动脉硬化。八段锦、太极拳和太极剑,每天练一次,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宁神养气。长期坚持这些有氧运动可达到强身健体、宁神降压的目的。

6.调整服药遵医嘱

血管堵塞七大症状


血管堵塞在生活当中非常常见,当出现血管堵塞的时候,身体会表现出一定的症状表现,比如说如果出现心血管方面的堵塞,常常会引起突然胸闷胸痛的情况,这时候应该警惕冠心病或者是心梗,另外如果出现喘气费劲,要警惕肺动脉栓塞,如果出现水肿,或者是尿量改变,要警惕肾动脉堵塞。

1、突发胸闷,警惕肺动脉栓塞

如果长时间坐着或卧床后站起活动时,突然感觉胸闷气紧,甚至一下子晕倒,要警惕可能是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堵塞肺动脉导致的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栓塞危害很大,严重时可以导致猝死。出现上述表现应尽快到急诊就诊。

2、胸痛,可能是冠心病、心梗

冠状动脉是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如果发生了堵塞、狭窄,心脏供血就会受到限制,缺血严重便会产生胸痛。

如果是持续性胸痛,则更为危险,这说明冠状动脉已完全堵塞,血流完全中断,持续15~20分钟以上心肌就会坏死,即心肌梗死。

3、一侧肢体无力,当心中风

突然发生的一侧肢体(包括上肢和下肢)无力,提示脑动脉或颈动脉发生了堵塞。同时还可能伴有说话口齿不清,一侧口眼歪斜、视物模糊等表现。

出现这些症状,不论能否自行缓解,都需要及时就诊。

4、水肿、尿量改变,提示肾动脉堵塞

肾动脉负责肾脏的血液供应,如果斑块产生在肾动脉,就可能使肾脏动脉血液供应减少,甚至影响肾功能,产生乏力、食欲下降、尿量改变、肢体水肿等症状。

肾是重要的血压调节器官,肾动脉狭窄可导致高血压,而且这种血压升高药物控制效果不佳。随着肾脏缺血加重,其“排毒”功能会受损,甚至发展为“肾衰竭”,需要透析治疗。

5、走路腿疼,下肢动脉堵了

四肢动脉血管负责上下肢血液供应。下肢血管缺血时,行走时可能腿部疼痛,休息后可缓解,再次行走疼痛又出现,医学术语称为“间歇性跛行”。

如果忽视下肢动脉堵塞,病情进一步进展,有可能导致下肢严重缺血,皮肤温度下降,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不行走时也会下肢疼痛(即静息痛)。

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肢体破溃,伤口不能愈合,甚至组织坏死(坏疽),需进行截肢治疗。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病变的可能性更高,一定要格外重视。

6、脉搏减弱、血压低,上肢动脉堵塞

上肢动脉要是堵了,会产生一侧或双侧动脉搏动减弱,手臂血压降低,严重时上肢还会主动“窃取”大脑的血液,导致大脑缺血,产生头晕、站立不稳的症状。

7、下肢不对称水肿,下肢深静脉血栓

容易发生在长期卧床、久坐不动、脱水、肿瘤等病人身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如果发现两只脚或两条腿水肿的程度不一致,或是一侧不肿另一侧肿,往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征象。

血栓堵塞了静脉血管,导致血液回流不畅,进而引起形成血栓那一侧肢体的水肿。同时还会有皮肤发凉、易发溃疡等表现。一旦下肢静脉中的血栓脱落,将堵塞肺动脉。

冬季心血管疾病该如何预防呢


近些年来多种疾病经常发作,人们把重点关注对象放在了心脑血管上面,心脑血管疾病一直是让人很困惑的一个问题,不管是老年人,青年人都会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许多中老年人到了60岁以上,心脑血管复发率就会更高,尤其是冬天的发病率较高,那么冬季心血管疾病该如何预防呢?

此外,寒冷的时候,活动力减少,包括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因而减少。冬季排汗减少,喝水也较少,这样人体的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血栓容易形成,增加了血管梗塞的机会。冬季容易感冒,易患呼吸系统的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都会加重原有心脏血管疾病的病情。

心血管病人在冬季要做好预防措施

注意给心脏“保暖”

因冬季早晚温差较大,心血管病人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入冬后,血管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可能导致栓塞,因此,要避免严寒刺激,特别是寒潮袭来时,要及时添加衣服,重视保暖。在外出时要重视手部、头部、面部的保暖,要戴口罩、手套和帽子,因为这些部位受寒可引起末梢血管收缩,加快心跳或冠状动脉痉挛。

“在早晨及晚上这段特别冷的时间里,切忌在外面作业。”唐主任说,最好是在中午阳光充裕的时候做一些户外运动。此外,他指出室内室外温差较大,心血管病人一定要注意避免温差的变化,给身体一个冷暖缓冲的过程。

冬季的寒冷对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尤其是每逢到了冬天气温下降,心脑血管疾病会不断发生,再加上冬天的天气寒冷,运动量较少,心脑血管,缺少了活力和运动,也会随着气温的下降血流量变慢,给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建议大家冬季要做好新老血管的预防,平时注意多保暖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

中医按摩 保护心血管


导读:春季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春季日间的温差变化大。很多人都知道季节变化很容易导致中老年人出现心脑血管病症。很多老人也都做好了与心血管疾病长期斗争的准备。大多数都知道饮食疗法是预防疾病的很好措施,除此之外,中医按摩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的有效方法。

春季在中医看来对应人体的肝,五行属木,而肝气在春季比较旺盛,容易导致肝阳上亢,这是人体血压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再加上春天人的气血开始由内向外升发,内脏比较空虚,容易导致心和肾的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产生紊乱,当人体肾水与心火不能相调和时,人体的血液循环包括血管的弹性都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血管堵塞,如果情绪再不稳定,很容易由于血压过高而将原本脆弱的血管冲破,导致脑血栓、脑出血等严重疾病,俗称中风。

春季按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取合谷、内关、曲池、神阙、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和涌泉这八个穴位,由于是预防性的按摩,按摩的力度要轻柔一些,每天按摩两次,每次每个穴位100下就可以了,涌泉穴的按摩可以在热水泡脚后进行,数量可以适当增加,有助于降压。

以上就是中医专家为老年人朋友介绍的春季养生的小窍门按摩预防心脑血管病。不过专家也推荐了一些其他简单有效的春季养生方法泡脚,春季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可以起到降压的作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泡脚也就是足疗养生,除了适合老年人之外,年轻的朋友也十分喜欢。

针灸养生七大事项要注意


针灸也是我国中医养生的一种方式。针灸不仅是可以治疗一般的腰酸背痛疾病,还可以帮助减肥、美容等。很多人都喜欢针灸养生,但针灸养生有很多事项要注意的。下面,小编为你简单介绍7个针灸要注意的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总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者对病人认真负责,严肃细心,集中精神等均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针灸养生要注意以上七个事项,这样更能使得针灸帮助我们把身体变得更健康。

本文由()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内容合作联系电话:020-84115797。

调理膳食保护心血管


调理膳食保护心血管

膳食与心血管病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传染病是病从口入,心血管病也可以说是病从口入。旧中国的问题在于营养不足,当前的问题是许多人营养偏高,膳食平衡代谢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根源。从幼少年代开始,人要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要吃饱、吃好、吃得科学,但不可饮食无度,当然也不必要机械执行清规戒律。

食量因年龄和劳动强度不同,总热量大体上有个合理的分配,一般按热量计算,(不是按重量):脂肪25%左右,蛋白质20%左右,碳水化合物55%左右。脂肪过多出现肥胖,动脉易粥样硬化。

每日三餐均衡,不可一餐过饱,一餐不足,早餐不可不吃,晚餐不可过饱。

吃什么? 主食米面之外,适当反搭配杂粮及豆类。瘦肉,每日2-3两,不吃或少吃肥肉,少吃动物内脏,但也不要绝对化,不时吃点肝是有益的,牛奶不限,正常人鸡蛋一天吃一个没问题。做菜用植物油,少用动物油。青菜水果经常吃,多吃有益,西红柿可以天天吃,但不要加糖太多。豆制品应经常吃,花生米、核桃仁等也可常吃。

此外,减盐、控酒、少喝含糖多的饮料,白开水和茶水最好。

心血管患者冬季七大注意事项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