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用药,从小剂量开始

老人长寿从养生开始。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养生也日渐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不同人群的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请您阅读养路上网站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老人用药,从小剂量开始》,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目前的药品说明书,对人群的年龄划分只有两个层次,即儿童和成人。比如在“剂量”一栏,都只标明了成人用量和儿童用量,没有专门标注老年人的使用剂量。因此一般老年人也就按照成人的剂量用药。

但实际上,老年人和青年人相比,肝肾功能以及各器官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都有所不同,用药剂量(特别是抗生素、强心剂、利尿剂等)、用药方式以及用药过程中的监测、复查都和中青年人有很大区别,万不可完全照搬说明书。

老人用药的特殊性

人到老年,身体机能与年轻时有了很大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药物的分解代谢。比如,药物的生物化学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脏的重量其实也在不断地减轻,21~30岁时肝脏约重1300克,而60岁以后,降至1000克左右。相应的肝血流量也会减少,65岁时仅为青年人的50%,到90岁时仅为30%。

这些生理变化直接导致某些药物如苯妥英钠、氨基比林、四环素等在体内的浓度增加,半衰期延长。以安定为例,它在老年人体内的半衰期是青年人的4~5倍。因此老年人服用安定常有醒后困倦、活动减少的现象。

此外,肾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有效肾单位的数量逐渐减少,出现肾萎缩、肾血流量降低。许多经肾排泄的药物,其半衰期随年龄增高而延长,故老年人用药剂量或次数应酌情减少,避免药物蓄积而中毒。

吃药从小剂量开始

老年人用药,一定要根据年龄、体重、体质掌握用药剂量,一般推荐量是以成人的半量或1/3作为起始剂量,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视情况再做剂量上的调整。此外,老年人如果长期服药,最好定期检查肝、肾功能,以及电解质、酸碱平衡,有些药物如调脂药容易损肝,有些抗生素会损害肾功能。

还有不少老年患者图方便,将中西药一起服用,这也是不妥当的。在中西药都需服用时,中间最好间隔1小时为宜,以免发生药物的相互作用,减轻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

此外服药期间最好不要吸烟。烟碱可使血液中药物有效成分降低,实验证明:服药后半小时内吸烟,药物到达血液的有效成分只有1.2%~1.8%;而不吸烟,药物到达血液的有效成分可达21%~24%。

服用几种药物须特别注意

◇ 抗生素老年人免疫功能减退,应用抗生素机会较多,需注意在与年轻人使用相同剂量时造成毒性反应。

比如使用含钠青霉素时要注意体内钠过量;使用羧苄青霉素时需注意有无血钾过低(表现有四肢软弱无力、食欲不振、便秘、腹胀,可出现心悸、心律失常等);使用头孢菌素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需注意检查肾功能。

◇ 地高辛是老年人的常用药,此药67%经肾脏排泄,由于老年人肾功能减退,排泄缓慢,易发生中毒。

◇ 利尿剂老年人使用利尿剂时须定期测血电解质,注意预防改变体位时血压过低。

◇ 消炎镇痛药老年人对止痛药的作用比年轻人敏感,在使用扑热息痛、保泰松、阿司匹林等药物时应注意从小剂量开始。

此外,老年人在使用抗凝药、镇静催眠药、精神类药物时,也应及时把用药后的感觉反馈给医生,以便随时调整用药剂量。

老人用药有4大隐患

1.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服药种类多、时间长,药物之间有协同或拮抗作用。

2.肝肾功能下降,对药物代谢及清除能力降低,容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3.自以为“久病成医”,常自己买药吃,很容易因药不对症引发不良反应。

4.用药依从性差,约40%的人不按医嘱用药,擅自增加或减少药量。

【名词解释?药物半衰期】

药物的半衰期指药物在血液中,从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例如某种药物的半衰期为6小时,那么过了6小时血药浓度为最高值的一半,再过6小时又减去剩下值的一半。

药物的半衰期反映药物在体内消除(排泄、生物转化及储存等)的速度,半衰期越长,药物消除的速度就越慢。

相关阅读

老人剂量不等于成人剂量


近日,门诊碰到一老年患者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时误将1片服为2片,导致休克,经抢救才化险为夷。在此,有必要提醒老年患者,服药时应特别注意。

注意药物的剂量首先是按医嘱服药,其次才是按说明书服药。因老年人吸收、代谢功能减弱,药物在血液中的半衰期延长,从而易导致体内药物的积蓄,产生某些毒性反应。所以不能以成人剂量为准,一定要严格按医嘱用药。对抗生素以外的其他药物推荐使用成人半量或1/3量为起始量。另外,药物剂量的换算多以毫克为单位,少数以克为单位,希望老年患者搞清每一片的剂量后再服用,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注意服药后的反应由于老年患者的多病性而将多类药联合服用非常常见。老年人体内平衡作用逐渐减弱,致使部分药物易产生不良反应,所以服药后要观察有无不适,有不适者应及时到医院看医生。若有条件在血药浓度监测下用药,则更为安全可靠。临床上曾遇到一位老年患者,将输液后的不良反应误认为是感冒,后经护理人员详细询问后才得知是药物延迟反应,便及时更换了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医患之间加强配合,才能正确反映用药后的效果。

注意中西药的服用方法有不少老年患者图方便,将中西药一起服用,这是不妥当的。在中西药都需服用时,中间最好间隔1小时为宜,以免发生药物的相互作用,减轻药效或增加副反应。

健康前腺 从小习惯开始


现在一家大型地产公司担任项目经理的马先生事业发展可谓顺风顺水,只是身体上的“隐疾”却如一根鱼刺般卡在心头:最近他总是出现尿频尿急症状,有时一晚上要起来六七次,偶尔前列腺还会有刺痛的感觉;有时想和太太温存一番时,总是力不从心。年仅34岁的他总是很困惑:怎么自己年纪轻轻就不行了呢?

马先生的病情是比较典型的生活方式病,由于工作的原因,每次应酬都要喝很多酒,刚开始只是胃偶尔有点不舒服,喝起酒来也就毫无顾忌;作为具体的项目负责人,压力大、加班加点是常事,睡眠不太好,难得有休息的时间,他不是抓紧时间补觉就是在家里打打游戏放松下,一年下来几乎很少去运动。

像马先生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这些“成功男士”有优越的物质生活,但是金钱和地位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性”福。在节奏快、竞争强的环境下,“成功男士”们往往过早地消耗了健康,尤其是中青年白领,事业日益走向成功时,性功能却在走下坡路。在他们身上,不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体现地更为明显:如中年男性高脂饮食、缺少运动、心理压力大、嗜烟、酗酒、劳逸失调、夜生活无节制等,只要与其中一项沾了边,就会祸及“性”福。

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和近年来男科疾病日趋低龄化、患病人群日益增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健康的现代生活习惯成为了男性“性”福的“隐形”杀手,男性健康危机四伏。

烟不离手、长期久坐不动、熬夜、饮酒过度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破坏机体免疫系统、降低免疫功能而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袭,前列腺便极有可能首当其冲成为“受害者。

专家指出:长期在高压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以及长时间的办公、开车、熬夜、焦虑会致使前列腺疾病的发病率急速增加,而前列腺是男性重要的附属性腺,一旦发生疾病将危害男性的整个生殖系统健康,危害巨大。

不良生活习惯除了大大提高前列腺疾病的发病率,使得越来越多的男性病中难以自拔外,如果在前列腺炎的治疗过程中,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治疗的同时做好养护工作,很可能使得治疗成果前功尽弃。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慢性病,需要慢慢治疗。在腺体遭受破坏后,即使得到及时修复,相对于未患病的正常腺体还是要脆弱许多,要保证它不再复发,重要的就是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力,这就需要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治疗前后始终注意日常保养。

而“成功男士”恶劣的生活习惯使得临床中由于治疗与养护不能同步,导致反复发作,这也是前列腺炎治疗屡屡失败的关键原因之一,前列腺等男性疾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导致精囊炎、睾丸炎、膀胱炎、性功能障碍和不育症等多种疾病,甚至发展为慢性肾炎和尿毒症,为身体带来巨大的病痛,增加家庭的负担。

老年人用药 要从小做起


年龄的增加往往伴随着各器官组织结构的变化和功能的减退,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因此,老年人用药时,掌握剂量很重要。


老人对不同药物的反应性是不同的。有的是靶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疗效增加,如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抗凝药、利尿药和降压药等;有的是靶器官对少数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疗效降低,如受体激动剂与阻滞剂等。疾病之间、药物之间相互影响,都可能导致用药不良反应增加。


老年人要在熟悉各种药物、各种剂型特点的情况下,选择疗效好、副作用小、针对病症的安全药物,切不可自行选择药物,或随便对药物的剂量进行加减。对年龄较大、体重较轻、体质较差的老年人,应从“最小剂量”用起,即按药品说明书上“成人量”的1/5、1/4、1/3、1/2、2/3、3/4等顺序用药。一般推荐用成人剂量的半量或1/3量为起始剂量,然后观察病人的反应和病情改善的情况,调整稳定至合理剂量。


但要说明的是,有些口服药物不能掰开或碾碎,因此需要通读一下说明书的用药指导。如一些肠溶片、控释片、缓释片,由于表面有特殊的材料,往往不能掰开服用,但是表面有特殊划痕的除外。


总之,老年人个体差异较大,用药剂量可相差数倍,如解热镇痛药、β-受体阻滞剂等,所以主张实行个体化给药,有目的地进行药物检测,细致观察用药效果和反应,找出个体用药规律。老年朋友应该积极配合医师,尽快掌握最合理的用药剂量。

老人用药少而精


调查显示,目前老年人日常用药少则3-5种,多则7-9种,这其中既包括医生开的部分治疗药物,也包括老人或孩子轻信广告而自购的所谓营养保健品。老年人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严格遵守每几小时需服药一次的等待中度过的。

然而,医生们在对现代老年人所具有的强烈自我保健意识感到欣喜的同时,不免又多了几分忧虑:大部分老年人缺乏对药物的性能、药理常识的基本了解,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也缺乏足够的认识,盲目吃药常常适得其反。

随年龄的增加,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都在发生变化。如心脏指数每年下降0.8%左右,肾血流量每年减少1.9%,肝血流量减少1.5%,脑血流量减少0.4%。70岁左右的老人,平均胃酸缺乏20%-30%,老年人体内总水分减少10%-15%。这些机体脏器、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减退,尤其是心、肾功能的减退直接影响了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清除。另有统计资料表明,使用1-5种药物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使用6种以上药物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可见同时服用大量药物或长期不规范用药会给老年人带来很大的危害。

老年人用药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明确诊断,对症下药。首先应当权衡利弊,确定是否需要用药。许多疾病只要合理安排生活、调理饮食、加强锻炼便可不治而愈。老人切忌动辄服药,应消除完全依赖药物的不良心理。如高脂血症的患者,首选当是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而不是马上服药。

2.个体化给药。由于老年人存在个体的衰老、受损程度及药物治

疗史不同等众多相关因素,对药物效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日常用药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对许多药物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并及时调整。药物使用应从小剂量开始,通常我们推荐的剂量为成年人剂量的1/4-1/3,然后逐渐加量,直至最低安全有效维持量。如普萘洛尔、哌替啶、吩噻嗪类药物的使用,因个体用量差异较大,当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用药时间的长短亦应视病情及个体反应而定,尤其是对毒副作用大的药物,不应连续用药到疾病完全治好才停药,当遵循中医学所提倡的“中病辄止,不可过剂”的用药原则,以免人体元气大伤。

3.用药宜精,药量宜轻。部分老年人仍存有“药味多,用量大,花钱多,疗效好”的错误观点。殊不知老年之体由于正气不足,脏腑亏虚,生理功能减退,已不堪重剂。药量应力求适中,既要避免杯水车薪,药不胜病,也不能药过病所,诛罚太过。所以,处方用药贵在精,用药以味少而胜多。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但也不可急于求成,用药也应有主次、轻重缓急之分。

4.联合用药选些中药。为了尽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老年人用药宜以小剂量为好,如不足以产生疗效,就需要联合用药。如小剂量利尿剂加中药健脾利湿或温阳利水方治疗老年人水肿,可明显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对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老年患者,我主张尽量联合中药治疗。

5.加强用药后的监测。对于需长期服用药物的老年人来说,如应用头孢类和氨基甙类抗生素以及噻嗪利尿剂,应定期监测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状态;对长期服用地戈辛、氨茶碱的患者应尽可能到有条件的医院做血药浓度监测,以便医生根据血药浓度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给药间隔时间,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老人用药,从小剂量开始》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老人长寿从养生开始”专题。

老人用药,从小剂量开始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