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人群 > 有关90后空巢老人注重养生 > 导航 > 有关90后空巢老人注重养生

老人房子太大,心空

有关90后空巢老人注重养生。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接受养生的理念,养生和养性必不可分,它带给我们的是健康。如何避开有关不同人群的养生的认识误区呢?请您阅读养路上网站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老人房子太大,心空》,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曾经看过这么一幅画,画中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守着一桩富丽堂皇的大房子唉声叹气。老人家辛苦了一辈子,理应过上好日子,衣食无忧,住上宽敞的大房子。但是,好心有时候也会办坏事。据国外媒体报道,有些老人因为住的房子太大,竟然引发了抑郁症。这是为什么呢?

从心理学上来说,孤独感与空间上的远近有莫大关系,过大的房子确实有诱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风险。

首先,当人与身边的各种事物距离比较远时,主观感觉到的疏离感越强,亲密感越少,从而落落寡欢。其次,在人与生俱来的安全感的驱使下,老人对空旷的空间感觉到更多的不可控因素,也多了更多的胡思乱想。有研究证明,房子越大想象力就越丰富。再次,老人的动作更为迟缓,房子大增加了取物和操作家务的难度。

所以,一般说来,老人居住的房子面积适宜在50-90平方米左右。如果已经住进了大房子怎么办呢?在一些欧美国家,房子较大的老人一般会招租,找同龄的几家人住在一起,其乐融融,还解决了缺乏陪伴的问题。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把房子变成桥牌室、象棋室等公共活动场所,让群体感击退衰老。那么能不能把屋子填得满一些,或者刷上深色让它看起来小一点呢?不行。老人心情容易烦躁,深色会让他们更压抑,相反,冷绿色则对改善心情有辅助作用。另外,繁琐的摆设也会加重坏心情,家具最好也以简约为主。

ys630.COm精选阅读

老人情绪不能波动太大


老人应该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样有主意身体的健康。坏心情、坏情绪都会对身体的生理造成很大的伤害。

坏情绪的伤害

老人坏情绪会引起身体的很多生理上的变化,比如坏情绪会让你的血压不稳、红血球增加,或者是心脏等方面的疾病。老年人应掌握和控制好自己的心态,因为心胸狭小,发脾气、激动、对人对己过高要求且情绪变化无常等,均可成为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等疾病的诱发因素。刘大爷平时就是个急性子,一听说孙子在幼儿园背人欺负了,顿时火冒三丈,要去找老师,可是没想到悲剧发生了,还没走到门口就感觉脚软,去医院检查是脑出血,像这种在盛怒之下引起脑血管劈裂的人很多,还可能会引起心肌梗死。所以,老人平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大的情绪波动。

甚至被误认为是阑尾炎或胆囊炎。情绪激动时还可引起结肠痉挛和结肠过敏,有人称其为“情绪结肠症”。另外,不愉快的情绪可影响免疫功能,削弱人体的“免疫监视作用”,容易引发癌症或其他疾病。可见坏情绪是对么的可怕。

要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心中烦乱时,可以暂时微闭双目,幻想自己身处自然的美景之中,沉浸在这样的幻想中几分钟,可以舒缓、放松自己的情绪,再睁开眼睛时,心情会豁然开朗。也可以听听轻音乐或者是找个人聊聊天,舒缓自己心中愤怒的情绪。

总之,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对人的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心情大好也是病

老人心情太好也是一种潜在的疾病。大家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但是每天都高高兴兴的就是病了。这种狂躁的状态的人表现得轻松、愉快、兴高采烈、洋洋自得,好像人间无烦事,一切烦恼都抛在九霄云外。这种充沛的经历让他们睡眠减少。一般来说,病人意识不到自己处在病态,更不愿意看医生,因此,只有靠亲友或家人及时发现,及早带他们到精神科就诊。

所以,老年人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远离大喜大悲。

各国妙招守护空巢老人


埃菲社报道,来自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在未来10年内,65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超过5岁以下儿童人数,这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空巢老人也越来越多。这些老人发生意外后,可能很久都无人知晓。如何知道他们的安全状况,全球各地区都有自己的好办法。

日本:每天监测用水量从明年3月起,东京水道局将推出一项每天用电子邮件向儿女发送独居老人用水信息的服务,以方便晚辈通过用水情况了解父母是否健康安全。这一服务首先要在独居老人家中安装电子指示器,记录老人每小时的用水量,之后将数据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指定的手机。儿女可选择了解老人每天某一时段用水的情况,如做饭或洗澡的时间,以便了解是否一切如常。

英国:老人都戴摔倒监测器英国推出了摔倒监测器和漫水监测器。老人只要把摔倒监测器别在皮带上,一旦摔倒,监测器的平衡被打破,它就会自动向呼叫中心报警。漫水监测器则放在浴室或厨房内,一旦地面湿滑,它就会发出警报,然后由最近的社区人员来提供帮助。

瑞士:配备全套电子保姆瑞士的很多社区都配备了全科医生和护理工,社区还在被允许的情况下,替部分独居的老人安装24小时智能闭路电视监管摄像头、对讲机。一旦老人按下对讲机上的报警钮,即使老人无法说话,值班员也可查找到老人的门牌号码。独居老人外出活动时,社区还为他们准备了随身携带的全球定位系统,老人出现意外时,几分钟内救援人员就会找到老人。社区还为自理能力稍强的独居老人配备了3G手机。这些电子辅助求救装置被形象地称呼为电子保姆。

预测美国人口统计局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到2040年,65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到13亿。从比例上看,发达国家老龄人口比例较高,但发展中国家正在迎头赶上。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到2040年时中国的老龄人口比例将由目前的8.3%提高到22.6%。人口出生率很低的发达国家受老龄化的威胁最为严重。在南非,低出生率将与艾滋病造成的高死亡率产生共振,到2040年该国人口预计将减少800万。

影响老龄化加速将减少劳动力资源,增加各国的退休金和医疗成本,影响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

空巢老人老人别与社会脱节


就像赵本山的小品《钟点工》里的经典台词“屋里憋屈型”一样,“空巢老人”是当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新名词。空巢原本指小鸟离巢,如今却形象地用来描绘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空虚寂寞的老人们。

调查显示,自2001年起,我国正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而现在,全国1.67亿60岁以上老人中,已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

对于更多的老人来说,物质养老不再成为问题,精神上的依托、心理上的慰藉才是迫在眉睫的需要。再优越充足的物质生活都无法掩饰老人内心对空虚和孤独的极度恐惧,以及对尊重和关爱的迫切渴望。“有人花钱找乐,有人花钱吃喝,还有人花钱找人唠嗑”。前一阵子,就有一位寂寞的老人在商场里,专门找人陪他聊天。

首先,衰老的来临会挫伤老人的自信心,减少他们的生活积极性。其次,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的转变会带来失落和孤独感。若没有新的内容填补,很可能影响健康。此外,有些老人不能适应新角色,或者担心退休后经济窘迫,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变得自卑多疑、挑剔苛责,甚至悲观厌世,患上“老年性抑郁”、“空巢综合征”。

其实,在大家为“如何安度晚年生活”出谋献策的同时,作为“空巢”的主体,老人们更应该主动出击,改变养老观念,积极发现并寻找老年生活的快乐。在主动搞好人际关系,健康条件允许下,做一些真正感兴趣的活动,从中得到乐趣和自我满足。有了这些法宝,相信每一个老人都能达到“乐天安命,怡然自得”,“空巢”不“空心”。

不和热点脱节

读书上网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在86岁生日时,开通了个人网站。于老平时便关注社会发展与热点话题,喜欢与年轻人交流,乐在其中。

我们身边有很多老人与年轻人一样,喜欢高谈阔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快速变化、信息膨胀的现代社会,电子商务、“芙蓉姐姐”等新鲜事物频频出现,“剩男剩女”、“杯具”、“给力”等流行热词更是层出不穷。而老人由于生活圈子缩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较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况,使得他们的知识与信息不能及时更新,甚至导致他们与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逐渐脱节,从而被社会和家庭边缘化。

事实上,随着网络的普及,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高度发展,老人即使足不出户,也能随时了解国内外发生的最新事件、社会热点问题。可以与外地的儿女们打电话时说一说,甚至试着到网上讨论交流,发表几句自己的看法,保持与社会的良好接触。

此外,还有很多社区市民学校,紧紧围绕社会热点问题举办讨论会、读书会等活动,鼓励老人读书看报,让老人们对形势政策和社会热点有大概的了解,自娱自乐,做到与时俱进,不与社会脱节。

不和单位脱节

当志愿者

有一位老领导,在退休欢送会上,反复说着“希望不要人走茶凉”之类的话。退休后,单位多次组织老同志活动,他都借口不参加,连取工资也让别人带,明明自己主动疏远了别人,他却固执地认为是别人故意冷落了自己。

离开工作岗位,有的老人不愿接受角色变化,思维模式也拒绝改变,产生“人走茶凉、人老位衰”的消极思想,甚至对单位的人滋生敌对心理。

其实,退休和上学、工作、结婚一样,是人生的正常转折点,它意味着一种新生活的开始,而不是离开单位和同事。很多老人退休后发挥余热,充当顾问的角色,把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感悟传递给年轻人,让他们少走弯路,继续体现自己的价值。

此外,老人还可以主动参与一些社区事务,加入社区志愿者的队伍,比如担当文明新风的宣传员、卫生环境的监督员、社区治安稳定的巡逻员等。这样不仅能让自己“宝刀未老”,内心还能获得被尊重和被需要感,从而活得更加有滋有味、丰富多彩。

不和科技脱节

用新玩意

如今,不少老人受到“高科技”的困扰,他们不知道信用卡,不会用电脑,甚至不敢用电热水器等。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很多老人对这些新玩意充满了“既想知道,又不敢随便碰”的矛盾心理。

科技的发展让老人感到茫然。他们不会打字,鼠标小箭头不听使唤;想学又不知从何学起,生怕按错一个键就弄坏了,小心翼翼、束手束脚,感觉自己像“文盲”。而疏于和父母联系的儿女,试图让他们不寂寞、不牵挂,忙着给父母配备了高科技设备,却没有体会到他们内心的恐惧和困惑。

其实,老人们不要一听到“高科技”就敬而远之。“老人电脑”、“老人手机”等专用产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使用不便的困难。其次,儿女们可以多想办法,让父母享受便利,比如把大儿子的电话设置为快捷键1,二儿子的电话设置为2;把电脑图标修改成老人容易理解的语言,比如“上网”、“看电影”等等,并把密码写在纸上贴到旁边。

另外,老人自己也可以从易到难,多学多练。买新产品时留下客服人员的电话,不懂的时候咨询,体会做“时尚达人”的快乐。

不和邻里脱节

串门聊天

退休后的卓阿姨参加了社区的腰鼓队,每天和一群老姐妹自娱自乐、其乐融融,既打发时间,又强身健体。前一阵子,她们还受到邀请,在县运动会的开幕式上进行表演,好不得意!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忙于在外求学或打拼事业,大多都是离家千里甚至远飘海外。即使与父母住在一起,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也使他们难以“忠孝两全”。

面对这种现实,街坊邻居是离老人最近,也是最容易找到共同话题的伙伴。老人们可以一起组织活动,比如交流养花养宠物的经验,参加锻炼,一起下棋打扑克,买菜逛超市等。聊聊天、串串门,既赶跑空虚孤独,又丰富了精神生活。此外,不少社区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老年公益活动,比如老年英语班、歌咏队、老年大学等,鼓励老人们走出“空巢”,积极加入邻里互动,保持乐观健康的生活状态,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不和亲友脱节

张罗聚会

传唱至今的歌曲《常回家看看》表达了游子的心声,更唱出了天下父母的期盼。父母的心愿其实真的就是一份“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的和美,一种“向爸爸谈谈工作的事情”的温馨。

现在,很多儿女觉得忙不过来,老人又担心打扰孩子、亲戚的工作,怕自己给他们增添累赘,宁可闷闷不乐地呆在家,望着天花板东想西想,也不愿意主动联系子女和亲朋好友。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被关心、与人多交流。老人大可不必“杞人忧天”,不妨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相对闲暇的时间,给亲戚朋友打打电话,走动走动,问问他们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该出手时就出手”;节假日的时候,充当亲友们之间的亲情“胶水”,联系、张罗家庭聚会。

总之,在儿女体谅、努力抽时间陪伴的同时,老人更要自得其乐,从容面对和享受快乐的晚年生活。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老人房子太大,心空》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有关90后空巢老人注重养生”专题。

老人房子太大,心空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