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饮食养生 > 冬季多吃什么养生 > 导航 > 补心阳的食物

冬季养生,多吃苦少吃咸助长心阳!

冬季多吃什么养生。

天天常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逢君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养生也日渐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如何在饮食养生方面行稳致远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冬季养生,多吃苦少吃咸助长心阳!”,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帝内经中提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冬天万物敛藏,养生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不使阳气外散,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卫福部新营医院中医科医师黄盟珠建议早睡晚起、少食咸多食苦,注意头脚保暖、情绪不要过度激动或兴奋,否则体表易出汗热量耗散,外来寒气容易侵入。

医师表示,中医养生之道重视顺应自然。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顺应自然界四季气候变化规律以养生就不会生病,若违反自然规律易招致灾害。

冬季为寒冷季节,生活起居应早睡晚起,早睡可养人体阳气保持身体温暖,晚起以待日出再出门可避寒风,衣着要暖和柔软使气血流通、四肢舒畅温款,可以温水泡脚多动脚踝与手腕,改善手脚血液循环。

Ys630.Com

头部为诸阳之会易受寒,诱发头痛、感冒,出门需戴帽或围巾,情绪也不宜过度激动或兴奋,搭配适当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但晨起运动不宜太早,避免恶劣天气。

饮食部分,建议宜遵循“少食咸多食苦”原则,咸入肾,苦入心,冬季为肾水旺盛之时,咸味吃多肾水更旺,使心阳力量减弱。

多食些苦味食物可助心阳;饮食宜温热,但不可过热,忌食生冷和黏硬食物,可食用偏温性食物如姜、羊肉、鸡肉、牛肉、火腿、虾、核桃、胡萝卜、红枣,菜饭可加重味道,有充分蛋白质、脂肪增加抵抗力及免疫。

至于冬令进补,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及身体状况,适当服食保养身体的中药,体质偏虚寒人临床表现为身体畏寒、手脚冰冷、脸色苍白、常水泻等,可服食补益阳气药物。

但感染发炎时,如感冒发烧、喉咙痛、皮肤痒或有免疫疾病者则不宜进补,避免加重病情变化。

相关阅读

小暑要吃苦 养生要养阳


外界气温高,空气中湿度大,汗液蒸发困难,体内热量积蓄过多,以及出汗过多,会导致体内水和盐大量排出;当得不到及时补充时,同样可能中暑。所以对于体力劳动者、室外工作的人员来说,应该多饮水,同时服少量仁丹、常喝绿豆汤等都可预防中暑。

小暑时节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油腻之品。如绿豆百合粥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消暑止渴、降胆固醇、清心安神和止咳的功效。南瓜绿豆汤同样具有清暑解毒、生津益气的功效。蔬菜应多食绿叶菜及苦瓜、丝瓜、南瓜、黄瓜等,水果则以西瓜为好。

此季节天气炎热,出汗较多,对有慢性病的人群,更应结合节气特点加以调护,防止旧病复发或加重,并防止夏季常见病的侵袭。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加强室内通风,尤其在闷热的天气中要注意使用物理降温。有心脏病史的人群,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贮备氧气袋,在自觉胸闷气短之时使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患者,应注意室内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必要时吸氧。此外,还应禁食寒凉之品,中医有句名言:形寒饮冷则伤肺。胃肠道疾病的人群,此节气要注意饮食的合理科学。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的人们要注意饮食有规律,不要暴饮暴食,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同时应少食寒凉之物,以免加重病情。

总之,小暑节气后就到了伏天,只要我们科学、合理地安排作息与饮食,就能安度小暑。

立夏养生 养护心阳最重要


5月5日是24个节气中的立夏之日。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夏之初),立夏代表天气转暖,温度升高,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此时,植物繁盛,雨水增多。

中医认为,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立夏之后,人们的生理状态也相应发生一定的改变。顺四时是养生的首要原则。

中医理论认为,夏季气候炎热,五行属火,与人体五脏中的心相对应,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旺盛,有利于人体心脏的生理活动。故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学会养心。

心通夏气宜护心阳

《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在中医文献中对心解释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之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

心的生理特性表现出:其一,心为阳脏而主阳气。也就是说心为阳中之太阳,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使之生机不息,故喻之为人身之日。《医学实在易》称:盖人与天地相合,天有日,人亦有日,君父之阳,日也。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但维持了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心为火脏,烛照万物,故凡脾胃之腐熟运化,肾阳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等,都与心阳的作用分不开;其二,心与夏气相通应。即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通应的。心通于夏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

重视静养戒怒戒躁

头痛、失眠、烦躁、坐立不安一到夏天,很多人就感觉浑身不适,想刻意进行调整,却萎靡不振、郁郁寡欢。专家认为,这跟心的承受度有关。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此时不仅情绪易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在立夏之初就要做好自我调节,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立夏养生还应重视的一点,就是要重视静养。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定、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笑口常开。可多做偏静的文体活动,如绘画、钓鱼、练习书法、下棋、种花等。

晚睡早起睡好午觉

立夏后,气温明显升高,但此时早晚仍较凉,日夜温差仍较大,早晚要适当添衣。另外,立夏后,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睡眠方面也应相对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但仍应注意睡好子午觉,尤其要适当午睡,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

专家指出,人生活在相对湿度为45%~65%的环境中,感觉最为舒适,也最有益健康,但多风少雨的立夏时节往往比较干燥,室内湿度达不到这个水平。如果每天早上起床后感觉嗓子和鼻子发干,就说明该给室内空气加湿了。

饮食清淡喝粥为佳

专家说,夏日的膳食调养,应以低脂、低盐、多维生素且清淡为主。人们出汗多,食欲不好,可用各种营养保健粥来开胃,并调理身体。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干扁豆浸透与大米同煮成粥,能清暑化湿、健脾止泻。此外,红小豆粥、薄荷粥、银耳粥、葛根粥、苦瓜粥都是夏季的好食品。

同时,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1)补充充足维生素,如多吃些如西红柿、青椒、冬瓜、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新鲜果蔬;(2)补充水和无机盐,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豆类或豆制品、水果、蔬菜等都是钾的很好来源。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等都有较好的消暑作用;(3)适量地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都是最佳的优质蛋白。

运动适度不可过剧

立夏后,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出汗,汗为心之液,立夏时节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盐水,补充体液。立夏时节,选的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打太极拳、练习太极剑、散步、慢跑等。

处暑吃什么 处暑养生少吃苦味食物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

1、处暑到,不食苦

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秋燥尤为严重。而燥气很容易损伤肺部,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时节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会明显上升。同时,肺与其他各器官,尤其是胃、肾密切相关,所以秋天肺燥常常和肺胃津亏同时出现。肺燥津亏的典型症状有口鼻干燥、干咳甚至痰带血丝、便秘、乏力、消瘦以及皱纹增多等。

在五味中,苦味属燥,而苦燥对津液元气的伤害很大。肺病禁苦一说在《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中就有所提及,而且《皇帝内经素问》中也有提到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所以处暑养生要少食苦瓜、羊肉、杏、野蒜等苦燥之物。

如果已经出现肺燥津亏的症状,就一定要及时冲泡麦冬、桔梗、甘草等饮用,或是吃些养阴生津的食物来润肺,比如百合、银耳、萝卜、秋梨、香蕉、藕等。

2、不宜过早开始大补

在刚刚过去的夏天,人们会由于天气炎热而没有食欲,可虽然进食较少,身体的各项消耗却不少,所以处暑时适当吃些补品,对身体是有很多好处的。不过同时也要避免乱补,尤其不要盲目服用人参、鹿茸、甲鱼、阿胶等营养极为丰富的补品。

为了驱火祛暑,人们在夏天常吃一些苦味食物或者冷饮,往往会导致脾胃功能有所减弱,所以如果一入秋就大量食用过于滋腻的补品,脾胃一下子适应不了,很容易引发消化不良。

我们进补时最好选择那些补而不峻、润而不腻的平补之品,这样既营养滋补,又容易消化吸收。其中蔬菜如:胡萝卜、冬瓜、银耳、茭白、南瓜、藕、百合、山药、白扁豆、荸荠、番茄、荠菜、平菇等;水果、干果如:梨、柿子、柑橘、香蕉、芡实、莲子、桂圆、花生、栗子、黑芝麻、核桃、红枣、梨等;水产、肉类则可用:黄鳝、海蜇、海带、蛇肉、兔肉等。

抵抗力差、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最好不要擅自选择补品,而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补,以取得更好的进补效果。

3、处暑养生吃蜂蜜

蜂蜜

养生功效:处暑时节多服用些蜂蜜,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有效防止秋燥对人体的伤害。

调试标准:应挑选气味纯正、有淡淡的花香,颜色成透明或半透明,挑起可见柔性长丝、不断流者。

食而有道:存放蜂蜜不要用金属及塑料的容器。

冲服蜂蜜的水温最好不超过60℃。

食用蜂蜜的最佳时间为饭前0.5~1.5小时或饭后2~3小时。

适可而止:25~50克/次。

4、处暑睡好,平衡阴阳

处暑养生的关键词是睡眠。这个时期天气渐渐变冷,人体内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中阳气的收敛而有所下降。如果我们想使体内的阴阳之气达到平衡,以更好地适应天气的变化,就必须保证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

关于睡眠对养生的重要性,我国古代的医学家早就有所论述,比如《十问》中说:夫卧非徒生民之事也,举凫、雁、肃霜(鹔鹴)、蛇檀(鳝)、鱼甲鱼、耎(蠕)动之徒,胥(须)食而生者,胥卧而成也故一昔(夕)不卧,百日不复。另外我国传统中医学中还有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等观点。由此可见,高质量的睡眠,对我们非常重要,睡眠不好,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各项生理功能。

处暑时节,要想有效地调节体内气血阴阳的平衡,就要保证夜间0到4点、中午12到13点休息好。因为0到4点的时候,人体代谢功能水平最低,而12到13点,交感神经又最疲乏。另外,老年朋友要特别注意,因为人上了年纪,会有昼下精,夜不冥的现象,所以老年人可以困了就睡,睡不着就起来,正如《古今嘉言》所说,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

5、润肺养肾,相得益彰

中医认为:肺属金,肾属水,金生水,金于水为母与子,两者相互滋生相互制约。通俗点解释就是,肺和肾主要分别影响呼吸代谢和津液代谢。其中肾主水,可升清降浊,蒸腾水液。肺则为水之上源,可宣发肃降,调通水道。肾肺相辅,维持这体内水液代谢。同时,肺主呼吸,肾主纳气,所以肾肺配合,又完成了人体的呼吸代谢。正是由于肾肺的这种关系,肾精、肺液也是相互制约的,一方受损,另外一方也会被影响。处暑时节,身体消耗的能量非常多,而营养相对缺乏,这时人们就容易肾气虚,会有气短畏寒、少语寡语、失眠多梦、疲乏劳累、腿软腰酸、脱发早衰等症状。因此要及时调理,避免发展成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甚至肿瘤等疾病。

处暑时节,为了避免秋燥给身体带来各种伤害,我们要调节日常起居、饮食等方面,通过润肺养肾,来给自己补养气血,保持精力旺盛,增强抵抗力。在饮食生可多吃些银耳、百合、莲子、蜂蜜、糯米、奶类等清润食品以及梨等新鲜水果。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处暑养生的一些知识,处暑不适宜大补,日常生活中要保证睡眠,多吃些润肺养肾食物。

延伸阅读:

处暑养生 处暑养生的12个小常识处暑养生 处暑养生须遵守16个小常识处暑吃什么 处暑养生必吃三种蔬果处暑代表什么 处暑养生我们要注意哪些处暑养生 处暑吃什么最养生处暑吃什么 处暑节气吃啥最养生

秋季养生应该多吃苦瓜和莲藕


专家提醒:秋季进补应以清补、平补为主。除了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

另外,不同体质补的内容也各异。刘教授指出:临床中常会发现病人经常补错药。如:有一过敏体质患者病情经常反复,后经医生询问才知道病人私下吃了蜂胶。很多人以为蜂胶对过敏性疾病很好,其实蜂胶在中医属于寒性,刚好与治过敏体质温热药相冲。病患一停用蜂胶,症状立刻改善。因此,建议身体虚弱、患有慢性疾病的朋友,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食疗或药补辨证进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是专家介绍的两款实用简单的食疗方法和两类常用的补药供读者参考选用:

食疗:苦瓜祛心火,莲藕防秋燥

1.苦瓜:苦瓜有清热祛心火,解毒,明目,补气益精的作用。

烦热口渴:鲜苦瓜1 个,切断去瓤,切片,水煎服;

中暑:取鲜苦瓜1 个,截断去瓤,纳入茶叶后,遮盖好,悬挂通风处阴干,每次取茶叶和苦瓜6~9克,水煎或泡开水代茶饮。

常见的家常菜式有凉瓜炒田鸡、凉瓜排骨、酿凉瓜。最简单的是煮苦瓜汤:取鲜苦瓜半斤,去瓤切块,加瘦肉100克切块,放锅内加适量水同煮,熟后加适量盐调味食用。此汤有清热解暑之效。

2.莲藕:莲藕味甘,性平,有消炎化淤、清热解燥、止咳化痰之功效。

润肺化痰:选新鲜白莲藕洗净去皮,榨为藕汁,加蜂蜜调匀,每日早上饮用,可防秋燥,并能润肺止咳化痰。

化血淤:选嫩藕洗净去皮生吃,这个时节吃有助于化解产妇体内的淤血。

常见的家常菜式有炒藕片、藕丁、炸藕盒、蒸藕盒,或用于煮藕汤:取鲜藕半斤切块,加排骨半斤,放锅内加适量水同煮,熟后加适量盐调味食用。此汤有清润祛燥之效。

药补:宜以清补、平补为主

秋季进补,要以清补、平补为主。据刘教授介绍,清代食医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在这个时节能起很大作用,它主要以西洋参、麦冬、石斛以及粳米、甘草益气生津;以西瓜翠衣、黄连、知母、荷梗、竹叶清热消暑,利尿除烦,几种药的配合,清热解暑、养阴生津的效果很好。总之,现在进补主要侧重于养阴、补气

常见的养阴药有:枸杞、玄参、玉竹、麦冬,均可促进津液的分泌,并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

常见的补气药有:人参、黄芪、白术、茯苓,能益气培元。不过在剂量上难以拿捏,最好找专业中医师问诊。

春季养生注重养阳 补阳多吃11种蔬菜


到了春季,阳气生发,这个时节养生要注重养阳,春季养阳饮食宜清淡,在饮食上宜选用利于升发阳气又清淡可口富有营养的甘、辛、温之品,少食酸收之味为宜。那么春季养阳吃什么好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推荐几种补阳食物,帮你在春季补足阳气,一起来看看。

春季养阳,重在养肝

(1)要掌握好平衡的原则,注意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应尽量多食用新鲜蔬果和一些高维生素、高矿物质、低脂肪的食物,减少辛辣、油炸、煎烤食品。

(2)春季养阳宜选择辛甘发散之物,不宜食酸收之味。应尽量多食用一些像葱、香菜、花生、大枣、豆豉等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食物。

(3)顺应春升之气,宜多食温补阳气的食物。早春时宜多食韭菜、葱、姜、蒜、洋葱、芥菜、香菜等性温味辛的食物,有利于抑杀细菌;晚春时则应多食菠菜、荠菜、芹菜、荞麦、菊花苗、莴笋、蘑菇等清解里热、滋养肝脏的食物;水果可食用甘蔗、梨、香蕉等。另外,春季易上火,可自制清火茶饮,如煮些绿豆汤、菊花茶、莲子心茶等。

(4)春季多风干燥,宜多喝水少饮酒。早春时天气较为寒冷,肝阳难以开发,少量饮酒具有通经、活血、化淤的作用,进而达到肝脏阳气生发的目的,但切忌不可贪杯,否则容易伤肝。

春季养阳食物

黄豆芽

含有视黄醇、磷、钾等成分。黄豆芽味甘性寒,有清热利水的功效。黄豆芽可与肉类共同炒食。

胡萝卜

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能保持眼睛和皮肤的健康。患有皮肤粗糙和夜盲症、眼干燥症、小儿软骨病的人,食之大有裨益。胡萝卜可以生食或与大米煮粥,都是春季的健康食用方法。

荠菜

荠菜富含蛋白质和10多种氨基酸,还含葡萄糖、蔗糖、乳糖等,荠菜味甘性平,能调和脾胃,且有明目的功效。用荠菜煮粥营养丰富,味道甘美。

韭菜

韭菜富含糖类、蛋白质、视黄醇、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C和钙、钾等营养成分,且有调味和杀菌作用。春日食韭菜有辛辣助阳、促进升发功效。中医认为,韭菜有温中散寒的作用,与猪肉、猪腰炒食都是营养膳食的选择。

芹菜

芹菜富含视黄醇以及钾、钠、钙、磷等成分。与粳米煮粥,有伏热、利小便的作用,另外,芹菜配百合清炒清淡开胃。

菠菜

含有钙、镁、维生素C、维生素A、视黄醇、钾、磷、钠、硒。菠菜味甘性凉,有养血通便之功效。菠菜可以煮汤或烹制菠菜肝片等菜肴,均为春季佳肴。

小葱

富含维生素A、钾、钙等营养成分。葱白味辛性温,能通阳解毒,对春天的风寒感冒作用极佳,且有助于通便、消疮肿。煲汤时加小葱营养功效更佳。

绿豆芽

富含视黄醇、磷、钾等营养成分。味甘性寒,可清热。绿豆芽可炒食,亦可榨汁服用。

竹笋

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C、视黄醇、磷、钾等。竹笋味甘性寒,有舒解郁滞和消痰的功效。竹笋与大米同煮粥是春季清淡佳肴。

香菜

富含视黄醇、维生素C、维生素A、钾、磷、镁等。香菜味辛性温,可以发汗,助消化。春季感冒无汗或停食,可以用热饼裹香菜辅助治疗。

香椿

含视黄醇、维生素C、维生素A、钙、钾、磷等。香椿味辛、苦,性温。能祛风散寒、止痛消炎。多吃香椿对春季风寒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发作、肠炎等病的治疗有益。香椿可以煮粥,可以与鱼清蒸,也可以做成香椿炖羊肉、香椿炖猪肉等菜肴。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饮食养生频道的《冬季养生,多吃苦少吃咸助长心阳!》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冬季多吃什么养生”专题。

冬季养生,多吃苦少吃咸助长心阳!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