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保健 > 夏季三伏养生 > 导航 > 三伏养生冬病夏治

冬补三九夏补三伏

夏季三伏养生。

朱德说“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不能生锈。”养生,很多人只是听说但并未真正力行,养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践行的并不多。如何避开有关养生保健的认识误区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冬补三九夏补三伏”,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古代医学家曾有告诫:暑邪极易耗气伤津,使人正气不足而引发各种虚症。根据中医“虚则补之”的原则,适当合理的“三伏进补”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关键问题是要分清虚实、对症补益。高大暑期间饮食要特别注意,这时市民可多吃消暑清热、化湿健脾的食品。



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吃姜有助于驱除体内寒气,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子姜炒牛肉、子姜炒木耳等菜式。但吃姜的时间也有讲究,最好不要在晚上吃。

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家禽肉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其次是脂肪、微生物和矿物质等,相对于家畜肉而言,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质也属于优质蛋白。鸡、鸭、鸽子等家禽都是大暑进补的上选。

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为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本身也可入药。民谚: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烧仙草是台湾著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热两种吃法。烧仙草的外观和口味均类似粤港澳地区流行的另一种小吃龟苓膏,也同样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这款食品孕妇忌吃。

Ys630.com相关知识

“三九补一冬” 冬季宜食补


冬季是一个寒冷的季节。祖国医学认为,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减退,抵抗能力低下等,在寒冷季节,更宜进行食补。这对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体康复等方面,更能显示出药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令进补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在膳食中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可选食:粳米、籼米、玉米、小麦、黄豆、豌豆等谷豆类;韭菜、香菜、大蒜、萝卜、黄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鸡肉及鳝鱼、鲤鱼、鲢鱼、带鱼、虾等肉食;橘子、椰子、菠萝、荔枝、桂圆等水果。狗肉和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补佳品。老年人每天晨起服人参酒或黄芪酒1小杯,可防风御寒活血。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冬季常食炖母鸡、精肉、蹄筋,常饮牛奶、豆浆等,可增强体质。将牛肉适量切小块,加黄酒、葱、姜、用砂锅炖烂,食肉喝汤,有益气止渴、强筋壮骨、滋养脾胃功效。阳气不足的老人,可将羊肉与萝卜同煮,然后去掉萝卜(即用以除去羊肉的膻腥味),加肉苁蓉15克,巴戟天15克,枸杞子15克同煮,食羊肉饮汤,有兴阳温运之功效。现代医学认为,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就是这个道理。

进补前的准备:由于药物入胃全靠胃肠的消化吸收,只有胃肠功能正常,才能发挥补药的应有效果。对于那些肠胃功能不佳的人,可先服用些党参、白术、茯苓、苡仁、扁豆、陈皮之类调理胃肠的药物,使胃肠功能正常,再由少至多地进补。这样机体才能较好地消化吸收。

女性食补可分四种

女性在食补中又可根据不同的体质,分为四种不同的食补方法:

平补:指那些性气平和,不论健康人或病人都可以食用,帮助维持健康和生命的食物,如谷类、豆类、乳类、水果和蔬菜类。这类食品性能平和,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病人均可食用。

温补:指食性温热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黄鳝、甜食、红枣、桂圆、荔枝以及葱姜辛辣之品等。冬令怕冷的女性常吃这类食品可帮助升火,改善怕冷的感觉,从而增强体质。

清补:指食性寒凉的食物,如梨、生藕、芹菜、百合、绿豆、黄瓜、甲鱼、螺蛳等,有清火作用。

温散:指性味辛热的食物,如辣椒、桂皮、芥末、香菜、花椒等。这类食物有温阳散寒作用,在寒冷的冬季,常用来御寒和除湿。养生指点:南北不同 补法有别

需要注意的是,补药也不是随便可用的,当视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而分别选用针对性的补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中医最讲个性化,各人都应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用,最好去医院请中医师确诊自己属于哪一类虚症,再选择相应的补药。

体质虚弱的人,在感冒或其他急性病期间,应停服补品。服用补品时,还应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因为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胃肠道对滋补品的消化吸收。

冬病夏治哪些人不宜贴三伏贴


现在正值三伏天,是冬病夏治最好的时机。三伏贴可以帮助我们疏通经络、驱散寒痰,是冬病夏治最常见的一种手段。但是你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人群都适合贴三伏贴进行冬病夏治的。那么,哪些人不适宜贴三伏贴呢?

三伏贴是利用中医上冬病夏治的理论而研发出来的,其作用原理是利用夏季气温高、人体内阳气充沛、体表经络气血旺盛,通过中药敷贴穴位的方式,来疏通经络、调整脏腑阴阳,从而起到治疗宿疾的目的。

三伏贴适合哪些人群?

三伏贴对于哮喘病、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具有很好的调节以及免疫作用,其次对于那些虚寒所致的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疼痛等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三伏贴不适宜哪些人群?

三伏贴中的药物会对皮肤造成强烈的刺激作用,所以部分人群不适宜贴三伏贴。

1、孕妇以及两岁以下的婴儿。

2、患有热性疾病、阴虚火旺、皮肤过敏、有皮肤过敏、先天性心脏病等人群不适宜贴三伏贴。

3、对药物过敏的人群不适宜。

4、皮肤高度过敏,短时间敷贴就会起大量水泡的人。

5、疾病发作期间不适宜贴三伏贴。


夏季冬病夏治贴三伏


夏季“冬病夏治”贴三伏

医院呼吸科医生说,“冬病夏治”中的贴敷疗法作用机理比较复杂,既有药物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又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从现代医药学观点来看,药物贴敷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药物透过表皮细胞间隙并经皮肤本身的吸收作用,使之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而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

同时,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其产生抗体,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还可能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使人体各脏器的功能恢复平衡,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机体过敏状态,真正彻底改善体质,从而起到免疫增强剂的作用,抑制各种过敏介质的释放及组织细胞浸润,达到脱敏、解痉、平喘的效果。

医生同时表示,通过临床实验观察不难发现,贴药后,人体血中嗜酸性细胞明显减少,说明贴药后可降低机体过敏状态;贴药后血浆皮质醇显著提高,说明贴药能使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

而且通过三伏贴观察到,对绝大部分患者有效,且远期疗效稳定,特别是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和肺心病等,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在三伏天进行穴位敷贴治疗哮喘,患者体内INF水平有明显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增强,减少了哮喘的急性发作次数。

“冬病夏治”并非包治百病

表示,“冬病夏治”是用热药借助夏天的阳势驱除体内寒病,对寒冷季节易发的慢性咽炎、鼻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以及脾胃虚寒、冻疮、关节炎、肾阳虚等有疗效。不过,“冬病夏治”并非包治百病。

不少人奉“冬病夏治”贴敷为治百病的宝贝,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有些疾病就不适宜,如热性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热症”者,皮肤有疮、疖、痈和皮肤破损者以及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咯血及其他出血症患者,以及孕、产妇等,建议市民不要盲目跟风。同时,正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药贴敷期间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冬病夏治”什么时间最合适

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阳中之阳。这时,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药力最易渗透到体内。冬天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这两个时间贴敷穴位,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可见“三伏贴敷”与“数九贴敷”无疑是提高患者御病能力,调节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手段。

“冬病夏治”不必拘泥于入伏首日,只要天气晴好,随时可进行治疗,提前或延后几天不影响效果。

这些人群不宜接受“冬病夏治”

1、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

2、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

3、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

4、妊娠期妇女;

5、2岁以下的婴幼儿因皮肤娇嫩,不宜贴敷;

6、实热及阴虚火旺者(如大便干燥,长口疮,舌苔较厚等热证明显,寒症不足)。
.

“三伏夏练”需要注意的事项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人体健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研究表明,当环境气温达到33℃时,人在安静的状态下就会出汗,但尚能保持产热与散热的平衡。如果此时还进行体力活动,则出汗量就会大增,而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小的风速,又使汗液蒸发无法快速,人体散热出现困难,体温调节就受到限制,热量积蓄在体内,就有可能引发全身发热、头晕、口渴、恶心等中暑症状。所以,夏练三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因人而异

老年人脏器功能减退,体内水分比年轻人少15%左右,因此抗热能力远远低于年轻人,老年人在高温天气下发生中暑的概率也明显高于年轻人。此外,老年人的血液浓度本来就比较高,患心脑血管病的也高,在炎热天气下锻炼,体内的组织液和血液就会明显减少,血液浓度就会进一步增高,血液黏度也随之升高,因而较易诱发脑血栓、心肌梗死等重症。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年人夏练三伏应慎行。

2、因时而宜

夏练三伏不是要求在炎炎烈日之下锻炼,一般应放在上午或傍晚,选择比较阴凉而又通风的地方。室内运动场地应有良好的通风降温设备。遇上炎热天气体力消耗比较大时,可适当减小运动量和强度。当气温超过35℃,最好停止一切活动,以静制动。

3、防止中暑

中暑是夏季健身最容易出现的运动伤害,如发现大量出汗、疲乏、恶心、头昏等症状,有可能是中暑的先兆,应立刻停止锻炼,迅速来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喝些解热消暑的饮料、凉开水等。同时,身边还要存放一些人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品。

4、补足水分

夏天进行锻炼,因出汗很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盐分,很容易引起热痉挛。若在休息时喝少量清凉消暑饮料及低糖含盐饮料,不但可以补充体内因出汗而减少的盐分,还可限制一部分水不致于大量排出。但应注意的是,在剧烈运动后,不宜吃冰棒等过冷的食物,以免发生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腹痛、腹泻。

5、合理饮食

运动后消耗了大量体力、精力,这时需及时补充营养,饮食上应注意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因为天热运动,出汗多、饮水多,胃酸被冲淡,消化液分泌减少;应该多吃一些利水渗湿的食物;宜多食苦味酸味食物,苦味如苦瓜,可清热健脾、增进食欲,酸味如番茄,可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少吃生冷食物,少食冷饮,尤其是冰,以免导致腹痛等症。

高温导致人体盐分过多流失,水盐代谢平衡失调,使得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出现肌肉痉挛、尿量减少、脉搏加快等热痉挛症(也是中暑之一种)。因此一定要注意以上几要点。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哪些? 别再乱贴三伏贴了


除了贴敷冬病夏治还有哪些方法?

所谓“冬病夏治” 就是冬天容易发生的慢性疾病,通过夏天(暑天)的一些特殊治疗,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症状的目的。包括“穴位贴敷”、“艾灸”、“火龙灸”、“督灸”、“毫针”、“拔罐”、“理疗”、“药物”等多种方法,其中“穴位贴敷”(三伏贴)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除了在医院贴伏贴等一些传统疗法以外,也有一些冬病夏治的居家自疗法既与伏贴疗效相当又简便易学方便操作。

煲汤理疗虚寒型腹泻

虚寒性腹泻病人是冬病夏治的主要病症之一。除了贴敷以外,有些对膏药过敏的患者更不妨试试二姜猪肚汤,无需中药配伍,就能达到滋补养身的疗效。

先将猪肚用醋泡去腥,然后洗净切丝,配干姜10克、良姜10克、草果3克,一起放入罐内煮熟,放入食盐3~5克,空腹食用。该疗法对脾胃虚寒导致的慢性腹泻及面黄体瘦乏力等有一定作用。

专家提示:如果饮用后身体温润舒适,就不需要多食。初次食用身体虚冷无改变,可隔三岔五再次食用,直到身体舒适轻松或者找中医师进一步调理。

熏艾缓解虚寒型胃痛

三伏贴的另一个适应症虚寒性胃痛多因身体阳虚、胃失温煦导致。居家可用艾灸自我保健。

足三里是胃经保健的重要穴位。俗语称“灸一次足三里,胜补一只老母鸡”。胃寒怕冷的人可以自己在家用艾条熏熏足三里、中脘等穴位,艾灸时,要注意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皮肤感觉舒适为佳,每次15分钟,每天一次,连用两周。

专家提示: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侧一横指处)。夜里睡觉头、脚、腹部要注意保暖,入伏后受凉也会招致疾患“秋后算账”。

足浴应对哮喘及便秘

伏天人体经络之气相对流畅,穴位较为敏感。对于冬季易发哮喘及寒性便秘的老病号,可以在家进行足浴按摩,能刺激经络,使身体阳气充实,驱散体内寒凝之气。

取热水泡脚,同时用手缓慢、连贯地按摩双脚,先脚背后脚心,直至发热为止。这种方法对于哮喘、寒性便秘有辅助治疗作用。也可配合按摩足底穴位,如涌泉穴、太溪穴等,按摩力度忌过重。

专家提示:患严重心肌梗死、皮肤破损或高血压患者不宜足浴。饭前、饭后30分钟不宜足浴。

三伏艾灸坏处


现在很多人都会选择冬病夏治,说是这样可以除根,还有有些人如果体寒的话人们就会建议做一下艾灸驱寒从而达到治病的效果。要知道人和人的身体素质是不一样的,有些人适合艾灸,艾灸之后身体就会康复,有些人不适合艾灸,艾灸之后就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的反应。下面介绍下会出现哪些不适。

艾灸后易有这些现象

1、失眠

艾灸后常常会有失眠的症状,如果出现初次艾灸后失眠,也是一种反应,此时的失眠,多很疲乏无力,或嗜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后,这时如果睡眠很少,但不会出现疲乏无力的现象,反而因为艾灸,而显得精力充沛。此时,不要因为睡眠时间的不足而烦恼,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药来凑够睡眠的时间,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灸中脘还会很快改善脾的功能。

2、身体不适感

艾灸的走窜现象,有时候我们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会有胃脘部不适,这很有可能你的肝有隐患或你的胃有疾病,艾灸就会主动帮助你去调整,这就是艾灸的通窜功能。所以说,我们的身体有一个自我调整的功能,只要你调动的好,这些都会起来工作。假如你艾灸关元穴,也许会反应出你妇科方面的隐患或前列腺方面的问题或生殖系统的一些疾患。人体“阴阳”的升降是有其固定的规律的,元气逐渐充足了,“阴阳”就必定按照其规律运行,该升的就自然会升,该降的就自然会降,根本就不必用人为的方法去调动升降。

3、疾病加重

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我们人体是个整体,这里有阴阳之分,不可能只允许正气存在而把邪气都驱逐。那么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他也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就范。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我赶出,那么我就先顽强抵抗。这时的正气不足,而邪气旺盛的时候,当然你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出来。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很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

4、上火

很多人艾灸后会出现口干舌燥,这也是艾灸的一种反应,这种现象表明阴阳正在调整,阳不胜阴,这时要多喝白开水。此时患者会觉得喉咙异常干痛,这是病邪(寒邪)逐渐外发时的必然症状(病邪被驱赶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西医所谓的炎症,此时许多中医专家都会任认为灸过火了,会立即停止治疗,使得功亏一篑)。

5、过敏

有很多人艾灸后身上出现很多红疹的现象,此时多以为是过敏了,其实,这些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真阳元气驱赶寒邪外出的表现。也是病邪在体表的反应。如果此时停灸,病邪还会入里,侵蚀脏腑。如果此时皮肤表现严重,可以用放血疗法使邪出有门。可以在大椎、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还有委中穴放血,给病邪以出处。

艾灸是中医养生的一种方法,适合在夏天来保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艾灸养生有很多方面不得不注意,否则就会容易造成危险后果。

什么是三伏灸?三伏灸的作用原理


年年总有那么段时间可以看到很多人热火朝天地往医院排队贴天灸,那么你们都了解三伏天灸吗,你知道的又有多少呢?

一、什么是三伏灸?

三伏灸是天灸疗法中的一种灸法,属于我国传统中医治疗法。其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在对应穴位贴上中药,以达到灸治的效果。根据时间不同,可分为初伏、中伏、末伏。

二、三伏灸的作用原理

中医认为三伏天这个时间段是天气最炎热之时,也就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正是温补阳气的最佳季节。此时天灸可以引阳入体,可祛除体内的风、寒、湿等邪气,让阳气虚之人增强免疫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治未病的体现。

三、三伏灸药贴常用中药介绍

通常选取中药麻黄、细辛、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徐长卿等功善发散、温通的中药,按比例研成粉末, 用姜汁调成膏状, 做成圆形药饼。

拓展:

白芥子,辛、温,入肺、胃经,所含白芥子油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能引起充血、灼痛,甚至发泡,可作为三伏灸的优良介质。另外白芥子可功善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膝部肿痛。

细辛,辛、温,有小毒,入心、肺、肾经。细辛所含去甲乌药碱有强心、扩张血管等作用,其呈现的药理作用与中医温阳散寒功效相吻合,因此加入天灸药饼作为散寒药效的重要物质基础。另外其还可通窍止痛,温肺化饮。但细辛所含黄樟醚对肾脏有一定毒性,日用量超20g会使口唇、舌尖、趾指发麻,故临床用量不宜过大,内服辛不过钱(3g).

徐长卿,辛、温,入肝、胃经,可祛风化湿止痒,用于湿疹、风疹块、顽癣等皮肤病;还可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疼痛、脘腹痛、牙痛等各种痛症以及寒凝、气滞、血瘀所致各种痛症。

四、三伏灸的适用范围

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各种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

过敏性鼻炎,四肢寒凉怕冷,免疫低下,反复感冒;

虚寒头痛、慢性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厌食、胃痛;

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关节问题及颈肩腰腿痛等症状;

痛经等虚寒性的疾病及其他妇科问题。

五、三伏灸时间表

临床上现在广泛开展的三伏灸疗法一般选取每年三伏天的头伏、中伏、末伏开始的第一天进行。

第一贴(伏前):2018年7月07日(周六)

第二贴(初伏):2018年7月17日(周二)

第三贴(中伏):2018年7月27日(周五)

第四贴(加强):2018年8月06日(周一)

第五贴(末伏):2018年8月16日(周四)

冬补话羊肉


羊的全身是宝,《本草纲目》中说:“羊肉补中益气,性甘、大热。”。羊肉、羊皮、羊血、羊骨、羊肾、羊胆皆可人药。

白羊肉250克,烩蒜、韭食之,三日一顿,有强腰背、壮筋骨的功效。

羊肉250克,切成条状,当归18克,生姜、党参、黄芪各30克,将中药煎汤取汁,然后加水,与羊肉同煮至烂,食之有补血补气、温中止痛的功能,主治产后血虚气弱所至的自汗、发热、肢体疼痛等症。

中药羊角粉有平肝、熄风、清热、安神、镇痛的作用,羊角富含钙,有补钙壮骨的功能。羊骨二根,敲碎,红枣20枚,煮汤,每日一剂,空腹服之,主治血小板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

羊心切块,穿在竹签上,蘸以玫瑰花盐水,反复在火上烤,趁热食之,有疏肝解郁、补血活血、宁心安神的作用。

羊肝150克,韭菜1000克,洗净,切片切段,拌以调味品,在锅中急炒至熟,食之能温肾、固精、补肝、明目。

羊肺可治肺燥久咳。

羊肾治肾虚阳衰、腰膝冷痛、筋骨痿弱。

羊肝补脾益胃,治少食体瘦。

羊血蛋白质含量不亚于羊肉,是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优质补血剂。

据现代科学研究,羊乳的营养价值比牛乳还胜一筹。羊乳中有一种类似催眠的物质,临睡前喝上一杯,有镇静作用。同时羊乳含钙丰富,有延缓与防治肠道癌变的作用。

三伏炙的好处


对于女性朋来说,体寒和宫寒是经常遇到的事情。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的话,会出现手脚冰凉或者是痛经的情况。所以很多的朋友会在三伏天的时候,和一些姜枣茶或者是进行三伏炙。很多的朋友其实并没有听说过三伏炙,但是三伏炙对于女性朋友有很大的帮助。那么,三伏炙的好处是什么呢?

十个女人十个寒,寒则瘀、瘀则凝、凝则堵、堵则造成酸麻胀痛,严重些易积成炎症,再严重些就会导致肌瘤、囊肿、癌症!男人本为阳刚之体,寒则萎靡不振,生活事业难成功。老人阳气本衰,寒则更加衰弱,浑身不适,吃药当饭,恶性循环。

1、三伏天温灸的第一大好处:解暑、祛湿、驱寒、降火

冬病夏治,三伏天温灸是根除一切疾病根源的好时机。寒是万病之根,湿是万病之母,风是万病之首,火是万病之华。

到了夏季,许多人怕热,这是因为体内寒气、湿气重的缘故。中医讲:“虚火、邪火之根是寒湿之邪,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这就是容易上火的朋友,容易引发炎症的根本原因,比如妇科炎症、咽喉炎、鼻炎等。三伏天祛寒除湿的最佳方法是温灸,光是一味的降火消炎,火越降越旺,炎越消越多。寒邪不祛,炎症不愈。所以发挥温灸的纯阳与阳气最旺之时的三伏,双重阳气注入体内,将寒湿邪排出后,即使在炎热的环境里人也可以不闷热,不烦躁。

2、三伏天温灸的第二大好处:温肾壮阳,充足元气

无论天气多么炎热或寒冷,身心却是舒畅无比。这就是元气阳气充足,夏不怕热,冬不怕冷的表现,火力充足,精力旺盛,耐力很强,耐痛,抗压力、抗负能量就强。总之,元气充足的表现就是正能量很强的人,是真正意义的健康,是身心健康所表现出的感染力、影响力的强大能量场和安全感的人。成功人士大都是元气充足之人。

三伏天温灸人体补阳大穴如神阙、关元、命门等,可温肾壮阳,充足元气,快快让你的正能量爆棚吧!

这种感觉是其他任何治疗、调理、保健、补品等无法体会到的。

3、三伏天温灸的第三大好处:延年益寿

宋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抚阳保命延寿之法,艾灼第一。”真元就是元气、阳气,所以,元气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长寿之本,福德之本。

中老年人,在三伏天温灸足三里、关元,不仅可以解决很多常年累月的虚劳疾病如胃肠疾病、前列腺等,还可以健补脾肾,延年益寿。

4、三伏天温灸的第四大好处:修心养性

现代生活节奏快,人的脾气不好,容易生气,害怕、胆小,计较、嫉妒、不容人,自私自利,烦躁不安,无缘无故发火,莫名其妙烦恼,疾病缠身,慢性病、疑难病,长期依赖药物疾病,身体有说不清的难受却查不出原因…

从中医的角度讲,在三伏天温灸,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进入人体,那么,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被天地之双重阳气赶出体外,因此,身体变得轻松,心胸逐渐开阔,病痛逐渐解除,智慧越来越多,身心清净。所以,三伏天温灸既能祛病、又能强健身心,达到真正的修心养性。

冬补三九夏补三伏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