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常识 > 长寿老人养生之道 > 导航 > 长寿养生之道

长寿养生之道

2019-10-11

国医大师养生之道做到四点必长寿

长寿老人养生之道。

天天常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逢君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养生从历史上的玄虚传说,已经进入大众百姓视野,如果不需要我们的生活成悲剧,就必须注意养生。就养生常识话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呈现“国医大师养生之道做到四点必长寿”,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养生现在在生活中是很流行的,不仅仅是老年人追随养生,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也是追随养生的,并且有很多的大师也是在追随养生,在生活中能够怎么增加寿命呢?国医大师有什么呢?

长寿秘方1:一是不争名不争利,心态上凡事顺其自然。二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三是爱运动,每天早上练八段锦。他说:"我冲凉有个秘方,冷热水交替,是相对的冷热交替。这样血管不断收缩扩张,就像是做了一次血管按摩一样。"

长寿秘方2:60年长期坚持吃一种养生粥,所用原料:绿豆50克,薏苡仁50克,莲子50克,扁豆50克,大枣30克,枸杞子10克,黄芪250克(普通人每天30克就可以了)。黄芪水的制作:黄芪250克加适量水泡20分钟,煮15分钟,沥出汤水。然后再加2碗水煮20分钟,再加一碗水煮15分钟,两部分汤水合并用来煮粥。养生粥的做法:将前五种食材洗净放入沙锅,加入黄芪水,急火煮沸后慢火炖40分钟,加入枸杞子一起再煮10分钟。每天取五分之一,早饭前和晚上各吃一半。

长寿秘方3:吃东西要细嚼慢咽。陆老常说:"要带着一种享受的态度去吃东西。"他每天都会吃2个鸡蛋,他认为鸡蛋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能够抗衰老。每天早起,陆老都会用手搓耳朵、揉肚子,让血液流动顺畅。习惯晚上睡前泡脚,以便让自己休息得更好。

长寿秘方4:人的长寿与衰老均与气血息息相关。气血流畅、循环周身,则脏腑调和、健康长寿。颜老常吃的膏方中主要是一些健脾、补气、活血的药物,不外乎红花、桃仁等。提倡每天早上空腹用开水冲服,不主张一天服两次。

现在老年人为了养生很大的目的就是为了长命百岁,为了能够活的时间更长一些,所以养生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并不是随随便便的就能活得长命百岁的,所以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精选阅读

三位国医大师话养生


□记者 李鹏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趋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那么你的养生方法正确吗,真的会养生吗?6月15日,在西安召开的世界中医药大会第五届夏季峰会上,张大宁、沈宝藩、李佃贵三位国医大师分别作了主题报告,记者随后对他们进行了采访,我们听听他们是如何养生的。

亚健康的人多肾虚

今年75岁高龄的张大宁,在讲台上神态自若、思维敏捷。张大宁是中国肾病学泰斗、国医大师,全国中医肾病学会终身名誉主任委员。在这位老人眼里,养生的“秘诀”就是养肾。

“我平日就喜欢研究吃,吃得健康能帮助我们改变亚健康状态。”张大宁对养生法有独到的研究,提出了补肾活血法。即,将补肾法与活血法有机结合,通过补肾促进活血,用活血加强补肾,二者相互协同,达到改善肾虚血瘀的病理变化,使作为人体生命之本的肾之精气更加旺盛,从而达到增强免疫功能、健身防病的作用。

“睡眠是养肾、保肾、保持年轻的重要方式。”张大宁说,中午不睡午觉会伤肾阳,肾阳伤则下午易嗜睡、困乏,夜半不睡会伤肾阴,肾阴伤则过了半夜一点后难入睡,所以学会睡“子午觉”是养肾阴、得肾阳的重要方法。

“睡眠有方,身体才有保障,这时候想老都很难。”张大宁如是说。

养生要先养心养神

今年83岁的国医大师沈宝藩,如今每天依然忙碌,门诊、查房、带教,一周六天半都在工作,精力充沛宛如年轻人。对于养生,中医有“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精养,精养不如神养”的说法。在这位国医大师看来,养生、养心、养神三者相结合,要做到神清气和,胸怀开阔,从容温和,切不可急躁易怒。

沈宝藩在近60年的临床诊治中发现,不少患者因长期心情郁闷而罹患不治之症。他提醒,老年人切勿过于急躁,凡事要顺其自然。

“中医看重情志对健康的影响。”沈宝藩认为,心态平和很重要。不管遇到什么难事,一定要学会把事情看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地对待周围的环境,更要和善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养生在于“化浊解毒”

国医大师李佃贵根据“浊毒学说”使用“化浊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打破了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不可逆转的传统理论。

年过六旬、身体强健的李佃贵,每每被问及养生秘诀始终强调八个字:化浊、解毒、静神、动形。意思是说,应体质而化浊毒,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饮食而慎起居,做到天人相应、形神合一、以平为期。

“快节奏的工作生活,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熬夜、失眠等这些生活方式,都是产生浊毒的原因。”李佃贵认为,要养生就要先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李佃贵把自己的养生诀窍归纳为十个要点:一把梳子,早晚洗漱各梳头100次;二次运动,每天锻炼两次;三杯开水,晚上临睡前、起夜、晨起后都喝半杯凉白开;四季相应,衣食住行符合季节变换;五穴按摩,早晚按摩百会、涌泉、足三里、天枢、三阴交穴;六里步行,每天坚持步行6里;七天洗澡,洗澡间隔时间7天为宜;八时睡眠,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九成饭饱,每餐九分饱;十分笑容,每天笑15分钟等于运动45分钟。

102岁国医大师的秘密养生作息表


102岁国医大师邓铁涛一天的作息表!这些养生秘密在其中

卢传坚 广东中医药

▲邓铁涛(1916- ),首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临床家、理论家、教育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我们人体内部是非常微妙的,存在许多规律性的现象,如一天24小时的日夜节律,正常的规律是,白天干活,晚上睡觉;如妇女的月经,每月什么时候该来,来多久,什么时候该结束,都有规律。

古书《管子》有云:“起居不时……则形累而寿命损。”唐代药王孙思邈,据考证,活到141岁,他也总结出“是以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

因而,养成科学健康的起居作息规律是很重要的。如果有可能,便应该让自己的生活规律起来。反之,如果长期生活起居缺乏规律,或虽有规律但却是不健康的“坏规律”,比如经常“开夜车”、不吃早餐、饭后倒头便睡、不爱运动等,将会打乱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容易生病、早衰等,对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关于饮食

拿饮食规律这一点来说吧,许多患胃肠道疾病的人,就是因为一开始不注意饮食规律造成的,“白领”中有比较多这样的人。因为胆结石而切除了胆囊,变成“没胆”的人,就与经常不吃早餐有关系。

慢性胃炎、胃溃疡、消化功能紊乱等,也都与饮食不规律有很大关系,经过调整饮食的规律,配合一些药物治疗后,多数能够治愈。急诊科经常接诊突发腹痛、腹泻、呕吐的急性胃肠炎患者,多数也与“饮食不节”有关系。在邓老看来,规律饮食的人,很少会患这些病。

关于睡眠

睡眠规律的重要性就变得容易理解得多了。现代都市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由于学习或赶工作,连续加班熬了几次夜,每次都是忙到凌晨2、3点钟之后才睡,一觉睡到次日中午,这样算下来睡眠的时间其实也不短,足有10个小时,但是第二天起床时却总觉得像没休息过一样,头脑昏昏沉沉的,提不起精神,这就是违反了人体正常生理睡眠节律的“后果”。

人如果经常“开夜车”,就会打乱这种节律,影响睡眠质量,次日起床后就会感觉精神疲惫,头脑不清醒,不仅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也影响到健康。

偶尔几次这样的经历,还不要紧,影响不会太大,可是如果长时间这样的话,就会打乱大脑正常休息的节律而有损健康。如胸闷、心慌、头晕、健忘、腰酸、失眠、烦躁、脾气变差、口腔溃疡等等症状就很可能出现。

▲邓老喜欢阅读,并以之为乐

现代人工作繁忙,迫于赶工作,或有些人喜欢夜深人静而选择夜间工作,这些都是有碍健康的。长期打乱作息时间,就容易产生问题。除了上面举出的一些情况,还容易得感冒、一生病便很难好、面容憔悴、“熊猫眼”,女士还可能出现内分泌紊乱、月经不调的情况。所以,经常熬夜的人群需要留神注意了。

科学、规律的作息安排,有利于保持高质量的睡眠。良好的睡眠可以帮助我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以便第二天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列宁有句话讲的很好:“不懂得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

除了上面提到的饮食和睡眠要规律之外,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如运动、工作、娱乐等活动安排的合理与否,对人体也会有影响,在此我们不详谈。

▲书法也是邓老的一大爱好

因此,邓老建议: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合理的安排好自己每日的工作、学习、运动、饮食、起居等日常活动,并长期坚持、形成规律,让自己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健康,这个非常重要。

邓老作息时间表

起床后:

静坐、50个呼吸吐纳自我保健按摩(从头开始、遍及全身 )—喝一杯热开水或花茶—打八段锦

早餐后:

早餐后练气功(半小时-1小时)—读书、看报、练书法、写文章等—中午绕楼散步10圈(11:00-12:00)

午餐后:

看看报纸—午睡(1:30-3:00)— 读书、看报、写文章—傍晚打太极拳

晚餐后:

看会儿电视—晚9:00洗澡(冷热水交替)—做30分钟气功、看看书—23:00之前准时睡觉

民间有一句话叫:“不觅仙方觅睡方”;《老老恒言》中指出:“少寐乃老年人大患;能眠者,能食,能长生。”讲的就是良好、充足的睡眠对人体健康而言很重要。

邓老在多年临床观察中发现:存在睡眠障碍的人往往都有面色灰黄,精神委靡,智力与记忆力下降,抵抗力差,衰老较快的表现。

保证充足的睡眠确实很重要,但睡眠时间却不是越长越好,睡眠过多对人体也是有害的。古人言:“久卧则伤气”,“凡睡至适可而止,则神宁气足,大为有益,多睡则身体软弱,志气昏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每天多长时间的睡眠才算合适呢?

一些研究结果显示:成人每天的睡眠时间以7~8小时为宜,儿童需要更长些,以9~10小时为宜,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日睡眠时间可适当缩短,但最好不要少于6小时,随年龄增大,睡眠时间应相应延长,具体以个人感觉精力充沛、舒适为度。

知道大概睡多久后,该怎么做才能睡得更香呢?

首先,入睡时间要规律。以一日而言,子时以前(夜间11点前)就寝,是古人依自然和人体生理时钟配合的最佳建议,若能遵此规律,则能缩短入眠的时间。

按季节来说,其基本原则是配合日光作息,春天到夏天是白日渐长、黑夜渐短;秋、冬季节则白日渐短、黑夜渐长,睡眠时间也可随之调整,以符合四季睡眠的需求。如《黄帝内经》云:“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

按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内存在生物钟,每天有规律地睡眠,则将自身生物钟调整得非常好,自然不容易失眠了。

其次,应当学习孙思邈提出的“凡眠,先卧心,后卧眼”。也就是说,睡前要抛开一切喜怒忧思和烦恼,精神上尽量放松,做到恬惔虚静,使大脑处于抑制状态,然后再慢慢闭上眼睛,自然昏昏入睡。

不难想象,那些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所寄托,生活积极向上的人,自然容易泰然自若,安详入睡;而那些心胸狭窄,鸡肠小肚,斤斤计较,多愁善感,悲观消极的人,多偏于失眠了。

正因为这样,中国文化历来告诫我们要修心养性。如果能时刻注意这一点,就算面临巨大压力,也依旧能够酣然入睡,一觉到天明了。

此外,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采取合理睡姿、选择舒适卧具等,也相当重要。这里,稍微介绍一下睡姿的选择。孙思邈曾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僵卧。”“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印度的苏布拉瓦尼教授研究也发现,因为磁场的关系,头东脚西是比较科学的睡姿。

那么,经常失眠,又该怎么办?

除前面提到的规律作息有利于睡眠外,其他的比如静坐安神,睡前按摩,沐足,白天练气功、太极等都有助于入睡。有时候还需要求助于医生,用中药调理好阴阳气血。

说起睡眠,这里再顺便提下午休。虽然有些人主张不需要午休,但邓老认为午睡对人体很重要,特别对于老年人。邓老每天午餐后会看会儿报纸,稍事休息,然后就午睡,午睡时间一般在1~1.5小时。适当的午睡可以弥补上午所消耗的精力,又为下半天的工作和学习做好准备,对于保持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很有帮助。

当然,午睡也要有点讲究,邓老认为午睡要注意下面几点:

⑴午餐后不要立即午睡,最好休息半小时后再睡,否则容易延长胃的排空时间,影响胃的消化功能。

⑵午睡时间以1个小时左右为宜,老年人,可以适当延长午睡时间,但也不宜太长。午睡时间不宜太短或太长,太短达不到休息的目的;太长的话,人体容易进入深睡状态,醒来后反觉精神状态不好;而且多于1小时的午睡,还容易影响到晚间的睡眠。

⑶不要坐着午睡和伏案午睡,也不要以臂代枕。不正确的睡眠姿势,不仅不能消除疲劳,还会影响大脑的供血和供氧,出现眼球受压,前臂缺血缺氧麻木等症状,还容易患颈椎、腰椎疾病,不利于健康。

⑷起床时不要过猛,以防脑部突然供血不足而晕倒。最好在床上先停留数分钟,稍事活动,再慢慢起床。

⑸另外,老年人不宜独居,睡眠中,最好能有人照料,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睡眠情况,如呼吸暂停、异常打鼾、呼之不醒等,防止睡眠中猝死现象的发生。

其中的后两条注意事项,也适用于晚间的睡眠。■

【本文整理自《当代名宝鉴》,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卢传坚】

这位国医大师刚过103岁生日,他的养生之道不知道您是否做得到?


2018年11月18日,国医大师邓铁涛迎来103岁寿辰。

邓老虽已过期颐之年仍神和、耳聪、目明。他出生在广东一个中医家庭,自幼受家庭医学熏陶,立志继承父业,走中医药学道路,行医80余年。邓老89岁高龄还出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90岁仍在病房一线治病救人。

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获评首批“国医大师”称号。

很多人觉得邓铁涛身为国医大师,一定有自己独特的中医,实际上说难也不难,不知道您是否做得到?

1 早晨起床时段:

✔7点起床;

✔先饮一杯热开水;

✔梳头,左右手交替共100次;

✔自我保健按摩鸣天鼓、聪两耳、击枕处等动作;

✔在阳台做八段锦;

✔回房间量血压,做好详细记录。

【养生提要】明代《摄生要录》中说:“发多梳,去风明目,不死之道也。”《圣济总录·神仙导引》说:“梳欲得多,多则去风,血液不滞,发根常坚。”

梳头时梳齿与头发的频繁接触摩擦,有利于中枢神经的调节,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和增强对头皮及脑细胞的血氧供应,消除大脑疲劳,增强脑功能,使人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从而延缓大脑的衰老。

"鸣天鼓"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自我按摩保健方法,意即击探天鼓。该法最早见于邱处机的《颐身集》,原书这样描述"两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可去风池邪气)"。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这样的: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外耳道,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共60下。然后掌心掩按外耳道,手指紧按脑后枕骨不动再骤然抬离,这时耳中有放炮样声响,如此连续开闭放响9下。以上算作1回。每次可作3回,每天可作3次。

2 上午时段:

✔约8:30吃早餐,每天一杯牛奶;

✔餐后看报、书、杂志,写文章,写书法,打电话;

✔接待来访者;

✔11点喝热茶一小杯,约12点吃午餐;

✔餐后看报纸;

✔约13:30午休。

【养生提要】耶鲁大学的公共健康专家进行了一项长期调查研究表明,爱读书的人比不爱读书的人平均寿命长近2岁。

睡午觉不仅能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都好好休息,还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保持心理平衡,降低心肌梗死和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睡眠对人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要定时休息,此既能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又能养血疏肝。

3 下午时段:

✔15:30起床,继续看书读报;

✔约16:30散步;

✔站桩20分钟,自我按摩足三里、涌泉穴等主要穴位20分钟。

【养生提要】《黄帝内经·灵枢》记载:“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这说明,足三里对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有着很好的效果,在该穴处按摩,不但能补脾健胃,促使饮食尽快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人精神焕发。

4晚上时段:

✔约18:00吃晚饭;

✔饭后看电视新闻;

✔21:00冷热水交替洗澡;

✔回房间测量血压,做好详细记录;

✔冬天睡前以热水沐足。

【养生提要】人体的12条经脉,有6条起于足部。冬季,如果能坚持睡前用热水洗脚,能刺激这些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调节内脏功能、舒通全身经络,从而达到祛病驱邪、益气化瘀、滋补元气的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脚有无数的神经末稍与大脑紧密相连,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经常用热水洗脚,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多走路、多喝水…以为养生?可能是养病!国医大师道出长寿智慧


锻炼、注意饮食、吃保健品……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就越来越注重。

但是,有些养生方式,只是看上去很健康,实际上对身体是有危害的。

这些错误的养生方法,你别再继续做了。

五谷杂粮粉:让血糖快速上升

都说吃五谷杂粮更健康,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五谷杂粮的养生粉。

粉类食物的颗粒越细碎,质地越柔软,加热糊化越彻底,它的消化速度就越快,则吸收速度也会快,短时间内大量被吸收的葡萄糖涌进血管当中,就会造成血糖的快速上升。

无论有没有糖尿病,都不建议多吃。特别是患有高血糖的患者,也应该避免吃五谷杂粮粉。

小康妹儿提醒:

对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来说,杂粮烹调时间越长,血糖反应就越高。

比如说,用压力锅来烹调杂粮时,保压15分钟和保压25分钟的效果就很不一样。保留一点咀嚼感的烹调方式,对控制血糖的效果会更好些,一味追求软烂好消化,自然血糖反应就会高一些。

天天喝粥:喝出营养失衡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干部科的副主任中医师伍文彬提醒,粥通常是用米面等煮成的流质食物,里面的蛋白含量很低,几乎没有脂肪,消化起来比较快,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确实能够给脾胃减轻负担,但这并不是说粥里的营养能够滋养胃,容易导致营养失衡。

所以,经常吃粥和吃药粥虽是养生一法,但不是人人皆宜,特别是老年人不适宜喝粥,除非是身体很虚弱,或是治病需要。

乱补钙:吃出结石

钱江晚报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例——

58岁的老张在电视上看到广告,说年纪大了容易缺钙,他连着看了好几天广告,老张就去药店买了这种补钙产品,价格也不贵,这一补,就补了近1年。

1年后体检,发现他的左右两个肾里,布满了小石头。

泌尿外科医生表示,咱们日常生活中吃下的大多是离子钙,它一般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中。日常口服下的钙片,在缺乏维生素D的情况下,其实并没有多大作用,大多都是通过小便给排了出去,这样一来反而会造成尿钙的偏高,很容易和老张一样变成肾结石患者。

其实,健康均衡的饮食即可提供足够的钙。好的钙源包括牛奶,乳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等。

中国营养协会推荐,体重在50~70公斤的老年人每日需钙量约为1000毫克,除了在饮食中获得外,额外补充的钙量为300~700毫克。

辟谷养生:毁了肠胃

近些年来,“辟谷养生”越来越受追捧,不吃谷物、肉、蛋等,仅依靠喝水、打葡萄糖来代替三餐,称能“清理肠胃”。

你以为这种“辟谷”方法真能养生?

辟谷会打乱胃肠道的正常运行、肠道的通透性、消化液的分泌,还有营养物质的吸收等受到影响,易引起身体代谢紊乱,会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每天8杯水:当心伤肾

经常听到人说“多喝水好,每天要喝够8杯水才健康”……

其实,人每天对水的需求大概在2000~3000毫升,也就是比喻的“8杯水”。

但我们的三餐中,饭菜和汤也含有“水”,所以正常饮食下,每天只需要额外补充1000毫升的水就足够了,而且每一次喝水应少于300毫升。

过量饮水会加重肾脏负担,中毒又伤肾。

过量饮水还会导致血液中钠含量过低而引发“低钠血症”,出现昏睡、恶心、抽搐甚至昏迷。

每天一两万步:毁了膝盖

骨科专家指出:走路运动虽然有利于健康,但运动要掌握适当方法,一味大量走路很容易损伤腿部!

一万步对于平时习惯运动的人来说,是相对简单的,就算提高到两万步也只是平常运动量而已。

如果平时缺乏运动的人突然一天走上一两万步,不仅身体会吃不消,还可能造成关节、韧带、骨骼的损伤,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运动最好循序渐进。

休息一下,来参加下期名医大讲堂吧~

院士专家几句话,道出长寿智慧

中国有两个神秘人群,都是最长寿的。

第一群是国医大师们,天天跟中药打交道的他们活到80算是短寿,个个高寿是常态。

还有一群是中科院、工程院的院士们,中科院80岁以上总院士人数中,90岁以上的院士就占了32%!我们不妨看看他们的“养生观”。

1

养生不在于强,而在于长

我国的慢病人群很多,这些人要有一个正确认识:带病完全可以延年。

血压高、血脂高、高烧等病理变化都是机体的反应,我们要预防、治疗,更要正确对待。

首届国医大师,原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陆广莘说,不要强求一定怎么样,而是要慢慢来,心平气和对待疾病,这样生活受到的影响就小得多了,疾病带来的困扰也就会慢慢变少的。

2

养生最怕“过”

首届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路志正认为:

第一,饮食不能过——甘能让人满。好东西面前,往往控制不住食欲,一不留神就容易吃过头。要把握一个原则:“粗细好坏”都要吃,但都不能过。

第二,穿衣不能过——过紧易招病。

第三,运动不能停——天冷尤忌静。“老人、年轻人都一样。生命在于运动。”

3

不要人为地给自己“诱发”肿瘤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孙燕提醒大家,不少肿瘤,是被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诱发”出来的。

比如过多食用高脂饮食、喜欢吃肉、不吃蔬菜,就容易诱发出越来越多的肠癌患者。

该睡觉时睡觉、该吃饭时进食,每天有一定时间锻炼。养成规律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生活节奏。 不要人为给自己制造很多不利因素,这才有利于防癌控癌。

4

心态阳光点,别把钱看太重

如果把钱放第一位的话,很多事情都可能会发生偏离。

钱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的感情和人的爱心是无限的。很多事情要换个角度去想,无论是科学家、医者,还是整个社会,一定要有阳光心态,如果只有抱怨,那就不会有前进的激情和动力。

#今日互动#

你开始养生了吗?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养生诀窍

本文综合自:京华时报、健康圈、大河健康网、人民日报等

图片:123rf\soogif

「跟国医大师学养生」张磊:“三平”“三勤”“四知”乃养生常道


身体是智能的载体,是事业的本钱。对自己晚年负责,就不应该对晚年的健康透支。那些健康而长寿的人,他们在养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没有好的身体,万事事皆休。您对养生常识是如何看待的呢?急您所急,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跟国医大师学养生」张磊:“三平”“三勤”“四知”乃养生常道”,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国医大师张磊】1928年生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全国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中推崇儒学思想,崇尚致中和平,创立了具有临证特色的八法:疏利法、涤浊法、轻清法、灵动法、运通法、燮理法、达郁法、固元法,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动和平”学术思想。

90岁的国医大师张磊面色红润、言谈风趣、思路清晰、记忆力好。他不但能熟记各种中药药名、药性,还常将药名入诗。说起自己的健康长寿经验,张磊说没有太特别的,自己总结的就是“三平”“三勤”“四知”。这几个字的内涵其实适合每个人,只要心态好,常锻炼,能坚持,就会有一个好身体。

张老认为,养生要做到“三平”,就是平常人、平常心态、平常生活。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保持平常心态,乐观大度,不贪不争,安分守己,这样的生活才会幸福、安康。

“三勤”则指的是脑勤、体勤、嘴勤。

脑勤:张老爱看书,也爱思考。他给病人看病,要一人一方,要做到“下笔虽完宜复想,用心一到莫迟疑”的境界,做到对每一个病人负责任。张磊还爱作诗,常将中药名“镶嵌”入诗,别有意蕴。比如,在庆上海世博会举办时,他写道:“高良(治胃疼)世博贯众(清热解毒)来,大海(去火)珍珠(养颜)眼界开。不管霞天(健胃)生熟地(滋阴生津),合欢(安神解郁)共举酒千杯。”

体勤:张老强调,人老了一定要锻炼身体。他自己有一个好习惯,每晚10点准时上床睡觉,凌晨4点多起床跑步。近些年因年纪大了,他就把跑步改成打扫卫生,拖地、抹桌子,天天如此。

嘴勤:张老说,多出去走动,多找朋友聊天,就会活得很充实。闲暇之余,开朗的他还会拉上一段二胡自娱自乐。

“四知”就是知度、知足、知己、知害。

知度:“无论做啥事都要有个度。”张老说,饮食要有度、劳逸要有度,以及喜怒哀乐等情绪要有度。《内经》有句话:“生病起于过用。”“过用”说的就是过度,无论干啥,只要过度,身体就会出现异常。

知足:张老经常对人说:“看我现在多好,有吃有住有用,还能为患者看病,我很知足。”他说,如果一个人太过于计较,就会增添烦恼,疾病当然就会找上门了。

知己:知己就是要知道自己的健康状态,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才会谦虚地接受别人的批评,学习别人的长处,有的放矢地提高自己。

知害:一个人要知道一些东西的危害而且尽量去避免接触,特别是吃的东西。像路边摊上卖的来路不明的各种油炸和糖馅食物等,张老就从来不吃,因为它们可能用油不安全,添加剂太多太滥。

(徐曼丽)

【我们只提供经专业记者编辑采编的靠谱内容,恭请您在此订阅,或移步关注大众卫生报微信公众号“dzws001”,获取更多实用健康卫生资讯】

「跟国医大师学养生」梅国强:对症养生顺应自然才是最好的


【国医大师梅国强】1939年生人,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中医药学会顾问、湖北省仲景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知名伤寒学家,临床擅长六经辨证,结合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以经方化裁运用为主,结合时方运用,在心血管、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疑难病证方面有丰富经验。

年近八旬的国医大师梅国强精神矍铄、步伐矫健,仍坚持每周四次坐诊、讲学、查阅资料。谈及学术,梅国强总能兴致盎然地娓娓道来,但谈及自己的,他却说,自己对生活并不讲究,就是几十年养成平静生活的习惯。

我国古代早就有“一谷补一脏”的说法,如大豆养肾、小米养脾等,可见杂粮确实是食疗养生好食材。虽然粗粮有很好的养生功效,梅国强却告诉笔者,自己日常生活中很少吃粗粮。这是因为他常年门诊患者多,经常不能准时吃饭,长期如此,患上了胃疾,虽经调治,已无大碍,但肠胃功能一直不好。粗粮虽然有营养,但富含淀粉、粗纤维,难于消化,对于一些肠胃不好的人来说,多吃粗粮会增加肠胃负担,出现胃胀等不适症状。

梅国强生活十分简单,一日三餐,家常便饭。但他提倡饮食要荤素搭配,饮食有节,不贪食肥甘厚腻。只要不坐诊,他饮食十分规律,吃饭只吃八分饱,经常吃鱼,因为鱼中富含优质蛋白,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能补充主食和蔬果营养的不足。因为脾胃不好,梅国强平常很少吃月饼、粽子、汤圆之类不好消化的东西。

梅国强日常生活安排也往往是根据工作需求而定,没有什么刻意的“生物钟”,每天他会根据一天的工作安排,调整早上起床的时间。早上吃一个鸡蛋、喝一杯牛奶、一点面包就出门诊;中午吃完饭后,会午休2个小时,然后去工作室看书、写写字。晚饭后,在校园里散散步,活动一下筋骨。睡午觉已是他长年养成的习惯。梅国强常说,睡能养血,睡能益气,足够的睡眠是一天精力充沛的源头,对于青少年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对于中老年人可以延缓衰老。

喝茶也是梅国强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梅国强认为,一年四季节令不同,喝茶种类宜做相应调整。夏季宜喝绿茶,绿茶性味苦寒,能清热、消暑、解毒。冬季宜喝红茶,红茶味甘性温,含丰富的蛋白质,有一定滋补功能。同时他也提醒,喝茶也是有禁忌的,应把握“清淡为宜,适量为佳,少量多次,饭后少饮,睡前不饮”的原则。

谈及现在很多老年人最关心的养生大法,梅国强说,每个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还是不要刻意改变,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老年人要有自己的生活,培养爱好,精神愉悦、劳逸结合、家庭和睦,自然就延年益寿。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3养生常识频道《国医大师养生之道做到四点必长寿》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长寿老人养生之道”专题供您欣赏!

国医大师养生之道做到四点必长寿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