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常识 > 养生之道在于饮食 > 导航 > 养生之道在于饮食

养生之道在于饮食

2019-10-11

国医大师的养生之道长寿在于5个秘诀

养生之道在于饮食。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养生已经成为很多中老年人关注的话题,养生已经不再是养身,同时也是养心。就养生常识话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国医大师的养生之道长寿在于5个秘诀”,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养生是现在很流行的,很多的老年人都是在追寻养生的,生命对于我们是很珍贵的,并且是很短暂的,所以我们可以拓宽生命的长度和宽度来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的有意义,那么国医大师有什么养生和长寿的方法么?

长寿秘方1:生姜宜早上吃不宜晚上吃。路老习惯早上搓脸和晚上睡前泡脚,晚上泡脚有助于睡眠。

长寿秘方2:养生要养心,心胸要开阔,知足常乐,保持豁达、平和的心态。唐老现在每周开诊2次,乐于接受新事物,勤思考,让脑子经常活动。另外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至少有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午也要保证有一定时间休息。

长寿秘方3:周老每周5个半天坐门诊,对他来说,一辈子最大的快乐就是给患者看病。他生活很有规律,不熬夜。"有求皆苦,无欲则刚",淡泊名利,则心平气和,很有气度。

长寿秘方4:精神愉悦、心情舒畅是长寿的秘诀。对不如意的事或闲言碎语要从客观上分析,一笑了之。饮食营养顺其自然,既不暴饮暴食,也不素食清淡,不要一提有胆固醇的东西就不敢吃。他主张膳食均衡,荤素搭配,一味吃素或者节食减轻体重都不可取。

长寿秘方5:注重调理脾胃,吃东西很清淡,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注意运动,饭后散步,冬天在客厅里环绕走15分钟。喜好书法,认为书法可养生,怡养性情。

长寿是我们所追求的,因为生命是很脆弱的,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失去了生命,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增加自己的生命的长度,上面讲述的长寿秘方是很有用的,经过很多人的实验证明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编推荐

三位国医大师话养生


□记者 李鹏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趋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那么你的养生方法正确吗,真的会养生吗?6月15日,在西安召开的世界中医药大会第五届夏季峰会上,张大宁、沈宝藩、李佃贵三位国医大师分别作了主题报告,记者随后对他们进行了采访,我们听听他们是如何养生的。

亚健康的人多肾虚

今年75岁高龄的张大宁,在讲台上神态自若、思维敏捷。张大宁是中国肾病学泰斗、国医大师,全国中医肾病学会终身名誉主任委员。在这位老人眼里,养生的“秘诀”就是养肾。

“我平日就喜欢研究吃,吃得健康能帮助我们改变亚健康状态。”张大宁对养生法有独到的研究,提出了补肾活血法。即,将补肾法与活血法有机结合,通过补肾促进活血,用活血加强补肾,二者相互协同,达到改善肾虚血瘀的病理变化,使作为人体生命之本的肾之精气更加旺盛,从而达到增强免疫功能、健身防病的作用。

“睡眠是养肾、保肾、保持年轻的重要方式。”张大宁说,中午不睡午觉会伤肾阳,肾阳伤则下午易嗜睡、困乏,夜半不睡会伤肾阴,肾阴伤则过了半夜一点后难入睡,所以学会睡“子午觉”是养肾阴、得肾阳的重要方法。

“睡眠有方,身体才有保障,这时候想老都很难。”张大宁如是说。

养生要先养心养神

今年83岁的国医大师沈宝藩,如今每天依然忙碌,门诊、查房、带教,一周六天半都在工作,精力充沛宛如年轻人。对于养生,中医有“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精养,精养不如神养”的说法。在这位国医大师看来,养生、养心、养神三者相结合,要做到神清气和,胸怀开阔,从容温和,切不可急躁易怒。

沈宝藩在近60年的临床诊治中发现,不少患者因长期心情郁闷而罹患不治之症。他提醒,老年人切勿过于急躁,凡事要顺其自然。

“中医看重情志对健康的影响。”沈宝藩认为,心态平和很重要。不管遇到什么难事,一定要学会把事情看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地对待周围的环境,更要和善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养生在于“化浊解毒”

国医大师李佃贵根据“浊毒学说”使用“化浊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打破了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不可逆转的传统理论。

年过六旬、身体强健的李佃贵,每每被问及养生秘诀始终强调八个字:化浊、解毒、静神、动形。意思是说,应体质而化浊毒,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饮食而慎起居,做到天人相应、形神合一、以平为期。

“快节奏的工作生活,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熬夜、失眠等这些生活方式,都是产生浊毒的原因。”李佃贵认为,要养生就要先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李佃贵把自己的养生诀窍归纳为十个要点:一把梳子,早晚洗漱各梳头100次;二次运动,每天锻炼两次;三杯开水,晚上临睡前、起夜、晨起后都喝半杯凉白开;四季相应,衣食住行符合季节变换;五穴按摩,早晚按摩百会、涌泉、足三里、天枢、三阴交穴;六里步行,每天坚持步行6里;七天洗澡,洗澡间隔时间7天为宜;八时睡眠,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九成饭饱,每餐九分饱;十分笑容,每天笑15分钟等于运动45分钟。

102岁国医大师的秘密养生作息表


102岁国医大师邓铁涛一天的作息表!这些养生秘密在其中

卢传坚 广东中医药

▲邓铁涛(1916- ),首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临床家、理论家、教育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我们人体内部是非常微妙的,存在许多规律性的现象,如一天24小时的日夜节律,正常的规律是,白天干活,晚上睡觉;如妇女的月经,每月什么时候该来,来多久,什么时候该结束,都有规律。

古书《管子》有云:“起居不时……则形累而寿命损。”唐代药王孙思邈,据考证,活到141岁,他也总结出“是以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

因而,养成科学健康的起居作息规律是很重要的。如果有可能,便应该让自己的生活规律起来。反之,如果长期生活起居缺乏规律,或虽有规律但却是不健康的“坏规律”,比如经常“开夜车”、不吃早餐、饭后倒头便睡、不爱运动等,将会打乱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容易生病、早衰等,对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关于饮食

拿饮食规律这一点来说吧,许多患胃肠道疾病的人,就是因为一开始不注意饮食规律造成的,“白领”中有比较多这样的人。因为胆结石而切除了胆囊,变成“没胆”的人,就与经常不吃早餐有关系。

慢性胃炎、胃溃疡、消化功能紊乱等,也都与饮食不规律有很大关系,经过调整饮食的规律,配合一些药物治疗后,多数能够治愈。急诊科经常接诊突发腹痛、腹泻、呕吐的急性胃肠炎患者,多数也与“饮食不节”有关系。在邓老看来,规律饮食的人,很少会患这些病。

关于睡眠

睡眠规律的重要性就变得容易理解得多了。现代都市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由于学习或赶工作,连续加班熬了几次夜,每次都是忙到凌晨2、3点钟之后才睡,一觉睡到次日中午,这样算下来睡眠的时间其实也不短,足有10个小时,但是第二天起床时却总觉得像没休息过一样,头脑昏昏沉沉的,提不起精神,这就是违反了人体正常生理睡眠节律的“后果”。

人如果经常“开夜车”,就会打乱这种节律,影响睡眠质量,次日起床后就会感觉精神疲惫,头脑不清醒,不仅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也影响到健康。

偶尔几次这样的经历,还不要紧,影响不会太大,可是如果长时间这样的话,就会打乱大脑正常休息的节律而有损健康。如胸闷、心慌、头晕、健忘、腰酸、失眠、烦躁、脾气变差、口腔溃疡等等症状就很可能出现。

▲邓老喜欢阅读,并以之为乐

现代人工作繁忙,迫于赶工作,或有些人喜欢夜深人静而选择夜间工作,这些都是有碍健康的。长期打乱作息时间,就容易产生问题。除了上面举出的一些情况,还容易得感冒、一生病便很难好、面容憔悴、“熊猫眼”,女士还可能出现内分泌紊乱、月经不调的情况。所以,经常熬夜的人群需要留神注意了。

科学、规律的作息安排,有利于保持高质量的睡眠。良好的睡眠可以帮助我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以便第二天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列宁有句话讲的很好:“不懂得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

除了上面提到的饮食和睡眠要规律之外,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如运动、工作、娱乐等活动安排的合理与否,对人体也会有影响,在此我们不详谈。

▲书法也是邓老的一大爱好

因此,邓老建议: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合理的安排好自己每日的工作、学习、运动、饮食、起居等日常活动,并长期坚持、形成规律,让自己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健康,这个非常重要。

邓老作息时间表

起床后:

静坐、50个呼吸吐纳自我保健按摩(从头开始、遍及全身 )—喝一杯热开水或花茶—打八段锦

早餐后:

早餐后练气功(半小时-1小时)—读书、看报、练书法、写文章等—中午绕楼散步10圈(11:00-12:00)

午餐后:

看看报纸—午睡(1:30-3:00)— 读书、看报、写文章—傍晚打太极拳

晚餐后:

看会儿电视—晚9:00洗澡(冷热水交替)—做30分钟气功、看看书—23:00之前准时睡觉

民间有一句话叫:“不觅仙方觅睡方”;《老老恒言》中指出:“少寐乃老年人大患;能眠者,能食,能长生。”讲的就是良好、充足的睡眠对人体健康而言很重要。

邓老在多年临床观察中发现:存在睡眠障碍的人往往都有面色灰黄,精神委靡,智力与记忆力下降,抵抗力差,衰老较快的表现。

保证充足的睡眠确实很重要,但睡眠时间却不是越长越好,睡眠过多对人体也是有害的。古人言:“久卧则伤气”,“凡睡至适可而止,则神宁气足,大为有益,多睡则身体软弱,志气昏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每天多长时间的睡眠才算合适呢?

一些研究结果显示:成人每天的睡眠时间以7~8小时为宜,儿童需要更长些,以9~10小时为宜,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日睡眠时间可适当缩短,但最好不要少于6小时,随年龄增大,睡眠时间应相应延长,具体以个人感觉精力充沛、舒适为度。

知道大概睡多久后,该怎么做才能睡得更香呢?

首先,入睡时间要规律。以一日而言,子时以前(夜间11点前)就寝,是古人依自然和人体生理时钟配合的最佳建议,若能遵此规律,则能缩短入眠的时间。

按季节来说,其基本原则是配合日光作息,春天到夏天是白日渐长、黑夜渐短;秋、冬季节则白日渐短、黑夜渐长,睡眠时间也可随之调整,以符合四季睡眠的需求。如《黄帝内经》云:“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

按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内存在生物钟,每天有规律地睡眠,则将自身生物钟调整得非常好,自然不容易失眠了。

其次,应当学习孙思邈提出的“凡眠,先卧心,后卧眼”。也就是说,睡前要抛开一切喜怒忧思和烦恼,精神上尽量放松,做到恬惔虚静,使大脑处于抑制状态,然后再慢慢闭上眼睛,自然昏昏入睡。

不难想象,那些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所寄托,生活积极向上的人,自然容易泰然自若,安详入睡;而那些心胸狭窄,鸡肠小肚,斤斤计较,多愁善感,悲观消极的人,多偏于失眠了。

正因为这样,中国文化历来告诫我们要修心养性。如果能时刻注意这一点,就算面临巨大压力,也依旧能够酣然入睡,一觉到天明了。

此外,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采取合理睡姿、选择舒适卧具等,也相当重要。这里,稍微介绍一下睡姿的选择。孙思邈曾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僵卧。”“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印度的苏布拉瓦尼教授研究也发现,因为磁场的关系,头东脚西是比较科学的睡姿。

那么,经常失眠,又该怎么办?

除前面提到的规律作息有利于睡眠外,其他的比如静坐安神,睡前按摩,沐足,白天练气功、太极等都有助于入睡。有时候还需要求助于医生,用中药调理好阴阳气血。

说起睡眠,这里再顺便提下午休。虽然有些人主张不需要午休,但邓老认为午睡对人体很重要,特别对于老年人。邓老每天午餐后会看会儿报纸,稍事休息,然后就午睡,午睡时间一般在1~1.5小时。适当的午睡可以弥补上午所消耗的精力,又为下半天的工作和学习做好准备,对于保持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很有帮助。

当然,午睡也要有点讲究,邓老认为午睡要注意下面几点:

⑴午餐后不要立即午睡,最好休息半小时后再睡,否则容易延长胃的排空时间,影响胃的消化功能。

⑵午睡时间以1个小时左右为宜,老年人,可以适当延长午睡时间,但也不宜太长。午睡时间不宜太短或太长,太短达不到休息的目的;太长的话,人体容易进入深睡状态,醒来后反觉精神状态不好;而且多于1小时的午睡,还容易影响到晚间的睡眠。

⑶不要坐着午睡和伏案午睡,也不要以臂代枕。不正确的睡眠姿势,不仅不能消除疲劳,还会影响大脑的供血和供氧,出现眼球受压,前臂缺血缺氧麻木等症状,还容易患颈椎、腰椎疾病,不利于健康。

⑷起床时不要过猛,以防脑部突然供血不足而晕倒。最好在床上先停留数分钟,稍事活动,再慢慢起床。

⑸另外,老年人不宜独居,睡眠中,最好能有人照料,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睡眠情况,如呼吸暂停、异常打鼾、呼之不醒等,防止睡眠中猝死现象的发生。

其中的后两条注意事项,也适用于晚间的睡眠。■

【本文整理自《当代名宝鉴》,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卢传坚】

养生之道长寿老人的七大饮食爱好攻略


你想长命百岁吗?健康长寿该怎么吃?长寿老人的饮食吃什么?养生学家和营养学家在大量调查中发现,长寿老人的日常饮食有七大爱好。一起来看看吧。

一、喜欢喝粥

从饮食习惯看长寿老人无一不喜欢喝粥。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和夫人张桂君,夫妻双双都是百岁老人,俩人尤其喜欢喝粥。每天早晨,把50克燕麦片加入250克开水,冲泡2分钟即成粥。天天如此,从不间断。上海的百岁老人苏局仙先生,一日三餐喝大米粥,早晚喝稀粥,中午喝稍稠粥,每顿定量为一浅碗,已形成习惯。他们说:“喝粥浑身舒坦,对身体有益。”

历代医家和养生学家对老人喝粥都十分崇荐。《随息居饮食》说:“粥为世间第一滋补食物。”粥易消化、吸收,能和胃、补脾、清肺、润下。清代养生家曹慈山说:“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计顿,亦能体强健,享大寿。”他编制了粥谱一百余种,供老年选用,深受老年人欢迎。

二、小米是老人的最佳补品

老人最喜欢小米,把小米当成最好的滋补佳品。小米是谷子去皮后的颗粒状粮食,历来就有“五谷杂粮,谷子为首”美称。体弱有病的老人常用小米滋补身体。祖国医学认为,小米益五脏,厚肠胃,充津液,壮筋骨,长肌肉。清代有位名医说:“小米最养人。熬米粥时的米油胜过人参汤。”可见,长寿老人喜欢“米”很有道理。

三、珍珠玉米当主食

玉米,别名玉蜀黍、苞谷、珍珠玉等,它与水稻、小麦并称为世界三大农作物,是世界公认的“黄金作物”,也是长寿老人离不开的主食。美国医学会作过普查,发现美国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没有一个高血压、没一个动脉硬化。原来是吃老玉米吃的。医学家研究中发现老玉米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亚油酸、谷物醇、维生素E,所以不容易发生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从长寿老人的体质看,他们很少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这与他们把吃玉米当成主食密切相关。

四、天天一斤奶

喝奶是长寿老人的普遍习惯,尤其是居住在城市的寿星更是这样。

据说,美国现有25000名百岁寿星,其中80%为女性,她们的饮食习惯是普遍喝奶。美国谚言说:“喝奶使骨骼坚。”百岁寿星贝宁,每天喝两杯奶,有时喝得更多,所以,她到百岁之时,仍没有骨质疏松迹象。

牛奶营养丰富又比较全面。奶中赖氨酸含量较高,胆固醇含量低,碳水化合物全部为乳糖,在肠道中可以转化为乳酸,有抑制腐败菌生长的作用。牛奶含钙很丰富,吸收率也很高,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D、核黄素等,这些对老人来说是必要的、有益的。

牛奶经发酵后制成干酪,吃干酪可以预防龋齿。喝酸奶能降低胆固醇,所以常喝酸奶的人不易患心血管病,还能明目、固齿、防止细胞老化等。

五、每天吃一个鸡蛋

每天吃一个鸡蛋已成为长寿老人的普遍习惯。

每天饮食坚持“三个一”:“早上吃一个鸡蛋,晚上喝一杯奶,中间吃一个大苹果。”他一日三餐多吃素,少吃肉,科学安排饮食,吃出了健康。

营养学家测定,蛋清中含大量水分、蛋白质。蛋清蛋白有极丰富的氨基酸,且组成比例非常适合人体需要,这种蛋白质在人体中利用率最高。蛋清蛋白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还可提高人体血浆蛋白量,增强机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能力。卵磷脂被人体消化后,可释放出胆碱,胆碱可改善记忆力。蛋黄含的无机盐、钙、磷、铁和维生素都比较丰富。鸡蛋中含有大量胆固醇,脂肪属饱和脂肪酸。吃鸡蛋过多,会使胆固醇的摄入量大大增加,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危害心脑血管,并增加肝、肾负担。所以,每天吃1-2个就可以了。长寿老人们从不多吃。

六、豆腐是老人喜欢的美食

老人们普遍爱吃豆腐。他们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随息居饮食谱》谓:“处处能造,贫富攸易,询素食中广大教主也。亦可入荤馔。冬月冻透者味尤美。”

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异黄酮。豆腐的功效具有益气、补虚、降低血铅浓度,保护肝脏,促使机体代谢的功效,常吃豆腐有利于健康和智力发育。老人常吃豆腐对于血管硬化、骨质疏松等症有良好的食疗作用。

七、崇爱大白菜

大白菜,平常菜,老年人,最喜爱。味道鲜美,荤素皆宜,是冬令佳蔬,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有一幅特意的大白菜图,独论白菜为“菜中之王”,并赞“百菜不如白菜”。

老人常说:“白菜吃半年,大夫享清闲。”可见,常吃白菜有利于却病延年。大白菜含有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粗纤维、胡萝卜素,还含有分解致癌物质亚硝胺糖酶。从药用功效说,大白菜有养胃、利肠、解酒、利便、降脂、清热、防癌等七大功效。

国医大师珍藏的长寿秘诀:冷热水交替洗澡,一碗养生粉喝了70年!


5位国医大师的长寿养生秘诀

国医大师“是我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的国家级中医大师。首届国医大师共有30人。这些国医大师传承了中华国粹,并将其运用到了生活中。他们除了在中医药临床工作中个个身怀绝技以外,在养生方面也各有高招,平均寿命很高。下面就介绍一下这些国医大师的长寿秘诀:

1.邓铁涛

邓铁涛(1916~)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首批国医大师、我国中医药界的领袖人物。如今,邓老已经102岁高龄,但仍耳聪目明,思维清晰。

他说,自己的长寿秘诀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不争名夺利,凡事顺其自然。②饮食有节,起居有常。③每天早上练一套八段锦。邓老说,常练八段锦可使人全身的每个部位都得到充分的拉伸,并可取得疏通经络、调节阴阳气血、养心怡情的效果。④进行冷热水交替浴。邓老说:”我经常交替使用冷水和热水来冲凉。进行冷热水交替浴,可使血管发生有规律的收缩和扩张,就如同做血管按摩一样。“(邓老所指的冷水和热水只是相对来说的,温差不会过大。)

2.朱良春

朱良春(1917~2015)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我国首批国医大师。他从医70余年,为中医事业投入了毕生的精力。

朱老的思维清晰敏捷,行动利落自如,每天能接诊30多位患者,并经常出席国内外各种会议。数十年来,朱老长期坚持吃一种”黄芪养生粥“,取得了很好的延年益寿效果。此粥的制法是:取绿豆、薏仁、莲子、扁豆各50克,大枣30克,枸杞10克,黄芪250克(由于体质的原因,朱老所用的黄芪剂量偏大,普通人只需使用30克就足够了)。

将黄芪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将绿豆、薏仁、莲子、扁豆、大枣洗净,与黄芪水一起放入沙锅中用大火煮沸,再用慢火炖40分钟,加入枸杞再煮10分钟即成,可将此药粥平均分成5份,每天服1份,在早饭前和晚上各服半份。

3.颜德馨:一碗养生粥这样吃,喝了70多年

颜德馨(1920~2017)是我国首批国医大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上海市的中医领袖。

颜老自幼随父亲颜亦鲁(江南名中医)学习医术,后来又进入上海中国医学院深造,毕业后悬壶沪上,屡起沉疴,不坠家声。颜老认为,人体内气血的运行越流畅,人的寿命就会越长。为了改善体内气血运行的状况,他经常服食一些自制的膏方。他说:”我吃的膏方具有健脾、补气、活血、防衰老的功效。我每天早上都会用开水冲服一些药膏。“

下面就介绍一则颜老经常服用的防衰老膏方:取丹参12克,红花、桃仁、赤芍、柴胡各9克,蜂蜜适量。将上述药物一起倒入沙锅中加适量的清水煎煮30分钟,滤出药汁。在沙锅中添入适量的开水,再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将两次所得的药汁倒入沙锅中,用大火煎煮至药汁变得浓稠,再调入两三勺蜂蜜继续熬煮至药汁呈膏状,装入密封的容器中备用,可每次服1~2勺,在早晨用温水化开后服用。

4.路志正

路志正(1920~)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首都国医名师“、我国首批国医大师。

路老每天早晨起床后都会吃几片生姜。他认为,将生姜与红枣、红糖搭配起来食用可取得很好的养生效果,但人们切不可在晚上吃生姜。陆老有早晨搓脸和晚上睡前沐足的习惯。他说,在晚上沐足可将脑中的血液引到下肢去,从而让大脑更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5.周仲瑛

周仲瑛(1928~)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我国首批国医大师。

他在医疗战线上奋战了60余年,现在仍精力充沛,面色红润,目光炯炯有神,谈吐机智敏锐。他在谈起养生经验时说,”有求皆苦,无欲则刚“,保持平和的心态、简单自然的生活状态和合理的饮食结构,就是最有效的。现在周老每周会花5个半天的时间为人看病。他说,给患者看病是他一生最大的快乐。周老的生活十分有规律,从不熬夜。

养生之道老人健康长寿的大秘诀


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等强大的帝王,不能免俗地求仙、服丹,以求长生。现代也不例外,现代人也在追求养生长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长寿的秘诀吧!

1、清晨醒来时多吃食物。

2、来不及吃早餐别空手上班。

3、和孩子一样喝奶。

4、睡眠充足。每天睡5-6小时的人,平均比每天睡7-8小时的人重6-8磅。

5、多喝蜂蜜。据美国一项研究发现,深暗色的蜂蜜例如森林蜂蜜对人体细胞特别有效,因为它含有丰富的抗氧化作用的保护细胞的物质。并对血液大有好处,能预防心脏循环系统的疾病。

6、不停地运动。把日常锻炼分为两部分,例如:清晨20分钟的力量练习,晚饭后半小时的散步,新陈代谢的速度将会增大一倍。

7、饮食宜粗不宜细。一项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在瘦身过程中关键不是摄入纤维素的量,而是何种纤维素可在消化过程中起到最好的催化脂肪消耗作用。

8、五分钟完全放松。当一个人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身体不会产生抗压激素,从而会感觉舒适宜人。人在这种放松状态下,紧张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受压的肌肤也获得了休憩感。因此,不妨时常提醒自己放松5分钟吧!

9、餐前餐后多补充水分。饭前饭后都应补充大量的水分。身体缺水时,新陈代谢的水平,会比原先降低减少2%。这时候避免喝茶、苏打水、咖啡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在咖啡因的作用下,身体只会吸收一半的水分。

10、精神食粮。谁想脑子灵,思维敏捷和工作效率高,谁就应多吃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品和补充维生素b、核桃、粗面粉面包和香蕉是你首选的壮脑品,因为它们供给你脑力劳动所必需的精神营养。

百岁老人、脑科专家、诺贝尔奖得主的长寿秘诀就是——保持清醒思考的状态。所以要想健康长寿,勤动脑可少不了!

养生之道老人长寿的“5不”法则


一个人能活到80岁以上,该是多么的万幸。然而,一些“低级错误”的发生,却能导致已进入高龄长寿期的这些老人发生不适。因此,从保健角度看,高龄长寿的老人日常养生应重视以下几个原则,才能更完美地走完人生道路。

不能等渴了才喝水

水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运转和防病健身最重要的物质。水摄入不足,不但精神不振,口干舌燥,浑身无力,而且肝肾功能下降,毒性物质积蓄,病魔就会乘虚而入。口渴,提示体内缺水已颇严重。

不能等病了才体检

每年定期到医院做一次全面体检对中老年人来说是预防保健的重要措施之一。不少不易觉察到疼痛的病,如肺结核、肝炎、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等早期阶段在体检时就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效果也好。

不能等急了再如厕

大小便是人体排泄废物、净化体内环境的重要方式。便秘之所以有害,就在于粪便中的毒素留在肠道内时间过长,易重新吸收进入机体而产生毒害。要养成每天定时如厕的好习惯,即使无便意,也要去蹲一蹲,以形成条件反射。至于小便,最好每小时排一次,以减少尿液中有害物质对膀胱的刺激,从而防止膀胱癌的发生。

不能等困了才睡觉

不少人不困不睡觉,说什么困倦是应该睡觉的信号。事实上困倦是大脑相当疲劳的表现,不应该等到此时再去睡觉。养成按时就寝的好习惯,不仅可以保护大脑,容易入睡,还能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失眠。

不能等饿了才吃饭

生活中有一些人不是按时就餐,而是不饿不吃饭。这种做法容易损害胃,也会削弱人体的抗病能力。因为食物在胃内仅停留四至五小时,人感到饥饿时,胃早已排空,胃黏膜此时会对胃液进行“自我消化”,容易引起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3养生常识频道《国医大师的养生之道长寿在于5个秘诀》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养生之道在于饮食”专题供您欣赏!

国医大师的养生之道长寿在于5个秘诀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