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春季养生从什么时候开始 > 导航 > 男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养生

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_春节哪天开始哪天结束

春季养生从什么时候开始。

天下只有养生之道,没有长生之药。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于四季养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_春节哪天开始哪天结束”,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眼看都快放假了,很多人都知道要过春节,但却不清楚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么中华五千年,到底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下面为您介绍,看看吧。

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着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其中最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做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个月叫元月。

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汉武帝刘彻感到历纪太乱,就命令大臣公孙卿和司马迁编写太阳历,规定以农历正月为一岁之首,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末年,长达2080年。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称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废除旧历改用阳历(即公历),用民国纪年,并决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一月一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称元旦,但民间仍按传统沿用旧历,在当年二月十八日(壬子年正月初一)过传统新年,其他传统节日也照旧。有鉴于此,1913年(民国二年)7月,北京政府时任内务总长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但袁世凯只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起开始施行。自此夏历岁首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

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但是,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就以夏历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岁首。

春节哪天开始哪天结束?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在现代,人们把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春节,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也有地方把过完正月十五,视为春节结束)。

关于春节你需要知道的

最早的春节:相传中国原始社会时就有腊祭之说不得,夏朝建立后,此俗流传下来。《尔雅》一书说春节: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

最早的除夕:中国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晚上称为除夕。除夕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根据《吕氏春秋》中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驱逐疫病之鬼,这就是除夕的由来。而最早提到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的《风土记》。

最早的春联:据《宋史》记载:宋灭蜀的前一年,(公元964年)除夕,后蜀主孟槌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被人们公认的第一副春联。

最早的年画:年画的前身叫门画,最早的年画形式是门神,画的是神话传说中神茶、郁垒,也有的在门上画虎或古代勇士像,到了宋代演变为木版年画。

最早的贺年片:早在宋代就已出现了赠送贺年片的习俗。据南宋人张世南《游宦纪闻》里记载,其家藏有北宋元佑年间敬贺正旦的墨迹。正旦就是正月初一,敬贺正旦就是现在贺年片上印的恭贺新年的意思。

最早的爆竹:春节爆竹之俗始于汉代,当时没有火药纸张,所谓爆竹,是用火烧竹子发出的啪啪声。

最早的压岁钱:据古籍《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压岁钱最早出现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嫔妃们在春节三五结伴做掷钱游戏,宫廷钱库就散些钱给她们。此风在当时宫廷内是很盛行的。

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以上就是为您介绍的内容,供参考。

精选阅读

2017年立春节气是哪天


2017年立春节气是哪天

1、2017年立春节气是哪天

2017年立春时间:2月3日23:34:01,农历2017年正月(小)初七。

2、立春的介绍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区仍会有霜冻出现,少数年份还会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3、立春节气的由来

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传统节日。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立春到立夏前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为冬季。

立春习俗有哪些

1、打春牛

据清嘉庆本《澄海县志》载:每年的立春日,官府必须率人马到郊外举行迎春大典,然后举行“鞭春牛”活动。早在周朝时,就有春日鞭春牛的活动。每年立春节前,各州府事先制好泥塑芒神和土牛。到了立春这一天,官府带着迎春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东郊八里处事先准备好的芒神亭和土牛台。迎春队伍中的人一律穿青色衣服,用青色车子、擎青色旗帜,人们吹着牛角号、唱着“青阳曲”,舞动羽毛仪仗,跳着云翘舞,隆重举行迎春仪式。

2、抬春色

据《粤游小志》载,清朝时,潮汕地区还有一种称为“抬春色”的活动。在立春日的游行队伍中,必有装饰过的台阁,上坐歌妓,由两个人抬着走。

3、吃春饼、春卷

立春这一天,潮汕民间还有吃春饼、春卷一俗。据《四时宝鉴》说:“立春日春饼、生菜,号春盘。”春饼是以麦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饼,以豆芽、韭黄、粉丝等炒成的合菜作馅儿包着食用。

立春的禁忌有哪些

1、立春之日不看病,如果看病就意味着一年都没有好运气。这个说法不过是想讨个好彩头,就像大年初一不看病一样,小毛病耽误一下倒也没有什么。

2、立春之日不理发,理发则不吉利。俗话说:发乃人身之草木,立春回暖,草木出生,刚出生的草木去损害,这是不合天地运行草木生长之理的。再有,一年365天,为什么非要选在这一天去理发呢。

3、立春之日不能躺着,要坐坐或者站起来走走。都说春暖大地,这是万物初始的时候,人也应该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春的复苏。建议大家去田间或者公园走走,吸收新鲜空气,感受活力与自然,为自己的新年讨个吉利。

4、忌讳吵架、不口出污秽言语、不要做口舌之争,和和气气,喜迎春之至。新年新面貌,一个好的心情,好的开始才能迎来来年的和和美美,顺顺利利。

三九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导读:三九天从什么时候开始?三九又叫数九,中国的农历用数九用计算时令,三九是数九的第三个九天。俗话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那么,2017三九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一、三九是什么意思?

三九天是中国传统农历年中的某一时段。中国俗语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之说法。与三九对应的是三伏。如果说三伏天是最热的一天的话,那么三九天,是人所感受到最冷的时段。三九比较好计算,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我国阴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冬至日算起(从冬至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一般三九时最冷。

二、三九天怎么算?三九天计算方法:

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我国阴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冬至日算起(从冬至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 一般三九时最冷。冬至后第三个第九天是指三九九,也是三九和四九相交之日,并非三九。

三、2017年三九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从冬天的冬至日算起(从冬至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低三个九天叫三九。2017年1月8日开始进入三九天。

2016~2017数九时间表

一九,万叶枯萎,鸿雁南飞:

一九:2016年12月21日2016年12月29日。

二九,单衣觉寒,群鸟夜投高宿,鲤鱼游入深潭

二九:2016年12月30日2017年1月7日。

三九,朔风凛冽,荒原地冻,水面结冰犹如冰桥

三九:2017年1月8日2017年1月16日。

四九,参星半夜落下,辰星早上升起

四九:2017年1月17日2017年1月25日。

五九,白日渐长,太阳未时之后可照进堂屋

五九:2017年1月26日2017年2月3日。

六九,春风拂面,百草萌动,单衣即可出门

六九:2017年2月4日2017年2月12日。

七九,黄河冰水各半,鲤鱼游向滩头,喜鹊筑巢,鸿雁归来

七九:2017年2月13日2017年2月21日。

八九,草木生长,阳气遍地,正是种谷深耕之时

八九:2017年2月22日2017年3月2日。

九九,耧车播种,玉苗丛生,正是农家欢乐之时

九九:2017年3月3日2017年3月11日。

四、三九天养生注意事项:

1、穿: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袄

寒冬,人们穿上了厚厚的服装,热量就主要从头、手等暴露部位散失。

据测试,处于静止状态下不戴帽的人,从其头部散失的热量是很多的。在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的总散热量的30%,4℃时占60%,-15℃时占75%。由此可见,头部的保暖与人体的热平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正如俗话所说: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袄。冬季戴帽应特别注重帽子能护住耳朵,儿童外出更应注意随时戴帽子。

2、吃: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令进补在我国历史悠久。古人认为,冬季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是保养、积蓄能量的最佳时机,应讲究养藏之道,适时进补,可以增加 营养 ,祛寒气、壮身体。

这季节可适当多吃羊肉、牛肉、芹菜、白萝卜、土豆、大白菜、菠菜、苹果、桂圆等。此时也正是亲朋好友相聚,吃麻辣火锅、红焖羊肉的好时节哦。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可见三九养生何等重要,大家都记得要好好温补下!

3、动:冬练三九室内慢跑

人在三九天里阳气虚弱,心肺负担不小,因此中老年人在最冷的时候不要外出,在家里做一些简单运动就可以,如在室内慢跑、做体操等。

如果气温有所回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室外锻炼,时间最好是下午三点到四点,但阴天、雪天、大风天不要外出。

4、养:天冷勤泡脚多搓手

保暖从养生角度来说就是要暖头、暖足、暖背。三九天,记得睡觉前用热水泡脚,不仅能驱寒消除上班的疲劳,还可以促进 睡眠 ,睡个好觉哦!

三九寒天,养成搓手的习惯对身体 健康 大有好处。一是能锻炼手指,使手指更加灵活自如,对大脑也有一定的 保健 作用;二是可以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冻疮发生;三是工作在室内的人经常搓手,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 新陈代谢 ,预防感冒 。看见了么,快快活动活动你们的手指吧!

五、三九天吃什么好?

1、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调料适量。

做法:将羊肉洗净,切为碎块,加入当归、生姜、黄酒及调料,炖煮1~2小时,食肉喝汤。

功效:有温中补血、祛寒强身的作用,适用于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等血虚及阳虚的人群。

2、山药羊肉汤

材料:羊肉500克,淮山50克,葱白30克,姜15克,胡椒粉6克,黄酒20克,精盐3克,味精适量。

做法:将羊肉去筋膜,洗净,略划几刀,再入沸水中焯去血水。将葱、姜洗净,葱切成段,姜拍破。淮山洗净,将羊肉、淮山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先用大火浇沸后,撇去浮沫,放入葱白、生姜、胡椒粉、黄酒,转用小火炖至羊肉酥烂,捞出羊肉晾凉。将羊肉切成片,装入碗内,再将原汤除去葱、姜,加精盐、味精,搅匀,连淮山一起放入羊肉碗内即成。

功效:有补脾益肾,温中暖下的功效。

3、羊肾红参粥

材料:鹿肾(或羊肾)1只,红参3克,大米100克,调料少许。

做法:将羊肾切开,剔去内部白筋,切为碎末,红参打为碎末,大米洗净,加入适量水及调料,煮1小时食用。

功效:有益气壮阳、填精补髓的作用,适用于虚弱无力、腰膝酸软、畏寒怕冷、耳聋耳鸣、性功能减退等肾阳不足的人群。

4、丝瓜西红柿粥

材料: 丝瓜500克,西红柿3个,粳米100克,葱姜末、盐、味精适量。

做法:丝瓜洗净去皮,切小片西红柿洗净切小块备用。粳米洗净放入锅内,倒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煮沸,改文火煮至八成熟,放入丝瓜、葱姜末、盐煮至粥熟,放西红柿、味精稍炖即成。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生津除烦。(患有痤疮的人可长期食用)

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夏季养生小贴士


人们常说的伏天是在小暑与大暑之间的日子,这是太阳温度高、闷热的日子。人们常说的伏天,主要是指阳历的7月份,即每年当中的热的时间。那么,今年伏天具体的日子是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你知道吗?在伏天里吃什么你知道吗?如果你还不知道,那就一起来看看吧。

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时间:2014年夏至6月21日

头伏7月18日(历经10天)

中伏天数10天

末伏8月7日开始

有句俗话这样说:小暑不太热,大暑是热天。其实就是讲的小暑节气期间正好是入伏。从小暑开始至到立秋期间便称为伏天。

从农历小暑至立秋的31天时间内俗称为伏夏季节,有初伏、二伏、三伏。人们说,热在三伏,这是一年中气温高、阳气极旺的时候。

按照中医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一些冬季常发而以阳虚阴寒为主的慢性病,多可通过伏夏的调养,使病得以好转,甚至痊愈。这就是中医称的冬病夏治的方法。

那么,什么是伏呢?

伏及热的意思,从字面也可理解成:有人的地方,狗总伏在旁边,及伏字即是趴下的意思。

关于伏字早的记载是在春秋时代的秦德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76年。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学说。

伏是隐藏的意思,据《史记》文字记载,伏者,隐伏避盛夏也。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大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

中国古代创立的农历是用天干、地支排列年、月、日的,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组成,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组成。

伏天是每年热的日子,然而伏天到来的具体时间并不固定,大概就是在每年的小暑和大暑之间,前人依据我国黄历表中的气候规律总结了三伏天的大致算法。

以干支纪日法确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按规定,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的第3个庚日为入伏,并作为头伏的第1天,第4个庚日定为中伏第一天;从立秋开始算起的第1个庚日为末伏的始日,第2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注: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时,中伏则为20天。2012年夏至与立秋之间是4个庚日,所以三伏天是30天。

2012年夏至是6月21日7时45分(农历5月3日),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出现在7月18日,即这一天入伏为头伏第一天。7月28日入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8月7日,这一天是末伏第一天。

夏季养生

 一、水果及功效

1、草莓

梅雨季节从什么时候开始


养生导读:很多人都知道芒种节气后就迎来梅雨季节,但具体梅雨季节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又知道多少?梅雨季节,顾名思义,就是连绵多雨的季节,加之高温的气候,所以养生保健的首要任务是防潮。

梅雨季节从什么时候开始?

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古有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便是梅雨季节高温湿大的特点,不仅如此,我国华南沿海城市还会受到台风侵袭,天气湿度加大,衣物、家具等更容易受霉、受潮。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梅雨季节在中国史籍中记载较多。如《初学记》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曰梅雨。唐柳宗元《梅雨》: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等。中国历书上向有霉雨始、终日的记载:开始之日称为入霉,结束之日称为出霉。

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霉,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霉。入霉总在6月6~15日之间,出霉总在7月8~19日之间,中国东部有一个雨期较长、雨量比较集中的明显雨季,由大体上呈东西向的主要雨带南北位移所造成,是东亚大气环流在春夏之交季节转变其间的特有现象。6月中旬以后,雨带维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气象学上,梅雨是东亚大气环流春夏之交季节转换期间特有的气候现象,可分为典型梅雨和迎梅雨(早梅雨)。典型梅雨一般为6月上旬到中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迎梅雨指入梅前的阴雨,一般开始于5月中旬,为期约半个月。迎梅雨后,雨带常一度南退,此后再次北进而为典型梅雨。多数年份,梅雨期持续20-25天,长的可达一个多月,短的只有几天。少数年份不出现梅雨,雨带从华南迅速越过江淮流域而进入华北一带,称为空梅。湖北省的梅雨季节通常从6月中下旬开始,近30年里梅雨结束时间为7月9日。

梅雨时节养生要防潮

一般来说,对人体适宜的湿度是40%-60%,湿度适中,人的精神倍增。据科学测定,空气湿度过大时,有利于一些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和传播,当空气湿度高于65%时,病菌繁殖滋生最快。由于阴雨连绵,空气潮湿,衣物和食品都容易返潮,甚至发霉、长毛,人也会感到不适。若穿着返潮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吃了霉烂变质的食品,就会引起胃肠炎,甚至导致中毒,所以市民们、尤其是抵抗能力较差的儿童一定要重视防止湿邪的侵袭。

要避免受到湿邪的侵扰,在梅雨季节应采取以下保健措施:

1、合理饮食

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扁豆、薏仁、冬瓜等,切记不宜过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必要时可服用健脾化湿药物,如藿香正气水、保和丸等。

2、注意劳逸结合

过度疲劳容易导致湿邪乘虚而入,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适度的运动能增强体质,助消化,促进血液流通。

3、潮湿天莫开朝南窗户

首先,遇到潮湿天气下尽量不要打开向南的窗户,因为南面的气流是暖湿气流。其二,天气潮湿不应该开窗通风,尤其在室外环境潮湿的情况下应少开窗或不开窗,等到出太阳时,再打开窗通风。此外,在墙角、衣柜里放置吸湿盒、活性炭等干燥物品防潮,此外还可以使用烘干设备来使室内温度升高从而除去湿气。如冬天常用的电暖器等。还可以使用空调的抽湿模式,和除湿机除去湿气。

4、避免外湿伤身

尽量少在潮湿的地方。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抽湿机或在墙角放置干燥剂,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阴雨天气时注意关闭门窗,等到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以祛除湿气;外出时携带雨具以防淋雨;出游时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

5、不同家具用不同方法防潮

木质家具:木质家具防潮要点在于保持其光泽,可以用专用的清洁剂或保护蜡均匀涂在家具表面,轻轻擦拭即可。

皮质家具:皮质家具的皮革受潮后会遇冷变硬,在一些角落的表面还容易出现霉点,甚至有的家具受潮后会变形或褪色。在除尘、去除霉点过后,应在表面抹上皮革专用的貂油、皮革油等,真皮沙发可在其下面放一些干燥剂以保持干燥。

布艺家具:布艺家具防潮,要用专门的吸尘器将其表面的灰尘吸净,在回潮天,可用风筒的低档热风吹沙发,有助于去除沙发内的湿气。

金属类家具:此类家具在潮湿天最好用干燥的抹布勤擦拭,如果出现锈蚀,可用洗碗布或者牙刷沾防锈剂进行刷除,之后再用干布擦亮即可。

除此之外,以吸水树脂和木炭为制作原料的除湿包则比较适合放置于空间较小的位置,比如衣柜、鞋柜等密闭的空间可以挂一袋除湿包以驱逐湿气。另外,动手自制干燥剂也是一件颇有趣味的事情。用小布袋装适量石灰,扎成一小袋放置于室内的各个角落,石灰本身有吸潮的作用,也可以减缓室内潮湿的状况。

秋天什么时候开始冷


1、秋天什么时候开始冷

大概在求秋老虎结束之后,大概2017年8月14-22日期间,天气开始逐渐转凉。因为立秋之后,会有一段时间的短期天气会热现象,被称为秋老虎。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2017年立秋在2017年8月7日,农历六月(小)十六,根据一般情况,秋老虎持续日数约7-15天。所以2017年的秋老虎预计在8月14-22日期间结束。

2、立秋就凉快了吗

气象专家指出,其实立秋的早晚和天气炎热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未来会不会出现高温天气,还要看副热带高压和冷空气的情况。如果像前段时间那样台风频繁,或者冷空气南下的脚步加快,那么出现炎热的概率就小。一般立秋以后,会重新出现暑热的现象,这时候“秋老虎”就会出现了。

按照以前历年来的经验,立秋后天气还会热上一段时间,不长。一般有立秋后还有18天地火的说法,过了18天,开始早晚比较凉快儿,那时的天气才比7月份要舒适一些。

3、怎样秋冻更健康

谚语“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想告诉大家应让人体慢慢适应逐步下跌的气温,从而为即将到来的寒冬腊月做准备,但这个“冻”却应该掌握好一个度。

正所谓“2020秋季邪气伤人,多病在肩背”,2020秋季天气开始转凉,人们衣着还没有及时调整好,则很容易被寒气侵袭,若不注意保护,使背部迎风受寒,很可能会导致背疼、部分肌肉痉挛、僵硬等。长期反复如此,甚至可能造成韧带炎或肌膜炎等病症。

所以,秋天早晚出门,大家决不能“要风度不要温度”,或是以“白天温度还会升高”为由嫌麻烦而穿着薄短袖出门。最好加件外套,体质弱或年纪大的女士可披件披风,以起到挡风和保暖的作用。此外,大家在睡觉时后背别靠墙,以防止墙里的湿气进入体内。

秋天养生的常识

1、防秋“燥”,护阴津:2020秋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即指在秋冬两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燥”为2020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因此,2020秋季养生,当以“防肺燥,护阴津”为主。

2、调气养生:秋2020冬季寒风萧瑟,多少使人触景生情,尤其年老之人,垂暮之感使得情绪低落。忧郁、烦躁的情绪变化会对身体的健康产生不少的影响。摆脱气候带来的情绪变换,应该调整好自身的精神状态,振作精神,调整状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3、早起早睡:秋天容易感到困乏,每到周末的时候,不少人可能会选择睡懒觉,但专家认为,秋天更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也是养生的一种方法。所谓天人相应也就是人与天地相顺应,最有效的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就是随四季的变化而调整作息规律了。

秋天饮食的方法

1、注意去火,防止热能过剩:秋天气温变凉,而体内热能还没有下降,外凉内热,体内热能不宜散发,这时就会出现一系列上火的症状,比如脸上痘痘增加,喉咙肿痛,牙龈发炎,晨起干咳等症状。

建议食用:绿豆汤、金银露、龟苓膏等去火解热的食物。

2、少吃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物:比如尖椒、胡椒、大蒜、姜、八角和茴香等,避免湿热之气聚集。

建议食用:蔬菜、水果等降燥的食物,如萝卜、莲藕、荸荠、梨等。

3、少吃生冷食物:人体为了适应外界气温的变化,生理代谢也会发生改变,过于生冷的食物会造成人体消化不良,容易患上消化道疾病。

建议食用:温性食物。

4、食物以滋阴养肺为主:秋燥易伤肺,喝粥可以益胃生津,还有多吃柔润的食物,可以健脾养胃,有益身体的。

建议食用:如银耳冰糖糯米粥,黑芝麻粥,百合莲子粥,杏仁川贝糯米粥等,柔润食物如芝麻、百合、杏仁、乳品等。

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_春节哪天开始哪天结束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