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在几月几日

重阳节老人养生保健。

天天常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逢君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养生已经成为很多中老年人关注的话题,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四季养生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在几月几日”,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二、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三、重阳节有什么忌讳

重阳节在几月几日

1、重阳节在几月几日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2017年重阳节阳历时间是:2017年10月28日星期六。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在古时候,重阳和三月初三日都是家族“踏春”的日子,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另外,根据国务院假日通知可知,2017年重阳节不是法定节假日,所以2017年重阳节不放假!

2、重阳节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3、重阳节的来历

3.1、来源于汉代的恒景:相传,汉代恒景的师傅告诉他,在农历九月初九这天会有灾难,需要携家人登高,佩戴茱萸方能避祸。

恒景听从了师傅的建议,在九月初九这天,带领全家老小爬山,而没有来得及撤离的家禽却死了。恒景认为这是家禽为自己挡了灾难。从此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的习俗延续至今。

3.2、来源于汉代的道学: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

阳又表示钢,重阳是“二钢相逢”而相克,所以被视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是为了“解厄”,重阳习俗由此而来。

3.3、来源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的齐景公:相传农历九月初九的这天。他带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气爽,心旷神怡,于是认定是个吉日。以后,每年这天他都要外出登高。后人仿之,形成习俗。

但这3种说法究竟哪种正确,目前尚无定论。

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

1、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2、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3、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重阳节有什么忌讳

1、忌行房事:在少数地区有“重阳节忌同床”之说,他们认为九九重阳,重九是阳数的极限,过后则转为阴数。在这一天夫妻行房会使阴阳不调,容易引出其他祸患,不利后代繁衍生息。

2、忌煮饭:民间有句俗话叫:重阳不蒸粑,老虎要咬妈。意思是说重阳节这天要让妈妈休息,不能因为不能因做饭而劳累。其实是因为重阳节又叫老人家,这天应该尽孝道,让老人好好休息,享享清福。

3、忌回娘家:在一些地区还流传着:“女儿出嫁未满三年者,忌讳回娘家”的风俗习惯。据说重阳节回娘家会给婆婆带来灾祸,但是娘家人怕女儿在婆家受气,会在重阳节这天送女儿送花糕吃的习俗。

4、忌说节日快乐:重阳节本身一个祭祀辟邪节日,所以在重阳节当天说上一句“节日快乐”似乎有些不妥。而且古人认为重九之时,天气下降而地气上升,天地二气相交,不正之气弥漫。为避免接触不正之气,须登高山以避重九之邪气。

相关推荐

2014年重阳节几月几日?放假吗?


养生导读:我们都知道九九重阳节,那么2014年重阳节几月几日,你知道吗?10月2日是重阳节,2014年重阳节放假吗?下面为您介绍2014年重阳节放假安排,在重阳节记得要登高、吃重阳糕哦!

重阳节几月几日?

重阳节几月几日?2014年10月2日,农历九月初九,星期四。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来历可追溯到战国时代,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重阳节几月几日?2014年的重阳节在10月2日。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九九重阳,还有历史渊源。早在春秋战国时,屈原在《远游》中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三国时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他已明确写出重阳饮宴了。

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说明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至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2014年重阳节放假吗?

2014年重阳节时间为10月2日,可惜,重阳节是不放假的,国家规定的放假假期中不包括重阳节,所以重阳节不放假。但是2014年重阳节与国庆节重叠,会在十一的10月1日10月7日七天小长假中,所以,如果你有回家去看望家人或者出游计划,尽管安排吧。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如今重阳节保留有登高、吃重阳糕、探访亲友等习俗。

重阳节的习俗

1、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2、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3、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4、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全国各地重阳节习俗大盘点

【河北省】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山东省】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陕西省】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苏省】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上海市】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

【浙江省】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江西省】广丰县九月九日打糍粑,德兴县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省】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湖北省】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省】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

【广东省】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广西省】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省】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河南省】中国开封菊花花会始办于1983年,开封是以菊花每年举行一次年会的唯一的城市。

重阳节是几月初几


二、重阳节吃什么食物三、重阳节养生保健的要点

重阳节是几月初几

1、重阳节是几月初几

2017年的重阳节是公历的10月28日,农历9月初九。重阳节作为我国四大祭祀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因为我们国家对祭祀先人有着很强烈的念头,因此在重阳节当天可以说是烟火纷纷,到处都会有祭祀的活动出现。

2、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

2.1、赏秋:重阳节是10月9日,这是赏秋的好时期,人们一般在当天会抽出一点时间去登高赏秋,感受该季节的独特感觉。

2.2、登高:人们常说重阳节要登高,那是因为重阳节的时间段比较好,在金秋九月,所谓天高气爽,是出行的最佳时期,在重阳节去登高,可以更加心旷神怡,而且某些人还深信登高能够健身祛病,因此也成为了重阳节的习俗之一。

2.3、吃重阳糕:重阳糕又被称作花糕,一般使用菊花进行制作,因此又可以叫做“菊糕”。而且这种糕点不能随便吃,一般会在重阳节刚刚天亮的时候,由父母把糕点切成片,然后贴在儿女的额头上,接着还会念诵一些奇怪的语句。

3、重阳节的来历

3.1、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最早可以推到汉初。《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3.2、重阳节的原型之一,和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有关。在古代,古人对火总有莫名的恐惧,因而也常常敬畏和祭拜火神。古人常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我们可以从流传下来的风俗中,也可以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例如说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

3.3、重阳在古人的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重阳节吃什么食物

1、菊花:饮酒赏菊可是古人在重阳节的保留项目,请注意,“就菊花”可不光是看,古人还将菊花泡酒畅饮。要说做这个菊花酒也不难,用菊花加糯米、酒曲,按一般的酿制方法就可以制得一坛清新的菊花酒了。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去痿痹、延缓衰老等功效。

2、重阳糕:重阳糕又叫“撑腰糕”、“花糕”、“发糕”或“菊糕”,是用发面做成的糕点,辅料有枣子、杏仁、松子、栗子,属于甜品,也有加肉做成咸味的。老人吃了重阳糕就不会腰酸背痛了,所以每年要给老人吃重阳糕,让老人腰杆硬朗精神好。

3、大枣:大枣具有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除腥祛味,抗过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压、骨质疏松和贫血,是老年人冬季的补养佳品。

4、核桃:核桃是补脑的最佳食品,亦是补肾固精、温肺定喘的食疗品,对肾虚、尿频、咳嗽等症有很好疗效。老年人常吃核桃,能够头脑清晰、耳聪目明。

重阳节养生保健的要点

1、饮食清淡,预防秋燥:重阳节前后,秋燥明显。由于“秋燥”的影响,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应对秋燥,可用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润燥,比如用石斛煲汤。预防秋燥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少吃过于油腻、甘甜、辛辣之品,多吃粗粮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并适当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2、注意保暖,适时添衣:重阳节前后,一天中温差变化很大,常有冷空气侵袭,而使气温骤降。朋友们要注意及时添衣保暖,增强体质,防止感冒发生。添衣与否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决定,只是不宜添得过多,以自身感觉不冷为准。常言道:“出门需防三、九月”“若要安逸,勤脱勤着”,因此应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随增随减。

今年重阳节是几月几号


二、重阳节的养生食谱三、重阳节养生的注意事项

今年重阳节是几月几号

1、今年重阳节是几月几号

2017年重阳节是哪天:2017年10月28日,星期六,(丁酉年(鸡年)九月初九)。

重阳节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

2.1、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2.2、赏菊: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2.3、佩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3、重阳节的来源介绍

3.1、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最早可以推到汉初。《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3.2、重阳节的原型之一,和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有关。在古代,古人对火总有莫名的恐惧,因而也常常敬畏和祭拜火神。古人常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我们可以从流传下来的风俗中,也可以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例如说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

3.3、重阳在古人的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重阳节的养生食谱

1、清蒸螃蟹:材料:螃蟹,黄酒15克,姜末30克,酱油20克,白糖、味精各少许,麻油15克,香醋50克。

做法:将螃蟹用清水洗净,放在器皿里;把姜末放在碗中,加入酱油、白糖、味精、黄酒、麻油,搅匀。将醋放入另一个碗中待用。将螃蟹放入蒸锅中,用火蒸15至20分钟,待蟹壳呈鲜红色时,取出。食用时可蘸调好的调味料和醋,味道更加鲜美。

2、红枣薏仁菊花粥: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这时吃碗菊花粥营养又美味!粥对于老年来讲是最好的养生食物,它比较容易消化,所以适合上了年纪的人。而且还健脾胃,老年人食用最适合不过了。

材料:糙米100克、薏仁15克、红枣30克、枸杞子少许、白糖40克、菊花适量。

做法:将红枣泡入温水备用。糙米、薏仁洗净,浸泡20分钟。将泡好的糙米、薏仁加入冷水中;大火煮开,小火煮20分钟。然后加入红枣,继续煮10分钟。最后倒入菊花、枸杞子,煮2分钟。

重阳节养生的注意事项

1、吃重阳糕,要有所顾忌:重阳糕作为一种点心,不宜空腹食用。重阳糕是一类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低蛋白的食物,空腹食用后,会促使胃酸分泌过多,引起泛酸,甚至烧心等情况出现,尤其是胃病患者,更易诱使发病。在制作重阳糕的过程中,为了使糕香甜可口,通常会放入较多的糖甚至猪油,而常用的材料糯米,又是不易消化的食物,所以很多人就不适合吃重阳糕。

2、饮食清淡,预防秋燥:重阳节前后,秋燥明显。由于“秋燥”的影响,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应对秋燥,可用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润燥,比如用石斛煲汤。预防秋燥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少吃过于油腻、甘甜、辛辣之品,多吃粗粮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并适当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防秋燥,除了多饮开水、淡茶、豆浆、牛奶等饮料外,还应多吃些番薯、玉米、青菜、柿子、蜂蜜、黑木耳、银耳、百合、红枣等柔润之品。

重阳节的来历_重阳节的习俗


导读:关于九九重阳节,很多人不知道重阳节的来历,关于重阳节的习俗,除了登高广为人知外,其他习俗已经消失了。下面小编为您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的来历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据史料考证,重阳节始于远古,形成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节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重阳正式被定为节日始于唐代。也许这就是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的原因。

其一,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的活动,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其二,重阳节的原型是古代的祭祀大火星的仪式。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九月隐退。大火星的退隐,让一直以大火星为季节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也让把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恐惧。因此,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重阳节的起源还有这样一个说法: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

关于重阳节的传说,各地流传甚多,归结起来,无不脱胎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大意为,东汉汝南有一个名为桓景的人,跟随精研道家之学的费长房游学多年。有一天,长房告诉他:九月九日,你家有灾。让你的家人赶紧做些茱萸绛囊,绑在手臂上,登高饮菊花酒,可除此祸。桓景听了这话,立刻带着全家人避祸山中。晚上回来时,发现家中的鸡犬牛羊都死了,替他们挡了一灾,从此重阳登高避灾流传至今。

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201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

重阳节的习俗

几千年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主要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当然,在1989年被定为老人节后,增加了秋游赏景、临水玩乐、登山健体等内容。

重阳登高,自古已然。农历九月初,秋高气爽,金桂飘香,正是登山的最佳时节。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大气中的氢离子和被称为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含量越来越多,人们就会感觉空气格外新鲜,山风吹拂,令人心旷神怡,烦恼一扫而光。

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对人体健康也有益处。俗话说人共菊花醉重阳,欣赏菊花,不仅可使人的视觉、嗅觉得到美妙享受,而且还可治头痛、头晕、视觉模糊等病症。至于菊花酒,更有服之轻身耐老之功效。

重阳糕亦称花糕。重阳糕起于唐代以前,至宋代,汴京(今河南开封)、临安(今浙江杭州)等地十分盛行,成为普遍的习俗。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是老年人的节日,孝顺的子女们总会在这一天给老人买上几块重阳糕。

插茱萸是重阳节的又一习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中药植物,气味辛烈,可入药,更兼有驱虫、除湿、逐风邪、治寒热、利五脏、延年益寿的功效。古人认为折以插头,可防止厄浊邪气的侵袭,燃薰后可避虫咬,在百足之虫,死而未僵的时节,薰以避之,犹如端午节薰雄黄一样,对预防疾病,保障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重阳节在什么时候


二、重阳节吃什么传统食物三、重阳节有什么传说

重阳节在什么时候

1、重阳节在什么时候呢

2017年重阳节是10月28日。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在吕不韦所编书籍《吕氏春秋》中记载了农民在九月份丰收之时有着祭天祭祖的活动,这被誉为前身,在汉代的时候,出现了九月九日喝菊花酒,佩戴茱萸的可以让人长寿的说法,之后还要九月九日大家一起去野外喝酒的说法,这些活动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重阳节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重阳节的前身,在汉代时已经有了基础,而重阳节有记载则是在三国时期才正式出现,唐代时才正式被定为一个节日,从唐开始,无论贵贱,无论皇室还是平民,都一起享受重阳节。

2、重阳节的由来是什么

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源自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源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的齐景公。九月初九的这天他带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气爽,心旷神怡,于是认定是个吉日。以后,每年这天他都要外出登高。后人仿之,形成习俗。

3、重阳节有什么风俗

3.1、登高

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3.2、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3.3、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1、花糕

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阳花糕”成了普受欢迎的节日食品。

2、栗子糕

北京的小吃中有两样是专在重阳节时食用的,一为花糕,一个是栗子糕。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制作而成的。

3、吃糍耙

吃糍耙,是我国西南地区重阳佳节的又一食俗。糍耙分为软甜、硬咸两种。其做法是将洗净的糯米下到开水锅里,一沸即捞,上笼蒸熟,再放臼里捣烂,揉搓成团即可。

4、菊花酒

重阳要饮“菊花酒”。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

5、羊肉面

重阳节要吃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

重阳节有什么传说

1、求寿说

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後,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2、辟邪说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於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丶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後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丶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重阳节在几月几日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