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书改写美国食品安全史

【www.ys630.com - 秋季养生常识食品安全常识】

食品医药网FDA消息:卫生是食品安全最直观最基本的衡量标准。的中国人每天向食品投去怀疑眼光的时候,可曾想到美国在进入大工业化食品生产之初,也曾经历过一段非常不光彩的历史?在美国食品安全一百年来走过的路中,三本书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的出版引起巨大的社会舆论,推动了美国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促成美国食品安全状况不断迈上新台阶。《屠场》、食品卫生和FDA“工厂把发霉的火腿切碎填入香肠;工人们在肉腚上走来走去并随地吐痰;毒死的老鼠被掺进绞肉机;洗过手的水被配制成调料……”这样令人作呕的场景,是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100年前的小说《屠场》的片段,描绘的是芝加哥某肉类食品加工厂。传说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白宫边吃早点边读这本小说。读到这里时,罗斯福大叫一声,跳起来,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来,又把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用力抛出窗外。揭开食品安全问题冰山一角的正是辛克莱。他到芝加哥的肉联厂里和工人们一起生活了七周,亲眼目睹和听说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细节。这本小说以立陶宛来美移民日格斯一家在肉联厂打工的悲惨生活为主线,揭露了肉联厂工人们的非人道的劳动状况。令辛克莱没有想到的是,小说出版后,对现实的影响远远大于其艺术贡献。他后来曾就此调侃,“我想打动公众的心,不料却击中了他们的胃”。1906年2月,这本扒粪文学的先驱之作甫一问世,美国国内肉类食品的销售量急剧下降,欧洲削减一半从美国进口的肉制品,美国整个畜牧业陷入一片恐慌。而书中暴露的美国肉品加工行业的种种内幕,在新生的城市中产阶级中,引发了对食品安全和卫生的强烈反应。罗斯福看过此书后,专门约见了辛克莱,并责令美国农业部调查肉联厂的情况。调查的结论是“食品加工的状况令人作呕”。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当年6月美国国会即通过了两部联邦法律:食品和药品法案以及肉类检查法案,并建立了以化学家威利博士为首,共11名专家学者组成的班子,形成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雏形。辛克莱肯定无法料到,他早年写就的为劳工权利呐喊的小说,居然直接促成了日后在美国食品安全方面扮演守护神角色的FDA的成立。《寂静的春天》、环境安全和EpA任何食品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天然生长和被生产的,环境安全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但是美国人也不是从一开始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告诉人们这一真理的正是英年早逝的女科学家卡森。卡森在大学里学习生物专业,后进入研究生院继续学习海洋生物学,成为当时凤毛麟角的女生物学家,并供职于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服务局。早在1945年,卡森就接触到了大量有关合成化学农药DDT副作用的记录。她比常人更早地了解到:到1958年,全美已有超过100万英亩的土地被喷洒了强杀虫剂Dieldrin和Heptacblor。1958年1月,卡森接到一封女友的来信。朋友在信中描述了一个小镇的春天如何异乎寻常的安静,听不到了鸟鸣,感觉不到任何自然的气息。她坚定了写这本书的决心,经过4年的大量准备,书稿终于在1962年完成。和《屠场》的命运类似,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这本书。在朋友的帮助下,最初从1962年2月份开始在《纽约客》杂志上连载,直到同年10月才正式以书的形式出版。书中以扎实的数据和资料,严肃地指出人类不加选择的滥用农药、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化学合成制剂,将会危害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并通过污染食品、空气和水,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她还提出了人类如何认识和处理与自然的关系的大话题。意识到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以及技术进步的局限性,她试图从生态学的角度提供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地陈述问题。即便如此,这本日后被誉为“现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基石”的书一出版就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大众普遍接受的环境保护的理念在当时还属于“惊人之语”。加之她主张减少化学合成制剂的使用,直接触及了化工巨头的利益。他们不惜花费数十万美元雇用科学家发表文章,猛烈批评、挖苦和嘲笑卡森的见解,诋毁她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一些文章甚至还大肆渲染她一直独身的事实,对进行人身攻击。激烈争议中,该书得到了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重视。卡森于1963年出席了国会的听证会。肯尼迪在国会上讨论了这本书,并授意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对杀虫剂问题展开专门调查。结果,卡森关于杀虫剂潜在危险的警告被确认,一些企业和官僚被起诉。美国国会开始重视起来,成立了第一个农业环境组织。这本书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相关立法得以通过,从而禁止美国国内再生产和使用农药DDT。DDT在土壤和食物中的残留性很强,即使是在美国禁用多年后,仍不时有报道说在某些动物体内甚至人体器官中检测到它的存在。197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案,成立了美国环境保护署,使环境保护不仅有法可依,也有了执行这一使命的实体。实际上,这本书直接推动了美国民间的环保运动,扩大了公众知情权概念的普及。她去世6年后,环保人士发起了地球日。每年的4月22日,全世界的环保组织会筹划各种形式的活动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快餐王国》、食品健康和构想中的食品安全局经过一百多年的时间,美国食品安全的问题表面上得到较好解决。但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美国三分之一的成人超重和三分之一的儿童肥胖。在的美国,食品问题一步步演化为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转基因食品、荷尔蒙和其他各种添加剂开始出现。诱人、漂亮的外形下面,食品安全,仍然是一个问号。出版于2001年的《快餐王国》一书充分继承了扒粪新闻写作的传统。艾瑞克世洛舍的核心观点是,《屠场》一书发表近一个世纪过去,但大工业化食品生产改变甚小,甚至随着垄断程度的加深,工业化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全书详细讲述了麦当劳成功的神话。以麦当劳为代表的美国快餐文化最初伴随美国西部开发、高速公路网的延展和大工业农业的发展而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1979年,麦当劳公司的主席弗里德特纳灵感凸显,发明了无骨的麦乐鸡,一改过去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鸡而且过程繁琐的缺点,使吃鸡成为一件方便快捷的事情。麦当劳在该产品推出市场后迅速成为美国第二大鸡肉购买者,仅次于专门销售鸡肉产品的肯德基公司。很快,1987年美国禽肉消费量第一次超过牛肉和猪肉成为第一大肉类,近几年禽肉占到肉类总消费量的44.2%,居各种肉类的首位。如果说辛克莱的书促使人们关注禽肉动物如何被屠宰和加工的环节,到了《快餐王国》的当代,食品的大工业化生产冲向了新的高度。快餐文化成为美国文化的代表,美国人平均将90%以上的食品开支花在购买加工过的食品上。在美国,看似简单的“吃什么”问题背后,隐藏着巨额的利益博弈。快餐食品的低价完全不反映真实成本,它将对健康、环境和廉价劳工的成本都外在化,转由整个社会来承担。由此带来的肥胖和各种心血管疾病给公共健康带来了很大危害,使美国公共医疗和保险体系不堪重负。但食品生产巨头们为维护利益,不惜花费巨资砸在各种广告和公关活动上,甚至日益将目光投向消费力渐涨的未成年人身上,诱发其冲动型购买。美国政府对玉米、大豆等少数经济作物的高额补贴,使得少数食品加工公司控制美国的整个农业。美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标注和限制,也因为这些大公司的阻挠,从未像欧洲和日本那样进入立法程序,更遑论在现实中贯彻了。考虑到转基因食品等新领域落入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环境保护署的“三不管地带”,艾瑞克在书中建议:美国国会应该成立一个新机构,赋予它足够的权威,全权负责和统领食品安全的各个方面,捍卫公众健康。《快餐王国》的出版,引发了美国公众对食品安全和快餐文化的深刻反思。近年来日益普及的有机食品风潮,正在引导着美国公众向更健康的饮食结构转化,推动美国的食品安全迈上更高台阶。综观美国食品安全走过的世纪之路,这几本书宛若珍珠,在每一个关节点上绽放理性和社会关怀的光辉。而更值得嘉许的是美国公众舆论与政府及立法机构的良性互动。虽然新问题不断出现,但美国人至少不再像我们那样,整天为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而发愁了。

相关阅读

食品安全:每天吃的添加剂


导读:松软得可以弹起来柔滑得如丝绸一样无与伦比地松脆松软得可以弹起来柔滑得如丝绸一样无与伦比地松脆你是否经常被这样的广告词吸引?其实,食品的美妙口感毫无例外地来自食品添加剂。此时,你是不是又咬牙切齿,诅咒食品生产商可恶?事实上,食品添加剂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而且不管你是爱是恨,都必然存在于你的生活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与它和平共处。

吃进肚子里的究竟是什么?

你以为吃肉丸跟吃肉是一回事?你以为果冻、果汁真的是有水果、更健康?你以为面包、点心、饼干那么好吃是因为师傅手艺高?你以为面汤、火锅汤、高汤、超市调味汤那么好喝是因为熬制了三天三夜?别做梦了!香是香精、色是色素、味是用了增味料

果冻是水做的,但水怎么变成那么有型的东西?加入增稠剂就做到了。需要甜味就加甜蜜素,比白砂糖便宜多了;需要香味就加香精,苹果、香蕉、柠檬、绿茶口味随你挑;需要颜色就加色素,人工色素鲜艳稳定成本低;当然,不能忘了防腐剂

上了健康的当

低盐更健康?

有些低盐食品是这样做的:盐不仅用来调味,还用来防腐、防掉色及保持口感。要减盐就要增添加剂。调味用化学调味料,防腐用山梨酸,防掉色用抗氧化剂,保持酸味用酸味剂。再用甜味剂来抑制咸味。

无糖更健康?

很多所谓的无糖低糖食品,实际上只是用甜味剂替代了蔗糖而已,这些甜味剂的甜度是蔗糖的几百倍,只要放一点就会非常甜,而且造价低廉,商家大爱。但吃这些化学甜味剂很可能比吃糖更有害。

非油炸更健康?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胡小松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非油炸方便面的致癌物丙烯酰胺含量比油炸的还高。非油炸食品为了保持松脆,往往要加入高饱和的油脂,里面含有臭名昭著的反式脂肪。

添加剂现在人人喊打,觉得是它毁掉了我们的食品安全。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如果真的不加入添加剂,只怕大部分食品都会难看、难吃、难以保存,或者价格高昂。想要回到农耕、手工时代,那是不可能的!

国家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只要不过量,基本上对健康是无害的。但如果我们从早餐开始,一天的正餐、零食、夜宵各种食物全都是富含添加剂的加工食品,那还是无害的吗?如果你想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就在购买食品的时候,看一看它的营养标签。

食品安全性遭质疑 如何鉴别染色食品


导读:食品安全,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现在的我们都是惊弓之鸟,总害怕吃到有问题的事物。很多时候,在食品外表越来越美观的同时,食……

食品安全,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现在的我们都是惊弓之鸟,总害怕吃到有问题的事物。很多时候,在食品外表越来越美观的同时,食品的天然性以及食用的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小编教您几招区别日常生活中的染色食品。

一、染色黑米

当买回来的黑米出现掉色现象,要警惕买回来的是染色黑米。

鉴定方法:

1、看黑米的色泽和外观。一般黑米有光泽,米粒大小均匀,很少有碎米、爆腰(米粒上有裂纹),无虫,不含杂质。次质、劣质黑米的色泽暗淡,米粒大小不匀,饱满度差,碎米多,有虫,有结块等。对于染色黑米,由于黑米的黑色集中在皮层,胚乳仍为白色,因此,消费者可以将米粒外面皮层全部刮掉,观察米粒是否呈白色,若不是呈白色,则极有可能是人为染色黑米。

2、闻黑米的气味。手中取少量黑米,向黑米哈一口热气,然后立即嗅气味。优质黑米具有正常的清香味,无其他异味。微有异味或有霉变气味、酸臭味等不正常的气味的为次质、劣质黑米。

3、尝黑米的味道。可取少量黑米放入口中细嚼,或磨碎后再品尝。优质黑米味佳,微甜,无任何异味。没有味道、微有异味、酸味、苦味及其他不良滋味的为次质、劣质黑米。

二、染色黑芝麻

黑芝麻染色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经"打扮"后的芝麻,看上去又黑又亮卖相好,能吸引消费者;二是方便将原先价格稍低、质量稍次的白芝麻蒙混其中,变相抬高售价。

鉴定方法:

将生黑芝麻放入冷水中,如掉色快,很有可能是被染色。此外,由于黑芝麻只有种皮是黑的,胚乳部分仍是白的,可以用刀切开黑芝麻,看看里面是不是白色的。也可以将黑芝麻放在手心,如果手心很快出现黑色,说明黑芝麻很有可能是被染色了。

三、染色橙子

橙子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但现在市场上的橙子颜色越来越鲜艳,越来越好看,如何区别橙子的外观是天然的还是经过染色的,消费者一定要看仔细了。

鉴别方法:

1、染过色的橙子,表面看起来特别红艳,仔细观察,可发现表皮皮孔有红色斑点,一些橙表面甚至有红色残留物。

2、用湿巾擦拭橙子表面,如果湿巾变红,说明橙子可能被染色;没染色的橙子,湿巾擦拭后只能看到淡淡的黄色。 染色严重的橙子,橙蒂也会变成红色;没染色的橙,橙蒂是白绿相间的。染过色的橙子,表面摸起来黏黏的;没染色的橙,摸起来比较自然。

四、染色馒头

玉米是粗粮,玉米粉制作的食品,外观、手捏感觉均比较粗糙;吃在嘴里,有些糙口。而市场上一些玉米馒头手感松软、细腻,吃起来感觉不到玉米的香味,而且颜色黄得不真实。这种玉米馒头里,极有可能添加了色素等添加剂,而这种色素多以柠檬黄为主。

鉴别方法:

柠檬黄是一种合成色素,我国规定在食品加工中最大使用量极微,超量使用对食用者健康有危害。专家建议,鉴别玉米面食是否掺入了色素,可取少量样品加水浸泡,被柠檬黄染色的玉米面食滤液呈黄色。

其实染色食品也是人工加工出来的,大家选购的时候不要贪小便宜、不要选那些色彩鲜艳的,受骗的几率会降低很多的!

全国首份农村儿童食品安全调查报告在京发布


食品医药网FDA消息:北京市妇联、市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共同发布了全国首份农村儿童食品安全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相对严峻,两成农村家庭在2008年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此次调查涉及海淀、朝阳、丰台3个近郊区以及10个远郊区县,央视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共抽取132个行政村的2684名家长和儿童进行调查,并暗访了241家村(镇)小卖部和小型超市。据调查,逾九成受访家长担心目前的儿童食品安全状况。有6成家长对孩子自己购买零食的行为尤为担心。尤其是在7岁至14岁孩子中,自己购买食品的现象比较普遍,存在较多安全隐患。由于孩子缺乏安全意识,买零食时通常只考虑是否好吃,并不关注质量和卫生问题。他们通常在家或学校附近的小卖部购买,而这些地方的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尤其很多小包装豆制类食品均为伪劣、三无产品。过去一年里,21%的远郊区县家长表示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明显高于近郊区的12%。主要原因是远郊区县家长的食品安全和防范意识相对薄弱,食品安全知识匮乏,并且他们在购买渠道的选择上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在遇到儿童食品安全问题后,八成家长表示会去找商家退换货,而仅有三成家长会向315投诉,相对而言维权意识较弱。面对商家售假、家长维权意识差等现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建议,全社会都应关注农村儿童食品安全问题,制定统一的保障京郊农村儿童食品安全的战略。同时,应提高京郊农村儿童食品安全意识,在周边农村开展食品安全活动,可以在中小学开设相关课程,将食品安全知识带入课堂,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另外,监管部门要对农村食品加强监管,强化登记管理职能,把好食品生产企业准入关口。建立农村商品经营单位准入制度,增加农村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吃”——评说08中国食品安全关键词


2008年,中国百姓餐桌“动荡不安”,食品安全问题警钟长鸣。问题奶粉、问题鸡蛋、矿泉水水源等事件接连发生,让人们吃得忐忑不安。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成为众多消费者最大的诉求。关键词:三聚氰胺事件回顾:2008年9月,三聚氰胺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三聚氰胺是非法加入原奶以提高蛋白质含量的化工原料,据卫生部通报,截至11月27日8时,全国累计报告因食用三鹿奶粉和其他个别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患儿有29万之多。从三鹿集团开始,这场灾难波及整个中国乳业,人们曾经信赖的知名乳品企业几无幸免,消费者信心受到极大挫伤,很多人患上了“恐奶症”。点评:我们到底还喝不喝牛奶?在确保牛奶质量合格的情况下,仍要培养喝奶的习惯,因为牛奶是优质钙的最好。内蒙古动物营养学专家卢德勋建议,考虑到我国居民膳食钙的摄入量远远低于推荐摄入量,而且农村儿童青少年优质蛋白的摄入量偏低,大力提倡饮奶是改善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的重要举措之一。这场乳业危机后,三鹿集团破产,伊利、蒙牛等乳业巨头经受寒冬考验。三聚氰胺有了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化学物质每日可容忍摄入量设定为每公斤体重0.2毫克。目前,国家出台了多项措施,全面整顿乳品行业,让中国百姓放心喝奶。关键词:病虫柑橘事件回顾:人们都对这样一条短信记忆犹新:“告诉家人和同事朋友暂时不要吃橘子,今年广元的橘子在剥了皮后的白须上发现了小蛆状的病虫。”其实,这番告诫之语并非无风起浪,而是为广元柑橘的真实状况所印证。四川广元几个乡镇出现了柑橘虫害,本是一个小范围的局部问题,却波及广大消费者对其他各地柑橘质量的质疑,导致人们“谈橘色变”。点评:我们要不要相信传言?呼和浩特市民杨桂枝说,权威部门没有公开信息时,只能选择“宁可信其有”。《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规定:“要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阿尔泰说,传言止于权威信息公开及时,病虫柑橘事件留下的教训是,遇到突发事件,政府部门要尽快争取“第一时间”告诉真相以减少恐慌,避免群众利益受到损害。关键词:矿泉水水源事件回顾:随着一篇名为《康师傅:你的优质水源在哪里?》的帖子在互联网上迅速蹿红,康师傅矿物质水陷入了信任危机。而之后康师傅与农夫山泉展开口水战,舌斗的结果更是把火引到了行业标准的争论上来。点评:我们要喝什么样的水?纯净水、矿泉水、矿物质水,市场上的水五花八门。从价格战、广告战、渠道战到“水种大战”“pH值运动”,一直以来,饮用水市场的火星从没有熄灭过,而这背后少不了市场竞争下的利益之争。内蒙古新闻网李东海无奈地说,尽管有些行业部门对一些标准有过讨论,却没有人能告诉广大消费者哪种水是健康的。相比之下,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则明令禁止在饮用水中添加任何其他成分。他说:“在没有进行全面的实证研究之前,禁止添加也不失为一种对消费者负责的举措,我们也期待这场水源大战能真正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关键词:滥用添加剂事件回顾:使用了20多年的“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突然成了众矢之的。12月9日,卫生部收到国家粮食局提交的有关“停用面粉处理剂过氧化苯甲酰”的申请材料。卫生部将提请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委员会按照有关规则进行讨论,再最后做出是否禁用的决定。我们在不经意间都吃过这样的食品:一种板栗,不仅手感好,而且油光锃亮,秘诀是添加了蜡,但蜡在锅里受热融化后,直接附在了栗子皮和开裂后露出的栗肉上;一种豆芽,光溜溜的无根,秘诀是添加了激素和化肥;一种红枣,十分新鲜光亮,口感泛甜,秘诀是添加了酱油和甜蜜素……点评:打蜡板栗、激素豆芽、人造红枣所共有的特征是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添加剂是食品行业不可或缺的,但是一些商家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则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危害。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另一种则是滥用食品添加剂。当前,国家已经公布了首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黑名单”,打击整治行动正在各地深入开展。呼和浩特市工商局专业市场分局的高树林认为,相关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商贩的非法行为。同时,广大消费者买东西时也要多个心眼,认清食物原色与本质,提防过白、过艳、过香、过筋的食品。比如,买板栗时不要买开口的,质量好的板栗颗粒并不大,外形均匀,用指甲一剥就开。选购豆芽时,先要抓一把闻闻有没有氨味,再看有没有须根。关键词:“洋食品”事件回顾:12月8日,上海、四川等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入境口岸例行检查中,从多种欧洲输华食品中相继检出质量安全问题:意大利白兰地酒甲醇超标、荷兰大豆蛋白粉检出转基因成分、比利时巧克力制品柠檬黄、亮蓝、喹啉黄超标……近年来,进口食品也频频曝出各种问题,进口食品的质量问题与国产食品一样,让人担忧。点评:“洋食品”一定安全吗?内蒙古消费者协会茹峰说,有一部分消费者对“洋食品”盲目信任,仅凭一个“洋”字就将其定性为“安全”“高档”“放心”的食品。其实,很多“洋食品”同样存在问题,每年投诉的案例也不少。客观地讲,如今的国产食品从质量和包装上看,比前几年已有很大的进步,有不少已达到出口标准,因而不能迷信于一个“洋”字。只有不断加强质检,不仅加强国内食品检查,对“洋食品”同样严查不放,才能让问题食品无处遁形。

美国召回罐装奶油蘑菇汤食品


食品医药网FDA消息:据2009年11月4日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疫局报道,BayValleyFoods公司正在召回大约20,286磅罐装奶油蘑菇汤食品。原因是该受影响产品被疏忽地贴错了标签并有可能含有一种未申报的过敏原鸡蛋。鸡蛋是一种已知的潜在的过敏原,它没有被注明在标签上。当局也对此发出了警报。被召回产品信息:箱装有24罐10.5英两的贴有错误标签“MeijerCreamofMushroomReducedSodiumCondensedSoup”的召回产品。在产品罐的底部可以找到保质期至2011年8月7日且产品罐的顶部喷有“51p”的字样。该召回产品中可能还含有叫“MeijerChickenNoodleReducedSodiumSoup”的汤。该召回食品生产于2009年8月7日,主要被销往密歇根州、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伊利诺伊州和肯塔基州。该问题被发现于梅杰商店接到顾客投诉之后。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疫局尚未接到消费者因食用该召回产品而产生不良反应的报告。任何担心过敏性反应的消费者应该与内科医生联系。

三本书改写美国食品安全史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