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石斛养生 > 导航 > 石斛养生

石斛栽培技术

石斛养生。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忍饥者长寿,耐寒者体健。”养生,很多人只是听说但并未真正力行,作好了养生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更好。中医养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石斛栽培技术”,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石斛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或同属多种植物,别名扁金钗、吊兰花,以茎入药。性寒,味甘,具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等功效。用于治疗阴伤津少、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等症。生产广西、广东,贵州、云南、江西、四川也有分布。

(一)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具白色气生根。茎直立,丛生,黄绿色,稍扁,具槽,有节。单叶互生,无柄,革质,狭长椭圆形,叶鞘抱茎。总状花序颇生,具小花2-3朵,花白色,先端略具淡紫色;蒴果椭圆形,具棱4-6条;种子多数,细小。花期5~6月,果期78月。

(二)生长习性

石斛喜在温暖、潮湿、半阴半阳的环境中生长,以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大于80%、 1月平均气温高于8℃的亚热带深山老林中生长为佳,对土肥要求不甚严格,野生多在疏松且厚的树皮或树干上生长,有的也生长于石缝中。

每年春末夏初,二年生茎上部节上抽出花序,开花后从茎基长出新芽发育成茎,秋冬季节进人休眠期。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根据其生长习性,石斛栽培地宜选半阴半阳的环境,空气湿度在80%以上,冬季气温在0℃以上地区。人工可控环境也可,树种应以黄桷树、梨树、樟树等且应树皮厚有纵沟、含水多、枝叶茂、树干粗大的活树,石块地也应在阴凉、湿润地区,石块上应有苔藓生长及表面有少量腐殖质。

2.繁殖方法 主要采用分株繁殖法。

石斛种植一般在春季进行,因春季湿度大、降雨量渐大,种植易成活。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石斛,剪去3年以上的老茎作药用,二年生新茎作繁殖用。繁殖时减去过长老根,留2-3厘米,将种蔸分开,每克含2-3个茎,然后栽植,可采取贴石栽植和贴树栽植法。

(1)贴石栽植 在选好的石块上,按30厘米的株距凿出凹穴,用牛粪拌稀泥除一薄层于种蔸处塞人石穴或石槽,力求稳固不使脱落即可,可塞小石块固定。

(2)贴树栽植 在选好的树上,按30-40厘米在树上砍去一部分树皮将种蔸涂一薄层牛粪与泥浆混合物,然后塞入破皮处或树纵裂沟处贴紧树皮,再覆一层稻草,用竹蔑捆好。

3.田间管理

(1)浇水 石斛栽植后期空气湿度过小要经常浇水保湿,可用喷雾器以喷雾的形式浇水。

(2)追肥 石斛生长地贫瘠应注意追肥,第一次在清明前后,以氮肥混合猪牛粪及河泥为主。第二次在立冬前后用花生鼓、菜籽饼、过磷酸钙等加入河泥调匀糊在根部,此外尚可根外追肥。

(3)调整郁闭度 石斛生长地的都闭度在60%左右,因此要经常对附生树进行整枝修剪,以免过于荫蔽或郁闭度不够。

(4)整枝 每年春天前发新整时,结合采收老茎将丛内的枯茎剪除,并除去病茎、弱茎以及病者根,栽种6-8年后视丛蔸生长情况翻蔸重新分枝繁殖。

4.病虫害防治

(l)石斛黑斑病 为害叶片使叶片枯萎,3-5月发生。防治方法:可用50%的多菌灵l000倍液喷雾l-2次。

(2)石斛炭疽病 为害叶片及茎枝,受害叶片出现褐色或黑色病斑, l-5月均有发生。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l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2-3次。

(3)石斛菲盾蚧 寄生于植株叶片边缘或背面,吸食汁液,5月下旬为孵化盛期。防治方法:可用40%乐果乳剂 1000倍液喷雾杀灭或集中有盾壳老枝集中烧毁。

(四)采收加工WWw.ys630.CoM

1.采收 每年春末萌芽前采收,采收时剪下三年生以上的茎枝,留下嫩茎让其继续生长。

2.加工 因品种和商品药材不同,有木同加工方法,以下介绍两种方法:

(l)将采回的茎株洗尽泥沙,去掉叶片及须根,分出单茎株,放入85℃热水烫l- 2分钟,捞起,摊在竹席或水泥场上暴晒,晒至5成干时,用手搓去鞘膜质,再摊晒,并注意常翻动,至足干即可。

扩展阅读

灵芝的栽培技术


(1)灵芝培养基的制备与菌种的分离

①母种培养基配方及制备

母种培养基 多采用马铃薯一琼脂(pDA)培养基,其配方: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1~2片,水l000毫升。

制备方法 按常规方法进行。培养基制成后,调节pH值4~6,分装试管,高压灭菌30分钟,稍冷却后摆成斜面培养基。

②灵芝纯菌种的分离 常用有组织分离法和孢子分离法两种。

组织分离法 在无菌的条件下,选取新鲜、成熟的灵芝,于菌盖或菌柄内部切取一小块黄豆大小的组织块,接种在斜面培养基上。置温度24~26℃下培养7~10天;当白色菌丝布满斜面时,即得母种,然后再扩大培养成原种和栽培种。

孢子分离法 在无菌的条件下,取新鲜成熟的灵芝菌,于马铃薯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温度控制在24~26℃左右,培养基表面上便形成与子实体(小灵芝)相似物,在贴近管壁处形成菌管,自菌管管口中散发出孢子粉,便是纯孢子粉,将此孢子粉接种到培养基上获得一层薄薄的菌苔状的营养菌丝,即得灵芝纯菌种。

(2)人工栽培方法 目前多采用瓶栽和段木培养两种方法。

①灵芝瓶栽法

培养料配方 棉子壳80%,麸皮16%,蔗糖1%,生石膏3%。加水适量,混拌均匀,使培养料含水量在60%~70%左右,以手握之不出水为度,调节pH值5~6。

装瓶灭菌 料拌均匀后,先闷l小时,然后装入广口瓶中,装料要上紧下松,装量距瓶口3~5厘米即可。装好后用尖圆木棒打一通气孔,擦净瓶体,用塑料薄膜加牛皮纸扎紧瓶口,然后进行灭菌(高压灭菌,压力1.1千克/每平方厘米,时间1.5小时;常压灭菌100℃,保持8~10小时,再闷12小时)。

接种 在无菌室内进行。用75%的酒精消毒接种工具,然后用右手拿接种耙在酒精灯火焰上灭菌,左手拿菌种瓶,并打开菌种瓶口,在火焰旁用接种耙取出一块小枣大小的菌种,迅速放人栽培料瓶中,经火焰烧口,用牛皮纸包扎好,置于培养室内培养。

培养与管理 在温度20~26℃,空气相对湿度在60%以下,约培养20~30天,菌丝即可长满全瓶;再继续培养,培养料上就会长出l厘米大小的白色疙瘩或突起物,即为子实体原基??芝蕾。当芝蕾长到接近瓶塞时,拔掉瓶口棉塞,让其向瓶外生长,这时,控制室温在26~28℃,空气相对湿度在90%~95%,保持空气新鲜,给以散射光等条件,突起物芝蕾向上伸长成菌柄,菌柄上再长出菌盖,孢子可从菌盖中散发出来。从接种到长出菌盖,约需2个月时间。生长期要注意管理,每天要通过定时开窗的办法换气,如在气温偏高时,上、下午都要开窗。

②灵芝段木培养法

段木的选择 应选用栎、栗、柞、桃、柳、杨、刺槐等阔叶树作段木。直径5~15厘米均可选用。锯成l米长的段木,不要削皮,码堆干燥。

接种 选择培养20天左右子实体原基刚形成的新鲜菌种。这种菌种生命力强,接入段木后发育快,且不怕杂菌污染。接种工具可用直径1~1.2厘米的打孔器或电钻头。打入段约l厘米深,行株距20厘米20厘米,呈品字形排列。打孔后立即接种。接种前先将菌种取出,截成l平方厘米的水块,轻轻塞入孔穴中,稍压紧后盖上树皮。30天后,菌丝便浸入段木,并可见孔穴四周形成棕色菌圈,说明接种成功。立即将段木埋入pH值5~6的酸性土壤中,若天气干旱,可淋水湿润土壤。遇雨季或雨天,要注意排水。此外,还要在栽培场周围撒一圈拌有灭蚁灵的毒土,诱杀白蚁,防止危害段木。第二年清明节后,当气温升至25℃左右,可取出数根段木检查:揭开树皮盖,见孔穴周围已长成茶褐色,或已长出芝蕾;段木两端有白色菌丝或浅褐色菌膜,并可嗅到灵芝菌丝的特殊气味,显示菌丝已成熟。立即将段木挖出,截成长17~22厘米的小段木,然后,将其斜埋入酸性含砂砾的土壤中,上端露出地面约3厘米,且覆盖杂草遮荫,隔数日洒一次水,保持土壤湿润,经7~l0天开始长出芝蕾。在生长芝蕾期,栽培场要保持90%的相对湿度,约2个月左右芝蕾长成灵芝成品,即可采收。

西红花的高产栽培技术


西红花又名藏红花、番红花、撒馥兰、泊夫兰等,属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西红花原产于西班牙、荷兰等地中海沿岸国家,汉代时传入我国,于1965年开始引种试验,现已在上海、浙江、河南、北京、新疆等二十二个省市引种成功。西红花是名贵妇科良药,还大量用于日用化工、食品、染料工业,是美容化妆品和香料制品的宝贵原料,球茎可作为高档花卉出售,西班牙人誉之为红色金子。

过去因不懂科学管理,很多药农种的西红花球茎越长越小,花越开越少,亩产量越来越低,因而放弃种植。而河南农大十几年的种植实验证明,西红花只要科学管理,施足基肥,选种8g以上的球茎(注:8g以下的球茎不开花),采取抹芽技术,适当使用植物激素等技术,同时增加球茎的种植量,就能保证西红花高产、稳产。 西红花的植物特征 西红花虽然开花,但不结种子,要靠球茎繁殖。球茎扁圆形,外有几层淡棕色膜质鳞片包围,内为乳白色。球茎上有7~9个环节,每个环节上有1~4个腋芽。植株丛生。叶基生,长线形,叶缘稍反卷;花顶生,花被6片,蓝紫色;雄蕊3枚,黄色;雌蕊1枚,花柱3深裂,伸出花被外部,下垂,柱头先端略大呈喇叭形,深红色,有特异芳香。花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西红花的生长特点 西红花属亚热带植物,喜温和、凉爽,怕炎热,较耐寒。土壤以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好,忌积水。西红花适温为2~19℃,在我国北方-18℃温度下采取防寒措施即可安全越冬,南方高温25℃情况下适当遮荫,就能延长西红花的生长时间,利于西红花的球茎增重。西方国家多采用露地开花,球茎繁殖;我国多采用室内开花,大田繁殖。西红花的生长习性及技术与种蒜相仿。 西红花的整地技术 根据西红花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宜选择冬季较温暖,光照充足,疏松肥沃的地块。西红花喜轮作,忌连作。前茬以豆类、玉米、水稻等为佳,也可在果园内间作。北方冬季气温低,追肥不方便,施足基肥很重要。结合翻耕亩施100kg石灰或1.5kg五氯硝基苯消毒,以氮肥30kg、腐熟饼肥200kg作基肥。整细耙平按南北向挖沟畦,畦宽1.3m,高30cm,畦面呈龟背形,畦间距30~40cm。 西红花球茎的处理 西红花球茎上有主芽和侧芽,主芽开花,侧芽不开花,每个芽都可形成一个小球茎,母球茎可长6~15个小球茎,若不抹芽,则小球茎越来越多,8g以下球茎不开花,花的产量越来越低。为了保证来年高产,必须彻底剥除侧芽,一般球茎20g以下的留1个主芽。有实验表明,西红花经多次抹芽可增产27%左右。 球茎栽种前,经过药剂处理,可防止病虫危害。西红花主要病害是腐烂病,虫害是罗宾根螨。处理球茎的药剂用杀菌剂和杀螨剂配成药液浸种,一般用25%多菌灵500倍液与三氯杀螨醇或乐果3000倍液,两种药液混合,浸种20分钟,立即下种。 西红花的播种 露地栽培西红花宜在9月份。早栽种,早出苗,先发根,后发芽,植株生长健壮;迟则先发芽,后扎根,植株生长亦差。室内开花的球茎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在室内把80%的花采摘后,立即移栽于大田;另20%的花在田间采摘,栽前把球茎按大小分开,大的稀些,小的密些。一般株行距2020cm,开沟深10cm左右,球茎芽头向上,按球茎的2~2.5倍高度即3~6cm覆土。球茎深栽也是培育大球茎的方法之一。栽后浇透定根水,保持土壤湿润,约一个月左右出苗。 西红花的室内管理技术 西红花球茎在不供给水、土、肥的情况下,靠自身储存的养分就能正常开花,并且采花方便、省工、省力,不受外界气候条件的影响,无病虫害,产量可比露地增加30%左右,且除侧芽方便。鉴于以上优点,我国多采用室内开花,大田增殖球茎的方法进行栽培。 西红花的架子长1m左右,宽60cm,层与层间距30~40cm,高约5层,以操作方便为佳。用木板、竹匾担上,1m2可摆放球茎10kg左右,一般一间房可摆放一亩球茎。 8~10月把西红花球茎按大小分开,8g以下不开花的可直接种到大田里,大的球茎芽向上摆放在制好的架子上,球茎少的可直接摆放在屋地上。室内保持湿度80%以上,湿度不够时可往地上浇水。严禁往球茎上洒水,以免提前生根。西红花在室内的生长期为60天。 西红花的植物激素应用 用植物激素刺激西红花,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在球茎休眠期用赤霉毒100ppm浸种24小时,在出苗后用50ppm赤霉毒喷雾2次,可使球茎个数增加6%,增重10~30%,花增产27~50%。 用赤霉素100ppm浸球茎配合变温处理(30℃一个月,然后降至18℃),结果每个球茎开花比对照增加5~20%,还能提早16天。提早下种,有利于球茎的生长。 西红花的田间管理 西红花自11月中旬至来年5月上旬在大田生长,时间约半年,在此期间要做好如下工作: 1.要科学供应肥水。栽后20天左右,每亩用人畜粪50担兑水浇施,干旱情况下兑水多些,来年2月中旬西红花返青,每亩施入人畜粪60~80担兑水施。自3月份起西红花生长进入旺盛阶段,每隔10天喷0.2%的磷酸二氢钾1次,连喷2~3次。 2.要合理调控水分。西红花田块在下种后如遇土壤湿度不够要浇足水分。北方地区少雨干旱,入冬前要灌水防冻,来年4月再灌水,满足生长需要。 3.要注意防冻保苗。西红花虽属耐寒作物,但遇到-10℃~20℃的严寒天气要采取防冻措施,在畦上覆盖一层干草,盖上塑料薄膜,搭防风障。 4.要及时除草松土。 5.要及时摘除侧芽。种球栽种时已剔除多余侧芽,进入田间生长后如发现多有侧芽长出,用小刀插入土中,连叶一块剔除。 6.抓好病虫害防治。西红花整个生长期基本上处于低温期,病虫害少,一般需在回春时预防一下。若遇上腐烂病,用5%退菌特800倍液浇注;若有蚜虫,用10%乐果乳剂2000倍喷杀。同时要做好防鼠咬食球茎和田间防兔子吃西红花叶子。 西红花的收获和加工 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西红花地上部分枝叶逐渐变黄,便可用铁耙从畦的一端小心起挖。挖出后,除去枝叶残根,在田间晾晒两天,再收贮室内。收贮时要按照健病、完损、大小标准进行分株,分门别类贮存。贮藏室要少光、阴凉、通风,地面最好是泥土地,室内要保持干燥。一般球茎可增重3~5倍,1次引种100kg球茎种植1亩西红花,亩收球茎600~1000kg。 西红花室内和大田的花期均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以每天9~11点开花最盛,花朵色泽鲜艳。室内不受天气影响,可全天采花;室外花朵在开的第1天8~11时采摘,采晚了柱头易沾上雄蕊花粉影响质量。采后剥开花瓣,取出雌蕊花柱和柱头,以三根连着为佳。摊于白纸上置通风处阴干,量大可用烤箱烘干,避光密闭贮藏待售。一般80朵花可加工1g干花,1亩可收干花1~2kg。

高档野菜土人参栽培技术


土人参别名玉参、高厘草,喜生于村旁、山坡等地,是一种多年生观赏兼药用的直立草本植物。其植株高可达40厘米,茎少分枝,叶互生,卵形肉质,长7??10厘米,宽3??4厘米,基部楔形,肉质根,形似人参,所以称之为土人参。

土人参有润肺、益气、健脾功效,对疾多久咳、劳伤等有一定疗效。土人参又是餐桌上一道营养丰富、味道极鲜的野菜。它适应性广,耐粗放栽培,很适粗农家种植。

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整地

种植土人参与种植蔬菜一样,首先应整地起畦,畦宽1米为宜,长度依地形而定。土人参种子细小,因而育苗床应把土块尽量打碎整平,以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2、栽培时间

结合当地气候特点,温度在15℃以上至秋季均可种植。

3、播种育苗

土人参在播种前先将种子放在太阳下晒3??4小时,然后用40℃左右的温水浸3??4小时,捞起与极细的泥土或细沙拌均匀,直接撒播在育苗床上,然后在种子上盖一层0.5??1厘米厚的沙土即可。

4、移植

当土人参长出5??6片叶子时,即可移植到已整好并施足基肥的土畔上定植,株行距10厘米X15厘米,定植后注意保湿。

5、田间管理

幼苗定植成活后即施一次腐熟的5%人粪尿,保持土壤湿润,以后每隔7??10天追施肥水一次。当植株长至12??18厘米时,即可在离地2??3片叶处整株采下供食用。

采摘过后的植株施足肥水,土人参又会不断分生嫩薹被,可不断采收,直至秋季,随后宿根越冬。

第二年春天温度在15℃以上时又开始萌发,此时即可移植栽培。

雪莲的人工栽培


雪莲花,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四川、甘肃、新疆等地,由于生长地域不同,又分绵头雪莲花、西藏雪莲花、新疆雪莲花、水母雪莲花、毛头雪莲花等品种。其中较为有特点的三种新疆大苞雪莲花株高15厘米~20厘米,花径10厘米~20厘米。花淡黄绿色,棕紫色的花序,十分美丽,可为雪莲花中的佼佼者,但有微毒。另有青藏毛头雪莲株高15厘米~25厘米,花径4厘米~10厘米,全株密被白色绵毛,花白色,花序包藏在白色绵毛中,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无毒副作用。由于雪莲的广泛药用,野生的雪莲被采挖的日渐稀少,目前雪莲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因此发展雪莲的人工栽培已成当务之急。

雪莲花种子发芽出苗温度要求为15℃~20℃,土壤饱和含水量要求为60%左右,喜湿润沙质肥沃松软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从种植到收获生长期100天左右。一般能满足这个要求的地区季节都可以栽培雪莲。在实践中,雪莲花的栽培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防种子倒种。雪莲花种子为锥形,种时种子尖朝下种,易出苗,但幼苗不茁壮,种子尖朝上种不易出苗,所以种时最好将种子平放,有利于幼苗健壮生长。 二、防止育苗烂种。早春天凉,土温低,如土壤过湿,10天不出苗种子就会变黑腐烂。一般采用电热温床或少浇水可解决烂种现象。 三、防止幼苗出土带帽。幼苗出土带帽直接影响植株发育,造成子叶出土时将种皮壳带出。原因是盆土过于疏松,土过干,盖土过薄造成的。应保持土壤的湿润,种时盖土厚度为种子长度或0?8厘米~1厘米为宜。 四、防止立枯病和猝倒病。雪莲花立枯病多发生在幼苗2片~3片叶期间,病菌可传染造成死苗。防止措施:1、盆土要充分灭菌;2、施用腐熟肥;3、盆土不易过湿;4、发现病株立即清除,并喷洒杀菌剂。 五、浇水要适当。雪莲最好在早10点前,下午3点后用雪水、雨水、河水、池塘水浇最理想。用自来水浇,须先将其放置贮存一昼夜,使水中氯气挥发,水温接近气温时再用为好。 六、合理施肥。氮、磷、钾三元素要根据情况合理使用。一般说来,春季宜以施氮肥为主,促使枝叶生长;夏季以施磷肥为主,促进茎叶和花蕾膨大;秋季在花孕蕾期多施钾肥,促进花艳及籽粒饱满。如以取花为主,氮、磷、钾施用比例为4:3:2;以打籽为主,施用比例为2:4:3为宜。

怀牛膝栽培法


怀牛膝,别名牛膝、加节草,具有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怀牛膝适应性强,对土壤及气候要求不严,易种易管。由于近年来种植面积的下降,目前市场紧缺,价格上扬,发展种植大有前途。其栽培技术如下:

1.选地整地。宜选土层深厚、排水较好的沙质壤土,黏土和沙土也可栽培,对前茬要求不严。怀牛膝根系入土较深,栽培前要深耕50厘米--70厘米。耕地时每亩施厩肥3000千克--4000千克,加过磷酸钙25千克--40千克,耕后耙平,做成1.3米--2.3米宽的畦,长短不限。

2.栽培方法。①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放在凉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后稍晾,略干后播种。也可用催芽法播种。②播种。播种时间要根据种植地区而定。北方在6月中下旬至7月初播种为宜;南方在7月中下旬播种为宜。播种方法多采用条播,按行距33厘米播种,开2厘米深沟,将处理过的种子拌入适量的细土,均匀地播入沟内,浅盖一层细土,保持土壤湿润,播种3天--5天后出苗,每亩用种2千克。也可间作套种。

3.田间管理。①定苗。苗高7厘米--10厘米时按株距7厘米左右间苗;苗高17厘米--20厘米时按株距13厘米定苗。②追肥。定苗后要追肥1次,每亩施过磷酸钙14千克、硫酸铵8千克或人粪尿1000千克,施后轻锄一遍。怀牛膝苗生长太旺时要打顶,在苗高30厘米左右时如叶片发黄,说明肥力不足,可再施1次人粪尿或含氮化肥,以利根部生长。

4.病虫害防治。①病害。a.叶斑病为害叶部,严重时整个叶片呈灰褐色进而枯死。发病后用1:1:120波尔多液或65%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每隔10天--15天喷1次,连续2次--3次。b.根腐病多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后叶片枯黄,根部变褐色进而腐烂枯死。发病后要保持土壤排水良好,及时拔除病株并将其烧毁,病穴土壤用生石灰消毒。②虫害。a.银纹夜蛾幼虫在怀牛膝幼苗期咬食叶部。发生后可人工捕杀或用90%敌百虫1000倍液--1500倍液喷杀。b.红蜘蛛的为害会使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全叶失绿,干枯脱落。发生时喷40%乐果1000倍液--1500倍液进行防治。

5.采收加工。在10月中下旬先将茎叶割掉,然后采挖,保持完好无损,去净泥土和杂质,按粗细不同捆成小把挂在室外晒干或晾干。怀牛膝的产品规格以皮细、肉肥、色好、身长、黄白色或肉红色者为佳。成品应存放在通风干燥处。

人工栽培肉苁蓉的方法


肉苁蓉如果是野生的话那么营养价值还相当不错,但是这种野生的肉苁蓉是很不常见的,有的地方根本都不会生长,所以说很少有人吃到这个肉苁蓉,肉苁蓉如果是野生的话价值很高,因为它有丰富的营养,但是其实这个肉苁蓉还可以选择进行人工栽培的方式来栽培这个肉苁蓉,那么这个人工栽培肉苁蓉的方法有哪些?

肉苁蓉为多年生寄生性种子植物,对寄主、土壤、气候条件都有一定的选择性较适宜的寄主为梭梭、红柳、碱柴等。寄主可利用天然梭梭、红柳等,也可人工定植梭梭、红柳2~3年后接种肉苁蓉。

接种

接种方法

结合造林接种肉苁蓉

造林时,将种子纸横放在造林坑的一头,吸水纸面向上,然后回填适量土,将寄主定植于造林坑的另1头,回填土踩实。

在原有寄主上接种

在野生寄主外根系密集区,挖长40cm、宽30cm、深40~80cm的坑,放入种子纸,吸水面向上,回填土至坑沿10cm左右,利于贮存雪水或雨水。

3.1.3 人工寄主接种

人工培育的梭梭、红柳株距为1.5m,行距3m,密度140株/667m2以上。可在植株两侧开沟作苗床,接种后保持苗床湿润,诱导寄主延伸到苗床上。

肉苁蓉一般春秋季接种,接种后开始生长,在第2年少数出土,大部分在2~4年内出土并开花结实。

田间管理

人工造林区管理

寄主造林初期可适量灌水,不宜多,保证寄主正常生长;以后每年根据降雨量适量灌水1~2次。施肥以厩肥为主,禁施化肥,以保证肉苁蓉野生品质。

野生寄主区管理

沙漠地带风大,寄主根经常被风吹后裸露,要注意培土或用树枝围在寄主根附近防风,苗床要保持湿润,人工拔除其它植物。肉苁蓉开花时,要进行人工授粉,提高结实率。

根据上面内容的介绍,让我们知道了如何来进行人工栽培肉苁蓉的方法,在栽培肉苁蓉的时候必须要进行的呵护,如果呵护不当的话,那么肉苁蓉也是没法种植的,长期来肉苁蓉还很有可能会出现枯萎的现象,所以说一定要根据经验来栽培这个肉苁蓉,让肉苁蓉种植更成功。

黄芪种植的技术


黄芪在民间又俗称为北芪,属于豆科多年生长草本植物,有排毒养颜、利尿、化瘀生肌等疗效。黄芪相当名贵,不少人也想通过栽种黄芪发家致富,那么,黄芪种植的技术是怎样的呢?下面就来具体的看下黄芪的习性以及如何种植黄芪等方面的知识。

一、黄芪的生长习性

黄芪为深根系植物,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喜凉爽气候,抗旱、耐寒、怕热,怕积水涝洼。气温过高常抑制叶部生长,土壤过湿会引起根部腐烂。种子萌发不喜高温。当地温7-8℃时播种,土壤保持一定湿度,一般10-15天即可出苗,发芽适宜温度为14-15℃。忌重茬。不宜与马铃薯、菊花、白术连作。

黄(红)芪株高50-80厘米,主根粗大,圆柱形,稍带木质化;红红芪根外皮粗糙,红褐色,内部红黄色,白红芪根外皮淡白色,内部淡黄色;黄芪根皮淡褐色,内部黄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叶片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圆形或长椭圆形,全绿,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

黄(红)芪是深根系植物,宜种植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喜冷爽气候,抗旱性强,耐寒,怕热又怕涝,气温过高常抑制生长;种皮较坚硬,吸水性差,发芽率低,种子萌发不喜高温;忌重茬,不宜在重盐碱地、涝洼地、粘土地种植。

二、栽培技术:

1、在海拔较高的山水川地,二阴地种植。

2、选择茬口:不宜与马铃薯、菊花、白术连作,避免与豆科作物轮作,忌连茬重作。

3、施肥整地: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碱性沙质壤土或绵沙土地块,耕翻整地时每亩施充分腐熟细碎的圈肥5000公斤以上,饼肥50公斤(按照GAp标准少用或不用农药与化肥,地块规模区域应选择没有污染源的地区),将土壤耙细整平,多雨易涝地应做高畦。

4、种子处理:种子外皮有果胶质层,种皮极硬,吸水力差,出苗率低。播前必须对种子进行处理,下列方法根据具体条件可任选其中之一。

(1)沸水催芽:先将种子放入沸水中急速搅拌1分钟,立即加入冷水将温度降至40度,再浸泡2小时,然后把水倒出,种子加麻袋等物焖12小时,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播种。

(2)硫酸处理:对晚熟硬实的种子,可用浓度为70-80的硫酸浸泡3-5分钟,取出迅速置于流水中冲洗半个小时后播种。

(3)细砂擦伤:在种子中掺入细砂摩擦种皮,使种皮有轻微磨损,以利于吸水,能大大提高发芽率,处理种子置于30-50度温水中浸泡3-4小时,待吸水膨胀后播种。一般常用此方法种植。

三、种植方式:有直播与育苗移栽两种。

(1)直播方法:经过人工处理的上年生产的新种子,在3月底至4月初土地解冻后进行春播,亦可在当年冬季11月份土地封冻前冬播,冬播种子不进行任何处理。在整好的地里按行距30厘米,株距12厘米,撒种覆土厚2厘米,稍加镇压,亩用种量3公斤。

(2)育苗移栽:直播一般产量低,质量差,保苗难度大,因此生产上应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进行栽培。春季或夏季,种子前置处理后,按每亩7公斤的用种量,均匀撒入田内,覆土厚度2厘米,铺一薄层细沙,干旱时应多次进行喷洒水,30天时间苗可出齐,苗期要间苗锄草二次,行、株距6-8厘米,注意防治病虫害,当年10月上中旬挖出埋土保温贮藏,或在第二年春季萌芽前挖苗移栽到大田中去;移栽时按20厘米开沟,按株距10厘米斜平摆放芪苗,使苗头上部直立向上,距地面3-4厘米,整平表面稍加镇压。

四、田间管理:

(1)除草定苗。浇水或雨后松土保墒,保持畦内土壤疏松无杂草。也可用拿捕净,氟乐灵化学除草,对黄芪安全。苗高9-12厘米时按株距10厘米定苗。苗高15-18厘米时追肥,可用腐熟的人粪1000-2000公斤/667平方米,,或饼肥50公斤。如用化肥,以磷钾肥为主,每667平方米施用40-50公斤。开沟施入覆土严,立即浇水。

(2)追施肥料:黄(红)芪比较喜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每年还需追肥2-3次,第一次苗齐或返青后,每亩追施农家肥;第二次中耕锄草后,亩追圈肥;第三次对多年生芪在冬季枯苗后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公斤,饼肥150公斤混合均匀后在行间开沟施入,施后培土。

(3)灌水排涝:定苗后一般不浇水,保持地面稍干,进行适当蹲苗,以利根条伸长。当天气特别干旱时,可适当浇水。雨季应及时注意排涝,防止烂根。

(4)病虫防治:生长期发现蛴螬等地下害虫时,用90%固体敌百虫配成1000倍液滴灌植株;对蚜虫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在在青果期喷施兼有防治黄芪种子小蜂的作用;豆荚螟初孵幼虫期用50%马拉硫磷1500-2000倍液,白粉病可用波美度为0.1-0.3度的石硫合剂喷雾,或亩用70-100g三唑酮配成500倍液喷雾。

针灸技术之火针法


火针法是将特制的金属粗针,用火烧红后刺入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寒痹、痈疽、瘰疬等疾病。

【器械】

火针针体较粗,质坚韧,一般采用员利针或24号、26号2寸长的不锈钢针。也有应用特制的针具,如弹簧或火针、三头火针,以及钨合金制成的火针。弹簧式火针进针迅速,易于掌握深度;三头火针用于体志、疣的治疗;钨合金物理性能好,有耐高温、不退火、变形少、不易折、高温下硬度强等特点。

火针根据粗细不同,分为细火针(针尖直径0.5mm)、中火针(针尖直径0.75mm)、粗火针(针尖直径1.2mm),针柄套上木柄,以防烫手。

【操作方法】

1. 选穴与消毒

根据不同病症辨证取穴,或以以痛为腧的局部取穴法选穴。患者来取合适的体位。针刺前注意消毒,先用碘酒消毒,再以乙醇棉球脱碘。

2. 烧针

火针烧灼的程度有三种,根据治疗需要,可将针烧至白亮、通红,或微红。若针刺较深者,需烧至白亮,速进疾出,否则不易刺入,也不易拔出,而且剧痛。如属较浅的点刺法,可以烧至通红,速入疾出,轻浅点刺。如属浅表皮肤的烙熨法,则将针烧至微红,在表皮部位轻而稍慢地烙熨。

烧针用的灯火以乙醇灯比较方便,一般左手持灯,右手持针,靠针施术部位,烧针后迅速针刺。烧针的次序是先烧针身,后烧针尖,若针身发红而针尖变冷者则不宜进针。

3. 针刺的深度

应根据病情、体质、年龄,以及穴位所在部位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要求既能劫部,又不伤皮肉为佳。一般四肢及腰腹部可稍深,刺至2~5分深,胸背部宜浅,可刺1~2分深;颜面部除了面部痣及扁平疣外一般不用火针,尤其靠近五官的穴位不宜火针针刺。

火针刺后,立即用棉球或指按压针孔,可以减少疼痛,但不可揉搓,以免出血。针孔的处理,视针刺深浅而定,如果针刺1~3分深,可不作特殊处理,若针刺4~5分深,可用消毒纱布敷贴,胶布固定1~2天,以防感染。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痹证、胃下垂、慢性泄泻、痢疾阳萎、痈疽、痔疮、瘰疬、腱鞘囊肿、象皮腿、月经不调、小儿疳积,以及某些皮肤病如疣、痣、癣、疮节等。

【注意事项】

(1)对于血管及主要神经分部位不宜针刺。

(2)针刺后局部呈现红晕或红肿未完全消退时,应避免洗浴;局部发痒,不能用手抓,以防感染。

(3)注意检查针具,发现有剥蚀或缺损时,则不宜使用,以防意外。

(4)对初次接受火针治疗的患者,应作好解释工作,消降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天麻栽培的小气候环境


天麻,又名赤箭、定风草、水洋芋等,是誉满中外的名贵药材,被称为药材之王,具有极高的医疗和保健价值。人们通常所说的天麻是指其干燥的块茎。从植物分类学上讲,天麻属于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但它不同于我们常说的绿色植物,其植株为一肉质独苗,黄红色,无根、无绿色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它必须与一种被称为密环菌的菌类共生,依靠自身产生的溶菌酵素去溶解密环菌菌丝,从而获得密环菌的水分和营养,以维护自己的生长。

天麻作为一种名贵中药材,人们种植天麻不仅要追求产量,更要讲究质量,即充分保证有效成分的含量,否则就有可能物虽非伪,而种则殊矣,药性异矣。只有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才可能生产出具有特定药性和药效的中药材。春秋时期晏婴的名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生动地说明了环境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对中药材生产的重要性,枳实和橘皮为两种常用的中药材,而它们的主治对象和功效却有明显的差异。

我国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种多样,特别是广大山区,都可能存在天麻栽培的适宜区域。人工栽培天麻,必须了解天麻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只有因地制宜地选择或创造适宜天麻生长的小气候环境,运用农业技术措施充分满足天麻生长的需要,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天麻,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温度是影响天麻生长的首要因素。天麻喜生长在夏季凉爽、冬季又不十分寒冷的环境中,它对温度反应较为敏感,温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天麻的生长、产量和质量。天麻从幼小的米麻至长为箭麻,所需有效积温为3800℃左右,在4000℃左右时,商品性更佳。一般而言,地温达到12℃以上时,天麻细胞开始活跃,即可开始消化吸收密环菌作为营养,供自己生长、膨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活力增强;地温达到20℃25℃,为天麻和密环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此时天麻的生长发育最快;但当土温继续升至30℃以上时,密环菌和天麻的生长反而受到抑制,容易产生乌头状的箭麻。因此,高温季节要注意防暑降温。当气温低于15℃时,天麻的生长速度减慢,逐渐停滞进入越冬休眠。天麻较耐寒冷,只要所处土层温度高于-4℃,即可正常越冬,但如低于-5℃,则会使天麻块茎遭受冻害而发生腐烂,影响其安全越冬。

种用的天麻(简称种麻)冬季需要一定的低温休眠,来春才能正常萌发。在2℃5℃的低温条件下,种麻需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度过休眠期。如果低温时间不足,即使萌发条件适宜,种麻也不会萌动发芽。种麻解除休眠后萌发的快慢,也与休眠中接受的低温条件有关,低温处理时间越长,萌发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

野生天麻一般分布在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土壤含水量50%55%的地区。阴雨连绵,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最适宜天麻的生长,尤其在68月生长旺季,天麻营养积累达到高峰,需要较多的水分,该时期充沛的雨量是保证天麻丰产的关键;到了9月,天麻营养积累进入后期,达到生理成熟阶段,此时土壤湿度应控制在40%以下,如果雨水过多,密环菌旺盛生长,侵入新生麻,分解天麻组织作为营养,则会引起天麻块茎的腐烂,导致减产或降低质量。

由于天麻是非绿色植物,从栽种到收获,整个无性繁殖过程都在地下进行,因此光照对地下块茎的生长、繁殖没有直接影响,只能间接影响土壤温度的变化。如果在冷凉的地区栽培天麻,增加直射光的照射可提高地温。天麻抽薹出土后(约两个月)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照射,但忌强光,强烈的直射光会引发日灼,危害天麻茎秆,容易导致植株死亡。同时,直射的阳光会加大土壤水分的蒸发,降低土壤湿度,影响块茎的生长。故此时应注意搭棚遮荫,减少直射光的照射。大风仅对抽薹开花的天麻有危害,可以吹折或吹倒花薹,影响种子的产量。因此,出土后的花薹应注意防大风,如给出土的花薹进行绑架等。

针灸技术之皮肤针法


【概述】

皮肤针法是一种多针浅刺人体腧穴或特定部位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针刺法。因为它的刺激轻微,又只局限在身体表面,适用于儿童病人,所以还被称为小儿针。皮肤针法和其他针法不同点,除了刺得浅以外,叩刺的重点还着重在十二经线和皮部,不仅仅是穴位。

【器具药物】

皮肤针的式样很多,有梅花针、七星针、罗汉针及电梅花针等。临床最为实用的是市售的皮肤针具,其头部,一面为七根针分散组成的七星针,一面是五根针合在一起的梅花针,装有一根富有弹性的长针柄。

【操作方法】

右手握针柄,用无名指和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手掌小鱼际处,拇指与无名指挟持针柄1/3处,食指压在针柄的上面。这样可以充分依靠腕力操作。叩刺时,要求针尖刺及皮肤表面时立即弹起。每分钟叩刺100次左右。

叩刺的强度分轻、中、重三种,可根据不同体质、部位或病症进行选择。

(1)轻刺激:用较轻的腕力叩刺,仅使皮肤略有潮红。适用于小儿或年老体弱者,头面部及虚症或病程较长的慢性病。

(2)中刺激:用略重的腕力叩刺,使局部皮肤潮红但不出血。适于治疗一般常见病。

(3)重刺激:腕力重,针具高抬,节奏略慢进行叩刺,局部皮肤明显潮红并有微量出血。多用于体质壮实者、局部压痛明显以及背、肩、臀部等肌肉丰厚的部位。

根据刺激强度和病情,皮肤针治疗可每日或隔日 1次,以 10~20次为一疗程。

皮肤针的叩刺部位分类的方法很多,为便于初学者掌握起见,我们只选择介绍三类,即整体叩刺部位、局部叩刺部位和腧穴叩刺部位。

其中腧穴叩刺部位,和其他穴位刺激法一样,根据病症选择穴位在穴区区域内叩刺即可。
另外两类部位如下:

(1)整体叩刺部位:在背部脊柱两侧叩刺,一般分成三纵行:第一行距脊柱约1厘米,第二行距脊柱约2厘米,第三行距脊柱3~4厘米。多数病症都可叩刺这些部位。

(2)局部叩刺部位:主要包括发病部位、压痛点、感觉异常区域以及阳性反应物(通过触摸所发现的皮下结节状、条索状物)等。

具体叩刺时,上面三类部位可综合选用,如胃病,可在叩打脊柱两侧的基础上,再按辨证选穴及所寻找到的压痛点或阳性反应物进行叩刺。

【适应病症】

皮肤针目前主要用于头痛、高血压、近视、神经衰弱、胃肠道疾病及神经性皮炎等局部性皮肤病。

【注意事项】

皮肤针治疗时,针具要经常保持完好,如有针尖钩毛、生锈等要及时修理或调换。针具要经常浸泡在75%乙醇或其他消毒液内。有条件的,应使用一次性灭菌针具。叩刺的部位也应严格消毒。局部皮肤有创伤或溃疡者,不宜使用本法。

针灸技术之温针法


温针法

【概述】
温针法,是在毫针针刺后于针尾捻裹艾绒,燃点加温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又称为针柄灸法。在我国汉代的医籍《伤寒论》中就已提到这种方法。可以看作是针刺与艾灸的结合。

【操作方法】
先按疾病的需要选取穴位,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一定深度,于针柄装上小枣大的艾绒,必须捻紧,以防止脱落。也可取1.5~2厘米长的一段艾条,插在针柄上,然后从下端点燃,直到艾团烧完为止。为了防止艾火脱落灼伤皮肤,可在穴区垫一张硬纸片。

【适应病症】
温针法主要用于关节酸痛、腹部冷痛等病症,也适于保健。

【注意事项】
凡不能留针的病症,如抽搐、痉挛、震颤以及精神病人或婴幼儿等,均不宜使用温针法。在治疗过程中,要嘱咐病人不可任意变动体位,以防止艾火脱落烧伤皮肤或烧坏衣物、被褥等。

石斛栽培技术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