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五法养生 > 导航 > 用养生的方法治疗皮肤病

邵氏五针法治疗哮病

五法养生。

朱德说“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不能生锈。”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通注意养生!只有进行科学的养生,我们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您是否正在关注中医养生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邵氏五针法治疗哮病”,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摘要:一般向下插时,拇指向前,向上提时,拇指向后,对敏感者上述动作操作3次,一般患者操作5~6次。一般向下插时,拇指向前,向上提时,拇指向后,对敏感者上述动作操作3次,一般患者操作5~6次。操作中,若患者有情绪波动,需安慰,休息后方可操作。

哮病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不易根治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其病机不外正气虚而邪气实。正气虚是指肺、脾、肾机能减退,邪气实指内伏痰饮、瘀血,外感六淫和其他各方面不良刺激。初病者,其病在肺;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则病及脾肾,但仍关乎肺。本病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空气污染日益加重,哮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增加趋势。全世界1.5亿~2.0亿人罹患哮病,每年死于哮病的人达18万之多。哮病的防治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基于哮病的病机,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邵经明教授独创五针法,该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经络学说指导下,选取肺俞(双)、大椎、风门(双)三穴为主,运用针刺操作等,调整肺脏的功能,以改善呼吸功能的失调状态,达到止咳平喘的作用。肺俞调肺气,止咳喘,实腠理;大椎宣阳解表,祛风散寒,理气降逆,宣肺平喘;风门散风寒,泻邪热,调肺气,止咳平喘。三穴同用治疗哮喘,既有镇咳平喘之效,又可预防哮喘之复发。在缓解期可使肺功能得到不断的改善,并且有着持久的远期疗效。

诊断标准

一、中医标准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

(3)有过敏史或家庭史。

(4)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哆音。

(5)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6)痰液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

(7)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缓解期辨证分型:①肺虚证:畏寒,自汗,气短声低,极易感冒,每因天气变化而诱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②脾虚证:常咳嗽痰多,食少脘痞,便溏,倦怠,舌质淡、苔薄腻或白滑,脉细软;③肾虚证:平时气短,动则喘促,腰酸肢软,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

俗话说: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可见养生的重要性。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只有老人才需要养生,其实不然,养生是条漫长的路,越早走上这条路,受益越多。

相关阅读

九针疗法治疗重感冒


对于感冒,我历来不主张去治,这与国外不少西医的意见还真不谋而合。普通的感冒,的确是这样,多多喝水,注意休息,几天就好。

我原来有一位做医生的邻居M,他是德国人,他的女朋友R是西班牙人,有一次R得了重感冒问他开点药,M死活不肯,两人因此还吵了一架。我把他们请到家里吃饭,席间M医生告诉R女友,感冒吃药的话,七天能好,不吃药,一个星期就好, 我对M兄此论大为赞叹。普通的感冒,的确是这样,多多喝水,注意休息,几天就好。事实上,古传中医的确有一个治疗重感冒的秘法九针疗法。这个听起来很难的东西,其实也很简单,毕竟越是真理越明了,越是高级的方法肯定越简单,是为大道至简。

下面就讲具体的方法。

预备:一次性的针灸用针。消毒绵花。

方法:

第一、第二针:在两手少商穴上各扎一针,扎出少许血来。

第三、第四针:在两手商阳穴上各扎一针,同样要出少许血。

第五、第六针:扎在左右手的合谷穴,不出血。要同时留针9分钟,男的先扎左合谷,扎进去后留针,接着扎右合谷,同样要留针,女的则先扎右合谷,其它同。

第七、第八针:扎两手中商穴,同样要出少许血。

第九针:扎人中,留针3分钟。

注意事项:

1)若重感冒发生在月亏之时,不能够出血太多。若在月圆之时(如农历十五、十六)则可以多出点血。

2)经络极敏感的人,留针时间可以缩短,经络迟钝型的,可以适当延长留针时间。

3)若非重感冒不要去用这个九针法。

备忘:

1)少商穴:在大拇指端内侧,去爪甲一韭叶许。

对于感冒,我历来不主张去治,这与国外不少西医的意见还真不谋而合。普通的感冒,的确是这样,多多喝水,注意休息,几天就好。

2)商阳穴:位于食指尖端桡侧指甲旁。

3)合谷穴:拇指、食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商,拇指下压处就是合谷穴。

4)人中不用说了,这个中商穴其实是个将错就错的穴位,是医家在实践中编出来的穴位,它居于少商穴和老商穴下方中间,找法:拇指甲正中根部下一分许处。

祝福大家少得感冒,健康吉祥!

哮病的偏方


哮病是一种很常见的支气管疾病,但是彻底治愈却很困难.小时候经常听老人讲偏方治大病,其实说到底还是原来的经济条件不允许,连饭都吃不饱就更不用说治病的问题了.对于现代人来说如果什么小病都去医院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那么有哪些常有的偏方是可以解决哮病这样的常见疾病的呢?很多家人有这种疾病的人都会很好奇.

1)处方:茯苓、桔红、地龙各15克,桂枝、炙甘草各12克,杏仁、五味子、炙麻黄、粟壳各9克,桔梗6克.随症加减:发热加石膏、知母、黄芩.喘重时加前胡、白前、桑白皮、银杏.痰壅气逆加苏子、旋复花、瓜蒌.咽喉不利加川贝,麦冬.气虚加党参、黄茋、白术.阴虚加熟地、沙参、阿胶. 用法:水煎,日1剂.服2次.20剂为一疗程. 疗效:用药3个疗程,有效率达96%

2)乌骨鸡汤防哮喘 哈蚧1对,枸杞子30克,乌骨鸡1 只炖汤,食用能调补阴阳,定喘、预防冬天哮喘发作.

3) 萝卜鸡蛋花巧治哮喘 青萝卜500克,煎水500毫升,冲1个新鲜鸡蛋,便成萝卜鸡蛋花,每日早晚各饮1次.该方治哮喘、咳嗽有辅助治疗作用.

对于哮病的偏方只能起到辅助的治疗作用,在选择偏方治疗的时候一定不要停止服药.否则效果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具体偏方对治疗哮病的效果如果还是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的,但是提醒患者还是要接受正规的治疗,不要过度的依赖偏方.

三步针罐疗法治疗颈椎病效果显著


解放军464医院针灸理疗中心使用三步针罐疗法治疗颈椎病,经数千例临床验证,愈显率在65.4%~91.9%之间,总有效率在94.4%~100%之间,疗效显著。

所谓三步针罐疗法即首先以30号毫针刺整脊穴、双侧后溪穴、双侧中平穴;第二步电针夹脊穴;第三步用三棱针在大椎穴处或阿是穴(颈背部压痛点、颈项条索状硬结处)快速散刺3~8点,再加拔火罐5~10分钟,吸拔出瘀血2~5亳升。

理化检查证实,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使用三步针罐疗法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流量增加、血流速度加快的程度均有显著性意义;脊髓型颈椎病经治疗后细胞内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血浆内LpO(过氧化脂质)含量降低,说明三步针罐疗法具有改善自由基代谢紊乱的作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前后影像学改变情况表明,三步针罐疗法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患者的颈椎曲度,改善颈椎间隙狭窄和颈椎孔变小等骨骼病变。

耳针、头针及眼针法禁忌


一、耳针法禁忌

耳针疗法是指在耳廓特定穴区通过望、触以及不同刺激方式来诊断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虽起源于我国古代,但广泛应用于临床,则是从上一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并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完善。耳针法也是微针法中最为成熟的方法之一,具有方法简便安全,防治病症广泛、奏效迅速、费用节省等特点,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推广。一般来说,耳穴治疗较为安全,没有绝对禁忌症,但使用不当,也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宜对下列情况加以重视。

(一)、外耳有明显炎症或病变,如冻疮破溃、感染、溃疡及湿疹等,应暂停治疗。

(二)、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或精神过度紧张者,不宜用较强烈的穴位刺激方式(如割治、放血等)和过强的毫针手法。妇女怀孕期间宜慎用耳针疗法,有习惯性流产史者则禁用耳针。

(三)、注意防止感染。耳针疗法中最常见的意外是,因消毒不严所致的耳廓感染。由于耳廓血液循环差,一旦感染,如处理又不及时,即可波及软骨,严重者会出现耳廓肿胀、软骨坏死而畸变,应引起高度重视。为此,一般主张耳穴消毒应该采取先用2%的碘酒涂擦穴区局部皮肤,再用75%的酒精脱碘,即用酒精棉球由内向外擦去碘酒的方法。耳针刺激时如取15或更小角度刺入皮下以免刺入耳软骨,则颇难引起软骨炎。国外一些人还把特制的U形钉(staple)射入耳壳以获长期的针刺刺激,因为易引起感染,不宜采用。

(四)、注意防止晕针。耳穴晕针包括耳针引起的晕针和耳穴压丸引起的晕针。刺激耳穴发生的晕针的比例远较体针为少,据统计,晕针者约占治疗病例的1%~2%。多为轻度一过性,但也有报道重度晕针的,故不可掉以轻心。引起晕针的原因和临床表现和体针类似,预防及处理方法亦同。

二、头针法禁忌

头针法又名头皮针疗法、颅针疗法,是以针刺头皮上的特定区、线来治疗病症的一种疗法。针刺头部穴位治病,古人早就有所认识。并发现头皮是通过经脉的循行而与全身各部位发生密切关联的。但是,头针作为一种专门疗法问世,则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初。浙江、陕西、山西、上海等地的一些针灸界学者,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从不同角度对头皮的某些腧穴和穴区进行探索研究,相继发现头皮上存在的一些传统穴位有别的穴点和穴线,当针刺这些特定的穴区时,对身体各部位的疾病有治疗作用,尤其是脑源性病症的疗效更为特殊。目前,用头针治疗的临床病症已达到80余种,和耳针疗法一样也属于较为成熟的一种微针法。一般而言,头针法较为安全,但临床上亦宜重视以下注意事项。

(一)、由于头部发际区神经血管丰富,易发生进针、留针时局部疼痛和出针后出血等异常情况。进针疼痛多与针具质量及操作不熟练等有关。故针刺前应检查针具,针身弯曲或针尖钝、带钩者不能选用,进针时暴露头皮,避开疤痕、发囊,并注意针刺角度、深度和方向,快速进针,如触及血管、骨膜发生疼痛时,宜调整针具的位置。起针后,应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并仔细检查是否还在出血。

(二)、少数病人在留针期间可有头皮沉重、板滞、瘙痒和蚁走感等,轻者可不予处理,重者宜稍向外提出针体,或调整针刺方向和深度。

(三)、下列患者不宜用头针法。

1、囟门和骨缝尚未骨化的婴儿。必须针刺者,应避开该处。

2、头颅手术部位或头皮有严重感染、溃疡和创伤者。

3、孕妇一般不主张用本法。

4、脑出血患者,在血肿尚未开始吸收,或血压不稳定者,头针宜谨慎。特别要避免过强刺激,治疗时要作严密观察。

三、眼针法

眼针法是指用毫针在眼周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以治疗全身病症的一种方法。本法始创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其创立者为我国辽宁省针灸家彭静山教授,他根据古代名医华佗关于看眼察病的记载,通过数以万计的患者的反复观察和治疗实践,才得以总结并形成本疗法。早期,本法主要用于中风瘫痪、急性扭伤及某些痛症。近年来,随着眼针疗法的不断推广和完善,其应用范围正在日益扩大。本法亦较为安全,但因为是在眼区周围针刺,所以要重视以下注意事项。

(一)、针刺时应时刻注意保护眼球,不可刺伤。每次进针后,宜以手指触摸被针部位,如皮下针体的内侧尚能摸到眼眶边缘,且令患者睁眼而无不适感,则表示安全。

(二)、针刺时要避免伤及眼睑。特别是针刺左眼第八区,右眼第四区时,不能过深,以防误伤内眦动脉,造成出血。如发生出血,应以消毒干棉球反复按压止血。

刮痧疗法治疗内外耳病


刮痧疗法是用边缘光滑的水牛角刮板等工具,蘸润滑油在体表部位,进行由上而下、由内向外反复刮拭,用以治疗有关疾病的方法。

本疗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简易治疗方法,无需药物,操作简便,见效快,故在民间广泛应用。现介绍刮痧治常见耳病的方法。

外耳道疖肿

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急性化脓性病变,是耳科的常见病,约占耳鼻咽喉科初诊患者的1.8%~2.3%。以暑天发病率最高,无年龄与性别差异。初起,外耳道皮肤呈局限性充血、疼痛,继之疼痛加剧。若疖肿位于外耳道前壁,则张口、咀嚼时疼痛加重。如位于后壁,红肿可延及耳后,使耳后沟消失,耳部耸立。疖肿成熟,脓液常穿破浅层组织向外排出,脓液稠厚,可混有血液。按疖肿不同部位,可出现耳前、耳后淋巴结肿胀和压痛,全身可有发热等症状。

刮痧部位

1.头面部 耳门、听宫、听会。

2.上肢部 内关、合谷、少商。

外耳湿疹

外耳湿疹是指外耳皮肤灼热、瘙痒,局部见有丘疹、水疱、红斑、糜烂、渗液、结痂、鳞屑等病变的疾病。本病无明显季节性,无性别与年龄差别,发于婴儿多为奶癣。

刮痧部位

1.头面部 听宫、耳门、翳风、和髎。

2.上肢部 中渚、三阳络。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是指急性咽鼓管黏膜肿胀、管腔阻塞或因感染而引起的以耳闷、耳聋为特点的疾病。临床表现为患耳作闷,有堵塞感,伴有轻度低音调耳鸣,但在打呵欠、喷嚏或擤鼻时,有片刻好转。听力减退并感自声增强,改变头位时,积液离开蜗窗,听力可有明显改善。转入渗出期时,可有轻度耳痛或体温稍升,偶可见阵发性跳痛或较重的持续性耳痛。患儿可有高热。

刮痧部位

1.头颈部 听宫、听会、翳风、风池。

2.腹部 关元、气海。

3.上肢部 列缺、少商。

4.下肢部 足三里、三阴交。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为化脓性病菌侵入鼓室而致,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为主要表现。本病为耳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初期可见耳痛多为急剧发作,尤在打嚏、咳嗽、吞咽时疼痛加剧。耳鸣如刮风及轰轰声。耳聋,全身可有不适,发热等。化脓期可见耳痛似刺似钻样痛,疼痛可放射到乳突、头或牙部。听力减退,伴耳鸣。全身症状可见发热持续不退,小儿多可出现高热,或引起小儿抽搐。炎症消散期,脓性分泌物转为黏液性,耳痛、高热等症缓解。

刮痧部位

1.头颈部 听宫、听会、翳风、风池。

2.腹部 关元、气海。

3.上肢部 列缺、少商。

4.下肢部 足三里、三阴交。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黏膜下层或深至骨膜的慢性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为:1.耳流脓,为持续性或间歇性,脓液多呈黏液性或黏脓性,量可以很多,但无臭味。2.耳鸣,一般为低音调,如毒素影响到耳蜗,耳鸣多属高音调。3.眩晕,此为一重要症状,出现眩晕,多表示病变已侵及内耳。4.头痛。5.耳痛。

刮痧部位

1.头颈部 听宫、听会、翳风、风池。

2.背部 脾俞、肾俞。

3.上肢部 外关、合谷。

4.下肢部 足三里、阴陵泉、丰隆、足临泣。

耳源性眩晕

耳源性眩晕又称前庭周围性眩晕。主要是指内耳前庭感觉器官、前庭神经节及前庭神经疾患所致眩晕。患者常突然感觉自身或周围物体有旋转、浮沉、倾斜的运动性幻觉。恶心、呕吐、出汗及面色苍白等是剧烈眩晕发作时的伴随症状,常反映眩晕的剧烈强度。耳源性眩晕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症状,多种疾病均可为本症之成因,其中以梅尼埃病的发病率最高,占耳源性眩晕的61%~64%。发病年龄以中青年居多。

刮痧部位

1.头颈部 百会、神庭、耳门、风池。

2.背部 肝俞、脾俞、肾俞。

3.腹部 中脘、关元。

4.上肢部 内关、神门、合谷。

5.下肢部 足三里、丰隆、行间、侠溪、太溪。

鱼腥哮


病名因食用鱼腥而致发哮者。类似齁喘。《医说》卷四:因食盐虾过,遂得齁喘之疾。证见喘急,喉中有痰鸣声,喘鸣迫急,但坐不得卧等。治宜温肺化饮以平喘,用小青龙汤、越婢汤等方。参见齁喘条。

冬季谨防哮

冬天作为哮喘病的高发季节,更是哮喘病人的多发期,因此加强对冬天哮喘病的治疗和预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了解其防治常识更是迫在眉睫。那么,冬天哮喘如何防治呢?

冬季哮喘防治的注意事项

1.避免接触过敏源,预防哮喘发作。下列因素可诱发哮喘发作:

屋尘螨:是哮喘最常见的变应原,也是哮喘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发病因素。尘螨很小用肉眼无法看见,主要靠人体脱落的皮屑生活。要消灭它们并不难,每周用热水洗涤床单和毛毯,在太阳下晾晒;枕头和被褥用不透气的外罩包起来;避免使用毛毯,代之以漆布或木地板;尽量使用带滤网的洗尘器,室内湿度保持在50%以下。

烟雾:远离烟草烟雾,不论本人吸烟或被动吸烟,烟雾中有大量刺激性物质刺激呼吸道可诱发哮喘,此外还有厨房的油烟等都是哮喘患者需要远离的。

有皮毛的动物:最好不要饲养小动物,动物皮毛和皮毛上的微生物均可诱发哮喘发作。

刺激性的气体:哮喘患者应避免接触一些刺激性的气体,如厨房油烟、二氧化硫、油漆、香水等。*室外花粉和霉菌:在春夏之交花粉多的季节,哮喘患者外出活动时,最好躲开花草集中区域,或戴上口罩,不要在潮湿地区久留。

药物:哮喘患者多有过敏体质,因此服药要特别注意。

尤其老年人常用的阿司匹林、心血管类药物倍它洛克等都可诱发哮喘的发作。

2.防寒保暖:冬春天气寒冷,极易引起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病,从而导致哮喘发作。

所以,有哮喘病史的患者应格外注意防寒保暖,特别要注意颈部的保暖。

在衣料的选择上,羊毛内衣、鸭绒背心、动物毛皮衣物及腈纶、涤纶等化学纤维衣料,易引起过敏、荨麻疹、哮喘发作,故哮喘病人的内衣以纯棉织品为宜,且要求面料光滑、柔软平整,衣服不宜过紧。哮喘患者的衣被、床上用品也应少用丝棉及羽绒制品。

外出注意戴口罩。对流感疫苗不过敏者,可注射流感疫苗。

3.调整饮食:饮食上可多食入些高蛋白质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家禽、鱼等。

肥肉、海鱼、虾蟹等油腻荤腥食物,有助湿、生痰、动火之弊,吃了易引发哮喘病或使病情加重、因此要禁忌。

多吃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柑桔、橙、猕猴桃、西红柿、菠菜、小白菜、青菜等,对预防感冒和治疗哮喘有重要意义。

总之,哮喘患者的饮食应清淡又富有营养,不吃能引起哮喘发作的食物和发物,少吃辛辣油腻的食品;要少食多餐,不吃过甜、过咸的食物。

4.适当锻炼。

哮喘患者应减少剧烈运动,可选择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舒缓的活动,既能御寒又能提高身体抵抗力。

哮喘患者还可进行深呼吸锻炼。缩唇呼吸,经鼻缓慢地吸气,用口呼气时作吹口哨样动作,按节律进行,尽量将气呼净。每次练习3~5分钟,每天练习数次。

哮喘儿童应从夏季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耐寒锻炼,以增加机体耐寒冷的适应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有计划少穿衣服,适当地接触冷水,每日进行晨跑等。

邵氏五针法治疗哮病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