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夏季养生拔罐 > 导航 > 拔罐疗法拔罐养生常用方法

拔罐疗法拔罐养生常用方法

2019-10-12

后背疼痛用拔罐疗法试试

夏季养生拔罐。

朱德说“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不能生锈。”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围绕养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传,健康离不开养生,积极的心理离不开养生。就中医养生话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后背疼痛用拔罐疗法试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养生导读:贪凉则是造成后背疼痛的另一个原因,夏季吹电扇、空调,秋冬季冷风吹入脖子、后背,都会引发后背疼痛。活动对于后背疼痛来说,只能起到预防作用,一旦后背疼痛起来,活动往往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时应该进行治疗。对于后背疼痛的患者,通过对后背脊柱两侧进行走罐,对痛点进行拔罐,不过十余分钟,就可大大缓解疼痛。

那些坐办公室伏案用电脑工作的人们,发生后背疼痛的几率多一些。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人在工作中较长时间地采取一种姿势,造成部分肌肉的过度疲劳、紧张或劳损,时间一长,势必造成后背疼痛。贪凉则是造成后背疼痛的另一个原因,夏季吹电扇、空调,秋冬季冷风吹入脖子、后背,都会引发后背疼痛。

后背疼痛怎么办?在工作40分钟至1小时左右应起来活动一下,伸伸胳膊,弯弯腰,像学生一样做做操,可以解除肌肉的疲劳,缓解疼痛。活动对于后背疼痛来说,只能起到预防作用,一旦后背疼痛起来,活动往往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时应该进行治疗。拔罐、走罐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拔罐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对于后背疼痛的患者,通过对后背脊柱两侧进行走罐,对痛点进行拔罐,不过十余分钟,就可大大缓解疼痛。



拔罐一般使用玻璃罐即可,甚至家中的罐头瓶也可以用于拔罐,橡胶罐也可使用,但不能走罐。拔罐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然后用手轻轻拔一拔罐子,看是否拔上了。拔罐时应注意: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抹在罐子口上,也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滴落在病人的皮肤上,否则,将会烫伤病人,出现不必要的意外情况。

走罐是指在罐子拔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走罐不是作用于一个穴位,而是作用于数个穴位、一部分或一段经络,如后背脊柱两侧就是经常走罐的部位。走罐时应注意:走罐前要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走罐除了可以治疗后背酸痛、发凉外,也可用于头晕、感冒的治疗。

在拔罐时,病人一般采取俯卧的体位,以利于在后背部拔罐治疗。如果遇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及皮肤损伤者,精神病或神经质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各种骨折,极度衰弱,孕妇或妇女月经期,过饱、过饥、过渴、醉酒等,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

yS630.com


拔罐时应注意

1.保暖。拔罐时均要在脱衣服后才能治疗,所以治疗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保持室内的温度。

2.避免烫伤。不要将燃烧的酒精落在病人的身上,过热的罐子勤更换。

3.不宜拔的部位有皮肤破损处、皮肤斑痕处、皮肤有赘生物或骨突出处。

4.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做拔罐。

5.在给患者拔罐时,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如有晕罐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后背疼痛,以及疲劳综合征等均可以采用拔罐疗法治疗,其方法简便,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稍加实习,即可在家中应用,并且效果较好。

俗话说: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可见养生的重要性。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只有老人才需要养生,其实不然,养生是条漫长的路,越早走上这条路,受益越多。

ys630.coM延伸阅读

白领拔罐有助缓解后背疼痛


导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生活中感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上班一族常常坐在电脑前工作,从而导致了后背疼痛的几率增加,专家建议上班族在工作40分钟至1小时左右应起来活动一下,伸伸胳膊,弯弯腰,像学生一样做做操,可以解除肌肉的疲劳,缓解疼痛。治疗后背疼痛时,除了运动辅助缓解外,拔罐、走罐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一、白领拔罐有助缓解后背疼痛:

拔罐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进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对于后背疼痛的患者,通过对后背脊柱两侧进行走罐,对痛点进行拔罐,不过十余分钟,就可大大缓解疼痛。

拔罐一般使用玻璃罐即可。拔罐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然后用手轻轻拔一拔罐子,看是否拔上了。拔罐时应注意: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抹在罐子口上,也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滴落在病人的皮肤上,否则,将会烫伤病人,出现不必要的意外情况。



走罐是指在罐子拔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走罐不是作用于一个穴位,而是作用于数个穴位、一部分或一段经络,如后背脊柱两侧就是经常走罐的部位。走罐时应注意:走罐前要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走罐除了可以治疗后背酸痛、发凉外,也可用于头晕、感冒的治疗。

在拔罐时,病人一般采取俯卧的体位,以利于在后背部拔罐治疗。如果遇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及皮肤损伤者,精神病或神经质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各种骨折,极度衰弱,孕妇或妇女月经期,过饱、过饥、过渴、醉酒等,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

二、拔罐时注意哪些问题?

1、保暖。拔罐时均要在脱衣服后才能治疗,所以治疗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保持室内的温度。

2、避免烫伤。不要将燃烧的酒精落在病人的身上,过热的罐子勤更换。

3、不宜拔的部位有皮肤破损处、皮肤斑痕处、皮肤有赘生物或骨突出处。

4、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做拔罐。

5、在给患者拔罐时,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如有晕罐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后背疼痛,以及疲劳综合征等均可以采用拔罐疗法治疗,其方法简便,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可在家中应用。

对于缓解背部疼痛的问题你一定要重视,日常生活注意养生保健。

白领拔火罐恩能消除疲劳,但不是人人都适合拔火罐的,下面介绍哪些人不适合拔火罐,来看看吧。

三、哪些人不适合拔火罐?

拔火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很多人喜欢拔一拔。然而,医生提醒,拔火罐效果虽好,但并非万能,不是人人都合适。以下3种1情况不宜拔火罐。

1、皮肤过敏、皮肤损伤者

拔火罐有可能加重过敏症状。而且皮肤溃疡的地方也不能拔,容易引发感染、水泡,加重溃疡。皮肤上如果有溃破,就绝对不能在破损处进行拔火罐治疗,拔罐后也不能着急洗澡,避免皮肤破损、发炎,一般人每周拔罐一次是比较适合的频率,拔罐过程中,还要注意火候,时间不要太长。一旦出现起水泡、烧伤等意外情况,则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孕妇、女性月经期

尤其是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拔罐。孕妇如果进行不适当的拔火罐可引起先兆流产等。月经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在经期拔小腹或者是拔腰骶部,会引起月经过多。

3、身体弱的人

拔火罐、刮痧消暑虽然见效快、无副作用,但有些人也不宜接受此种治疗。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皮肤损伤、结核病、骨质疏松、晚期癌症及各种传染病、体质弱、老年人等最好慎用此法。而更重要的是,拔火罐和刮痧时千万不能对着空调或风扇风口,以防风邪入侵。

此外,特别瘦的人拔火罐或刮痧应格外注意,因为这类人皮下脂肪少,拔罐或刮痧用力过度的话容易引起皮肤、肌肉甚至骨骼的损伤。

四、拔火罐过程不能太久:

拔火罐的时间不是越长越好,长时间会导致皮肤感染,一般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强壮的人时间可稍长一些,但老人、小孩及身体较虚的人时间还要短些。

医生还特别提醒,不管是拔火罐还是刮痧次数都不宜过多,同一个部位也不能经常进行拔罐或刮拭。

下文将介绍不同季节拔火罐的注意事项,想要拔火罐的朋友要了解哦。

五、拔火罐要选择有资质的医疗机构:

据了解,现在有些推拿场所的工作人员是无中医基础的非医务人员,有的是半路出家,而且学习的专业手法时间不长,专业技能很难保证。而且一般的保健场所的拔火罐,只能达到保健的功效,若想达到治病和预防疾病的效果,最好还是选择有资质的医疗机构。

拔火罐看起来很简单,其实非常有讲究。除了要针对不同的个体辨证施治外,操作也要规范得当,否则很容易发生意外。拔火罐对场所也有严格要求,要注意保暖,环境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亮度也一定要适中,以便于医生随时观察患者的皮肤反应。有资质的医疗机构里医生护士掌握了基本的医学知识,再经过培训,根据具体操作规程操作,比较有保障。

六、各季节拔火罐要注意:

1、春天

春天天气转暖,气温开始回升。但北方突然来袭的春寒,还是会让猝不及防的人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由风寒引起的感冒,用火罐将寒气拔出可有效缓解症状。治疗时要注意罐口的润滑。北方天气干燥,尤其是春天,又冷又干。这种环境下人的皮肤缺少水分,拔火罐时容易造成皮肤破裂。

2、夏天

夏天气温较高,加上雨水多,人很容易有皮肤病如痱子。这时拔火罐主要为了去湿气。由于夏天出汗较多,拔罐前最好洗个澡,把身体擦干,别让汗液影响火罐的吸附。拔完不要洗澡,即使身上出汗很多也不要洗,以免感染。

3、秋天和冬天

这两个季节气温低、干燥,拔罐要选择温暖的房间,注意保温。对需要进行背、腹等部位拔罐的患者,可以适当减少拔罐时间,不要让身体暴露太久。拔完及时穿衣,可以适当喝点热水,暖暖身体。秋冬两季皮肤干燥,拔罐要润滑罐口,保护皮肤不受伤。

拔罐让后背从此不再疼痛


随着冬季的到来,后背疼痛、发凉的病人日渐多了起来,尤其是那些坐办公室伏案用电脑工作的人们,发生后背疼痛的几率更多一些。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人在工作中较长时间地采取一种姿势,造成部分肌肉的过度疲劳、紧张或劳损,时间一长,势必造成后背疼痛。贪凉则是造成后背疼痛的另一个原因,夏季吹电扇、空调,秋冬季冷风吹入脖子、后背,都会引发后背疼痛。

后背疼痛怎么办?在工作40分钟至1小时左右应起来活动一下,伸伸胳膊,弯弯腰,像学生一样做做操,可以解除肌肉的疲劳,缓解疼痛。此外,千万不要贪凉,尤其是秋冬季节,天气日渐寒冷,更应该注意保暖,防止外邪侵犯人体,造成疾病发生。

活动和保暖对于后背疼痛来说,只能起到预防作用,一旦后背疼痛起来,活动和保暖往往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时应该进行治疗。

拔罐、走罐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拔罐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对于后背疼痛的患者,通过对后背脊柱两侧进行走罐,对痛点进行拔罐,不过十余分钟,就可大大缓解疼痛。

拔罐一般使用玻璃罐即可,甚至家中的罐头瓶也可以用于拔罐,橡胶罐也可使用,但不能走罐。拔罐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然后用手轻轻拔一拔罐子,看是否拔上了。拔罐时应注意: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抹在罐子口上,也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滴落在病人的

皮肤上,否则,将会烫伤病人,出现不必要的意外情况。

走罐是指在罐子拔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走罐不是作用于一个穴位,而是作用于数个穴位、一部分或一段经络,如后背脊柱两侧就是经常走罐的部位。走罐时应注意:走罐前要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走罐除了可以治疗后背酸痛、发凉外,也可用于头晕、感冒的治疗。

在拔罐时,病人一般采取俯卧的体位,以利于在后背部拔罐治疗。

如果遇有心脏病、血液病、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指拔火罐、水罐、药罐的治疗方法。临床最常用的是拔火罐法,即运用特殊的玻璃罐或陶罐、竹罐,借助热力,排除罐内空气,以使罐内形成负压,吸附在皮肤或穴位上,引起皮肤充血或瘀血的治疗方法。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拔毒排脓等功效。
1、物品准备 治疗盘、火罐数个、95%酒精棉球、血管钳1把、火柴、凡士林油膏。
2、操作方法
(1)暴露须拔罐部位(选择肌肉较为丰满、平整处),薄薄涂上凡士林油膏。
(2)用血管钳夹取95%酒精棉球,点燃。
(3)左手持罐,罐口向下,右手持燃有酒精棉球之血管钳,迅速伸入罐内绕一圈,立即抽出,同时将罐叩按在所选部位上。
(4)待罐内皮肤隆起并呈红紫现象,留置10~15分钟。
(5)起罐时,左手按住罐口皮肤,右手扶住罐体,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脱落。
(6)拔罐后除留罐外,尚可在火罐吸着后,立即拔下,再闪火再吸、再拔,反复多次称闪罐;若待火罐吸着后,一手扶住罐体,用力上下左右慢慢来回推动,称走罐,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若患处皮肤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再行拔罐,留置10分钟后,起罐消毒皮肤,称刺血拔罐。
3、护理
(1)拔罐时应使病人保持舒适位置,拔罐部位须平整,肌肉较丰满处。骨骼突出、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拔罐前应仔细检查罐口是否光滑,罐体有无裂痕,以免损伤皮肤,或中途罐体破裂、漏气。


(3)根据需拔罐的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拔罐动作需稳、准、快,点燃之棉球切勿烧烤罐口,以免烫伤皮肤。
(4)留罐期间,应为病人加盖衣被以免受凉。并应观察罐内皮肤隆起程度及皮色变化,即要防止吸力不够,火罐脱落,影响疗效,又要避免因拔罐时间过长、吸力过大而出现较大水泡。
(5)拔出脓、血者,应用无菌棉球清洗干净,并覆盖无菌纱布,若局部出现较大水泡,则以无菌针头刺破水泡下缘,抽出渗出液,涂以龙胆紫。必要时覆盖无菌纱布,防止感染。
(6)凡高热抽搐、癫狂、出现疾病、皮肤过敏、溃烂处、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4、在护理中的应用
(1)风寒性头痛:拔两侧太阳穴。
(2)虚寒性胃痛、恶心呕吐、拔中脘穴。
(3)腹痛、腹泻:拔中脘、天枢、气海。
(4)风寒湿邪所致腰背痛、腰扭伤、挫伤可拔腰背部。
(5)风寒性咳喘,拔背部俞穴。
(6)疮疡初期,毒蛇咬伤,拔患处。

后背疼不妨拔拔罐


那些坐办公室伏案用电脑工作的人们,发生后背疼痛的几率多一些。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人在工作中较长时间地采取一种姿势,造成部分肌肉的过度疲劳、紧张或劳损,时间一长,势必造成后背疼痛。贪凉则是造成后背疼痛的另一个原因,夏季吹电扇、空调,秋冬季冷风吹入脖子、后背,都会引发后背疼痛。

后背疼痛怎么办?在工作40分钟至1小时左右应起来活动一下,伸伸胳膊,弯弯腰,像学生一样做做操,可以解除肌肉的疲劳,缓解疼痛。活动对于后背疼痛来说,只能起到预防作用,一旦后背疼痛起来,活动往往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时应该进行治疗。拔罐、走罐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拔罐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对于后背疼痛的患者,通过对后背脊柱两侧进行走罐,对痛点进行拔罐,不过十余分钟,就可大大缓解疼痛。

拔罐一般使用玻璃罐即可,甚至家中的罐头瓶也可以用于拔罐,橡胶罐也可使用,但不能走罐。拔罐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然后用手轻轻拔一拔罐子,看是否拔上了。拔罐时应注意: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抹在罐子口上,也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滴落在病人的皮肤上,否则,将会烫伤病人,出现不必要的意外情况。

走罐是指在罐子拔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走罐不是作用于一个穴位,而是作用于数个穴位、一部分或一段经络,如后背脊柱两侧就是经常走罐的部位。走罐时应注意:走罐前要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走罐除了可以治疗后背酸痛、发凉外,也可用于头晕、感冒的治疗。

在拔罐时,病人一般采取俯卧的体位,以利于在后背部拔罐治疗。如果遇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及皮肤损伤者,精神病或神经质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各种骨折,极度衰弱,孕妇或妇女月经期,过饱、过饥、过渴、醉酒等,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

拔罐时应注意:1.保暖。拔罐时均要在脱衣服后才能治疗,所以治疗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保持室内的温度。2.避免烫伤。不要将燃烧的酒精落在病人的身上,过热的罐子勤更换。3.不宜拔的部位有皮肤破损处、皮肤斑痕处、皮肤有赘生物或骨突出处。4.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做拔罐。5.在给患者拔罐时,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如有晕罐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后背疼痛,以及疲劳综合征等均可以采用拔罐疗法治疗,其方法简便,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稍加实习,即可在家中应用,并且效果较好。

不宜用拔罐疗法的部位


孕妇、妇女月经期、肌肉枯瘦之人、6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精神病、水肿病、心力衰竭、活动性肺结核、急性传染病、有出血倾向的疾病以及眼、耳、乳头、前后阴、心脏搏动处、大血管通过的部位、骨骼凸凹不平的部位、毛发过多的部位等,均不宜用拔罐疗法。

(1)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2)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3)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赞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4)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5)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6)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7)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8)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拔完罐后背痒


相信不少人在生活当中经常会发现,刚刚做完拔罐后后背的皮肤总是痒痒的,特别是拔罐的位置,在皮肤比较大的面积上,就容易出现更痒的症状,这个时候要先检查一下有没有水泡或者水泡再破点后有没有出现结痂,这些都会导致后背痒痒的,另外也可能是皮肤受到了刺激,可以去咨询医生检查一下。

拔罐后皮肤痒是怎么回事

1、拔罐后皮肤受刺激的正常现象

对于拔罐皮肤痒的问题大多时候最主要的原因是火罐本身对于人体皮肤的一种损伤,由于局部罐口的刺激和充血,会发生一些紧缩的瘙痒感,这是正常的现象。所以,对于人体最基本的反应来说,拔罐后皮肤痒实属正常现象。没必要担心。当然,如果症状持续,建议皮肤科就诊,用点外用药物。

2、操作不当留罐时间长导致的后遗症

如果拔罐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留罐时间过长,会出现皮损(水泡、红肿、淤青等)现象,而在这些伤口快复原的时候,也会有瘙痒的情况。

3、这表示体内有风邪和湿气

中医认为拔罐后皮肤瘙痒,是体内有风邪和湿气的表现,属于正常的病灶反应,说明病气正在外排。比如,如果出现先痛后痒,一般认为是体内有火毒。如果在走罐的时候,出现风团(急性荨麻疹),则是风邪所致。

4、或许是出现皮肤感染现象

拔罐后可能出现一些皮损现象,抵抗病菌能力会下降,如果不注意干燥清洁,细菌、真菌会随着伤口进入,引起皮肤感染,这样也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的情况。

5、也许是拔罐过程中存在过敏现象

这个过敏有一部分是对于罐子材质的过敏而导致的,多数是瓷罐或竹罐,尤其是竹药罐,由于药物的熏蒸会有部分患者出现过敏现象。一般的玻璃管是不会出现过敏现象的,但如果拔的时候罐口太烫或拔得时间长了,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佳,出现红肿、水疱甚至破溃现象。

拔罐后皮肤痒能抓挠吗

拔罐后皮肤痒千万不要抓或挠。因为拔罐后皮肤本身就比较脆弱,用手抓挠的话会加重皮损,极容易引起皮肤感染。特别是有水泡的时候抓破了还会留下难看的瘢痕,实在有碍观瞻。

拔罐减肥疗法


传统中医古代文献虽无减肥专论,但有关脾胃运化理论,气血理论从生理病理对于肥胖的原理有着辨证论述。过食肥甘厚味,由脾胃运化,变为脂膏,积蓄体内,或变为痰湿阻塞气机。说明了肥胖与脾胃的关系。

传统医学的保健减肥方法对单纯性肥胖有效,对遗传性肥胖目前尚无显效方法。

拔罐操作

1. 中阳亢盛者症状为体质肥胖,胃纳亢进,善食多肌,面赤,苔多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疗:清胃泻火。

取穴:饥点、胃俞、肺俞等穴及阳池、三焦俞等穴。

操作:减肥宜将拔罐与耳压结合的方法综合进行。耳压饥点穴(耳屏前面中点,外鼻穴下方),饥点可使胃脘胀满,食欲减低,系减肥之经验效穴。单罐法留罐肺俞,是由于水谷精微的宣发肃降而输布全身全赖肺主气。取阳池、三焦、胃俞等穴是从饮食的消化吸收输布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上述要穴特别是对于减肥(包括其它减肥法)出现的饥饿感等反应有调和作用。

2.痰湿阻滞者症状为体质肥胖或伴见嗜睡,易疲倦,纳差,口淡无味,女子月经少或闭经,男子阳瘘,舌胖齿痕,脉沉或滑等症。

治疗:法湿化痰。

取穴:耳穴内分泌、肾上腺,体穴三焦俞、脾俞等。

操作:耳压内分泌、肾上腺穴点,取中枢神经对内分泌有调节作用之义。体穴可结合用单罐法走罐,施术15~20分钟,取健脾祛湿化痰的作用。

传统医学减肥的方法是今人在经络脏腑学说上加以推理的临床运用,多采用泻法则寓意于抑制摄食功能,或调节脾胃亢进状态以达到减肥目的。这里不应否认这些疗法具有的心理及暗示的作用,基于病人减肥心切:这些疗法起到了一个暗示疗法作用,通过病人饥时或餐前的操作,起到提示病人自觉控制食量的心理效应,同时也确实引起下丘脑摄食中枢的调节反应。

拔罐疗法-药罐


药罐是在拔罐的操作时加入适量相应的药物,形成相应的药罐,其主要的方法如下。
1.药物闪火法:即是以酒精浸泡一些药物(如红花、全蝎等)制成药物酒精棉球后以镊子夹住点燃的棉球,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吸附在皮 肤上。

2.药物投火法:是用易燃的药物(如橘皮、苏合香木等)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事先选好的部位上,即可吸附在皮肤之上。

3、药物滴酒法:是用无水酒精或白酒浸泡某些药物(如木香、九香虫、木瓜、千年健等)数周后取该液1~3滴滴入罐内,沿罐内壁摇匀,用火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吸附于皮肤之上。

4.药物贴附法:是用大小适宜的某些药物(如射干、罗布麻等)浸泡酒精后,贴在罐内壁的1/3处,用火点燃后,迅速扣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吸附于皮肤上。

5.药物架火法:是先以某些药物(如生姜、龟板等)置于应拔部位,再以不易燃烧的物体置于其上,将95%酒精或酒精棉球置于其中,用火点燃后,将罐迅速扣下,即可吸附于皮肤之上。

6、药物水煮法:即以某些药物配伍组成成方(如川芎、白芷、血竭、小茴香、土木鳖、乳香、没药、乌头、独活、羌活、防风、泽兰、红花等)以布包做袋包,用水煮半小时左右,再将完好的竹罐放在铝锅内煮沸1~3分钟,然后用镊子将罐口朝下夹出来,把水甩干净,口向下,迅速投入另一手持的毛巾中,把水吸干,立即扣在需要治疗的部位上,即可吸附于皮肤之上。

7、药物蒸气法:先将水壶置于旺火上,将壶内的水和药物的混合液煮沸(如硫磺、雄黄等),使水蒸气从壶嘴喷出,以竹罐口对准喷气口1~10秒钟,随即取出,迅速扣在需拔部位上,即可吸附于皮肤之上。

湿疹拔罐疗法


湿疹拔罐疗法

1、湿疹拔罐疗法

湿热型湿疹

双侧穴位交替使用,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治疗一次。对皮损部位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以微出血为度,然后在该部位拔罐,拔出一定的血液,以每穴出血量约0.5-1毫升为度,留罐10-15分钟;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或纱布擦净血迹,隔日治疗一次。这两种方法主要适宜于湿热型湿疹,表现为皮损局部糜烂,渗液较多,瘙痒剧烈,伴随身热,疲乏,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

血虚风燥型湿疹

双侧膈俞,血海,足三里,三阴交交替使用,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分钟,每日治疗1次。本法适宜于血虚风燥型,表现为并且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皮肤增厚粗糙,干燥脱屑,肤色暗,部分苔藓样变,色素沉着,舌淡苔白。

2、拔罐治湿疹的原理

中医论证认为,湿疹主要是由于机体脾胃虚弱,湿热内蕴,加之外感风邪相博于皮肤所致。因此,湿疹的治疗主要以排除湿毒为主。采用拔罐的方法能直接作用于病变皮损部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排出湿毒,迅速止痒,消退红疹,缓解病情。

3、湿疹日常护理

保护皮肤

湿疹日常护理最应该做的就是做好保护皮肤措施,调整消化内分泌功能,积极治疗疾病如长期便秘、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等。另外要根据季节变化做好皮肤护理,防吹防晒防雨防冻。

避免外部刺激

避免外部刺激是湿疹日常护理离不开,有过敏体质或者曾有湿疹的患者,尽量让皮肤保持在适当湿润的环境中,注意避免外部刺激如不要烫伤、摩擦、用碱类肥皂等。

注意饮食

湿疹日常护理离不开忌口,特别是在在急性期的时候,饮食更是要特别注意。海鲜类、辛辣类、蛋类、芒果等食物是不能吃的,此外最好是戒掉烟酒。注意饮食与发病的关系如发现食用某种食品加重或诱发本病时,应忌食。

保持心情愉悦

心理因素始终是很难跨过的坎,湿疹日常护理不要忘记了注意劳逸结合,身心都要保持健康,适当锻炼,注意休息,适当放松释放压力。

中医怎么治湿疹

湿疹中医称之为“湿疮”。其病因复杂,常与过敏体质、内外过敏原刺激等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体质引起,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往往对称分布。下面介绍一下中医辨证治疗湿疹。

湿热型:多见于急性湿疹、脂溢性湿疹及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期,皮肤起红斑、水疱,瘙痒剧烈,流黄水,味腥而黏,或结黄痂、糜烂、脱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黄或腻。多因血热脾湿,浸淫肌肤所致。可使用利湿清热的方法,服用龙胆泻肝汤。

脾湿型:多见于亚急性湿疹或泛发型湿疹。皮肤起连片小水泡、颜色暗淡不红、瘙痒出水,或有胃痛、食欲不佳、面色萎黄、腿脚浮肿、大便稀、小便微黄。舌质淡、舌苔白或腻。多因脾运失调,湿从内生,浸淫成疮所致。需用健脾除湿的方法可湿胃苓汤治疗。

血热型:相当于丘疹性湿疹,中医称之为粟疮或血风疮。遍身起红丘疹、剧痒难忍、抓破出血。舌质红,苔薄白。多因湿热内蕴,外受于风,热重于湿所致。需清热凉血,祛风除湿,可服用凉血除湿汤。

伤阴型:多见于亚急性湿疹、泛发型湿疹,皮肤浸润、干燥脱屑、略见出水。舌质红,舌苔光。多因渗水日久,伤阴耗血,血燥生风所致。建议滋阴养血,除湿止痒,可用滋阴除湿汤治疗。

湿疹食疗方

绿豆海带汤

取绿豆30克,海带20克,鱼腥草15克,白糖适量,放锅内加水煎汤。饮汤吃海带、绿豆。可治疗湿热型湿疹。

黄连糖茶

取黄连15克,加水煎汁,调入蜂蜜或白糖适量。治疗婴幼儿湿疹。

冬瓜薏仁粥

取冬瓜30克,薏仁50克,二者煮为粥,每日1剂,早晚服食。治疗脾虚湿困型湿疹。

车前冬瓜薏仁粥

取冬瓜皮30克,薏仁30克,车前草15克,三者一同煮粥,饮汤吃薏仁。可治疗阴囊湿疹。

拔罐疗法时间


拔罐疗法是以各种罐具为工具,利用燃烧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状态而吸附于体表一定部位、腧穴、经络或患处等。通过热能、负压产生一定的物理作用,使被治疗的部位温度增高,压力增大,加快血液循环起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祛寒、除湿功效,达到通经活络、调畅气血的生化效应.

宙于拔罐疗法是用罐具通过热能或负压能直接吸附于人体体表而产生治疗作用,因此拔罐疗法时间的控制和掌握对于治疗和疗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拔罐疗法的时间控制和掌握主要应以辨证和辨病为指导原则。

一、辨证

主要是遵循:实者泻之不留罐法;虚者补之留罐法;平补者平泻之闪罐法。

不留罐法是指火罐吸附于体表之后,立即取下,且不再进行拔罐。

留罐法是指火罐吸附于人体之后,留置3~5分钟(称为短留罐)或510分钟(称为长留罐)。

闪罐法亦称闪火拔罐法,是指将点火棒点燃迅速递入罐中后,立即取出,将火罐吸附于施术部位,再将火罐取下;再将火罐吸附于施术部位,再取下。如此反复,直至局部皮肤红润为度。闪罐法可以单用一只罐进行小面积操作,如在神阙穴;也可多罐相互交替大面积操作,如在腰背部、下肢部等部位。单罐闪罐法操作时要注意:火罐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罐具温度会增高,应及时予以更换,以免烫伤患者皮肤。



二、辨病

1.辨病情的轻重缓急

(1)病情轻,慢性发作者,治疗时间可短;病情重,急性发作者,时间则要长。

(2)病情轻、病程急的患者,冶疗的时间相对长;病情重、病程缓的患者;治疗的间隔时间相对短。

2.辨病位

(1)面部,一般不拔罐。因为面部毛细血管丰富,容易留下紫痕而影响美观,甚至烫伤造成毁容。

(2)胸部,不留罐为好。

(3)腹部,宜用闪罐法。

(4)颈肩上肢部,可根据需要采用留罐法。

(5)腰背部、臀部及下肢部,宜用留罐法。

3.辨病人的具体精况

(1)年势高,体质差的病人治疗时间宜短、间隔治疗时间宜长;年轻、体质好的病人治疗时间可稍长、间隔治疗时间可短些。

(2)某些特殊人群不宜采用拔罐治疗。如一些凝血机制差、孕产妇、某些重症或患有传染性疾病、皮肤病病人以及醉酒、过饥、过饱、情志不宁等病人不宜。

后背疼痛用拔罐疗法试试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