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保健中药材有哪些 > 导航 > 清热的食物有哪些

清热燥湿的中药有哪些

养生保健中药材有哪些。

“不怕工资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死得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好注重养生,健康离不开养生,积极的心理离不开养生。进行中医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清热燥湿的中药有哪些”,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导读:清热燥湿的中药有哪些?清热燥湿,就是用苦味药祛除脏腑的湿邪和清热。那么清热燥湿的中药有哪些?下面推荐几种清热燥湿的中药,一起来看看。

清热燥湿的中药有哪些

清热燥湿药的性味多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用于湿热内蕴或湿邪化热的症候,如心烦口苦、小便短赤、泄泻、痢疾、黄疸、关节肿痛、耳肿疼痛流脓等病症。清热燥湿的中药主要有黄连、黄芩、黄柏、胡黄连、龙胆草、秦皮、苦参、白藓皮等。

1、黄连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或同属植物的根茎。黄连为泻火解毒要药,对热病高热、心火亢盛,有良好疗效,常配合山栀、连翘等同用;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丹皮等药同用。

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外用以黄连汁点眼,可治火盛目赤;涂口。可治口舌生疮。

2、黄芩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黄芩清热燥湿作用颇强,对湿温发热,可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又常与白芍、葛根、甘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绵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山栀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3、黄柏

本品为云香科植物黄蘖或黄皮数除去外皮的树皮。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虚热。

黄柏清热燥湿之力,与黄芩、黄连相似,但以除下焦之湿热为佳。治泻痢合黄芩、黄连;疗黄疸合栀子、茵陈;如配苍术、牛膝,可用于足膝肿痛、下肢萎软无力、配合知母、生地、竹叶、木通,可用于小便淋涩热痛;配合白芷、龙胆草,可用于带下阴肿。

黄柏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颇好,用治湿热疮疡、湿疹之症,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内服配黄芩、栀子等药同用,外用可配大黄、滑石等研末撒敷。

4、胡黄连

胡黄连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根茎与根,有类似黄连除湿热和解毒的功效,故对于湿热下痢及湿热痔疮等症均可应用。

本品与知母、青蒿、地骨、银柴胡、秦艽、鳖甲等配伍,可治阴虚发热,午后潮热;与黄连、芦荟等同用,可治小儿疳热等症。

5、龙胆草

龙胆草为龙胆科植物龙胆草或其变种的根茎及根。龙胆草为泻肝胆实火的要药,对肝火上炎的症候,多配合栀子、黄芩等应用;小儿惊风、手足抽搐由肝经热盛所致者,可用龙胆草以泻实火,配钩藤、牛黄以息风定惊,火退风息,惊搐自止。

6、秦皮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大叶梣(苦枥白蜡树)的干皮或枝皮,既有清化湿热的作用,又有收涩止痢的功效,对湿热下痢、里急后重,常配伍白头翁、黄连、黄柏等同用。

本品兼有清肝泄热的作用,故可用于目赤肿痛等症,可与黄连、竹叶等配伍同用;也可用以煎汁洗眼。

7、苦参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根,苦参清化湿热,并能导湿热渗于下窍,故适用于上述诸症,常与黄柏、龙胆草等合用。苦参还能杀虫,用于周身风痒,疥疮顽癣,常合赤芍、地黄、白藓皮等同用;用于麻风,常与大风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清热痢尿,可用于湿热内蕴、小便不利之症。

8、白藓皮

白藓皮为云香科植物白藓的根或根皮,为祛风、除湿热的药品,并可渗湿热于下窍,适用于疮癣湿痒等症,常配合苦参、地肤子等药同用,既可内服,亦可煎汤外洗。

清热燥湿药一般不适用于津液亏耗或脾胃虚弱等症,如须使用,亦应分别配伍养阴或益胃药同用。

ys630.coM延伸阅读

清热燥湿的中成药


肠胃发生不适会让人十分难受,而在中医上来说也有湿气过重的说法,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可服用一些清热燥湿的中成药物。大肠因湿热导致的痢疾会让人十分苦恼,有时候还会有腹痛下坠以及大便脓血的情况,如果情况比较紧急,最好选择西药来控制,同时再服用加味香连丸这种中药来调理,效果会更好。

葛根芩连片

主要功效:解肌清热,止泻止痢。

适用病症:用于泄泻痢疾,身热烦渴,下痢臭秽;菌痢、肠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克,一日3次。

药性分析:方中重用葛根发表解肌,升发脾胃清阳,是为君药;黄芩、黄连清肠胃之热邪,是为臣药;甘草甘缓和中,并能调诸药,是为使药。诸药配合成方,共奏解表清里之功。

加味香连丸

主要功效:清热祛湿,化滞止痛。

适用病症: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腹痛下坠、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3次。

药性分析: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止泻痢,为君药。黄芩、黄柏加强黄连清热燥湿之功,共为臣药。白芍、当归和血止痛;延胡索理气止痛;厚朴、枳壳、槟榔、木香行气和中,行滞止痛;吴茱萸温中燥湿止泻,也制苦寒之品,为佐药。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湿,化滞止痛之功。

牛黄解毒丸

主要功效:清热解毒。

适用病症: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药性分析:方中牛黄味苦气凉,入肝、心经,功善清热凉心解毒,以之为主药。生石膏味辛能散,气大寒可清热,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黄芩味苦气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大苦寒沉降,清热泻火,泻下通便,共为辅药。雄黄、冰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桔梗味苦辛,入肺经,宣肺利咽,共为佐药。甘草味甘性平,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泻火之效。

去肠胃湿热的中药有哪些

苦参

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其苦,寒。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

黄连

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其味入口极苦,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苦瓜

用于中暑发热,牙痛,泄泻,痢疾,便血。生食清暑泻火,解热除烦;熟食养血滋肝,润脾补肾,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

金钱草

具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小便涩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黄芩

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总之上面说的也就是治疗肠胃湿热的中成药方法,相信大家都有发现,再者说了是疾病自然是会给身体带来影响,因此需要老早的来发现,除了要注意这些更是要选择好的药物方法来进行除湿治疗,这样才能很好的去除一些毛病。

清热燥湿的苦参白酒


说起湿疹,大家都知道,是一种皮肤病。患病的人有轻有重,建议大家发现的时候就要尽快治疗,不能拖,越拖会越严重的。这里介绍苦参白酒给大家,苦参白酒的功效是祛风止痒的,对治疗湿疹有帮助。来看苦参白酒的制法!

配方

苦参60g。

制法

苦参捣成粗末,加白酒或45%乙醇500ml,密封浸泡1周成糊状备用。

用法

外用。湿疹患处若有糜烂、结痂者,先用双氧水棉球反复擦洗干净,然后涂敷药糊,再用浸过药液的纱布敷上做开放治疗,亦可用纱布裹之,早晚各1次。局部痒甚者,先用醋椒水(花椒皮20g,入香油20g于锅中炸焦后兑醋200ml,煮沸,待凉,装瓶备用)棉球反复擦洗,然后按上法治疗。

功效

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主治

湿疹。

宜忌

治疗期内忌辛辣食物及酒精饮料。

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病因

湿疹病因复杂,常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结果。内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是复杂的内外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结语:有关苦参白酒的配方和制法等问题,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现在大家对苦参白酒应该都有些认识了。使用苦参白酒能帮助我们治疗湿疹的毛病,不少人会患有此疾病。严重的还会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不能好好工作,精神容易紧张还会失眠,要及时治疗才行!

清热去火的中药有哪些


   天气渐渐炎热,人们的心情也慢慢开始变得燥热难耐了,这个时候,大家都很容易上火,一旦上火,身体就会感觉明显的不舒服。所以,一般这个时候,大家都会选择一些药物来进行治疗,专家表示,去火清热一些中药也是不错的。那清热去火的中药有哪些?

   清热去火的中药有有以下几种,根据病因介绍:

   一、要分清“火”在何处,口舌生疮,特别是舌尖溃疡,疼痛难忍,伴有心烦,失眠,小便黄热,多属于心火。可用方药:竹叶30克,生甘草10克,水煎,当茶饮。牙龈出血,口臭,胃中烦热,大便干结,多属于胃火。可用方药:大黄5克,黄芩10克,黄连5克,水煎或开水泡服。鼻子出血,咳嗽带血,胸中烦热,多属于肺火。可用方药:白茅根30克,黄芩6克,桑叶5克,水煎,当茶饮。眼睛红肿,耳朵胀闷,性急易怒,多属于肝火。可用方药:夏枯草30克,柴胡6克,黄芩6克,水煎,当茶饮。

   二、要分清“火”的虚实,虚火多属阴虚津亏,一般有腰酸膝软、容易疲乏等虚弱症状,且手脚心发热、口干,想喝水,但舌苔不厚。可用下方:麦冬30克,玄参20克,生地20克,水煎,当茶饮。或用知柏地黄丸,每次6克,一天3次,淡盐水冲服。

   三、要警惕“假火”,如果你有上火症状,比如顽固性口腔溃疡,但久治不愈,感觉怕冷,口不渴,或者喝热水才觉得舒服……要特别警惕,你可能不是真正的“上火”,而是阳气亏虚的表现!一切清热解毒泻火的寒性药,都不能吃,要找有经验的中医师给你调治。

   清热去火的中药有哪些?上面是为大家详细介绍的三种方法,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方法,在这里就不给大家做具体介绍。提醒大家:因为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进行中药治疗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和询问医生,切勿自己盲目进行。

清热泄火的中药有哪些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会出现有上火这种情况,出现上火这种情况对于人体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人们会出现有浑身发热、小便赤黄或者是流鼻血、头昏脑涨以及容易出汗等情况。面对上火这种情况是需要人们能够及时的采取一些措施清热泄火的,通过吃一些中药就是比较不错的选择,那么清热泄火的中药有哪些呢?

清热泻火的中药有哪些

清热药有清热凉血,清热解毒,退虚热的,清热泻火,清热燥湿等功效分类。清热泻火药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通常用于热病邪人气分而见高热、烦渴、汗出、甚或者神昏谵语、脉象洪大等气分实热证。清热泻火药主要包括青葙子、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天花粉等。

1、青葙子

青葙子一年生草本,高达1m。茎直立,绿色或带红紫色,有纵条纹。味苦,微寒。有清肝火、祛风热、明目、降血压之功效。

配决明子、茺蔚子、羚羊角等用,可治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眼生翳膜、视物昏花等。配生地黄、玄参、车前子,可治肝虚血热之视物昏花。配菟丝子、肉苁蓉、山药等药用,可治肝肾亏损,目昏干涩。

2、石膏

石膏,为含水硫酸钙的矿石。生用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煅用具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是降火之神剂,泻热之圣药。

治表热未解,肺热咳嗽: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治阳明气分热盛: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热,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寒水石

寒水石是一种矿石中药材,中药名,清热泻火药,又称凝水石、水石、鹊石,本品为天然沉积矿物单斜晶系硫酸钙或三方晶系碳酸钙矿石。用于热病烦渴,丹毒烫伤。

与石膏、滑石等同用,可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者。本品火煅与青黛等同用,可用于热毒疮肿者。

4、知母

知母,性苦寒,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利大小便之效。属清热下火药,主治滋阴降火,润燥滑肠。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

清热泻火,用于高热烦渴,常配生石膏;用于肺热咳嗽,常配贝母。滋阴降火,用于阴虚之发热、盗汗,常配黄柏、地黄。

5、芦根

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与麦门冬、天花粉等同用,可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等症。与黄芩、浙贝母、瓜蒌等同用,可用于肺热咳嗽等症。与薏苡仁、冬瓜仁等同用,可用于肺痈吐脓等症。

6、天花粉

天花粉是一种中药,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等功效。主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痿等症。和芦根相似,芦根重点在排脓,天花粉主要是润肺祛痰。

对于治疗糖尿病,常用它与滋阴药配合使用,以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7、鱼腥草

鱼腥草,又名折耳根。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于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

外感风寒,痰热喘咳:配桑白皮、黄芩等。肺痈吐脓,单用或配冬瓜子、桃仁、鲜芦根、桔梗、甘草等。痔疮坠痛,煎汤熏洗。

另外,清热泻火中药汤宜冷服,这样可以增强药物的清热降火、解毒通利的功效。但老年人、儿童及孕妇和久病体衰的病人宜温服或热服,不可冷服,否则易损伤脾胃阳气,引起腹痛。

清热燥湿的复方苦参酊


我们的身边总有患脚气的人,一不小心就传染了更多的人。的确,这个在医学上被称之为足癣的皮肤病传染性很强的。希望大家能多用心治疗下,这里推荐复方苦参酊给大家,复方苦参酊的效果在治疗足癣方面很好的,来看复方苦参酊的用法!

配方

苦参、地榆、胡黄连、地肤子各200g。

制法

上药用75%乙醇1000ml浸泡1周,纱布过滤,滤出液加75%乙醇至1000ml,即成。

用法

外搽,每日3次,连用2周为1个疗程。

功效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主治

体癣、股癣、足癣、手癣。

附记

体癣、股癣、足癣、手癣均为皮肤真菌感染,只是由于皮损发生部位不同,故有不同命名。本药酒中药物均有抗真菌作用,尤以苦参、胡黄连作用最为明显。

足癣

足癣(俗名“香港脚”、脚气),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即单脚)发生,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到对侧。水疱主要出现在趾腹和趾侧,最常见于三四趾间,足底亦可出现,为深在性小水疱,可逐渐融合成大疱。足癣的皮肤损害有一特点,即边界清楚,可逐渐向外扩展。因病情发展或搔抓,可出现糜烂、渗液,甚或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等。

预防

要注意清洁,保持皮肤干燥,保持足部清洁,每天清洗数次,勤换袜子。洗脚盆及擦脚毛巾应分别使用,以免传染他人。平时不宜穿运动鞋、旅游鞋等不透气的鞋子,以免造成脚汗过多,脚臭加剧。趾缝紧密的人可用干净纱布或棉球夹在中间或选择分趾袜,以利于吸水通气。勿吃容易引发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生蒜等。情绪宜恬静,兴奋和激动容易诱发多汗,加重足癣。足癣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应避免搔抓,防止自身传染及继发感染。

结语:有关复方苦参酊的功效和用法等问题,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复方苦参酊已经熟悉很多了,复方苦参酊能帮助我们治疗足癣、股癣、手癣等症状。有这些情况的朋友要记得向中医师咨询下,学会使用复方苦参酊哟,效果不错的。

清热凉血的中药有哪些


导读:清热凉血的中药有哪些?清热凉血药主要治疗湿热毒瘀蕴结证,常见病症便秘、痤疮、皮炎、湿疹等。那么清热凉血的中药有哪些?下面推荐几种清热凉血的中药,一起来看看。

清热凉血的中药有哪些

本类药物可通过其清热作用而达到凉血的目的。清热凉血药多甘苦咸寒,清热凉血药具有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的功效,部分药物既能够清热凉血,又可以滋养阴液,亦可用于阴虚内热的病证,清热凉血药主要有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等。

1、生地黄

生地黄,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多年生直立草本。喜温和气候及阳光充足之地,怕积水,为清热凉血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的功效。

清热凉血。该品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能清营血分之热而凉血。用于温热病之高热、口渴、舌红绛,处方如清营汤。另外,该品通过凉血尚有止血之功效,可用于血热的各种出血症。

养阴生津。该品质润多液能养阴,味甘性寒能生津,有养阴润燥生津作用。用于温热病后期、邪热伤津者。另外,取该品滋阴清热作用,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的口干口渴、头晕目眩,处方如六味地黄丸。消渴病属热盛伤津者亦可用生地治疗。

2、玄参

玄参,中药名,为玄参科草本植物。味甘、苦、咸,性微寒,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的功效。主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脾胃有湿及脾虚便溏者忌服。

3、丹皮

丹皮,又名牡丹皮,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晒干。生用或炒用。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现代研究,所含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类成分均有抗炎作用;牡丹皮的甲醇提取物有抑制血小板作用;牡丹酚有镇静、降温、解热、镇痛、解痉等中枢抑制作用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利尿、抗溃疡等作用。

4、赤芍

赤芍是着名野生地道中药材,为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苦,微寒。归肝经。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

与生地黄、大黄、白茅根等同用,可用于血热吐衄;与金银花、天花粉、乳香等同用,可用于热毒壅盛,痈肿疮疡;与当归、川芎、延胡索等同用,可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症瘕腹痛等症。

5、紫草

紫草,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紫草或内蒙紫草的干燥根。性味甘、咸,寒。归心、肝经。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之功能。故对血热毒盛,麻疹、斑疹透发不畅等症,可与蝉衣、牛蒡子、连翘、荆芥等配伍应用;如疹出而色甚深,呈紫暗色而不红活者,这也是血热毒盛的症候,须以凉血解毒药如丹皮、赤芍、银花、连窍等同用。该品预防麻疹,可减轻麻疹症状或减少麻疹发病率。

6、水牛角

水牛角,中药名。是中药犀角的代用品,功能有清热,凉血,定惊,解毒。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发黄,吐血,衄血,下血,痈疽肿毒。孕妇、中虚胃寒者慎服。大量服用,常有上腹部不适,恶心,腹胀,食欲不振等反应。

以上就是一些清热凉血的中药,供大家参考。

清热燥湿的中药有哪些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