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保健中药材有哪些 > 导航 > 温性的食物有哪些

辛温解表的中药有哪些

养生保健中药材有哪些。

天天常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逢君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养生已经成为一个热度越来越高的话题,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注意养生,这种“恶”会报复我们的身体。您是否正在关注中医养生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辛温解表的中药有哪些,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导读:辛温解表的中药有哪些?辛温解表药是指用性味辛温的药物发散风寒,解除表证的治法。那么辛温解表的中药有哪些?下面推荐几种辛温解表的中药,一起来看看。

辛温解表的中药有哪些

中药辛温解表药一般药性辛温。辛可散风,温能祛寒,因此有发散风寒的功效。部分药物还同时兼具有平喘,利水,透疹,止疼等作用功效。辛温解表的中药有麻黄,细辛,香薷,防风,羌活,白芷等。

1、麻黄

麻黄,为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是麻黄科麻黄属植物。本品辛散质轻,苦泄温通,重在宣肺,药力较强。入肺与胱经,外能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内能开宣肺气,通畅气机,以平喘。此外,通过宣肺,又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利水消肿。

因为麻黄的发汗力强,故外感风寒轻证、心悸、失眠、肺虚咳喘等均应忌用或慎用。老人、体虚及小儿宜用炙麻黄。

2、细辛

细辛,属马兜铃目,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有祛风,散寒,行水,开窍等功效。常用于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等。细辛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同时止痛、镇咳功效较佳。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3、香薷

香薷,中药名。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直立草本,密集的须根。香薷能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

4、防风

防风,是一种药草的名字,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喜凉爽气候,耐寒,耐干旱,主产于河北、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防风的根可生用。味辛、甘,性微温。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

5、羌活

羌活,中药名。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根茎粗壮,伸长呈竹节状。其性温,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主治风寒感冒,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该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亏血虚者慎用;阴虚头痛者慎用;血虚痹痛忌服。

6、白芷

白芷,中药名。以根入药,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带下证,疮痈肿毒。亦可作香料。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

7、桂枝

桂枝,中药名。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等。与白芍等同用,用于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桂枝辛温助热,易动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症,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量过多者慎用。

辛温解表的中药,下面继续为你推荐,一起来看看。

8、紫苏

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叶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行气宽中紫苏叶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

用于感冒风寒:紫苏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

9、生姜

生姜,中药名。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姜的根茎(干姜)、栓皮(姜皮)、叶(姜叶)均可入药。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脾胃寒症,胃寒呕吐,肺寒咳嗽,解鱼蟹毒。生姜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10、辛夷

辛夷,中药名。又名木兰、紫玉兰,为中国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云南、福建、湖北、四川等地。发散风寒,通鼻窍。主治风寒感冒,鼻塞,鼻渊。鼻病因于阴虚火旺者忌服。

以上就是一些辛温解表的中药,供大家参考。

ys630.coM延伸阅读

辛凉解表的中药有哪些


导读:辛凉解表的中药有哪些?辛凉解表药是指用性味辛凉的药物发散风热,解除表证的治法。那么辛凉解表的中药有哪些?下面推荐几种辛凉解表的中药,一起来看看。

辛凉解表的中药有哪些

辛凉解表药通常药性辛凉。辛可散风,凉能祛热,因此有发散风热的功效。部分药物除发散风热,还能清头目,利咽喉,透疹等作用。常用辛凉解表药有薄荷,蝉蜕,柴胡,桑叶,菊花,浮萍,木贼等。

1、薄荷

薄荷,中药名,是一种有特种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主治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

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常用,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与川芎、石膏、白芷常用,用于风热上攻,头晕目眩;与柴胡、白芍、当归等常用,用于肝郁气滞。

2、蝉蜕

蝉蜕,中药名。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急慢惊风,破伤风证,小儿夜啼不安。

与薄荷、牛蒡子、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可用于风热火毒上攻之咽喉红肿疼痛,声音嘶哑等症;与荆芥、防风、苦参等同用,可用于风湿浸淫肌肤血脉,皮肤瘙痒等症;与菊花、白蒺藜、决明子、车前子等同用,可用于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翳膜遮睛等症;与天麻、僵蚕、全蝎、天南星等同用,可用于破伤风证牙关紧闭,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等症。

3、柴胡

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柴胡其性升散,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4、桑叶

桑叶,中药名,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肺热咳嗽,肝阳上亢眩晕,目赤昏花,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血。

与菊花、连翘、薄荷、桔梗等同用,可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热犯肺,发热、咽痒、咳嗽等症;与杏仁、沙参、贝母等同用,可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咳嗽痰少,色黄而粘稠,或干咳少痰,咽痒等症;与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同用,可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头重脚轻,烦躁易怒等症。

5、菊花

菊花,中药名。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慎用。

辛凉解表的中药,下面继续为你介绍,一起来看看。

6、浮萍

浮萍,中药名。为浮萍科植物紫萍的干燥全草。6~9月采收,洗净,除去杂质,晒干。其辛,寒。有宣散风热,透疹,利尿之功效。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水肿尿少。

7、木贼

木贼,中药名,多年生常绿草本。味甘、苦,性平。归肺、肝、胆经。其具有疏风散热,解肌,退翳等功效,常用于目生云翳,迎风流泪,肠风下血,血痢,脱肝,疟疾,喉痛,痈肿等。气血虚者慎服。

8、牛蒡子

牛蒡子,中药名,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之功效,属于解表药中发散风热药。牛蒡子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9、葛根

葛根,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甘、辛,凉。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常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虚寒者忌用,胃寒呕吐者慎用。

10、蔓荆子

蔓荆子,中药名,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其主要功效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除湿处关节。常用于外感头痛,偏正头风,昏晕目暗,赤眼多泪,目睛内痛,齿龈肿痛,湿痹拘挛。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

以上就是一些辛凉解表的中药,供大家参考。

辛温解表的紫苏酒


感冒我们都会得,一不小心着凉了就会生病了。然而,感冒也有很多种类,治疗的时候要对症下药才行。这里小编介绍的紫苏酒的功效是治疗风寒型感冒的,对于此疾病的病症,大家应该都熟悉。来看紫苏酒的用法!

来源

经验方。

配方

紫苏叶50g,生姜100g,红糖50g。

制法

紫苏叶碾粗粉,用纱布袋盛装,扎口,倒入黄酒300ml,先浸泡10分钟,后加热煮沸后转小火煮5~10分钟,熄火,去药袋。生姜拍碎,捣烂绞汁,滴入药酒中,加红糖搅拌,待溶化后即成。

用法

温饮。每次30~50ml,每日2~3次。饮后卧床盖被休息,见微微汗出则效佳。

功效

辛温解表。

主治

风寒型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鼻塞头痛,身痛,苔薄白,脉浮紧。

宜忌

风热型感冒不宜用。

附记

紫苏叶辛温,有发汗解表、行气宽中的功效,所以风寒感冒后伴有脘腹饱胀不适者用之尤宜。配伍生姜、红糖,发汗解表作用更好。若血糖高者不加红糖。外感风寒所致感冒病症,主治酒剂,可以借酒温通行血之力,使药力迅速布达全身,有利于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风寒型感冒

感冒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发热等为特征,四时皆有。病情轻者,称为伤风;重者称为重伤风或时行感冒。中医辨证可分为风寒、风热、暑湿三种类型。

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头痛身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等特点,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

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增加体表温度(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盖上两层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可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等药物治疗。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

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药物。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

结语:有关紫苏酒的功效和用法等问题,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紫苏酒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紫苏酒能治疗风寒型感冒,而且风热型的感冒还不能食用。大家有需要的可以试试,前提是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感冒类型才行!

辛温解表的白芷藁本酒


一不小心感染风寒发烧了怎么办?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拿些药服用下就会好了。这里小编介绍另外一个方法给不喜欢吃药的朋友,喝白芷藁本酒。白芷藁本酒的功效是辛温解表祛风止痛的,对治疗风寒有辅助作用。来看白芷藁本酒的用法!

配方

白芷15g,藁本15g,川芎15g,羌活15g。

制法

上药打碎成粗粉,白纱布口袋装,扎口,用米酒500ml浸泡10分钟,加热煮沸后转小火再煮5~10分钟,熄火,待凉后将药袋压榨取汁与药酒合并,即成。

用法

温服。每次30ml,每日3次。

功效

辛温解表,祛风止痛。

主治

外感风寒,头痛身疼。

宜忌

外感风热,咽喉肿痛者不宜用。

附记

白芷、藁本、羌活均为辛温解表药,且有较好的祛风止痛功效,善治外感头痛。其中白芷善治阳明经前额部头痛,藁本善治厥阴经巅顶头痛,羌活善治膀胱经后枕部头痛,川芎辛温升散,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善治各种性质的头痛。四药配伍合用,祛风止痛之力倍增,故尤宜用于外感头痛较著者。

风寒

风寒为中医的病因学术语,指风和寒相结合的病邪。《素问玉机真脏论》: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机体感受风寒后,临床表现可见有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舌苔薄白,脉浮紧等症状。治疗以祛风散寒为大法,可采用中药内服或非药物疗法,效果明显。

病因

风邪为百病之长,为外邪致病的主因,易与他邪相合,不同的季节,每与时令之气相合伤人,而表现不同证候,如秋冬寒冷之季,或夏季空调温度过低,造成风与寒合,机体卫外不固,形成外感风寒证,寒性收引,凝滞,易闭塞皮毛,邪郁于肺卫,肺失宣降,卫阳失于温煦,而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

如风寒束表,可见发热轻、恶寒重、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头痛、周身酸痛、恶风、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等。如风寒袭肺,还可见咳嗽、恶风、鼻塞流涕、咽痒不适等症状。

预防

1.感冒流行季节,生活上应慎起居、适寒温,注意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地所,以免感染。同时每天可多食用维生素C含量多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等,以预防感冒。

2.天气寒冷的季节,坚持每晚入睡前热水浴足20分钟左右,以温通气血,提高抗病能力。

3.外感风寒初起时,可趁热服用生姜红糖汤,具体做法是生姜、葱自连根,红糖适量。把前两味水煎,过滤去渣,加入红糖,趁热1次服下。也可趁热食白粥一碗,加葱白四段、姜丝少许,多喝开水,最好能发点汗以助祛风散寒解表。同时要注意休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鸡鸭等肥甘厚味。

4.如家里或单位有人感冒,最好要保持房间的空气通风良好,也可用食醋10~20毫升,加热后在房间熏蒸,作空气消毒,以预防感染。

结语:有关白芷藁本酒的功效和用法等问题,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白芷藁本酒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很多人遇到风寒、感冒发烧的情况,都会买些药吃一下就好了。喜欢喝酒的人不防喝些白芷藁本酒,既能治病还能解酒瘾,效果不错的。

辛凉解表药有哪些?


人的体内经常会出现热气,尤其在夏天的时候,因为天气非常闷热,所以总感觉到内心有一团火,即便到了冬天的时候,因为很多人喜欢吃火锅,严重的也会导致体内的热气加重,然后就会出现口干舌燥,舌苔变得很薄很黄等症状,这时候就有必要吃一些辛凉解表的药了,那么这样的药有哪些呢?

辛凉解表药有哪些?

1.薄荷

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茎叶。

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性能特点:本品质轻上浮,辛香凉散,疏泄清利,入肺、肝经。既善散上焦风热而清利头目与咽喉,又能透发疹毒和疏肝。治风热诸疾最宜,治肝郁化热可投。

功效: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主治病证: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肝气郁滞,胸闷胁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10g;或入丸散;不宜久煎,入汤剂当后下。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捣汁涂,也可煎汤洗或含漱。叶长于发汗,梗偏于理气。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耗气,故表虚自汗者不宜服。

2.牛蒡子

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肺、胃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寒清散,苦寒清泄,并兼滑利,入肺胃经,能升能降。外散风热而解表透疹,内解热毒而消肿,上清宣肺气而祛痰止咳,下利二便而导热毒外出。长于清解热毒与滑利二便。主治风热或热毒所致诸疾,兼二便不利者尤宜。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主治病证: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热疹痒;热毒疮肿,痄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研末冲服,或入丸散。入煎剂宜打碎,炒用寒性略减。

使用注意:本品能滑肠,故脾虚便溏者忌服。

3.蝉蜕

蝉科动物黑蚱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经。

性能特点:本品甘寒质轻,疏散清透解痉,功在肺、肝二经。主治风热、肝热或肝风所致诸疾。

功效: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主治病证: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音哑咽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风热或肝热目赤翳障;小儿惊哭夜啼,破伤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研末冲服,或作丸散服。止痉用量宜大。

使用注意:孕妇慎服。

4.桑叶

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肝经。

性能特点:本品质轻疏散,苦多甘少,苦寒清泄,甘能益润。主治风热、燥热、血热所致诸疾。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主治病证: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之咳嗽头痛;肺热燥咳;肝阳眩晕,目赤肿痛,视物昏花;血热吐衄。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l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眼或捣敷。润肺止咳宜蜜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故脾胃虚寒者慎服。

5.菊花

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黄者名黄菊花,白者名白菊花。

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香轻散,苦寒清泄,甘而益养,疏散清降。主治风热、肝热、热毒所致诸疾。

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主治病证: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肿痛;肝阴虚的眼目昏花;风热头痛,肝阳头痛、眩晕;热毒疮肿。

用法用量:煎汤,10~15g;或入丸散,或泡茶饮。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或捣烂敷。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

使用注意:本品寒凉,故脾胃虚寒者慎服。

6.葛根

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甘而凉,性善升散,入脾、胃经。疏散肌腠经络之邪气,能解肌发表退热,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

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升阳止泻。

主治病证:外感表证,项背强痛;麻疹初起透发不畅;热病烦渴,消渴证;湿热泻痢初起,脾虚泄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或入丸散,或鲜品捣汁服。止泻宜煨用,退热生津、透疹宜生用,鲜葛根生津最佳。

可以温里的中药有哪些


导读:可以温里的中药有哪些?温里药主要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那么可以温里的中药有哪些?下面推荐几种温里的中药,一起来看看。

可以温里的中药有哪些

温里药主要作用有温里祛寒,温里药味多辛甘,性主温热。以归心,肾,脾,胃经为主。可以用治里寒证。温里药多为辛热燥烈之品,易耗阴助火,凡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忌用;孕妇和气候炎热时慎用。

1、辣椒

辣椒,中药名,为茄科植物辣椒或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皮变红色时采收,除去枝梗,晒干。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用于寒滞腹痛,呕吐,泻痢,冻疮。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肺结核以及痔疮患者忌用。辣椒有刺激性,如有疮疖、牙痛或眼部疾病,不宜食用。

2、高良姜

高良姜,中药名,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茎。夏末秋初采挖,除去须根和残留的鳞片,洗净,切段,晒干。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体虚者不宜单用。

(1)用于治胃寒脘腹冷痛:与炮姜相须为用,如二姜丸。(《和剂局方》)

(2)用于治疗卒心腹绞痛如剧,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与厚朴、当归、桂心等同用,如高痕姜汤。(《千金方》)

3、附子

附子,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1)内虚目暗:补气养血。用当归(生晒)六两,附子(火炮)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名六一丸。(《圣济总录》)

(2)气虚瘴疟,热少寒多,或单寒不热,或虚热不寒:用草果仁、熟附子等分,水一盏,姜七片,枣一枚,煎半盏服。名果附汤。(《济生方》)

4、母丁香

母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药用丁香)的近成熟果实。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不宜与郁金同用。

《证因脉治》丁香柿蒂汤:丁香、柿蒂、人参、生姜。治久病呃逆,因于寒者。

5、小茴香

小茴香,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初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小茴香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盐小茴香有暖肾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盐小茴香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经寒腹痛。

(1)《医学发明》天台乌药散:常于乌药、青皮、高良姜等配伍用治寒疝腹痛。

(2)《本草汇言》:与高良姜、香附、乌药等同用可治胃寒气滞之脘腹胀痛。

可以温里的中药,下面继续为你推荐,一起来看看。

6、肉桂

肉桂,中药名,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功效。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

(1)十全大补汤: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主治劳积虚损,呼吸气少,行动喘息,心虚惊悸,咽干唇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人参养营汤:温补气血,主治气血不足,虚劳咳嗽,食少遗精,脚膝无力,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7、干姜

干姜,中药名,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1)用于治脾胃虚寒,腹痛下利,以及胃中寒饮,喜唾涎沫: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如理中汤。(《伤寒论》)

(2)用于治中寒水泻:干姜(炮)研末,饮服二钱。(《千金方》)

8、花椒

花椒,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青椒或花椒的干燥成熟果皮。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除去种子和杂质。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外用:湿疹,阴痒。阴虚火旺者忌服。孕妇慎服。

与生姜、白豆蔻等同用,可用于外寒内侵,胃寒腹痛、呕吐等症;与乌梅、干姜、黄柏等同用,可用于虫积腹痛,手足厥逆,烦闷吐蛔等症;与苦参、蛇床子、地肤子、黄柏等同用,可用于湿疹瘙痒。

以上就是一些可以温里的中药,供参考。

温经止血的中药有哪些


导读:温经止血的中药有哪些?温经止血药性温热,有温经止血的作用。那么温经止血的中药有哪些?下面推荐几种温经止血的中药,一起来看看。

温经止血的中药有哪些

温经止血药,适用于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证。如便血,崩漏,紫癜等,色暗淡者。热盛火旺之出血证忌用。温经止血药有艾叶、炮姜、灶心土等。

1、艾叶

艾叶,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本品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本品药性温燥,阴虚血热者慎用。有小毒,不可过量服用。

(1)冷劳久病:茅香花、艾叶四两,烧存性,研末,粟米饭丸梧子大。初以蛇床子汤下二十丸至三十丸,微吐不妨,后用枣汤下,立效。(《圣济总录》)

(2)伤寒时气,温病头痛,壮热脉盛:以干艾叶三升。水一斗,煮一升,顿服取汗。(《肘后方》)

(3)妊娠风寒卒中,不省人事,状如中风:用熟艾三两,米醋炒极热,以绢包熨脐下,良久即苏。(《妇人良方》)

2、炮姜

炮姜,中药名。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本品呈不规则膨胀的块状,具指状分枝。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质轻泡,断面边缘处显棕黑色,中心棕黄色,细颗粒性,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微辛、辣。温经止血,温中止痛。用于阳虚失血,吐衄崩漏,脾胃虚寒,腹痛吐泻。

蜘蛛咬人:炮姜切片贴之,良。(《千金方》)

3、灶心土

灶心土,为烧木柴或杂草的土灶内底部中心的焦黄土块。全国农村均有在拆修柴火灶或烧柴火的窑时,将烧结的土块取下,用刀削去焦黑部分及杂质即可,又名伏龙肝。本品为不规则块状。橙黄色或红褐色。表面有刀削痕。体轻,质较硬,用指甲可刻划成痕,断面细软,色稍深,显颗粒状,并有蜂窝状小孔。具烟熏气,味淡。有吸湿性。以块大整齐、色红褐、断面具蜂窝状小孔、质细软者为佳。

伏龙肝与炮姜,均可温中止血,止泻,二者均适应于脾胃虚寒,腹痛泻痢以及阳虚失血之症,但炮姜温中散寒之力强,守而不走,治疗一切脾胃虚寒之证,伏龙肝偏于温中止血,并有和胃降逆止呕作用。

以上就是一些温经止血的中药,供大家参考。

温化寒痰的中药有哪些


导读:温化寒痰的中药有哪些?温化寒痰药主要是用温化的方法来把体内的痰化掉,那么温化寒痰的中药有哪些?下面推荐几种温化寒痰的中药,一起来看看。

温化寒痰的中药有哪些

温化寒痰药性多温燥,有温肺祛痰,燥湿化痰的功效。可治寒痰,湿痰所导致的咳嗽气喘,湿痰所导致眩晕,肢体麻木,阴疽流注等病患。温化寒痰药包括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皂荚、旋覆花、白前、猫爪草等。

1、半夏

半夏,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生品内服宜慎。

治湿痰喘急,止心痛:半夏不拘多少,香油炒,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下。(《丹溪心法》)

2、天南星

天南星,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为植物天南星科,天南星、异叶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的干燥块茎。秋、冬二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干燥。具有祛风止痉、化痰散结之功能。主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痹、风痰眩晕、癫痫、惊风、破伤风、咳嗽多痰、痈肿、瘰疬、跌打麻痹、毒蛇咬伤。

治风化痰,定志安神,利头目:用半夏曲三两,天南星(炮)一两,辰砂、枯矾各半两,为末,姜汁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姜汤送下。(《和剂局方》辰砂化痰丸)

3、白附子

白附子,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外皮,晒干。具有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的功效。用于中风痰壅,口眼唱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痰厥头痛,偏正头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一般炮制后用,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4、白芥子

白芥子,别名辣菜子,一年或二年生植物白芥的干燥成熟种子。无臭,味辛辣。可入药。温中散寒,利气豁痰,通经络,消肿毒。治胃寒吐食,心腹疼痛,肺寒咳嗽,痛痹,喉痹,阴疽,流痰,跌打损伤。肺虚久咳及阴虚火旺者禁服,皮肤过敏或溃破者忌用。

治感寒无汗:水调芥子末填脐内,以热物隔衣熨之,取汗出妙。(《简便单方》)

5、皂荚

皂荚,又名皂荚树、皂角等。皂荚树的荚果、种子、枝刺等均可入药,荚果入药可祛痰、利尿;种子入药可治癣和通便秘;皂刺入药可活血并治疮癣,皂荚树以果实、种子入药。皂荚含三萜皂甙(皂荚甙、皂荚皂甙)、鞣质、蜡醇、廿九烷、豆甾醇、谷甾醇等。有祛痰、开窍的功能。皂荚中所含有的皂苷素是三萜烯类和低聚糖,有消炎、抗溃疡、抗病变效果,还有抗癌和提高艾滋病免疫力等功效。皂荚的根、茎、叶可生产清热解毒的中药口服液。

6、旋覆花

旋覆花,中药名,为菊科植物旋覆花或欧亚旋覆花的干燥头状花序。具有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的功效。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闷,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

治外感风寒,内蕴痰湿,咳嗽痰多,常与半夏、麻黄等同用,如金沸草散。(《和剂局方》)

7、白前

白前,中药名,为萝蘑科植物柳叶白前或芫花叶白前的干燥根茎和根。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具有降气,消痰,止咳的功效。用于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满喘急。阴虚火旺、肺肾气虚咳嗽者慎服。

治久嗽兼唾血:白前三两,桑白皮、桔梗各二两,甘草(炙)一两。上四味,切,以水二大升,煮取半大升,空腹顿服。若重者,十数剂。忌猪肉、海藻、菘菜。(《近效方》)

8、猫爪草

猫爪草,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小毛茛的干燥块根。具有化痰散结,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瘰疬痰核,疔疮肿毒,蛇虫咬伤。

以上就是一些温化寒痰的中药,供大家参考。

喝温补中药的禁忌有哪些


大家也知道现在很多的人治疗疾病的话就是选择西药,而相比较调理身体的话选择喝中药的就是比较多的。但是还是因为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人们只是在慢慢的远离中药,这样的话对于一些喝中药方面的注意事项都是了解的少之又少,这样会出现很多的问题。那么,喝温补中药的禁忌有哪些?

1.服中药时,宜少吃豆类、肉类、油腻生冷及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患者的消化负担。平时小孩、老人由于脾胃弱、消化功能差,在服中药期间更应少吃这些食物。

2.在服用治感冒的中药时,不宜吃生冷及酸性食物,因为它们有收敛作用,会影响药物解表发汗。

3.在服用清热退烧的中药时,要禁用酒类、肉类、鱼类和辛辣食物。因为酒类及辛辣食物性热,而鱼、肉类则有腻滞生热生痰的作用,一旦食后会使病情加重。

4.服用温补类中药时,需要忌吃绿豆、萝卜;不饮茶,因为绿豆、萝卜、茶皆为凉性,能降低药物温补的作用。

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古时也称四气。其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而温与热,寒与凉则分别具有共同性;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对于有些药物,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词予以区别。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

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而上,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脉沉无力等寒证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在治则方面,《神农本草经》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素间.至真要大论》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基本的用药规律。

关于喝温补中药的禁忌有哪些,大家一定要及时的学习下。虽然说现在西药可以很好的治疗疾病,但是中药也是有着很多的好处西药是比不了的。中药虽然没有西药见效快,但是带给身体的副作用会少一些,同时对于身体不适那么强硬治疗,是那种温和调理身体健康的治疗方式。

常见的解表药材有哪些?


自古以来中医、中药材,都非常神奇,众所周知,中药材治病不伤身,而且效果显著不易复发;如此神奇的中药材,还有很多朋友不知的一面,如一些常见的解表药材;那究竟生活中常见的解表药材都有哪些呢?不清楚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凡是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本类药物辛散轻扬,主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有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的作用,从而达到治愈表证,防止疾病传变的目的。

解表药主治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部分解表药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证而兼有表证者。

根据解表药药性及临床应用不同,可分为发散风寒药和发散风热药两类。①发散风寒药:性味多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故以发散风寒为主。 ②发散风热药:性味多辛凉,发汗作用比较缓和,辛以发散,凉可祛热,故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

解表药多为辛散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疗效。

常见解表药材:

浮萍 淡豆豉 木贼 葛根 升麻 蔓荆子 柴胡 菊花 桑叶 蝉蜕 牛蒡子 薄荷 生姜 细辛 胡荽 柽柳 辛夷 苍耳子 藁本 白芷 羌活 防风 荆芥 香薷 紫苏叶 桂枝 麻黄

温馨提示:中药虽然神奇,但也要在中医的指导下用药,否则不但药效不明显,同样会引发中毒事件。

辛温解表的中药有哪些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