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泡着喝的养生的中药 > 导航 > 小孩干咳怎么办

小孩不喝中药怎么办

泡着喝的养生的中药。

“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只有理性的清静才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养生这种件越来越关注,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怎样才能实现科学的中医养生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孩不喝中药怎么办”,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孩不喝中药怎么办

1、小孩不喝中药注意喂小孩喂药时间

很多药物都有胃肠道反应,所以大多数建议在饭后1小时服用。但毕竟每种药的作用和副反应不同,应遵循医嘱或说明书上的建议。例如,某些对胃有较大刺激的药物,如铁剂等,可以选在餐后1小时喂服,以防药物损伤胃黏膜;吗丁啉一般在饭前15—30分钟服用,必要时睡前服用。如果是小婴儿,可在喂奶前或两次喂奶中间服药。

2、小孩不喝中药准备好喂小孩喝药装备

奶瓶、滴管、针管、量杯、勺过去家长喂药习惯用勺,可这样不但容易把药液洒出来,药量也不准。现在,很多药盒里都会配有带刻度的滴管或量杯。使用滴管时,要将管口放在婴儿口腔颊黏膜和牙床之间,按照他的吞咽速度慢慢滴入。如无滴管,准备一支去掉针头的注射器也可以,使用方法与滴管类似。有时候,空奶瓶也可以用来给孩子喂药,把药剂放进奶瓶,让婴儿自己吸嘬。

3、过苦的药加糖再喂小孩

给宝宝喂药常常让许多年轻妈妈手忙脚乱,有位妈妈说“每次给宝宝喂中药时都吐出来了,还哇哇哭半天,让我心疼得都跟着掉泪,如果中药是甜的就好了”。其实,中药加糖也是有窍门的,有小便黄、面赤、身热、便秘等症状的患儿多为热证,药物中最好不加糖。由于红糖味甘易生湿,因此尤其是舌苔厚腻的湿热患儿更不能加。患有寒证疾病的患儿药物中可加适量红糖,但白糖性寒,服之易加重病情,也不要加。

宝宝吃中药要注意事项

1、宜用药性平和的品种 由于婴幼脏器娇嫩,对大苦、大辛、大寒、大热等药性猛烈的药物要慎用。

2、不宜滥用滋补之品 小儿生机旺盛,宜饮食调理,不宜滥用滋补之品,否则会使机体阴阳失衡,伤及脏腑气机。即便是存在虚症,也必须慎用补剂。

3、宜佐健脾和胃之品 小儿脾气不足,消化能力差,因此应佐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之山药、山楂、陈皮、六神曲、麦芽、鸡内金、白术等。

4、宜佐凉肝定惊之品 小儿体属“纯阳”,热病偏多,且阳常有余,易出现肝热抽搐、惊风之症。救治小儿疾病特别是外感病邪,出现壮热、烦躁、惊惕等症,则应在清热透解之时,佐以平肝熄风之蝉蜕、钩藤、僵蚕、地龙等。

5、宜选安全无毒的品种 一般中草药中含有鞣质、生物碱等复杂化学成分,而肝功能发育尚未完全的婴幼儿服用后,很有可能加重肝脏负担,损害肝功能。婴幼儿宜选用低毒或药食两用如莱菔子、陈皮、砂仁、乌梅等中药。

儿童中药的煎服

1、煎药方法

发散类药,如花、叶类煎药时间要短,一般煎沸后可继续前5~10分钟;补益类药及仁、壳类中药的前煮时间宜长些,煮沸后宜再前20分钟。无论发散药,或是补益类药物均应以文火(慢火)为度。煎煮儿童中药汤剂,有的需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医师应给予详细的说明。尤其对需要特别处理的药物,应按医师的要求认真执行,以求获得确切的良效。

2、煎出药量

由于儿童胃容量小,尤其婴幼儿的胃呈水平位或半垂位,若药量掌握不准确就容易造成儿童呕吐,甚至呛咳,影响儿童的恢复与治疗。因此,煎出的药量应以儿童的年龄大小而有所不同。一般煎出药量,60-80毫升,幼儿100-150毫升,学龄前儿童150~200毫升,学龄期儿童200-300毫升为宜,药量应尽可能浓缩至儿童所需要之药量。

yS630.Com相关推荐

小孩的腿不直怎么办


针对腿不直这一现象,家长就应该从小抓起,因为小时候存在腿不直,这一现象矫正概率是比较高的,而当人成年之后骨骼已经定型,想要矫正腿不直的话则复杂许多,所需要的时间也是相对漫长的。小孩子腿不直这一现象也有可能是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造成的畸形,还有可能是走姿和坐姿不当造成的。因此发现小孩子腿不直的话,可以采取的矫正方法有哪些呢?

1、儿童腿不直怎么矫直

儿童腿不直可以矫正,矫正方法有很多,常见的为简易运动矫正、按摩等,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程病情不同进行选择。一般来说,矫正方法主要是夹板、绑腿、锻炼、矫正鞋垫等。其原理基本一致,都是通过松弛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恢复膝关节内外侧的稳定结构。从而使胫骨外翻,达到矫正目标。

2、腿不直日常注意事项

调整走姿:O型腿的人走路多为外八字,即行走的时候,双足尖向外分,在行走的时候,腿部会向外用力,膝关节受到向外分的力,久而久之,站立的时候膝关节就会无法并拢,变成O型腿。所以要先调整走姿,学会重心放腿内侧。良好的走姿应当身体直立、收腹直腰、两眼平视前方,双臂放松在身体两侧自然摆动,脚尖微向外或向正前方伸出,跨步均匀。刚开始调整时可能觉得很别扭,有种不会走路的感觉,时间长了就自然了。

一有空就记得做夹紧动作:时时记得伸直双腿用力夹紧双膝,一天3-5次,每次15分钟左右。

坐姿:不能翘二郎腿坐,不能盘坐、跪坐。这三种坐姿,都可能腿型的弯曲。

站姿:不能长时间重心落在一条腿上稍息姿势站立。稍息姿势站立的时候,着力的腿,膝关节也会受到向外的力,而内旋角度增加。时间久了,就会形成O型腿,或者O型腿加重。

3、儿童腿不直的原因

发育性因素。喂养不当,添加辅食时间不对,造成宝宝营养跟不上。在身体发育时期由于营养不良或肠道疾病等原因引起钙磷等营养元素缺乏,骨骼发育障碍、骨变形或关节软骨发育不良,而出现膝内翻的改变。

失衡性因素。由于长期的不良姿势或不正确的用力习惯引起支配关节的肌肉力学失衡,长期的肌肉力学失衡可以导致关节发生移位,而形成膝内翻。

外伤或其他疾病导致的罗圈腿。在某些情况下如外伤引起外侧副韧带损伤等破坏了膝关节的稳定也可以导致罗圈腿。

婴儿过早站立会致畸形。过早负重,如过早站立或过度肥胖,都易因负重造成骨骺发育异常。有的婴儿刚五六个月就喜欢站立,家长觉得自己宝宝这么早就能站非常棒,非但不阻止反而还很高兴,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可能会对宝宝的腿造成不良影响。因为小婴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还没有发育完全,难以支撑身体的全部重量,加之肌肉的力量较薄弱,骨骺受力容易弯曲变形,造成发育异常。如果长期处于站立姿势,就会出现腿部畸形,即O型或X型腿。

喝中药便秘怎么办


喝中药便秘怎么办

1、吃了中药便秘,说明你服用的主要偏温性,建议您在你服用的中药中加入偏凉及降火的中药,比如知母。焦栀子。蒲公英。黄芩等。要是便秘严重,还需加入润肠通便的药物。

2、便秘每天要吃一定量的蔬菜与水果早晚空腹吃苹果一个,或每餐前吃香蕉1-3个,晨起空腹饮一杯淡盐水或蜂蜜水,配合腹部按摩或转腰,多喝水,便秘一定不要乱用泻药,不要熬夜,便秘严重者,可适量服用缓泻剂如蜂蜜,大黄或使用开塞露,甘油灌肠等。

3、多吃含膳食纤维高的蔬菜,比如芹菜、菠菜、韭菜等;每天早上和一杯凉白开(淡盐水也可以),蜂蜜水和香蕉都有很好的润肠通便的作用;顺时针摩腹也可以促进大肠的蠕动,从而促进排便;多运动,多喝水。

喝中药的禁忌

1、在服药时不宜同吃某些食物,以免降低疗效或加重病情。服用清内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在治疗“寒证”服用中药时,应禁食生冷食物。服用这些药物时,如果吃了禁忌的食物,疗效就不理想甚至起相反作用。

2、服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会影响人体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其他饮料如咖啡不宜喝;应以喝白开水为主。

3、伤风感冒或小儿出疹未透时,不宜食用生冷、酸涩、油腻的食物;治疗因气滞而引起的胸闷、腹胀时,不宜食用豆类和白薯,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引起胀气。其他诸如水肿病人少食食盐;肝炎病人忌食辛辣、油腻。

4、哮喘、过敏性皮炎病人,应少吃羊、猪头肉、鱼、虾、蟹等。因为哮喘发作期间,蛋、牛奶、鱼虾等高蛋白食物会成为加重病情的“发物”,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无论服用什么药物,凡属生冷、油腻、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忌口。

5、药物剂量。药物剂量是药物取得疗效的关键。许多人认为中药药性缓慢,加大剂量就能见效快。其实,药物随着剂量的不同,作用也不一样,如有些人经常嚼食人参,或用来炖肉、煲汤,以达到保健作用,殊不知,人参吃多了可产生头痛、失眠、心悸、烦躁、便秘、血压升高等毒性反应。

中药的熬制方法

1、中草药的煎熬,首先一点是要把草药洗净,切不可留有泥土,否则不注意喝下去后会影响人体的健康,病没治好,可能又填了新病。

2、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3、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4、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5、中草药的熬制,首选是砂锅,砂锅也有讲究,细腻的砂锅金属含量少,不容易与药物中的成分起化学作用,有利于健康。砂锅的主要成分是砂质陶瓷,而普通陶瓷锅的成分砂质与陶瓷相比要少,且金属含量较高,相对容易与药物成分结合,损失了药性,还会生成有毒物质,也不利于健康。中药的熬制忌讳用铁锅,因为铁锅的铁离子活跃,最容易和药物的成分结合生成新的物质,破坏药性,影响健康。

吃中药的方法

1、温服:很多中药都是和温服的,中药煎好以后放置一会,等到不冷不热的时候喝。如平和补益药物。

2、热服:如果患上的伤风感冒的疾病,最好可以趁热吃中药,这样体内的汗液才会挥发的,驱寒通经脉的药物也是这样的做法。

喝中药苦怎么办


喝中药苦怎么办

1、喝中药苦可以用吸管

舌头上感受苦味的味蕾主要在舌根中部,用一只粗吸管喝药能让药物尽量避免接触舌头。

2、喝中药苦可以用凉水漱口

喝药后马上用凉水漱口,也可以减轻苦味。最好再喝上半杯温开水,既能暖胃,又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3、喝中药苦可以掌握药液温度

中药的服用讲究“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但苦味中药的服用可不拘泥此道。有关专家研究证实,舌头对37℃以上的温度更为敏感,因此,苦味中药汤液的温度应控制在15℃至37℃。

4、喝中药苦可以掌握含、咽部位

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头的前半部,以舌尖最为突出。因此,药液入口后,最好迅速含贮于舌根部,自然咽下,也可用汤匙直接将药液送至舌根顺势咽下。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头的前半部,尤其是舌尖。因此,药液进口后,最好将药马上含在舌根部,自然咽下,也可用汤匙直接将药液送至舌根顺势咽下。

5、喝中药苦可以留心服药速度

药汁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到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药服用时宜快不宜慢。服药后可立即用凉水漱口,然后喝适量温开水。

中药注意事项

1、有些中药含有有毒成分,如附子中含有乌头碱,小剂量使用具有治疗作用,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就会引起中毒。

2、有些中药不含有毒成分,但过量服用也会引起中毒,如过量服用肉桂就会引起血尿。

3、辨证用药不当,如给肝阳上亢病人服用细辛、肉桂等,等于火上加油。

4、中药来源品种不当,如桑寄生本无毒,但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桑寄生就会含有相应的有毒成分。

5、有些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如经过炮制后的法半夏没有什么毒性,但生半夏却是有毒的。

6、有些中药服用不当易致呕吐,要加以注意。如香薷,热服易致呕吐,当以冷服为好。

7、精心护理服发汗药后即需安卧。服辛温发表药宜盖被取微汗以助之,而服辛凉发表药则不宜捂被。

喝中药禁忌

1、忌萝卜

专家提醒,不管是吃中药还是吃西药,在服药期间都应该尽量避免吃萝卜,否则的话药性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很多人之所以会服用了大量药物后病情没有起色,与饮食不当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在吃中药的时候更不能吃萝卜,当然除了一些服理气化痰的药物外。之所以在此期间不能吃萝卜,是由于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尤其是在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

2、忌生冷

吃中药期间对各种生冷食物也因该尽量避免食用。中医指出,生冷食物性多寒凉,食用后非常难以消化。而且生冷类食物在食用后还具有刺激肠胃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马上吃中药的话将会严重刺激胃肠道,从而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因此要特别注意,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时要避免吃生冷类的食物。

3、忌辛辣

各种辛辣的食物对于正在服用中药的人群而言同样是靠需要忌口的,否则的话不仅会削弱药性,甚至还会与中药反应从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中医指出热性辛辣食物性多温热,耗气动火,因此在服用清热败毒、养阴增液、凉血滋阴等中药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避免这类食物,或者痈疡疮毒治疗期间也应该尽量避免食用辛辣的食物。

喝中药怀孕了怎么办


喝中药怀孕了怎么办

1、一般建议2至3个月以后做个优生优育的检查看看,如果情况允许的话,可以要孩子建议:这种情况需要严格做好孕期的检查,在孕14-19周做唐氏筛查,孕22-26周做四维彩超产前排畸,若是有必要16-20周做羊水穿刺及脐血分析,这样可以明确宝宝在宫内的发育情况。你服用了药物,对胎儿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你们要慎重考虑。

2、不同时间用药产生的后果不同:在卵子受精后1周内用药,受精卵尚未种植在子宫内膜,一般不受药物影响;如受精1-2周内用药,受精卵已种植于子宫膜,但组织尚未分化,药物产生的影响除流产外,并不引起致畸,属安全期。故在孕前或孕早早期服用了一些药物对胎儿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不必过分担心,也不必因此作人工流产。受精后3-8周(停经5-10周)是胚胎各器官分化形成时期,极易受药物等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胎儿畸形,属“致畸高度敏感期”。在此时期不必用药时坚决不用,包括一般保健品、滋补药。可用可不用的,或暂时可停药的,就不用。如必须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安全用药。如继续妊娠,可在怀孕16-20周进行产前诊断(包括B超),进一步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及排除胎儿畸形。

吃中药有哪些禁忌

1、忌萝卜

服用中药时不宜吃生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降低药效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2、忌生冷

生冷食物性多寒凉,难以消化。生冷类食物还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吃中药时有哪些禁忌食物?故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或健脾暖胃药,不可不忌生冷食物。

3、忌浓茶

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尤其在服用 “阿胶”、“银耳”时,忌与茶水同服,同时服用会使茶叶中的鞣酸、生物碱等产生沉淀,影响人体吸收。如平时有喝茶习惯,可以少喝一些绿茶,而且最好在服药 2~3小时后再喝。

4、忌辛辣

热性辛辣食物性多温热,耗气动火。如服用清热败毒、养阴增液、凉血滋阴等中药或痈疡疮毒等热性病治疗期间,须忌食辛辣。吃中药时有哪些禁忌食物?如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热性之品,如若食之,则会抵消中药效果,有的还会促发炎症,伤阴动血(出血)。

中药的熬制方法

1、中草药的煎熬,首先一点是要把草药洗净,切不可留有泥土,否则不注意喝下去后会影响人体的健康,病没治好,可能又填了新病。

2、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3、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4、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5、中草药的熬制,首选是砂锅,砂锅也有讲究,细腻的砂锅金属含量少,不容易与药物中的成分起化学作用,有利于健康。砂锅的主要成分是砂质陶瓷,而普通陶瓷锅的成分砂质与陶瓷相比要少,且金属含量较高,相对容易与药物成分结合,损失了药性,还会生成有毒物质,也不利于健康。

吃中药的方法

1、温服:很多中药都是和温服的,中药煎好以后放置一会,等到不冷不热的时候喝。如平和补益药物。

2、热服:如果患上的伤风感冒的疾病,最好可以趁热吃中药,这样体内的汗液才会挥发的,驱寒通经脉的药物也是这样的做法。

宝宝喝中药苦怎么办


二、宝宝喝中药的四点注意事项1. “浓煎”很重要2. 注意煎药量3. 加糖分热证寒证4. 生姜可止吐

宝宝喝中药苦怎么办

1、姜可止吐

如果剂量不大、加糖等方法还不能让宝宝喝下中药的话,生姜可来帮忙。妈妈们可在宝宝喝药前5分钟左右用一片新切的生姜擦涂患儿舌面,因为生姜具有止呕的作用。另外,喂药应在两餐之间,这样即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也不容易刺激胃黏膜而造成吐药。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一点,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宝宝拒绝吃药就捏着鼻子灌,这样很容易呛到宝宝。

2、意煎药量

药只要喝够量就行了,多喝对病情也没多大帮助。一般来讲,1岁以下的宝宝,每天服用的中药最好不要超过20毫升,并且服用时不计次数,以频服为主,一天只要大致均匀地把药喝完即可;1~3岁的宝宝可煎至约40毫升,分3次服用;3~6岁的“小家伙儿”们相对就听话一点了,可将中药煎至60毫升分3次服用;到了6岁以后家长就省心多了,分两次服用即可。

3、放凉后再喝

专家解析:人体口腔内的温度为36.2℃ ~37.2℃,味觉神经纤维大多分布于舌面,当汤药温度与舌头的温度相近时,味觉神经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对五味的感知最灵敏,此时喝汤药味道最苦。因此,中药汤剂的温度控制在15℃ ~36℃,既可防止烫嘴,又可减轻苦味。

4、加点蜂蜜

专家解析:一般中医在开中药时大多都会加入甘草作为调味。但对于部分宝宝来说,仅凭甘草的甜味,根本没办法让他们接受中药那种呛鼻和苦涩的味道。最好煎好后调些蜂蜜,最好是儿童专用蜂蜜,这样中药的味道能顺口些。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容易被宝宝的肠胃吸收,且营养丰富,具有润肺、润肠等药用价值。但也要注意的是,蜂蜜中的多种微量元素有可能改变药效,因此需遵医嘱。另外,也可以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加入甜菊叶子,同样能达到中和苦味的作用。

宝宝喝中药的四点注意事项

1、“浓煎”很重要

儿童服中药要以“浓煎”为主。需要注意的是,“浓煎”可不等于“久煎”,因为久煎可能会造成部分中药失效或者增加副作用。例如,小儿感冒用的中药多为解表类药,药味芳香易挥发,久煎易失去解表疗效。浓煎方法为:将中药浸泡30分钟,然后用武火煎沸后改为文火,持续15分钟即可。然后将药汁倒出并根据儿童的年龄另用文火煎至所需用量即可(如果有经验的家长能直接煎出合适用量最好)。

2、注意煎药量

药只要喝够量就行了,多喝对病情也没多大帮助。一般来讲,1岁以下的宝宝,每天服用的中药最好不要超过20毫升,并且服用时不计次数,以频服为主,一天只要大致均匀地把药喝完即可;1~3岁的宝宝可煎至约40毫升,分3次服用;3~6岁的小家伙儿相对就听话一点了,可将中药煎至60毫升分3次服用;到了6岁以后家长就省心多了,分两次服用即可。

3、加糖分热证寒证

给宝宝喂药常常让许多年轻妈妈手忙脚乱。其实,中药加糖也是有窍门的,有小便黄、面赤、身热、便秘等症状的患儿多为热证,药物中最好不加糖。由于红糖味甘易生湿,因此尤其是舌苔厚腻的湿热患儿更不能加。患有寒证疾病的患儿药物中可加适量红糖,但白糖性寒,服之易加重病情,也不要加。

4、生姜可止吐

如果剂量不大、加糖等方法还不能让宝宝喝下中药的话,生姜可来帮忙。妈妈们可在宝宝喝药前5分钟左右用一片新切的生姜擦涂患儿舌面,因为生姜具有止呕的作用。另外,喂药应在两餐之间,这样即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也不容易刺激胃黏膜而造成吐药。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一点,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宝宝拒绝吃药就捏着鼻子灌,这样很容易呛到宝宝。

喝中药吃鱼了怎么办


中国的山川湖泊很多,湖里面的水货产品也有很多,其中鱼类的数量当属其中之最。鱼肉味道鲜美,种类众多,个头也有大有小,有的适合清蒸,有的适合红烧,还有的适合煲汤。鱼肉不仅味道好,而且营养价值高,很多人喜欢吃鱼肉。但是如果有人再喝中药期间吃了鱼肉会对身体产生影响吗?

喝中药可以吃鱼的。但治疗湿疹最好是不要吃鱼。

病人在服药或用药期间,对某些食物不宜同时进服,称为服药禁忌,即通常所说的“忌口”。不宜吃与药性相反或影响治疗的食物。

另外,由于疾病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的食物,都应根据病情予以避免。又如患哮喘、过敏性皮炎、肝炎、疮疖等病人,在服药时,不能吃鸡、羊、猪头肉、鱼、蟹、虾、韭菜、发菜等食品。

中药有温、凉、寒、热四性和辛、甘、酸、苦、咸五味,在作用上又有升、降、沉、浮的区别,因而在配伍上有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的结果。因此在应用中成药上也应注意各药间的配伍。

在服用中成药治疗疾病期间还要注意对某些饮食的禁忌,一般要忌食生冷、腥擅油腻及有刺激性的食物。由于病情、药性和食性的不同,具体到某些疾病,其饮食禁忌各有不同,必须注意药物的使用说明。对含有较强毒性和猛烈药性的成分及有损害母体及胎儿的中成药应为妊娠妇女禁用或慎用;慎用药包括通经去癖、行气破滞、辛热燥烈和滑利通窍成分的中成药。

喝中药的注意事项

1、喝中药请在饭后30-60分钟服用为宜,可以避免中药成分对胃粘膜的刺激。

2、喝中药前后一小时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浆,以免中药成分与茶的鞣质,咖啡因及蛋白质等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可以喝水。

3、温服:一般药物均宜温服,药煎好后放一会儿,待其不冷不热时服。如平和补益药物。

4、热服:凡伤风感冒的药,宜趁热服下,以达到发汗目的;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如此,以利于祛寒活血。

5、饭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6、饭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病位在上,应在饭后服药。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

婴儿喝中药苦怎么办


一、婴儿喝中药苦怎么办

1、选对时间很重要

上午8~10点或下午2~3点服药。

专家解析:研究发现,一天24小时内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间”分别在上午的8~10点钟和下午的2~3点钟,这个阶段正是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药物的苦味不容易对机体产生明显的刺激反应。而饭后半小时以上服药不仅可以防止恶心、反胃,还能减轻药物味苦的感觉,如果没有特殊的要求,可以尝试让宝宝在这两个时间段服药。

2、冷热服用区别大

放凉后再喝,最好控制在15℃ ~36℃。

专家解析:人体口腔内的温度为36.2℃ ~37.2℃,味觉神经纤维大多分布于舌面,当汤药温度与舌头的温度相近时,味觉神经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对五味的感知最灵敏,此时喝汤药味道最苦。因此,中药汤剂的温度控制在15℃ ~36℃,既可防止烫嘴,又可减轻苦味。

3、速度加快易入喉

加快服药速度,减少药液在口中停留的时间。

专家解析:研究表明,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头的前半部,以舌尖最为突出。因此,药液入口后,最好迅速含贮于舌根部,自然咽下,也可用汤匙直接将药液送至舌根顺势咽下。掌握服药速度,药液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觉味道越苦。因此,建议妈妈鼓励宝宝一口气喝下汤药,或者亲自用汤匙喂宝宝,这是减少药液苦味的好办法,也可采用吸管服用。

4、喝点开水去苦味

喝些温开水,可以减少药液在口腔内的残留。

专家解析:宝宝服用中药汤剂后,如果能立即喝些温开水,既有利于胃肠道对药液的吸收,还可以减少药液在口腔内的残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药液的苦味。

5、加点蜂蜜也不错

煎好后调些蜂蜜,帮助肠胃易吸收。

专家解析:一般中医在开中药时大多都会加入甘草作为调味。但对于部分宝宝来说,仅凭甘草的甜味,根本没办法让他们接受中药那种呛鼻和苦涩的味道。最好煎好后调些蜂蜜,最好是儿童专用蜂蜜,这样中药的味道能顺口些。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容易被宝宝的肠胃吸收,且营养丰富,具有润肺、润肠等药用价值。但也要注意的是,蜂蜜中的多种微量元素有可能改变药效,因此需遵医嘱。另外,也可以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加入甜菊叶子,同样能达到中和苦味的作用。

如果宝宝感受风寒,出现打喷嚏、流清涕等症,温度高一些可以帮助宝宝发汗解表。对于遇凉容易腹泻的宝宝,中药的温度最好在40℃左右。

二、宝宝服用中药注意事项

1、糖不可以随意加

大多数人习惯在中药汤剂里放点糖,使得服用时口感好一些。其实,去苦味随意加糖不可取。从中医观点来看,糖也是一味药。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不同口感的中药具有不同的药效。白糖性偏热,因此有些中药汤剂加了白糖,会改变药性而影响疗效。红糖味甘易生湿,舌苔厚腻的湿热患儿不能加。患有寒症疾病的患儿药物中可加适量红糖。

2、生姜可止吐

如果剂量不大,加糖等方法还不能让宝宝喝下中药的话,生姜可来帮忙。妈妈们可在宝宝喝药前5分钟左右用一片新切的生姜擦涂患儿内关穴,因为生姜具有止呕的作用。另外,喂药应在两餐之间,这样既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也不容易刺激胃黏膜而造成吐药。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一点,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宝宝拒绝吃药就捏着鼻子灌,这样很容易呛到宝宝。

3、忌口没那么麻烦

很多妈妈觉得喝中药还有一件很头疼的事:在服药期间有N多忌口,不能吃辣、不能吃绿豆、不能喝茶、不能吃海鲜等等,让宝宝生病时吃饭也不香。其实,没那么紧张。

4、喝中药前后一小时忌口

绿豆、浓茶等食物或许有解药的作用,但只要你家宝宝不是这样喝药:一口中药一口浓茶,那就没什么问题。为了稳妥起见,只要让宝宝做到在喝药的前后一小时忌口,别吃那些有风险的食物就行了。

5、服药时吃平和食物

中药的忌口都是一些生冷寒凉或燥热的食物,无论是否忌口,这些食物本来就不应该多吃。所以,为了服药安全,也为了宝宝的身体健康,建议让宝宝多吃一些中性平和的食物,例如红薯、扁豆、牛奶、银耳、鸡肉、蘑菇等。

三、让宝宝乖乖喝中药的秘诀

1、姜可止吐

如果剂量不大、加糖等方法还不能让宝宝喝下中药的话,生姜可来帮忙。妈妈们可在宝宝喝药前5分钟左右用一片新切的生姜擦涂患儿舌面,因为生姜具有止呕的作用。另外,喂药应在两餐之间,这样即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也不容易刺激胃黏膜而造成吐药。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一点,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宝宝拒绝吃药就捏着鼻子灌,这样很容易呛到宝宝。

2、意煎药量

药只要喝够量就行了,多喝对病情也没多大帮助。一般来讲,1岁以下的宝宝,每天服用的中药最好不要超过20毫升,并且服用时不计次数,以频服为主,一天只要大致均匀地把药喝完即可;1~3岁的宝宝可煎至约40毫升,分3次服用;3~6岁的“小家伙儿”们相对就听话一点了,可将中药煎至60毫升分3次服用;到了6岁以后家长就省心多了,分两次服用即可。

3、糖分热证寒证

给宝宝喂药常常让许多年轻妈妈手忙脚乱,有位妈妈说“每次给宝宝喂中药时都吐出来了,还哇哇哭半天,让我心疼得都跟着掉泪,如果中药是甜的就好了”。其实,中药加糖也是有窍门的,有小便黄、面赤、身热、便秘等症状的患儿多为热证,药物中最好不加糖。由于红糖味甘易生湿,因此尤其是舌苔厚腻的湿热患儿更不能加。患有寒证疾病的患儿药物中可加适量红糖,但白糖性寒,服之易加重病情,也不要加。

4、浓煎“很重要

儿童服中药要以”浓煎“为主。注意,”浓煎“可不等于”久煎“,因为久煎可能会造成部分中药失效或者增加副作用。例如,小儿感冒用的中药多为解表类药,药味芳香易挥发,久煎易失去解表疗效。浓煎方法为:将中药浸泡30分钟,然后用武火煎沸后改为文火,持续15分钟即可。然后将药汁倒出并根据儿童的年龄另用文火煎至所需用量即可(如果有经验的家长能直接煎出合适用量最好)。

四、宝宝吃中药要注意事项

1、宜用药性平和的品种 由于婴幼脏器娇嫩,对大苦、大辛、大寒、大热等药性猛烈的药物要慎用。

2、不宜滥用滋补之品 小儿生机旺盛,宜饮食调理,不宜滥用滋补之品,否则会使机体阴阳失衡,伤及脏腑气机。即便是存在虚症,也必须慎用补剂。

3、宜佐健脾和胃之品 小儿脾气不足,消化能力差,因此应佐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之山药、山楂、陈皮、六神曲、麦芽、鸡内金、白术等。

4、宜佐凉肝定惊之品 小儿体属”纯阳“,热病偏多,且阳常有余,易出现肝热抽搐、惊风之症。救治小儿疾病特别是外感病邪,出现壮热、烦躁、惊惕等症,则应在清热透解之时,佐以平肝熄风之蝉蜕、钩藤、僵蚕、地龙等。

5、宜选安全无毒的品种 一般中草药中含有鞣质、生物碱等复杂化学成分,而肝功能发育尚未完全的婴幼儿服用后,很有可能加重肝脏负担,损害肝功能。婴幼儿宜选用低毒或药食两用如莱菔子、陈皮、砂仁、乌梅等中药。

小孩厌食怎么办


导读:小孩厌食怎么办?面对小孩不爱吃饭爱挑食的现象,家长们也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解决。那么小孩厌食怎么办?下面一起来看看提高小孩食欲的方法。

一般来说,导致小孩厌食的三大因素是疾病、饮食和心理,引起厌食的常见病有贫血、佝偻病、营养素缺乏症、乙肝、胃肠道及呼吸道反复感染。

厌食的小孩食欲不振,什么也不肯吃,看到吃的就会不高兴,会把吃进去的食物吐出来。如果强迫其吃进去,可能发生干呕,这样致使体重增长缓慢,生长发育落后,头发稀疏,缺乏光泽。对于这样的小孩,要看医生,做必要的检查,并根据情况用药。

小孩厌食怎么办

1、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

就餐环境要舒适、清洁优美、空气新鲜,餐室、餐桌要洁净,餐具要卫生。有人做试验,红色的餐具可促进小孩消化液的分泌。就餐时可以听点轻音乐,但不可边吃边看电视。

2、注重一日三餐,少给小孩吃零食

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让小孩养成吃正餐的习惯,不要每天给小孩另起炉灶。要知道小孩们的小肚子吃不了那么多的食物,一旦给他们吃的零食或水果以及其它杂粮多了,那么正餐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不吃或表现出厌食的情绪来。

3、提高烹调水平,变换花色品种

幼儿对色、香、味俱佳的新品种饭菜十分敏感,初次接触某种食物时,成人的正确评价可起到向导作用。如成人说这种菜吃了能长高,这种菜吃了有劲,孩子会乐于接受的。

4、增强小孩的免疫力

小孩们的免疫力比较低,冬天天气寒冷,北风呼啸,很容易导致小孩着凉,从而引起感冒发烧。爸爸妈妈一定要增强小孩的免疫力,减少小孩生病的概率,避免小孩因为身体不适而影响食欲。

5、注意小孩的喜好

为了让小孩多吃饭,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小孩平时喜欢的食物,然后征询小孩的意见,做出营养又合小孩胃口的食物,这样小孩自然就乖乖吃饭了。

6、正确对待小孩的脾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小孩也是。当小孩发脾气时,父母不要命令孩子立即把饭吃掉,如果这样,那么小孩就会出现逆反心理,从而导致情况更加的糟糕,可以等小孩的劲头过去了再说。

7、顺其自然,不强迫孩子

在孩子食欲不振时少吃一顿并无多大妨碍,反而可借此让已疲劳的消化腺有一个休整机会,对儿童消化功能恢复有益。多数孩子饿了自然会产生食欲,自然会吃。有些父母担心孩子营养不良,强迫孩子多吃,并严厉训斥、非吃不可,这对孩子的机体和个性都是一种可怕的压制,使孩子认为进食是极不愉快的事,逐渐形成顽固性厌食。

以下两种情况不能判定小孩厌食

1、偶尔不爱吃饭

小孩每天的食量不可能一成不变,今天吃得少一点,明天吃得多一点,都是很正常的。小孩的食欲也不会每天都像妈妈所期望的那样旺盛,今天可能很爱吃饭,明天可能就不那么爱吃了,这也是正常的。小孩偶尔不爱吃饭不是厌食,妈妈不用急着带小孩看医生。

2、短时食欲欠佳

因为某种原因引起小孩短时食欲欠佳,如感冒了,小孩的食量会有所减少;天气炎热小孩也不爱吃饭;胃部着凉或吃了过多的冷食,因摄人过多食物或高热量食物摄人过多,导致小孩积食等,都可能造成小孩短时间食欲欠佳。

要想让厌食的小孩吃饭,那么就要对症下药,找到小孩厌食的原因,才能让小孩健康成长。

小孩不喝中药怎么办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