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女性养生草 > 导航 > 乌梅的药用价值

草豆蔻的药用价值_草豆蔻的副作用

女性养生草。

饮食贵在节,读书贵在精,锻炼贵在恒,节饮食养胃,多读书养胆,喜运动延生!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通注意养生!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实现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草豆蔻的药用价值_草豆蔻的副作用”,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草豆蔻的药用价值

草豆蔻的功效:温中燥湿;行气健脾。主寒湿阴滞脾胃之脘腹冷痛;痞满作胀,呕吐;泄泻;食谷不化;痰馀;脚气;阐疟;口臭。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4.5g,或入丸、散。阴虚血少者忌用。

草豆蔻的副作用

阴虚血少,津液不足者禁服,无寒湿者慎服。

《本经逢原》:阴虚血燥者忌之。

《本草备要》:忌铁。

《本草经疏》:凡疟不由于瘴气;心痛胃脘痛由于火而不由于寒;湿热瘀滞,暑气外侵而成滞下赤白,里急后重,及泄泻暴注口渴,湿热侵脾,因作胀满,或小水不利,咸属暑气湿热,皆不当用。

草豆蔻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草豆蔻的医学记载

《纲目》:治瘴疠寒疟,伤暑吐下泄痢,噎膈反胃,痞满吐酸,痰饮积聚,妇人恶阻带下,除寒燥湿,开郁破气,杀鱼肉毒。

《开宝本草》:下气,止霍乱。

《别录》:主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

《珍珠囊》:益脾胃、去寒,又治客寒心胃痛。

《本草原始》:补脾胃,磨积滞,调散冷气甚逮,虚弱不能饮食者最宜,兼解酒毒。

草豆蔻的医学附方

1、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呕吐满闷、心腹痛:草豆蔻肉八两,生姜(和皮切作片子)一片,甘草四两(锉碎)。上三味匀和入银器内,用水过药三指许,慢火熬令水尽,取出,焙干,杵为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夏月煎之,作冷汤服亦妙。(《博济方》豆蔻汤)

2、治胃口冷,吃食无味及脾泄泻不止,兼治酒后数囿如痢,心胸不快,不思饮食:草豆蔻半两(每个面裹煨,候面焦黄,去面用),甘草一两(炙),肉桂(去皮)一两,陈皮(去白)一两,蛮姜一两。上五味,同为细末。每服一钱半,更入陈米末一钱,水一盏,枣二枚,同煎七分,温服,其滓再煎服之。(《博济方》草豆蔻散)

3、治呕逆不下食,腹中气逆:豆蔻子七枚(碎),生姜五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二服,相去如人行五,六里。忌海藻、菘菜。(《广济方》豆蔻子汤)

4、治小儿藏寒泄泻不止:草豆蔻一枚,剥开皮,入乳香一块在内,复用白面裹,慢火烧令熟,去面及豆蔻皮不用;上为细末,以粟米饮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米饮下,无时。(《史载之方》豆蔻丸)

5、治冷痰呕逆,胸脯不利:草豆蔻(去皮)、半夏(汤洗去滑,切,焙)各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三分。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眼,不拘时侯。(《圣济总录》豆蔻汤)

扩展阅读

草豆蔻的功效有哪些?


草豆蔻是豆蔻的成熟种子,形状为球形,表面比较粗糙,经常被中医用于入药。许多地区会以种植药草为生,而草豆蔻就是在夏天和秋天成熟,摘下后置于阳光下曝晒,当水分减少到一定程度后制成的。搭配其他中药能有效治疗多种疾病。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草豆蔻的一些功效。

豆蔻有草豆蔻、白豆蔻、红豆蔻几种。草豆蔻又名草果,辛辣芳香,性质温和;白豆蔻又称白蔻、蔻仁,皮色黄白,具有油性,辣而香气柔和;红豆蔻也叫玉果、肉豆蔻,颜色深红,有辣味和浓烈的香气。它们都可作为菜肴、肉制品及酱腌菜的调味料食用。

豆蔻都富含豆蔻素、樟脑、龙脑等挥发油,因此富有香气,能祛除鱼肉的腥膻异味,令人开胃口、增食欲并促进消化。豆蔻的提取物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功能,破坏癌细胞外围防护因子,使癌组织容易被损害。传统医学认为:草豆蔻具有燥湿祛寒、暖胃健脾、止痛祛痰、下气解毒的功能;白豆蔻有芳香化浊、消胀行气、化湿健胃和止呕醒脾之功效;红豆蔻则有助消化、解酒醉、温中下气和消食固肠的作用。

草豆蔻还能开胃消食。归肺、脾、胃经。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将草豆蔻与花椒、八角和肉桂等药材配合使用作为食品调味剂,可去除鱼、肉等食品的异味。此外,草豆蔻茎杆韧性大、通透性能好,是上等编织材料,编织的坐垫冬暖夏凉,具有预防和治疗坐疮的功能。

西医通常将草药中的关键因素提取出来制成药物,而中医只是保留药草的整体,用炖煮的方法将关键因素萃取出来。两者做法不同,功效也会有所不同。而草豆蔻就是一种中药,通常是整体入药,虽然味道会略苦,但良药都会苦口。

草豆蔻丸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可以说是有很多的种类,草豆蔻丸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么草豆蔻丸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草豆蔻(面裹煨,去皮取仁)枳实(麸炒黄色)白术各30克 大麦蘖(面炒黄色)半夏(汤洗七次,日干)黄芩(刮去皮,生)神曲(炒黄色)各15克 干生姜 橘皮 青皮各6克 炒盐1.5克

【制法】上药研极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主秋冬伤寒冷物,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白汤下。

【摘录】《内外伤辨》卷下

【处方】泽泻0.3克(小便数减半)柴胡0.6~1.2克(消息胁痛多少用)神曲 姜黄各1.2克 当归身 生甘草 熟甘草 青皮各1.8克 桃仁(汤洗,去皮、尖)2.1克 白僵蚕 吴茱萸(汤洗去苦烈味,焙干)益智仁 黄耆 陈皮 人参各2.4克 半夏3克(汤洗七次)草豆蔻仁4.2克(面裹烧,面熟为度,去皮用仁)麦蘖面(炒黄)4.5克

【制法】上药十八味,同为细末,桃仁另研如泥,再同细末一处研均,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脾胃气虚,恶风怕寒,耳鸣,腰背疼痛,鼻息不通,不闻香臭,额寒脑痛,目眩,食入反出,心胃疼痛,咽膈不通,四肢厥逆,身体沉重,不能转侧,头项转动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白开水送下。

【摘录】《脾胃论》卷下

【处方】草豆蔻半两(去皮),桂心半两,丁香3分,高良姜半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3分,诃黎勒3分(煨,用皮),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豆蔻半两(去皮),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气弱,痰饮不散,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姜、枣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草豆蔻(面包煨去油)1钱,陈皮6钱,泽泻1钱,半夏1钱,桃仁(去皮尖)7粒,麦芽(炒)2钱半,神曲(炒)4钱,柴胡4钱,姜黄4钱。

【制法】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

【功能主治】小儿外感风寒,内伤冷物,胃气当心而痛,啼哭闷绝,手足冷,或吐或不吐,以热手按摩则止者。

【用法用量】白汤送下。

【摘录】《片玉心书》卷五

【处方】白豆蔻3钱,白术1两,三棱1两,草豆蔻1两,半夏1两,砂仁5钱,片姜黄5钱,枳实5钱,青皮5钱,良姜(一作干姜)5钱,陈皮5钱,桂皮5钱,丁香5钱,蓬术5钱,木香5钱,藿香5钱,小草5钱。

【制法】生姜汁蒸饼为丸。

【功能主治】肥人胃脘当心痛,或痞气在中脘不散。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白汤送下。

【摘录】《丹溪治法心要》卷三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白术半两,当归1两(锉,微炒),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黄耆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高良姜半两(锉),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细末,以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病后,脾胃气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木瓜半两,当归3分,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桂心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1两,槟榔1两,诃黎勒1两(煨,用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心腹痞满,胁下妨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茴香子1两(微炒),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1两,桂心1两,干姜1两(炮裂,锉),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芎藭1两,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木香1两,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七疝,四肢寒冷,脐下妨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热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草豆蔻(去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远志(去心)1两,桂心1两,细辛1两,干姜(炮裂,锉)1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五膈气,饮食难下,胸膈噎闷,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不拘时候,含1丸咽津。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缩砂1两(去皮),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干姜半两(炮裂,锉),枳实半两(麸炒微黄),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桂心半分,鸡舌香半两,槟榔半两,木香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

【制法】上为末,以水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膈气,脾胃久冷,呕吐酸水,脾腹(疒丂)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热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草豆蔻(去皮)1两,干姜(炮)1两,桂(去粗皮)1两,诃黎勒皮(焙)半两,甘草(炙)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人参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久虚,不下食,痰逆恶心;脾胃久冷,气攻心腹,肠鸣胀满。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文瑞楼本作“豆蔻丸”。

【摘录】《圣济总录》(人卫本)卷四十四

【处方】草豆蔻仁1两,丁香1两,麝香1分,藿香叶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零陵香半两,莎草根(去毛)半两,木香半两,白芷半两,当归(切,焙)半两,槟榔(锉)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心脾蕴热,随气上熏,发为口臭。

【用法用量】每含化1丸,咽津液,日3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通过上面对草豆蔻丸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中医认为食疗方剂养生是最直接有效的养生方式,对身体没有什么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

草豆蔻汤的功效与作用


相信听说过草豆蔻汤的朋友应该不是太多,但是草豆蔻汤在中药方剂里面确实非常的有名气的,那么草豆蔻汤的功效与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在什么样的疾病中我们可以对它进行运用呢?今天就来告诉大家其中的奥妙吧。

【处方】草豆蔻(去皮)木香 桂(去粗皮)芎藭 赤芍药 白术 槟榔(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30克 当归23克(锉,炒)

【制法】上九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主腹部胀痛,肠鸣,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0克,以水150毫升,煎取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处方】草豆蔻(去皮)3枚,当归(切,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甘草(炙)1两,芍药1两,枳壳(去瓤,麸炒)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人参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室女月水不利,攻腹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草豆蔻(去皮,生用)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麦糵(炒)1两,白术1两,肉豆蔻3枚(去皮),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虚胀闷,喘息不匀,涕唾稠粘,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文瑞楼本作“豆蔻汤”。

【摘录】《圣济总录》(人卫本)卷四十四

【处方】草豆蔻(去皮)1两,人参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甘草(炙,锉)半两,桂(去粗皮)半两。

【制法】上为粉末。

【功能主治】进食和气。主脾胃气冷热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处方】草豆蔻(去皮)1两半,厚朴(去粗皮,姜汁炙)2两,桂(去粗皮)1两,高良姜1两,当归(锉,焙)1两。

【功能主治】厥逆冷气,上攻心痛,不食。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每服4钱匕,以水1盏,煎取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别名】豆蔻散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

【功能主治】心腹胀满短气。

【用法用量】豆蔻散(《仙拈集》卷一)。

【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二十三引《千金》,名见《朱氏集验方》卷三

【处方】草豆蔻(去皮)半两,藿香(用叶)半两,丁香1分,白术半两,桂(去粗皮)1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山芋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和胃下气。主干呕。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2个(擘破),粟米少许,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处方】草豆蔻2枚(去皮),高良姜1分,人参1分,甘草1分,干木瓜(锉)1分,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桔梗(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洞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水7分,加生姜2片,同煎至4分,去滓,分3次温服,乳食前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泽泻1分,木香3分,神曲4分,半夏(制)5分,枳实5分,草豆蔻仁5分,黄耆(春、夏去之)5分,益智仁5分,甘草5分,青皮6分,陈皮6分,茯苓7分,当归7分。

【制法】上为粗末,都作1服。

【功能主治】腹中虚寒胀痛,少食难消,或胃脘疼连小腹。

【用法用量】水2大盏,加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食远温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草豆蔻(去皮)1分,黄连(去须)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心烦渴,吐利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乌豆50粒,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处方】草豆蔻4两,肉豆蔻2两,人参1两,甘草5两,白檀香半两,茯苓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醒酒和气。主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如茶点进。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六五引《御医撮要》

【处方】草豆蔻(煨)5分,高良姜5分,广皮5分,陈神曲(炒)5分,吴茱萸(汤泡)5分,茯苓1钱,半夏1钱,炙甘草3分。

【功能主治】客寒犯胃,或过食生冷,中脘疼痛,手足厥逆,脉见弦紧。

【用法用量】加煨姜1片,水煎服。

【注意】非脉实症寒者,勿轻用。

【摘录】《古今医彻》卷三

上面所讲的就是关于草豆蔻汤的一些小常识,这些方剂都是具有针对性的,而对于大多数朋友们来说,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是非常有必要的。

草豆蔻饮的功效与作用


草豆蔻饮的做法你知道了吗?积累点点滴滴健康知识会给您的身体带来意想不到收获哦。

【处方】草豆蔻(去皮)1分,高良姜1分,常山1分,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生姜半分,淡竹叶1握,黑豆50枚。

【功能主治】寒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即用水3盏,煎至1盏半,去滓,未发时通口分2次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处方】草豆蔻(去皮)半两,高良姜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粉末。

【功能主治】令山岚瘴气不着人。主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煎作熟水,频饮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上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了草豆蔻饮的资料,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可以学到一些关于药品的知识。

草豆蔻散的功效与作用


气温的变化不定让身体体质本来就弱的朋友更是感到各种不适,下面就介绍一种一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草豆蔻散,让大家都能健康起来。

【处方】草豆蔻(去皮)一斤,生姜(切作片)二斤,甘草八两。

【炮制】上件拌匀,入于银器内,用水过三指许,以慢火熬令水尽,焙令干,杵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调,胸膈满闷,饮食不化,呕逆恶心;或藿乱呕吐,心腹刺痛,肠鸣泄利,水谷不分。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用沸汤点服,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草豆蔻60克(去皮)半夏15克(汤浸七遍去滑)肉桂22克(去皱皮)人参22克(去芦头)木香15克 前胡30克(去芦头)高良姜30克(锉)白茯苓30克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陈橘皮22克(汤浸,去白,甑,焙)厚朴6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热)白术30克 甘草7.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主脾胃气虚,脏腑积冷,呕吐宿食,四肢少力,面色无华。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大枣3枚,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

【处方】草豆蔻(去皮)30克,人参30克,柴胡30克,白术30克,陈皮45克,炙甘草15克。

【功能主治】补气健脾,疏肝行气。主脾胃气虚。妊娠腹胀。

【用法用量】上为散,每服12克,加生姜3克,大枣3枚,水煎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

【处方】草豆蔻、槟榔(各炒紫色)、罂粟壳(烧灰)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丈夫伤血,妇人血崩,渍入大肠出血。

【用法用量】每服2钱,饮下。

【摘录】《赤水玄珠》卷九

【处方】草豆蔻仁、生姜、甘草、木香、人参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和气。主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鸡峰》卷二十

【处方】厚朴(去粗皮,用生姜3两取汁浸,炙候汁尽为度)2两,陈皮(去白)2两,草豆蔻(不去皮)1两,干姜(泡洗)1两,白术(炒)1两,诃子(泡,去核)1两,甘草3两(炙),五味子3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和一切冷气。主肝胃气不和,霍乱不止,酒食所伤,肝泄。

【用法用量】每服2钱,霍乱,冷饮下;若伤酒,以酒调下;肝痛不可忍者,炒生姜酒送下3钱。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细辛叶2分,防风2分,羊胫骨灰5分,熟地黄5分,当归6分,草豆蔻仁1钱3分,黄连1钱3分,升麻2钱5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寒多热少,牙齿疼痛。

【用法用量】先用温水漱口,牙痛处擦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别名】常山饮子

【处方】知母2斤,常山2斤(用川者),乌药1斤(捶碎),草果2斤,甘草2斤(炙),高良姜20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疟疾因外邪客于风府,生冷之物内伤脾胃,或先寒后热、先热后寒,或寒热独作,或连日发,或间日一发,寒则肢体颤掉,热则举身如烧,头疼恶心,烦渴引饮,气息喘急,口苦咽干,脊膂酸疼,肠鸣腹痛,诸药不效,渐成劳疟。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5个,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鸡峰》卷十四

【处方】草豆蔻(面裹煨熟,去皮取肉)1两,茴香子(炒)1两,木香半两,陈曲(微炒)2两,麦糵(炒)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干姜(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气虚弱,腹内膨胀,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先嚼煨生姜少许,食前沸汤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一

【处方】草豆蔻(去壳)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3分,当归(锉,微炒)3分,白术3分,前胡(去芦头)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木香半两,桂心半两,半夏(汤浸7遍去滑)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脾胃虚寒,或时呕逆,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当归半两(锉,微妙),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白术1两,熟干地黄1两,木香半两,芎藭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心腹多痛,吃食减少,四肢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人参1两(去芦头),柴胡1两(去苗),白术1两,陈橘皮1两半(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心腹胀满,脾胃气虚,不下食饮。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桂心3分,芎藭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干姜半两(炮裂,锉),桔梗3分(去芦头),槟榔半两,诃黎勒皮1两(煨,用皮),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脾胃虚,气攻两胁胀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处方】草豆蔻(去皮)1两,益智仁1两,干柿蒂2两。

【功能主治】寒气攻胃呃噫。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加生姜3片,水煎,热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三

【处方】草豆蔻1两,当归1两,杏仁1两,厚朴1两,木香1两,麻黄1两,猪苓1两,半夏1两,良姜1两,藿香1两,甘草1两,吴茱萸1两。

【功能主治】一切疟。

【用法用量】上为饮子。分一半面裹炮之。每剂7钱,煨姜3片,同煎,寒时热吃,热时放冷吃。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七引《卫生方》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瓤,焙干),高良姜半两,诃黎勒皮半两(炮),白术3分(微炒),甘草1分(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虚胃乏,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陈米饮调下,日3次。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处方】草豆蔻5枚(和皮用),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防风(去叉)半两,藿香半两,陈橘皮(去白,焙)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调中补虚。主小儿疳,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生姜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桂心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气虚,心烦咳癔。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热频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草豆蔻3枚(去皮),槟榔1分,诃黎勒半两(煨,用皮),人参1分(去芦头),前胡1分(去芦头),甘草半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胸中寒气积滞,气逆,不下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草豆蔻3枚(去皮),甘草1分(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哕,不纳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草豆蔻1分(去皮),木香1分,五味子1分,人参1分(去芦头),白茯苓1分,诃黎勒皮半两,陈橘皮1分(汤侵,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吐利,兼胸胁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龙骨1两,酸石榴皮3分(锉,炒微黄),高良姜1分(锉),当归半两(锉,微炒),干姜1分(炮裂,锉),子芩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疳痢腹痛,不下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薤白1茎,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厚朴2两(去皮,用生姜3两取汁浸,炙汁尽为度),草豆蔻(和皮)1两,干姜1两(炮),白术1两(炮黄色),诃子1两(炮,去瓤,细切,炒)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和一切冷气。主脾胃气不和,霍乱不止,酒食所伤,兼患脾泄。

【用法用量】每服2钱,霍乱,冷米饮下,或酒调下;腹痛不可忍者,每服3钱,炒生姜酒下;余即如汤煎服。

【摘录】《博济》卷二

【处方】草豆蔻1两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五味子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白术半两,枳实(去瓤麸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干姜(炮)半两,鳖甲(醋炙,去裙襕)半两,芍药半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留饮、宿食成癖。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草豆蔻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处方】草豆蔻(去皮)1两,高良姜(炮)1两,陈曲(炒)1两,麦糵(炒)1两,木香1两,诃黎勒(炮,去核)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乌梅肉(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食前入盐点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处方】草豆蔻半两(每个面裹煨,候面焦黄,去面用),甘草1两(炙),肉桂(去皮)1两陈皮(去白)1两,蛮姜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胃口冷,吃食无味;脾泄泻不止;酒后数圊如痢,心胸不快,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更入陈米末1钱,大枣2个,水1盏,同煎7分,温服,其滓再煎服之。

【摘录】《博济》卷三

【处方】草豆蔻(去皮)半两,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心痛不欲饮食,胁痛如刺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白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处方】草豆蔻(去皮,锉)8两,生姜(和皮切作片子用)1斤,甘草4两(炙,锉),陈橘皮(去白,焙)1两。

【制法】上和匀,入银器内,用水过药三指许,慢火熬令水尽,取出焙干为散。

【功能主治】胃寒气逆,呕哕不止。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豆蔻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草豆蔻(去皮)1两,高良姜3分,桂(去粗皮)半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五味子半两,白豆蔻(去皮)半两,陈橘皮(去白,焙)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白术1两。

【制法】上为散,研匀。

【功能主治】脾胃寒,腹中虚鸣,泄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煨生姜、木瓜汤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处方】香薷茎5分,木瓜5分,干姜2分,草豆蔻4分,藿香4分,陈橘皮。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内寒霍乱,吐泻不止,脉细而紧者。

【用法用量】方中陈橘皮用量原缺。

【摘录】《鸡峰》卷十四

【处方】草豆蔻10枚(去皮),高良姜3分,人参1两半(去芦头),白茯苓2两,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饮酒过度,呕逆不止,心腹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点少盐搅匀,不拘时候服之。

【摘录】《圣惠》卷三十九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白石脂1两,当归1两(锉,微炒),干姜1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水谷痢不止,腹内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泽泻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桂心3分,白术3分,赤茯苓半两,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细辛半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膈冷气痰饮,胸中滞闷,或吐清水,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皮1两,益智子半两(去皮),人参3分(去芦头),细辛半两,赤茯苓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丁香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槟榔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壅滞,不下饮食,或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人参3分(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半两,桂心半两,木通半两(锉),槟榔半两,鸡舌香半两,赤茯苓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心胸不利,食即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高良姜1两(锉),丁香1两,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缩砂1两(去皮),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木瓜2两(干者)。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后转筋。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热生姜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木香半两,桂心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半两,干姜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脐下气筑,心悸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草豆蔻半两(去皮),黄连1两(去须),丁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水利不止,吐不下食,兼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黑豆50粒,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紫苏茎叶1两,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枳实3分(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1两,前胡1两(去芦头),木通1两(锉),槟榔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脚气,发动呕逆,胸中满闷,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高良姜半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3分,白术半两,枇杷叶3分(拭去毛,炙微黄),缩砂2两(去皮),桂心半两,木香半两,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冷气攻脾胃,呕逆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当归1两(锉,微炒),白术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半,高良姜1两(锉),赤茯苓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桔梗1两(去芦头),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胸痹短气,脏腑久寒,脐腹疼痛,两胁胀满,心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白术1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1两(炙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虚冷,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前胡1两半(去芦头),桔梗3分(去芦头),木香3分,赤茯苓1两,大腹皮3分(锉),槟榔1两,紫苏茎叶2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上气,胸中满闷,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炙煿、醋物、猪肉。

【摘录】《圣惠》卷三十

【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藿香1两,桂心3分,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黄耆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脾胃气弱,痰逆,不思饮食,四肢虚羸。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差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槟榔1两,当归1两(锉,微炒)。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冷热气不和,心腹疼痛,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高良姜3分(锉),桂心半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白术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白豆蔻半两(去皮),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肉豆蔻半两(去壳),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肠虚冷,肠鸣腹痛,下痢,不思饮食,腹痛飧泄。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以姜、枣汤调下。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草豆蔻半两(去皮),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白茯苓3分,白术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枳实半两(麸炒微黄),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芎藭半两,柴胡半两(去苗),桔梗1两(去芦头),白芍药半两,黄耆半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久虚,四肢无力,腑脏虚损,不欲饮食,日加羸瘦,体虚颤掉。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湿面、猪犬肉。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草豆蔻2两(去皮),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肉桂3分(去皱皮),人参3分(去芦头),木香半两,前胡1两(去芦头),高良姜1两(锉),白茯苓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1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脏腑积冷,呕吐宿食,四肢少力,面无颜色。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术1两,干姜1两(炮裂,锉),木香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脾气虚,腹胁胀满,四肢不和,面色青黄,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赤茯苓1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半夏2分(汤浸洗7遍去滑),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冷热气不和,胸中满闷,不能下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饴糖。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草豆蔻1两半(去皮),白术3分,高良姜3分,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肠虚冷,腹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中盏,同煎7分,空心、食前和滓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丁香3分,缩砂3分(去皮),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白术3分,萝卜子3分(微炒),桂心3分,木瓜3分,木香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槟榔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腹气壅滞,卒胀满,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草豆蔻1两(去壳),沉香半两,白豆蔻半两(去皮),诃黎勒皮半两,白术半两,桂心半两,丁香母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脾胃虚冷气,胸膈不利,食即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生姜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通过上面对草豆蔻散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对中医方剂非常推崇这话不假,方剂从古代便伴随人们一直到现在。到了现在,各种各样的方剂也被人们研究出来,并且大受人们的喜爱。这些非传统的方剂,不仅天然无公害,而且还有这很好的养生功效呢。

白豆蔻的药用价值_白豆蔻的副作用


白豆蔻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行气,暖胃,消食,宽中。治气滞,食滞,胸闷,腹胀,噫气,噎膈,吐逆,反胃,疟疾。

2、用于什么病症

治气滞,食滞,胸闷,腹胀,噫气,噎膈,吐逆,反胃,疟疾。

3、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不宜久煎),0.5~2钱;或入丸、散。

白豆蔻的副作用

1、副作用

白豆蔻一般没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白豆蔻一般没有特殊的人群禁忌。

3、饮食禁忌

3.1、白豆蔻一般没有特殊的饮食禁忌。

3.2、阴虚血燥而无寒湿者忌服。

3.3、《本经逢原》:“忌见火。”。

3.4、《本草经疏》:“凡火升作呕,因热腹痛,法咸忌之。”。

3.5、《本草备要》:“肺胃火盛及气虚者禁用。”。

3.6、《本草汇言》:“凡喘嗽呕吐,不因于寒而因于火者;疟疾不由于瘴邪,而因于阴阳两虚者;目中赤脉白翳,不因于暴病寒风,而因于久眼血虚血热者,皆不可犯。”。

白豆蔻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出自:《本草备要》、《本草拾遗》。

1.1、别名:多骨(《本草拾遗》),壳蔻(《本经逢原》),白蔻(《本草经解》)。

1.2、药材来源: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果实。

1.3、化学成分:果实含挥发油,其中有d-龙脑、d-樟脑、葎草烯及其环氧化物、1,8-桉叶素、α-及δ-拍帕烯、α-及β-蒎烯、石竹烯、月桂烯、桃金娘醛、葛缕酮、松油烯-4-醇、香桧烯等。

1.4、功能主治:行气,暖胃,消食,宽中。治气滞,食滞,胸闷,腹胀,噫气,噎膈,吐逆,反胃,疟疾。

1.5、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不宜久煎),0.5~2钱;或入丸、散。

2、《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3、《本草图经》:“主胃冷。”。

4、《本草备要》:“除寒燥湿,化食宽膨。”。

5、杨士瀛:“治脾虚疟疾,呕吐,寒热,能消能磨,流行三焦。”。

6、王好古:“补肺气,益脾胃,理元气,收脱气。”。

7、《纲目》:“治噎膈,除疟疾,寒热,解酒毒。”。

8、《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肺金本药,散胸中滞气,感寒腹痛,温暖脾胃,赤眼暴发,白睛红者。”。

草豆蔻的药用价值_草豆蔻的副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