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冬季养生保健穴位有哪些 > 导航 > 养生知识手部穴位

养生知识手部穴位

2019-10-12

手部有什么穴位

冬季养生保健穴位有哪些。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养生,很多人只是听说但并未真正力行,药物不能替代养生,只有观念和行动结合的养生才是有效的。科学的中医养生是怎么进行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手部有什么穴位”,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二、 脚上有什么穴位1. 脚上有涌泉穴2. 脚上有大敦穴三、 脸上有哪些穴位1. 脸上有攒竹穴2. 脸上有丝竹空穴

手部有什么穴位

1、手部有急救穴

至阳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即取卧位、垂臂时,两侧肩胛角下缘经脊背连线的正中点处。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常伴有胸部压迫感和窒息感。此时,病人可手持一枚5分硬币,用硬币边缘按压至阳穴。按压3分钟至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若每日定时按压3次~4次至阳穴,即可预防心绞痛的发生。

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上方3寸处。肾绞痛是泌尿系结石引起的肾区急性剧痛。疼痛突然发作时,患者可用大拇指点压、揉按三阴交穴位。反复按压揉3分钟至5分钟,肾绞痛即可缓解。

2、手部有命门穴

命门,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别称属累。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等。直刺0.5~1寸;可灸。

本穴属督脉,位于腰部,腰为肾之府,且督脉起于胞中,贯脊属肾,故本穴可治疗腰骶 痛及肾阳虚衰之下肢痿痹,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诸疾。

3、手部有胃肠穴

胃肠穴位于手心稍下方,手背中部,拇指生命线的桡侧,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中点处。主治:慢性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胆道蛔虫症等。

胃肠穴是手部全息医学穴位之一,位于手心稍下方,手背中部,拇指生命线的桡侧,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中点处。

中医认为手部经络穴位丰富,既有手三阳经、手三阴经及其穴位循环与分布,又有十四经的沟通联系,众多经外奇穴的分布,治疗手穴能治疗全身疾病。

脚上有什么穴位

1、 脚上有涌泉穴

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 、 穴位按摩治疗膀胱炎 、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2、 脚上有大敦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大敦穴的主治疾病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缓解焦躁情绪的指压法等。

脸上有哪些穴位

1、脸上有攒竹穴

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眉头、眉本、员在、始光、夜光、明光、光明、员柱。属足太阳膀胱经。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和额动、静脉。主治头痛,目眩,目翳,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眼睑瞤动,眉棱骨痛,及急、慢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等。操作方法为可向眉中或向眼眶内缘平刺或斜刺0.5~0.8寸,或直刺0.2~0.3寸。禁灸。

攒,聚集也竹,山林之竹也。攒竹名意指膀胱经湿冷水气由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睛明穴上传而来的水湿之气,因其性寒而为吸热上行,与睛明穴内提供的水湿之气相比,由本穴上行的水湿之气量小,如同捆扎聚集的竹竿小头一般(小头为上部、为去部,大头为下部、为来部),故名攒竹。小竹名意与攒竹近同。

2、 脸上有丝竹空穴

丝竹,古指管、弦乐器,此指气血的运行有如声音飘然而至。空,空虚也。丝竹穴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三焦经后冷降归地。本穴为三焦经终点之穴,由于禾髎穴传至本穴的气血极为虚少,穴内气血为空虚之状,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因而汇入穴内,穴外的寒水水气如同天空中的声音飘然而至,故名。

ys630.coM延伸阅读

手部穴位按摩有什么作用


穴位按摩是我国中医独有的一种认识,而且我国中医认为人体的穴位是非常丰富的,如果说想要保持身体健康的话,可以经常按摩一些穴位,比如说足三里、三阴交等这些穴位经常按摩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非常的有好处。而手部的穴位是我们最容易忽视掉的,不过我国中医却认为手部穴位按摩是可以治疗全身疾病的。

按照中医经络学说,人体最重要的十二条正经中,与手相关的有6条,手部与此相关的穴位有23个。此外,手上还分布有经外奇穴34个“全息穴(区)” 42个。也就是说,仅仅在手部就有99个穴位(区),按摩或按压这些穴位,几乎可以治疗全身疾病。

下面简单介绍一些手部穴位的保健作用。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横纹中,仰掌握拳时中指尖所指处。按摩此处可以治疗癫痫、呕吐、口臭、呃逆、口舌生疮等。

鱼际穴:位于第一掌骨中点,按摩此穴可理气、清肺利咽喉,主治支气管哮喘、急性扁桃体炎、小儿疳积及咳嗽、咳血、头痛、胸痛等。

少府穴:握拳小指尖下即是。可以治疗心痛、心烦、心悸、遗尿、小便不利等。

在按压手掌时,还应注意几项原则:掌部穴位是一个小区而不是一个点;穴位如出现压痛、酸、麻、胀等现象,具有病理诊断价值;在治疗穴区可用拇指或食指以轻、柔、缓、慢的指力进行按揉;按揉可走直线也可画圈;初次按揉后局部若出现酸、微痛、胀等感觉,这是指力大的缘故,以后应减轻力度;可以随时进行,重点可放在全息穴,例如中指根部以下部位。

除了按压手掌之外,还可以采用梳子梳手心的方法。可以先在手心上涂一层护肤油脂,选一把圆头梳子,不要选择尖利梳齿的梳子,以免把手心皮肤划破。然后按着顺序来梳,先从上往下梳,再从右往左横梳,继而再顺时针梳一圈;第二遍相反。每天坚持按摩,就能达到强身祛病的目的。

说明:1、患者拇指关节最宽处为一寸2、“挠侧”是大拇指一侧,“尺侧”是小指一侧。

虽然手部穴位按摩可以治疗全身性的疾病,但是这毕竟仅仅是一种理疗方法,因此如果说患者的症状已经非常明显并且比较严重的话,最好是搭配中药来一起进行治疗,另外对于经期以及孕妇而言,是不适合进行手部穴位按摩的,这一点希望女性朋友可以注意到,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人体手部的穴位有哪些


穴位主要是中医中的理论,经过长时间的中医实践,穴位对于很多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手上的穴位,几乎对身体所有的疾病都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因此,很多人对手部穴位的相关情况非常关心。那么,人体手部的穴位有哪些?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穴位,学名腧穴,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炙刺激相应的经络 点治疗疾病。穴位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少的地方。也叫穴 、穴道 。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气穴”、“气府”等;《针灸甲乙经》中则称之为“孔穴”;《太平圣惠方》有称做“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素问.气府论》解释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说明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输通”是双向的。从内通向外,反应病痛;从外通向内,接受刺激,防治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说,腧穴又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

按照中医经络学说,人体最重要的十二条正经中,与手相关的有6条,手部与此相关的穴位有23个。此外,手上还分布有经外奇穴34个“全息穴(区)”42个。也就是说,仅仅在手部就有99个穴位(区),按摩或者按压这些穴位,几乎可以治疗全身疾病。

上面就是对人体手部的穴位有哪些的介绍,希望对大家的认识有帮助。穴位在中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平时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按摩穴位达到治病的目的,我们可以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这样在家中就能够对很多疾病进行治疗,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手部肌肉锻炼方法有什么?


要想让身体更加的健康,就需要采用一些相应的锻炼措施,当然了身体各个部位都是不可少的,只有找到相应的锻炼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比方说手部肌肉的锻炼就是不可少的,尤其是男性朋友,这样可以显得更有劲一些,那么手部肌肉锻炼方法有什么呢?

推荐给你的力量训练计划

周一:窄距俯卧撑:组数:4 ;组间隔:2分钟;每组个数:你一次性能完成该动作的最大次数的60%

周二:反手位引体向上:组数:4 ;组间隔:2分钟;每组个数:你一次性能完成该动作的最大次数的60%

周三:深蹲:组数:4 ;组间隔:2分钟;每组个数:你一次性能完成该动作的最大次数的60%

注意事项:本计划3天为一个循环,请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窄距俯卧撑要求两手宽度不能超过肩部,向下做动作时,手肘尽量靠近身体两侧。深度动作要领:面向墙壁,双脚分开略比肩宽,脚尖顶墙。双手举起放在墙壁上,抬头尽量向上看。然后下蹲,要求膝盖不能碰到墙壁,大腿与小腿呈90度,起身。

饮食建议:肌肉并不是在锻炼时长出来的。在力量训练时,训练会使肌肉被破坏,而补充的蛋白质就是用来补充被破坏的肌肉的,在补的过程中,原先的肌肉纤维会慢慢变大,这就是肌肉生长的基本原理,如果在肌肉恢复之前又不断对其进行训练,那么只能起到反效果。因此力量训练和蛋白质的补充是增长肌肉的要点。

上面的肌肉增长原理中已经明确的指出,蛋白质的补充是肌肉增长的重要条件,因此你要将饮食结构调整为高蛋白、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结构。首先是减少油脂类物质的摄入,油炸类食物、肥肉都尽量不吃,猪肉或羊肉即便是纯瘦的肉当中也含有大量的脂肪,建议少吃或不吃。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手部肌肉锻炼方法有什么也都很清楚了,很多男性朋友都想拥有强健的身体,也想让自己的体型更好一些,但是这是有前提条件的,必须要每天坚持适当的运动锻炼才可以,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对待。

手部湿疹用什么药好


手部湿疹用什么药好?手部湿疹是一种较为顽固的慢性湿疹,加上手经常接触到各种过敏物质,所以手部湿疹用药时间比较长。慢性手部湿疹一般有以下表现:手部表现增厚、结痂严重,搔抓或摩擦之后形成糜烂、渗液面,皮损干燥、结痂、鳞屑,皮肤逐渐增厚自觉剧烈瘙痒。

手部湿疹一般都为慢性湿疹,一般激素类药物不太适合长期使用,患者可服用中药进行调理方可痊愈。比如,在我国,被誉为湿疹治疗第一品牌的清适敏中药方剂,对治疗手部湿疹非常用效。

一般来说,采用中药治疗时,汤药的效果比中成药的效果来得更快一些,比如服用清适敏中药汤剂,即便是最顽固的手部湿疹,也可以一段的时间内看到明显的改善。

另外 ,手部湿疹用什么药好还取决于湿疹的症状,早期的手部湿疹可以服用中成药即可控制,严重的或慢性手湿疹,应该采用汤药加中成药结合的方式效果比较理想,后续还需结合调节患者的免疫力方可达到愈后少复发的目的。

中医治疗手部湿疹的方药介绍:

在我国,较为知名的中医湿疹治疗品牌清适敏中药方治愈过许多神奇的病历。清适敏中药方剂作为中医清法的古典配方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由我们知名中医贾春宝博士从古方开发出来,并且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对湿疹给予是通俗的解释,深受患者的喜爱。

根据清适敏的医学论文记载如下:血运不通百病生,气血不清则皮毛萎。健康的皮肤由健康的血液滋养。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饮食污染、环境污染、辐射污染,我的生活空间充满的污染源,饮食不洁、肥甘厚味,生湿生痰,痰湿凝聚,阻塞脏脏,影响水谷精微的气化和转运,血运不畅,形成血液污染,现代医学称之为血液中毒。一旦血液里的毒素过多(血液中毒),而不干净的血液则会触发人体的身我免疫系统,促使自我加大排毒能力;当皮肤代谢系统不能适应这种反应时,皮肤免疫系统就是出现过激反应,从而导致痤疮、皮肤过敏、风疹、荨麻疹和湿疹。(现代医学称之为变态反应性疾病)。

所以,皮炎、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疾病是皮肤系统对血液毒素和外界刺激的过激反应,要从根本上解决湿疹问题,需要解决清洁血液,增加皮肤的免疫能力。

清适敏中药方剂以中医清法的古典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基础。清分为内清和外清,是指内清血毒,外清风邪,从而使肌体回归纯净的状态,焕发肌肤的自然色彩。其治疗原理如下:

在人体五脏中,肝、脾、肾三脏主导着人体的疏通渲泻、生血化湿、津液平衡。

肝主渲泻,肝气郁结则面色晦暗、斑毒于形、疮痍滋生。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若脾气不调,则脾虚湿蕴,皮肤则呈现瘙痒无度、身上长湿疹、浸淫生疮、日久蔓延。

肾主水,主掌人体全身津液平衡,肾水失调则皮肤粗糙暗沉。所以,身上长湿疹怎么办?中医认为,湿疹症状虽其形表现于皮,而其因在于血,其根却在于肝、脾、肾三脏失调。

清适敏这道中医组方从疏肝理气、滋阴养血、健脾化湿、利水利尿等方面入手,清洁血液,使肌体回归纯净的状态,焕发肌肤的自然色彩。其药食同源的配方主在采用黑珍珠、鸡松茸、猴头菇、桦褐孔菌等名贵中药配伍,长期服用,可明显改善体质,让肌肤自然、光洁,熠熠生辉。

清适敏中药方剂组方部分说明:

珍 珠:富含丰富蛋白质和一些微量元素,具有镇静安神、解毒生肌的功能,长期服用可以,清除肌体表面老化及坏死组织,促进肌肤新生,使皮肤恢复年轻莹润的光彩。

鸡松茸:含有活性多糖,是灵芝的 5 倍,它非常容易被人体吸收,具有护肝补肾、扶正固元、抵抗过敏、增强免疫力等功能。

山桅子: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消散毒疮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滋阴化燥,给肌肤补充水分作用。

佛手:入肝、脾、胃三经,有理气化痰、止呕消胀、舒肝健脾、和胃,提神等效果。

肾部有什么穴位


肾部有什么穴位

1、肾部有什么穴位

1.1、揉丹田,丹田位于肚脐下一寸至二寸处,相当于石门穴位置。方法是将手搓热后,用右手中间三指在该处旋转按摩五十至六十次。能健肾固精,并改善胃肠功能。

1.2、按肾俞,肾俞穴位于第二、三腰椎间水平两旁一寸处,两手搓热后用手掌上下来回按摩五十至六十次,两侧同时或交替进行。对肾虚腰痛等有防治作用。

1.3、按摩鸣天鼓,两掌分别紧贴于耳部,掌心将耳孔盖严,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余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错扣击头后枕骨部,即脑户、风府、哑门穴,耳中“咚咚”鸣响如击鼓。该方法有提神醒脑、宁眩聪耳之功效,不仅可作为日常养生保健之法,而且对中老年人常见的耳鸣、眩晕、失眠、头痛、神经衰弱等病有良好的疗效。

1.4、涌泉穴所谓的涌泉穴是人体足少阴肾经上一个无法替代的穴位。涌泉穴位于脚底的中线前的三分之一的交点处,就是当脚屈趾时,脚底出现凹陷的地方。

其实保养肾部还可以通过按摩的方法,比如说按摩自己的涌泉穴的,这是大多数人们都知道的一个穴位,涌泉穴就是在我们脚部的,那么就可以通过泡脚的方法去达到按摩的效果,而且如果是经常按摩这个穴位的话对于我们身体当中的很多器官都是有一定的保养效果的,所以就一举两得。

2、肾的简介

肾脏为成对的扁豆状器官,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浅窝中。约长10-12厘米、宽5-6厘米、厚3-4厘米、重120-150克;左肾较右肾稍大,肾纵轴上端向内、下端向外,因此两肾上极相距较近,下极较远,肾纵轴与脊柱所成角度为30度左右。肾脏的一侧有一凹陷,叫做肾门,它是肾静脉、肾动脉出入 肾脏以及输尿管与肾脏连接的部位。

3、肾的基本功能

3.1、尿的生成。血液流经肾脏,其中的除细胞与大分子蛋白外的大部分血浆成分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基底膜及足细胞裂孔膜构成的滤过膜滤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在流经不同节段肾小管的过程中通过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最终形成终尿,汇入肾盂,排出体外。

3.2、排泄代谢产物。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废物绝大部分代谢废物——包括以尿素氮、肌酐、尿酸等为代表的一百余种代谢废物和毒性物质,通过血液进入肾脏,经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分泌,随尿液排出体外。

3.3、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及体液酸碱平衡。在肾脏,血液中的水和电解质通过肾小球滤入原尿;原尿中的水和电解质在流经不同节段肾小管时以不同的比例被重吸收,同时部分电解质将被分泌入管腔。通过肾脏的尿浓缩与稀释过程维持机体水、电解质以及酸碱的平衡,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补肾的食物

1、芝麻,甘平,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如《本草经疏》中就曾记载:“芝麻,气味和平,不寒不热,补肝肾之佳谷也。”尤其是肾虚之人腰酸腿软,头昏耳鸣,发枯发落及早年白发,大便燥结者,最宜食之。

2、粟米,又称谷子、稞子。能补益肾气。《名医别录》及《滇南本草》中都说到“粟米养肾气。”明·李时珍还说:“粟,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

3、豇豆,又称饭豆、长豆。性平,味甘,能补肾健脾,除脾虚者宜食外,肾虚之人也宜食用,对肾虚消渴、遗精、白浊,或小便频数,妇女白带,食之最宜。《本草纲目》曾这样记载:“豇豆理中益气,补肾健胃,生精髓。”《四川中药志》也说它能“滋阴补肾,健脾胃,治白带,白浊和肾虚遗精。”

4、牛骨髓,有润肺、补肾、益髓的作用。《本草纲目》说它

肾部的调养

1、改善肾虚症状,并且有助于排出身体多余的水分以及毒素。

2、全方位调节各个内脏器官的功能平衡,提高机体抵抗力力,增强抵当力。

3、保持健康的生理、缓解紧张状态及压力,奋发心情、提高决定信念。

4、肾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对身体各个脏腑起着滋养、濡润的作用,是人体气的底子,对各个脏腑起着里温煦、生化的效用。

手掌有什么穴位


手掌有什么穴位

1、手掌有什么穴位

手掌中的许多穴位,如大鱼际、命门穴、合谷穴、胃穴、大肠穴、肝穴、哮喘穴等大量穴位,分别控制着人体中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等,几乎涉及全身的各个方面,认识和把握手掌穴位知识,并能正确地对这些穴位进行有效刺激,对于预防疾病,提高免疫力,打造一个健康的精力充沛的身体至关重要。

人的双手上有十二条正经脉的 86 个经穴和 224 个奇穴,手部集中了与体内所有器官均有关系的穴位。手掌联结着人体的前部、手背联结着人体的后部各种器官,因此身体内部有无异常都可由经、穴传递给手的各部位。疾病的信号更会通过神经、血管和经络反应到指掌的不同部位上来,而指掌的某种部位的形态改变,其中特异性和规律性的改变,就是望手诊病的依据。

2、手掌的诊断

2.1、手掌白而无血色,提示营养不良,贫血或病在肺脏;失血过多、术后体虚、产后体虚的手掌多呈白色无华。

2.2、手掌晦暗无华者提示肾脏疾病,手掌发青的人,生性冷淡内向。

2.3、手掌呈绛红色者提示心火旺盛。

2.4、手掌皮肤像缎子样柔软红润者容易患湿热和痛风。

2.5、手掌发红的人多是热情好客者,如果红色变暗提示心脏功能不好,如果手掌突然变成红茶色可能是脑溢血即将发生的征兆。

3、手掌穴位按摩治疗头痛

在治疗头痛之前,最重要的事,是要能确定头痛的部位在哪里。例如,是头顶部痛呢?还是只有前头部痛?要知道,因疼痛的部位不同,所治疗的穴道也有所不同。若前头部痛时,可以刺激手背面,靠大拇指侧的食指第二关节上的“前头点”。同样地,若是头顶部痛时,可刺激靠食指侧,中指第二关节处的“头顶点”。而若是偏头痛,则刺激位于小指侧,无名指第二关节处的“偏头点”。当后头部痛时,就刺激小指第二关节外侧的“后头点”。

至于这些穴道的找法,都是弯曲手指时,在第二关节所形成的横纹{横向的皱纹)末端来辨认。还有在手掌面,中指第一关节中央的“心穴”,及在手腕的“太陵”(弯曲手腕时,所形成最明显的横纹中央则)主要对血管性头痛有效。

什么是穴位

穴位学名腧穴(腧读shù),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针灸、推拿等疗法主要的施术部位。腧穴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输注脏腑经络气血,沟通体表与体内脏腑的联系。在临床上,医生利用腧穴的功能特点,可以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穴位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如按其功能作用,可分为解表穴、清热穴、益气壮阳穴等;按经脉可分成经穴、经外穴。

注意穴位的别名现象。有时不同书上的多个的穴位名称其实对应的是同一个穴位。但有些穴位的别名虽然相同,但并非就是同一穴位,这是由于不同朝代的医师对某些穴位的命名不同所致。请注意区别。

穴位的养生方法

明目醒脑穴,风池。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此外,按揉风池穴和周围肌肉,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外感风寒、内外风邪引发的头痛,以及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的颈部疲劳。工作间隙,轻叩风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

后脑有什么穴位


二、按摩后脑的作用1. 可以防止头发脱落2. 按摩后脑可缓解头痛三、按摩后脑的注意事项1. 按摩时要保持清洁2. 按摩时注意力度

后脑有什么穴位

1、后脑有天冲穴

天,天部气血也。冲,气血运行为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吸热后胀散并由本穴冲射于天之各部。本穴物质为率谷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穴外传入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冲射于胆经之外的天部,故名。穴义:胆经经气在此吸热后胀散并冲于经穴之外的头之天部。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运行规律:由穴内输向天之各部。功能作用:益气补阳。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天冲穴位配伍:天冲穴配风池穴、目窗穴缓解治疗头痛。针刺天冲穴的方法:天冲穴沿皮刺0.3-0.5寸。艾灸天冲穴的方法:天冲穴艾条灸5-10分钟。

2、后脑有百会穴

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惊悸、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鼻塞、脱肛、痔疾、阴挺、泄泻等;治疗眩晕、血管性头痛、升阳举陷、益气固脱、清神醒脑、增强记忆力。百会穴的气功保健方法有四:其一是按摩法:睡前端坐,用掌指来回摩擦百会至发热为度,每次108下。其二是扣击法:用右空心掌轻轻扣击百会穴,每次108下。其三是意守法:两眼微闭,全身放松,心意注于百会穴并守住,意守时以此穴出现跳动和温热感为有效,时间约10分钟。

3、后脑有风池穴

人体风池穴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项部枕骨下,斜方肌上部外缘与胸锁乳突肌上端后缘之间凹陷处。当风府与翳风之间,或颞骨乳突尖(下端)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连线的中点。《针灸甲乙经》:“在颞颥(脑空)后发际陷者中”;《外台秘要》:“夹项两边”;《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于耳中”。

按摩后脑的作用

1、可以防止头发脱落

头为十二经络的诸阳经聚会之处,百脉所通,系一身之主宰,对控制和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经穴按摩头部,可以促进清阳上升,百脉调和,清醒头脑,增强记忆,防治神经衰弱、高血压、面神经麻痹、感冒及神经性头痛等疾病。古人对头发的养生有丰富的经验,认为“发是血之余,一日一次梳”,对身体有益处,可防止头发脱落,清醒头脑,增强记忆,提神等。

2、按摩后脑可缓解头痛

头痛是一种以头部为症状的病症,在生活种很常见,往往因为过度劳累、紧张、睡眠少产生,通常,经过休息能够缓解头痛。在平时,进行头部按摩也能够缓解头痛,这也是很多头痛患者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按摩头部能够让脑部氧气得到补充,对防治神经衰弱有帮助,还能够提神醒脑,缓解头痛的困扰。

按摩后脑的注意事项

1、按摩时要保持清洁

按摩时操作者的双手要保持清洁、温暖、勤修指甲,不要损伤被按摩部位的皮肤。并要注意室温及被按摩部位的保暖。在按摩结束之后,被按摩者应感到全身轻松舒适,原有症状改变。有时会有不同程度的疲劳感,这是常见反应。按摩后要注意适当休息,避免寒凉刺激,更不要再度损伤。应配合治疗,保持治疗效果。

2、按摩时注意力度

人体的一些重要穴位都分布在后脑勺上,经常按摩、弹敲后脑勺可以缓解疲劳、防头晕、促进听力、防治耳鸣。具体的操作是:用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外耳道,两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枕骨。然后掌心掩按外耳道,手指紧按后枕骨不动,再很快抬离,这时耳中有炮样声响。如此反复做上5次,每日做2-3遍。练习时的掩耳和击打可对耳产生刺激,同时刺激大脑神经,有助于耳聪目明。这个动作在起床、睡前或平时空闲时都能做。

耳朵穴位治病具体穴位有什么


耳朵穴位治疗是我国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找到正确的耳朵穴位进行治疗,不仅可以疏通经络,调理脏腑,还可以预防疾病,对身体有些很好的保健作用。特别是在治疗某些疾病上,有着出其不意的疗效。如今耳穴治疗凭借着自己简单易行,无痛无创的优点受到很多患者的喜爱。那么耳朵穴位治病的穴位在哪里呢?下面我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人体的穴位可谓是各个器官的法门,中医很早就开始针对穴位治病了,本文就是介绍如何利用穴位按摩来摆脱耳鸣,简单易学,现介绍如下:

    1.先用食指和大拇指轻柔地按摩听会穴(在耳屏的前下方与小豁口平齐,张嘴时凹窝处)5分钟左右,约350~400次。

    2.击天鼓50次。即两掌搓热,用两掌心掩耳,十指按在后头部。再将食指叠在中指上,敲击枕骨下方,使耳内可闻及类似击鼓的声音。

    3.用已搓热的两手掌心捂住两耳,手掌与耳朵完全封闭,然后两掌突然松开,这样重复捂耳30次。

    4.用食指和大拇指,先从上至下按捏耳廓,然后从下至上按捏,这样反复按捏至双耳有发热感,共按捏耳廓100次。

    5.按摩合谷穴(伸臂,俯掌,大拇指、食指两个手指并拢,在肌肉最高处取穴)80次。

以上动作每天早晚分别做一次,此外,在耳鸣发作时及时按摩。长期坚持可见成效,患者不妨一试。

   按摩耳朵穴位治头疼、失眠

   耳朵上的穴位比较复杂,但若有头疼、失眠的小病,我们可以自己按摩穴位辅助治疗。

牙龈肿痛按耳垂。耳垂相当于面部,当因“上火”导致牙齿、牙龈肿痛,或脸上长小疙瘩时,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耳垂,或者去医院在耳垂上点刺放血,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经常按捏耳垂还能美容养颜。

   心绞痛按下耳窝。经常刺激耳甲腔部位,俗称下耳窝,对血液和循环系统有保健作用。下耳窝相当于胸腔内脏器官。方法是,将食指放到耳孔处,拇指放到耳的背面捏揉。这是最简便有效的急救方法,可以迅速缓解心绞痛,度过危险期。

   打嗝按上耳窝。上耳窝,即耳甲腔上方的耳甲艇,相当于人的腹腔,按摩此处有助于消化,并有强肾健脾之功。打嗝,中医称为呃逆,就是由于脾胃处虚弱,以及生吃不良食物、暴饮暴食引起的胃气上逆。

   失眠上下耳窝都要按。可按揉下耳窝中的“心”、及其上方上耳窝中的“脾”两穴位。可将食指放到耳孔处,拇指放到耳的背面捏揉即可。四肢疼痛揉耳轮。耳廓的外周耳轮相当于躯干四肢,颈肩腰腿痛等躯体疼痛患者宜多按压耳轮。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有关耳朵治疗的穴位了。耳朵穴位治疗不仅可以保健,还可以改善听力状况,这对于很多听力下降的人十分有帮助。在进行治疗时,一定要选择技术娴熟的医师,才能找到最准确的穴位和按摩力度,以达到最好的按摩效果。另外我们身体的保健不能只通过穴位按摩来进行,更重要的是健康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的养成。

手部湿疹偏方


二、引起手部湿疹的因素三、手部湿疹的分类

手部湿疹偏方

1、治疗手部湿疹的外敷偏方

1.1、青黛、滑石粉、赏柏各15克,冰片9克。共研细末,用麻油调糊状,外涂患处,1日 3次。

1.2、枯矾10克,炉甘石30克,冰片6克,苦参15克,共研细末备用,外敷患处,1日2次。

1.3、蒲黄研末,将粉直接撒在湿疹处,外用纱布包扎,1日1次。

1.4、吴茱萸100克,研细末,加肤轻松软膏调糊状,外敷湿疹处,1日3次。

1.5、滑石、炉甘石各50克。冰片10克,艾叶15克。共研末,装入广口瓶内备用,撒在手部湿疹上,外用消毒纱布包扎。

1.6、苦参研末,紫皮大蒜掐烂成泥外敷患处,1日3次。冶手部湿疹效佳。

2、治疗手部湿疹的食疗偏方

2.1、薏苡仁、粳米各30克,冰糖少量。将薏苡仁、粳米共煮成粥,再放入少量冰糖,作点心食用。

2.2、竹节菜(干品30克)50克,粳米100克。竹节菜加水煎汤,去渣后人粳米,再加水煮稀稠粥,每日早、晚各2次,温热顿服。

2.3、米仁赤豆汤:组成:米仁、赤豆各30克。制法:将米仁、赤豆加适量水煮烂,加适量糖,每日服二次,连服一个月。功用:清热、利水、除湿、用于湿疹、皮肤过敏性瘙痒。

2.4、豆腐菊花羹:组成:豆腐100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15克。制法:野菊花、蒲公英煎煮取汁约200毫升,加入豆腐,调味品同煮沸,用适量水淀粉勾芡、搅匀即成。功用:清热解毒,用于湿疹、皮肤瘙痒及湿疹的恢复。

2.5、马齿苋拌香干:组成:马齿苋(鲜品)250克,豆腐干3块。制法:马齿苋洗净,用沸水泡5分钟,挤干,用刀切成细末。豆腐干切成小粒和马齿苋拌匀加适量麻油,调味品即成。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急性湿疹。

3、治疗手部湿疹的其他偏方

民间治疗手部湿疹的偏方,有很多湿疹患者朋友都想知道。湿疹的发病,不但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还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蛋黄油熬制方法:把10--12个鸡蛋煮熟,拨去蛋壳和蛋白,把蛋黄放入小铁锅或不锈钢锅(千万不要用铝锅),把蛋黄碾碎,用小火慢慢熬,一直熬到看见很多小水泡,用铁勺或不锈钢勺(铝勺不要用)隔几分钟搅动一次。看到水泡越来越多,整个蛋黄都浮到上面了,立即开大火,几秒钟后油就全部冒出来了。等油冷几分钟倒入到小玻璃瓶内密封,每次用的时候倒出一部分即可。

引起手部湿疹的因素

1、遗传因素:许多父母都有过敏疾病或者家族有遗传过敏史的人,很容易就是过敏体质,这类人群一定要谨慎。临床表明,湿疹是有遗传倾向的,而手部湿疹的遗传率高达50%。

2、环境因素:我们都知道长期从事与水产、化工行业的人很容易患上手部湿疹这是因为他们长期与刺激物接触。而手部湿疹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长期与刺激物接触,引起手部湿疹

3、微生物感染:像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拉色菌、气源性真菌如交链孢霉、分枝孢霉、点青霉、烟曲霉、镰刀霉、产黄青霉、黑曲霉及黑根霉等都是可能会引起感染从而导致手部湿疹。

4、刺激物:之前我们说过长期从事化工的人群会很容易患上手部湿疹,家庭主妇也是手部湿疹的高发人群这是因为他们长期接触刺激物,比如家用的洗涤剂大部分都是碱性成份,手长期接触,很容易刺激皮肤,皮脂受损,这样很容易使双手受到细菌以及微生物的侵犯,极易感染。

手部湿疹的分类

1、刺激性手部湿疹:这是最常见的类型的手部皮肤病,由于手部皮肤暴露于外面,遭到磨损或刺激,破坏了角质层的结果。此症状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通常会有烧灼感,痒感。手掌有较厚的角质层,多会延伸到背部有腹部表面。

2、特应性手部湿疹:过敏体质的人和职业皮肤病患者得此病的风险更大。此病具有高风险的刺激性和过敏性反应,皮肤表现为干燥和瘙痒。手部湿疹的症状逐渐发展到手和手指的背面,并且可以延伸到手腕。

3、接触性手部湿疹:有时也被称为过敏性接触性皮炎。一般与接触有关。接触橡胶混合物,香料组合,局部抗生素,防腐剂等引发手部湿疹。

4、角化过度手部湿疹:过度角化手部湿疹是一种慢性疾病,中年男子容易发此病。原因是复杂的,也可能与过敏或慢性刺激有关。病程通常是慢性的,相当于慢性手部湿疹。

足底有什么穴位


足底有什么穴位

1、太溪穴:补养肾脏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头,生命的原动力。每天只要坚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气血才会上达于面,下行于足。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在每晚上9点,一次按30下。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2、照海穴:缓解咽喉干燥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照,意为照射,海,象征大水,“照海”顾名思义,指肾经的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的作用,按压此穴能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了;按压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即可。

3、内庭穴:祛胃火

在第二趾与第三趾的分叉处,对手脚发冷,体虚多汗,脸部神经比如牙疼有显着缓解效果。内庭穴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说是胃火的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内庭穴。按摩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4、涌泉穴:滋阴降火

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就是此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方法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力气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好。

5、丰隆穴:祛湿化痰

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脚底按摩方法

1、按摩脚趾

脚趾是人体经络的起点,经常按摩,可使气活跃流通,血液循环加速,每天坚持按摩脚趾,还能有助于血压的下降,按摩脚趾不仅可瘦身,还能增强人体的记忆力。

做法:双手抓住脚的大趾,做圆周按摩,每天按摩数次,每次2分钟,也可用手做圆周运动搓小趾外侧,由于记忆力是和小脑相连的,小趾又是小脑的反射区,所以按摩小趾可增强记忆力,每天坚持按摩2分钟,就能收到很不错的瘦身效果。

2、要敲击足底

入睡前用拳头敲击脚底,可消除一天的疲惫,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帮助内脏排毒,保证血管的排泄功能畅通无阻,进而加快燃脂速度。

做法:以脚掌为中心,有节奏的进行,以稍有疼痛感为度,每只脚100次左右,运动完成约2分钟。

3、赤脚行走

赤脚行走可让脚掌心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行走时尽量让脚掌心多得到刺激,可以尝试着走鹅卵石,也可自己在家中准备一块凸起的垫子。

做法:赤脚行走时,一定要让五指分离,在家中尽可能地解放双脚,多给双脚解放的机会,每天坚持2分钟就有效果。

4、摩擦双脚

双脚并拢,相互摩擦,可以使血液循环畅通,以双脚感到温暖为宜,可加快体内排毒燃脂的功效。

做法:仰卧在床上或是地板上,双脚抬起,用力相互摩擦,一般来说,用力摩擦上20次左右后,就可以收到燃脂的效果,此方法同样有助于睡眠哦!

5、晃动双脚

要是全身血液循环不佳的话,就会造成内脏功能失调和内分泌失调的现象,一旦出现这样的状况,人体内的毒素便不能及时排出,新陈代谢也会因此变得缓慢,这样不仅不利于瘦身,还会导致脂肪大量囤积,简单的局部刺激可以加快血液循环,让瘦身更迅速。

足底按摩注意事项

1、按摩前必须剪短并洗净指甲,为了避免损伤皮肤,应在皮肤上涂上一种油膏以润滑,然后再视被按摩点的情况,采取绕圈式的揉搓或上下式的挤压方式进行按摩。而且对大部分的按摩部位来说,需要注意往心脏方向按摩,刺激的强度应从轻到重,逐渐增加压力。

2、房间要保温、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夏季治病时,不可用风扇吹患者双脚。

3、假如患者精神紧张、身体疲劳或正处于情绪激动之中,要让患者稍事休息,待患者平静下来后再进行治疗。

4、按摩后,半小时内,饮温开水500毫升肾脏病者不要超过150毫升。以利于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5、避免压迫骨骼部位,防止骨膜发炎或溢血肿胀现象患血小板减少症者容易发生青紫肿块,应该注意。

6、脚部受伤,避免在脚部受伤部位加压,应找出上下肢相关反射区的疼痛点按摩。

7、长期接受足部按摩,足部痛的感觉就会迟钝,这时可用盐水浸泡双脚半小时,脚的敏感性就会增强,治疗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眼眉有什么穴位


眼眉有什么穴位

1、阳白穴位

取穴位置:该穴位于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解剖: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额神经外侧支。

功能:生气壮阳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目痛,外字、外眦疼痛,雀目。

2、印堂穴位

取穴位置: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降眉间肌。皮肤由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分布。肌肉由面神 经的颞支支配,血液供应来自滑车上动脉和眶上动脉的分支及伴行同名静脉。

功用: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主治疾病:头痛,头晕;鼻炎,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

3、攒竹穴位

取穴位置:该穴位于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解剖: 有额肌及皱眉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功能:对黑眼圈有所缓解

主治疾病 :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颤动,眼睑下垂。

4、睛明穴位

取穴位置:人体睛明穴位于面部,眉头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 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 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

功能:降温除浊

主治疾病: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

5、瞳子髎穴位(别名:太阳穴)

取穴位置:眉尾后侧

解剖:大部分寒湿水气散热后化雨冷降地部,小部分循胆经下传于听会穴。

功能:降浊去湿。

主治疾病: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热则泻针出气。

按摩阳白穴的方法

先将双手用温水洗干净,将双手搓暖后两手利用指腹按压前额阳白穴(在前额部,瞳孔直视的眉上2公分)慢慢的点击按摩,力度可以由轻到重自己掌握,速度缓和,不要太快。

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配太阳穴、风池穴、外关穴祛风止痛,治偏头痛;配睛明穴、太阳穴治目赤肿痛;配颧髎穴、颊车穴、合谷穴,有祛风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面神经麻痹;配睛明穴、太阳穴,有清热止痛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

常按摩印堂穴的好处

道家养生者将印堂穴称为“上丹田”,认为刺激这个部位,勤加耕耘,就能够获取长生延年的“内丹”。在面相学中,印堂还有“命官”之称,古代看相之人认为,印堂发黑就一定有厄运。传统医学认为,通过印堂看健康确实有一定道理。据《黄帝内经·灵枢·五色篇》中所述,印堂发黑,说明人体心脏功能不佳,脑部供血不足,心脑缺血缺氧,甚至有心肌坏死的情况;印堂过红代表血脂异常,血压高,脾气大,易中风;印堂发黄说明人体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等。当这些症状出现时,均可以通过按摩印堂来改善。

当用脑过度精神疲惫的时候,往往会不由自主主地按揉前额,或者用拳头轻轻敲打,这样会感觉舒服很多。您可别小看这个动作,这里面可是包含了很深的养生智慧的。这无意间的一敲一打,正好刺激了我们身上的穴位— 印堂。在中医看来,疲劳就是一种虚弱的病症。长期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会损伤脏腑,造成机体麻木而疲劳不堪。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时,只要按摩一下印堂穴,疲劳症状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

刺激印堂还有醒脑通窍明目的功效。每天用拇指和食指捏起两眉间的皮肤稍向上拉100次,就能感觉到一种胀胀的感觉向两侧放散,那是阳气在冲击,之后您就能感觉到脑子特别清醒,眼睛也特别明亮。经常按摩这个印堂穴位,还可以使头脑反应敏锐,增强记忆力,改善视力减退。此穴对慢性鼻炎引起的鼻塞与伴随而来的头昏、头痛、嗅觉功能减退等也具有明显的调理和改善作用。

印堂穴很好找,位于脸部正面,左右眉间正中央就是印堂穴。

自我取穴按摩法:

1、右手的中指伸直,其他手指弯曲;

2、将中指的指腹放眉中心处,用指腹揉按穴位,用力适度;

3、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大约2~3分钟;

4、也可采用右手拇指、食指捏起两眉间的皮肤稍向上拉的方法,每日早晚各提拉50~100次。

可见,按摩印堂穴便于操作,随时随地都可按摩。大家不妨多动动你的手,按按印堂穴,将会收获健康。

腹股沟有什么穴位


腹部沟有什么穴位

1、腹股沟有什么穴位

1.1、气冲穴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仰卧位,取穴用骨度分寸法。

1.2、冲门穴在人体腹股沟的外侧,有治疗崩漏、带下、妇科炎症的功效。

2、解读气冲穴

2.1、气冲穴中文名称:气冲。英文名称:qì chōng。别名:气街穴,羊屎穴。定义:足阳明胃经穴。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2.2、气冲穴在耻骨结节外上方,有腹外斜肌腱膜,在腹内斜肌、腹横肌下部;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外壁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

2.3、按摩气冲穴具有调理肠鸣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萎,阴肿,功能性子宫出血。气冲穴,位于大腿根里侧,此穴下有一根跳动的动脉,即腹股沟动脉处。在按摩时,先按揉气冲穴,然后按揉跳动的动脉处,一松一按,交替进行,对促进腿部血液循环、温暖手足有益。

3、解读冲门穴

3.1、冲门,冲,冲射、冲突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脾经下部诸穴传来的经气由本穴上冲腹部。本穴物质为脾经腿膝下部经气汇聚而成,在本穴的运行为受热后的上冲之状,故名。

3.2、慈宫,上慈宫。慈,仁慈也。宫,聚散之所也。上,上部也。慈宫名意指本穴的上行气血非高温之性,虽为炎上,但却不克肺金,如脾土之母对肺金之子有仁慈之性,故名。

3.3、冲脉,冲,冲突也。脉,脉气也。冲脉名意指本穴气血运行为冲行之状。理同冲门名解。

3.4、前章门穴前,与肝经的章门穴相区别也。章,大木材也,大风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前章门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运行为强劲的风气。理同冲门名解。

3.5、冲门穴具有调理肾气,腹痛,月经不调,不孕;阳痿,阴肿,疝气。现用于睾丸炎,卵巢炎,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腹股沟疝等。

腹部为什么会疼痛

从病理上来讲,右腹部疼痛的可能病因主要是肝脏遭受病变或是周围器官受到挤压连累到肝脏,引起了肝脏外层包膜收缩或扩张,使人产生的疼痛感,右腹部疼痛形式各异,有刺痛、绞痛、胀痛等,疼痛形式不同引起的病因也不一样,需要借助医院的具体报告单进行确诊治疗。

1、肝脏发生病变,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由乙肝引起的肝脏炎症,使得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拉扯肝包膜产生神经的疼痛感。

2、剧烈运动或劳累过度,这是正常现象,只要稍加休息就能恢复过来。这在日常生活中也比较常见。

3、其他疾病,像阑尾炎等其他疾病也能引起右腹部疼痛。

腹部疼痛如何治疗

1、运动前别吃得太饱。

2、别吃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薯类及冷饮。

3、夏季运动出汗时要适当补充盐水。

4、局部按摩腹直肌,做背伸运动拉长腹直肌可以缓解腹痛。

手部有什么穴位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