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女性养生祛寒除湿 > 导航 > 养生除湿除寒

袪风除湿袪寒的中药

女性养生祛寒除湿。

终生保健,终生康健;终生养生,终生康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养生这种件越来越关注,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中医养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袪风除湿袪寒的中药”,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二、袪风除湿袪寒的穴位疗法三、袪风除湿袪寒的食疗

袪风除湿袪寒的中药

1、袪风除湿袪寒的中药

石楠叶,为蔷薇科植物石楠的叶。气微,味微苦、涩。具有治疗祛风,通络,益肾。用于风温痹痛,腰背酸痛,足膝无力,偏头痛等药效。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夏、秋二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有祛风湿,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利水消肿的作用。用于风湿痹病,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

千年健药用部位是千年健的干燥根茎具有祛风湿、舒筋活络、止痛、消肿等功效。能治风湿痹痛、肢节酸育、筋骨痿软、跌打损伤、胃痛、痈疽疮肿等。雪莲花含有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酚类、糖类、鞣质等活性成分。鹿衔草能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补肾强骨、止咳、止血。狗脊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下肢无力。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

2、为什么要袪风除湿

湿邪有外湿、内湿之不同。外湿之起,多由气候潮湿,淋雨涉水,居住潮湿等因素所致。内湿则由脾失健运,津液不布,水湿凝聚而成。伤于外湿,湿邪困脾.健运失司,则内湿滋分而脾虚失运,水湿不化,亦容易沼致外湿侵袭。

3、袪风除湿可调理哪些症状

恶寒发热、发热体酸、头痛如裹,身重而痛等症,湿阻气机可见胸脘满闷,口淡纳呆。肢体重着酸痛、经脉缩短,拘急或痉。如湿痉,可见神昏,肢厥,身热不扬,闷乱等。湿气盛者为湿痹,可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等症状,湿邪留滞,闭阻气血,则出现肌肤麻木不仁,活动不便等。头重如蒙,或如裹,狐头痛昏痛,或头晕目眩,听力减退证,清阳不能宣发,则可见肢体重滞疼痛,困倦不举。

袪风除湿袪寒的穴位疗法

1、百会穴,头顶正中线与两耳间联线的交点处,大致在头顶正中央处。按摩方法:手握成拳状敲打或来回揉搓百会穴3-5分钟,最好有发热之感。YS630.COM

2.大椎穴,颈后正中,位于颈部和背部交接处突出的骨头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按摩方法:低头,双手十指交叉放到大椎穴的部位,用双手大拇指同时用力来回揉擦大椎穴,直至大椎穴发热。

3.神阙穴,脐中部,即肚脐眼处。按摩方法:顺时针揉动腹部,也可点燃艾炷来灸熏穴位;或者涂抹艾草精油于腹部后用热水袋温敷;

4、涌泉穴足底,足前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于足底掌心前面正中之凹陷处来找到穴位。按摩方法:点按早晚各一次,每次点揉3-5分钟,以有酸痛感为佳,两侧交替进行。

袪风除湿袪寒的食疗

1、防风祛湿粥,防风20克,防己15克,粳米100克,薏米50克。防风、防己水煎取汁,加入粳米、薏米熬粥,分次食用。用于风湿较盛、关节疼痛呈游走性、疼痛较剧的患者。

2、赤小豆粥,赤小豆30克,白米15克,白糖适量。先煮熟赤小豆,再加入白米熬粥,加糖,能除湿热。可用于风湿病而出现肢体沉重着、关节屈伸不利的患者。

3、麻子煮粥,冬麻子250克,粳米100克,葱、椒、盐及豆豉适量。冬麻子捣碎后用水过滤取汁,加入粳米煮成稀粥,下葱、椒、盐及豆豉。患者空腹食用。适用于老年风湿病患者。

4、补虚正气粥先将炙黄芪、人参或党参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入沙锅煎沸,然后改用小火煎成浓汁,取汁后,再加冷水,如上法煎再取汁,去渣,将第一次、第二次所取的药汁合并,分两份于每日早晚同粳米加水适量煮粥,粥成以后,加入白糖少许,稍煮即可。人参也可做成参粉,调入黄芪粥中煮,然后服食。

yS630.Com相关推荐

袪风散寒中草药有哪些


袪风散寒中草药有哪些

1、袪风散寒中草药有哪些

1.1、川乌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就有“乌头煎”治寒疝之方,因其辛温大热,具有较强的温经散寒、镇痛蠲痹之功,是治疗“痹症”的较佳药物,凡寒证、痛证,必用本品。用量一般为6-15克,部分寒证,可加大剂量,以不超过30克为是。

1.2、穿山龙

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的根茎,味苦,性平,入肺、肝、脾经,别名甚多,有过山龙、穿龙骨、穿山骨、金刚骨等,《中华本草》载其主要功效为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咳定喘,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胸痹心痛、慢性支气管炎、跌打损伤、痈肿等。

2、袪风散寒的食物有哪些

2.1、鲢鱼

用于缓解胃痛,常用于脾胃虚弱的治疗。尤其适用于胃寒疼痛或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胃炎。

2.2、带鱼

补五脏、祛风、杀虫,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尤为适宜。

2.3、狗肉

性温味甘,具有安五脏、暖肾之功效,善治脾胃虚寒之症疾。在冬季常是用狗肉,对于手脚冰冷、畏寒、腰痛、体质虚弱者有良好的保暖御寒作用。

3、袪风散寒的偏方有哪些

3.1、龟蛇酒

金龟,眼镜王蛇,当归,杜仲,杞子各10克,蜜糖,冰糖各100克,香圆米1千克,矿泉水1千克。圆米加矿泉水经发酵蒸馏酿酒。加龟,蛇浸6个月后加各药浸渍。最后融入冰糖,蜜糖。早晚空腹饮30克。

滋阴补肾,驱风湿,强筋骨,延年益寿。用于肝肾不足,风湿侵扰等症。

3.2、黄芪酒

黄芪20克,独活10克,防风10克,炙甘草10克,川椒10克,制附子10克,白术10克,牛膝10克,川芎10克,细辛5克,炮干姜12克,当归9克,桂枝9克,葛根6克,秦艽6克,制乌头6克,山茱萸6克,生大黄3克,白酒2000克。将上述药物共研成粗末,浸泡于酒内,7天后饮用。每日2次,每次10克。

补气活血、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适用于气血不足、风寒所致的关节痹痛、手足麻木、屈伸不利等症。阴虚火旺者忌服。

袪风散寒可以按摩哪些穴位

1、天枢穴

天枢穴属于胃经,又联系大肠,最能通肠道、排宿便,是名副其实的减肥大穴。很多人一敲天枢穴便要跑厕所就是这个缘故。肠道通了,脂肪就不会堆积。按摩此穴可促使湿邪、毒邪从粪便排出。

2、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作为健脾胃的第一要穴,足三里穴对所有消化系统疾病均有效果,除湿自然也少不了它。按摩足三里穴可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3、中脘穴

中脘穴为胃的募穴、又为腑会之所。脾胃互为表里,同为后天生化之本,共同协作以化体内水湿。因此,按摩中脘穴能够温中散寒、健脾祛湿、和胃理气,对于缓解伏天暑湿造成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腹痛、便秘等症有很好的效果。

袪风散寒不能吃哪些食物

1、蚌肉

性凉,味甘咸。《食疗本草》说它性大寒。《本草衍义》中认为:多食发风,动冷气。《随息居饮食谱》亦云:多食寒中。寒性胃痛之人,尤当忌食。

2、螺蛳

性大凉,寒性胃痛者切忌。《本草汇言》中早有告诫:此物体性大寒,胃中有冷饮,不宜食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中也说:多食令人腹痛不消。不可不慎。田螺性同螺蛳,寒性胃痛者亦在忌食之列。

3、蟹

性寒,味咸,亦属大凉之物。《本草经疏》中记载:若血因寒凝,与夫脾胃寒滑,腹痛喜热恶寒之人,咸不宜服。《随息居饮食谱》也说中气虚寒者均忌。所以,寒性胃痛以及气虚胃痛之人,皆不宜食。

4、莼菜

性寒,味甘。《本草汇言》中记载:莼菜凉胃,不宜多食久食,恐发冷气,困脾胃,亦能损人。《医林纂要》亦指出:多食腹寒痛。凡胃寒疼痛者应忌食之。

袪风除湿活血化瘀药酒有哪些


二、袪风除湿活血吃什么三、袪风除湿活血喝什么茶

袪风除湿活血化瘀药酒有哪些

1、袪风除湿活血化瘀药酒有哪些

可用嫩桑枝30克切碎,蚕沙15克纱布包好,放入杯中,以沸水冲泡,焖一刻钟即为桑枝蚕沙茶。具有活血化瘀、平定风痛、祛风湿止痛的作用。以当归、川芎、续断、五加皮、川牛膝、天麻、红花、白茄根等各50克,秦艽、防风各25克,木瓜150克,桑枝200克,共研粗末,纱布包裹,入高粱酒10公斤中,浸一周,滤去渣加冰糖1公斤后即为木瓜桑枝酒。

饮用药酒也是袪风除湿的好方法之一。有散寒除风,祛湿通络,还有活血止痛的作用。但要特别提醒的是,不论药酒还是药茶,请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个案情况,进行调配,不得自行服用。对酒及其中药物过敏者,没有酒量的人,也不要服用。

2、袪风除湿活血的穴位

调补肝肾对预防关节炎有重要意义,特别在秋冬季风寒湿盛的季节。在调补肝肾方面,中医有很多办法。可选择枸杞、羊肉、韭菜等调补肝肾的膳食;也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左归丸、右归丸等适合的药物服用。此外,艾灸肝俞穴、太冲穴、太溪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等也可以起到强益肝肾的作用。肝俞与太冲穴柔肝养肝,太溪穴是肾的原穴,储存肾脏元气,艾灸刺激这些穴位可增加肝肾功能。同时,艾灸的温煦作用,也有利于袪除风湿凝痹,疏通血脉,防治关节炎。

3、袪风除湿活血调理怎么疾病

恶寒发热、发热体酸、头痛如裹,身重而痛等症,湿阻气机可见胸脘满闷,口淡纳呆。肢体重着酸痛、经脉缩短,拘急或痉。如湿痉,可见神昏,肢厥,身热不扬,闷乱等。湿气盛者为湿痹,可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等症状,湿邪留滞,闭阻气血,则出现肌肤麻木不仁,活动不便等。头重如蒙,或如裹,狐头痛昏痛,或头晕目眩,听力减退证,清阳不能宣发,则可见肢体重滞疼痛,困倦不举。

袪风除湿活血吃什么

1、黄瓜能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并且富含多种维生素、纤维,是难得的排毒食品。黄瓜还能促进新陈代谢、美白皮肤、抑制脂肪形成。

2、苦瓜具有清凉解渴、清热解毒、清心明目、益气解乏、益肾利尿的作用。苦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有清脂、减肥的特效成分,可以加速排毒。

3、冬瓜有利水消痰、清热解毒的功效。湿热体质者若有水肿、胀满、痰多、暑热烦闷、消渴、湿疹、疖肿等均可食用,并可解酒。

4、芥蓝有利水化痰、解毒祛风、消暑解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等功效,能润肠祛热气、下虚火、止牙龈出血,对肠胃热重、熬夜失眠、虚火上升、牙龈肿胀出血等也有辅助治疗效果。

5、茅根甘寒,归肺、胃、膀胱经。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的功效。

袪风除湿活血喝什么茶

1、陈皮茯苓茶,茯苓5克,陈皮2克。茯苓、陈皮洗净,放人保温杯中,在杯中冲入热水,等待5分钟即可饮用。

2、二花蜜茶,木棉花10克,槐花10克,蜂蜜适量。木棉花、槐花放入砂锅,加清水800ml,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分钟,去渣留汁,调入蜂蜜即成。

3、五花茶,金银花、杭白菊、扁豆花、鸡蛋花、木棉花各15克、鲜土茯苓、苡米50克。将上述材料洗净后(鲜土茯苓宜斩成细块状),加入适量水,煎煮半小时即可饮用(根据口味可以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常用纯中药袪痘膏


青春痘是青春期男女一种常见的皮脂腺疾病,由于自身体内的生长激素的刺激,皮脂腺分泌明显较以前更加旺盛,以至于对毛孔造成堵塞从而形成粉刺。一般细小的微粉刺是隐藏于皮下肉眼是看不见的,而从皮下长出皮肤表面需要一定的时长,大约为半年左右。粉刺容易堵塞毛孔而诱发一些皮肤病,因此治疗青春痘非常重要。在治疗上,纯中药袪痘膏一直效果显著,而且留下的疤痕比较少。以下为大家进行纯中药袪痘膏的介绍:

中药

纯中药配方面膜,不含任何化学成分及人工合成成分,性质天然温和。

使用方法 :洁面后,取出祛黑眼贴,并揭去保护膜,覆于眼部,20分钟后除下,待皮肤吸收2-3分钟后清洗。每天可随时使用。

主要成分:珍珠、燕窝、阿勒泰雪莲,乌梢蛇胆等11种天然中药精华。

中医

皮肤的正常代谢周期是28天。中医痤疮净祛痘抓住长痘痘的根本原因,遵循祖国医学“口服治本、外擦治标、标本兼治” 的祛痘原理。以皮肤自然新陈代谢周期为一个疗程,用中药调节体内,使脏腑功能正常,从根本解决皮脂腺皮脂分泌过多的问题,配合外用中药祛痘水保肤霜,中药祛痘面膜。内外双管齐下,运用配方祛痘理论彻底祛除痤疮,粉刺,青春痘。

面膜的特殊之处在于采用八层释放技术,将在皮肤从基底到表层八次释放,使皮肤各层的水分和养分不会出现断层,贯通整体皮肤水分通道。即使表层水分养分流失,底层的水分和养分也会即速补充至表层,而不会出现水分断缺的状态。会使皮肤达到真正的盈透。

注意事项

1、不要挤捏痤疮丘疹部位,以免引起感染发炎,留下疤痕。

2、少食辛辣、刺激及油腻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在医生的指导下耐心治疗,不要乱用皮质激素类药物,保持乐观心情。

4、选择适合自己的化妆品,不宜使用油质及修饰性化妆品。

马齿苋草汁敷脸

原理:马齿苋这种中医用于治疗湿疹皮炎具有收湿止痒、清热消肿的作用。特别对于一些脓疮、痘痘等化脓性皮肤病有很好的解毒作用。

具体步骤:马齿苋草(在中药行可以买到)捣碎榨成汁直接涂在患部,或加上蜂蜜调水当面膜使用,等待约20分钟后,以清水彻底洁面即可,瞬间能清凉肌肤。

成方祛痘

成方:方剂学名词。例如:中药成方

以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清肝泻火,清热燥湿等方式清理人体面部痤疮,称之为清痘。但由于人体内部尚未调节得当,往往导致反复发作。这主要是由于久病转虚,令痤疮缠绵难清。

因此彻底解决痤疮,必须要树立起改善体内,即痤疮肤质的思想。只有痤疮肤质改善了,痤疮才能真正得以解决。

中医中一个重要的核心思想:内外兼调,源自中医的 “整体观”,即从局部调节整体,达到由外调里,内外兼调的目的。通过基于成方的方药,由外到内调节人体,达到内外兼调的目的,即外清痤疮,内调肤质。

以上是纯中药祛痘膏方治疗青春痘的方法,广大的青年朋友们如果出现了粉刺等青春痘症状,一定不要盲目地治疗,应当去正规的医院找医生进行诊治,尽量选择毒副作用且无痕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中药膏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取材也比较方便,更重要的是无经济压力,适合于大众消费。因此,希望大家正确对待脸部的青春痘治疗,千万不要大意而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除湿的中药有哪些?


   随着夏季梅雨季的到来,潮湿的房间和空气,会使人感到非常的不舒服,更别说那些本就患有风湿等病的患者了,痛苦难言,腰膝酸软等等症状都会出现,这个时候,很多人就想到了利用中药能够祛湿,但是这也不能乱用的,应该按说明服用。所以想知道除湿的中药有哪些?

   1.独活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关节炎、镇痛。

   2.威灵仙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3.桑寄生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4.五加皮 功能与主治: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弱乏力,水肿,脚气。

   5.白花蛇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6.海风藤功能与主治:祛风温,通经络,止痹痛。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7.络石藤功能主治: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喉痹,痈肿

   8.老鹤草祛除风湿、舒筋活络,适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关节不利等症

   9.虎杖祛除风湿,且能活血通络止痛,也可用于风湿痹痛

   10.臭梧桐有祛除风湿、止痛之功,用治风湿痹痛之症

   11.防己祛除风湿,利水消肿 12.秦艽祛风湿、舒筋络,常用于风湿痹痛、关节拘挛、手足不遂等症

   由此可见,除湿的中药确实有很多种,依照不同的身体状况,我们可以服用不同的中药来进行调理,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要注意锻炼,饮食健康,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等身体出现了不好的状况,才想起要爱护身体,要从平时就在做起。

产后袪风的方法


产后袪风的方法

1、产后袪风的方法之心理疗法

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情,不要被产后风吓住,要有战胜病魔的决心与意志,在治疗与调理产后风的期间始终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治疗产后风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产后袪风的方法之艾炙法

将梨树叶子用砂锅煮一下,然后将树叶子放在相应的有病痛的相应穴位上,将艾草放在梨树叶子上,点燃艾草,燃烧,每个穴位烧七个艾柱,如果没有梨树叶子可以用咸菜切成薄片代替梨树叶子,当然治疗使用梨树叶子是最好的。

3、产后袪风的方法之运动疗法

很多人都认为月子期间不能下床走动,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生产后六个小时就可以下地小便,24小时后就可以做起来哺乳或者是下地洗漱,10天左右就可以做一些产后保健操,这些运动不仅仅有利于全身肌肉韧带张力与功能的恢复,而且对于预防产后风也有非常不错的意义,所以必要的锻炼对于防治产后风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4、产后袪风的方法之祛风偏方

4.1、治疗产后风的偏方一

组成:生姜30 克,葱白、红糖适量。

用法:水煎服,每天2 次,连服3~4 天。

主治:外感风寒致产后身痛。

4.2、治疗产后风的偏方二

组成:葱白100 克、紫苏叶9 克、红糖50 克。

用法:先用水煎前二味药,再冲入红糖温服,每日1 次,连服3~5日。

主治:风寒型产后身痛,证见逾身骨节疼痛,伸屈不利,或痛无定处,或剧痛如刺,或肢体肿胀,重着不举,苔薄白,脉细弦。

4.3、治疗产后风的偏方三

组成:黑豆500 克、黄酒1000 毫引、红枣20 克。

用法:将黑豆炒至半焦,与红枣一起浸入黄酒,半月后去渣饮酒,每天2~3 次,每次20~30 毫升,连服7~8 天。

主治:气血虚弱型产后身痛,证见遍身疼痛,肢体酸楚,麻木,面色萎黄,肌肤不泽,头晕心悸,气短懒言,舌淡红,脉细无力。

产后风什么时候容易发作

1、产后风发作时间之做完月子过后

在坐月子期间,由于才生完孩子,因此女性朋友对生活充满了激情,每天都坐着自己想做的事情,也许体质较好的女性朋友在坐月子期间并没产后风的一些症状,但是在做完月子过后,产后风就慢慢地一点一点的凸显出来了。

2、产后风发作时间之坐月子期间

女性朋友在坐月子的会后就很有可能染上产后风,因为在坐月子的时候女性朋友们把坐月子当做了耳边风,因此,女性朋友们每天都做以前每天都会做的事情,比如:碰冷水、吃冰西瓜、玩手机、玩电脑、穿露背装等等,这些都是女性朋友造成产后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产后风的症状有哪些

1、全身关节,手,脚,腰,肩膀,脚底有酸疼,麻木,怕冷,发冷,有沉,累的感觉。

2、产后风湿表现最明显的一种症状就是小腹会胀气,鼓气,微疼的感觉。

3、如果在坐月子期间着凉了就会表现出头痛,晕,或怕冷。

4、眼睛不舒服,怕风,流泪,眼皮感觉好沉,好累,好困(如果在坐月子期间哭过,或看多了电视和书就很容易出现这种症状)。

5、脾气比以前更烦躁,容易发火,时常心里都好象有一股莫名的火想发出来,不能自控。

6、心跳比以前更快,怕吓,有心慌的感觉。稍微严重些的病人还会出现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对生活失去信心,凝神凝鬼的现象出现。(这是典型的产后忧郁,主要是在坐月子期间心情不是很好,生气,心烦,不顺心等所致)。

7、月经不调,有带团,带黑,带白现象,时间和量不太正常,稍微严重的还会出现闭经。

中药除湿配方有哪些


身体湿气过重,那么对身体健康,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平时生活当中,我们也应该了解一些能够有效去除身体湿气的方法,有一些中药配方,去除湿气的效果是比较好的,比如下面所推荐的清热去湿汤,或者是健脾去湿汤,搭配方法简单,而且效果也比较好。

1、清热去湿汤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中药健脾祛湿中成药食物方子

2、健脾祛湿汤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月利)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3、白菜薏米粥

材料:小白菜500克,薏米60克。先将薏米煮成稀粥,再加入切好、洗净的小白菜,煮二三沸,待白菜熟即成,不可久煮。 用法:食用时不加盐或少加盐,每日2次。

4、赤小豆薏仁茶

材料: 薏米仁5g、赤小豆5g、淡竹叶5g、马齿笕5g、槐米5g、芡实5g、绿茶5g(源自本草纲目)

食用方法:(可直接购买一包装)170ml开水浸泡3~5分钟即可,饮至1/3时续水。

辅助功效: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祛湿能够起到淡斑美白的作用。

吃了除湿的中药拉肚子


身体除湿是每一个人在生活中应该要做的,这样是可以预防风湿病以及关节炎,所以对于除湿的做法,大家应该要了解一下。如果大家吃了除湿的中药出现拉肚子的情况,有可能是因为湿气太重导致中药有副作用,希望大家应该要注意祛湿药的使用,避免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如果患者体内湿气比较严重,那么可以吃一些祛湿的中药进行调理,这样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情,避免症状进一步的加重。但是有一些人在吃点祛湿的中药之后会出现拉肚子的症状,这就会让患者非常的难受,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够忽视这种情况,应该及时的了解原因,以避免病情的耽误。

那么吃祛湿的中药拉肚子是排湿吗?根据中医的理论,如果患者体内的湿邪比较严重,那么就很容易导致肠胃之中兼夹热邪,而吃了祛湿的中药之后,会将体内的湿气从肠道中排出,这样就会让患者出现拉肚子的症状。这种情况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不用过于的担心。但是患者要密切的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发现自己拉肚子,比较频繁,而且症状比较的严重,那我们则应该及时的咨询医生,以减轻用药的剂量,避免出现脱水以及电解质紊乱的症状。

吃祛湿的中药拉肚子的饮食护理也非常重要。患者在出现拉肚子的情况之后,应该注意调整自己的饮食,平时要忌口,最好不要吃油腻生冷以及难以消化的食物,比如辣椒,肥肉,动物脂肪,海鲜,火锅等,否则那样会对肠胃造成非常大的负担,这样就会影响排湿,从而对治疗的效果造成不利的影响。我们应该以低盐低脂的饮食为主,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并且要均衡的补充营养。而且患者还要保持饮食的规律,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吃一餐没一餐,否则那样都会影响身体的恢复。

总之,如果患者在吃了祛湿的中药之后出现拉肚子的症状,那么不用过于担心,这是排湿的表现,并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患者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且还要调整生活中的饮食结构,尽量少吃会加重肠胃负担的食物,这样才能够尽快的排出体内的湿气,让身体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补肾除湿的中药有哪些


肾病出现的发病率非常高,给我们很多男性朋友都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我们都知道我们的肾功能一旦出现了问题,可能会影响我们自身的性功能,就会给我们夫妻之间的正常性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会使我们的夫妻关系都会产生很大的破裂,可以采用中药的方法弥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补肾除湿的中药有哪些吧。

蚕蛹 含有丰富的营养,能补肝肾、益精气,壮阳治痿,固涩止精。中老年人若有肝肾亏虚、精气不足、阳痿遗精等症,均可食用。

鸡蛋 含有八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可强精益气,提高精液质量,增强精子活力,同时也是性爱后恢复体力的最佳食物。

虾--虾味道鲜美,补益和药用作用都较高。祖国医学认为,其味甘、咸,性温,有壮阳益肾、补精,通乳之功。凡久病体虚、气短乏力、不思饮食者,都可将其作为滋补食品。人常食虾,有强身壮体效果。

淡菜--淡菜又名珠菜、壳菜。含丰富蛋白质、碘、 B族维生素、锌、铁、钙、磷等。其味咸,性温,有温肾固精、益气补虚功效。适用于男子性功能障碍、遗精、阳痿、房劳、消渴等症。男子常食可强壮身体增强性功能。

泥鳅--泥鳅含优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A、维生素 B1、烟酸、铁、磷、钙等。其味甘,性平,有 补中益气、养肾生精功效。对调节性功能有较好的作用。泥鳅中含一种特殊蛋白质,有促进精子形成作用。成年男子常食泥鳅可滋补强身。

驴肉--驴肉俗话说: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驴肉味道鲜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肉类。中医认为,驴肉性味甘凉,有补气养血、滋阴壮阳、安神去烦功效。驴肾,味甘 性温,有益肾壮阳、强筋壮骨功效。可治疗阳痿不举、腰膝酸软等症。

牡蛎--牡蛎又称蛎蛤、蚝子。含有丰富的锌元素及铁、磷、钙、优质蛋白质、糖类等多种维生素。其味咸,性微寒,有滋阴潜阳、补肾涩精功效。男子常食牡蛎可提高性功能及精子的质量。对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肾虚阳痿等有较好的效果。

提前了解一些补肾除湿的中药有哪些的内容才能够帮助我们自己更快很好的摆脱疾病的威胁,更快的恢复自身的身体健康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性生活质量,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夫妻之间的关系的和谐,所以对以上的内容我们一定要认真的去了解一下。

中药除湿气最好的方法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药物是有很多种的,但是大部分都是分为中西药这两种,这两种药物都是能够对我们人体的某些疾病是有一定的效果的,人体存在很多的疾病,其中就包括了湿气这种疾病,这种疾病是可以通过一些中药来治疗的,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具体中药,那么中药除湿气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茵陈蒿汤中有三味清热药材,其中主药茵陈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肝,胃,胆四经,是清热利湿和退黄的中药材;栀子可以护肝利胆;大黄以“泻”著称,最能凉血泻火,有清热利湿,解积散滞,祛瘀解毒等功效,三种药材结合用,可祛湿热,去黄。

将18克茵陈,9克栀子,6克大黄用适量冷水浸泡15分钟后,加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左右,待茶频饮。有泄热利湿,退黄解毒之功效,适宜于湿热所致身热,周身皮肤,双目黄如橘色,口渴胸闷,烦躁不安,有头汗出,别处无汗,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小便黄赤,短涩,大便秘结等症调理。

注意:该药方是由位寒的中药组成,孕期女性不要乱用,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此外,湿重于热的湿热患者不适合用本方。

六君子汤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组方而成。以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为

主要功效;其中人参可大补元气,健脾益肺,白术健脾胃,能补气止汗,燥湿利水;茯苓渗湿健脾;灸甘草性温,既能调补脾胃,和药解毒,又能补三焦元气,散寒除热,益气养血;陈皮理气和中,燥湿止呕;半夏则能和中健胃,散寒除热,降逆止呕。因此,这六味药材组成的六君子汤对脾胃气虚且有痰湿所致的食欲减退,倦怠无力等有效。

用法:取人参,白术,茯苓各9克,灸甘草6克,陈皮,半夏各3-5克,每天煎汤,分早晚两次服用,1-2周为宜。

注意:六君子汤虽然有祛湿在回宫,但并非人人适宜,如阴虚体质的人就不宜,因为它的燥湿功能可加速体内阴津阴液的虚损,加重阴虚症状;另外,此方因有人参,以补气为主要功效,所以要忌茶叶,萝卜等下气食材,以免阴虚其功效的发挥。

除湿气的中药有哪些呢


大多数人体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湿气除湿气,尤其是在南方,雨季多的季节湿气重,就更加容易使人体吸入到湿气。人们常常会感觉到疲劳,湿气重还会损伤到人体的阳气。从而使人体质下降,容易引起各种疾病。 多数人会通过中医来调理身体,除湿气,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几种中药除湿气的方法吧。

   喝薏米红小豆粥(用豆浆机做):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夏天正好是暑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

   关于薏米和赤小豆的“消肿”作用,也很有意思。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肿就是水肿。周围十个里面起码有五六个身体发福,这也是肿,叫做体态臃肿。在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意味着体内有湿,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起来。水肿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过是程度有深浅而已。去湿性极强的药物或食物能祛除这些滞留在人体的水液,也就能消肿。所以,治疗水肿必用赤小豆,而实践证明,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尤其是对于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经常有人自作聪明:“我在熬薏米赤小豆粥的时候,加了一小把大米,结果粥就熬稠了,味道那叫一个美啊!”

   我说:“千万不能加大米进去!”为什么?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粘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赤小豆和薏米都是去湿的,本身不含湿,所以它们怎么熬都不稠,汤很清。中医恰恰是利用了它这种清的性质,来把人体的湿给除掉。一旦加进去大米,就等于加进去了湿气,所以整个粥都稠了。味道虽然更好了,但对于养生来说并非好事,就因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赤小豆、薏米就都白费了,功效全无。

   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喝薏米赤小豆汤,有禁忌吗?其实,这个汤是养生佳品,没有什么副作用,但针对不同的人,则可以适当地做一些加减法。

   有的人体质偏寒,里面可以加一点温补的食物,像桂圆、大枣都可以;有的人失眠,体内也有明显湿腻的感觉,那就加一些莲子、百合;如果女性朋友痛经,可以把薏米去掉,熬点赤小豆汤,再加上一些姜片、大枣、红糖,喝下去暖暖小腹,也可以缓解疼痛。关节疼痛的,加一些生白芍、生甘草,酸甘化阴养血除痹。

   平日思虑伤神、劳心过度而运动量少的人,往往脸上没有血色,精神也不够充沛,甚至心悸、贪睡,感觉头重如裹,心中空虚。这是体内有湿加上心气不足的表现,可以在薏米赤小豆汤中加一些桂圆同煮。桂圆甘温,能开胃健脾、安神补血,能振奋心阳、温补心气,使人精神饱满、中气十足。而且,单纯的薏米赤小豆汤味道很一般,加上桂圆后,就变甜了,淡淡的甜味,它不仅驱散我们体内的湿气,而且给我们的心带来生机与温暖。我们就叫它薏米赤小豆桂圆粥吧,它特别适合强劳力劳动者,也很适合中老年人。

   通过以上几种中药祛除湿气方法的祥细介绍。对于湿气重的人,不妨可以到正规的中医院开一些中药来调理身体。从而达到祛除湿气。但需要注意,平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要养成好的习惯,尽量不要吃生冷类的食物。夏天也不应该直面对着空调或是冷风吹。

祛风除湿的中药有哪些


健康的身体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季节的变化每到寒冷的冬天特别容易出现一些风湿疾病,风湿病会严重的影响着女性身体的健康,而且会给患者带来比较严重的疼痛感,但是治疗风湿病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其中中药治疗风湿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并且对身体没有任何的副作用,下面一起了解下祛风除湿的中药有哪些。

祛风除湿的中药有哪些

1.独活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关节炎、镇痛。

2.威灵仙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3.桑寄生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常用祛风湿中草药有哪些

常用祛风湿中草药有哪些

4.五加皮功能与主治: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弱乏力,水肿,脚气。

5.白花蛇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6.海风藤功能与主治:祛风温,通经络,止痹痛。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7.络石藤功能主治: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喉痹,痈肿

8.老鹤草祛除风湿、舒筋活络,适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关节不利等症

9.虎杖祛除风湿,且能活血通络止痛,也可用于风湿痹痛

10.臭梧桐有祛除风湿、止痛之功,用治风湿痹痛之症

11.防己祛除风湿,利水消肿12.秦艽祛风湿、舒筋络,常用于风湿痹痛、关节拘挛、手足不遂等症

上面就是对祛风除湿的中药有哪些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一风湿病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治疗的药物有很多种,并且中医治疗对身体没有任何的伤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治疗的效果虽然比较好,但是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有明显的效果。

健脾除湿的中药有哪些呢?


脾胃不好体内湿气重,经常会导致人们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尤其是脾胃不好,在饮食上一定要多加注意,如果稍微不注意的话就可能会引发脾胃不舒服,有很多人都很想采用中医治疗的方式,因为服用一些中药副作用比较少,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几种健脾除湿的中药吧!

健脾丸为著名的消食导滞药,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据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减而成的,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儿消化不良最为常用,此外,还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

【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方解】方中用党参、白术补益脾胃以资运化;山楂、麦芽消食化滞;陈皮、枳实理气和胃。诸药合用,补脾益胃,理气运滞,对于脾虚食积证极为适用。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木香顺气丸

【成分】:木香、枳壳(制)、陈皮、香附(醋制)、槟榔、苍术(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参苓白术丸

此方是治疗脾虚泄泻的代表方剂。用于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就时显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成分】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归脾丸

【成分】 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上面是有关健脾除湿的中药的一些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当身体出现脾胃不好湿气浓重的时候,自己不要乱用药,最好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想要采取中药进行治疗的话,最好在中医的指导下,进行一些药物治疗,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比较好。

袪风除湿袪寒的中药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