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的作用,中西医看法不同

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养生方法。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围绕养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传,养生关系着每一个的生活质量。您是否正在关注中医养生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肾的作用,中西医看法不同”,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肾的作用究竟有多大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表达清楚的,从西医角度来说肾能帮助生成尿液、排泄代谢产物、维持体液平衡及体内酸碱平衡等;从中医角度来讲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

一、西医角度

肾脏有三大基本功能:

(1)生成尿液、排泄代谢产物。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废物,绝大部分废物通过肾小球血滤过、肾小管的分泌,随尿液排出体外。

(2)维持体液平衡及体内酸碱平衡。肾脏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调节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3)内分泌功能。

① 分泌肾素、前列腺素、激肽。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激肽—缓激肽—前列腺素系

统来调节血压。

②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

③ 活性VitD3 。调节钙磷代谢。

④ 许多内分泌激素降解场所——如胰岛素、胃肠激素等。当肾功能不全时,这些激素T1/2明显延长,

从而引起代谢紊乱。

⑤ 肾外激素的靶器官。如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等。可影响及调节肾脏功能。

二、中医角度

中医对肾的认识,内涵比现代医学解剖之"肾"广泛。 它认为肾在人体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包涵多种功能的脏器

;内藏元阴元阳(肾之阴阳的别称),为水火之宅,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根。 中医的肾与膀胱、骨髓、脑、头发、耳、二阴等构成系统。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先天之本是指人立身之本,“人始生,先成精”,而肾藏精,故肾为先天之本。元阴是指阴精,元阳是指元气,元阴元阳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从孕育成形到发育壮大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肾主藏精,以气为用,关系着人的生长发育。肾气盛衰直接关系到人的生长发育,乃至衰老的全过程,也关系着人的生殖能力。

yS630.Com相关推荐

脑梗塞的中西医治疗


脑梗塞的中西医治疗

1、脑梗塞的中医治疗方法

1.1、制豨莶草50克,干地黄15克,盐知母20克,当归15克,枸杞子15克,炒赤芍29克,龟板10克,牛膝10克,菊花15克,郁金15克,丹参15克,黄柏5克。用水煎服,每天用药一剂,每日服用2次。可以养阴清热,通经活血。

1.2、把橘叶180克(新鲜的),鲜生姜120克,鲜大葱80克这三味一起捣烂成泥,加水,放到锅中蒸熟,取适量贴于头顶,每日一次,连续使用1-2个月。

1.4、制当归、白附子、僵蚕、全蝎各30克。放在一起研成细末,然后用热黄酒送服,每次3克,一日3次。

1.5、钩藤15克(后下),牡蛎30克(先煎),生石决明30克,生川军4.5克(后下),枳实12克,茯苓12克,黄芩9克,天竺黄9克,丹皮9克,炒槐花9克。用水煎服,每天用药一剂,每日服用2次。

2、脑梗塞的浴血栓疗法

常用链激酶、尿激酶溶解血栓。用国产尿激酶2万单位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滴,每分钟50滴,每日1次,l0天为l疗程。

曾有人采用尿激酶颈动脉给药治疗脑梗塞,有一定疗效。—般在发病后24小时之内应用。取尿激酶2万单位加人生理盐水l00毫升中,颈动脉加压滴人,每分钟5-20滴,1-3次治疗即可。

还有用蝮蛇抗栓酶颈动脉内给药的方法,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溶栓疗法,无论是静脉给药还是动脉给药,都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用药时机。

3、脑梗塞的外科手术治疗

选择适应证较严格。其适应证如下:颈内动脉外段血栓形成,管腔完全闭塞或狭窄程度超过50%以上者,作血栓摘除以及动脉内膜切除术。如果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都有血栓形成,可选择狭窄严重的一侧,先作血栓摘除术,使血流量增加。

颈椎病变压迫推动脉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手术治疗。

脑梗塞的治疗偏方

1、三味粟米粥:取荆芥穗、薄荷叶各50克,豆豉150克,水煎取汁,去渣后入粟米(色白者佳)150克,酌加清水共煨粥。每日1次,空腹服。适用于脑梗塞后言语蹇涩、精神昏愦者。

2、羊脂葱白粥:取葱白、姜汁、花椒、豆豉、粳米各10克,羊脂油适量,加水共煨粥。每日1次,连服10日。用于预防偏瘫。

3、五汁童便饮:取姜汁、藕汁、梨汁、萝卜汁、白糖水、童便各等量,入瓶混匀,用炭火煎煮片刻即成。每日1次,空腹服12毫升,温开水送下。适用于本病之筋骨软弱、气血不足者。

4、大枣粳米粥:以黄芪、生姜各15克,桂枝、白芍各10克,加水浓煎取汁,去渣。取粳米100克,红枣4枚加水煨粥。粥成后倒入药汁,调匀即可。每日1次。可益气通脉、温经和血,用治脑梗塞后遗症。

5、豆淋酒:取小黑豆适量炒焦,冲入热黄酒50毫升。趁热服。服后温覆取微汗。用治脑梗塞后遗症以及产后脑梗塞、四肢麻木等。

脑梗塞的高发人群

1、有脑梗塞家族史的人

脑梗塞作为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在世界各国都有大量病例。在经过各国的病例分析后,发现脑梗塞患者一般都有家族史。因此如果家族长辈中有患脑梗塞的话,应当引起注意和警惕,在生活起居和饮食上预防脑梗塞的发生。

2、高血压及某些低血压病人

高血压易与脑梗塞相伴,在许多诱发脑梗塞的因素中具有独立“危险因素”的特点。进一步观察表明,高血压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成为构成脑梗塞的病理基础。为此,积极控制高血压,对预防和减少脑梗塞的发生意义重大。

3、糖尿病病人

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除造成血管病变外,还可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因而易促使血栓形成,引起脑梗塞。

4、脑动脉硬化病病人

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容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是引起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研究中西医的互补性4


自从basedovsky1977年以大量实验依据提出著名的“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学说,这样,过去认为各司其职的神经、内分泌、免疫3个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并以下丘脑为联结中枢(4),这是现代医学向整体观念的一大发展与进步,但还缺少调节平衡的手段,却是可以为我所用。1995年在皮质酮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hpat轴受抑模型其实亦就是nei网络受抑模型)观察温补肾阳的右归饮(5)及自拟命门合剂(6)的调节作用,结果模型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含量紊乱,hpat轴形态与功能以及细胞免疫功能全面受到抑制,温补肾阳两个方药均能有效改善上述指标,说明肾阳虚证与nei网络有内在联系,补肾药是调节下丘脑、nei网络、hpat轴的有效手段,成为肾阳虚证定位研究依据之三。1996年选用温补肾阳代表性药物附子的主要成分乌头碱(7)对正常大鼠下丘脑crh形态与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乌头碱腹腔注射的3个不同剂量组使下丘脑室旁核与正中隆起的crh含量呈依赖性增高,免疫组化显示室旁核与正中隆起的神经元、神经纤维染色增多增深,进一步证明了温补肾阳药对下丘脑的特异性调节作用,成为肾阳虚证定位在下丘脑的依据之四。1997年采用rt-pcr化学发光定量方法比较补肾、健脾、活血三类方药对皮质酮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mrna表达及hpat轴的影响(8),结果表明,唯有温补肾阳方药能明显提高皮质酮大鼠下丘脑crfmrna的表达量,并有效地保护外源性皮质酮对hpat轴功能的抑制,使得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各指标均相应有显著改善,而健脾与活血药则无此作用,说明温补肾阳方药是直接提高crfmrna表达水平,从而调节了hpat轴的受抑状态,成为肾阳虚证定位在下丘脑的依据之五。至此,多方面的证据说明肾阳虚证的调控中心定位在下丘脑(9),当然,下丘脑还会受到更高中枢及其他中枢的调节,而且补肾药直接对外周效应器官亦有广泛的调节作用。从脏腑辨证着手,由3个轴的功能紊乱推论,肾阳虚证发病环节在下丘脑;从方剂辨证着手,认为肾阳虚证涵盖着nei网络,其调控中心在下丘脑。经过多年对肾的研究,并不企望将肾阳虚证找到一个和西医直觉的、解剖的、形态的相对应的脏器或组织,而在于找到与证相对应的综合性功能(nei网络)以及调控中心(下丘脑)。对于证本质的研究,若以肾阳虚证作为模式,是否可以类推于其他证的研究思路为:“证是一种综合性的功能态,有具体的功能和调控中心”。通过肾阳虚证的研究,引出的重要是由于补肾药能特异性地提高下丘脑的关键性功能基因——crf基因表达,从而发挥下丘脑作为调控中心来调节nei功能的作用。西方虽然首创nei网络学说,仍缺调节平衡手段;西方虽然有独特专一的基因治疗针对单基因病(疾病基因或变异基因),但对多基因病里的功能基因亦缺乏整体调节手段。中医在运用其宏观(整体观)着眼的特色,发挥其调节功能与功能基因的优势,将是在更高的层次上体现中、西医的互补性,并为中西医结合展示了更广阔的天地。

常见小疾病选择中西医的方法


本文导读:中西医对疾病的治疗会有所区别,那么,哪些疾病适合看中医,哪些疾病适合看西医呢?看看下面常见小疾病选择中西医的方法。


中医和西医都是我们治疗疾病的选择,中西医治疾病的方法不同,有人喜欢看中医、有人喜欢看西医,其实,我们可以根据疾病来选择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那么,哪些疾病适合看中医,哪些疾病适合看西医呢?

首先、亚健康类疾病

偏头痛:看中医。首先检查明确病因,在排除器质性问题后,采取中医调理。偏头痛大多没有病因,属于功能性紊乱,西医没有更好的办法。

失眠:看中医。失眠大多属于功能性紊乱,中医可从气血、阴阳等角度辨证治疗,有较好的疗效。镇静安眠类的西药容易导致依赖,只能短时间服用。

其他亚健康状态:西医生化检查等指标没有异常的状态,如体质虚弱、心情烦躁、食欲不振等亚健康症状,都可通过中医进行调理。

其次、常见病

消化不良:首选中医。通过调理脾胃整体辨证治疗,效果更为巩固。

面瘫恢复:首选中医。西医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中医针灸配合理疗效果比较可靠。

腰椎间盘突出:中西医皆可。更多情况下中药配合理疗效果较好,西医主要在手术治疗方面有优势。

便秘:首选中医。西药对便秘的治疗较为短效,只能作为应急措施。不要过多服用泻药,避免药物依赖。

鼻出血:中西医皆可。首先检查明确病因,排除器质性问题(比如外伤、肿瘤、畸形、血液病等)后,可用中药调养。

眼科疾病:西医为主。西医在检查、手术矫正、眼科制剂等方面有较强优势,中医在改善症状比如眼干、眼睛肿痛等方面有辅助作用。

口腔疾病:首选西医。西医牙科相关医疗器械完善,在手术矫形、治疗等方面优势明显。一些非器质性病变比如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则可选择中医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心脏病、中风、脑梗死):西医为主。西医在控制血压、改善血管梗阻方面有可靠的疗效证据。中医药主要在改善患者具体症状方面发挥作用,可配合治疗。

颈椎病:首选中医。中医推拿理疗是治疗该病种的一大特色,配合中药调养,更有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推拿不当易造成危险,一定要选正规的中医医院,不能随便去不明底细的小诊所看病。


感冒:中西医皆可。绝大多数感冒属于病毒感染,但有时会伴有细菌感染。在抗病毒治疗方面,中药较西药更有优势,而在细菌感染方面,西药的抗菌治疗针对性更强。如果高热不退、咳嗽、头痛等症状比较重的,首先应该查查血常规、胸片等,明确病因,有利于指导用药。

虽然我们在治疗疾病上中西医的疗效都是相近的,想要让身体保持最原始的健康状态,但是中西医在治疗疾病的病理确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在治疗疾病的时候首先要根绝疾病的病因,其实是按照疾病的发展状况来综合判断适合用什么方法中医还是西医来治疗疾病。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疾病治疗选择中西医的方法,如果出现上面的疾病,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来选择中医、西医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的方法


心衰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得了心衰对患者的影响是特别明显的,不但会影响到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而且还会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有得心衰了后我们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要进行积极的检查和治疗,那么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的方法有什么?通过下面的介绍我们来进行一下了解。

心衰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1、改变生活方式

医生可能会建议您改变生活方式,譬如戒烟、限制钠摄入量、减轻体重或缓解压力水平。这些改变会帮助您缓解某些与心衰有关的症状,减轻您的心脏疲劳度。

2、心脏药物

有许多种药物可用于治疗心衰。您的医生可能会开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液稀释剂和利尿剂等等药物。一般来说,患者会同时使用几种心脏药物。

3、心脏再同步治疗

您可能适合使用植入式心衰起搏器,即“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这种治疗方式已在临床上证明可以治疗某些心衰患者。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心衰起搏器向心室发送微弱的电脉冲,帮助它们有节律的搏动,并改善心脏的泵血效率。

4、心脏外科手术

当心衰由存在缺陷的心瓣膜引起或因之加重时,进行心脏手术对心瓣膜进行修复或替换有时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如果患者心衰严重且无可挽回,可考虑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心衰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1)中成药

①柏子养心丸,每服9克,日服2次(适用于肝肾阴虚而心神不安者)。

②天王补心丸,每服9克,日服2次(适用于心肾不足,阴虚血少而心悸者)。

③归脾丸,每服9克,日服2次(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而心悸者)。

④朱砂安神丸,每服6克,日服2次(适用于心火上炎而致心神不安者)。

⑤安神温胆丸,每服6克,日服2次(适用于心虚胆怯者)。

⑥养血安神片,每服5片,日服3次(适用于阴亏血虚而心悸不安者)。

⑦安神补心片,每服4片,日服3次(适用于阴血不足,肝阳上亢者)。

(2)简便验方

①柏子仁、龙眼肉、五味子各18克。水煎服(适用于心血不足者)。

②人参10克,酸枣仁20克,茯神15克,白芍10克。水煎服(适用于气血不足者)。

③琥珀粉0.5克,水冲服,日服2次(适用于心虚胆怯者)。

④石菖蒲、朱茯神各10克,远志6克。水煎服(各型均可使用)

(3)饮食疗法

①龙眼肉、鸡血藤各30克,生鸡500克。煮熟后调味食用(适用于心血不足者)。

②朱砂10克,人参30克,远志、石菖蒲各40克,茯苓、柏子仁各20克,黄酒1500毫升。同煮数沸,再浸1周去渣,每服25毫升,日服2~3次(适用于心气不足者)。

③茯苓、柏子仁、当归各30克,生地45克,麦冬、龙眼肉各60克,酸枣仁15克,黄酒3000毫升。加工与用法同上(适用于阳虚血少者)。

④朱砂1克,猪心1具。将猪心割数个小口,把朱砂细末装入,加水煮熟后吃肉喝汤。

⑤炒枣仁为细末,每次3克水冲服,日服2~3次(上方适用于各型心悸患者)。

(4)针灸疗法

①体穴:神门、内关、心俞、巨阙、膈俞、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太溪、照海。每次取2~3穴针刺,根据病机远用补泻手法或配用艾灸。

②耳穴:心、皮质下、交感、神门、脑点、内分泌。每次取2~3穴针刺,或埋针。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心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有什么,得了心衰的疾病后,我们在进行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日常生活当中的调理,不但要有合理的生活习惯,而且还要有充足的睡眠,另外病人要注意自己情绪的变化。

研究中西医的互补性3


这一阶段还有三个体会:(1)不能一味追求单一的特异性指标,若“证”能找到单一的特异性指标来体现,那说明已符合疾病的诊断标准,而进入到“病”的范畴。肾阳虚证所见异常指标的阳性率为60%~85%,内分泌轴上也是散在的隐潜性变化。(2)证是一种综合的功能态,它是动态的,可以发展,可以转化,人体生理有强大的调节能力,不断通过反馈机制使机体达到自稳态(homeostasis),其病理表现则是调节控制能力失常。(3)从脏腑辨证思路进行研究虽然推论到病理发源地,但还不能找到具体的与证相对应的实体以及调控中心。80年代中期起从方剂辨证思路着手,中医传统一向着重于从证效关系来判别辨证的正确与否,张仲景的“有是证用是方”显示证的存在可由药物验证而确认。脏腑辨证必须从人体表现的证候外象入手,因此研究对象都是人,人体研究在取材上有所限制,第一阶段的研究认为肾阳虚证的病理发源地在下丘脑亦只能是推论而已。为要验证调控中心是否定位在下丘脑,第二阶段的药物验证需取材下丘脑,这就不得不以动物模型为对象,选用生理性肾虚的老龄鼠以及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皮质酮)造成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抑制模拟肾阳虚两种模型,以其病因明确、条件可控、随意取标本,并可用不同的经典方剂进行对比研究,这为阐明病位、找到药物作用于肾阳虚证的调控中心,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1986年观察到补肾益寿片对老年人的血清睾酮有明显提高作用,而用四君子汤则无作用。故将24月龄的老年大鼠分补肾(用补肾益寿片)与对照组,并与4月龄成年大鼠作比较,特取材于下丘脑,结果老年大鼠下丘脑双氢睾酮受体亲和力比成年大鼠明显下降,补肾益寿方药有效改善老年大鼠下丘脑双氢睾酮受体亲和力,说明补肾药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脑(2),并成为肾阳虚证定位研究依据之一。1990年在补肾与健脾药物验证对比研究中,发现老龄大鼠下丘脑trh、lrh及下丘脑单胺类递质ne、da、5-ht、5-hiaa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补肾方药“寿而康”能有效改善老龄大鼠上述各项指标,健脾方药作用不明显,说明补肾药能改善下丘脑儿茶酚胺类神经元机能的老化,而健脾药则不明显(3),是为肾阳虚证定位研究依据之二。

肾的作用,中西医看法不同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