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常识 > 夏季养生冬病夏治 > 导航 > 养生冬病夏治

冬病夏养 祛湿气才是养生重点

夏季养生冬病夏治。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养生除带给我们好的身体,更有心灵的健康。关于养生常识,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冬病夏养 祛湿气才是养生重点”,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夏天到了,天气逐渐变热,人体在此时进入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也是湿邪威胁最大最严重的时候。我们在接受大自然滋养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防湿、祛湿。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祛湿的重点吧。

有句话叫暑多挟湿,也就是说暑热之气最易与湿邪一起侵犯人体。从小满时候开始,湿邪就打入人体内部潜伏起来,等到大暑时节,湿邪主气的时候,暑、湿就会内外呼应,使人们陷入湿气的困扰,从而引发很多问题,比如风湿病、妇科炎症、水肿、肥胖等。古人云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只要祛除了湿邪,很多现代疾病会远离我们,哪些恶性疾病也会因此失去存在的温床。

夏天重滋养、祛湿气主要注意下面几点:

一是不要贪凉。尤其注意冰镇啤酒的温度太低,轻则影响胃气和降,出现腹胀、嗳气诸症,中则至胃脘抽紧或疼痛,重则疼痛剧烈,甚至会阳气暴脱而危及生命。

二是不要淋雨。尽量避开潮湿的环境,避免外感湿邪,这样可以避免脚气、湿疹、下肢溃疡等病症的发生。穿衣应以透气性好、棉制、浅色衣服为好。这样以来,既可防止吸热过多又可透气防湿气不散。

三是多运动。夏天天气虽然炎热,但也不能偷懒不动,保持运动的好习惯,对痰湿体质来说特别有益。多参与户外活动,怡养性情,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但不宜过于剧烈运动,避免大汗淋漓,容易伤阴伤阳。出汗后要及时擦干,不要立即洗澡,吹风。

四是特别注意饮食调养。经常吃具有清热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莲子、山药等。夏天饮食调养特别重要,在这里介绍能祛湿邪的几个食疗方子,多吃它,才能祛湿邪。

1、黄芪薏苡仁饮

取黄芪10克,薏苡仁30克。将黄芪、薏苡仁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先用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煎煮40分钟即成。每日一次,代茶饮。也可以用生薏苡仁30克泡水或煮粥,早晚左餐食用。

2、赤小豆粥

取赤小豆50克,粳米50克。先将赤小豆用温水浸泡2-3小时,之后连水带豆一起放入锅中熬煮,将烂时放入洗净的粳米即可。当早餐食用或早晚温热顿服。赤小豆祛湿效果好,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气血虚弱、头昏眼花者,尽量不要服用。而且赤小豆不能常用,否则会伤人的正气。

3、醋泡生姜

取先讲、山西米醋、糖适量。将鲜姜连皮切成薄片后放入坛子或瓶子中,倒入米醋(米醋要盖过姜片),放入糖,密封3天。每天早饭后吃1-2片。此方适合脾胃虚寒,饭后胃胀、打嗝,或胆结石的人群。

注意,如果胃酸过多,就不要用醋泡姜了,可以把生姜切成丝或末后食用。早上吃最好。心烦气躁、身体消瘦、高血压或者经常口干口苦、便秘的人应当少吃生姜。

4、冬瓜粥

冬瓜清热除烦、养胃生津、涤秽利水。冬瓜可以用来煲汤,煲汤时冬瓜切记不要去皮,因为冬瓜皮的药用效果比冬瓜肉更好。老年人或者肥胖者可将冬瓜皮晒干加荷叶一起泡茶喝,可以起到降低血脂和减轻体重的作用。

扩展阅读

三伏天里话“伏姜”,冬病夏治去湿气


今天是7月28日,三伏天里“中伏”的第二天。连续的高温天气,让人热的喘不过气来,『抖音』里已经有人在拍摄“水泥地上煎鸡蛋”的小视频,前天晚上小区停电,差点把人逼疯掉,让我无限怀念有电的幸福。不得不说,最近一段时间,是“空调救了我们的命”!

在这样一个挥汗如雨的三伏天里,“冬病夏治”、“湿气太重”等养生词汇也是人们经常聊的话题。今天,我想说说博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晒伏姜”。

很多人不清楚“晒伏姜”是什么?“晒伏姜”是在古怀庆府一代(今博爱、沁阳等八县)流传了数百年的一个古老手工艺。顾名思义,在“三伏天”里把“姜”进行晒制,就是“晒伏姜”。当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晒伏姜”的主要工艺,是在每年初伏的时候,去姜地里把“母姜”挖出来,母姜就是老姜,民间有句俗话叫“姜还是老的辣”,指的就是母姜,母姜营养丰富,药理功效强,在去湿气、暖胃、缓解痛经等方面有奇效。“母姜”挖出来后,清洗干净,用“碓臼”将其捣碎,然后用砂布萃取姜汁,和红糖、蜂蜜以及自家的秘密配方进行混合。然后在一年最热的“三伏天”进行晒制,这个时节,气温最高,湿度也较大,是晒伏姜的黄金时期。

数百年来,这一代的百姓都把“晒伏姜”当成药来服用,家里有人胃不好,女人痛经、月经不调、手脚冰凉,小孩子泄肚,老胃寒、胃酸等都是用“晒伏姜”来进行食疗,效果都非常好,百姓中间口口相传,“晒伏姜”就在当地得以流传下来。解放前很多家庭都有自已的独门配方,并且概不外传。

由于这项手艺是在最热的季节进行,无论是挖母姜,还是晒制,都极易中暑。所以随着时光的流逝,“晒伏姜”逐渐就很少有人制作了,一是因为懂手艺、会制作晒伏姜的老人越来越少,二是因为当前的年轻人大多都受不了“晒伏姜”这个过程中的辛苦,导致这个从老祖先传下来的好宝贝,越来越稀少。

我是在2015年的时候,在和一些老姜农的聊天中获取到的这个信息,后来我也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工作,包括翻阅县志,查阅历史资料,走访古稀老人,自己亲自体验,邀请亲朋好友试喝测试效果等,确定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发扬光大的好手艺,也是一个难得的药食同源的食疗好宝贝。

于是,我从2015年夏季开始,着手挖掘、宣传和推广“晒伏姜”,虚心向各位老前辈请教制作工艺,每年的“三伏天”,在学习、挖掘“晒伏姜”的过程中,我觉得我出的汗都能有几十斤之多。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目前“晒伏姜”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同时也为很多人解除了病痛,解决了很多人的亚健康状态,该产品也引起了国内多家养生机构的关注,来博爱县考察、研究博爱怀姜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一些大的平台和机构。2018年7月份,在央视七套和一亩田联合开展的农产品“寻宝”活动中,“晒伏姜”也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认可,在众多的“农产品宝贝”中脱颖而出。

我真心的希望,“晒伏姜”这样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在博爱发扬光大,不仅仅是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和快乐,也会让更多的姜农在这个产品中受益,让“博爱怀姜”成为一个继“四大怀药”之后的,名副其实的第五大怀药。

夏至时节阳气旺 冬病夏治最佳时


今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是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交节点,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至”不做“到”解,而作“极”解。指当天的夏季日影最长,并开始炎热。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夏至这天虽然日照时间最长,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

传统中医学认为夏至节气标志这一年进入阳气最旺时节,最近几年人们越来越推崇“冬病夏治”,所以在夏至这已节气后养生保健,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夏至,天地间的阳气达到极致,进入盛夏,在此以后,阳将渐消而阴逐渐增长。夏至日当天白昼最长,黑夜最短。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嵇康《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意为我们应当使心神安静,不可让外界的燥热扰乱心神。

夏至后,养生保健忌三点:

一、忌夜食生冷:

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饮食,生菜、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食用此类食物。夜间亦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二、忌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青中男性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可以见到的病症如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甚则变生原因不明的发热证。同时,即使是热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风,对小儿尤其如此。

三、忌夜卧贪凉:

中医认为“头乃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吹冷,极易导致阳气折损,天长日久,则阳气散尽而毙命。因此,我们现代人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是严重的。

通过夏至节气养生保健达到扶正固本,提高免疫力,让冬季常见病症提前远离我们。

排出体内多余湿气,先养好脾胃才是治本之道!


湿气会引来一些恶疾,让你患上疾病,那体内多余的湿气如何排出呢?可以从日常生活方式入手,相信你会成功排出体内湿气,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如何祛湿!

湿气都有哪些危害?

1.伤害关节。湿气进入关节,与寒相遇,会形成寒湿,是引发炎症,导致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

2.带下病。体内湿气过重,容易导致脾虚,使得湿气下注,使得女性出现白带多,白带有异味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炎症。

排出体内多余湿气,先养好脾胃才是治本之道!

3.月经不调。经常居住在潮湿环境,或者经常让身体受湿受潮的女人,体质会比较差,在经期前后会有四肢疲倦,低热难退,月经量少,痛经等症状。

4.阴道炎。阴道炎除了和感染源有关之外,还与体内湿气有关。对于属于湿热体质或喜欢吃辛辣油腻等食物的人,容易造成内环境火大湿气重,从而诱发阴道炎或导致阴道炎反复。这类人调理,要先从身体祛湿上下手。

5.肥胖+浮肿。湿气入皮下,会影响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降低脂肪燃烧效率,从而导致肥胖。过多的湿气滞留在体内,加重脾运化水湿的负担,就像马车超载一样,有时甚至会影响肾的利尿功能,严重的可继发全身浮肿。

6.影响排泄。湿气过重,会造成湿气黏肠,大便次数增多,且有拉不干净的感觉。中医说,湿气如裹,湿气重会影响细胞间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湿棉被盖在人的身上一样,会让你常常有头沉、无精打采的感觉。

7.影响性功能。外湿多由气候潮湿,坐卧湿地而致病。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湿气影响肾气的宣化功能,导致水汽停滞,造成肾积水,影响性功能。

除了上述危害外,体内湿气重的人会有全身乏力,排便粘腻感等多种不适症状,时间久了容易患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

减湿去湿从生活方式着手

第1招: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第2招: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

第3招:避开湿气的环境

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所以日常生活中应当留心: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借助电器进行除湿。

养脾胃是祛湿治本之道

排出体内多余湿气,先养好脾胃才是治本之道!

《黄帝内经》中记载了一款食疗袪湿的方子,以红豆、薏米为主,几千年来百试百灵,留传至今,不知道造福了多少受湿气所害的人们。

此配方的精妙之处在于:配红豆的薏米要通过细火炒制,薏米性寒必须使用炒过的薏米来减轻寒性,否则会伤脾。更必须铺以红枣、枸杞、荞麦、葛根,滋补脾胃、相辅相成,再加上冰糖可入肺、脾经,有补中益气,和胃润肺止咳的功效。这样食用,才能发挥真正的效果。

由于湿气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的运化功能不足。因此,祛除了多余的湿气之后,还得养脾胃。在祛除湿气之后,可以用四君子汤: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煲汤,有健脾养胃的功能。还可以通过一些食疗的方式,达到健脾祛湿的功效。如用淮山、茯苓、薏米煲汤。这是夏季常用的健脾祛湿汤方。

湿气常常潜伏在我们的体内。如果在阴湿天气时身体出现肠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肤起疹子、雀斑加重,说明你身体内的湿气太重了,需要及时祛除。

穴位养生,巧用穴位祛湿气,4个穴位,湿气全无



湿气是导致多种疾病重要的因素。起初会引起舌苔的厚腻泛黄、皮肤起疹起痘长斑,稍重的时候会出现胸闷乏力、体态困乏、咽喉肿痛、大便不成形等症状,再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关节疼痛、体型肥胖,久而久之还会引发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

湿邪对于人的伤害是隐蔽并且缓慢的,经常会被人所忽略。

这里介绍10种现象可以自己测试一下体内是否有湿气的存在。

大家可以对照以上的症状,如果符合1-2点,您体内就有湿气了。符合的越多湿气越重。

那么如何在平日里通过一些方法解决掉体内的湿气,下面4种祛湿穴位,自己在家就可以轻松的消除。

①大椎穴

位置:颈后正中,位于颈部和背部交接处突出位下缘,也就是第七颈椎棘突处。取穴时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上方就是。

大椎穴

按摩方法:低头,双手十指交叉放到大椎穴的部位,用双手大拇指同时用力来回揉擦大椎穴,直至大椎穴发热。大椎穴容易受湿气的入侵,尤其很多要风度的年轻人在冬季的时候不会去带围脖,风邪很容易从此穴进入,造成肩颈病症和肩膀、颈椎酸痛不适。刺激该穴位可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提高免疫力。

②神阙穴

位置:脐中部,也就是肚脐眼处

神阙穴

该穴位受湿邪入侵,则脾胃不适、腹胀、大便粘腻,女性朋友还会引发如白带增多、经血不畅等妇科炎症。腹部同颈部一样都要以保暖为主,刺激神阙有助于健脾除湿、强健身体。这里还要提一下,揉神阙时需要按顺时针进行按摩,家里有艾柱的朋友也可用艾柱炙熏此穴,艾灸盒也可以,点燃后固定在腹部20分钟左右,注意温度的把控,避免烫伤。

③涌泉穴

位置:足底,足前凹陷处第二第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于足底掌心前面正中凹陷处来寻找穴位。

涌泉穴

涌泉穴这个穴位想必很多人都了解,受湿邪入侵的话会导致膝关节疼痛、风湿、以及全身的疲劳、浮肿。此穴位早晚可各按一次,3-5分钟就可以,以有酸痛感为佳,两侧交替进行。也可以用温热水泡脚后艾灸。双脚各15分钟左右。并且还能有效的解决因肾亏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头痛、腰痛一系列症状。

最后一个介绍的

④阴陵泉穴

阴陵泉

位置: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每次按摩100-160下,最好早晚各一次。可以缓解膝盖疼痛、两脚笨重、行走不畅之感。并且通过刺激该穴位达到清利湿热,通经活络的效果。

大家平日里经常按摩一下这几个穴位,不仅可以祛除体内的湿邪,同样还有着其它的保健效果。不熬时,不费力,又能对身体有益,何乐而不为。

冬吃萝卜夏吃姜 冬季养生应该多吃萝卜


冬天吃什么菜好?冬吃萝卜夏吃姜也许能回答你这个问题。胡萝卜包含多种胡萝卜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因此被称作平民人参.在干燥的季节里,吃点胡萝卜,还有滋补的功效。

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冬季是一年的片尾曲,立冬就是提醒大家要开始注意收藏健康养料,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养生基础了。民谚后立冬萝卜赛参汤,不劳医生开药方.说起萝卜养生,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是红萝卜、青萝卜、白萝卜和水萝卜究竟怎么选择,又有哪些饮食要点呢?

胡萝卜包含多种胡萝卜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因此被称作平民人参.在干燥的季节里,吃点胡萝卜,还有滋润皮肤的作用。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食疗保健专家徐大成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中医认为胡萝卜可以补中气、健胃消食、壮元阳、安五脏。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它在小肠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A对皮肤的表皮层有保护作用。

因此,在干燥寒冷的冬季,广大市民特别是上班族不妨多吃些胡萝卜来保健养生和美容护肤。

徐大成副主任中医师提醒,-胡萝卜素只有溶解在油脂中时,才能转变为维生素A,被人体所吸收,所以胡萝卜宜用油炒,或将胡萝卜切成块,加入调味品后,与肉类一起炖。

徐医生推荐法式胡萝卜汤

首先准备胡萝卜50克,芹菜50克,土豆(黄皮)50克,紫苏叶10克。盐、胡椒粉、味精、大葱、柠檬、奶油适量。将胡萝卜、土豆去皮洗净切成丁加油烹炒后备用;芹菜择洗干净切段;紫苏叶切碎末;锅内添水烧开,放入蔬菜焯熟,捞出控水;将蔬菜用搅拌器搅碎,放回原汤烧开,加入精盐、胡椒粉、柠檬汁,撒上紫苏末,加适量酸奶油搅匀即可。

冰糖白萝卜饮润肺止咳

秋末冬初的时候,很多市民会感觉肺部不适,特别是早上一起床,总感觉喉咙干干的,加上雾霾天多,你的肺每天都在经历着这些尘埃的轮番攻击,稍不留神就会致病。

南京中医药大学食疗保健专家郭海英教授介绍说,中医认为肺乃娇脏,是外邪首先侵袭的脏腑,在立冬以后需要特别呵护。而白萝卜有一定的润肺止咳功效。

此外,白萝卜中富含大量的维生素和磷、铁等矿物质。白萝卜生吃促消化,熟吃补气。生吃时其辛辣的成分可促胃液分泌,调整胃肠机能,还有消炎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白萝卜属于寒凉性蔬菜,体质偏寒的,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吃。

对于轻度的肺热咳嗽患者不妨吃一些冰糖萝卜饮.

冰糖萝卜饮的具体做法是:把白萝卜洗净,擦干水,在萝卜的上部1/3处横切一刀,上部1/3处放在一边,用小刀把下部中心掏空,在挖空处放入冰糖。再把切去的1/3白萝卜盖好,周边用牙签固定好,把萝卜放入密封罐,放入冰箱保存,五六天后拿出来,打开萝卜,里面的冰糖已化为浓汁。将汁水滗出,再加少许蜂蜜,即可做成冰糖萝卜饮。

养骨才是养命,夏季该如何“养骨”?


身子骨硬朗究竟意味着什么?健硕、硬朗、灵活。身子骨道出了一个人体生理的秘密:身体健康,落点在骨上。防病祛病,最关键的切入点,在于养骨。

养护受伤的骨骼,很有必要

任何事情都必须首先遵从自然定律,养骨也不例外。地心引力是对骨骼影响最大的自然力量,如何顺应地心引力,维持骨骼平衡也就成为养骨的首要任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代人生活条件越来越舒适,可以随时斜卧沙发、睡软床,这些都导致我们很难长期保持最符合健康需求的动作和姿势。此外,再加上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精神紧张,又让我们肌肉紧绷,骨骼受到牵扯而加重了失衡。

养生先养骨,才能百病莫侵

事实上,大多数疾病都与我们的骨骼有关,骨骼的好坏强弱是因,疾病是果。简单地讲:沿着脊椎的31对神经分别由脊椎骨与脊椎骨之间的椎间孔伸出而贯穿全身。所有的脊神经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讯息。

因此,当脊椎发生异常时,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器官;同样,当器官不健康时,也可以从脊椎骨上找到异常之处,而且可以直接通过养护脊椎拔除病根,永葆年轻与健康。

所以,养生必须先养好骨,骨养好了,才能百病莫侵。


夏日为什么适合养骨?

首先,天气热,人们普遍穿着暴露,阳光充足,皮肤受紫外线照射后可将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增加骨密度。

其次,夏天进行室外活动,能够增加骨骼的弹性和韧性,从而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

再次,中医讲究冬病夏治,冬天的骨头也需要夏天养。在夏季将骨骼、关节调养好了,等到秋冬来临时,就可免去往年的骨关节疾病发作的痛苦。因此,夏天养骨,能改善人们尤其是老年人的腰背酸痛、小腿抽筋、关节活动不灵活等骨质疏松的症状。



如何养骨才是养了根本?

全身骨骼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完美结构,牵一骨而动全身,所以养骨要有全局观念,从头到脚都要在平日里悉心养护,生病时也要循着全身骨骼的线索寻找病源。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是养生大忌,更是养骨的误区。

在夏季该如何养骨呢?

首先,要注意饮食补钙

多喝骨头汤和虾皮冬瓜汤,多吃富含钙质的深绿色蔬菜,这样可以在活性维生素D充足的情况下,促进钙质的吸收;中老年人可常吃一些蹄筋和肉皮,摄入一些胶原蛋白,从而增加骨骼的韧性。


其次,要注意增加户外活动

运动可以促进骨骼对钙质的吸收,增加骨骼的弹性和韧性。灸大夫建议,最好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应选在每天的上午10点以前和下午的4点以后,以防中暑。而且活动时应穿半袖衫和短裤,让阳光直射关节部位。

再次,适当做艾灸

再次,适当做艾灸。夏季是排寒化湿最好的季节,艾灸养阳,可袪除体内以前堆积的寒湿,让冬季易发作的风湿骨痛减轻或消失不见。

第四,不吃或少吃导致骨骼钙流失的食物

夏天是饮用啤酒的黄金季节,但是过量饮酒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啤酒和白酒,它们会抑制骨生长因子,加快骨中钙的丢失。此外,长期大量饮用碳酸饮料和咖啡,也会导致人体骨骼钙的流失。

第五,养骨的重点在于养护督脉

脊椎是人体督脉循行区域,是人的活力的中心,督脉统领一身之阳气。阳气弱则脊柱不立、脊柱弯曲、错位,易导致阳气上行不畅,造成腰酸软、背无力、颈酸痛、脑缺氧、记忆力减退症状等。所以,夏季需要多通一通督脉。


打通督脉小妙招:摇篮式

【运动步骤】:

1.在地面上铺一条毯子,地面不要太硬,坐好以后双腿弯曲,双手扶住膝盖,重心落在尾骨和坐骨之间,也就是臀部下面。

2.把双脚抬起来,大腿一定是靠近小腹的。

3.保持这个动作,前后地摇摆,即滚动的一个动作,我们把它叫做摇篮式。

这种背部的滚动,每天早晨滚一滚,反复地滚上三到五分钟。每次这样滚完以后,我们就会感觉到背部是热热的。热代表气血疏通过来了,阳气生发,通则不痛,能够缓解各种腰背的问题。

这时候我们再照镜子,就会发现自己的气色,都会更加地红润。所以这个夏季,我们把它定为必修功课,坚持做下来,就是我们提升活力、保养脊椎的最好方法。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3养生常识频道《冬病夏养 祛湿气才是养生重点》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夏季养生冬病夏治”专题供您欣赏!

冬病夏养 祛湿气才是养生重点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