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冬病夏治 > 导航 > 养生冬病夏治

大暑节气的养生之道 “冬病夏治”

夏季养生冬病夏治。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接受养生的理念,养生关系着每一个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中关于四季养生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大暑节气的养生之道 “冬病夏治””,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大暑,是一年中热的节气。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

大暑时节即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快的时期,也是乡村田野蟋蟀多的季节,我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大暑也是雷阵雨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晴天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夏季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而导致疰夏、中暑等病。如果当你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多为中暑先兆。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夏季预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有条件的人,进入夏季后,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如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克,飞滑石、炒麦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也可在暑热之季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大暑是全年温度高,阳气盛的时节,在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是佳的治疗时机。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相关推荐

2014年冬病夏治时间


养生导读:冬病夏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通过在2020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2020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那么2014年什么时候冬病夏治最佳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冬病夏治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选择治疗时机非常重要。三伏天是全年最炎热的时节,同时人体也正处于阳气最为旺盛、气血通畅、皮肤腠理松弛的状态。在此期间采用穴位贴敷疗法来预防冬病,将辛温发散的药物精制而成药膏贴敷于穴位,能最大程度地起到温阳益气、通经活络、祛风散寒止痛等作用,对冬病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一般来说,三伏天是从二十四节气的小暑后开始,横跨小暑、大暑、立秋三个节气,分为初、中、末伏,共30天,还有些年份是40天。为顺应天时,贴敷治疗定在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而当遇到历时40天的三伏天时,为了保证治疗的连贯性,使每次贴敷的间隔时间相同,通常会增加一次,称之为加强灸。

需要提醒的是,其实穴位贴敷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并不是只限于三伏天使用。数据显示,三伏天和非三伏天做穴位贴敷对预防冬病发作都有效果,只不过前者效果更好些。

大暑养生 大暑节气的养生策略


现在已经是大暑节气,在大暑节气里人们的生活环境只能是一个词炎热。那么在大暑节气里人们应当遵循怎样的养生原则呢?你知道自己在大暑节气里的一些养生误区吗?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大暑养生的一些知识。大家来看下文吧。

大暑养生

一、保持良好心境

常言道:心静自然凉,所以大家在大暑炎热的天气里一定要保持清净的心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经常幻想一些树荫,这样能够使你心平气和。

 二、调整起居

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好每天中午午睡0.51小时,因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容易患病。

三、药食同源

1、薏米小豆粥:原料:薏米20克,赤小豆30克,大米100克,水适量。制法:将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时,大米洗净,加入适量的水,同煮成粥。功效与主治: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消暑的功效,适用于长夏体倦困重、食欲不振者食用。

2、橘皮茶:原料:橘皮若干,冰糖椅子口味定,直接用开水浸泡饮用。

功能与作用:此原则具有理气开胃、燥湿除热之功效,对大暑天气引起的脘腹胀满、食欲下降有很好的作用。

 四、注意饮食调养

1、及时补充水分,同时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品以增强体质,使湿热之邪无隙可乘。但所选食物一定要清淡,不可过于滋腻,否则极易碍胃,导致消化不良。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甲鱼、豆浆等都是进补佳品。

冬病夏治是什么意思


养生导读: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

冬病夏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根据穴位的主治病证,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药物注射、艾灸、埋线、刮痧、拔罐,或内服药物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措施为三伏天的药物穴位贴敷(即天灸疗法,常采用具有温通功效的中药组方制成贴敷药物),因其疗效明显、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发现,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疗效显著,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根据具体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分别于三伏天各敷一次。

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以机体自我感觉可以耐受为度,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同时可配合辨证施治的中药内服等治疗措施,冬病夏治的疗程最好连续应用3~5年。

冬病夏治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2、风湿免疫性疾病

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3、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4、耳鼻喉科疾病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5、儿科疾病

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6、慢性皮肤病

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7、妇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8、其他

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冬病夏治包含了中医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建议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证的具体表现辨证施用。

推荐“冬病夏治” 还你健康身体


冬病夏治,除了我们目前常用的中药外敷,也就是天灸,还有其它几种方法,你知道吗?河南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治医师吕沛宛这样解释:

冬病夏治方法众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饮食

在饮食上,2020夏季气候较为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浓重,要多吃杂粮,不可过多食用热性食物如川菜、荔枝等,以免内热过重。此外,冷食瓜果也应当适可而止,不可过多食用,以免损伤到脾胃。口味浓重的饮食,则容易产生湿热,激发各类疾病。《论》中曾说道: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 炎热亦于或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意念中存想心中有冰雪,便不会感到天气极其炎热了。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变化,一般2020夏季宜晚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天灸

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是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也称药物发泡和敷贴发泡。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阳气最旺的三天。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观点,三伏天便成为了人们治疗宿寒引起的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天灸治疗后皮肤会有发热感,以皮肤感觉和耐受程度为观察指标,避免灼伤皮肤。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自己也可涂些皮肤软膏以减缓刺激,如果已经发起水泡时,应避免抓破感染,可以涂烫伤软膏做保护。

夏日养生要做到清热消暑、冬病夏治


立夏一到,天气就开始热了起来。夏天常夹有火热之气,因此夏日养生要做到清热消暑以及冬病夏治。Ok提醒各位要遵循以下四个养生原则。

一、夏日养生要清热消暑

夏日气温高,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妙方:消暑菠萝酒

配方:中兴菠萝1个,赤砂糖300克,米酒2000毫升。

制作方法:选取七八成熟,略带香甜味,按之稍软的菠萝1只,切除果柄及头部,将菠萝连皮纵切为4块,每块再切成厚片,放入3000毫升容量的广口瓶中,倒入米酒,加糖,密封浸泡,每2~3日略加摇动1次,经1个月左右即可饮用。菠萝取出,去皮后可以食用。

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渴,消暑提神,化食止泻。适用于热病烦渴,伤暑,积食,泄泻等,亦可以提神,解除疲劳。

服法:每日2次,每次10~15毫升。

说明:菠萝又名凤梨、波萝蜜,味甘酸,性温。《本草纲目》载:菠萝蜜瓤味甘香,微酸,平,无毒。主止渴解烦,醒酒,益气,令人悦泽。核中仁味同,主补中益气,令人不饥,轻健。菠萝果皮和果肉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B和C,酒浸可以使菠萝的营养成分充分溶出。菠萝中含有的菠萝蛋白酶,具有抗炎、抗水肿及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有过敏体质的人过食菠萝会因蛋白酶过敏而引起菠萝中毒,称为菠萝病。所以,对菠萝过敏者不可服用本酒。

大暑节气的养生之道 “冬病夏治”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