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

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

2019-10-13

蜜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通注意养生!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注意养生,这种“恶”会报复我们的身体。您是否正在关注中医养生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蜜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蜜枇杷叶的名字是非常的多,比如巴叶或者是卢橘等等,经常的食用可以起到清肺止咳以及和胃还有止渴的功效,其实枇杷的叶子也有很多的功效,所以大家要及时的进行利用,以免出现浪费的现象发生,枇杷的口感也味道都可以让很多人群接受,那么蜜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

第一,蜜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

中药蜜枇杷叶和枇杷一样有止渴的作用,中药蜜枇杷叶里面有很多的维生素,而且可以清热败毒火,可以化去人体内的肺热。平时将中药蜜枇杷叶泡水后当做茶来喝,能够调理好本事的咳喘症状。中药蜜枇杷叶里面还有维生素A,能偶保护视力,加强眼部的健康。

第二,都说枇杷全身都是宝,

中药蜜枇杷叶中的矿物质元素并不比一般的茶叶少,中药蜜枇杷叶泡茶喝,能够强健人体的体魄,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中药蜜枇杷叶还可以下气消热,调理胃部胀气问题,多喝中药蜜枇杷叶来泡水,慢慢就能促使胃部不适问题得到改善。

第三,风热咳嗽亦可配以前胡

、桑叶等以疏风宣肺止咳。以其止咳力佳,配以麦冬、阿胶又能治肺燥咳嗽;久咳痰血可配白及、藕节、生地黄、蛤粉炒阿胶以清肺补肺、止咳止血;若兼痰多者,则再配川贝母、叭旦杏仁等以加强化痰作用。

蜜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

妊娠呕吐,枇杷叶配生姜煎服;小儿吐乳不止,配母丁香为末,枣汤调下。枇杷根:苦,平。清肺止咳,镇痛下乳。主治肺结核咳嗽,风湿筋骨痛,乳汁不通中药蜜枇杷叶虽然能偶润肺止咳,但是吃的太多会有加剧肺部湿热的问题。肺部的湿热淤积对身体不好,而同时身体虚寒的人多吃中药蜜枇杷叶反而容易造成腹泻。

ys630.COm精选阅读

枇杷叶的功效有哪些


枇杷是民间常见的一种食物,枇杷全身都是宝,不仅枇杷果非常的好吃,同时枇杷叶对于咳嗽的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很多治疗咳嗽的药物里面都含有枇杷这种成分。其实除了对于咳嗽进行治疗之外,枇杷对于很多其他疾病的治疗也具有很好的效果,那么枇杷叶的功效是什么?

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本品所含苦杏仁甙在体内水解产生的氢氰酸有止咳作用.

水煎剂或乙酸乙酯提取物有祛痰和平喘作用.其叶所含之挥发油有轻度祛痰作用.亦有报告指出, 枇杷叶止咳作用强, 祛痰作用较差。

抗菌作用

实验表明:本品水煎剂或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白色或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抗菌作用.但有人认为, 枇杷叶无抗菌作用, 并能刺激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其他作用

有报告指出, 枇杷叶乙醇冷浸提取物对大鼠角叉菜胶所致足肿胀局部用药有抗炎作用, 温浸提取物局部用药或灌胃给药、冷浸提取物灌胃给药均无抗炎作用.

补充营养

枇杷含有多种营养素,能够有效地补充机体营养成分,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发挥强身健体的作用。

在食用枇杷叶治疗疾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胃寒呕吐的患者不能食用这种药物,同时患有肺部疾病的患者也不能食用这种食物。枇杷叶里面含有一些毒性,对于我们的身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导致患者出现强烈咳嗽等症状需要引起重视。

枇杷叶丸的功效与作用


你知道枇杷叶丸吗,相信有许多人都有接触过,因为枇杷叶丸的用途是比较广泛的。枇杷叶丸里面包含有几种不同类型的中药材,对人体的健康十分的有益处,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枇杷叶2斤(蜜炙),山药1斤,枸杞子,山茱萸(去核)半斤,吴茱萸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崩,经事失期,或前或后,不育。

【用法用量】方中枸杞子用量原缺。

【摘录】《扶寿精方》

【处方】枇杷叶(去毛,炙)1两半,杏仁(浆水浸1宿,去皮尖双仁,炒)1两半,半夏(浆水浸1宿,炒)1两半,丁香大者1分,木香1分,皂荚肥长1尺者1挺(去皮,酥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风面上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7丸或10丸,食后取杏仁膏(别用杏仁半升去皮尖,麸炒,研膏)1匙,水1盏,同煎1-2沸,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枇杷叶(去毛刺)8两,黄芩(酒炒)4两,甘草1两,天花粉4两。

【制法】上为末,新安酒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风粉刺、鼻渣,初起红色,久则肉匏发肿者。

【用法用量】每服1钱5分,食后并临睡白滚汤、茶汤俱可送下。

【注意】忌火酒、煎炒。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的文章之后,对枇杷叶丸的功效与作用有了很深层次的了解了吧,那么大家知道之后,以后使用枇杷叶丸一定要注意这些,这样才会保证身体能更加健康。

枇杷叶膏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是种好东西,大自然界中的药材经过泡制等工序后都会变成养生的好利器,枇杷叶膏也是其中之一。那么你知道枇杷叶膏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吗?

【来源】为枇杷叶经加工制成的煎膏。

【性状】为黑褐色稠厚的半流体;味甜、微涩。

【炮制】取枇杷叶,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1~1.25(80℃)的清膏。每100g清膏加炼蜜200g或蔗糖200g,加热溶化,混匀,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润燥,止咳化痰。用于肺热燥咳,痰少咽干。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15g,一日2次。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别名】枇杷膏

【处方】鲜枇杷叶(去毛)5斤,川贝5两,莲子(去心)10两,麦冬10两,红枣10两,天冬5两,生地10两,玄参(去节)10两。

【制法】熬汁去滓,将汁炼至滴毛头纸上,背面不阴为标准,收清膏,每清膏1斤兑蜜2斤,收膏装瓶。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止嗽。主虚热咳嗽,气逆喘促,咽肿声哑,口燥舌干,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每服1两,开水冲下。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别名】枇杷膏

【处方】鲜枇杷叶不拘多少(刷去毛)。

【功能主治】止咳,润肺。清热。主肺热久嗽、顿嗽。干呕气逆,咽痛声哑,及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枇杷膏(《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京方])。

【摘录】《中国医学大辞典》

【别名】枇杷膏

【处方】枇杷叶100斤。

【制法】将枇杷叶洗净入锅,加水十倍,煮8小时,去叶取汁,滤清去脚,以丝棉筛滤入锅内,加白蜜40斤,炼熟滤过,收膏,约成膏38斤。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主新久咳嗽,痰粘气逆。

【用法用量】枇杷膏(《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摘录】《中药成方配本》

对于枇杷叶膏等很多中药方剂来说,如果改变各个中药材的数量,配比或是制作方法等,都将会得出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要严格按照医师的叮嘱服用,不要擅自更改。

枇杷叶散的功效与作用


由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带来的影响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实除了防治各种病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理,中医给大家推荐了一款食疗方剂枇杷叶散,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枇杷叶(去毛.炙)、厚朴(姜制)、陈皮、丁香,各半两。白茅根、麦门冬(去心)、干木瓜、甘草(炙),各一两。香薷,七钱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中暑伏热,烦渴引饮,呕哕恶心,头目昏眩。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生姜汤或冷水调下,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枇杷叶(去毛.炙)、陈皮(汤去瓤.焙)、丁香,各半两。厚朴(去皮.涂姜汁炙)四两,白茅根、麦门冬(去心.焙)、干木瓜、甘草(炙),各一两。香薷三分。

【炮制】上件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伤冷,饮食不化,胸膈痞闷,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口干烦渴,肢体困倦,全不思食,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利转筋,烦躁引饮。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温水调下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枇杷叶(去毛,炙)陈皮(汤,去瓤,焙)丁香各15克 厚朴(去皮,涂姜汁炙)120克 白茅根 麦门冬(去心,焙)干木瓜 甘草(炙)各30克 香薷23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伤冷,饮食不化,胸膈痞闷,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口于烦渴,肢体困倦.全不思食,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利转筋,烦躁引饮。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50毫升,入生姜2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温水调下亦得;如烦躁,用新汲水调下,不计时候。小儿三岁以下,可服1.5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枇杷叶1分(拭去毛,炙微黄),川升麻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茅根1两(锉),竹茹3分,贝母半两(煨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壮热,咳嗽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大枣1个(擘),生姜少许,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前胡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槟榔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2分(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反胃呕哕不止,胸膈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三十六

【处方】枇杷叶半两(去毛,微炙),麦门冬3分(去心),厚朴半两(去皴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干葛根3分(锉),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伤寒,呕哕不止,虚烦渴躁。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前胡1两(去芦头),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人参3分(去芦头),大腹皮半两(锉),桂心半两,白茯苓1两,白术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木香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消痰饮,顺气思食。主虚劳。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槟榔1两,赤茯苓1两,高良姜半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前胡1两(去芦头),细辛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上气呕吐,心胸满闷,痰滞,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别名】枇杷叶汤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人参3分(去芦头),桂心3分,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诃梨勒皮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痰气逆,不能食。

【用法用量】枇杷叶汤(《圣济总录》卷十七)。

【摘录】《圣惠》卷二十

【处方】枇杷叶、苡仁、麦冬、橘红各等分。

【功能主治】降肺气。主劳嗽。

【摘录】《不居集》上集卷十五

【处方】枇杷叶(去筋膜丝及毛衣)1两,山栀子5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肺风并糟鼻。

【用法用量】每服2钱或3钱,食后好酒调下。

【摘录】《增补内经拾遗》卷四引《集验方》

【处方】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人参半两(去芦头),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黄芩半两,栀子仁半两,石膏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头痛壮热,食即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枇杷叶3分(拭去毛,炙微黄),前胡1两(去芦头),槟榔1两,草豆蔻1两(去皮),人参1两(去芦头),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脾胃气虚,食不消化,食即欲呕。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人参1两(去芦头),槟榔1两,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桔梗1两(去芦头),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气膈吐涎痰,食不消化,心腹痞满雷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人参1两(去芦头),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痰饮,发即烦闷不安,兼吐痰水。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侯。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枇杷叶半两,半夏半两,麦门冬半两,人参半两,甘草半两,诃子目1两,藿香1两,枳壳3分,陈皮3分(一方无大枣、诃子)。

【功能主治】妊娠心膈气滞,呕吐,不下饮食,神虚烦,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一

【处方】枇杷叶(炙,去毛)1钱,丁香1钱,白茅根1分,人参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胃气虚冷,哕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或1钱匕,煎马齿苋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处方】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藿香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麦门冬半两(去心),诃梨勒1两(煨,用皮),枳实3分(麸炒微黄),赤茯苓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心膈气滞,呕逆不下饮食,心神虚烦,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枇杷叶(炙去毛)1两,人参1两,茯苓1两,白术1两,羌活1两,黄耆1两,甘草(炙)半两,半夏(汤洗去滑,切破,焙干)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凉心润肺,消壅。主老人脾肺客热,上焦滞痰。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薄荷,煎至7分,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养老奉亲》

【处方】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红兰花1两,桂心半两,当归3分(锉,微炒),赤芍药1分,人参3分(去芦头),芦根3分(锉),白术1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血气壅滞,心烦呕逆,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枇杷叶(去毛,阴干)1两,山栀子半两,百部2钱半,槟榔2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鼻疳赤烂。

【用法用量】每服3钱,儿小者2钱,更小1钱,白汤调下。

【摘录】《准绳·幼科》卷八

【处方】枇杷叶(去毛,炙)半两,陈皮(汤浸,去瓤,焙)半两,丁香半两,厚朴(去皮,涂姜汁炙)4两,白茅根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干木瓜1两,甘草(炙)1两,香薷3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伤冷,饮食不化,胸膈痞闷,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口干烦渴,肢体困倦,全不思食,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利转筋,烦躁引饮。暑毒攻心,呕吐鲜血。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兰台规范》引作“枇杷散”。

【摘录】《局方》卷二

【别名】枇杷叶汤

【处方】枇杷叶3分(拭去毛,炙微黄),麦门冬3分(去心),葛根3分(锉),人参3分(去芦头),赤茯苓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干呕,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枇杷叶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五)。方中赤茯苓,《圣济总录》作“白茯苓”。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木通半两(锉),前胡半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去心),麻仁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犀角屑半两,赤茯苓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壅痰滞,呕哕,见食即吐。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草豆蔻半两(去皮),人参1两(去芦头),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大腹皮半两(锉),白术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温胃。主痰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枇杷叶3两(拭去毛,炙微黄),前胡2两半(去芦头),赤茯苓2两,桂心3分,犀角屑1两,槟榔1两,桑根白皮3分(锉),赤芍药1两半,芦根3分(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往来寒热,胸胁气满,干呕。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枇杷叶1分(拭去毛,微炙黄),母丁香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吐乳不定。

【用法用量】如吐者,乳头上涂1字,令儿咂便止。

【摘录】《圣惠》卷八十二

【处方】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白术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木香半两,大腹皮1两(锉),半夏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人参1两(去芦头),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已解,犹有风冷,痰滞胸膈,噎塞食饮,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别名】枇杷叶汤、香葛散

【处方】枇杷叶(拭去毛,炙令黄)1分,葛根(锉)1分,胡黄连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玄参1分,麦门冬半两(去心,焙)。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气壅烦热,渴不止,少欲乳食。

【用法用量】枇杷叶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八)、香葛散(《普济方》三八六)。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人参半两,枇杷叶(去毛,以枣汁炙令黄)半两,白术半两,陈皮半两,前胡半两,藿香叶半两,白茯苓半两,桔梗1分,甘草1分,白豆蔻半两,半夏曲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调适阴阳,和养脾胃。主食饮易伤,腹胁痞满,口干多渴,常欲饮冷,四肢倦怠,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鸡峰》卷十三

【处方】枇杷叶(去毛)1钱,人参(去芦)1钱,茯苓(去皮)半两,茅根2分,半夏3分(汤浸7次)。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定呕吐,利膈。主翻胃呕吐,霍乱。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枇杷散”、《准绳·类方》引作“枇杷叶饮”。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枇杷叶气味苦辛,入手太阴、足阳明,最能下气,冬夏不凋,得天地四时之气;人参气味甘温,入足阳明;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足阳明;茅根气味甘寒,入手太阴、足阳明,能除伏郁之热;半夏气味辛温,入足阳明;使以生姜、槟榔末,取其辛通而能下行也。此呕吐,中脘如痞,膈间之气不利,苦辛之药以下其气,急以甘温补中之品护持中土,则土旺而浊不侵犯矣。

【摘录】《本事》卷四引庞老方

【处方】丁香3钱,干姜3钱,半夏(汤浸,洗)3钱,沉香3钱,枇杷叶(姜汁涂,炙)3钱,肉豆蔻3钱(面包煨),甘草5钱半(炙),白豆蔻仁(炒)6钱,陈皮6钱,缩砂仁(炒)6钱,茯神(去木)1两,白术1两,槟榔2钱半(煨),青皮4钱半,木香4钱。

【功能主治】调理脾胃,清膈下气.去积滞,舒气除痰,推陈纳新。主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枣子1个,煎至7分,不拘时候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四

【别名】枇杷叶煎

【处方】枇杷叶(去毛)、陈皮(去白)各等分。

【制法】上为粉末。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呕逆吐食。五噎。

【用法用量】枇杷叶煎(《医统》卷二十七)。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处方】枇杷叶(去毛)3钱,生姜3钱,罂粟壳(去瓤蒂)3钱。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伏暑暴泻。暑天有初感便泻,或赤或白,小便不利,烦躁而呕,用五苓散、六和汤未止;兼治暑毒。

【用法用量】用水2大盏,蜜1合,粟米百余粒,酒半合,同煎至1盏以下,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七引鲍氏方

通过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绍了关于枇杷叶散的知识,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对枇杷叶散的认识是很多的。我们对药材的认识越多的话,在使用的时候才会更加清楚这个药物有什么作用,这样就不会怕使用错误的情况出现。

枇杷叶粥的功效与作用


偏方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很熟悉的,平时生活中的许多食材都可以成为某种偏方的原料,大家或多或少的都会做几个,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枇杷叶粥是如何制作的。

枇杷叶粥

【来源】《老老恒言》

【原料】枇杷叶10~15克 粳米100克 冰糖适量

【制法】将枇杷叶用纱布包好放入砂锅内,加水200克煎至100克,去渣入粳米、冰糖,再加水600克,煮成稀薄粥。

【用法】每日早晚温热服之,3~5天为一疗程。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降气。适用于急性气管炎、大叶性肺炎、衄血以及胃热呕吐呃逆等症。

看了上文的介绍,你是否觉得枇杷叶粥也是很容易做的呢?但说实话如果对枇杷叶粥的火候掌握的不好的话,它的作用是不能达到与理想中的一样的。我们可以在食疗养生的同时经常锻炼身体,这样才是最健康的。

蜜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