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阴阳运动养生法 > 导航 > 内分泌失调症状

身体阴阳失调症状

阴阳运动养生法。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古今的人们对养生有很多相关的劝谕和诗句,药物不能替代养生,只有观念和行动结合的养生才是有效的。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要掌握哪些知识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身体阴阳失调症状”,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当我们去看中医的时候,有时中医会说阴阳失调这四个字,而在西医当中,并没有这样的疾病。其实,所谓的阴阳失调在中医当中是一种病症,也被称之为病机。众所周知,人体阴阳是相对的,也是相互保持平衡的,如果失去了这个平衡,就出现了问题,阴阳失调就是这个道理。那么身体阴阳失调症状都有哪些?

临床表现

在临床上,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多与疾病本质的寒热性质密切相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调经论》又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说明在疾病过程中人体大多存在着病变性质的或寒或热,或寒热错杂,或寒热真假等病理变化。为此,阴阳失调更成为阐释病性寒热变化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病机,明代张景岳的《景岳全书》说:“寒热者,阴阳之化也。”

1.阳盛其临床表现多见壮热恶热、躁扰不宁,面红烦渴,便干尿黄,苔黄脉数等实性热性症状。

2.阴盛其临床表现多见四肢厥冷、恶寒喜暖、脘腹冷痛,或泄泻水肿、踡卧少动、口淡不渴、痰液清稀、苔白脉迟等实性寒性症状。

3.阳虚其临床表现则是阳气虚衰温煦周身功能减退,阴寒相对亢盛,可见畏寒喜暖、形寒肢冷,精神萎顿、倦卧少动、脉象无力,以及下利消谷、小便清长、水肿发作等证。

4.阴虚临床表现为阴液不足,失其滋润濡养之功,可见口干舌燥、咽干唇干、皮肤干燥、便干尿少、舌红少苔,形体消瘦、盗汗、脉细数,以及午后潮热、五心烦热或颧红升火等证。

5.阳盛格阴临床可见胸腹灼热、恶热、口干舌燥、烦渴而喜冷饮,便干溲赤,舌红苔黄等内热症状,同时可见手足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之象。

6.阴盛格阳临床可见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虚寒症状,同时可见身热而欲盖衣被、面红如妆、脉大但按之无根等假热之象。

7.阳盛耗阴临床可见口舌干燥、口渴、便干尿赤而少、皮肤干燥等阴液不足失其濡润之证。

8.阴盛损阳临床可见畏寒肢冷、面白溲清、便溏等阳虚失于温煦,以及多种机能减退症状。

9.阳损及阴临床多表现为虚寒证与虚热证并见,但以虚寒症状为主,虚热症状次之。

10.阴损及阳临床表现亦为虚寒证与虚热证并见,但以虚热症状为主,虚寒症状次之。

11.亡阳临床可见大汗淋漓、汗稀而凉、肌肤手足逆冷、畏寒踡卧、精神萎靡、神情淡漠、甚则昏迷、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等虚寒并伴衰竭危象的症状。

12.亡阴临床可见汗出如油、汗热而黏、手足温、喘渴烦躁,或昏迷谵妄、形瘦干瘪、皮肤皱褶、目眶深陷、唇舌干裂、舌红而干、脉虚数无力等虚热而见衰竭危象之证。

ys630.COm精选阅读

内分泌失调症状?女性内分泌失调5大症状


女人如果内分泌一旦失调,就会导致皮肤,身体各方面的问题,所以爱美的女性朋友最重要的是调节好内分泌,这样才能让皮肤更好。那么,女性朋友们要怎么去判断自己是否内分泌失调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女性内分泌失调的5大症状吧。

一、情志异常:

脾气急躁、情绪变化较大、多汗、多梦、精神萎靡等症状,年轻人表现出情绪亢奋,绝经后女性则是更年期综合征。

二、体毛异常:

荷尔蒙是促进和抑制人体体毛发育的,所以当荷尔蒙异常时会出现体毛多或者长、秃顶和掉发或者是白头的现象。

三、情绪异常:

有一些内分泌失调女性可有许多精神症状如情绪低落、紧张、恐惧、幻觉、妄想等,甚至有一些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而躯体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误诊为精神疾病。所以一定要重视科学的内分泌检查,不能盲目下结论。

四、衰老:

各种脏器生理功能下降、肌肉松弛下垂、骨量流失、月经提前绝经、老人疣、面部色斑增多等早衰现象。

五、体型异常:

1、体重肥胖:

导致体内酵素异常,缺乏脱脂转化酶帮助人体分解、转化、减少脂肪,加快脂肪的分解速度。有部分女性在生育后雌激素的分泌异常,这也会导致肥胖。

2、乳房变形:

成熟女性乳房像子宫内膜那样,每月一次发生周期性变化,女性的乳房发育大小及丰满情况常取决于雌激素的水平。进入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乳房萎缩,使乳房下垂、乳头向下,影响女性美。


3、局部脂肪堆积:

当女性荷尔蒙异常时较为容易出现的是小腹、腋下、臀部、上臂内侧以及颈部的脂肪堆积。

4、肌肤恶化:

在激素分泌紊乱后,会出现皱纹增多、肤色暗黄无光泽、色斑、黄褐斑以及青春痘。

女人内分泌失调有很多的表现,脸上长斑、白带异常,甚至还会出现性激素紊乱的情况,对身体十分的不利。我们要及时的发现女性身体的不适,及时的采取措施做治疗。

女人内分泌失调的症状?

1、肌肤恶化脸上突然出现了很多黄斑、面色发暗、色斑,抹了不少的化妆品也无济于事,其实这不只是单单的皮肤问题,这些色斑也是内分泌不稳定时再受到外界因素不良刺激引起的。

2、脾气急躁女性内分泌失调都有哪些症状?更年期女性经常会出现一些脾气变得急躁,情绪变化较大的情况,出现出汗、脾气变坏等,这可能是女性内分泌功能出现下降导致的。

3、妇科疾病,妇科内分泌疾病很常见,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量不规律、痛经、月经不调等都是妇科内分泌的疾病,还有一些乳腺疾病也和内分泌失调有关,有些面部色斑也是由于内分泌失调。

4、肥胖,女性内分泌失调都有哪些症状?“喝凉水都长肉”,很多人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据内分泌科医生介绍,这可能和本人的内分泌失调有关系,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不注意膳食平衡等饮食习惯也会对内分泌产生影响。

以上的内容就是对于女人内分泌失调的症状的介绍,希望能够给您带去一定的帮助。很多的女性因为内分泌失调还会出现乳房疾病,更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不孕的情况,需要我们积极的做治疗。女性的身体健康是我们最看重的,我们要积极的调理内分泌,让身体保持最佳的状态。

如果女性对内分泌失调的症状一无所知,那就很难做到疾病早发现,这样内分泌失调的症状就会日益严重,患者所受到的伤害和折磨就会越来越大,那么,究竟内分泌失调会有什么症状呢?

内分泌失调的症状

1、肌肤恶化:肌肤上突然出现了很多黄斑、面色发暗、色斑,抹了不少的化妆品也无济于事,其实这不只是单单的皮肤问题,这些色斑也是内分泌不稳定时再受到外界因素不良刺激引起的。

2、脾气急躁:出现出汗、脾气变坏等,这可能是女性内分泌功能出现下降导致的。

3、妇科疾病:妇科内分泌疾病很常见,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量不规律、痛经、月经不调等都是妇科内分泌的疾病,还有一些乳腺疾病也和内分泌失调有关,有些面部色斑也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

4、肥胖:“喝凉水都长肉”,很多人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可能和本人的内分泌失调有关系,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不注意膳食平衡等饮食习惯也会对内分泌产生影响。

5、不孕:有的女性婚后多年,性生活正常,却怀孕无望。去医院检查,医生告之,先调内分泌。究其原因,是内分泌失调,使得大脑皮层对内分泌的调节不灵,导致某些与怀孕密切相关的激素正常的分泌紊乱,影响怀孕;或是子宫内膜受损,对女性激素的反应不灵敏,反射性地影响内分泌的调节,降低了受孕成功的机会。

6、乳房疾病:乳房胀痛、乳腺增生,其主要原因就是内分泌失调。乳房更重要的作用则是通过雌激素的分泌促进其生长发育,所以一旦内分泌失衡,紊乱,便容易形成乳腺增生及乳腺癌。

7、体毛过多:不论男女,体内的内分泌系统都会同时产生与释放雄性激素与雌性激素,差别在于男生的雄性素较多,女性的雄性素较少,这样才会产生各自的特征。但当体内的内分泌失调时,女性雄性激素分泌过多,就可能会有多毛的症状。

我们不难看出内分泌失调不仅影响女性的健康,还会导致女性出现肥胖、体毛过多的现象,这些对外在形象是有很大影响的,因此,一旦发现有了内分泌失调症状,应及早进行调理和治疗。


女性内分泌失调症状及调理


本文导读:女性内分泌失调有什么症状?女性内分泌失调该如何调理?看看下面文章的介绍。


节食减肥、长时间不运动、工作压力大、不注意生活习惯,这些都是导致哪些内分泌失调的原因,女性内分泌失调会导致月经紊乱、长斑、脸黄等问题,那么,女性内分泌失调该怎么调理呢?

女性内分泌失调症状

女性内分泌失调,是指女性体内分泌的各种激素、神经系统已经失去了正常调节人体代谢和生理功能,而内分泌与女性健康息息相关,一旦内分泌失调,女性就容易出现体毛增多、喜怒无常、长斑长痘、面色发暗、乳房胀痛等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

内分泌发生变化,影响最明显的莫过于月经。月经周期过长过短、月经提前或推迟、经期长短和经血量变化等等,都会受到内分泌的调控,内分泌紊乱失控,就会出现月经不调、痛经。所以,一般来说治疗月经不调等症状,都应该先调节内分泌,内分泌正常了月经自然就正常了。

调节内分泌 重在生活习惯

人体的内分泌腺激素,通常会随年龄增长而失调,同时,也与女性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脱不开关系,尤其现在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紧张,女性内分泌失调的比例也就越来越高。

女性要承受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心情难以放松,紧张的工作和长期压抑的不良情绪,都会成为内分泌失调的诱因。加上如今工业化进程,环境和空气中的污染物变多,一些化学物质进入人体,也会导致女性出现内分泌失调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当今社会以瘦为美,很多女性都盲目的追求节食减肥,而女性摄入的营养不足,就难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需求,内分泌功能就会逐渐出现紊乱。

内分泌失调该怎么样调理?

1、放松情绪

女性往往忽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心理健康往往是内分泌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因为,女性性腺轴的最高司令部是下丘脑,所以,内分泌的调理,一定不能忽视心理上的调节。

2、注意饮食

科学搭配膳食,尽量多样化,兼顾美味与营养,才是女性正确的饮食之道。主食蔬果都不能少,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刺激性的食物,注意补虚化瘀,如果气血不足,还应该多吃一些补血养气的食物,此外,还可以适当用一些重要滋补方剂,有助于调理内分泌、提高免疫力,改善女性体质。

3、泡脚泡澡

寒冷的冬季泡脚泡澡都是很好的选择,尤其可以加点重要来泡。小茴香、车前子、黄芪、玫瑰等药材,可行血气、暖身子。泡澡泡脚可以促进血管收缩和扩张,还能改善新陈代谢,泡的时候按压太溪穴、涌泉穴等,可行气活血,调节内分泌。

4、多做运动

内分泌出现问题,同时也是体内激素分泌出现了问题,人体中的荷尔蒙分布于全身,可协调人体器官,调节生长发育、生殖等。平衡荷尔蒙需要加强健身运动,平时也要按时休息,劳逸结合,特别要控制夜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

中医治疗

1、中医以为,玫瑰的药性十分平和,可能丑养人的心肝血脉。披发体内淤滞的气血,起到平静、安神跟调节内分泌的功能。取玫瑰花15克,大枣3--5枚,西洋参9克,冲泡代茶。可起到理气活血、调养脾胃的功效。对面部有黄褐斑的女性尤为合适。

2、牛肝500克,白菊花9克,白僵蚕9克,白芍9克,白茯苓12克,茵陈12克,生甘草3克,丝瓜30克(后六味放入纱布包内),大米100克,加水2000毫升煮成稠粥,煎后捞出药包,500毫升汤分两日服用。吃肝喝粥,早晚各服一次,每个疗程10天(两天熬一次粥,不要一次熬出来),两疗程之距离一周,连服三个疗程。此方无副作用。


3、桃花(干品)1克,净猪蹄1只,粳米100克,细盐、酱油、生姜末、葱、香油、味精各适量。将桃花焙干,研成细末备用;淘净粳米,把猪蹄皮肉与骨头离开,置铁锅中加适量净水旺火煮沸,改文火炖至猪蹄烂熟时,将骨头掏出,加米及桃花末,文火煨粥,粥成加盐、香油等调料,拌匀。隔日一剂,分数次温服。本方活血化淤,适于产后女性。

4、在清明节前后采集东南方向枝条上花苞初放或未几的桃花300克,与白芷40克同放瓶中,加上等白酒100毫升,密封1个月后开封取用。迟早各饮桃斑白芷酒1盅。饮用时倒少许药酒于手掌之中,双手对擦,待手心发烧后,往返擦面部。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女性内分泌失调的调理方法,女性内分泌失调要从饮食、生活习惯、运动等多方面进行调节,保持好心情,不要让自己有太大压力。

女性内分泌失调症状及食疗


本文导读:内分泌失调是常见的病症,那么女性内分泌失调有哪些症状?女性内分泌失调如何从饮食调理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女性内分泌失调症状及食疗。


内分泌是常见现象,女性内分泌失调对身体的健康也是有一大影响。虽然我们常说内分泌失调,那么女性内分泌失调的症状有哪些呢?内分泌失调该如何饮食呢?跟小编来了解一下。

女性内分泌失调的症状:

1、肌肤变差

可能很多女性都有发现自己脸上肌肤这样的一个变化,就是突然出现了黄斑、色斑,即使用化妆品也不行。很多人首先可能会觉得自己的皮肤是不是有问题,要不然怎么长斑了。其实,这些色斑是因为体内内分泌失调,然后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刺激导致的。

2、脾气变急躁

女性在更年期的时候,会出现情绪变化大,脾气变急躁等情况,这些情况都有可能是女性内分泌功能下降所导致。

3、妇科病症

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妇科病很常见,比如月经不规律、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都属于妇科内分泌疾病。还有乳腺疾病也是跟内分泌有关。

4、饮食失调长胖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就是喝水也会长胖,这是什么原因呢?据医生介绍,喝水也会长胖的人可能是和自己的内分泌失调有关。平时常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膳食不平衡等习惯都会对内分泌产生影响。

5、多年不孕

我们知道不孕的原因非常的多,有的人结婚多年,性生活也正常,但是却无法怀孕,而医生检查是要先调内分泌。女性内分泌的失调,对受孕也是有很大影响。

了解了内分泌失调的症状,那么内分泌失调要如何饮食呢?饮食吃什么好?

女性阴阳失调吃什么药


阴阳是我们中医里的说法,认为健康人是阴阳平衡、五行调和的状态,当阴阳五行紊乱的时候就会发生疾病,虽然说起来感觉玄之又玄,但历代中医都是依据这个治病的,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知识,那么阴阳失调该怎么办呢?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

概述

阴阳失调,既指病证,也指病机。指机体阴阳消长失去平衡的统称。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致病素的作用,导致机体的阴阳消长失去相对的平衡,所出现的阴不制阳,阳不制阴的病理变化。阴阳失调又是脏腑、经络、气血等相互关系的失调,以及表里出入,上下升降等气机运动失常的概括。包括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以及阴阳离决等。

阴寒或阳热某一方盛极或壅遏,致使体内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和维系,进而相互排斥、格拒的病理变化,此为阴阳偏盛病机中比较特殊且少见的病理机转。

阳盛格阴指由于阳热之邪盛极,深伏于里,壅遏于内,致使阳气被遏,郁闭于里,不得外透布达于体表,肢体失其温煦而形成的真热假寒病理状态。多因邪热炽盛,阳热亢极所致,常见于外感热病之极期。

阴盛格阳指由于阴寒之邪盛极于里,逼迫衰竭之阳气浮越于外,致使阴阳不相维系,从而形成真寒假热的病理状态。多因为素体阳虚或久病阳衰,命门之火虚亏,复又因阴寒邪盛而盘踞于内,致使阴阳盛衰悬殊,格阳于外所致。

辨证施治

阴阳失调在不同病因、不同病证及不同个体、不同内外环境,甚至不同医师处理的条件下,表现程度、发展转机、疾病病机过程均不相同。应因人、因地、因病辨证施治。

内分泌失调症状,这六种你有吗?


内分泌不是单一的一种疾病,一旦其失调之后患者就会出现白发、早衰、肥胖、乳房胀痛、乳腺增生、月经不调、长痘痘这六种比较常见的症状。

1、白发:

华发早生也可能是个内分泌问题。

2、早衰

:内分泌失调,尤其是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人体衰老的重要原因。

3、肥胖

:是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的症状:内分泌失调会影响脂肪的代谢,这就是为什么吃很少的食物也会胖起来的原因,所以内分泌平衡的人是不容易过胖的。

4、乳房胀痛、乳腺增生

:其主要原因就是内分泌失调,乳房更重要的作用则是通过雌激素的分泌促进其生长发育,所以一旦内分泌失衡,紊乱,便容易形成乳腺增生及乳腺癌。

5、月经不调:

通常女性月经量每个月都差不多,若分量相差过多,则很可能是因为内分泌失调,导致卵巢雌激素分泌水平过高或过低,月经量不规则。痛经、闭经也是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的症状。

6、皮肤

:由于内分泌失调造成的最常见的皮肤问题就是痘痘,女性在月经失调时,更易长痘。这是因为经期体内男性荷尔蒙分泌增加或是作用增强,导致皮脂腺分泌旺盛,脸部毛孔阻塞,使青春痘层出不穷。

内分泌失调不孕的病因复杂繁多,但是其主要目的还是要导致排卵功能异常、造成黄体功能紊乱等。因此,只有确诊导致不孕的内分泌病因才能更好的进行治疗,明确病因后,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其目的就是重新诱发排卵,保证黄体功能。

阴阳


阴阳理论,在中国的古代盛行已久,我们在都知道万事万物都是有阴阳规律变化的,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堪舆,占卜等。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不熟悉的阴阳学说。

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中医阴阳学说是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宇宙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朴素自发的古代唯物辩证法。古代医学家将阴阳学说运用于医学领域,借以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用以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成为中医学基本理论之一。

中医学的阴阳学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所以说,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行是其基本的变化关系。五行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但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才有实际意义。如果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不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就不能用阴阳来区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一体、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几个面。

阴阳互藏交感,交感即交互感应,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处于相互感应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宋代周敦颐《太极图说》)。万物的化生源于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哲学思想始自先秦诸家,如《荀子.礼记》说: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又说:天地感而为万物化生。从而指出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变化和根本条件,其中的合,接,感应等都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意。故又可以说天地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乃是万物生成和变化的肇始。在宇宙自然界,事物的形成规律亦确是如此。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阴阳二气交感,化生出万物,并形成雨雾,雷电,雨露,阳光,空气,和谁相互交感,生命体方得以产生。在阳光雨露的沐浴滋润下,生物得以发育成长。在人类,男女构精,新的生命个体得以诞生,代代相传,人类得以繁衍。所以,如果没有阴阳二气的交感运动,就没有自然界,就没有生命。可见,阴阳交感又是生命活动产生的基本条件。

阴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这就是阴阳互根。

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这种消长变化是绝对的,而动态平衡则是相对的。比如白天阳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而夜间阴盛,机体的生理功能相应的以抑制为主。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即阴消阳长;而从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则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这就是阳消阴长。

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即所谓物极必反。比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烧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的表现。可以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发展的结果。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阐释人的组织结构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从人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以脏腑来分,五脏(心、肝、脾、肺、肾)属阴,因其功能以静为主;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属阳,因其功能以动为主。五脏之中又可根据其位置分为阳脏(心、肺)和阴脏(肝、脾、肾),每一脏腑之中又可将其功能归为阳,而其物质归为阴。此外,经络亦可分为阳经、阴经等等。

概括人的生理功能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人体的物质基础属阴,而生理功能活动属阳,二者互相依存。生理活动以物质为基础,而生理活动的结果又不断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如果人体的阴阳不能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人的生命就会中止。

阴阳学说还被中医学用来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体阴阳失衡所致。阴阳失调的表现形式很多,可归纳为阴或阳的偏盛偏衰,以及对另一方的累及等,这些可统称为阴阳不和。许多情况下,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就是正邪抗争,各有胜负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用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转化作以概括性的解释。

阴阳偏胜包括阴偏胜和阳偏胜,是指在邪气作用下(或本身机能病理性亢奋)所致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阴阳偏衰包括阴偏衰(阴虚)和阳偏衰(阳虚),指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素问 "调经论》指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由于阳虚,不能制约阴寒,可出现虚寒征象,即阳消阴长,阳虚则寒;阴虚,无力制约阳,可出现虚热征象,即阴消阳长,阴虚则热。

阴阳互损指体内的正气,特别是阴液与阳气之间的病理关系,包括阴损及阳和阳损及阴。阴阳互损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阴阳互损的最终表现为阴阳俱损、阴阳两虚。

阴阳转化指阴阳失调所表现出的病理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中的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就是说明这类病理情况。

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由于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是阴阳失调,所以对于任何疾病,无论其病情如何复杂多变,都可以用阴阳学说加以诊断。中医诊断疾病首先要分清阴阳,既可以用阴阳来概括证型,又可以用阴阳来分析四诊。如望诊色泽鲜明者属阳,晦暗者属阴;闻诊声音洪亮者属阳,语声低微者属阴;脉象浮、数、洪大者属阳,沉、迟、细小者属阴等等。从证型来看,病位在表属阳,实证属阳,热证属阳;而病位在里属阴,虚证属阴,寒证属阴等。 在决定治疗原则和临床用药时,中医学也是以阴阳学说作为指导的。如对于阳邪过盛所致的实热证,以热者寒之的原则用寒凉药物清热;对于阴盛所致的寒实证,则应以寒者热之的原则用温热药来祛寒。而对于阴虚所致的虚热证,要以滋阴药以补虚;对于阳虚引起的虚寒证,则要以温阳药以补阳。在阴阳两虚的情况下,就必须阴阳两补。 阴阳学说还可用来概括中药的性味,并用以指导临床使用。一般来说,寒、凉药属阴,温、热药属阳;味酸、苦、咸者属阴,味辛、甘、淡者属阳;具有收敛、沉降作用者属阴,而具发散、升浮作用者属阳。在临床用药时,应当根据疾病的阴阳性质决定治疗原则,再根据药物的阴阳属性来决定用药。

结语:阴阳学说应用广泛,它不仅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对于朴树的古代唯物主义的认识,还是我们渗透应用在医学领域造就了中医理论。事物发展规律离不开阴阳变化之说,我们都在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事物发展变化相辅相成。

注意食者身体的阴阳平衡


中医重视的“证”是什么

药膳应根据食者的体质和身体状况来制作,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古代严格地执行这个规则时,必须像刚才所讲的那样,检查那人的身心状态,确定中医的证。

证就是把人的体质、身体状况、精神状态、体力、症状及引起疾病的诱因综合起来,分析归纳其本质,用一个简单的词把其本质描述出来。一般有阴证、阳证、虚证、实证、寒证、热证及其他的一些种类。

所说的阴证就是指人体的新陈代谢低一下的状态,严重时可出现血压和体温病态地降低,面色苍白,身体畏寒怕冷,轻微腹泻。

阳证是与阴证正好相反的状态,新陈代谢机能亢进,常表现为血压、体温升高,面色潮红,容易出汗,便秘等。

要考虑体力强弱及冷热感

虚证就是指瘦长体型、消化功能低下、体力差的那种类型。实证与其相反。寒证是指畏寒、手足容易发冷、面色苍白的类型,热证正如与寒证相反。

一般来说,阴证多数情况下与寒证、虚证并存,但是阳证中出现虚证状态,在许多场合下也可见到。

有时常常把寒证和虚证综合起来统称为“阴症”,把实热和热证综合起来统称为“阳症”。

虚则补之

使用中药时常遇到这种情况:“治疗某证用某种中药”,正因为如此,如果知道了那个人的证,就能选择出最适宜的中药。

这种情况下,对于阴证系列的证型,应采用具有“补其不足”功能的中药,对于阳证系列的证型,应采用具有“泻其有余”功能的中药,这是用药的基本原则。

这个原则也同样适用于药膳的制作。若食用者属于慢性的明显的阴证,就应该使用“补其不足”提高新陈代谢的中药和饮食素材,比如黄芪、当归、人参等中药以及胡萝卜、韭菜、肉类等能温阳的。

另外,若是慢性的明显的阳证,必须选用一些能“泻其有余”,使亢进的新陈代谢回复正常的中药,如黄连、枳实、山栀等,及具有清火作用的,如黄瓜、茄子、生鱼片等。

身体阴阳失调症状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