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五物汤

2019-10-15

桂枝黄芪五物汤

用黄芪养生的老人。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生活中经常流传这些关于养生的名句或者顺口溜,生活质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养生的人。我们该怎么进行科学的中医养生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桂枝黄芪五物汤”,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养生是现在人们经常会做的一件事情,养生可以对身体的调节有帮助,但同时大家也要知道养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做的,锻炼可以养生,运动也能养生,也有不少人会用桂枝黄芪五物汤养生,这道汤羹比较滋补,具有缓解关节疼痛肢体麻木的作用,还可以治疗风热风寒,来看一看桂枝黄芪五物汤的作用。

功效

益气温经,和营通痹。

药物组成

黄芪15克 桂枝12克 芍药12克 生姜25克 大枣4枚

药方用法

水煎分三次温服(成人常用剂量: 3剂)

主治

营卫虚弱之血痹。肌肤麻木不仁,或肢节疼痛,或汗出恶风,舌淡苔白,脉微涩而紧。

现代运用

1.本方为治疗血痹之常用方剂。以四肢麻木,或身体不仁,微恶风寒,舌淡,脉无力为证治要点。

2.若风邪偏重者,加防风、防己以祛风通络;兼血瘀者,可加桃仁、红花以活血通络;用于产后或月经之后,可加当归、川芎、鸡血藤以养血通络,肝肾不足而筋骨痿软者,可加杜仲、牛膝;兼阳虚畏寒者,可加附子。

3.对于皮肤炎、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见有肢体麻木疼痛,属气虚血滞,微感风邪者,均可加味用之。

4.不仅适用于血痹,亦可用于中风之后,半身不遂,或肢体不用,或半身汗出,肌肉消瘦,气短乏力,以及产后、经后身痛等。

文献摘要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黄芪桂枝五物汤,在风痹可治,在血痹亦可治也。以黄芪为主固表补中,佐以大枣;以桂枝治卫升阳,佐以生姜;以芍药入营理血,共成厥美。五物而营卫兼理,且表营卫里胃肠亦兼理矣。推之中风于皮肤肌肉者,亦兼理矣。固不必多求他法也。”

方歌

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

营卫俱虚风气袭,血痹服之功效良。

ys630.COm精选阅读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组成


一、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组成

黄芪桂枝五物汤记载于《金匮要略》卷上,其组成为黄芪9g、芍药9g、桂枝9g、生姜18g、大枣4枚,具有调养荣卫,益气温经,祛风散邪,补气通阳,养血除痹之功效,主治因素体营卫气血不足,复因劳而汗出、外感风邪客于血脉所致的血痹证,是治疗血痹证的代表方剂。

方中黄芪为君,甘温益气,补在表之卫气。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与黄芪配伍,益气温阳,和血通经。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奋卫阳;黄芪得桂枝,固表而不致留邪。芍药养血和营而通血痹,与桂枝合用,调营卫而和表里,两药为臣。生姜辛温,疏散风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枣甘温,养血益气,以资黄芪、芍药之功;与生姜为伍,又能和营卫,调诸药,以为佐使。方药五味,配伍精当,共奏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效。

另外,黄芪桂枝五物汤还可以治疗女人气虚,服用之后不仅没有任何的副作用,反而能够治疗多种神经损伤、便秘、颈椎病、痤疮以及糖尿病,能够很好的改善气虚体质,促进身体健康。

二、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做法

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很强大的治疗效果,别以为做法很难很复杂,你去药店配好药,在家完全可以自己搞定。看下面的具体的步骤:

材料:黄芪9克、芍药9克、桂枝9克、生姜18克、大枣4枚。

做法:

1、将上面说到的药材用清水洗一遍,如果是体热者可以先将大枣去核。

2、然后把药材都放到药锅里,放大概是6升的清水。

3、先用旺火把水煮开,再转用文火煮。

4、等药锅里的水大概剩余2升,隔渣取水便可。

要温服,将2升的汤水分3次,一日服完。湿热证,阴虚证,慎用本方。

黄芪桂枝五物汤做法相当简单,你也可以添加其他药材治疗其他病症,具体请咨询医生。

三、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方歌

1、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益气温经和营卫,血痹风痹攻效良。

2、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四肢麻木面无华,温经通阳此方良。

四、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加减

1、治血痹,游走疼痛,加牛膝、桃仁、红花、桔梗、鸡血藤等。

2、治中风,半身不遂,肌肉消瘦,气短自汗;或半身自汗出,脉沉无力,若兼身痛,可加川芎、地龙、丹参、当归、元胡等。

3、治产后身痛,腰痛,汗出恶风,舌淡,脉来无力,若出血过多。可加当归、阿胶、杜仲、鸡血藤等。

4、治产后腰腿痛:根据产妇大部分有气血虚弱,营卫俱虚,卫阳不固,腠理空虚,易受风寒侵袭之特点,运用黄桂枝五物汤加减,原方重用黄芪120g,桂枝15g。下肢痛加杜仲、牛膝、木瓜各9g;上肢痛加防风、秦艽、羌活各9g;腰疼重加补骨脂、川断、狗脊、肉桂等。

5、治多发性神经炎:感觉障碍为甚加当归、川芎;运动障碍为甚加附子、白术;营养功能障碍为甚加热地、红花。

6、治肢体麻木:本方用黄芪25g,桂枝、白芍各9g,生姜、大枣各12g。气虚重用黄芪,加党参、白术;阳虚加制附子、当归、熟地;血虚加当归、阿胶(烊服)、鸡血藤;血瘀减白芍,加赤芍、川芎、当归、红花;湿阻经脉加陈皮、云茯苓、薏苡仁、苍术;上肢麻木加羌活;下肢麻木加牛膝。

7、治银屑病:药用黄芪50g,桂枝、当归、防风、连翘各15g,甘草lOg。进展期加生地30g,双花20g,天花粉15g。瘙痒重加白藓皮30g。静止期加丹参、赤芍各25g,薏苡仁20g,天花粉15g。

那么在现代,黄芪桂枝五物汤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呢?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现代运用,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五、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现代运用

本方主治血痹亦可治疗风痹。适当加减可治疗肩周炎、末梢神经炎、坐骨神经痛、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等疾患。

有报道以本方加牛膝、红花、木瓜和天麻等治疗末梢神经炎;加当归、白芷、细辛、威灵仙等治疗面神经麻痹;加羊肉250克煎汤并加鸡血藤、当归等治疗产后身痛。

加党参、白术、赤芍、川芎等治疗肢端麻木;加全虫、地龙、蜈蚣、细辛等治疗桡神经损伤;加炙乳香、没药、牛膝、红花、当归、水蛭等治疗脱疽;加骨碎补、当归、续断、杜仲等治疗痛痹;合乌头汤化裁治疗坐骨神经痛均证明有满意疗效。

有四肢麻木,舌淡,或微恶风寒,身体不仁,脉无力等症状的患者可以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另外,还适用中风之后,半身不遂,或是半身汗出,消瘦,经常感到气喘喘,以及产后痛,经痛者。

黄芪桂枝五物汤也可疗骨伤


李彦民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工作3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黄芪桂枝五物汤是仲景治疗血痹虚劳方,李彦民灵活化栽,加味用于骨伤科临床,收效显著,现将其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益气调营 祛颈肩痛

骨伤科能引起颈肩痛的疾病颇多,如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胸廓出口综合征、肱骨外上髁炎、肘管综合征、桡管综合征及腕管综合征等。这些常见的骨伤科病症,除了各自所特有的临床表现以外,其疼痛大多以麻木为主。麻木乃气血不足的表现,正气不足,营卫不和,风邪乘机而入则痹于肌肤。李彦民抓住这一病机,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大多能收到较好疗效。

病案举例:患者张某,女,53岁,农民。于2002年3月就诊。自诉颈项及右侧肩臂疼痛、麻木、怕冷两个月,加重10天。患者颈项僵硬,转侧不利,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甚时彻夜不眠。查牵拉试验阳性,压头叩击试验阳性,颈椎摄片示颈椎骨质增生。

诊断为颈椎病(虚寒型),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处方:黄芪30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7枚,丹参15g,葛根15g,当归15g,羌活10g,水煎服日1服,连服20余服,而痊愈。

按:本例颈椎病属中医之“痹证”范畴。病因素体虚弱、过度劳损造成正气虚损,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所致,邪气留滞于筋脉,则筋脉闭塞,气血瘀滞。运用本方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止痛,故可取效。

治腰腿痛 意在补虚

骨伤科能引起腰腿痛的主要疾病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等。李彦民治疗腰腿痛病30年,积累了丰富经验,辨证用药所选主方则是黄芪桂枝五物汤。李彦民指出:“腰腿痛这一临床症候群,有的属于痹症所致,有的属于外伤引起,有的属于肾虚、血瘀等等。对于痹症的治疗,若脉证表现为虚象,即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之。”

病案举例:患者王某,男,42岁,农民。2007年10月12日初诊。诉左腿疼痛半年余,初觉左臀部疼痛,后每因劳累时疼痛加剧,且疼痛沿左侧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向足部放射,并有麻木感。诊舌质淡红、苔白,脉沉涩。西医诊断为左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李彦民治以益气温经、和营通痹。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30g,桂枝6g,白芍6g,怀牛膝10g,全当归10g,生姜3片,大枣15g。外用热敷散,用药18服,病愈。

按:多数腰腿痛患者是由于气血虚弱、营卫俱虚、卫阳不固、腠理空疏、风寒之邪乘虚而侵引起。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固卫为主药,辅以桂枝温经、通阳,佐以芍药养血和营,怀牛膝壮腰,姜枣同用调和营卫,合而为剂,可使气行血畅,痹痛自除,故使用该方治疗气血虚弱、风寒痹阻之腰腿痛能获良效。

治历节风 通络行痹

历节风,中医学称之为“顽痹”,当现代医学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顽固,久延难愈。气虚、痰瘀互结于关节是其基本病机。李彦民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病案举例:顾某,女,26岁,农民。2005年5月11日初诊。主诉:双手指近端指间关节肿痛、僵硬,双膝关节肿痛4年余。患者4年前因受风寒,引起感冒、发烧,全身疼痛无力,双手指近端指间关节肿痛、晨僵,膝关节发凉僵硬,伸屈不利,自汗。证见表情忧郁,营养中等,体型消瘦,膝关节肿、变形,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沉紧。

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风寒湿证。

李彦民治以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20g,桂枝6g,白芍6g,怀牛膝10g,威灵仙12g,秦艽12g,穿山龙15g,全当归10g。用药6服,晨僵消失,服18服后,症状基本消失。

按:黄芪桂枝五物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营卫气血俱虚、邪入血分之血痹症方,全方奏益气通阳、甘温除热、祛风逐湿、通络行痹之功效。临床观察表明,本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确具疗效,能有效地改善和消除症状,控制病情,减少本病的反复发作,预防感冒;并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循环,故有人认为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性有关。笔者认为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治本为主,标本兼治,通过益气温阳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而改善血液流变性,促进循环,有利于祛邪生新,通络行痹。该方通过多途径、多环节发挥调节作用而达到治疗效果。

加减灵活 运用自如

李彦民临床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范围很广,主要是由于他能依据临证表现,对本方灵活加减。若治疗上肢痹痛时常加防风、桑枝、羌活,下肢痹痛时常加杜仲、牛膝、木瓜;血虚重者加当归、鸡血藤,气虚重者倍用黄芪,加党参;阳虚肢冷者加附子;阴虚潮热者加龟版、知母、生地;筋挛麻痹者加地龙、乌蛇,血痹痛甚者加桃仁、红花、丹参。李彦民对于本方无论怎样加减变通但总不失其立方旨意,他说:“若不守病机,随意加减,失去原方的旨意,临床很难奏效。”

黄芪桂枝五物汤

出处:《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组成:黄芪三两(9g),芍药三两(9g),桂枝三两(9g),生姜六两(18g),大枣十二枚(4枚)。

用法:上药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黄耆桂枝五物汤的功效与作用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养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养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药的方剂可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叫做黄耆桂枝五物汤的方剂。

【别名】黄耆五物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桂枝五物汤(《赤水玄珠》卷十二)。

【处方】黄耆9克 芍药9克 桂枝9克 生姜18克 大枣12枚(一方有人参)

【功能主治】补气通阳,养血除痹。治血痹,脉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备注】方中黄耆补气、桂枝通阳为君;,芍药养血除痹为臣;大枣、生姜调和营卫为佐、使。合用以奏补气通阳,养血除痹之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别名】黄耆汤、黄耆五物汤、桂枝五物汤、五物汤

【处方】黄耆3两,芍药3两,桂枝3两,生姜6两,大枣12枚(一方有人参)。

【功能主治】调养荣卫,祛风散邪。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用法用量】黄耆汤(《圣济总录》卷十九)、黄耆五物汤(《三因》卷三)、桂枝五物汤(《赤水玄珠》卷十二)、五物汤(《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

【各家论述】《金鉴》:以黄耆固卫;芍药养阴;桂枝调和营卫,托实表里,驱邪外出;佐以生姜宣胃;大枣益脾,为至当不易之治也。

【临床应用】1.痹:张,形寒,手足痛,肌肉渐肿,劳力行走,阳气受伤,客邪内侵,营卫失和。仿《局方》“痹在四肢,汗出阳虚者,与黄耆五物汤”。黄耆、桂枝、茯苓、炙草、当归、煨姜、南枣。

【摘录】《金匮》卷上

通过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绍了关于黄耆桂枝五物汤的知识,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对黄耆桂枝五物汤的认识是很多的。我们对药材的认识越多的话,在使用的时候才会更加清楚这个药物有什么作用,这样就不会怕使用错误的情况出现。

桂枝四物汤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是否知道桂枝四物汤这种中药方剂呢?可以说桂枝四物汤在临床中的应用是相当的广泛的,那么桂枝四物汤都具有哪些特点呢?日常生活中桂枝四物汤都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应用呢?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吧。

【处方】当归 熟地 川芎各6克 白芍9克(炒)桂枝9克 甘草(炙)3克

【功能主治】治妇人经来,外感风寒,发热有汗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四

【处方】四物汤加桂枝倍当归。

【功能主治】妇人经产一切血病,风感太阳卫分,发热有汗。

【用法用量】《金鉴》本方用当归、熟地、川芎各二钱,白芍(炒)三钱,桂枝三钱,甘草(炙)一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保命集》卷下

桂枝四物汤采用传统的几种纯天然中药材制成,对一些病症有着极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无丝毫的副作用,对一些患者来说,的确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

桂枝茯苓汤配方


茯苓是山区产的多孔菌,其中的味道很清淡,并没有什么异味,具有健脾开胃的作用,是极其珍贵的中药材,茯苓在平时的吃法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就是制作茯苓糕或者茯苓饼,口感是糯糯的,甜甜的经过加工后会非常的好吃,同时也具有调节内分泌,抗炎症的作用。

慈禧太后不仅喜欢吃茯苓夹饼,而且她日常的保健药方中也多用到茯苓这味药材,有营养学家对慈禧太后的长寿补益药方进行了分析,发现她常用的补益中药共64种,使用率最高的一味中药就是茯苓。

茯苓是山区产的多孔菌,其性味甘淡,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的作用。它是一味珍贵的中药材,其中药用价值最好的当属云南出产的茯苓称为云苓。早在中医最早的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茯苓就被列为上品,言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因此,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

在中医学中,茯苓用的次数也比较多。印象中,桂枝茯苓汤在妇科中用得比较多。

桂枝茯苓丸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活血化淤、消(包块)的名方,由桂枝、茯苓、芍药、桃仁、丹皮、白蜜组成。方中桂枝性温味辛,能通血脉消淤血,又能利小便、助气化而行津液;淤血内停必伴有痰湿阻滞,用茯苓渗湿利尿,化痰行水,补脾安胎。

桂苓合用以加强化淤消之力;丹皮、桃仁能活血化淤消。芍药,缓急止痛,安胎;白蜜能缓和诸药破泄之力。诸药相合,共同起到活血化淤,缓消块的效果。桂枝茯苓汤主要有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小板聚集,调节内分泌功能,抗炎,镇痛,镇静,抗肿瘤等作用。

桂枝甘附汤


低血压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它的病因有很多种,但是多数的时候我们是搞不清楚的。一般这种症状我们都回采用西医的治疗方法,但是其实中医食疗方在治疗这类疾病方面很不错。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食疗治疗低血压的方剂有哪些吧?

方名

桂枝甘附汤。

功能主治

功能温阳升运。主治低血压症。

处方组成

桂枝15克、甘草15克、川附子15克,每日1剂。共泡开水,频频代茶饮。水煎服。

辨证加减

睡眠差者加夜交藤50~70克;若症情较重者可加红参15一25克、附子增至3O克(先煎1小时)。

临床疗效

治疗38例,一般服4一10剂,最多12剂后,血压都有不同程度上升。治疗前血压均在90~80/70一50毫米汞柱,治疗后平均血压为110.5/68.5毫米汞柱。85%以上病例疗效巩固。

处方来源

黑龙江省肇源县中医院杨万林。

方名

桂甘茶方。

功能主治

功能温经通脉。主治慢性低血压。

处方组成

桂枝9克、桂心3克、甘草9克、每日1剂,泡开水代茶饮。50天为1疗程。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血压在86/60毫米汞柱以下患者48例,有36例血压恢复在100/70毫米汞柱以上,有8例血压稳定在90/60毫米汞柱,4例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91.66%。

处方来源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研究所王兴国。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低血压的药膳食疗方有了一定的了解,药补不如食补,药膳食疗虽然需要坚持才能见效,但是它对人体的伤害是非常的小的。以上介绍的药膳食疗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黄芪多糖提取物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黄芪多糖其实是黄芪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黄芪有益气,利水消肿的功效。黄芪多糖对一些气虚,糖尿病等等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黄芪多糖还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它是通过一些科技手段得到的。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一下黄芪多糖提取物。

黄芪多糖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经提取、浓缩、纯化而成的水溶性杂多糖,淡黄色,粉末细腻,均匀无杂质,具引湿性。黄芪多糖由己糖醛酸、葡萄糖、果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等组成,可作为免疫促进剂或调节剂,同时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抗应激、抗氧化等作用。

黄芪,又名绵芪、绵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除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为正品外,梭果黄芪、多花黄芪、东俄洛黄芪、金翼黄芪、单体蕊黄芪等也作药用。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黄芪中含多糖、皂甙、黄酮、氨基酸等多种有效成分,这些活性成分均有促进抗体生成和免疫反应的作用,其中以对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harin,ApS)的研究报道为多。黄芪多糖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经过高科技萃取、分离而得到的。

该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提取物,含黄芪多糖以葡萄糖(C6H12O6)计,口服液级应不低于65%,针用级应不低于70%。

黄芪多糖是黄芪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

黄芪多糖本身是一种混合物,其结构较为复杂,众多学者对其结构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但综合看来其组成单位主要包括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甘露糖、果糖、木糖、葡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等,而这些单体主要通过α-型糖苷键进行连接,β-型糖苷键较少。

随着黄芪多糖结构研究的深入和多糖改性热潮的高涨,对黄芪多糖也展开了改性研究。有关多糖的改性方法有硫酸化、羧甲基化、乙酰基化等,改性方法的不同对多糖活性的影响也不同,其中硫酸化修饰能有效提高多糖的免疫活性。目前黄芪多糖的改性主要是对其进行硫酸化或与金属离子络合。硫酸化黄芪多糖在提高抗体滴定度和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方面的效果更好。硒化黄芪多糖将有毒无机硒转变为无毒有机硒,形成五元环的亚硒酸酯的结构。硒化黄芪多糖同时兼备硒和黄芪多糖的生理和药理作用,其生物活性高于未改性的黄芪多糖,更有利于机体的吸收和利用。此外,黄芪多糖与铬的络合还可增强其降糖效果。

桂枝芍药知母汤


导读: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是中医方剂名,那么你了解桂枝芍药知母汤吗?桂枝芍药知母汤,下面具体来看看吧。

【方剂名】

桂枝芍药知母汤

【别名】

桂芍知母汤

【出处】

《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

桂枝12克、芍药9克、甘草6克、麻黄12克、生姜15克、白术15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附子10克(炮)。

【用法】

上九味,以水700毫升,煮取210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日三服。

【方歌】

桂枝芍药知母汤,甘草生姜与麻黄,白术防风炮附子,寒热错杂此方良。

【方解】

本证为久痹历节之证,乃病久正虚,风寒湿侵入筋骨关节,营卫不利,气血凝涩所致,以身体瘦弱,关节肿大、变形、剧烈疼痛,头晕气短为特征。因风寒湿侵入日久,有渐次化热之象故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本方为麻黄汤、桂枝汤、甘草附子汤诸方化裁而成,方用麻黄、桂枝、防风温散寒湿于表;芍药、知母和阴行痹于里;附子、白术助阳除湿于内;甘草、生姜调和脾胃于中。合而用之,表里兼顾,阴阳并调,气血同治,实为治风湿历节反复发作之良方。

【功效与作用】

通阳行痹,祛风逐湿,和营止痛。清热,散寒,通络,活血,补虚。

【主治】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风毒肿痛,憎寒壮热,渴而脉数;痘疮将欲成脓而不能十分贯脓,或过期不结痂。

【临床运用】

临床常用此方治疗头麻、舌麻、水肿、臌胀、风湿热痹、寒痹、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腿痛等病症。

【加减化裁】

掣痛难以伸屈、得热则减者,倍加附子、麻黄;身体滞重、关节沉着肿胀、天阴增剧者,倍加白术、知母、甘草,日轻夜重者倍加知母、芍药(白芍易赤芍)。

【文献摘要】

1、《金匮玉函经二注》:桂枝治风,麻黄治寒,白术治湿,防风佐桂,附子佐麻黄、白术。其芍药、生姜、甘草亦和发其营卫,如桂枝汤例也。知母治脚肿,引诸药祛邪益气力;附子行药势,为开痹大剂。然分两多而水少,恐分其服而非1剂也。

2、《沈注金匮要略》:此久痹而出方也,乃脾胃肝肾俱虚,足三阴表里皆痹,难拘一经主治,故用桂枝、芍药、甘、术调和营卫,充益五脏之元;麻黄、防风、生姜开腠行痹而驱风外出;知母保肺清金以使治节;经谓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以附子行阳燥湿除寒为佐也。

3、《金匮要略心典》:桂枝、麻黄、防风,散湿于表;芍药、知母、甘草,除热于中;白术、附子,驱湿于下;而用生姜最多,以止呕降逆。为湿热外伤肢节,而复上冲心胃之治法也。

以上就是桂枝芍药知母汤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医方剂,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怎么样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是中药汤剂的一种,它具有治疗咳嗽,胸闷,排便困难的效果。有很好的利尿作用,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汤剂之一,能够起到清热解毒,去火和消炎的作用。同时对身体也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尤其是茯苓与桂枝都是很好的补药,而甘草能够清肺,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茯苓桂心甘草五味子汤、茯苓五味子汤、苓桂味甘汤、苓桂五味甘草汤、桂苓甘草五味汤,茯苓4两,桂枝4两(去皮),甘草3两(炙),五味子半升。(根据唐宋度量衡:1两=41.5克=10钱。)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原书同卷)、茯苓桂心甘草五味子汤(《千金》卷十八)、茯苓五味子汤(《三因》卷十三)、苓桂味甘汤(《普济方》卷一四○)、苓桂五味甘草汤(《类聚方》)、桂苓甘草五味汤(《血证论》卷八)。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汤”

忌海藻、菘菜、生葱。金匮要略心典》服青龙已,冲气不归,而仍上逆也。茯苓、桂枝,能抑冲气,使之下行;然逆气非敛不降,放以五味之酸敛其气;土厚则阴火自伏,故以甘草之甘补其中也。

通过以上我们了解了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的药用价值,它对膀胱炎等一些尿路系统的炎症有着清热去火、消炎和利尿的效果,能够改善尿路系统的酸性特质,同时能够起到治疗咳嗽和清肺润肺的作用,确定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剂良方,具有很好的养生滋补效果。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汤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都属于药材,平常在中药店都能看到这些药物,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煮的汤,可以治疗风寒发热、全身疼痛、哮喘等。尤其是在治疗感冒、病毒性流行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药物中都能看到这些药材的所含成分,那么这种汤怎么煮呢?

歌诀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组成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用量

麻黄(去节)9g,桂枝(去皮)6g,杏仁(去皮尖)6g,甘草(炙)3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义

本方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寒邪外束于表,影响肺气的宣肃下行,则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袭表的反映。治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方中麻黄苦辛性温,归肺与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本方用以为君药。由于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又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二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

配伍特点

一为麻、桂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二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

运用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以宣通鼻窍;若夹湿邪而兼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薏苡仁以祛风除湿;兼里热之烦躁、口干,酌加石膏、黄芩以清泻郁热。

桂枝黄芪五物汤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