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女性养生按摩脚的方法 > 导航 > 按摩养生缓解头疼的方法

按摩养生缓解头疼的方法

2019-10-15

气不顺按摩缓解方法

女性养生按摩脚的方法。

饮食贵在节,读书贵在精,锻炼贵在恒,节饮食养胃,多读书养胆,喜运动延生!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生活质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养生的人。中医养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气不顺按摩缓解方法”,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生气是人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很多人都知道气大伤身。所以说当生气的时候,一定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缓解,首先应该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其次,生活当中的一些小妙招也有助于缓解这种不良的情绪,比如说可以通过一些穴位按摩,通过一些饮食调理都有一定的帮助的作用,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一下。

气不顺按摩缓解方法

1、虎口穴

想要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消气的目的可以按揉虎口穴,因为该穴位具有缓解情绪的作用,同时通顺胸口。该穴位位于食指关节的后方桡侧。

操作方法

用一只手的拇指及食指张开,然后握于另一只手上,其拇指对准穴位即可,进行按揉或者点按,力度要适中,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2、劳宫穴

对于疲劳感强、心慌、易紧张的人群可以按摩劳宫穴,该穴位对其具有缓解的作用。该穴位属手厥阴心包经,在《灵枢·本输》有相关记载,其位于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操作方法

可用一只手的中指指尖按揉另一只手的劳宫穴,按揉力度适中,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3、风池穴

人体的头顶有个撒气穴,该穴位就是风池穴,它可以使人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身体里的气释放出来,同时缓解情绪。此穴除了具有这样的作用之外,还具有治头痛、眩晕的功效。该穴位位于颈部,也就是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操作方法

将双手放于颈部,用起中指对着该穴位即可,进行适度的点按即可。

ys630.COm精选阅读

简单按摩方法缓解女性压力


现代女性经常承受很多社会压力,这不仅影响了女性的生活工作的状态,时间长了更会对女性的健康造成伤害。介绍适当的按摩对缓解女性压力有很大帮助。

第一招:两手搓热,手指并拢,手掌放开;两手紧贴面部,以双手中指的指腹为主导,分袂从鼻翼两旁的迎喷香穴起头向上推至前额部;然后,两手摆布分隔,横推至两鬓再向下推拿,经由太阳穴及耳前、面颊等部,返回到鼻翼两旁,再从头起头。这种推拿有通顺流畅气血、祛散风寒、明Q通窍、醒脑提神等功能。

第二招:久坐电脑旁的白领可用两手中指擦鼻的两侧,由攒竹穴至迎喷香穴,可通鼻开窍、缓解头痛。

第三招:五指略微伸开,按于额上,由前向后推拿,如梳头状。这种推拿有疏浚气血、散盛行湿、清泻肝胆之火的浸染,可缓解焦灼、失踪眠、神经虚弱。

按摩缓解经期腹痛的方法


导读:按摩缓解经期腹痛的方法。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过痛经的烦恼,每个月那几天就是一种煎熬,一般女性会选择服用药物来缓解痛经,但是药物总是有副作用的。今天,小编就教大家按摩缓解经期腹痛的方法。一起来学一下吧。

按摩缓解经期腹痛的方法

1、叩打腰骶部

按摩方法:用双拳以适中的力量轻轻叩打自己的后腰及骶骨部位,速度均匀,左右交替,以100次/分频率进行,叩至微热为度。

功效:中医把月经称之为天癸,天癸实际上就是肾精,腰为肾之府,故叩打腰骶部能起到补肾填精的作用,达到止痛调经的效果。

2、揉按太冲穴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跖骨间隙之中点处),以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功效:中医认为,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太冲是肝经上最重要的穴位,对女性的月经不调也很有效,痛经的女性多有不同程度的肝郁气滞,以致不通则痛,揉按该穴有疏肝行气止痛的作用。

3、摩、擦小腹

按摩方法:双手相叠置于小腹中间,以缓慢而轻柔的动作摩腹,频率控制在每分钟10次左右,直至小腹内有热感为宜,摩腹5分钟后,再以双手在小腹两侧从后向前作单方向斜擦,方向朝向腹股沟,以透热为度。

功效:小腹为胞宫所在之处,摩、擦小腹可促进小腹内微循环,调经止痛。

4、点揉子宫穴

按摩方法: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4寸,中极旁开3寸。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

5、点按足三里

按摩方法: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用拇指指腹稍用力点揉足三里穴,以酸胀为度。宫寒痛经可用艾条悬灸。

功效:常按足三里,胜过喝鸡汤的通俗说法广为人知,特别是对于气血不足的体弱女性,点按足三里具有补益气血、暖宫调经止痛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自我按摩防治痛经的手法应在经前一周左右开始,其治疗目的是疏经通络,引血下行,使经行通畅,当月经来潮后便要停止手法按摩,待下一周期再进行治疗。

如果经检查发现还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还应同时进行专科治疗。

对于部分女性来说,每月例假伴随而来的痛经总是非常折磨并且让人恐惧。那么痛经是怎么造成的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造成痛经的原因。

痛经是怎么造成的

中医诊断女性的痛经,往往辨证地从气滞、血瘀、寒凝三个方面去考虑,一般造成女性痛经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

1、遗传因素。有的女性就有不少痛经病史的长辈,比如她的姥姥和母亲都有过痛经,所以她的痛经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2、饮食因素。有些家长对女儿的照顾比较马虎,从小就给吃了太多寒凉的食物,如雪糕、冰镇冷饮等,长此以往不仅对脾胃有损害,也会导致痛经。

3、精神因素。现在女性不仅要面对家庭还要面对工作,所以精神长期处在紧张和压力的环境下,也容易痛经。

生理期时,女性感觉肚子胀、腰酸等,都属经期的正常现象,且不影响正常工作、学习,不属于痛经,无须治疗。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缓解痛经?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才能有效的缓解痛经

1、少喝咖啡、茶、可乐,少吃巧克力等含咖啡因的食物,可以有效的缓解痛经。

2、禁止饮酒,特别是容易出现水肿的女性。

3、保持温暖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令紧张的肌肉得到松弛,有助于缓解痛经。

4、多喝热的药草茶或热柠檬汁。缓解痛经可在腹部放置热敷垫或热水袋,一次数分钟。

5、练习瑜伽,弯腰、放松等动作有助改善痛经的问题,同样可以有效的缓解痛经。

6、服用维生素。研究显示,每天摄取适量的维生素及矿物质之后,痛经现象会有所缓解。

7、缓解痛经还要回避辛辣调味料,如肉桂、花椒、丁香、辣椒、胡椒等。月经期间食用这些辛辣刺激性的食品,容易导致痛经、经血过多等症。

当然,按摩对痛经来讲只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想要彻底摆脱痛经的困扰还需要注意日常养生哦。

能缓解耳鸣的按摩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可做以下几个简单的小动作来缓解耳鸣。

1.鼓膜按摩:将两手掌同时堵住左右耳,挤压后迅速离开,多做几次,这样可以促进耳部的血液循环,对缓解耳鸣以及缓解脑部疲劳有好处。

2.耳部按摩:洗脸时轻轻按摩揉搓耳朵及耳垂,或是将双手掌按住耳部,拇指置于脑后,四指敲打后脑勺,这样可通过刺激神经末梢来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和组织代谢,缓解耳鸣。

3.张嘴和闭嘴:每天早晨起来时,将嘴最大限度地张开,向外呼出一口气,然后用力吸一口气再闭合起来,张张合合,连续多次。这样不仅能使脸部的肌肉有节奏地运动,还可以保持耳咽鼓管的通畅,使耳朵内外的压力保持平衡。

4.屏气法:定息静坐,咬紧牙关,以两指捏鼻孔,怒睁双目,使空气进入耳道,直到感觉轰轰有声为止,这样可以增加耳部各个血管的压力,使更多的血液在此集中,对缓解耳鸣有好处。

小肠气发作时缓解方法有哪些


小肠气发作时缓解方法有哪些

1、小肠气发作时缓解方法有哪些

腹股沟区此时应立即停止劳动,并卧床休息,平稳呼吸,痛块就会慢慢回纳入腹腔。如果休息后,肿物仍未消失,可用手缓慢推送肿物回纳腹腔。对于上述方法仍不能恢复的疝气,还可以试用垫高臀部或头低足高位,再用手持续缓慢地将疝块推向腹腔,动作应轻柔,以防肠管破裂。对于疝气复位后,特别是疝块突出时间较长的病人,一定要注意观察腹部情况,如果出现腹痛加重,局部有压痛和反跳痛,应立即上医院看病,可能要手术治疗。

对于另一类不能回纳的疝气,叫“嵌顿疝”,此时会疼痛加剧,肿块紧张发硬。如果嵌顿的时间较长,千万不要盲目地把肿块推回腹腔。因为被嵌顿的肠管可能已发生缺血坏死,假如强行推回到腹腔,则有可能发生肠坏死、穿孔的危险。对于这类病人应立即去医院治疗,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以免耽误治疗。对于反复出现疝气的病人,应选择适当的时机,通过手术修补来达到根治的目的。

2、小肠气怎么检查

B超、X线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3、小肠气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较常见的是腹股沟疝,在腹股沟区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平卧后可回复。婴儿多系母亲在换尿布时发现,较大的小儿则多于入浴时发现。引起肿块出现的诱因是腹压增加,如哭泣、咳嗽、排便、排尿等。较年长的小孩可令其站立,腹部用力也可诱发肿块在腹股沟区出现,有些则会到达阴囊或阴唇。肿块系由腹腔内的器官脱出到疝气袋所形成,脱出的器官以小肠居多,因此摸起来感觉柔软。其他如大肠、阑尾、大网膜等亦可能脱出。女性则以卵巢脱出较多,因此常可摸到似拇指大、较硬且多半有压痛的肿块。有些患儿会有便秘、食欲不振等现象,可表现易哭、不安等。

小肠气如何预防

增强腹壁力量

增强腹壁肌肉强度可以减少小肠气的发生,是很重要的疝气的预防方法。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例如做弯腰及躯体屈伸运动,可与太极拳、体操、游泳、跳交谊舞等运动结合进行,但不推荐剧烈运动,特别是突然举重物。同时,适当体育锻炼可以保持健康的体重。

保持健康的心态

此外,早晨起床后先喝杯温开水或蜂蜜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这是疝气的预防方法之一。有关研究表明,人体内有一种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力量,即良好的情绪。如果善于调节情绪,经常保持心情愉快,就可以未雨绸缪,达到有病早除的效果。

平衡饮食防治便秘

老年便秘较常见,而便秘时过度用力导致腹压升高是引发疝气的重要因素。因此,老年不宜食用容易引起便秘、腹内胀气、或者过冷过热的食物。应多吃易消化的食物,以此减轻肠道负担,平时应做到“三多一少”,多吃含粗纤维的新鲜蔬菜,多吃粗粮和水果,少吃油腻厚味的肉类,这也是疝气的预防方法。此外,早晨起床后先喝杯温开水或蜂蜜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小肠气吃什么食物好

羊睾丸、鸡蛋各4个,水煮后吃蛋喝汤,每日1剂,连服数日。用于本病气虚者。

补骨脂50克,盐炒研末,加入黑芝麻25克,每次服9克,每日2次。

全蝎一个研末,装入鸡蛋孔内蒸熟食之。

猪肉120克、梧桐树根,八月瓜根、苍耳子各10克。炖服,每日1次。

蒜头皮20克,熬水,每日服用数次。蒜头皮即粘贴蒜肉之衣,约1000克的蒜头,可剥皮20克。本方适用于小儿疝气者。

小茴香15克,食盐4克,青皮鸭蛋2个。

按摩3穴位补益肾气


【导读】按摩3穴位补益肾气!俗话说十男九虚.男人易肾虚。其实,女人同样也会肾虚。肾与人的生长发育和衰老关系密切,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更应着重补肾,维护肾气。中医认为,常按摩3按摩3穴位补益肾气。

按摩3穴位补益肾气

涌泉穴,补肾固元的长寿穴.《黄帝内经》上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涌泉穴位于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经常按摩涌泉穴,可激发肾经的经气,疏通肾经的经络,调和肾脏的气血,调整和改善肾脏的功能和机能活动,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行走有力。将拇指或食指的指端放于足心涌泉穴处,来回按揉,每天揉100次为宜。

涌泉穴是补肾固元的长寿穴 按摩3穴位补益肾气

太溪穴,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极高的回阳救逆之功。按摩时不必拘泥于方法,每次5分钟左右便可。

疾病指南:生这些病其实是在排毒

关元穴,封藏一身真元之处。关元是男科保健的重要穴位,具有补肾壮阳、补虚益损等作用。要找到关元也很简单,在人体正中线上,从肚脐向下量出四指宽的距离,就是关元穴。按摩时,首先以关元为圆心,左或右手掌做逆时针及顺时针方向摩动3-5分钟。然后,随呼吸按压关元穴3分钟。

此外,可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不要进食太多过度苦寒的食物,如苦瓜等。

按摩3穴位补益肾气

头面部穴位按摩方法 缓解头痛延缓衰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保健,尤其在疾病高发的冬季更是加重了保健工作。中医指出,在我们的头和面部分布着很多的穴位,如果你闲来无事,不妨按按头面部的这些穴位,可以帮助你缓解头痛等一些不适的症状,还可防止皱纹的出现,延缓衰老。

(1)双掌按头:坐位,用双手掌心分别置于头两侧的颞部,用力对按1分钟左右。该手法有健脑、宁神、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血虚性头痛、低血压病、头晕等症。

(2)按揉脑空:坐位,用双手拇指罗纹面分别按揉两侧脑空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宜,其他手指置于旁边以助力。该手法可防治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等病症。脑空穴大致位于头后枕外隆突的上缘,距正中线约三横指。

(3)按揉风池:坐位,用双手拇指罗纹面分别按揉两侧风池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宜,其他手指在旁助力。该手法有醒脑开窍的作用,可防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鸣、中风、颈项强痛等病症。风池穴大致位于耳后高骨与颈肌之间的窝中,后发际内。

(4)拍击头顶:坐位,眼睛平视前方,牙齿咬紧,用一手的手掌心在囟门处做左右节律的拍击动作,约半分钟。该手法有醒脑安神、消除大脑疲劳、宽胸理气的作用,常用于头痛、头晕、失眠、胸闷心悸等病症的防治。

(5)指叩头部:坐位,双手五指自然弯曲成钩状,手指之间自然分开,双手交替从头的前发际处叩或点至后发际处,反复叩、点约半分钟。其作用和防治的疾病同上法。

(6)分抹前额:坐位或仰卧位,以双手食指屈曲成弓状,用第二指节的桡侧面从前额正中向两侧分抹至鬓角发际处,约半分钟。该手法有醒脑安神、润泽额部皮肤、增强额部皮肤的张力、防止额前出现皱纹的作用,常用于美容和防治头痛、头晕、失眠等病症。

(7)指抹眉弓:坐位或仰卧位,用两手中指、食指罗纹面对置于两眉头凹陷处的攒竹穴,由内向外沿眉弓经鱼腰至眉梢处,约半分钟,两手的拇指分置于两侧面颊部以助力。该手法有醒脑明目的作用,可防治头痛和各种眼病。

(8)按揉印堂:坐位或仰卧位,用一手的中指按揉印堂穴半分钟,该手法可防治头痛、头晕、失眠健忘、鼻衄、鼻渊等病症。

(9)点按攒竹:坐位或仰卧位,用两手的拇指指端对置于两眉的眉头攒竹穴处,稍用力向下点按半分钟,以酸胀为度。该手法有醒脑明目、疏风清热的作用,常用来防治头痛、头晕和各种眼病。攒竹位于眉头处眼眶的小凹陷中。

(20)轻叩牙齿:坐位或仰卧位,口唇轻闭,上下齿轻轻叩击30次,该手法能改善牙床部的血液循环、预防牙疾、常用于防治老年性牙齿松动和脱落。

(21)击鸣天鼓:坐位,双手掌心紧按两侧耳孔,食、中、无名指三指同时轻轻弹击头后枕骨部30次,然后,手指紧按后头枕骨部,掌心用力按耳孔处,再突然放开,连续开闭10次。该手法具有疏通耳络、开窍益聪的作用。常用于防治耳聋、耳鸣等病症。

(22)揉捏耳部:坐位,以拇指、食指分别置于耳廓前后,自耳尖起沿耳轮揉捏至耳垂止,反复揉捏3~5遍。该手法有开窍益聪、清醒头脑、强身健体的作用,常用于防治耳聋、耳鸣、头晕、脑胀等病症。

(23)按揉耳部:坐位,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分开,中指分别置于听宫穴,食指分别置于翳风穴,同时按揉两穴半分钟。该手法有清醒头脑、加强听觉的作用,常用于防治头脑闷胀、耳聋、耳鸣的病症。

(24)捏拉耳垂:坐位,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捏住两耳的耳垂,先进行揉捏10次后,再稍用力向下牵拉10次。该手法有开窍益聪、泻肝明目、滋肾降火的作用,常用于防治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耳痒等病症。

(25)搓手浴面:坐位或仰卧位,先将两手搓热,然后两手掌心紧贴前额,用力由上向下擦到下颌,再从两侧向上绕到前额做环转运动,反复操作10次。该手法有清醒头目、润泽皮肤的作用,可使面色红润、面部皮肤柔嫩,常用来防治面神经麻痹、面部容颜衰老。

(10)点按鱼腰:坐位或仰卧位,以两手的拇指指端对置于两眉的中点鱼腰穴处,稍用力向下点按半分钟,以酸胀为度。该手法可以防治眉棱骨痛、眼睑下垂、眼睑瞤动、目赤肿痛、目翳等病症。

(11)指掐睛明:坐位或仰卧位,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指甲掐两侧的睛明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度。该手法有醒脑明目、疏风清热的作用,常用来防治头痛、头晕和各种眼病。睛明穴位于眼睛目内眦处。

(12)按揉四白:坐位或仰卧位,用两手的食指罗纹面分别按揉两侧的四白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度。该手法可用来防治目赤痛痒,眼睑瞤动、目翳等病症。四白穴位于鼻旁目眶下缘下的凹陷中。

(13)按揉太阳:坐位或仰卧位,用两手的中指分别按揉两侧的太阳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度。该手法常用于防治各种头痛、头晕、眼病、感冒等病症。另外,还可增强眼外角皮肤的张力,防止和减缓眼外角出现皱纹。

(14)指抹眼眶:坐位或仰卧位,双眼轻闭,用两手的食、中二指分别置于两眼的上、下眼眶,由内向外沿眼眶的上、下缘摩动约半分钟,该手法常用于防治各种眼病,还有防止眼睑下垂的作用。

(15)掌心压眼:坐位或仰卧位,双眼轻闭,两手掌心搓热后,趁热分别置于两眼球上,慢慢向下压,待眼球有微胀感时将手抬起,反复操作3~5次,该手法常用于防治各种眼病。

(16)拿捏鼻根:坐位或仰卧位,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置于鼻根的两侧,然后拿捏鼻根部肌肉约半分钟,该手法具有疏通鼻窍、活络止痛的作用。可用于防治各种鼻病和前额痛。

(17)揉推鼻部:坐位或仰卧位,用两手的食指同时按揉两侧迎香穴半分钟,然后两手的食指和中指伸直并拢,分别从迎香穴向上推抹鼻旁至鼻根部30次,使按摩的局部产生轻微的温热感。该手法有疏通鼻窍、增加面部肌肉张力的作用。常用于防治各种鼻病和面神经麻痹。

(18)按揉颊车:坐位或仰卧位,用两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分别按揉两侧颊车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度。该手法常用于防治牙痛、口眼歪斜、颊肿、口噤不语等病症。颊车穴位于咬紧牙关时咬肌隆起处。

(19)舔摩口腔:坐位或仰卧位,口唇轻闭,以舌在上、下齿及齿龈处依次进行舔摩3~5次,该法具有促进血运、清洁牙齿、消炎镇痛的作用。常用于防治牙龈炎、老年性牙龈萎缩等牙病。

中医 缓解秋燥的10种按摩方法


本文导读:秋燥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口干鼻干等现象,这些都是秋燥症状,想要缓解秋燥要多喝水,也可以上火下面缓解秋燥的10种按摩方法。


秋季带来的干燥,让人体也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比如皮肤干燥、口干咽干、鼻子干等等,缓解秋季干燥要多喝水、多吃滋阴的食物,同时,也可以用按摩方法来缓解秋燥。

1、拍屁股

取站立位,用手掌或握拳或用拍子拍打两侧臀部,左右臀部各拍打50-100下;然后拍打骶部、尾骨两侧约2分钟。拍打时应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女性月经期要慎用,孕期禁用。

2、拍手心窝

每天双手相互拍击100-200次,或用拍子相互拍击100-200次,再双手掌、手背互相搓擦至发热为止。

3、摩擦鼻翼

两手中指指腹着力,分别摩擦鼻的两侧,从鼻翼至鼻根,来回摩擦,直到鼻翼两侧发热。

4、按摩牙龈

用舌尖反复卷摩牙龈内外,直至满口生津,并将津液咽下。

5、揉搓耳朵

手握空拳,用拇指和食指夹住整个耳廓,用力搓擦,搓至发热。

6、轻拍胸部

手掌微屈,手指自然并拢,轻轻拍击胸部,双手交替进行。

7、按揉足三里穴

用拇指着力,按揉两侧足三里穴各100次,以有酸胀感为佳。

8、按摩腹部

用单手或双手重叠放在腹部,再按摩脐部、小腹部,最后反复按摩整个腹部。

9、摩擦脚掌心

用手掌小鱼际着力,摩擦脚掌心,两脚交替进行,以发热为度。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中医按摩缓解秋燥的方法,有秋燥的患者可以试一试这些按摩方法。

落枕 按摩缓解疼痛


落枕又称失枕,多因睡眠姿势不当或项背感受风寒、经络气血失其通畅所致。表现为颈部一侧肌肉疼痛强硬,头向一侧歪斜,活动受限,尤其是患侧旋转障碍明显。严重者疼痛可牵涉至肩背部。

1预备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左手掌心与右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2按揉风池穴

将双手拇指指腹放在同侧风池穴上,其余四指放在头部两侧,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镇痛。

3拿捏斜方肌

将一手放在对侧肩部,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用力,拿捏斜方肌0.5~1分钟。双肩交替进行。

功效:放松肌肉,活血通络。

4推胸锁乳突肌

用左(右)手大鱼际放在对侧耳后乳突下,沿胸锁乳突肌走行向下推揉0.5~1分钟。

功效:疏经通络,活血止痛。

5拿捏颈肌

将右手上举,拇指放在颈椎外侧,其余四指放在颈椎对侧,用力对合,将颈肌向上提起后放松,沿风池穴向下拿捏至大椎穴10~20遍。

功效:解痉止痛,调和气血。

6推擦大椎穴

将右手四指并拢紧贴在大椎穴,适当用力反复摩擦0.5~1分钟,至局部发热为佳。

功效:疏风散寒,调理肺气。

7按揉痛点

将左(右)手拇指按在颈部痛点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以酸胀为佳。

功效:活血化淤,通络止痛。

8掐合谷穴

将一手拇指指尖按在对侧合谷穴上,其余四指附在掌心,适当用力掐压0.5~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佳。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理气通腑,解痉止痛。

9按揉落枕穴

用一手拇指尖,按于对侧落枕穴上,其余四指附在掌心,适当用力由轻渐重按揉0.5~1分钟。

功效:疏经通络,解痉止痛。

小知识

风池穴:位于颈项后枕骨下,大筋外侧凹陷处。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与两肩峰相平处。

合谷穴:位于手虎口间,将一手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边缘,拇指尖所指之处。

落枕穴:位于手背2、3掌骨关节后的掌骨间后凹陷处。

自我按摩治疗落枕有较好的疗效。平时颈项部注意保暖,睡觉时枕头高矮要适度。若反复发作,应到医院骨伤科检查,以排除颈椎病。

气不顺按摩缓解方法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