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水能养生吗

2019-10-15

凉水喝药影响药效吗

女性喝养生茶会影响月经吗。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社会在发展,养生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焦点,只有作好了平日的养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我们该怎么进行科学的中医养生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凉水喝药影响药效吗》,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凉水喝药不一定会影响药效的,因为药物的服用是需要根据药物制作过程来决定的,有一些是需要采用温水服用,有一些药物是需要开水冲药,而大部分药丸都是可以采用凉水喝药的,不会影响到药物的药效。对于喝药的做法,我们可以来了解这篇文章介绍的内容,正确的使用药物治疗。

温水吃药

不管是温水,还是凉白开,吃药都可以。若是很烫的水,应该也下不了嘴!

至于吃药时喝的那口凉水,在嘴里很快就能变温,与体温相近。因此,凉水吃药也没啥影响。

牛奶吃药

首先,牛奶在药物表面容易形成一层覆盖膜,牛奶里的钙、镁等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某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影响药物在在体内的释放。

其次,用牛奶吃药,可能会降低有些药物的吸收率,减弱疗效。而且,某些药物有一定毒性,牛奶里的钙可能会加强毒性。

饭前饭后

宜饭前吃的药,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有利于药物快速进入肠道,被肠道吸收,减少后面吃饭食物的不良影响。

宜饭后吃的药,应在饭后30分钟左右服用。减少药物刺激胃肠道,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利用。

若是空腹吃药,饭前1—2小时、饭后2小时左右服用为宜,诸如盐类泻药、驱虫药等。避免食物影响吸收,让药物迅速进入小肠发挥药效。

yS630.Com相关推荐

中药放糖会影响药效吗?


针对很多疾病,比如一些肠胃疾病,大家都会想到中药治疗,中药的用法非常多,有些中药是外敷的,大部分中药都是内服的,内服的吃法也很多,比如可以炖汤来吃,但比较常见的是用中药熬水来喝,这样熬出来的中药喝起来非常苦,所以大家就会想到加糖,那么在中药里面加糖会不会影响药效呢?

中药放糖会影响药效吗?

口服中药汤剂与丸剂、膏剂、散剂、片剂等相比,有吸收快、见效迅速的特点,但汤药苦口,难以下咽,所以有人在服汤药时加食糖减轻苦味。特别是家长在给孩子服药的时候,—旦孩子哭闹拒绝服用,家长往往会选择在中药里加些糖来减轻药的苦味。这样虽然可使汤药易服,但是药效却会受到影响,甚至大为降低。因为从中医的观点来看,糖也是一味药。白糖性凉,红糖性温。在民间流传的药方中就记载,用白糖煮茶水可以祛火;用红糖煮生姜、葱白可以治风寒感冒。喝中药时加糖,既影响某些药物有效成分的充分发挥,又影响有效成分的充分吸收。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红糖中含有较多的铁、钙等元素,一旦与中药里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结合后,就会引起化学反应,使药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效。

◆在退烧药中加糖,会干扰矿物质和维生素在人体内的吸收,且有利尿作用,使得有效成分发生降解,抑制退烧药的药效。

◆有些药必须利用苦味来刺激消化腺的分泌或引起其他刺激,才能发挥出疗效。糖还可解除马钱子的部分药效。

◆某些病人不宜吃糖,如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化脓性疾病的病人等。因此,不管是服中药,还是西药,都不能因其味苦而随意加糖。

喝中药的禁忌 中药这样喝药效全无还伤身


喝中药是很多朋友都有过的经历,但是喝中药的讲究你知道吗?喝中药的方法错了不仅会影响药效,还有可能会导致反效果,让身体受损的,今天就让我们看一看喝中药的禁忌有哪些,中药可以空腹喝吗?这两个问题。

喝中药的禁忌有哪些

如果你在一段时间中需要每天服用中药,那么下面这些食物切记一定不要食用,避免影响中药的药效。

1、发物类食物

“发”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有促进疾病恶化之意。此类食物均为动风生痰助火之品,由于疾病对食物选择程度的大小不同,其“发”亦有异。

此类食物有蘑菇、 香蕈、笋、芥菜、南瓜、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等。

如果是因为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导致你需要喝中药,那么你一定不要公鸡肉、猪头肉这些肉类食品。

疔、疖、疮、痈等皮肤疾患者,当禁吃香蕈、蘑菇、笋、 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否则会加速红肿、生脓。

有肠胃病者禁吃南瓜,因南瓜含有糖分,多吃会产生较多的酸,对胃肠有刺激。

2、生冷类食物

此类食物性多寒凉,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渴,故适合热证疾病。但却易影响胃肠功能,因此虚寒体质者及胃肠病患者,当禁忌。

如白萝卜性寒,具有消食、化痰、理气 之功效,若体质虚寒及胃肠病患者食之,岂不寒上加寒,胃肠功能更差。另外,在同时服用人参和其它滋补药时,由于药性相恶,可降低或消除补药之效力,故萝卜与人参不宜同服。

3、鱼腥类食物

此类食物多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异性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多食易伤脾胃并诱发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过敏体质者更不可食之。

此类食物有黄鱼、鲤鱼、带鱼、蚌肉、虾、螃蟹等,而鲤鱼、沙丁鱼、鲇鱼、黄鱼、螃蟹、黄泥螺易引起过敏。鱼腥类食物亦属发物。

4、酸涩类食物

酸过多则对肠胃有刺激,故胃酸过多、胃肠溃疡患者禁食。涩者,大多含鞣质。如茶叶含有鞣质,而浓茶含量更高,与中草药同服时,可与中草药中某些蛋白质、生 物碱、重金属盐结合产生沉淀,这就会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同时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也有影响。因此,在服用中草药时,一般不宜与浓茶同服。

5、辛辣类食物

此类食物多辛热,有通阳健胃之功效,若过多食用则易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故该类饮食仅适合于寒证疾病者,而不适于阴虚阳亢之体及血证、温病、痔瘘、痈疖患 者等。

此类食物包括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等。如辣椒属热性,若有发热、便秘、尿短赤、口干渴、唇燥、咽喉肿痛、鼻衄、舌质红等热象者食用,必然会 加重“上火”症状,从而抵消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的功效,故热证病人就诊中医不可同食辣椒。

5、油腻类食物

此类食物包括动物的油脂及油煎、油炸的硬固食物。油腻有损脾胃健运,故凡外感疾病、黄疸、泄泻者当禁忌。油煎、油炸之食物质硬、燥热,不易消化,胃肠有病及“上火”者忌食。

此外,一些中药与食物同食,会给身体造成伤害,让我们看一看吧。

这些食物不能和中药同服

1、温补中药忌白萝卜

人参是补气的,而萝卜是行气、降气、破气的,如果萝卜和人参同时吃,可能会削弱人参的补气功效。

开水冲药是否影响药效


开水冲药对药效的影响是根据药物的性质来解决的,有一些药物就需要采用开水冲药,比如999感冒药以及板蓝根等,而对于有挥发性的药物就不能采用开水冲药,会导致药效丢失,所以我们在平时服药之前要了解药物是否可以采用开水服用,还需要注意药物的服用注意事项以及副作用。

包括挥发性中药颗粒在内的以下5类药物不要用开水冲服,否则会影响药效。

挥发性中药颗粒

金银花、柴胡、荆芥、藿香、薄荷等中药有特殊的芳香气味,这是因为它们含有具有药用价值的挥发油,而挥发油多不稳定,遇热容易挥发和分解。很多中药颗粒剂和冲剂中含有这些药物,建议冲服时水温不超过40℃~60℃。

消化酶类药

复方消化酶、胃蛋白酶等消化酶类药受热易凝固变性,导致药效降低或失效,应用凉开水或温开水送服。

活菌药

小儿麻痹症糖丸(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双歧杆菌、枯草杆菌等益生菌不耐高温,用开水冲泡或送服可使其灭活,导致药效降低。一般宜选用低于40℃的温水或凉开水冲服、送服。

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遇热不稳定,容易形成高分子聚合物,引起类似青霉素的过敏症状。冲服阿莫西林颗粒时应控制好水温,最好在40℃以下或用凉开水冲服,冲后最好马上服用,不宜久放。

维生素C

维生素C泡腾片由维生素C、柠檬酸、碳酸氢钠等成分组成。加水后,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发生反应释放二氧化碳,因而有很多气泡。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因此不需要很高温度的水就能溶解。同时,维生素C性质不稳定,若用开水冲泡,易氧化分解,降低药效。建议用40℃以下的温水冲泡。

煎中药5注意 不影响药效


一包包中药带回家,可不能一煮了事,煎药的方法直接关系到治病的疗效。那么,在家如何煎中药又不影响疗效呢?那就要细心再细心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煎中药的5个注意事项吧!

1. 煎中药的器具

最好用砂锅、砂罐,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

2. 煎中药前的浸泡

凡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作煎中药。一般将中药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cm为宜。质地坚硬、黏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略多;质地疏松或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过久,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可浸泡20~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

3. 煎中药的火候

一般煎中药时,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一般药煮沸20~25分钟;解表药及其它芳香类药物,沸后文火维持10~15分钟即可;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4. 煎药次数

一剂药一般煎煮两次,即俗称头煎二煎。将头煎二煎药液合并混匀后分二次服用,成人每次150~200毫升,儿童每次50~100毫升。

5. 特殊药物的处理方法

先煎,是指先入煎30分钟左右,再加入其它药同煎。如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贝壳类药,例磁石、牡蛎等;须久煎去毒的药物,如附子、川乌等。后下,是指在其它药头煎完成前5~10分钟时加入,主要是一些成分会因煎煮时间过长而挥发或破坏的药品,如薄荷、白豆蔻等。包煎,是将药品装入布袋中扎紧后与其它药一起煎煮。主要为细粉类药物,如滑石粉、蒲黄等;易黏锅药物,如车前子;以及易刺激咽喉的绒毛类药物,如旋覆花等。另煎,是指人参、西洋参等昂贵药物另煎,以免有效成分被其他饮片吸附。烊化,是指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先行烊化,再与其它药汁兑服。冲服,是指用煎好的其他药液或开水冲服,一般为入水即化的药或原为汁液性的药,如三七粉、芒硝等。

以上就是煎中药的5个注意事项。您学会了吗?

中药冷喝会不会影响药效


现在很多人生病了之后都会选择喝中药进行调理,尤其是一些慢性的疾病患者都喜欢喝中药治疗,虽然中药在治疗的速度方面看起来没有西药快,但是却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但是中药熬好之后,会有中药特殊的口感,很多人不容易接受,也会感觉到喝中药太热,喜欢把药物放凉一些在喝。

中药冷喝会不会影响药效

看喝治什么的中药汤了,如果是清热凉血的中药,可以喝冷的,对药效没有影响,如果是除湿发汗、温经通络的中药,就不能喝冷的,会降低药效的。

怎样才能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吃到不那么苦的中药

1.其实有一个方法可以试试,那就是喝30℃~35℃温度的中药。人人都知道良药苦口,而这良药其实就是指中药。为何从古至今中药都是苦的,不能做成甜的,这与中药的成分有关。

2.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所含的蛋白质、鞣质(即丹宁)等能与糖发生化学反应,使有效成分凝固、变性,进而混浊、沉淀而被除去,以致影响药效。且糖可抑制某些清热药的疗效,干扰中药中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吸收,还可降低许多中药里的有效成分。如苦味健胃的中药,就是利用其本身的苦味,来刺激消化腺的分泌而达到健胃的目的,这类汤药加糖后虽能减少苦味,但却降低了健胃的功效。

3.据报道,药理学研究最近发现:改变汤药的温度,就能减少汤药的苦味。正常人口腔内温度为36.2℃~37.2℃,舌根下高于舌面0.5℃。而味觉器官即味觉神经纤维大多分布于舌面,当汤药温度与舌周围温度相近时,味觉神经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其感觉最灵敏,也就是说此时喝汤药味道最苦。而汤药的温度高于38℃,或低于35℃时,则味觉神经感觉不太灵敏,这时苦味就会减弱,不太苦口,有利于吞咽。更何况中医还认为,中药温服药效最好。

怎样煎煮中药材才不会影响药效


中药必须经过煎煮才会发挥出药效,而不正确的煎煮方法也会影响中药材的药效发挥。中药因质地的不同,需要采用不一样的煎煮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药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怎样针对中药材的质地而采用相应的煎煮法。

先煎:介壳类、矿物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宜煎出,应先打碎先煎,煎10~30分钟后再下其他药,如龙骨、牡蛎等。此外,附子、乌狼毒等毒性药,宜慢火先煎久煎,可减低毒性。

后下:对含挥发性成分或气味芳香的药材,久煎易破坏其有效成分,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煮好时放入,煎4~5分钟即可,以防其有效成分走散,如薄荷、砂仁等。

包煎:适合那些含黏性、小粒种子类、粉末和有细小绒毛的药物,为防止煎后药液浑浊及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要用薄布将药包好,再放入锅内与其他药同时煎煮,如旋复花、车前子等。

另煎:对贵重药材,为减少损耗,应单另久煎,取汁后,再与其他药材的煎出液合并服用,如人参、鹿茸等。

烊化:胶质、黏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用时,应单独加温熔化,再加入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如阿胶等。

冲服:药物研粉与其他药同煎则粘锅煮焦,且粘附其他药,影响药效,应放入已煎好的药汁中搅匀后一起服用,如琥珀末等。

煎汤代水:某些药物,应在煎好后去掉药渣,再用液体煎其余药物,发挥辅助作用。例如玉米须,具有利尿、降血糖的作用;还有灶心土,由于吸收了柴草的药效,可以使药性变得温和,具有温中止血的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药液煎成后,倾倒时应用工具挤压药渣中残留汤液,及时过滤,不可久贮锅内使汤液被药渣膨胀吸收。

本文由()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内容合作联系电话:020-84115797。

中药泡太久会不会对药效有影响


中药是深受人们信任的药材,很多人在生病之后都比较喜欢看中药,吃一些中药,感觉吃中药虽然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表现的没有西药那么快,但是却能够完全的治疗好,是一种治疗疾病根本的药。在煮中药之前都要把中药泡一段时间,很多时候中药需要泡多久,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掌握,只是凭借感觉泡一段时间。

中药泡太久会不会对药效有影响

中药一般泡长时间了可能会影响药效的,如果在夏天泡的时间过长,容易引起了霉变,是不能再服用了,服用后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需注意了。

中药泡多久时间比较好

1.中药药材绝大多数是干品,干燥而质地细密、坚硬,有效成分已结晶或定形沉淀于细胞内,水分不易渗入,如果在煎煮之前先用冷水浸泡一段时间,药材会变软,细胞会膨胀,有效成分容易被煎出。有些药材含淀粉、蛋白质较多,如果不经浸泡而上火煎煮,会使药材表面的淀粉糊化,蛋白质凝固,堵塞药材表面的毛细孔道,水分进不去,有效成分不易被煎出,影响药物疗效。

2.浸泡时间根据药物而定,花、叶、细茎等质地疏松的药物,浸泡半小时即可;块根、根茎、种子、果实等质地坚硬的药物,应浸泡1小时;而矿物、动物、介壳类药物,浸泡时间需更长。但要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久,特别是夏季,以免药物变质。浸泡药物的水要直接用来煎药,不能倒掉。中药浸泡多长时间最好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3.煎药前要把中药用凉水浸泡一会儿,如果是叶、花类,大约浸泡一小时左右。如果是根、果实类,则一般要浸泡两小时以上。同时还要考虑季节因素,如夏天浸泡的时间要短一些,冬天时间则略长一些,总原则就是室温越高浸泡时间越短。

熬中药需要多长时间

中药熬制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不同的药熬制时间不同,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中药煎煮注意事项

由于中药的质地、性质往往有显著差异,因此,煎煮方法或煎煮时间常不相同,有先煎、后下、包煎等。煎药要注重火候,火候的控制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质地,如解表药,适宜用武火急煎,滋补药文火煎.

感冒不喝药能好吗


二、感冒会不会致患者死亡三、哺乳期感冒能喂奶吗

感冒不喝药能好吗

1、感冒不喝药能好吗

若普通感冒,一般7-10天可自愈,可选择不吃药。但是感冒发烧也不能硬抗。小感冒可能带来大危害,尤其任由感冒发展,可能引起的心肌炎、肺炎等严重并发疾病,如不及时救治有可能危及生命。

感冒治疗原则以对症治疗为主,通过迅速改善或消除感冒症状来缩短病程,减轻感冒的危害。感冒症状的缓解,不仅让自己能感觉舒服,还减少了感冒病毒传播到周围空间的机会,减少了感冒传染给他人的风险。感冒硬扛是以自己和他人健康为代价的,并不推荐。

2、孕妇感冒的处理方法

如果是轻度感冒的孕妇,可以采用物理降温,多喝开水,注意休息和保暖。

如果是可控制感冒病毒,感冒的孕妇可以去医院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感冒较重有高烧的孕妇,应马上去医院控制体温,或都先用物理降温法,如额、颈部放置冰块等;亦可选择使用药物降温。

3、冬季预防感冒措施

在冬季预防感冒可以多吃一些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的水果,如猕猴桃,橘子,柚子等。维生素C能够有效的预防及缓解感冒。

每天清晨洗脸的时候可以用冷水洗,用冷水洗脸可以刺激鼻粘膜,增强鼻粘膜在冬季的预冷能力,可以有效的减少感冒的发生。

感冒会不会致患者死亡

1、很多人猝死,就是因为一场感冒

而且多见于年轻人,之前什么毛病都没有,感冒为什么能致人死地?就是引起这场感冒的病毒,后者导致了病毒性心肌炎, 如果得感冒的这个人因为年轻,体力好而没在意,甚至还在加班、熬夜或者运动,就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猝死。

研究发现,在猝死的死因中,冠心病排第一,占52.9%,心肌炎紧随其后,占14.7%,我国冠心病的猝死约占1/2,低于西方国家,而心肌炎的发生率较高。

2、病毒性心肌炎

顾名思义就是病毒所引起的心肌的急性或慢性炎症,一般是在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咽痛、浑身疼、腹泻等症状出现后的1-3周内发生。这种病毒不仅会引起感冒,还可以直接损伤心肌,所以,这种人在发病前,常会感到胸痛或者心慌,如果之前你没有这个毛病,这次感冒后出现,而且越来越严重,就要注意,做个心电图检查就可能发现心律失常或心肌损伤,如果化验个血,还能发现转氨酶等指标升高,这些都有助于诊断。

哺乳期感冒能喂奶吗

妈妈如果在哺乳期感冒了,如果没有服用药物,症状也不严重的话,是可以给宝宝喂奶的。因为刚出生不久的宝宝自身带有一定的免疫力,不用过分担心会将感冒传染给宝宝而不敢喂奶。另外,妈妈感冒时其实早已经通过接触把病原带给了宝宝,即使马上停止哺乳宝宝也会被感染的。这时如果坚持喂奶,反而会让宝宝从母乳中得到相应的抗病抗体,增强了抵抗力。

如果妈妈在感冒的时候没有发烧,可以多喝水,多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服用感冒冲剂等。这个时候,爸爸应该主动承担起照顾宝宝的责任,让妈妈能够多抽点时间睡觉休息,让身体尽快恢复。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妈妈在喂奶的时候跟宝宝的距离很近,如果咳嗽剧烈或者打喷嚏,妈妈可以选择戴上口罩。

妈妈病情较重的时候,应该要到医院就诊,不能乱吃药,要按照医生处方,以防止某些药物进入母乳而影响宝宝。感冒发高烧期间可以暂停母乳1—2天,在停止喂养期间,要注意把乳汁吸出,以保证母乳能够继续分泌。

巧喝药粥 防治便秘


便秘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危害甚大。一是容易引起慢性中毒,影响重要器官代谢,加速机体衰老;二是用力排便会直接诱发痔疮、肛裂、脱肛等疾病或加剧其症状,甚者引起中风或心脑血管意外,甚至危及生命。
中医早就认识到便秘的危害性,晋代医家葛洪说过:若要长生,肠中常清。治疗便秘的方法有很多,但对老年性便秘而言,每天喝粥的效果最佳,因老年人消化系统生理机能退化,而粥既能润肠通便、扶正固本,又易于消化,不加重肠道负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煮粥的主料为大米或糯米。大米即粳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能益脾和胃、除烦渴。糯米甘温,入脾胃肺经,补虚、调血、润肺、暖胃、健脾。随加料的不同,可煮成各种各样的药粥(煮粥时最好用沙锅,尽量不用铝锅和铁锅):
郁李仁粥郁李仁10克,大米50克。先将郁李仁捣烂,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2次,连续3~5天。可润肠通便、利水消肿,适用于大便干燥秘结、小便小利、水肿胀满等。
紫苏麻仁粥紫苏子、火麻仁各10克,大米100克。将苏子、火麻仁捣烂如泥,然后加水慢研,滤汁去渣,再同大米煮为稀粥,分为2次服食,连续2~3天。可润肠通便,适用于老人、产妇、病后体质虚弱等所致的大便不通、燥结难解者。
肉苁蓉粥肉苁蓉20克,大米100克。肉苁蓉用水煮成汁,过滤去渣。大米入锅煮粥,待粥快熟时,倒入肉苁蓉汁,再煮沸数次,即可食用,每日1剂。肉苁蓉既能通肾阳补肾虚,又能润肠通腑治便秘,适用于阳虚便秘者。


首乌粥制首乌20克,大米100克。制首乌纳于纱布袋中扎紧,与大米煮粥食用,早晚各一次。适用于老年人血虚、肾虚、肠燥所致的习惯性便秘。
黑芝麻粥黑芝麻30克(洗净,炒熟,研末),大米100克。黑芝麻大米共同煮粥食用,每日1次。适用于气血两虚、肝肾亏损之便秘。
决明子粥决明子10克,大米100克,冰糖少许。先将决明子放锅内炒至微有香气,取出,待冷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用5~7天。适用于伴有目赤肿痛、怕光流泪、头痛头晕,以及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的习惯性便秘。
柏子仁粥柏子仁20克(去杂质,清水洗净,捣碎),大米100克。柏子仁、大米同煮粥食用,早晚各一次。加蜂蜜更佳。适用于老年人习惯性便秘兼有心悸、健忘、失眠者。
参芪粥党参、黄芪各10克,大米50克,白砂糖适量。将党参、黄芪切片,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每日1剂,连续3~5天。适用于老年人气虚便秘、临厕努挣、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而色苍白等。

饭前喝药还是饭后好呢


   药物治疗是当前比较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缓解身体的疼痛,能够治疗我们身体的疾病,当然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喝药了,对方会用不同的功效,也能够影响到药物的药效,但是很多人不注意这些小细节,反而会起到一些相反的效果,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饭前喝药还是饭后喝药好呢?

对于饭前吃药好还是饭后吃药好,一定要具体药物具体分析。一般说来如果是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最好在饭后服用,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可以在饭前服用。所以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详细咨询医生,谨遵医嘱,减少药物对身体的毒副作用。

饭前是指在进食前三十分钟左右,饭后则是指结束进食的三十分钟以后。

万一没有进食的话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就请以“时间”来作为首要考量。也就是说,就算是在没有进食的情况下,也请在原本预定结束进食的三十分钟后吃药。

对于“如果没吃东西就吃药。胃会被搞坏”的想法,其实倒不用特别你担心。

医生所指定的时间跟胃肠的状态是有很大关系的。简单来说,医生如果希望胃酸对药物的影响能少一点的话,就会指定没有什么食物存在于胃里的“饭前”时间服用药物,如果是对肠胃造成负担的药,就会指定在“饭后”服用。

但是,还有比吃药时间更重要的事,就是服药次数。医生所指定的“饭前”“饭后”时间,请务必要达到一天吃三次药的“目标”。所以,就算没有进食也要吃药。另外,在饭前吃的药如果忘了吃的话,也不用再等到下次吃饭前服用,只要在饭后吃就可以了。重要的不是你“什么时候”吃药,而是你一天“吃了几次”药。

有些糊涂的病人总是忘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吃药,为了达到吃药的次数,一次性将忘了吃的分量也一并吃下,这是非常错误的,绝对不能出现“这次忘了吃药,下次吃两份药”的行为!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病没医好,反而出现更严重的副作用!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体质不同,所以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自身状况,给大家开些药物,那么为了让药物发挥它的功效,很多药物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它们的性质不同,对于一些会对肠胃产生刺激的药物,一般是在饭前食用,多数的药物是在饭后食用。

凉水喝药影响药效吗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