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冬季养生保健的中医治疗 > 导航 > 冬季养生保健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特发性震颤,有效的中药治疗

冬季养生保健的中医治疗。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心静才是养生之本。人类的发展历史中,养生观念不断更新,养生和养性必不可分,它带给我们的是健康。日常生活中关于中医养生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中医治疗特发性震颤,有效的中药治疗”,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运动性的障碍疾病,手部和头部会出现震颤,特别是在精神紧张和注意力特别集中的时候容易加重病情,要及时治疗,中医对于治疗特发性震颤的效果很好。

1、特发性震颤属于中医“肝肾阴亏,虚风内动”的范畴,阴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肝肾之阴精更是生命之根本。中医学最早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说:“年至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对中医学发展影响深远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学派代表人物的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阴难成而易亏。很多内伤杂病的形成都与阴精的耗伤有关,因此在治疗内伤杂病时,特别注意护阴养阴,以致后世中医学界形成了一个普遍共识:治疗外感伤风宗张仲景,治疗内伤杂病宗朱丹溪。朱丹溪的养阴思想至今仍然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震颤病症的形成归根结底是肝肾阴精亏虚,阴不制阳,以致虚风内动。只有滋补肝肾阴精,恢复阴阳平衡,才能熄风止颤。

2、 熄风止颤丸正是以《内经》的有关论述为指导,宗承朱丹溪滋阴思想,以滋养肝肾之阴精为根本宗旨,在沿用数百年的古方之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及当今中医药研究成果之精华,并结合个人数年来医疗实践经验体会,科学组方,精选地道上等中药材组的纯粹中药配方,绝对不含任何西药成分。本方所选药材药性平和,长期服用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产生,不仅手颤、头摇、强直等症状可获得显著改善,远期疗效巩固可靠,而且还有一定的延年益寿的保健抗衰作用。对特发性震颤可对抗遗传基因对小脑齿状核的破坏,在不同程度上恢复其精细调节功能,可显著改善病人的手颤头摇症状。总之,该方对震颤病症具有治根治本的独特作用,这和西药的对症治疗是完全不同的。

相关阅读

特发性震颤怎么治,药物治疗效果好


特发性震颤一般都是遗传引起的,一般发病年龄小的都是受遗传的影响,特发性震颤会引起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偏头痛等并发症,可以药物治疗,平时的护理也很重要。

一、药物治疗

1、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40-120mg,分2次服,需要不定期服用,如预期在特定的场合震颤特别严重,可临时口服心得安40-120mg;

阿尔马尔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在临床上更常用,常用剂量:10mg每天两次,早晨及下午服用;服药前应行心电图,排除慢心律及传导阻滞等的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

2、扑痫酮也有效,但特发性震颤患者对此药常很敏感,不可按治疗癫痫用药,应自小剂量50mg/d开始,每2周增加日用量50mg,直至有效或出现副反应;通常有效剂量为100-150mg,3次/d;

3、镇静剂可选用阿普唑仑0.2~0.4mg/次;氯硝西泮0.5~1.0mg/次;或苯巴比妥15~30mg/次,每次1/4~1/2片,每日3次,最大不超过1片/次,每日3次。不良反应主要是嗜睡。

4、其他药物钙离子拮抗剂:氟桂利嗪、尼莫地平、硝苯地平,碳酸酐酶抑制剂醋甲唑胺均对部分患者有效。

二、特发性震颤护理

1、体能锻炼:特发性震颤患者的护理原则应该注意尽量做一些体能锻炼,比如太极拳、广播操。平时搓搓手,转动一下颈部,都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2、饮食方面:多吃抗动脉硬化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芹菜、洋葱等有降压抗血脂的作用,多吃五谷杂粮,品种越丰富对病情恢复越好。高脂肪、高热量、高糖食品要限制,特别是油炸食品应该少吃。平时生活要规律,避免劳累。

3、心理治疗:病人要注意心态平衡,多看书勤动脑,经常出去走动。有的病人思想负担比较重,怕别人笑话自己。此时家属、亲戚朋友要给他安慰鼓励。不要让病人生气紧张,特别是家里有些不好的消息,不要马上告诉他,以免引起病情加重,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康复环境。

4、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本病早期应坚持一定的体力活动,主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四肢各关节做最大范围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以预防肢体挛缩、关节僵直的发生。晚期病人作被动肢体活动和肌肉、关节的按摩,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

中医治疗疝气的偏方 中药能有效治疗疝气


疝气用通读的话来讲就是说身体内的器官出现在不应该出现的位置,卡住了,没办法回到原来的位置。那么,这种病症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治疗的偏方又有什么?疝气有哪些临床表现?赶紧来看看吧!

中医治疗疝气的偏方

罗晃子7个。酒煎服。

巴茅果3个,茴香根15g,香附米3个。蒸甜酒服。

玉凤花根15~30g。水煎服。也可加小猪睾丸2个,煎服。

仙桃草(水苦荬)15g,双肾草3g,八月瓜根3g,小茴香根3g。

白栎蔀3~5个。煎汤加白糖服。

白背叶根15~30g。水煎服。

地菍干根60g,龙眼肉15g,橘核15g。水煎服。

地黄瓜适量。水煎服。

金丝桃不拘多少。加水、酒煨服。

向日葵根30g。和红糖煎水服。

杨梅新根60g。水煎,酌加酒或红糖服。

豆鼓草根9g,襄荷根9g,茴香根9g。水煎服。

小果上叶9g,姜昧草3g,小楠木香6g。红糖水煎服。

金盏菊鲜根60~120g。酒水煎服。

疝气内消丸,每日2次,每次服9克。

桔核丸,每日2次,每次服9克。

补中益气丸,每日3次,每次9克。

小茴香10克、荔枝核10克、桔核6克、吴茱萸6克、木香3克、用水煎服,每日1剂。

用延胡索(盐炒)、全蝎(去毒,生用),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空心服,盐酒送下。

用地肤子炒后研细。每服一钱,酒送下。

用牡丹皮、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用楮叶、雄黄,等分为还想,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酒送下。

用荔枝核(炒黑、大茴香(炒,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温酒送下。又方:用荔枝核四十九个、陈皮(连白九钱、硫磺四钱,共研为末,加盐水调面糊成丸子如绿豆大。遇痛时空心酒服九丸。不过三服见效。此方名玉环来笑丹。

疝气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较常见的是腹股沟疝,在腹股沟区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

婴儿多系母亲在换尿布时发现,较大的小儿则多于入浴时发现。

引起肿块出现的诱因是腹压增加,如哭泣、咳嗽、排便、排尿等。

较年长的小孩可令其站立,腹部用力也可诱发肿块在腹股沟区出现,有些则会到达阴囊或阴唇。

肿块系由腹腔内的器官脱出到疝气袋所形成,脱出的器官以小肠居多,因此摸起来感觉柔软。

其他如大肠、阑尾、大网膜等亦可能脱出。女性则以卵巢脱出较多,因此常可摸到似拇指大、较硬且多半有压痛的肿块。

除了可以看到或触到肿块之外,有些患儿会有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现象,有些则可能表现易哭、不安等。

结语:治疗疝气的偏方有很多,治疗疝气的方法也是有很多的,但是这种疝气还就是要找准方法来治疗。所谓对症下药疗效才好。以上推荐的偏方都是不错的选择哦!赶紧在医师的建议之后用以上的偏方试一试吧!

特发性震颤的症状,这些表现最常见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是染色体出现的异常现象,在成年人男性中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的几率也会增加,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上肢出现震颤,从而发展到面部,头部的震颤。

1.典型的特发性震颤在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中均可发现

。对起病的高峰年龄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起病年龄的分布为双峰特征,即在20~30岁和50~60岁这两个年龄段;另一种观点认为特发性震颤很少在少年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人数增加,平均起病年龄37~47岁。

2.特发性震颤惟一的症状就是震颤

,偶有报道伴有语调和轻微步态异常。患者通常首先由上肢开始,主要影响上肢,双侧上肢对称起病,也可单侧上肢起病。一旦上肢影响后,常向上发展至头、面、舌、下颌部。累及躯干和双侧下肢者少见,仅在病程的晚期出现,而且程度比上肢轻。

主要表现为姿位性震颤,可同时含有运动性、意向性或静止性震颤成分。震颤可能在指向目的的运动中加重。震颤的频率为4~8Hz。起病时频率为8~12Hz,随着病程和年龄的增加,频率逐渐降低,幅度逐渐增加。

典型症状是手的节律性外展,呈内收样震颤和屈伸样震颤,旋前旋后样震颤(类似于帕金森病)十分少见。书写的字可能变形,但不会表现为写字过小。另一个常影响的部位是颅颈肌肉群。头部、舌或发声肌均可累及,表现为患者手部严重的姿位性震颤和头部震颤,包括垂直的“点头”运动和水平的“摇头”运动。软腭、舌的震颤会导致发声困难。

3.震颤在发病10~20年后会影响活动,

随年龄增长严重程度增加,以致完成精细活动的能力受到损害,至发病后第6个10年达到高峰。86%的患者至60~70岁可影响社会活动和生活能力,包括书写、饮水、进食、穿衣、言语和操作。震颤幅度越大,对活动能力的影响也越大。震颤对性别的影响无差异。

4.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震颤

,饥饿、疲劳、情绪激动和温度(高热、热水浴)等会加重震颤。与大多数不自主运动一样,特发性震颤在睡眠时缓解,也有个别报道,震颤在浅睡中仍然持续存在。

特发性震颤患者对乙醇(酒精)的反应是特征性的。许多患者即使只摄取少量乙醇(酒精)就可减少震颤。42%~75%患者饮酒后震颤减轻,但只是暂时的,一般维持2~4h,第二天震颤反而加重。很少有报道乙醇(酒精)对其他类型的震颤有类似作用,乙醇(酒精)是通过中枢起作用的。

中医治疗复发性口疮方剂


春季最容易出现的五官科疾病,无外乎鼻炎、口舌生疮和上火等。而口疮反复发作更会令人痛苦,这不是简单的上火现象,也不是多喝水就可以解决。下面我们简单的给大家介绍几种可以改善口疮反复发作的方剂。

1.加减甘露饮

组成:生地15克,茵陈9克,黄芩10克,石斛10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枇杷叶9克,桔梗6克,甘草3克。

加减:热重加银花、连翘;心经有热加黄连;肝胆湿热加青黛;大便秘结加大黄。

用法:每日1剂,煎水,分2~3次服。小儿量酌减。

疗效:共治疗61例,基本痊愈50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100%。

2.加减六味汤

组成:荆芥穗、薄荷、炒僵蚕、生萆薢各9克,桔梗、防风各6克。

加减:脾胃湿热加米仁、滑石;阴虚火旺加生地、玄参;脾胃虚寒加干姜、肉桂。

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29例,基本痊愈23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1%。

3.黑白口疮散(外用)

组成:百草霜、五倍子各60克,冰片20克,人中白、枯矾各4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用玻璃瓶收贮。用时先将药粉用蜂蜜调成糊状,涂搽口腔病灶处,每日上药3~4次。

疗效:共治疗100例,基本痊愈74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

4.口腔溃疡枚(外用)

组成:生甘草、金银花、冰片、雄黄、朱砂、滑石适量。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制成散剂,局部外搽,每日2次。

疗效:共治疗300例,基本痊愈270例,显效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8%。

5.南黄散(外用)

组成:黄连、吴萸各20克,大黄40克,南星30克。

用法:将四药晒干,研成细末,用醋调和药粉,敷患者涌泉穴(或将前掌心全敷上),然后用纱布包好,每日换1次。

疗效:治疗73例,治愈率达92%。

复发性口疮的预防

口腔溃疡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人身体素质有关,尽量避免诱发因素,可降低发生率。

1.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损伤口腔黏膜,避免辛辣性食物和局部刺激。

2.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

3.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4.注意生活规律性和营养均衡性,养成一定排便习惯,防止便秘。

结语:口疮反复发作虽然不是大病,但是却给我们带来诸多小麻烦,甚至影响进食。上文我们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了几种可以治疗口疮的方剂,既有内服的也有外用的,希望通过这里的了解,对你的口疮问题有所帮助。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治疗


说起“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相信大家都比较陌生,即便在临床上确诊的案例也很少见,应该说腹膜后纤维化是特发性腹膜炎的一种非常典型的症状表现,其称呼也有多种叫法,也有叫硬化性后腹膜肉芽肿、纤维性后腹膜炎等等,今天我们主要提供有关治疗方面的信息,进行一下普及。

常见有以下两种治疗方式:

1.糖皮质激素

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在几周内见效,甚至可使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对有轻中度泌尿道病变、年老体弱或有全身疾病的患者,用强的松类药物更为合适。

有时亦用来作术前准备或术后预防复发。最初剂量每日30~60mg强的松或强的松龙,待病情稳定后剂量逐渐减少至最低有效维持量,最少3个月。有人联合使用激素和硫唑嘌呤取得较好效果,放疗疗效尚不肯定。

2.外科手术

虽然纤维化本身很少需要外科切除,但一旦产生大量纤维化,激素疗法则很少有作用。当脏器受压影响功能时,则需手术。采取一次双侧输尿管松解术,可用大网膜包裹尿管,并将输尿管移向外侧,可获较好的持续性缓解。单纯松解术复发率高。

晚期,对于严重尿路梗阻,可行经皮肾造瘘引流术,此方法优于逆行输尿管插管或支撑术,不仅能及时减轻症状,而且可通过尿电解质测定监测肾功能,使多数患者避免作血液透析。

从以上的信息我们了解到,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治疗早期检查治疗一般采用糖皮质激素,数周内可见肿块消炎缩小,对于年老或者有其他疾病的则用松类药物治疗,而通过外科手术一般是出现大量纤维化的情况下使用,比如经皮肾造瘘引流术,可减少透析的使用率。

中医治疗特发性震颤,有效的中药治疗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