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者中医不外传的养生知识 > 导航 > 者中医不外传的养生知识

中医不外传的养生汤竟能治疗难缠疾病

者中医不外传的养生知识。

“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只有理性的清静才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社会在发展,养生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焦点,生活质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养生的人。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做的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医不外传的养生汤竟能治疗难缠疾病”,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自古以来,人们追崇养生的目的主要是延年益寿。但针对于不同人群,养生的目的也开始不同。养生主要是从饮食及锻炼这两方面出发,对于吃什么,以及做什么运动,这些都是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特征进行选择,而最近比较火热的养生非中药养生莫属。

养生方式有多种,只从中医上来说,其分类也诸多。如针灸、拔罐、穴位按摩等,这些不同的方式可治疗多种疾病,但也可根据个人的喜好进行选择。中医养生在食疗方面也非常出名,光从各种药材当面就有近万种,不同材料搭配出来的养生汤其功效也有所不同。

一、什么是中药养生汤

在传统膳食上,汤类是最易滋补身体。日常常见的食材搭配就可达到防治多种疾病的功效。而中医养生汤顾名思义就是用中药加上食材,通过煲炖做出的汤,用料讲究,汤靓味美,再加上多加中药材来滋补身体,使得中药养生汤在成为中国人饭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在任何城市的商业街上,可看见多家以药膳为主打食物,不但美味,其祛病效果佳,也达到人们在食疗方面的养生需求。中医养生汤一般种类繁多、口味独特、制作精良。但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中医养生汤也分南北之分,虽制作与口味不同,但其共同点还是以养生为主。

二、中药养生汤制作及功效

1、当归黄芪红枣炖乌鸡汤

此汤中有两种中医药材,其中的当归具有女人补血圣品的称号,它是治疗各种疾病中最常见的中药之一。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抗癌、抗老防老、免疫之功效。而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另外,它是中药养生四宝之一。

材料

除了准备最常见的这两种重要之外,还需准备其他配料,配料的搭配有一定的科学性,不能随便调配。主要准备乌鸡半个、黄芪5克、当归1克、党参5克、无核红枣10克、枸杞5克、干桂圆肉10克、姜块适量、料酒适量、盐适量。

制作方法

此汤类的主料与配料虽比较多,但在制作上并不是很复杂,对于火候的把控及时间上都要注意。乌鸡洗净,用刀砍成块。锅入水,大火烧沸,放入姜块和料酒,把乌鸡焯水,捞起用凉水降温,冲洗干净油污,控干水备用。

以下是煮的时间,以及该如何做,对于这些都是要做好。以及配料什么时候放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将乌鸡放入砂锅内,加姜块、黄芪、当归、党参、红枣、桂圆干,大火煮开了以后撇去浮沫,盖上砂锅的盖子,转小火炖2个小时。放枸杞再煮10分钟,汤好后,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盛起食用。

功效

以上主要介绍当归及黄芪的功效,以及此类汤的配料及做法,但对于该汤类的功效还是有必要阐述一下。此道汤气血双补,固肾调精。适用于月经病气血不足、肾虚者,经期不准、经量少而色淡、神疲气短、多梦失眠、头昏腰酸、面色苍白等。

2、生地党参瘦肉汤

中药的种类有多种,对于常见的重要药材人们会比较的熟悉,但对于不常使用的会比较陌生。生地黄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李时珍对生地黄的评价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生地可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骨蒸痨热、咽喉燥痛、痰中带血等症。它还常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肺结核等病的治疗。

补血的中药材有很多,但价格始终,又是人们常见的也就是那几种,而党参就是其中一种。党参补气兼能养血,所以气血两虚、气短心悸、疲倦乏力、面色苍白、头昏眼花、胃口不好、大便稀软等,可服用党参。党参能使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增加,所以贫血病人食用党参很有益处。因化疗和放射疗法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服用党参也有促使白细胞回升的效果。 女性及年龄较大的人群喜欢用中药泡水喝,部分中药除了可搭配进行食疗,其个体的作用也是相当明显。枸杞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补肾、保肝、明目、养颜、健脑、排毒、保护生殖系统、抗辐射损伤十六项功能。

材料

这款汤类的所准备的才不是很多,其中的主料及配料都是日常较为常见的,但对于材料的克数要精确。瘦肉250克、生地20克、党参15克、枸杞15克、盐适量。

制作方法

以上主要讲述此类汤中主要中药的功效,即使单独食用它们也是可以的,当这些中药在一起搭配时,对于煮的时间很有讲究。将生地洗净,切成块,新鲜瘦肉洗净切成块。党参、枸杞子也洗净备用。锅内放水,把所有材料倒入,开大火烧开。用汤勺将浮沫撇去,再开小火慢慢煲1.5个小左右,关火前5分钟加盐即可。

功效

多种中药材的合理搭配是有一定的科学性及依据,在煮这款汤之前,最好查阅相关中药属性,这样更有利于自身对药性的理解。此汤对于那些脾胃虚弱有寒湿、泄泻者或外感热邪,也就是说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喝,否则会雪上加霜。

结语:养生注重从内养,主要以饮食为主,这里的饮食不是日常常见的汤类,而是以多种中药药材搭配而制成的中药养生汤,其功效不但易滋补身体,对于日常防治疾病的效果有很好的疗效。但在中药量把控上一定要精确,量把控好可起到较好的效果,一旦少或者多,这都是有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尤其量超过很多的时候。

yS630.Com相关推荐

熏死人!试试中医从不外传的秘方


脚气,是由真菌引起的传染性脚部皮肤病,容易反复发作。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那么,如何治疗脚气呢?有没有中医治疗脚气的秘方呢?

从长期临床治疗效果看,治疗脚气一个疗程至少要4周左右。这是因为杀死真菌后,还会有部分真菌残留,新的皮肤组织长好需要至少4周左右的时间,如果真菌刚被杀死就停药,容易在新皮肤组织上寄生,导致复发。如果是更复杂一点,像角质增生比较厚的老脚气,治疗时间应加长,必要时还应用些口服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医治疗脚气的秘方都有哪些?

1.脚上患有脚气、脚癣,连续用生大蒜擦磨便可治愈。

2.用食醋将雪花膏调成糊状,涂于患处。随配随用,轻者1次,重者2次至3次可愈。

3.用茄子根和盐煮的水洗脚,即可治好脚气。

4.夏天脚癣犯了,可将患脚洗净揩干,再用风油精涂搽患处,每天1次至2次,一般数次便可见效。

5.取香烟灰撤在脚趾湿痒处,可治脚趾间水泡瘙痒。

6.犯有多年脚气,可用牙膏涂搽,效果十分灵验。

7.绿茶含有鞣酸,具有抑菌作用,尤其对治疗香港脚有特效。

8.取麦饭石1000克,加开水2000克浸泡,每天用此水擦洗脚、痤疮、湿疹、痱子等疾患处,有显著疗效。

专家提醒: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除了中医治疗脚气秘方可供人们选用外,脚气防治最重要的是做好脚部清洁卫生,每天要用温水洗脚,穿透气性好的鞋袜,并保持鞋袜干燥。

中医不外传的药膳 让“头上无忧” 黑发增多


中医不外传的药膳 让“头上无忧” 黑发增多。

药膳也能改善头发问题

制首乌黑豆粥

采用黑豆30克、制首乌20克、红枣与大米适量,洗净之后一同放入锅中熬制成粥,可根据口感加入冰糖。适用于气血两虚引起的白发、枯发问题。制首乌在中医看来有补肝肾、乌须发的作用,常常被用于治疗白发早生,但因为何首乌对肝脏有毒,购买前要咨询医生。

昆布芝麻散

采用黑芝麻与昆布以2:1的比例,将黑芝麻炒香制作成粉末,与昆布粉末一同用蜂蜜搅拌成糊状,坚持每天食用2汤匙左右。昆布是一种类似于海带的植物,入肝经、肾经、胃经,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适合改善血热脱发、白发,而黑芝麻一直是乌发、补肾的食物。

自制桑麻丸

桑麻丸是一味中成药,主要采用黑芝麻、桑叶与蜂蜜制成,成分安全,所以也可以自己制作。制作时干桑叶与炒制的黑芝麻以5:2的比例,各自研成粉末,用蜂蜜调成糊状,搓揉成拇指大小的丸剂,每天早晚服用。此方法来自于《寿世保元》,有调理久咳、头发干枯、皮肤粗糙以及白发早生的作用。

民间食疗方

利用海带与豆腐烧汤食用,有润燥、清热解毒、补中益气的功效,可令头发润泽。著名的点心芝麻核桃糖可养血、补肾,令皮肤光滑细腻、红润,改善头发干枯与粗糙。另外,黑豆被称为肾之谷,经常食用也具有补肾乌发的作用。

但是头发又被称为三千烦恼丝,熬夜、压力大、精神创伤等也会导致脱发、白发、头发干枯现象的发生,所以,日常护发还要注意减轻精神压力。

肾虚怎么办 老中医不外传的四个补肾绝招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不注意调理身体就会出现肾虚,肾脏是我们身体的重要器官,如果不能及时的调理可能会让我们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差,那么肾虚的表现有哪些呢?肾虚怎么办呢?其实中医对于肾虚的调理有很多种方法。

肾虚会让我们出现气血不足,衰老加剧,不仅如此还会出现很多的不适症状,对于肾虚的调理刻不容缓,所以补肾就被我们时刻关注。

肾虚是一个中医学概念,包括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等,而非西医概念里的“肾”。

肾虚怎么办

1.揉脐腹

脐为一身元气之本,与脏腑经脉、四肢百骸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患功能性阳痿、遗精者,可每天早晚躺卧在床上,用食指按揉肚脐5分钟,坚持2个月后,就能收到明显效果。此外,还可按摩一下位于脐下3寸处的关元穴,该穴具有强精壮肾阳的作用,可用指压法按摩刺激该穴,或用左右手交替绕脐旋转按摩该穴。

2.摩肾腰

腰为肾之府,刺激腰部的命门穴、肾俞穴有助于增加肾气。命门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与肚脐同一水平处;肾俞穴位于命门穴两侧旁开1.5寸处。先用指压法点按命门穴,再将两手掌对搓至手心发热后,分别放置于肾俞穴处,并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早晚各1次,每次约200下,可以健运命门、补肾纳气。

3.搓脚心

足底的涌泉穴位于足掌的前1/3、屈趾凹陷处,是浊气下降之处,经常按摩可益精补肾、强身健体、防止早衰,并能舒肝明目、促进睡眠、增进食欲,对肾虚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等症有一定的疗效。两手对掌搓热后,以左手搓右脚心,右手搓左脚心,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搓300下。

4.撮谷道

谷道即肛门,经常主动、有规律地提收肛门,可加速盆腔周围的血液循环,延缓性器官的衰老,对防治男性早泄、女性情欲低下有较好的功效。刚开始练习时,可收缩、放松各3秒,然后逐渐延长到收缩、放松各10秒,每次10分钟,每天2次。

以上给我们介绍的中医补肾方法我们是不是都了解了呢,中医补肾的方法有很多,如果我们能坚持每天都做可能肾虚的调理也不是难题。坚持以上介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调理身体。

肾虚的表现

肾气虚

体质虚弱,经常头晕眼花、耳鸣耳聋、腰酸腿软、不耐远行、夜尿频多,男性阳痿早泄,女性月经不调等;

肾阴虚

在肾气虚表现的基础上,还有五心烦热、口干、尿黄量少、舌红少津、脉细数等;

道家千年都不外传之秘--拍打八虚


肝邪聚腋窝,心肺邪聚肘窝,脾邪聚大腿窝,肾邪聚膝腘窝。

人体有八个大窝窝又称八虚,它们是双腋、双肘、双髀(即两胯)和双腘。八虚也是寒冷冬天人体最暖和的地方。据说这八虚小到治感冒大到治疑难杂症,是道家不外传的秘诀。

虚就是薄弱环节的意思,衣裳最容易沾灰的地方多是叠折处,人体的八虚就好比这些地方。五脏之邪就喜欢藏匿于八虚。

五脏之邪藏匿于八虚

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在肺则尺泽,在心则少海之次。“留”,当作“流”,下同);

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期门、渊腋等穴之次);

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脾与胃合。其脉皆自胫股上出冲门、气冲之间,故邪气留于髀跨者,为脾经之病);

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肾与膀胱为表里,其经皆出膝后阴谷、委中之间,故邪气留于两腘者,为肾经之病)。

一、拍两肘窝——拍散心肺邪气病气

肘窝部位,刚好是心经、心包经、肺经三条阴经通过的地方,还藏着两个穴位,肺经的尺泽穴和心包经的曲泽穴。

1、心肺疾病

常常能在其肘窝部位摸到一个压痛点,轻轻一点患者就能痛得叫起来,找到痛点拍打它,使淤邪散开,则正气自复,邪气自然无从所留。

早晨起床后,在肘窝处捏一捏拍一拍,找找是否有硬结或者痛点,如果有比较强烈的反应,就说明身体需要及时调理了,那就要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拍打的次数,将痛点或者硬结拍散开。

2、拍肘窝可治皮肤骚痒:

肺主皮毛,拍打肘窝排解湿毒,就能止痒。由于湿热长痘痘,或皮肤到了冬天很容易痒痒的人,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肘窝的拍打方法:

把左手臂伸直,用右手找到左手臂的肘横纹正中,用右手大拇指点住它定位,找到后,可用右手的四指并拢轻轻拍打。每次八十一下即可,力量可由轻到重。一般心肺有热的人,拍打后就可看到肘窝局部发红,甚至能拍出痧来。

拍痧:五指并拢成勺状,在肌肉丰满或关节部位适度有力扣拍,使深层不易刮出的毒素排出来。

不过,重症或久病身体羸弱的患者,最好不要过重刺激,在肘窝部位轻轻地推擦即可,推擦之后的微热感,能温熏心肺,这是丹道医家的“少火生气”之法,相当于中医治疗中的补法。

中医针灸治疗疾病的方法


一生很长,没有任何一个人的一生是没有任何的波澜,不少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患上一些疾病,有的疾病很好治疗,但是有的疾病并没有那么好治疗,无论是哪种疾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起来积极的投入到治疗当中去,中医针灸治疗疾病发展历史比较悠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针灸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关键,辨别性质,明确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千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如今,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赖。

中医针灸治疗疾病越来越受欢迎,主要是因为中医针灸的作用和效果比较明显,人们也乐意用这种方法来治疗疾病,当然对于我们来说最好是不要患上一些疾病,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把自己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样我们也就不会有疾病方面的困扰。

中医捏积 治疗儿科疾病


这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捏积疗法。捏积疗法在中国传统医药学中,是一种古老而实用的用来治疗小儿疳积的推拿疗法,它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通过捏拿脊背所产生的良性刺激,来治疗某些疾病。晋朝医学家葛洪在其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已有捏积疗法的具体文字:拈起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而在《外台秘要》中也记载有小儿夜啼至明不安寐,亦以摩儿头及脊验,提到了推拿疗法施术于小儿脊背的内容。捏积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不同流派,在民间广为使用和流传。

捏积可治常见病

按照中医理论,人体腹部为阴,背部为阳。而捏积的部位正好是小孩的脊背。人体的脊背有三条重要的经络:第一条在人体后背的正中间,叫督脉,主一身之阳,又因为人体的后背本身是主阳的,它在人体脊背的正中,因此可称督脉为阳中之阳。捏积通过捏拿小儿的脊背,可以振奋小儿督脉的阳气,推动全身气血的运行,调整全身的阴阳之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捏积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如疳积、厌食、腹痛、呕吐、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如睡眠障碍、小孩脾气急躁、爱哭闹等。

由于捏积疗法主治疳积,那么疳积是什么呢?从中医理论来说,疳积即积滞和疳证的总称。积滞二字含有积蓄和停滞的含义,是指小儿由于饮食不节,停聚胃肠,积而不消,停滞不化造成脾胃功能失常所出现的消化道及全身的病症;疳证是指小儿积滞日久,延误失治,伤及脾胃,耗伤津液,热从内生,进而伤及其它脏腑,出现的全身气血衰弱病症。由此可见,积滞病情较轻,是疳证的前奏,疳证病情较重,是积滞迁延失治的后果,两者联系紧密。古代医家一直把疳积列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疳积包括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肠道寄生虫病,以及由于上述疾病迁延不愈而并发的贫血、佝偻病以及多种维生素缺乏症。

捏积手法要规范

捏积的基本手势是把两只手呈空拳状,小指、中指、无名指自然弯曲,食指半曲,拇指伸直并对准食指的前半段,各指要自然。

捏积时应从患儿尾椎和肛门之间的长强穴开始,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合作,在食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着督脉,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先后顺序,自尾椎下的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当低头时颈椎处有一个凸起较高的骨头,医学上叫做第七颈椎。第七颈椎下有一个凹陷,这个凹陷的地方就是大椎穴),这叫捏一遍。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6遍。最后一遍捏拿结束后,可用双手的拇指腹部,采用揉、按同时并作的手法,对腰部的肾俞穴揉按数次,到此全部结束。

中医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那么什么疾病适合选择中医治疗呢?

慢性疾病

中医对各种慢性疾病,老年性疾病如肝炎、肾炎、支气管炎、慢性肠炎、胃炎、肺气肿、贫血、糖尿病及老年期的消化、内分泌、神经、心血管等系统疾患的治疗有相当好的治疗效果。

大病初愈

大病后患者往往会出现乏力、厌食、失眠、消化不良、盗汗、低热等虚弱现象。此时采用中药调理效果尤显,因为此时中医采用扶正祛邪、论证施补、全面调整的治疗方法,故能使病后虚弱者较快地恢复人体的生理平衡。

妇科疾病

妇女的痛经、月经失调、功能性出血、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征、妊娠及产后疾患如严重的妊娠反应、产后无乳、回乳等宜看中医。因中医治妇科病用药谨慎,且中医中药治疗妇科疾病不仅治标而且治本。

儿童疾患

儿童尤其是幼儿生病时,不但幼儿较难描述病情,就是家长往往亦很难准确地陈述病况。而中医儿科可采用望、闻、问、切的传统方法,加上现代化的化验检查,经过综合分析,可准确诊断病情,并对症下药。

疑难疾病

各种肿瘤手术和放化疗后,癌症晚期中医治疗可协助恢复和延长生命期、提高生存质量。阳痿、遗精、少精、死精、女性不育、神经官能症、面瘫、麻痹、脱发、风湿、牛皮癣、白癜风等疑难病求治于中医中药很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神奇疗效。

有病难诊

许多人自觉有病,但经各种现代化的诊疗设备检查、化验后,仍难以确诊时宜看中医。如对于气虚盗汗、耳鸣、肢麻、肢冷、腹胀便秘、溏泻、小便频数、夜尿、口渴、心闷、狂躁、忧郁、精神萎靡、身倦无力、头晕眼花、失眠健忘等症状,中医细察会诊断出病因并对症施治。对西药过敏或有严重副作用时,亦可改用中医药治疗。

中医经络推拿的疾病治疗原则


治病必求其本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也是推拿治病的根本原则。求本,是指治病要了解疾病的本质,了解疾病的主要矛盾。就推拿临床具体而言,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本;病变部位和症状表现部位,病变部位是本。如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后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痛和下肢放射痛,腰部神经根或脊髓受压则是本,治本就要首先解除神经根或脊髓的受压,不解除受压,只在下肢使用手法,舍本求末,徒劳无效。有些疾病,虽然推拿的作用不能及本,只能治标,但不了解本,治标也是盲目的。如骨折发生疼痛肿胀,在对位固定后,动静结合,适当地施以推拿手法,可帮助消肿止痛,恢复功能,可是在未明确疼痛肿胀是骨折造成的情况下,草率推拿,就会贻误病情,加重损伤。所以,尽管推拿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有其局限性,治病中还必须遵循治病必求其本的根本原则。

选取穴位和部位。伤外科疾患一般是以痛为输,局部取穴,因为肌肉、韧带和关节的病变,其症状表现部位大多即是病变部位的区域,但如果急性损伤,局部疼痛肿胀剧烈,就应该:先选取邻近的穴位和部位进行手法操作,待病情稍有缓解,再在局部操作;内妇科疾患,需重视循经取穴和随症取穴,并且又可根据内脏传入神经与体躯传入神经的相互关联,在体表部位选取手法刺激点;小儿推拿取穴,不外乎按照伤外科疾病和内科疾病的不同范围而选部位的深浅以及不同的疾病而决定。一般情况下,如患者体质强,操作部位在腰臀四肢,病变部位在深层,运动器官的陈旧性损伤等,手法刺激量较大;患者体质弱,小儿患者,操作部位在头面胸腹,病变部位在浅层,运动器官的急性损伤及内妇科疾患,手法刺激量较小。

在推拿临床中,尚须注意:

1.由结核菌、化脓菌所引起的运动器官病症不宜进行推拿;

2.癌症一般不作推拿;

3.皮肤病病变损害处,皮开肉绽及烫伤处一般不宜推拿;

4.正在出血的部位不宜推拿;

5.脱位处以整复手法为主;

6.妇女在怀孕期和月经期,腹部和腰骶部不宜使用推拿手法;

7.患者饥饿时及剧烈运动后,推拿时需防止晕倒。

中医如何治疗乳腺疾病


本文导读:乳腺疾病是女性的特有疾病之一,治疗乳腺疾病的方法有很多,那么用中医要如何治疗乳腺疾病呢?


回乳(退乳)

皮硝(芒硝)50~100克,捣碎,分放两个布袋中,生水喷洒敷于双乳,用胸罩固定;干后再喷水续用,连用24小时。如1次不效,可继续敷药1~2次,直至回乳。

产后乳汁不足

川椒50克,白酒250毫升。将川椒研细末,与白酒共装入酒壶内,文火煮沸后,将酒壶嘴对准乳头,以酒壶中热气熏蒸。此方治疗产妇初起乳络不畅、乳汁壅塞或寒热之邪所致乳汁不通有良效。

急性乳腺炎

新鲜蒲公英、新鲜仙人掌(去刺),按5+2比例切碎捣成泥状,加入少量明矾末,用鸡蛋清调敷患处,每天2~3次。疼痛剧烈者,加大黄、乳香粉适量。一般3~5天即可痊愈。

乳头皲裂

冰片5克,鸡蛋6个。将鸡蛋煮熟去壳取蛋黄,置于铁勺内,用慢火烤出鸡蛋黄油,去渣,加入冰片(研细末)混合。用棉签蘸油搽患处,每天4次。一般用药5~6天可治愈。

经前乳房胀痛


王不留行5克,食醋适量。用法:将王不留行研极细末,与食醋调成糊状,填于脐中,用麝香虎骨膏外贴。经前3天使用,每天2次,月经来潮后停止使用。一般1~2个月经周期可治愈。

乳腺增生症

当归200克,白芥子180克,山慈姑160克,生川乌、细辛各100克,白芷80克,马钱子60克,樟脑40克,黄丹适量。将前7味药用麻油炸枯后去渣,入樟脑、黄丹收膏备用。使用前用温肥皂水洗净患处,将药膏涂于与疼痛区域相应大小之布上或柔韧的纸上,药膏厚度0.2~0.3厘米,贴敷在病变局部,每隔3天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6个疗程可愈。

中医不外传的养生汤竟能治疗难缠疾病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