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春季贴敷养生 > 导航 > 穴位贴敷养生知识

穴位贴敷养生知识

2019-10-15

怎么样穴位贴敷巧治病

春季贴敷养生。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养生越来越看重,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需要掌握相关养生知识。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怎么样穴位贴敷巧治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医穴位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一种很神奇的治病方法。只要针对疾病所对应的穴位来进行治疗,那么就能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对穴位进行刺激的时候可以采用针灸、按摩、拔罐、推拿和穴位贴敷药物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是能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的。那么穴位贴敷药物怎么治疗疾病呢?我们下面就说说看。

  ㈠流鼻涕

  治疗方法:在两眼之间的鼻梁根用枸杞贴敷。

  风寒引起的流鼻涕才能用穴位贴敷治疗。

  巧治流鼻涕的方法:

  ①把枸杞打扁。

  ②用医用胶布把枸杞贴在两眼之间的鼻梁上两个小时。

  寒气都是通过鼻孔进入人体,把枸杞贴在鼻梁上可起到防护的作用。

  枸杞是补肺的,风寒引起的流鼻涕才可以贴枸杞。

   ㈡牙痛

  治疗方法:

  ①把云南白药胶囊里面的药粉涂在疼痛的牙齿处。

  ②用手使劲掐揉合谷穴。

  ㈢颈椎病

  治疗方法:

  把白参片捣碎贴在两侧太渊穴,效果不好则多吃主食和鸡汤,汤内加补气的黄芪、党参同炖。

  肺气亏导致的颈椎病,可以用穴位贴敷法治疗。

  (四)痛经

  治疗方法:

  ①用艾条熏或用参片贴敷神门穴。

  ②按摩、敲击或用参片贴敷血海穴。

  穴位贴敷药物进行治疗,是让药物直接渗入穴位中,这样就能起到很好的治疗疾病的效果了。另外在采用药物贴敷治疗的时候,辅助按摩等方法一起治疗,那么就能让疾病的症状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使用穴位贴敷药物进行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找准穴位。

扩展阅读

穴位贴敷治痛经


23岁的姗姗5年前因经期淋雨受寒后出现痛经,每到经期就会痛得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必须卧床休息,无法坚持工作。周期性疼痛如同定期受刑。她到湖北省襄樊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就诊,医生号脉后认为姗姗证属寒湿凝滞,治以温经散寒,行气止痛。采用穴位贴敷外治法两次后,患者月经来潮时少腹坠痛明显减轻,能坚持工作。治两疗程后,腹痛等症状悉除,随访半年未复发。

中医认为,痛经是由于气血失调,血行受阻引起的疼痛,所谓不通则痛。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的一种外治法,它是在中医基本理论特别是经络学说的指导下,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发挥了穴位与药物的双重效应,使之起到行气血、营阴阳的整体作用,且无创伤,无痛苦,方法简便,对惧针者、体质虚弱者、不宜服药者尤为适宜。

穴位贴敷治疗寒湿凝滞型病痛疗效最好,药选丁香、肉桂、细辛、元胡、川穹、红花各等份,研末用醋调匀,随用随调。所选中药均为辛温之品,兼有芳香走窜或行气活血之效,易于皮肤吸收。用醋调敷,促进药物渗透。

贴敷取主穴关元、神阙。根据病情可加气海、次髎、水道、肾俞等穴。所选主穴为任脉经穴,并与冲脉相遁通。《素问举痛论》说:冲脉起于关元 。冲脉穴位于脐下三寸,又称丹田,为《难经》所言脐下肾间动气之所,内通胞宫,因此具有调理冲任、补肾壮阳、温通经脉之功效,是治疗妇科病之要穴。神阙居脐中,亦属任脉经穴,乃神气通行出入之门户。气海调理一身之气;肾俞温肾壮阳;水道为阳明经穴,《千金要方》中称胞门、子户,是治疗腹痛的常用穴;次髎穴祛寒止痛。


消化不好穴位贴敷


导读: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很多: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的情况时有发生。虽说这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长此以往对身体还是有影响的。很多人只要饭后胃不舒服就买些健胃消食的药片来进行缓解。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尽量还是不吃药,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这些不适症状呢?

有上述情况的人不妨试试常按下脘、足三里、四缝这几个穴位。下脘穴在腹部,离脾胃很近。常按此穴可以清胃泻火,消食化积;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比如腹泻了按摩它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四缝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

日常如果健胃消食就可常按这几个穴位,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有空的时候就可以做做,长期坚持,不知不觉中胃口就会好起来。此外,也可以用穴位贴敷的方法:取白萝卜2个,小茴香60克,将白萝卜切成细丝后煮熟,再把小茴香研成细末,然后把它们调成药泥,趁热贴在肚脐眼周围,用纱布包扎好。这个方法有极高的散寒、行气、止痛、消食的效果,对消化不良、积食、虚寒型腹痛都有效果。

穴位贴敷的作用特点


穴位贴敷的作用特点

1、穴位贴敷的作用特点

作用直接,适应症广,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其适应证遍及临床各科,“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对许多沉疴痼疾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显着功效。

用药安全,诛伐无过,穴位贴敷疗法不经胃肠给药,无损伤脾胃之弊,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不犯上下。即使在临床应用时出现皮肤过敏或水泡,亦可及时中止治疗,给予对症处理,症状很快就可消失,并可继续使用。简单易学,便于推广,穴位贴敷有许多较简单的药物配伍及制作,易学易用,不需特殊的医疗设备和仪器。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或家属,多可兼学并用,随学随用。

2、穴位贴敷的作用机理

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尚不完全清楚。我们认为其可能的机理有如下三个方面是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是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是两者的综合叠加作用。穴位作用,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是人体营卫气血循环运行出人的通道,而穴位则是上述物质在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是“肺气所发”和“神气游行出人”的场所。综合作用,穴位贴敷疗法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而不仅仅是单纯某一因素在起作用。

3、穴位贴敷的疗法

辨证选穴用药,腧穴选择及配伍,选择离病变局部器官最近、最直接的相应穴位敷贴。局部选穴 如,肾虚外敷方,取肾俞、关元穴。选择阿是穴贴药,阿是穴是指病变的局部或内脏病理现象在体表的反映,也称病理反应穴。选择针灸学中的传统有效经穴,这些传统的有效经穴,是前人在实践中发现并验证有效的穴位。如肺俞、风门、膈俞等穴治疗咳嗽、哮喘;神阙、足三里治肠炎、痢疾、腹胀、腹痛等。取穴施治,药物外敷取穴,与针灸取穴法相同,需辨证选用, 灵活掌握,因其施药范围略大,所选取之穴是一个片而不是点,即使选穴不十分准确,也同样有利于药物吸收。

怎么样穴位贴敷巧治病

1、流鼻涕,治疗方法,在两眼之间的鼻梁根用枸杞贴敷。风寒引起的流鼻涕才能用穴位贴敷治疗。巧治流鼻涕的方法,把枸杞打扁。用医用胶布把枸杞贴在两眼之间的鼻梁上两个小时。寒气都是通过鼻孔进入人体,把枸杞贴在鼻梁上可起到防护的作用。枸杞是补肺的,风寒引起的流鼻涕才可以贴枸杞。

2、牙痛,治疗方法,把云南白药胶囊里面的药粉涂在疼痛的牙齿处。用手使劲掐揉合谷穴。颈椎病,治疗方法,把白参片捣碎贴在两侧太渊穴,效果不好则多吃主食和鸡汤,汤内加补气的黄芪、党参同炖。肺气亏导致的颈椎病,可以用穴位贴敷法治疗。

3、痛经,治疗方法,用艾条熏或用参片贴敷神门穴。按摩、敲击或用参片贴敷血海穴。穴位贴敷药物进行治疗,是让药物直接渗入穴位中,这样就能起到很好的治疗疾病的效果了。另外在采用药物贴敷治疗的时候,辅助按摩等方法一起治疗,那么就能让疾病的症状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使用穴位贴敷药物进行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找准穴位。

穴位贴敷法有哪些操作规范

1、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2、贴敷方法,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以上就是穴位贴敷法的操作规范,再浸泡药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上好的要我这样才能够对身体,有很好的帮助作用,选择错了要我反而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在贴的时候可以按照以上的操作方法。

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二、穴位贴敷操作方法三、不宜穴位贴敷的人群

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1、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蒸发。

若用膏药贴敷,在温化膏药时,应掌握好温度,以免烫伤或贴不住。

对胶布过敏者,可改用肤疾宁膏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对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贴敷穴位不宜过多,贴敷面积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泡过大或发生药物中毒。

对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等的患者,使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对于孕妇、幼儿,应避免贴敷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

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不可用汽油或肥皂有刺激性物品擦洗。皮肤过敏的病人不宜使用本法。

2、穴位贴敷适应范围

穴位贴敷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不但可以治疗体表的病症,而且可以治疗内脏的病症;既可治疗某些慢性病,又可治疗一些急性病证。

治疗病症主要有:感冒、咳嗽、哮喘、自汗盗汗、胸痹、不寐、胃脘痛、泄泻、呕吐、便秘、食积、黄疸、胁痛、头痛、眩晕、口眼斜、消渴、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乳痈、乳核、疮疡肿毒、喉痹、牙痛、口疮、疟疾、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3、穴位贴敷作用及机理

疏通经络、运行气血

敷贴用药与针灸疗法一样,以经络学说为依据。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经络是人体营卫气血循行出入的通道,无论病从外入,抑或病由内生,都离不开经络,而经络上的穴位则是经气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运用敷贴疗法,将药物敷贴于皮肤穴位之上,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药气透到经脉,通过药物的刺激,从而达到改善经络气血运行的预防保健作用。

调理五脏、扶正祛邪

药物敷贴于体表穴位,该穴位的组织结构、皮肤、神经、血管、淋巴等均发生相应变化。某些中药能刺激穴位,使局部温度增高,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中药有效成分通过皮肤,穿过毛孔,不断进入淋巴液、血液而发挥药理作用。还可能通过刺激穴位及药物的吸收、代谢,对机体的有关物理、化学感受器产生影响,直接反射性地调整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穴位贴敷操作方法

贴敷前,应用温开水将局部洗净擦干,或用酒精棉球擦净。在第2次涂药前,需用消毒干棉球蘸上温开水或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揩去第1次所涂敷的药物,擦干后再涂上药膏,切不可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药物贴敷时间及疗程视疾病与贴敷部位而定。一般都是1天换药1次,有些药粉气味俱厚,不需水、酒或药汁调敷,直接将药粉填脐者,也可5~10天换药1次。

疗程:急性病多为3~5天,慢性病多为5~10天,两个疗程之间休息3~5天。伏贴每次敷药2~3小时,共三次。

不宜穴位贴敷的人群

1、孕妇,多数外贴药物对孕期妇女可能不安全。

2、对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对橡皮膏过敏者应提前告诉医生,换用其他方式固定。

3、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或有皮疹者。

4、严重的荨麻疹患者。

5、疾病发作期的患者,如急性咽喉炎、发烧、黄疸、咯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慢性咳喘病的急性发作期等。

6、热性疾病、阴虚火旺者以及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不能采用。

失眠贴的效果怎么样


不论是老人还是上学的学生,以及一些上班族,经常失眠是很常见的事情。每天失眠会让整个人的精神变得萎靡不振,白天没精神,晚上精神十足,这样黑白颠倒久而久之就很容易让人患病。可以说,失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相当大的。那么,如今市面上卖的一些失眠贴到底有没有用呢?效果如何?

市面上的失眠贴不是说一点作用都没有,只不过大部分的失眠贴都是不怎么见效的,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的人长期失眠了。

治疗失眠的最佳方法:

1.总体目标

尽可能明确病因,达到以下目的:

(1)改善睡眠质量和(或)增加有效睡眠时间;

(2)恢复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减少或消除与失眠相关的躯体疾病或与躯体疾病共病的风险;

(4)避免药物干预带来的负面效应。

2.干预方式

失眠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对于急性失眠患者宜早期应用药物治疗。对于亚急性或慢性失眠患者,无论是原发还是继发,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当辅助以心理行为治疗,即使是那些已经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的失眠患者亦是如此。针对失眠的有效心理行为治疗方法主要是认知行为治疗(CBT-I)。

目前国内能够从事心理行为治疗的专业资源相对匮乏,具有这方面专业资质认证的人员不多,单纯采用CBT-I也会面临依从性问题,所以药物干预仍然占据失眠治疗的主导地位。除心理行为治疗之外的其他非药物治疗,如饮食疗法、芳香疗法、按摩、顺势疗法、光照疗法等,均缺乏令人信服的大样本对照研究。传统中医学治疗失眠的历史悠久,但囿于特殊的个体化医学模式,难以用现代循证医学模式进行评估。应强调睡眠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即在建立良好睡眠卫生习惯的基础上,开展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和传统医学治疗。

有一些人为了早一点治好自己的失眠症,就会选择服用一些安眠药,虽然安眠药可以让人睡的更香,但是每天都服用安眠药很有可能会产生依赖。况且是药三分毒,这句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经常吃安眠药很可能会搅乱人的精神,患上一些心理疾病。

中医穴位贴敷可治眼病


早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用树叶、草茎之类植物涂敷皮肤伤口,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疼痛和防止出血,并且有利于伤口愈合,这就是中药贴敷治病的起源。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一书中蚖以蓟印其中颠的记载,即用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治疗毒蛇咬伤。

《灵枢经脉篇》记载:足阳明之筋颏筋有寒,则急引颊日移口,有热则筋缓,不胜收放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被后世誉为膏药之始,开创了现代膏药之先河。

清代外治之宗吴师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理瀹骈文》一书。提出了以膏统治百病的论断。并依据中医基本理论,提出外治部位当分十二经,药物当置于经络穴选与针灸之取穴同一理之论点。穴位贴敷疗法切于皮肤,彻于肉里,摄入吸气,融入渗液。并随证用药,能祛邪、拔毒气以外出,抑邪气以内清;能扶正,通营卫,调升降,理阴阳,安五脏;能挫折五郁之气,而资化源。

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尚不完全清楚。其可能的机理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二是药物吸收后的治疗作用,及两者的协同作用。

由于眼部暴露明显,眼周穴位多而集中,特别是眼睑、角膜、结膜直接暴露于外,加之贴敷方中的芳香类药物,多含挥发性烯烃、醛、酮、酚、醇类物质,有较强的穿透性和走窜性,外加适量冰片更使患者感到清凉舒适,因此眼部穴位贴敷疗法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同时也深受患者欢迎。例如如意金黄散、三黄散外敷治疗眼睑麦粒肿、眼睑疖肿效果不错,越早使用效果越好。

最近几年社会上流行的一些所谓眼贴,在治疗干眼症、视疲劳等方面虽有一定效果,但是鱼龙混杂,甚至声称包医百病,因此急需规范以保证消费者利益,同时有关部门也应严厉打击借中医贴敷之名,进行敛财之歪风,以免玷污科学之中医学。

穴位贴敷治疗失眠效果好吗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失眠症。失眠会导致人们的精神萎靡,记忆力衰退,加剧皮肤的衰老。有很多人都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去治疗失眠。在治疗失眠的方法中最受欢迎的就是穴位敷贴治疗。不同原因导致的失眠需要敷贴对应的穴位来进行治疗。下面小编具体介绍穴位贴敷治疗失眠效果好吗?

1、心胆气虚失眠治疗

症状:由心胆气虚证所导致的失眠症状主要表现有:失眠,多噩梦,易于经常于睡梦中惊醒,终日惕惕,胆怯心悸,并可伴有气短自汗,倦怠乏力等症状。

穴位:神阙穴(肚脐中),膻中穴(两乳之间连线的中点处),气海穴(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

敷贴方法:用珍珠层粉,紫丹参,硫磺各准备10克,研磨成细粉后,储藏备用。在每晚临睡前,取细粉1克,撒如肚脐中按紧,外面用胶布固定,在用适量的药粉用醋调敷于膻中穴、气海穴上,外用胶布固定,每3日换药一次。

失眠穴位敷贴

2、痰热扰心失眠治疗

症状:痰热扰心所导致的失眠多变现为心烦不能入睡,胸闷脘痞,泛恶嗳气,并可伴有口苦,头重目眩,舌苔黄腻等症状。

穴位:劳宫穴(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握拳屈指时无名指尖处)。

敷贴方法:生龙骨20克,珍珠粉4.5克,琥珀粉5克,黄连粉5克,生半夏粉10克,一起研磨成细末储藏备用,每次使用时取药粉3-4克,加入新鲜的竹沥少许调匀后分成两份,用双层纱布包好,于睡觉前分别敷贴于手心劳宫穴处,外用胶布固定,于次日晨起时取下。

失眠穴位敷贴

贴针灸的效果怎么样


相信大家对针灸并不陌生,那么大家了解贴针灸吗?据了解贴针灸改变了现行传统针灸临床模式的“扎针痛”、“心里怕”等不足,使用安全、简单、方便、时效性强,功同针灸!率先开创了一个可以进入家庭实现自我治疗养生的时尚中医保健模式。那么贴针灸的效果怎么样呢?有兴趣的朋友跟我来一起了解下吧。

益气活血:益气活血依赖于温经畅通,因血遇温则行,又依靠气的推动。气血不和,脉气不能够通畅为主要病机,因此,中医治疗无论虚实总以气血通畅为目的来调和气血。贴针灸正是通过砭石自身特定波长的远红外热辐射及特定频率的超声波脉冲振动,刺激机体穴位达到温通、温阳的功效,最终实现气血通畅。

扶正祛邪: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的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即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正气足则病气不存,正气不足则病气盛。因此,扶正祛邪是保证疾病趋向良性转归的根本。贴针灸预防疾病的作用,就在于其能够激活人体的正能量,抑制有害因素的生长,发挥预防疾病的作用。

疏通经络:自古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说法,贴针灸是一种通过经络穴位诊断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的完整体系。

通过贴敷于相应的经络穴位,借助于砭石的热作用及促进微循环等作用,“外络肢节,内联脏腑”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平衡阴阳: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着阴阳平衡的状态。如果破坏了这种平衡,就会导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等变化。

通过以上文章的介绍大家了解贴针灸的效果怎么样了吧。但一定要注意将针灸贴防止儿童不宜接触的地方,以免发生危害,另外还要注意不要贴在破损的皮肤上,如果使用后发生红肿请暂停使用,严重过敏者请及时就医,以免产生对身体产生危害。

怎么样穴位贴敷巧治病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