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夏季养生先除湿热 > 导航 > 男人养生中成药

男人养生中成药

2019-10-15

除湿气的中成药有哪些

夏季养生先除湿热。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人类的发展历史中,养生观念不断更新,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注意养生,这种“恶”会报复我们的身体。我们该怎么进行科学的中医养生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除湿气的中成药有哪些”,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人体内的湿气是中医上的一种说法。主要是指人体中的一种特殊身体状况。这样的身体状况是会对身体有非常大危害的。如果不能很好的去除身体内的湿气,那么是很可能会引发身体上的很多疾病症状发生。所以给身体除湿气非常重要。那么除湿气的中成药哪种好呢?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说一下。

  泡脚能去湿气吗 醋泡脚去湿气

  米醋或老陈醋100-150克,加入泡脚水中,每周3次,每次15分钟,能祛除风湿,改善畏寒怕冷的症状。

  泡脚能去湿气吗 姜泡脚去湿气

  可用老姜30g、牛藤30g、秦艽30g、肉桂20g、独活30g、徐长卿30g、川椒30g、红花15g。

  用法:用纱布裹好水煮50分钟,待水温下降至40℃左右,用蒸汽足浴盆侵泡30分钟。

  泡脚能去湿气吗 丹参泡脚去湿气

  防风、金毛狗脊、丹参、黄芪、当归。

  功效: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通经络。

  泡脚能去湿气吗 当归泡脚去湿气

  藿香、佩兰、鸡蛋壳、当归、陈皮、红曲、砂仁、丁香。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行滞化湿。

  上面介绍的这些除湿气的中成药都是能有很好的去除身体湿气的功效。只要能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那么身体内的湿气就能被去除掉。这样就能让身体上的一些疾病症状得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另外还能有比较好的预防疾病发生的效果。

yS630.Com相关推荐

除湿热的中成药有哪些


人的体内经常会有一些湿气,这有可能是天气原因引起的,如果人体内湿气过重,就很有可能长出很多湿疹,想要除掉人体内的湿热就必须采用一些药物治疗,中药除湿热的疗效要比西药好很多,所以最好选用除湿热的中成药。下面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除湿热的中成药有哪些?

1、除湿热的中草药有荷叶。

主要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散瘀止血的功效。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荷叶炭用于出血症和产后血晕。

2、除湿热的中草药有金钱草。

具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小便涩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3、除湿热的中草药有黄芩。

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4、除湿热的中草药有苦参。

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其苦,寒。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

5、除湿热的中草药有白术。

白术有补气健脾、止泻及燥湿利水的功效,生用能燥湿利水,炒用能补气健脾,炒焦用能健脾止泻。可煲汤、煮粥或泡茶饮用,每天取取1~3克生白术泡茶饮用对祛湿有帮助。

6、除湿热的中草药有白茯苓。

白茯苓有健脾胃和利水渗湿之功效,是我国古代中医推荐的除湿之圣药,尤其适合皮肤湿疹患者经常食用,最常见的吃法就是用白茯苓煲汤。

7、除湿热的中草药有茨实。

芡实既能健脾除湿又能收敛止泻,可用于脾虚湿盛或久泻不愈等症的治疗,常与白术、茯苓和扁豆等健脾药物同用,可煲汤或煮粥食用。

8、除湿热的中草药有藿香。

归脾、胃、肺经,有发表解暑之功,煮粥或泡茶饮用对暑湿重症及脾胃湿阻均有良效。

去湿气的中成药有哪些


体内有湿气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可以选择中成药的治疗来缓解湿气的侵扰。体内的湿气如果不能够及时的祛除,我们身体的健康是非常受影响。所以我们应该选择正确的方法来祛除湿气,中成药的方法对于身体影响比较小,让我们了解哪些中成药可以祛除湿气。

引起体内湿气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是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潮湿的空气、潮湿的环境等等,还有些是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如经常吃冷饮等等,这些都会导致体内湿气重。

中医认为,湿邪是最为常见,也是最难治疗。导致体内湿气的形成可分外因和内因,外因是空气中的湿度大而致,内因则是脾胃不健,运化祛湿能力差而导致湿气内滞。饮食不当,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也会导致湿症。湿症还常常与其它因素结合而出现、寒湿、暑湿、风湿等症状。

1。木香顺气丸

【成分】:木香、枳壳(制)、陈皮、香附(醋制)、槟榔、苍术(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2。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祛除湿气的病症需要长期耐心的坚持,因为体内湿气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常年累积起来形成的病症需要我们多花的耐心去处理。长期的湿气缠绕会让我们的身体出现湿寒之症,所以我们在日常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不良生活习惯。

祛风除湿的中成药有哪些?


现在很多中老年人都有祛风除湿的需要,祛风除湿要从多方面做起,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要合理调整生活环境,另外可以采取饮食的方法帮助祛风除湿,比如可以多吃樱桃,除此之外,下列这些中成药也有祛风除湿的作用。

祛风除湿的中成药:

1、风湿液

功能主治:补养肝肾,养血通络,祛风除湿。用于肝肾血亏、风寒湿痹引起的骨节疼痛,四肢麻木,以及风湿性、类风湿性疾病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15ml,一日2~3次。

使用禁忌:儿童、孕妇、月经期妇女禁用。

2、风湿骨痛胶囊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用于寒湿闭阻经络所致的痹证,症见腰脊疼痛、四肢关节冷痛;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2次。

使用禁忌:本品含毒性药,不可多服。孕妇忌服。

3、独活寄生合剂

功能主治:养血舒筋,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腰膝冷痛,屈伸不利。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2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

使用禁忌:孕妇慎用。

4、木瓜丸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用于风寒湿闭阻所致的痹证,症见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恶风寒,肢体麻木,腰膝酸软。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0丸,一日2次。

使用禁忌:孕妇禁用。

5、舒筋活络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养阴生津。用于风湿阻络,血脉瘀阻兼有阴虚所致的痹证,症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四肢麻木。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30ml,一日2次。

使用禁忌:孕妇慎用。

6、小活络丸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化痰除湿,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邪闭阻、痰瘀阻络所致的痹证,症见肢体关节疼痛,或冷痛,或刺痛,或疼痛夜甚,关节屈伸不利,麻木拘挛。

用法用量: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使用禁忌:阴虚有热者、孕妇禁用。

7、壮腰健肾丸

功能主治:壮腰健肾,祛风活络。用于肾亏腰痛,风湿骨痛,膝软无力,神经衰弱,小便频数,遗精梦泄。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5克(瓶装者约半瓶盖),一日2~3次。

使用禁忌:感冒发烧者忌服。

治疗湿气最好中成药有哪些?


湿气对于很多人来说十分熟悉,引起身体湿气的原因有很多种,一般情况下是由于长期饮食不规律,或者是长期喝酒食用寒凉食物过多所以引起的,长期湿气对身体健康损伤非常大,而去除湿气的药物有很多,可以服用一些中成药物进行调理,中成药物比较温和,对身体不会产生刺激。

去湿气的中成药

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参苓白术丸

此方是治疗脾虚泄泻的代表方剂。用于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就时显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成分: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归脾丸

成分: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健脾丸

健脾丸为著名的消食导滞药,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据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减而成的,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儿消化不良最为常用。

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木香顺气丸

成分:木香、枳壳(制)、陈皮、香附(醋制)、槟榔、苍术(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清热除湿的中成药


在夏天是一个湿气最容易在人体中积聚的季节,因为夏天虽然气温比较高,可是空气里的湿度却是很大的,如果湿气过重的话就可能引发水肿和其他身体疾病情况。在夏季想要除湿的话就需要清热和除湿两个一起进行,这样才能够使去湿效果发挥到最大化。可是在清热去湿的过程中,存在哪些中成药呢?

10款清热祛湿最有效的药

1、黄疸茵陈颗粒

黄疸茵陈颗粒为清热利湿、退黄疸的中成药,主要成分有茵陈、黄芩,茵陈为君药,有清热利湿退退黄的功效,黄芩为臣药,具有清肝利胆祛湿的功效。佐以大黄清湿热,用来退黄疸。使以甘草和中,调和诸药,适用于急慢性黄疸型肝炎,属肝胆湿热者。每天2次,每次10G,孕妇忌用。

2、清热祛湿颗粒

清热祛湿颗粒是清热祛湿最有效的药,尤其对于暑湿病邪引起的食欲不振,口干舌燥,全身乏力等症状,它具有清热祛湿,益气生津的功效,在服药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

3、利胆排石片

利胆排石片具有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的功效,临床上用于胆囊炎、胆石症属湿热蕴毒、腑气不通的患者,一般药片为0.25克,如果是排石一次6-10片,一天服用2次,如果是消除炎症,一天服用2次,一次4-6片。肝功能弱的患者慎用,孕妇禁用。

4、二妙丸

二妙丸主要有燥湿清热的功效,是常用的清热祛湿的中成药,里面含的黄柏具有清热燥湿,祛下焦之湿热。含有的苍术具燥湿运脾的功效,二种中药结合,可以标本兼治,清热化湿,适用于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女性白带、男性阴囊湿痒、下肢丹毒。

5、葛根芩连片

葛根芩连片属于清热剂类中成药,主要功能为解肌清热,止泻止痢。适用于泄泻痢疾,身热烦渴,下痢臭秽;菌痢、肠炎等症状,服用方法为一天3次,一次3-4克。但是脾胃虚寒腹泻者忌服。

葛根芩连片里面含有的葛根具有发表解肌,升发脾胃清阳的功效,黄芩、黄连具有清肠胃火的功效,甘草具有甘缓和中的功效,葛根芩连片适用于泄泻痢疾,身热烦渴,下痢臭秽、菌痢、肠炎等病症。

6、龙胆泻肝丸

龙胆泻肝丸由10味中药组成,分别为盐车前子、酒当归、地黄、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炙甘草等组成。主要有肝胆湿热的功效,适用于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头晕目赤、湿热带下等症状。由于龙胆泻肝丸性苦寒,脾胃虚弱者慎用。

7、五味香连丸

五味香连丸由吴茱萸(甘草炙)、白芍、木香、黄连、延胡索(醋炙)等中药组成。它具有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的功效。治疗肠胃湿热引起的腹痛腹泻,例如:红白痢疾、脓血相杂、里急后重等症状。

8、茵陈五苓丸

由茵陈、泽泻、茯苓、猪苓、白术(炒)、肉桂组成。清湿热,利小便。用于肝胆湿热,脾肺郁结引起的湿热黄疸,胆腹胀满,小便不利。茵陈五苓丸与龙胆泻肝丸相比更适合湿偏重者。注意黄疸属寒湿阴黄者忌用,孕妇慎用。

9、肝胆双清口服液

肝胆双清口服液由8味中药制成,分别为当归、女贞子、沉香、熊胆粉、牡丹皮、半枝莲、党参、麦芽等组成。具有清热利胆、调理气血的功效。适用于肝胆湿热、气血不调引起的胁肋隐痛、口干口苦以及食少乏力的症状。

10、三九胃泰颗粒

三九胃泰颗粒具有清热燥湿、行气活血的功效,同时也有柔肝止痛、消炎止痛、理气健胃的作用,它的主要成分为黄芩、茯苓、地黄、白芍、三叉苦、九里香、两面针、木香组成。适用于上腹隐痛、饱胀、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对于胃寒者慎用。

结语:清热祛湿的中成药还有枳实导滞丸、湿热痹胶囊、苦参胶囊等,以上10款清热祛湿最有效的药,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去体内湿气的中成药有哪些


湿气存在于世界上的各个角落,无处不在,像是幽灵般的存在,有些是年迈的老人,还有刚出生的宝宝都患有湿气,所以人们很困扰,只能想一些办法来去除体内湿气,而中成药就很受人们的欢迎,喜爱,效果也有明显的改变。那么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一下去除体内湿气的中成药有哪些。

湿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湿气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之一,为中医最重要的一个常识。

体内湿气重,导致水湿内阻,造成舌头胖大,舌的边缘受到牙齿的挤压,久而久之,就成为了齿痕舌。所以舌头边缘有锯齿,说明体内长期有湿气。

体内有湿气对我们日常生活会造成一定影响,我们可以选择中成药来缓解湿气的侵扰。体内湿气若不及时祛除,会影响身体健康。那么去湿气吃什么中成药?

一、去湿气吃什么汤药剂

1、茵陈茶

功效:

解毒清热,湿热,湿毒。

对热毒性毒疮,皮肤红斑 热毒,湿重之肠胃热毒,肛门热毒等,均有功效。

材料:

菌陈(一两),土银花(一两),夏枯草(一两),大生地(一两),土茯苓(一两), 绿豆(二两), 水(12碗)。

做法:

将所有材料加水一起煎至4碗。

*茵陈茶选购注意事项

客服反馈经常有人问茵陈如何选购,以及市场上价格如何,这里小编给大家讲解下。

由于野生茵陈资源稀少,采摘时间要求高,一些不法商贩常常以次充好,把人工种植茵陈当做野生茵陈销售,以次充好。

野生茵陈价格顶级的在100元左右,特级的在80元左右,一级的价格在50-60元左右。很多朋友说购买的茵陈只要10-20元,谨防购买到不良产品,一定要相信一分钱一分货。

2、去湿汤

功效:

湿毒。

材料:

火炭母30g、木棉花15g、桑叶15g、杭菊15g、布渣叶15g、荷叶15g、云苓15g、芡实15g、扁豆15g、苡仁30g、丹皮15g、甘草5g。

做法:

以水煎服,连服五剂。

二、去湿气吃什么中成药

1、参苓白术丸

【成分】

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

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若不想吃中成药,也可以用山药和薏米搭配,选择等量的山药和薏米,一同煮粥食用即可,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就具有非常不错的祛湿效果。

去除体内湿气的中成药有哪些


身体内的湿气对于人们日常生活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先不说别的,就拿身体状况来说,有湿气的人要比身体健康的人来说更虚弱。尤其是在夏季这样的季节中,湿气过重的情况非常常见。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也非常简单,完全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来完成。那么,去除体内湿气的中成药都有哪些?

1、茵陈茶

功效:解毒清热,湿热,湿毒。

对热毒性毒疮,皮肤红斑 热毒,湿重之肠胃热毒,肛门热毒等,均有功效。

材料:菌陈(一两),土银花(一两),夏枯草(一两),大生地(一两),土茯苓(一两), 绿豆(二两), 水(12碗)。

做法:将所有材料加水一起煎至4碗。

2、去湿汤

功效:湿毒。

材料:火炭母30g、木棉花15g、桑叶15g、杭菊15g、布渣叶15g、荷叶15g、云苓15g、芡实15g、扁豆15g、苡仁30g、丹皮15g、甘草5g。

做法:以水煎服,连服五剂。

参苓白术丸

【成分】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健脾丸

【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除湿中成药什么最好?


长期生活在潮湿环境当中的人或者长时间在潮湿环境工作的人,体内的湿气往往都是比较重的,时间久了自然就会引起一系列的疾病。这时候想要除去湿气,就可以服用一些治疗药物。那么,想要通过中医来进行治疗的话,除湿中成药应该选择哪一种效果是最好的呢?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其性粘滞、重浊、趋下;易与阻遏气机、影响脾胃运化。并且常常与他邪夹杂致病。健脾祛湿选用哪些中成药呢?专家指出,健脾祛湿的中成药主要有木香顺气丸、健脾丸、归脾丸等药。

中医认为,湿邪是最为常见,也是最难治疗。导致体内湿气的形成可分外因和内因,外因是空气中的湿度大而致,内因则是脾胃不健,运化祛湿能力差而导致湿气内滞。饮食不当,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也会导致湿症。湿症还常常与其它因素结合而出现、寒湿、暑湿、风湿等症状。

湿症在天气潮湿时更容易发病,常见的症状有:头痛晕重、身体倦怠腰腿酸痛、关节屈伸不利;或见两眼、腿脚浮肿;胸中郁闷、脘腹胀满、口淡、饮食无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这些都属于所谓的“湿气重”。

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水化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为预防、减轻湿邪伤人,必须重视护脾。只有脾胃阳气振奋,才能有效抵抗湿邪的侵袭,所以温补脾胃是除湿的最好途径。下面我们一起具体来看看健脾祛湿的中成药都有哪些。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健脾丸

健脾丸为著名的消食导滞药,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据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减而成的,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儿消化不良最为常用,此外,还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

除湿气的中成药有哪些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