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服时间是什么?

饮食养生是什么。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头,天天发愁,添病减寿。”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需要掌握相关养生知识。如何在中医养生方面行稳致远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中药煎服时间是什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一般有两种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中医疗法是我国非常著名的一种疗法,也是中国的国粹,主要都是通过一些中草药而制成的中药,在治疗身体疾病的时候,通过中药的调理,不仅能够治疗疾病,还能够固本培元,中药煎制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呢!

一、 煎药容器以沙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适合,禁止使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3厘米,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酌情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物在煮沸后再煎20分钟;解表、芳香药物不适合久煎,煮沸后15分钟就可以。滋补类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30~35分钟。煎药时要搅拌几次,每贴中药一般煎2次。第2煎中药可以用热水,煮沸后时间比第一次略短。

四、特殊药物煎法:1、 先煎:将该药煮沸15~~20分钟后,再加入其他药物同煎。2、 后下:在一般药物煎至预定时间时,再加入煎5分钟左右即可。3、炀冲药:用煎好的药汁冲或者另外用热开水搅拌溶解。4、 另吞:不入汤药,等药煎好了一起吃。

五、与西药同一天吃:一般情况下,西药三餐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吃。中药在半上午或者半下午吃,和西药隔开一二小时就可以。中药煎煮质量的好坏以及服药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药物治病的疗效。

中药汤剂在煎制的时候还是非常需要注意火候的,因为如果煮的时间过长或者过短的话,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中药的药效,煎煮质量好不好还会直接的影响到治病的功效,如果自己煎药的时候不是很方便的话,也可以直接买煎好了的药回家喝。

ys630.coM延伸阅读

怎样服中药煎剂?


良药苦口,中药煎剂虽然是治疗疾病的良方,但中药煎剂那种令病人不堪回味的苦、涩、腥、辣、咸、麻等味道实再难以下咽。特别是一些长期服中药煎的慢性病人则更是苦难咽。因此服汤药时,有些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不敢下咽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煎好中药后可停一会儿,先憋住一口气,试喝一口,不吐时再将药液全部喝下。或者先喝点生姜汁,然后再服汤药。喝药时除闭往呼吸外,还要做到鼻不闻药气,口不尝药味,一气喝完后再用开水或糖水漱口,也可及时嚼口香糖或山楂片。

中药煎剂是用水煎成的药汁,分头煎、二煎和三煎。为了使药物能在体内保持一定的时间浓度,可将三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均匀,分二次早晚喝下。以保证药物对疾病均衡的治疗效果。每次煎出的药量不宜过多或过少,以200毫升左右为宜,如果是发热病人服用清热药或生津止渴药,药汁可多煎一些。

一般服滋补或健胃的中药应在饭前服,对胃有刺激的中药或驱风、祛湿、止痛、消炎解毒等中药宜饭后服。镇静安眠药和药酒宜在睡前服。攻下、驱虫、散结药宜空腹服;急性病可不分时间及时服;某些特殊如鸡鸣散应在早晨3~4点钟服用。

中药一般都宜温服。如解表药温服可助其发汗解表。滋补药有助于温补。但也有些药宜凉服,如治疗热病及解暑的甘草滑石汤清暑益气汤等,以及止吐药都需凉服。中医认为治热以寒凉而行之,治热以寒凉而行之,治寒以热温而使之就是古人治病的法则。

中药煎服方法有哪些


 在我国的传统医疗方法中,中药治疗方法是最好的治疗方式。在很多宫廷剧中,我们就可以看到,生病了就需要中药煎服,但是中药煎服还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下面我们就看一下中药煎服方法。

 煎药用具:煎煮中药最好用砂锅、陶器、瓦罐,因其导热圴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量少,不易发生化学变化且价格低廉。也可用搪瓷器皿、铝锅、不锈钢锅、铁锅、铜锅等煎煮药物。

 煎药用水:煎药用水以洁净为原则,自来水、井水、纯净水、蒸馏水圴可。用水量多寡有多种计算方法,但常用的是目测,煎药时观察加水量超过药面2-3厘米即可;另外一种以每克药材加水10毫升为标准来粗略估算需水量。

 煎药火候:煎药火候分“武火”、“文火”。武火指火势急,火力猛,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化多的一种煎法。文火指火势缓,火力弱,温度变化不大,水分蒸发慢的一种煎法。一般煎药先用武火煎沸,后改用文火再煎10-15分钟即可。但有些方剂如解表剂、清热剂、芳香药为主的方剂只用武火,不宜文火久煎。而厚味滋补类方药宜文火久煎,以使药味尽出。此外附子、狼毒、乌头等有毒药宜慢火久煎,以减低其毒性。

 

 煎药方法:一般煎煮方法,首先将药物置于容器中,加冷水浸泡20-30分钟,然后加盖放火上加热煎煮。先用武火煎煮,再用文火煎煮。在煎煮过程中,要注意适度搅拌,以免糊锅,同时也能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率。但不宜过于频繁打开锅盖子,以尽量减少挥发性成分的丧失。文火煎煮10-15分钟后,滤取第一次药液;然后加热水适量,依上法煎煮,取第二次药液。将两次药液混匀,依医嘱服用。另外,还有一些药物需要特殊方法来煎煮。

 以上就是对中药的煎服方法,首先要选择的是煎药的设备,通常情况下,不能采用普通的锅来煎熬,需要的是砂锅、瓷器或者是瓦罐。其次要把握好煎药的时间,不同的药材,所需要的煎药时间也不同。

如何给小儿煎服中药?


如何给小儿煎服中药?

煎煮小儿中药汤剂,一些先煎、后下、包煎和烊化冲服等药物的煎服法和基本相同。但煎药时间、次数及煎出的药量又不同于。

煎药量 因小儿体质弱,胃容量小,加之喂药较困难,因而煎药要少而精。如3岁以下可煎至40毫升。分4次服下;3—7岁幼儿可煎至45毫升,分3次服下;7—12岁儿童可煎至60毫升,分3次服下,12岁以上儿童可煎至90毫升,分3次服下。

煎药方法 发散药类,如花、叶类煎药时间要短;而补益药类,仁、梗、壳类煎药时间要长些,均以文火(慢火)为宜,煮沸后发散药可煎10分钟;补益药可煎20分钟。

喂药时间 应在两餐(或两次喂奶)之间服药,这样才能使药物充分吸收和发挥作用。饭前服药容易刺激胃粘膜,饭后服药容易造成呕吐。

服药方法 药物的温度要适中,过热容易烫伤婴幼儿咽喉、食道、胃粘膜等;过凉不但造成胃不适,肠道紊乱,还会影响药效。不要捏着婴幼儿鼻子灌药,免得药液呛入气管,可用小勺将药液顺嘴边慢慢喂进。药中不要加糖,以免影响疗效。

以上是给小儿煎喂中药时的几个基本方法,具体到某一方或某一种药物,则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科学使用。

煎中药 药渣是服是弃?


煎得的一碗中药汤液,其色棕黑,其状混浊,其味苦涩。放温服之,碗底常有泥糊状沉淀物。因药材饮片本身具一定颜色,煎后药液呈棕黑色,人们以为必然,很少有所多想。对其苦涩味,因为人们多有一句金玉良言作认识基础,即良药苦口利于病,故对药味之苦,并不视为坏事,却大有苦中有乐的心境。对药液的混浊之状,是好是坏,茫然者众。至于碗底出现的泥糊样

沉淀物,到底是加点水搅混眼之,还是干脆弃掉,则是面临的实际问题,切勿小看,直接关系药效。

为了确定对中药煎得的汤液在碗底所出现的泥糊样沉淀物是服是弃,现将黄连与甘草共煎所能出现的情况,作个大体介绍,则可能做出正确选择,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连素等生物碱,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甘草酸,甘草次酸等酸性成分。这两类成分的水中溶解度较大,故在用水煎煮时能够由中药饮片中溶出,两种药共煎时,各自进入水中的黄连素和甘草酸,有可能在水液中相遇,形成水中溶解度较小的盐或复合物,以微细颖粒状固体悬浮于煎液中,使煎液变混浊,如果将此煎液放置,则可能沉淀到碗底,形成泥糊状物。有人做过实验,黄连与甘草用水共同煎煮,如果甘草用量较大,所得汤液,放置澄清,则上清液可以达到不苦,但抑菌效果大大降低。这就表明,具有抑菌作用且味又极苦的黄连素,被沉淀到碗底,即在泥糊样物中了。可见,如果将含有黄连和甘草的处方共煎时,所得汤液在碗中放置后,碗底所得的泥糊状物,若弃之不用,显然会影响药效。正确的作法,还是再往泥糊状沉淀物中加点水,并搅混,将此混浊液再服完,是合适的。中医药学有很多同时含甘草和黄连的著名方剂,如《伤寒论》中黄连汤(方为黄连、干姜、桂枝、半夏、党参、甘草、大枣),葛根黄芬黄连汤(方为葛根、黄芩、黄连、甘草),《保命集》中的芍药汤(方为芍药、黄芩、当归、槟榔、黄连、大黄、木香、甘草、肉桂)等方,煎得的汤液,放置后碗底出现的泥糊状物,可以加水搅混再服,或者干脆将整碗汤液搅拌后再服,不弃为宜,其它含此二药共煎所得汤液,均按此法服为宜。

连素属生物碱类化合物,即具碱性,而含生物碱的中药较多,如乌头、附子、麻黄、防己、贝母、苦参等,甘草酸属酸性物质,而含酸性成分的中药亦还有不少,如大黄、乌梅等,当一个处方中,有含生物碱类成分的中药,又有含有机酸类成分的中药,这类处方中药物共同煎煮所得药液,在服用时,对碗底所出现的泥糊状物,同样以再服人为宜,另一方面,生物碱类化合物不仅能与有机酸尤其大分子有机酸形成难溶于水的盐类物质,并且能与鞣质甙类化合物形成难溶于水的复合物。而含鞣质甙类化合物的中药,就更多了,虽然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完全阐明哪些药物间所形成的难溶于水的物质,是有效还是无效,但为保险起见,即为了确保药效起见,还是不要将泥糊状物弃掉,尽可能服人为宜。

对于中药煎得的汤液,虽然古代医家尚不知哪些化合物可能产生水中难溶解的物质,或者说尚不明了共煎中可能产生沉淀物的道理,但在临床实践中,却已注意到,不能轻易除去所产生的沉淀物,所采取的办法,其中就有药液过滤。目的就是让沉淀物进入药液,供服用。就是在今天,此法仍然沿用,即仅用一层粗纱布或网布过滤。总之,喝中药汤剂,虽然较混浊,但混中有道理,切勿图好看、好服而将中药汤液轻易制成澄明液。煎出物全喝为好。

服中药期间禁忌是什么


现在人们对于养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所以很多的朋友在出现一些疾病的时候大多数都会选择用中药来进行调理,因为很多朋友意识到西药长期服用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或者是会引起一些其他的疾病,其实在服用中药的时候也是需要注意的,那么服中药期间禁忌是什么呢?

古代早就认识到服用某些药物时,不可吃某些食物,如古代文献中还有大量记载: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天门冬忌鲤鱼;荆芥忌鱼、蟹、河豚、驴肉;白术忌大蒜、桃、李;蜂蜜忌生葱;鳖鱼忌苋菜;鸡肉忌黄鳝;珍珠母、酸枣仁、贝母、半夏忌茶叶等。

如果吃了禁忌的食物,治疗效果就不理想甚至起相反作用。如伤风感冒或小儿  出疹未透时,应忌食生冷、酸涩、油腻的食物;治疗因气滞引起的胸闷、腹胀服中药时,应忌食容易引起胀气的豆类和土豆、红薯等;如肝炎、慢性胃肠炎患者服用健脾、温胃和胃药时,忌食大蒜,因为大蒜中含有蒜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黏膜充血,所服的中药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其治疗作用;水肿患者服用利尿退肿等中药时,还应少进食盐;服用止咳祛痰药时,应忌食过咸、过甜的食物,同时应忌烟、酒、鱼、虾、蟹等发物,以免助湿生痰,加重咳嗽;服用安神药时应忌浓茶和咖啡。

总之,服药忌口有其一定的科学道理,这些也是长期临床观察的经验总结。为了取得良好的疗效,在服用中药期间,凡属生冷、油腻、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忌口。另外,在服用中药时,最好不要喝饮料,因为饮料中的添加剂、防腐剂等成分也会影响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而降低药效。

以上就是关于服中药期间禁忌是什么的一个介绍,希望大家对于中药服用的禁忌能够引起相关的重视,这样我们在服用中药的时候才能避免一些意外的出现,也不会影响一些相关的药效,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治愈疾病,更快的恢复健康的身体。

煎服滋补类中药要注意什么?滋补中药有哪些?


滋补类中药有哪些

1、菊花

治疗作用:菊花有很多品种,如雏菊、杭菊、黄菊、白菊、祁菊等。此为贡菊,顾名思义指过去献给皇上的。贡菊有明目、清热、散风的作用。如果受风寒而引起的头痛,泡些菊花茶即可去头风。

用法:泡茶。

2、枸杞

治疗作用:产于宁夏的银川、中宁、中卫的枸杞子为最好。枸杞子有十大美名:气可充、血可补、阳可升、阴可涨、目可明、神可安、肝可滋、肾可养、火可降、风湿可祛。它的主要功能是补肝肾、明目、安神。对于老年人,枸杞子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用法:泡水、煲汤或每天吃十几粒。

3、党参

治疗作用:党参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功。脾胃虚弱者,服用党参有较好的效果。古人对党参有很好的概括:健脾运而不燥,润肺而不反寒凉,滋胃而不凉,养血而不燥。既滋补又养血。

用法:把党参切成小段,做汤。炖羊肉放党参也很好。整枝党参可以放在瓶子里泡酒。

4、花旗参

治疗作用:花旗参又叫西洋参,它主要产于美国的绿州天脉、加拿大、法国。西洋参与其他参不同,它既有补气的作用,又有滋阴的作用,服用后不会上火。特别针对中年人,每天吃两三片,对身体很有益处。

用法:泡水、炖肉、直接含服。

4、锅盖要盖严

煎药时为使药物煎透,必须盖上锅盖。特别是滋补药品的贵重中药如人参、鹿茸等更应关盖文火煎熬。滋补药应煎2或3次,每次煎成200~300毫升为宜。

5、时间要适宜

补药煎好后,应将头煎、二煎、三煎混合,分晨起空服或晚上睡前服用较好。一般放置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以免滋补中药的药效成分损失。

6、服用方法有讲究

补药煎好后,应将头煎、二煎、二煎混合,晨起空腹服或晚上睡前服用治疗效果较好。一般放置时间不宜超过12,以免药效成分损失。此外还要注意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避免某些食物对补药成分的影响。

5、当归

治疗作用:主要产于甘肃岷县、陕西秦岭。它分为当归头、尾、全当归。“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尾”破血而不流,“全”活血而不走。血虚引起头疼宜用当归头;身体虚弱可用当归身;筋骨疼痛、手脚麻木可用当归尾。

6、三七

治疗作用:这种药材为三至七年采收,所以叫三七。它的外形如狮子头,主要产地在云、贵、川。少量食用三七可以补血,大量可以活血化淤。

用法:食用时把它捣碎,与鸡、肉一起炖,可以治疗老年人的头风痛、腰肌酸软无力等症。

7、黄芪

治疗作用:黄者,色黄;芪者,长也。它是一种古老的中药。产地在内蒙古、山西。黄芪的主要治疗作用为补中益气,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四大功能。以治疗中气不足,如胃有下坠感,上气不接下气等症状较好。它还能健脾和胃,所以有开胃进食的作用。

用法:泡水喝,泡酒饮用。

8、杜仲

治疗作用:杜仲主要产于四川。功能为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男女老少皆可服用,特别是腰膝酸软无力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用法:泡水、泡酒、炖肉。

9、天麻

治疗作用:主要产于云、贵、川。它的功能为镇静、散风、止痛。如果受了风,出现头痛、手足麻木,吃了天麻即能止住,所以又叫定风草。它的治疗效果快,可以直接达到病灶。快似一支箭,所以又名“赤箭”。

用法:泡水、泡酒、炖肉。

10、鹿茸

治疗作用:鹿茸分为梅花鹿茸和马鹿鹿茸,产地为吉林省双阳县,它有温肾壮阳、补益精血和安胎的作用。可以治疗阳虚所引起的四肢发凉、头目眩晕、腰膝酸软无力等症状。对肾阳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用法:泡水、泡酒、炖肉或直接服用。

煎服滋补类中药要注意什么

1、用具有讲究

煎煮药用具应选陶瓷沙锅、瓦罐或搪瓷器皿,铁、锡、铝等金属器皿均属禁忌之列。

2、水火要相宜

水指水量,火即火候。煎滋补中药时将药放入锅内,加清水浸没药材,头煎水量以浸没药材2厘米为宜,二煎以水浸没药材0.5厘米为宜。一般先将药物浸泡20~30分钟,再经文火头煎40~60分钟,二煎40分钟左右。

3、辨类煎仔细

煎补药时,如药中含有鳖甲、龙骨、龟甲、虎骨、鹿角等骨质、贝壳类补药,应先打碎煎30—40分钟后再下其他药物同煮;而黄芪、党参、首乌等调理滋补药应用文火煎1小时再复煎一次,以免浪费药材。胶质、黏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等,应在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以免与其他药同煎时黏合煮焦。某些贵重药应另煮,如人参就另切成小片,放人盖盅内,隔水炖2~3小时。亦可用水磨汁或磨成细粉后调服。

中药煎多长时间


服用中药进行相关疾病治疗的朋友都了解,中药的服用最讲究的就是药材的煎煮,最为合适的就当选用老砂锅来煎煮,而药材煎煮的时间也很是关键,不管是煎煮时间不够还是时间过长都会破坏了中药药效,然后饮用了这样的中药后只会使得病情迟迟无法得到治愈,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中药需要煎多长时间最为合适。

煎前浸泡:首次煎煮(一煎)一般药物浸泡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的主的药物可浸泡一小时;再次煎煮(二煎)时,不用再浸泡。一煎加水量超过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煎煮次数:一般煎煮两次。一次久煎不能代替两次分煎。

煎煮火候:一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后用小火(文火)保持微沸状态。对于解表、芳香类药物等,宜用大火急煎,以免药性挥发,药效降低;对于滋补药,多宜小火久煎,使药物有效成分尽出。

煎煮时间:一般药物,一煎应沸后再小火煎20-25分钟,二煎沸后再小火煎15-20分钟;解表、芳香类药一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药一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煎药并非越久越好。

有关于中药要煎多长时间的问题已经在上文中作了解答,同时也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煎煮中药的相关程序。掌握了正确的煎煮方法后还需注意,中药需要趁热喝而且不能隔夜饮用,另外在服用中药的时候最好不要加入任何糖份,以免破坏药性。

煎服中药常识:十绝话你知


中药的煎煮和服用对药效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服用和煎煮的方法不正确,所服用的中药就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或疗效大打折扣。

为此,以下就如何服用与煎煮中药材提出十个点注意,仅供大家参考:

注意药材冲洗大多数中药材都有灰尘和杂物,为此在煎煮前宜先用水快速冲洗,以除去灰尘杂物。如药材中有花、叶、果及肉类药材的,需要将其淘洗。

注意煎煮前浸泡清洗后可将药材浸泡20~30分钟,以利于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而种子、果实为主的药材可浸泡时间长些;夏天气温高时,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注意煎煮容器的选用首选用砂锅、砂罐来煎煮中药,其次也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忌用铁、铜、铅等金属容器。

注意煎煮的用水量煎煮药材时加水量一般以淹过药材表面2~3厘米为宜,质地坚硬的如何首乌、白芍等加水量可多些,质地疏松的药材如蒲公英、藿香加水量只须淹没药材即可。

注意煎煮火力与时间一般药物未沸前用大火煎煮,沸后用小火使药物保持微沸。如果是发汗药如麻黄、桂枝等及芳香性药物如藿香、佩兰等,一般用大火煮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10~15分钟。如果是骨角类药如龙骨、贝壳类如牡蛎及补益药人参、白术等,一般用文火久煎。

注意煎煮的先后次序一般情况下,中药材可以同时入煎,但有时需要特殊处理;如标有先煎的药材如磁石、牡蛎等矿物药、贝壳类药物则应先放入锅中煎约30分种再与其他药物同煎;标有后下的药物应在其他药物煎煮得差不多时投入,只需煎沸几分钟即可;标有包煎的药材需用纱布包裹后煎煮。

注意服用方法如果药方中有人参时,应当将其另外单独煎煮,再同服,以免造成浪费;阿胶之类的含胶质类的药材另加清水熬融,再与其他药汁兑服;如方中标有冲服的,可用煎好的药液或开水冲服即可。

注意服用技巧为了避免浪费,一剂中药建议您可煎煮2~3次,一日三次服用。如果有恶心、呕吐时应少量频服,可减少对胃部的刺激,不致药入即吐。

注意服用时间于饭前或饭后服1小时服用汤药,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药效的发挥。煎好的中药汤剂一般应温服,但如果是寒症时宜热服,热症时应凉服。

注意忌口服中药时最好忌食生冷、辛热、油辣、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

中药材的煎煮和服用对药效很重要,如有更多疑问,应向您的医生或中药师询问。

煎中药后下是什么意思


煎中药后下是什么意思

1、煎中药后下是什么意思

煎煮中药除了常规的煎法外,还有“先煎”和“后下”。“后下”是在其他药物快要煎好时,再将要煎的药物投入,煎5~10分钟即可。

2、需要后下的中药有哪些

需要后下的多是气味芳香,药性轻散的药物,以及一些久煎后会使药效减低的药物,如薄荷、砂仁、木香、鲜佩兰、鲜藿香及钩藤等。因芳香轻散的药物大都含有挥发油,有发汗解表、理气止痛等作用,如薄荷挥发油可发汗解表退热、砂仁挥发油则有理气止痛等作用。

3、中药为何要有先煎后下之分

先煎是中药煎药法之一,指某些药物煎煮时不与其他药物同下,为求得汤药同时煎成,使诸药有效成分释出。将需久煎的药材先下锅煎煮半小时或更长时间,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使其充分发挥疗效。先煎的药物有三类: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须先煎。如生石膏、灵磁石、珍珠母、海蛤壳、瓦楞子等,可打碎下锅以猛火先煎煮15 分钟;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要先煎一两个小时,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等,需要先煎,使其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后下也是一种煎药法。有些药物久煎易失去功效,故在其他药物快要煎好时才下,目的是为了减少有效成分的损耗。所以这就是中药为何要有先煎后下之分的原因了。

煎煮中药的方法

1、煎煮用水:一般使用无污染的自来水即可,忌用反复煮过的水或隔夜水煎煮中药。

2、加水量:经验加水量是超过药物表面3~5cm;理论计算是按每1g中药加水10mL计算,将总水量的70%用于头煎,剩下的30%用于第二煎。

3、煎煮用火:一般应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也就是说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腾,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4、煎煮时间:煎煮时间从沸腾后计算,一般解表药头煎10~15 min,二煎10min;滋补药头煎30~40min ,二煎25~30min。控制煎煮时间是因为长时间高温煎煮,会使植物细胞遭到破坏,使药液中不溶性的无效成分增加。而且长时间煎煮还有将药煎焦煳底的危险。

5、煎煮次数:一般煎2~3次,就能煎出中药所含成分的80%~90%的中药成分。煎煮后及时滤出煎液,并将每次的煎液混合后分次服用。

喝中药时不能吃什么菜

看中医时,医师都会嘱咐我们关于饮食上的一些禁忌,因为,一些食物会影响中药的药效,那么,喝中药时什么不能吃呢?

1、服用中药时不宜吃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降低补药的效果使其失去补益的作用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2、患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肠炎患者服用健脾、温胃和胃药时,禁服大蒜,大蒜中含有蒜素能刺激胃肠粘膜,使粘膜充血,所服的中药就不能有效的发挥其治疗作用。

3、服中药时不能吃辣椒,特别是热性病症,服清热凉血或滋阴降炎药时更不宜吃辣椒,辣椒能使药效降低,使治疗无效或疗效减弱。

中药煎多长时间好呢


中药多数是用来煎服的,煎药也是一门大学问,很多人拿着中药包,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煎药,下面就教大家中药煎药的一些常识,其实,这是有讲究的,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那么,具体的来看看吧。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

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二、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

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7、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煎煮中药要注意器具的选用、加水量、煎药时间、温度等等,煎中药是需要耐心、细心的,想煎药一副中药要集中注意力,这样才能煎出好药。

最后小编需要告诉大家,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中药煎服时间是什么?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