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夏季血管养生 > 导航 > 血管瘤养生

血管瘤的偏方

夏季血管养生。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相信关于养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健康离不开养生,积极的心理离不开养生。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要掌握哪些知识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血管瘤的偏方”,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血管瘤一种人体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情况之下是不会发生恶化的,而且患有血管瘤的人,一般也不会有任何的不良的反应。但是在很多时候,血管瘤患者的正常生活还是会异于常人的,而目前的医学之上对于血管瘤的治疗并没有太大的效果的,所以很多患者往往也会寻求治疗血管瘤的偏方。

治疗血管瘤的偏方一:

成分:黄芪、土茯苓各30g,党参、蜀羊泉各20g,生地黄、何首乌、紫草、丹皮、赤芍、白芍、川楝子、延胡索、仙灵脾、黄柏、知母各12g,刘寄奴、田基黄、平地木、荷包草各15g。

服用:每日1剂,水煎分二到三次内服,三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

效果:用上药治疗肝脏血管瘤三十四例,经治一疗程后,治愈(临床症状及b超复查瘤体均消失)两例,显效(症状消失或减轻百分之七十以上,瘤体缩小)十四例,好转(体力恢复,肝区胀痛减轻百分之七十以下,瘤体缩小)十七例,无效一例,总有效率为百分之九十七。

治疗血管瘤的偏方二:

成分:紫丹参、生牡蛎(先煎)、石见穿、白花蛇舌草各30g,三棱、莪术、炮穿山甲、夏枯草、山慈菇各12g,当归尾、藏红花、制香附、乳香、没药、淡子芩各log。

服用:本方亦可随症加减。一天一剂,水煎服。并服水蛭胶囊2粒(每粒含水蛭干粉0.5g)/次,一天两次。

效果:用上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十七例,治愈三例,显效六例,有效五例,没有效三例,总有效率为百分之八十二。治疗时间为七周到三个月。

治疗血管瘤的偏方三:

成分:柴胡、郁金、赤芍、白芍、枳壳、甘草、丹参、刘寄奴各10g,鳖甲6g。肝质硬者,加三棱、莪术、黄芪;神疲乏力者,加党参、茯苓、白术;结石者,加大黄、金钱草;胁胀痛者,加丝瓜络、金橘叶。

服用:将上药研为粗末,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煎四十分钟。配用蜈蚣12条,参三七15g,土鳖虫30g,研末装胶囊。3粒(约1g)/次,一日三次,口服。效果:用上药治疗肝血管瘤二十一例,临床治愈4例,显效12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百分百。

以上介绍的几种关于治疗血管瘤的偏方对于血管瘤的治疗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但是效果也是因人而异的,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通过上面的偏方来达到辅助治疗血管瘤的目的的,所以大家在用这些偏方医治的同时最好还是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保证身体能够早日康复。

相关阅读

肝血管瘤的偏方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可发病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但常在成年人身上有明显的症状,而且大多数患者是女性。治疗肝血管瘤的方法有很多,现在的患者多会选择一些简单的偏方来治疗肝血管瘤,以下偏方是作用较明显的治疗肝血管瘤的偏方:

偏方1:

[组成]党参30g,赤芍、枳壳、郁金、白术、鳖甲各15g,当归、柴胡、茯苓、鸡内金、淫羊藿、山茱萸各12g,三棱、莪术各10g,丹参、何首乌各20g。

[疗效]经服药1个月后自觉症状减轻,食欲增加,精神佳。继以上方随症加减调治3个月,经ct复查肿块比前缩小1/3。后以上方加工成药散间断服至1年。经省某医院彩超检查:肝脏右后叶见1个椭圆形结节状肿物,回声约2.2cm×1.7cm,肿块周边尚清晰,内部回声分布均匀,呈较强回声。

偏方2

[组成] 黄芪、土茯苓各30g,党参、蜀羊泉各20g,生地黄、何首乌、紫草、丹皮、赤芍、白芍、川楝子、延胡索、仙灵脾、黄柏、知母各12g,刘寄奴、田基黄、平地木、荷包草各15g。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内服,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

偏方3

[组成] 柴胡、郁金、赤芍、白芍、枳壳、甘草、丹参、刘寄奴各10g,鳖甲6g。

[加减] 肝质硬者,加三棱、莪术、黄芪;神疲乏力者,加党参、茯苓、白术;结石者,加大黄、金钱草;胁胀痛者,加丝瓜络、金橘叶。

[制用法] 将上药研为粗末,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煎40分钟。配用蜈蚣12条,参三七15g,土鳖虫30g,研末装胶囊。3粒(约1g)/次,3次/日,口服。

以上偏方是由于所有人群,在使用以上偏方之前患者最好咨询有关专家后再决定用哪一种,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偏方中药物的承受能力也不同,但上述大多数中药不会对患者身体产生刺激,希望以上偏方能对您有所帮助。

颈部血管瘤的偏方


子颈部有很多的血管,它们是身体血液流经之处,对于血液的循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现了颈部血管瘤这种疾病,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血液循坏,所以患者在生活中应该要及时的对颈部血管瘤进行切除,在搭配一些治疗偏方去消除它的发生,这样就可以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

偏方一

用法:将赤小豆60克研成极细末,加入陈醋50毫升调成膏。将患处用水洗净,根据瘤的面积的大小取1块塑料布,将药膏均匀涂在布上敷于患处,以敷料块包扎固定,隔日换药1次,7日为一疗程。治疗期间观察有否副作用。

偏方二

药物:羚羊骨、水牛角、牛黄、赤芍清热凉血止痛;柴胡、黄皮核、素磬针等理气开郁;丹参红花活血化瘀;炒山甲、皂角刺、川足软坚散结、走窜经络。

偏方三

紫丹参30g,莪术12g,当归尾10g,炮山甲12g,藏红花10g,制香附10g,乳香、没药各10g,石见穿3Og,白花蛇舌草30g,淡子芩10g。据气虚、纳呆、痰浊之偏重加减。

用法:每日1剂煎服,同时吞服水蛭胶囊2粒,早晚各1次。

对于文章介绍的颈部血管瘤的治疗偏方,建议患者可以在生活中好好的利用它来治疗颈部血管瘤,这样有助于患者及时的摆脱颈部血管瘤的影响。为了让更多的患者可以利用文章介绍的治疗偏方,希望大家能够多为文章做一些宣传。

外阴血管瘤的偏方


外阴血管瘤多属先天性,大多于出生时或出生后数周出现,在围绝经期和老年期也可出现。血管瘤是由于血管异常排列及分布而发生的。患者可有外阴压迫症状和垂重感。

偏方一

水晶膏:

(1)组成成分:

矿子石灰(水化开,取末)5钱。

(2)使用方法:

上用浓碱水多半茶钟,浸于石灰末内,以碱水高石灰2指为度,再以糯米50粒,撤于灰上,如碱水渗下,陆续添之,泡1日1夜,冬天2日1夜,将米取出,捣烂成膏。挑少许点于痣上。不可太过,恐伤好肉。

偏方二

五妙水仙膏:

(1)组成成分:

黄柏、紫草、五倍子等

(2)使用方法:

用探针把药膏点在病变组织上,药干后擦去,重复上药几次,待病变组织与正常皮肤之间有明显的界线,病变组织周围略红肿、隆起,则立即把药擦去。

偏方三

九香虫:

(1)组成成分:

九香虫,即半翅目,异翅亚目,蝽科的瓜黑蝽。是一种会飞的青黑色昆虫,指甲般大小,状如水龟。春夏季节,爬在农作物的茎叶上吸食浆液,不留心碰上它,便放出一种奇臭难状的气体,使人避而远之,因而落个“屁巴虫”或“打屁虫”的臭名。

(2)使用方法:

拣净杂质,筛去灰屑,以文火微炒后用。

治疗

1.有些血管瘤有自控或消退趋势,可不必急于治疗,定期观察即可。

2.硬化剂注射适于小范围的草莓状血管瘤。

3.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或口服。

4.手术切除适用于大海绵状血管瘤。

小儿血管瘤的偏方


小儿血管瘤是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三个月至六个月内出现,常发生于头、脸及颈部,影响宝宝外观,2~8个月一般生长较为迅速,造成爸妈的担心。

偏方一

菱角粉50克,苡米50克,山药100克,糯米100克,佩兰叶10克,浙贝粉10克。

制作方法:

1、山药切片,苡米水泡开;

2、佩兰叶布包泡开,加入糯米、冷水烧开;

3、再加入菱角粉和浙贝粉调匀,煲粥。

偏方二

白花蛇舌草30克,苡米、半枝莲各20克,猪瘦肉100克,调味适量。

制作方法:

1、将猪肉洗净,切小块;

2、苡米泡开,余药布包;

3、将猪肉、药包加清水适量煮开后,转文火炖至肉熟;

4、去药渣,调入药末及食盐、味精。

偏方三

母鸡500克,当归10克,三七参10克,调味适量。

制作方法:

1、将鸡肉洗净,切块,放砂锅中;

2、加生姜,诸药(布包)及清水适量;

3、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炖至鸡肉烂熟;

4、去药袋,调入食盐、胡椒粉、味精即成。

本病是起源于皮肤血管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婴儿或儿童。多见于头、颈部皮肤,但黏膜、肝脏、脑和肌肉等亦可发生,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现,以枕部的鲜红斑痣最常见。

毛细血管瘤的偏方


毛细血管瘤其实是一种血管疾病,一般常见于婴儿的身上,其实是由于血管扩张和增生的毛细血管网构成,刚开始是红色的斑点,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它也会随着变大,然后凸出肌肤的表面,很多的患者会在一岁之内可停止增长,但是要注意它增大的速度比婴儿长得还快,那么就要警惕是不是真性肿瘤了。


1,将赤小豆60克研成极细末,加入陈醋50毫升调成膏。将患处用水洗

净,根据瘤的面积的大小取1块塑料布,将药膏均匀涂在布上敷于患处,以敷料块包扎固

定,隔日换药1次,7日为一疗程。

2,将海参、海蜇、鲍鱼、海带、荸荠、菱角能软坚散结 ,然后涂于于患处,一般十分钟一次,一天早晚两次。

3、采用长效的曲安奈德和速效的倍他米松混合液,注射于肿瘤内,1~2次肿瘤可完全消退。用地塞米松代替倍他米松有同等疗效。口服皮质类固醇也可达到治疗肿瘤目的,但不可长期使用。

虽然说很多的毛细血管瘤其实多发生子婴儿身上,而且到了一定的年纪之后就会停止,长大之后还会变淡消失掉,但是要注意有些是真性的肿瘤,所以说家长们对婴儿身上出现的这些问题一定不能够轻易的忽视。

肝血管瘤


【概述】

肝血管瘤(hemangiomas)大多数属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在成年人出现症状,女性为多。肝血管瘤是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术前大多数病例都能得到确诊,绝大多数无症状,少数因肿瘤较大而出现肝区不适。如有增大趋势,或者位于肝包膜下,有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应尽早治疗。肿瘤见于肝脏任何部位,常位于包膜下,多为单发(约10%为多发),肿瘤直径多小于4cm,但亦可小至数mm,个别大至30cm者。肿瘤表面呈暗红或紫色,外有包膜,切面呈海绵状。有时血管瘤内可见血栓形成和瘢痕,偶有钙化。显微镜下血管瘤是一内壁为不同大小的扁平内皮细胞的血管管道构成交通的空隙网,其中含红细胞,有时可见新鲜的机化血栓。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病因学】

肝血管瘤是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占肝良性肿瘤的84%,高龄女性多见。大多为海绵状血管瘤,极少为毛细血管瘤及血管内皮瘤。多次妊娠及口服避孕药多见。病变可单发,也可多发,多见于肝右叶后段。

病理改变为肿瘤被复结缔组织被膜,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楚,由充满血液的血管囊腔构成,囊腔间有纤维性间隔,囊腔壁衬以扁平内皮细胞。肿瘤可发生纤维化、钙化及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小的病变多无症状,经体检超声发现,较大的病变可造成上腹不适或触及包块。巨大血管瘤可使肝脏显著增大。临床表现,4cm者多无症状,常于体格检查作腹部超声时偶然发现;4cm以上者约40%伴腹部不适,肝肿大,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肝血管瘤常含机化血栓可能反复血栓形成造成肿瘤肿胀,引起Glissons包膜牵拉胀痛。肿块软硬不一,有不同程度的可压缩感,少数呈坚硬结节感。肿块很少自发破裂。肝功能一般正常,大血管瘤罕见的综合征为消耗性凝血障碍、血小板减少及低纤维蛋白血症。

【辅助检查】

1.超声表现:

显示肝内均质、强回声病变,边界大多清楚,或病变区内强回声伴不规则低回声,病变内可显示扩张的血窦。

2.CT表现:

(1)平扫:肝内低密度区,轮廓清楚,密度均匀或病变区内有更低密度区,代表血栓机化或纤维分隔,少数可见到钙化。

(2)增强扫描:

①早期病变边缘显著强化呈结节状或岛屿状,密度与邻近腹主动脉相近,明显高于周围肝实质密度,持续时间超过2分钟。

②随着时间延长,增强幅度向病变中央推近,而病变的低密度区相对变小。

③延时扫描病变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平扫时病变内更低密度无变化)。

增强扫描是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重要方法,具有特征性表现,诊断正确率可在90%以上。一般典型表现出现在动脉早期,即注药后30~60秒。因此强调正确的检查技术,即快速、团状注射造影剂,快速扫描,适时延时扫描。否则,因未见到特征性表现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3.同位素99mTC肝血池扫描及肝血管造影检查有助于肝血管瘤的诊断,表现为无肿瘤染色,边缘清楚锐利,血管瘤显影时间较长。

4.MRI:T1图像呈低信号强度,T2弛豫时间延长,表现为高信号强度组织。

【鉴别诊断】

海绵状血管瘤主要与肝内恶性肿瘤的鉴别。

1.肝细胞癌:一般有肝炎、肝硬变病史,AFp可为阳性,静脉增强扫描有助鉴别。

2.肝转移瘤:部分肝内转移瘤增强扫描可表现边缘强化,类似血管瘤早期表现,但延时扫描呈低密度可资鉴别。

3.肝脓肿:一般病变周围界限不清、模糊,脓肿周围可见低密度晕环,典型的病变周围强化,病变内气体存在。需结合临床表现。

CT表现

1、平扫表现,多为圆形成卵圆形低密度灶,边缘为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边境清晰.大的血管瘤(直径4cm),病灶中央可见裂隙状、星状或不规则更低密度区。

2、增强表现,早期病灶边缘增强,环绕病灶周围见结节状强化影,强化区逐步向病灶中心移行,最后整个病灶充填。大多数血管瘤5分钟时间基本变为等密度,一般在7~15分钟造影剂消退为低密度。

对于3cm的血管瘤增强扫描表现为多种多样:

(1)中心部增强,无边缘性强化。

(2)中心、边缘混合性增强。

(3)弥漫性增强,极少数病灶无增强或增强轻,低于肝实质。巨大型血管瘤中央因纤维化或血栓,增强后中心部仍出现裂隙状低密度区。勿误为肝癌。

骨血管瘤


【概述】

骨血管瘤系错构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据国内资料统计,脊柱骨血管瘤约占原发性脊柱瘤的3%~8.1%,但临床上检出率较低,原因可能是:骨血管瘤为良性,生长缓慢,早期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患者不就医,故不被发现。晚期患者溶骨性破坏改变显著时,却被误诊为转移癌而放弃进一步检查治疗。本病好发于脊柱和颅骨。颈椎次于胸椎和腰椎。本病常见于40岁左右的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诊断】

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尤其是X线片所示的特点:椎体骨纹理增粗、垂直走行而呈栅状;部分骨纹理吸收形成网眼呈囊状;椎体稍膨大或有不同程度的压缩;椎间隙正常。有以上典型X线影像改变时,一般诊断多不难。

【治疗措施】

颈椎骨血管瘤者若无症状时,一般无需处理,仅需进行临床动态观察。若有临床症状,则需治疗。

放射疗法 一般认为骨血管瘤对放射疗法为中度敏感。其适应证:(1)不适应手术治疗者;(2)手术切除不彻底者,用放射治疗消除残余的肿瘤组织。但是,放射疗法会损害脊髓血管的内皮细胞,容易发生血栓,并能导致放射性脊髓炎,故在选择治疗时应慎重考虑。

治疗性选择性动脉栓塞术 国外应用比较多。此术是用选择性动脉造影来识别治疗的血管与脊髓的血管,并通过插入动脉中的导管注入栓塞剂,使供应肿瘤的血管发生栓塞而致肿瘤变小,缓解脊髓的受压或使切除肿瘤时出血减少。此手术技术要求较高,关键是选择哪一根动脉进行栓塞,否则,将有可能导致血管性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因骨血管瘤导致脊髓受压时,应手术切除肿瘤并行椎管减压,上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该手术中出血较多,故有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术前应作充分准备。

【病理改变】

骨血管瘤是一种呈瘤样增生的血管组织,掺杂于骨小梁之间,不易将其单独分离。从组织学上分为海绵状血管瘤及毛细血管瘤,前者多见于脊柱和颅骨,后者多见于扁骨和长管骨干骺部。

肉眼所见:肿瘤组织为灰红色或暗红色,极易出血,肿瘤使骨质膨胀变薄,在肿瘤壁上常见到粗糙而硬化的不规则骨嵴。

镜下所见:海绵状血管瘤的组织,大多是密集的薄壁扩张血管,属于毛血管或小静脉,血管中充满红细胞,肿瘤边缘可有残存的正常骨小梁,在肿瘤组织间可见到脂肪性骨髓。

【临床表现】

1.患者一般疼痛轻,全身情况良好。因肿瘤的部位不同,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也不同。患者往往仅在局部轻度不适或轻度疼痛,偶尔摄X线片方才发现。本病重者可出现四肢、括约肌功能不同程度的障碍。神经脊髓受压的原因可能为:(1)肿瘤蔓延到硬膜外腔;(2)受累椎体膨大使椎管狭窄变形;(3)受累椎体发生骨折移位;(4)血管瘤出血而发生的硬膜外血肿。

2.X线片表现:根据骨血管瘤侵犯的部位,可分为椎体型、椎弓型和混合型。

椎体型:病变椎体略膨胀,有典型栅状或网眼状影像,密度减低的阴影中有许多致密而清晰的垂直粗糙的骨小梁。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早期形成的骨小梁粗大,晚期形成者则较细。

椎弓型:X线片显示椎弓根或椎板呈溶骨性改变,其影像模糊或消失。但是,椎体及椎间隙正常。

混合型:指病变侵及椎体及椎弓者,除有以上两者的X线表现外,亦可有病理性颈椎骨折脱位。

外阴血管瘤


提起外阴血管瘤这个疾病,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恐惧。其实外阴血管瘤是一种在中老年身上出现的一种疾病之一,而且多数的患者都是先天性形成的,与后天没有任何的关系。此外这类肿瘤的危害性同样是不得不说的,容易导致外阴出现压迫还有垂重感等症状。那么到底外阴血管瘤的病因是什么呢?

其实外阴血管瘤并不可怕,而且外阴血管瘤只要及时发现,就能够通过一定的药物和手术等进行有效地治疗和切除了,但是需要定期定后都医院做好复检,以防再次复发。那么到底外阴血管瘤的病因是什么呢?

外阴血管瘤

外阴血管瘤多属先天性,大多于出生时或出生后数周出现,在围绝经期和老年期也可出现。血管瘤是由于血管异常排列及分布而发生的。患者可有外阴压迫症状和垂重感。

病因

1.先天性外阴血管瘤是胚胎期血管母细胞异常发育而成。

2.围绝经期的外阴血管瘤是局部组织因损伤或其他刺激,而发生血管增生性炎性反应而形成的。

临床表现

1.草莓状血管瘤:直径1~6mm,呈圆形,微隆起的结节样或疣状,表面覆盖皮肤为鲜红、紫红、蓝色,边缘清楚,可压缩。

2.海绵状血管瘤:主要侵犯大阴唇深部,导致一侧大阴唇增大变形,瘤体多呈扁平或不规则形状,有的可高出皮肤呈结节状或分叶状,为红、蓝、紫色,触之柔软如海绵状。

3.肉芽肿型血管瘤:孤立呈覃状或有蒂,易出血。

4.老年性血管瘤:1~5mm,暗红或紫色,似丘疹状,不易压缩,常为多发性。

5.棘皮血管瘤:像紫色丘疹或黑痣,表皮疣状增厚。

检查

仅外观检查即可。为鉴别其他外阴瘤,有时需行穿刺、分泌物、阴道镜及组织病理等检查。

鉴别诊断

需与外阴静脉曲张、外阴象皮肿、黑色素瘤、绒癌结节等相鉴别。

治疗

1.有些血管瘤有自控或消退趋势,可不必急于治疗,定期观察即可。

2.硬化剂注射适于小范围的草莓状血管瘤。

3.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或口服。

4.手术切除适用于大海绵状血管瘤。

5.放射治疗:同位素贴敷或注射,放射介入、X线照射。

6.激光或光动力治疗。

7.冷冻治疗。

看完了关于外阴血管瘤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了解清楚了。其实外阴血管瘤一般来说是在胚胎时期就已经形成的一种先天性的疾病,此外在绝经期外阴血管瘤收到了一定的刺激,同样会引发这类疾病的产生。因此如果有疑似外阴血管瘤的症状,就应该及时到正规的妇科医院做好检查和治疗了。

血管瘤(外科)


【概述】

按结构分为三类: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

【诊断】

1.毛细血管瘤

多见于婴儿,一般出生时即有,全身各部位的皮肤均可发生,以头面部常见。瘤体呈鲜红或紫红色,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不高出皮肤,但有时可呈丝绒状。

2.海绵状血管瘤

多发生在皮肤或粘膜下,常为单发,呈暗红或紫红色,边界不清,柔软,具有压缩性及膨胀性。

3.蔓状血管瘤

呈虫样蜿蜒,皮肤呈紫红色,有动脉搏动,如压迫周围的小动脉则搏动消失,听诊有时可闻及血管杂音。肿块质地柔软,有时可触及硬结为血栓或血管周围炎所致,有明显压缩性和膨胀性。

【治疗措施】

1.毛细血管瘤可手术切除或液氮冷冻及X线外照射治疗。

2.海绵状血管瘤可用5%鱼肝油酸钠或40%尿素等硬化剂瘤内注射治疗或用液氮冷冻及手术治疗。

3.蔓状血管瘤可手术切除,但术前应做血管造影检查,以估计手术范围及手术大小。

血管瘤的偏方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