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饮食养生 > 黄帝内经中女性养生 > 导航 > 黄帝内经养生论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论

黄帝内经中女性养生。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头,天天发愁,添病减寿。”自有人类文明以来,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标,养生和养性必不可分,它带给我们的是健康。有没有更好的饮食养生方法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论,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理论渊薮,其主要著作者为黄帝的医药顾问岐伯以及岐伯学派的弟子们。《黄帝内经》全书162篇中有40多篇的内容涉及研究人体生命的变化规律,探讨衰老的机理,寻找增强生命活力以及防病益寿的方法等系统的养生理论,成为中医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帝内经》详细论述了养护生命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四时养生、情志调摄、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按摩导引养生等等,内容相当丰富。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四时养生、调摄情志,以及治未病。

四时养生即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黄帝内经》中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然界四季的交替,昼夜晨昏的变化,都可能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养生基本的原则就是顺应自然,依据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人们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就要配合自然界的生发之气,晚睡早起,广歩于庭,舒缓形体;夏季阳气隆盛,万物开花结果,人类也要晚睡早起,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随便发脾气;秋天气候转凉,阳气开始收敛,人要早睡早起,收敛神气,尽量使自己的心志安宁;冬天为闭藏之令,万物处于秘藏,人宜晚睡晚起,不能过分张扬发散,要注意保暖,不要使阳气受损。《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中还提出了一个相当著名的观点,叫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时下流行的冬病夏治之法,就是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的产物。

调摄情志古称之为养性。养生莫若养性。一般而言,性情开朗,心理健康者不易患病,即使患了病也比较容易康复;而性情抑郁,心理不健康者则比较容易患病,患了病也相对不容易康复。《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说: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这里所说的独立守神,以及后文所说的去世离俗,积精全神、适嗜欲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内无思想之患,以愉悦唯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等等,都是教人要建立健康人生理念、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趣,胸怀开阔、淡泊名利,与人为善,知足常乐,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治未病的原话是不治已病治未病。《素问四气调神论》篇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现今蓬勃开展的治未病活动,其理论渊薮即在于此。其实治未病一词在《内经》中出现的不止一处。《素问刺热篇》说: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灵枢经逆顺》篇中谓: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可见治未病的内容,不仅在于强调养生,防病于未然,还在于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既病之后防其传变;以及重视正气的恢复,预防疾病的复发等等,其内涵相当丰富。

yS630.Com相关推荐

黄帝的养生术


据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是寿逾期颐而花甲重开的寿星。他的寿命达到了人类自然寿命的高峰,活了120多岁。在他的影响下,其子孙也皆善而寿高百岁。据史料记载,黄帝之子少吴活了100多岁,少吴之子帝喾活了105岁,帝喾的儿子尧更是享年118岁的寿星。黄帝的长寿之道是什么呢?

据说在那个时代,有许多善于养生的真人、至人、圣人、贤人。黄帝打败了炎帝、蚩尤,统一华夏后,国泰民安,于是他就去四方寻访高人名士以期长生。

他曾去崆峒山向一位已经得道的仙人广成子请教,广成子告诉他: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清必静,勿劳汝形,勿摇汝精,乃可长生。黄帝受教之后大受启发,奉行一生。

记载黄帝的养生术最详细的是《内经》。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明确地提出了他的养生大纲: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就是说养生的最基本条件,首先要顺应自然变化的规章,根据四时的寒暑变化而变换衣着,安排作息时间,对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要敏感,在春夏季节多多保养阳气,秋冬季节则要注意培补阴精;其次,要把调摄精神情志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保养正气在养生中占据着主导作用,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根本上说,各种各样的锻炼方式、营养食品都只是养生的辅助手段,而最根本的还在于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强大。

黄帝经常和当时著名的医学家歧伯、少俞、雷公等人讨论,有一次他问:为什么先人们都能活到上百岁还身体强壮,而现在的人不到六十岁就过早衰老了呢?歧伯是这样回答他的:古时的人都懂得对于四时不正之气要及时避让,使思想闲静,没有杂念。调和自身的正气,这样怎么会得病呢?

于是,黄帝依照歧伯的方法修养起来了。

他平时注意约束自己的思想,不产生过多的欲望,心情安定而不受外界的骚扰。因为精神专一,所以他虽然劳动很辛苦,但并不怎么疲倦。因为,他在物质上没有什么过度的欲望,所以生活得很开心。在饮食方面不论是好吃的还是平淡的,他都吃得津津有味。在穿着上,不论是粗糙的还是华丽的,他都很随便。对于社会上的习俗,他也很满意。他乐于与民同乐。作为国家的治理者,他尽己所能为百姓造福,而绝不自以为尊

因为他长期坚持这样修养,所以能够不受外界的干扰,即使有不良的嗜好也不能吸引他的注意,而任何有诱惑力的言论也不能使他的心志动摇。因此,他才得以保全了天真之气,而活到120多岁的高龄。

看看黄帝的养生术


据史料记载,黄帝之子少吴活了100多岁,少吴之子帝喾活了105岁,帝喾的儿子尧更是享年118岁的寿星。黄帝的长寿之道是什么呢? 据说在那个时代,有许多善于养生的真人、至人、圣人、贤人。黄帝打败了炎帝、蚩尤,统一华夏后,国泰民安,于是他就去四方寻访高人名士以期长生。

他曾去崆峒山向一位已经得道的仙人广成子请教,广成子告诉他: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清必静,勿劳汝形,勿摇汝精,乃可长生。黄帝受教之后大受启发,奉行一生。

记载黄帝的养生术最详细的是《内经》。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明确地提出了他的养生大纲: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就是说养生的最基本条件,首先要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根据四时的寒暑变化而变换衣着,安排作息时间,对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要敏感,在春夏季节多多保养阳气,秋冬季节则要注意培补阴精;其次,要把调摄精神情志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保养正气在养生中占据着主导作用,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根本上说,各种各样的锻炼方式、营养食品都只是养生的辅助手段,而最根本的还在于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强大。

黄帝经常和当时著名的医学家歧伯、少俞、雷公等人讨论,有一次他问:为什么先人们都能活到上百岁还身体强壮,而现在的人不到六十岁就过早衰老了呢?歧伯是这样回答他的:古时的人都懂得对于四时不正之气要及时避让,使思想闲静,没有杂念。调和自身的正气,这样怎么会得病呢?

于是,黄帝依照歧伯的方法修养起来了。 他平时注意约束自己的思想,不产生过多的欲望,心情安定而不受外界的骚扰。因为精神专一,所以他虽然劳动很辛苦,但并不怎么疲倦。因为,他在物质上没有什么过度的欲望,所以生活得很开心。在饮食方面不论是好吃的还是平淡的,他都吃得津津有味。在穿着上,不论是粗糙的还是华丽的,他都很随便。对于社会上的习俗,他也很满意。他乐于与民同乐。作为国家的治理者,他尽己所能为百姓造福,而绝不自以为尊

因为他长期坚持这样修养,所以能够不受外界的干扰,即使有不良的嗜好也不能吸引他的注意,而任何有诱惑力的言论也不能使他的心志动摇。因此,他才得以保全了天真之气,而活到120多岁的高龄。

论古人如何养生 乾隆养生秘诀


大家都知道乾隆是历史上在位掌权时间最久、寿命最长的一位皇帝,他之所以能这么长寿肯定是有着他独特的养生秘诀,那么乾隆养生秘诀有哪些独特之处呢?我们又可以从中学习到哪些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齿常扣

扣齿是空口上下齿有节率略闻声响的扣击。据说,经常扣齿,既能坚齿固齿,防止牙齿松动、脱落,又能活动面部肌群,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他的《养生记》中有侵晨一盘粥,夜饭莫教足,撞动景阳钟,扣齿三十六等语,说明扣齿养生,由来已久。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食物也越趋精细,结果使得咀嚼器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扣齿正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它可以增加适当的生理性刺激,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增强牙周组织的抵抗能力。此法简便易行,随时随地可作,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扣齿方法:口唇轻闭,有节奏地扣击上下齿,先扣两侧大牙60次,再扣门牙60次,每日2~4遍。力度要适当,略闻声响即可。

2、津常咽

咽津是将口中唾液慢慢咽下。咽津是历代养生学家都推崇的方法,也是乾隆皇帝所推崇的,称其有令人躯体光泽,津润力壮,有颜色的作用。并有诗赞曰:津液频升在舌端,寻常漱咽入丹田。于中畅美无凝滞,百日功灵可驻颜。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唾液有解毒免疫和帮助消化的功能。其含有淀粉酶,能帮助消化和促进吸收;含有的溶菌酶能杀死混在食物中的有害微生物,有效预防胃炎、消化道溃疡和肿瘤。难怪有唾液一口值千金的说法。广州人也有吞口水(唾液)养命一说。

咽津方法:盘坐床上,或闲时端坐,自然放松肢体,排除杂念,宁心静气,闭目、合口、用舌舐上腭,将口中生出的唾液缓缓咽下,重复九次。每日早、中、晚各做咽津功一次。

3、鼻常揉

揉鼻就是以双手沿鼻子两侧揉擦。鼻是呼吸系统的起始部分。鼻腔内壁具有粘膜和丛毛,粘膜上有丰富的血管网,可以温暖、过滤和湿润进入的空气,有效保护呼吸系统。同时,鼻还是嗅觉器官。中医认为,肺居胸腔,在诸脏腑中,其位最高,故称华盖。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小编前文提到巧用药膳粥抵抗秋邪侵袭),故又称嫩藏。肺开窍于鼻:鼻是肺之门户,为气体出入的孔穴。如肺气调和,则鼻窍通畅,嗅觉敏锐。揉鼻,促使鼻部血液循环,使鼻道畅通。可预防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的疾病,以免嫩藏邪侵。

揉鼻方法:首先是揉鼻,双手快速对掌搓擦20次,以右手掌心捂鼻子并旋转揉摩20次,反复3遍。接着是擦鼻,双手鱼际互相摩擦至发热,然后以双手鱼际按于鼻两侧,沿鼻跟至迎香,往返摩擦100下。

4、睛常转

转睛就是顺、逆时针旋转眼球。有人说养生先养眼,又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你的眼睛不仅仅是涉及视力问题,还牵扯到你全身,影响着你的健康。眼睛是人体感受器中最敏感、最精细的器官,还和情感有密切关系。中医理论研究证实,人体十二条经络均与眼睛有密切联系。当身体任何一部分出现问题时,都对眼睛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现今时代,电脑、电视使我们长时间把眼睛固定在一个目标上,目不转睛,眼睛肌肉就容易衰弱衰老,视力很快退化。人的眼球本来就应该经常转动,眼球有关的肌肉才能保持健康活泼。因此,能经常运动眼球,对改善视力,保持健康,纾解压力有神奇功效。

转睛方法:双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捻压耳垂。同时,转动眼球四个八拍。第一、二个八拍眼球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其转动顺序为上、左、下、右。第三、四个八拍眼球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其转动顺序为上、右、下、左。每拍转动一个方向。耳垂上有两个主治眼病的穴位,手法是捻压,不是挤压。转动眼球时,头部不动。

5、面常搓

搓面就是双手搓热,再上下搓揉面部。据乾隆《拾遗记》载:三国时期,孙权的儿子孙和,不小心烫伤了心爱的邓夫人,医生用白獭的骨髓与白玉、琥珀配制外用药搓面,治愈后的邓夫人面部白里透红,更娇艳动人。从中医的理论来说,心主血脉,其华在面,现代医学同样认为,人的面部皮肤毛细血管极其丰富,若心脏功能正常,面部血液循环旺盛则皮肤色泽红润,有光彩;反之,面色就会恍白晦滞或暗黑无光泽。素有阳明胃脉荣于面之说,对应也有说:晨起擦面,非徒为光泽也,和气血而生阳益胃也。故搓面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可有效预防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面部色斑、面部神经痛等。长期坚持,还可以延缓颜面衰老,推迟老年斑和面部皱纹的产生。

搓面方法:两手掌搓热后,立即改搓揉面部。双手掌从两颊开始,由左侧经额到右侧,再经下颔搓回左侧,如此为一周。从左到右顺时针轻轻搓揉20周,再从右到左逆时针20周。每天早晚各一次。

6、肛常提

提肛就是聚精会神地收提肛门。直肠和肛门所处的位置,静脉血回流容易受阻。现代医学认为,提肛是通过使肛门周围的肌肉及软组织一张一弛的运动,可以改善该部分的血液循环,增强肛门括约肌等提肛肌肉群的功能用以预防及治疗因为该肌肉群松弛所引起的疾病,提高肛门、直肠的a抗病能力。能防治痔疮、前列腺增生、大便失禁和女性应力性尿失禁、阴道松弛、子宫脱落等疾病。

提肛的方法:提肛时可采用卧式,也可采用坐式、站式,随时随地可做。具体提肛方法是:全身放松,将臀部和大腿并拢,(除了提肛肌群,腹部、大腿、臀部均不需用力)做深呼吸。吸气时,持续提收肛门5秒;呼气时,肛门放松5秒。一提一松为一次,如此重复15次,每天2~3次。此法练习者注意:肛门局部感染、痔疮急性发炎、肛周脓肿等患者暂不宜使用。

7、 腹常运

运腹其实就是顺时针方向揉腹。现代医学告诉我们:食物进入后,由于消化系统的运动与分泌机能,使食物不断向下推移,不断地被消化、吸收。不被吸收的残渣遗留在大肠内,形成粪便排出体外。若肠胃蠕动不正常,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较久,水分被吸收过多,就会形成便秘。有资料说明,粪便停留时间过长是美容的大忌,更有甚者,还会诱发直肠癌。腹部的自我按摩,可促进胃肠蠕动、疏通经络、活血化淤,防止胃肠潴留及便秘。以达健体强身的目的。

运腹的方法:睡觉时将双手搓热,相迭于上腹部,剑突下为开始,顺时针方向经神厥穴(肚脐)、丹田附近又回到始点,一周作一下。如此共轻轻揉摩100下。随着按摩次数的增加,胃肠部会有一些反应,如打嗝、肠鸣、肛门排气等,这些都是良好的生理反应,是胃肠刺激的结果。应该注意的是,在空腹和饱食后不要按摩,以免引起不良反应,适得其反。

8、肢常伸

伸肢就是四肢经常进行伸展运动。现在是人所共知: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运动可使肌肉有充分的血液供应,获得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使肌肉粗壮有力,富有弹性,收缩能力增强,身体变得更加健壮。运动系统的活动是在神经系统控制下进行的,运动可以使神经系统反应更灵敏、更协调,使人的精力变得更充沛。四肢的经常运动,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代谢,能使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特别是可以使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得到很大的改善,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富贵病。

伸肢的方法:诸如五禽戏,太极拳,广播体操等武术与体操都是较好的伸展四肢的运动。本文提倡使用第八套广播体操。

9、足常摩

摩足就是经常按摩足的底部。摩足是我国流传以久的自我按摩法,古今中外皆有之。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把擦脚作为一项重要的健身法宝。数十年如一日,早晚摩足,从不间断,直到晚年仍精神抖擞,老而不衰。中国有句老话富人吃药,穷人烫脚,又说富人吃人参,穷人搓脚心。医学界也普遍认为人之衰老始于足,足血盈,则身心健。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搓摩足心,可促进血液循环,刺激该处的神经末梢,促进尿酸排出,祛病延年。根据中医理论:常摩足心,有滋阴降火,强腰健肾,益精补髓的功效。因为中医理论认为脚底之涌泉穴乃足少阴肾经之开穴,通足太阴脾经与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又与其他经络相联。三条阴经既通,则可调整其他经络,平衡各臓腑,以达延年益寿之目的。

摩足的方法:(做前最好先烫脚。)人端坐椅上或与小腿等高的床、凳上,自然放松。然后抬起左腿,将小腿放在右腿大腿上,脚心朝外,左手扶着左腿腕,用右手手掌(劳宫穴),搓左脚脚心120下。搓完后放下左脚。再用此法搓右脚脚心120下(以两脚心自觉有微微发热为好)。

乾隆养生酒之一:汤补

乾隆爱喝汤,御厨将各种药材按比例配比后研磨,同牛肚一起放入锅内汲取养分,共煮六个时辰熬制成汤。传说此汤方可以延缓衰老、滋阴壮阳。现在多用牛肚、牛骨,放入当归、党参、枸杞等中药炖煮两三个小时。

专家点评:喝汤对身体很有好处。第一,煮汤时间比较长,肉或是骨头,包括放的当归、党参这些中药,煮的时间长不管是药效成分还是营养成分都溶解在汤里,容易吸收,特别适合脾胃功能不好的老年人。第二,冬天气候干燥,汤既有营养水分又多。第三,汤有御寒的功能。

乾隆养生酒之二:酒补

乾隆喝酒很有节制,一是适量,二是根据不同季节喝补酒。在众多的补酒中,乾隆皇帝最喜欢的一种补酒是松龄太平春酒,每到立冬进补乾隆就常饮这种酒。

专家点评:酒本身有活血御寒的作用,如果再放入药材,药溶解在酒里起到滋补作用。另外,药酒是药不是酒,所以一要控制量,二要对证,三要看体质合适不合适。

乾隆养生酒之三:人参

乾隆之所以能长寿,除重健身之道,当是药饵补养。而清宫药养之品首重人参,据乾隆朝《上用人参底簿》记载,自乾隆六十二年十二月初一时,至乾隆六十四年正月初三时,乾隆帝共进人参359次。

专家点评:人参有四大特点,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和益智安神。为什么乾隆没吃出问题呢?关键是量掌握得好,他每天不超过3克,从50岁以后经常不断地吃,吃的方法还很科学,人参切成片放在嘴里含着。含着有两个好处,第一药进得均匀,第二促进唾液分泌,可以帮助消化。

结语:乾隆老爷子享年89岁,在位60年,是历史上在位享权时间最久的一位皇帝。乾隆之所有能这么长寿,就是因为上文所说的这些养生秘籍,咱们普通人不妨借鉴这些养生秘籍,做好养生保健的工作哦!

“伤寒杂病论”里养生秘方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方之祖,其中的养生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是张仲景养生学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正如《伤寒杂病论自序》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之语所云,仲景之学。是在继承了《内》、《难》学术思想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因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张仲景便自然地以《内经》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作为指导思想,并且作了进一步的阐发,他曾指出: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见《伤寒论自序》),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见《金匾要略方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这些生动的描述,就很清楚他说明,人类生活在自然界,并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界气候的发展变化,才能得以生存,保持健康。由此可见,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是仲景养生学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

(2)防病、抗病重视保津液。

津液之所以能防病、抗病,首先表现在津液具有固护机体、防御病邪的功能。如仲景在揭示太阳病转入阳明的机理时,一再重申亡津液是其关键条件: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正是其例。何以亡津液会导致病转阳明?因为律液乃阳明经的主要正气,津液充则阳明固,邪不可干;津液亡则阳明虚,邪气便可轻易陷入。

津液之所以能防病、抗病,其次表现在津液能驱逐病邪,削弱病势上。如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这里的热越,即言热邪发越于外。津液充沛,阳气畅运则汗出越邪,邪越则病顺。故阳明病,法多汗,而津亏则无汗,邪不得出,其病为逆。又如温热病中小便常短赤灼热,因为人要通过小便排邪。热邪一除,小便即转清利。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故临床可视小便断吉凶。小便利者,其人可治。因小便不仅显示人体津液虚实情况,而且还能反应前阴这条驱邪途径是否正常。

津液所以能防病、抗病,还可体现在津液能调整由病邪所致的功能失调并修复损伤。如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这是因为津液得到了补充。若津液郁滞不行,其调和作用也难以顺利发挥。

由上可知,津液抗病作用及津液抗病思想在《伤寒杂病论》中有充分反映。人们要想不得病或少得病,必须重视保护体内的津液。如张景岳说:五液充,则形体赖而强壮。人若津液不充,则筋枯髓减,皮槁毛脆,脏腑虚弱,即易为病邪所害。

(3)重视用饮食防病、治病。

《伤寒杂病论》中的饮食药物系指既可食用,又能防治疾病的动植物及其加工品。据统计,在《伤寒杂病论》112方中,一共使用饮食药物17种,计有大枣、生姜、干姜、香豉、粳米、葱白、蜂蜜、赤小豆、猪胆汁、蜀椒、乌梅、猪肤、鸡子黄、鸡子(去黄)、饴糖、苦酒、清酒。

这些饮食药物遍及81个方剂,占全书方剂总数的72.32%。其中还有不少纯以饮食药物命名的方剂,如十枣汤,猪肤汤等6方,加上药食合名的方剂(如干姜附子汤)共24方,占全书的21.43%。由此可见,仲景对食疗是十分重视的,并已使其成为其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时时刻刻注意保胃气。

仲景认为,机体的功能与胃气的充沛与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赖于胃气的化生,治疗疾病的药物也需中焦受气取汁以发挥疗效。为此,他不仅重视脾胃阳气的一面,也注意到了脾胃阴液的一面。《伤寒杂病论》六经病证的治则,总的说来,不外祛邪与扶正两方面,在具体运用上,实际包括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仲景于八法中,均不忘保胃气,如汗法的桂枝汤,用草、枣调补中焦,保护胃气。

下法的调胃承气汤,用甘草缓急和中。补法的炙甘草汤,以甘草、大枣补益脾胃。困苦寒清热药易伤人胃气,则加入粳米。甘草调补胃气。

黑米 养生中的珍品


黑米种植历史悠久,是我国古老而名贵的水稻品种。米外表油亮,清香可口,有很好的滋补作用,被誉为补血米、长寿米。黑米比普通大米更具营养,有黑珍珠、世界米中之王的美誉。

黑米按占干物质计,含粗蛋白质8.5-12.5%,粗脂肪2.7-3.8%,碳水化合物75-84%,粗灰分1.7-2%。黑米所含锰、锌、铜等无机盐大都比大米高1~3倍;更含有大米所缺乏的维生素C、叶绿素、花青素、胡萝卜素及强心甙等特殊成分,用黑米熬制的米粥清香油亮,软糯适口,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因此被称为补血米、长寿米等;我国民间有逢黑必补之说。

现代医学证实,黑米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补益脾胃,益气活血,养肝明目等疗效。经常食用黑米,有利于防治头昏、目眩、贫血、白发、眼疾、腰膝酸软、肺燥咳嗽、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肾虚水肿、食欲不振、脾胃虚弱等症。由于黑米所含营养成分多聚集在黑色皮层,故不宜精加工,以食用糙米或标准三等米为宜。

黑米食谱

1、黑米粥

原料:黑米100克、红糖适量。

做 法:先将黑米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煮粥,待粥者至浓稠时,再放入红糖稍煮片刻即可食用。

2、三黑粥

原料:黑米50克,黑豆20克,黑芝麻15克,核桃仁15克。

做法:共同熬粥加红糖调味食之。

常食能乌发润肤美容,补脑益智,还能补血。适合须发早白、头昏目眩及贫血患者食用。

3、黑米银耳大枣粥

原料:黑米100克,银耳10克,大枣10枚。

黑米粥做法:一同熬粥,熟后加冰糖调味食之。

能滋阴润肺,滋补脾胃,四季皆可服食。

4、黑米莲子粥

原料:黑米100克,莲子20克。

做法:共同煮粥,熟后加冰糖调味食之。

能滋阴养心,补肾健脾,适合孕妇、老人、病后体虚者食用,健康人食之也可防病。

5、黑米桂花粥

原料:黑米100克,红豆50克,莲子30克,花生30克,桂花20克。

辅料:冰糖适量。

做法:

1.黑米洗净,浸泡6小时;红豆洗净,浸泡1小时;莲子洗净;花生洗净、沥干备用。

2.锅置火上,将黑米、红豆、莲子放入锅中,加水1000克,大火煮沸后换小火煮1小时;加入花生,继续煮30分钟。

3.加入桂花、冰糖,拌匀,煮3分钟即可。

温馨提示:黑米必须熬煮至烂熟方可食用。因为黑米外部是一层较坚韧的种皮,如不煮烂很难被胃酸和消化酶分解消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与急性肠胃炎。因此,消化不良的人不要吃未煮烂的黑米。病后消化能力弱的人不宜急于吃黑米,可吃些紫米来调养。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饮食养生频道的《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论》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黄帝内经中女性养生”专题。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论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