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角

男性三角养生。

饮食贵在节,读书贵在精,锻炼贵在恒,节饮食养胃,多读书养胆,喜运动延生!从古至今,关于养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或名言,我们不仅要知道养生,更要懂得养生。您是否正在关注中医养生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解角”,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解角指鹿角老后,自然脱落的角,习称解角。

详细解释

1. 鹿的角。可入药。

《礼记月令》:﹝仲夏之月﹞鹿角解,蝉始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鹿》:鹿角,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熟用则益肾补虚,强精活血;炼霜熬膏,则专于滋补矣。

2. 军营的防御物。用带枝的树木削尖埋在营地周围,以阻止敌人。因形似鹿角,故名。

三国魏曹操《军策令》:今月贼烧鹿角。鹿角去本营十五里, 渊 ( 夏侯渊 )将兵行鹿角,因使补之。《南史韦叡传》:夜掘长堑,树鹿角为城。《水浒传》第四八回:又有苦竹签、铁蒺藜,遍地撒满鹿角,都塞了路口。 清赵翼《陔馀丛考》卷十五:盖鹿性警,群居则环其角圆围如阵以防人物之害。军中寨栅埋树木外向亦名鹿角。

3. 小鱼名。

宋欧阳修 《答圣俞达头鱼之作》诗:毛鱼与鹿角,一瀹数千百。 宋苏轼 《和蒋夔寄茶》:剪毛胡羊大如马,谁记鹿角腥盘筵。

4. 菜名。

贾思勰《齐民要术菜茹》引《南越志》:鹿角、猴葵,色赤,生石上。 南越谓之鹿角。

5. 镇名。在湖南省 岳阳县南, 洞庭湖滨。

避风大湖,七日鹿角 。 清王晫《今世说雅量》: 董苍水渡洞庭 ,至鹿角 ,山风大作,波翻浪涌。

ys630.coM延伸阅读

八角莲叶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Bā Jiǎo Lin Y

【英文名】leaf of Common Dysosma

【别名】鬼臼叶

【来源】

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六角莲和川八角莲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 ex Ying2.Dysosma pleiantha (Hance) Wis.)Fu ex Ying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1.八角莲,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20-30cm。不分枝,无毛,淡绿色。根茎粗壮,横生,具明显的碗状节。茎生叶1片,有时2片,盾状着生;叶柄长10-15cm;叶片圆形,直径约30cm,常状深裂几达叶中部,边缘4-9浅裂或深裂,裂片楔状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9cm,宽5-7cm,先端锐尖,边缘具针刺状锯齿,上面无毛,下面密被或疏生柔毛。花5-8朵排成伞形花序,着生于近叶柄基处的上方近叶片处;花梗细,长约5cm,花下垂,花冠深结色;萼片6,外面被疏毛;花瓣6,勺状倒卵形,长约2.5cm;雄蕊6,蕴含隔突出;子房上位,1室,柱头大,盾状。浆果椭圆形或卵形。种子多数。花期4-6月,果期8-10月。

2.六角莲,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无毛,高10-20cm。根茎粗壮,节明显。茎生叶通常2,对生,盾状着生;叶柄长10-15cm,无毛;叶片长圆形或近圆形,长16-22cm,宽9-18cm,无毛6-9浅裂,裂片宽三角状卵形,边缘有针状细齿。花5-10朵排成伞形花序,生于两茎叶柄的交叉处,花梗长2-3(-6)cm,花下垂;萼片6,卵状或椭圆状长圆形,花瓣6,紫红色,长圆形,长2.5-3.5cm,宽1-1.5cm;雄蕊6,长1.2-2.3cm,花药长圆形,先端钝;子房上位,1室,花柱短,柱头盾状。浆果近球形。花期5-6月,果期8-9月。

3.川八角莲,多年生草本,茎多汁,高10-20cm。基部密被棕色大鳞片。叶互生,纸质,2片,盾状着生;叶片圆形,直径约20cm,通常6-8掌状深裂几达中部,裂片楔状矩圆形,先端常3裂,小裂片三角形,上面无毛,叶中部红棕色,下面叶脉有疏柔毛,后变无毛。伞形花序有2-6朵花,丛生于茎顶叶柄分叉处的腋间(稀有腋外生),花梗长1.5-2cm,有柔毛;萼片6,膜质,长圆状披针形,长4-5cm,有时可达6cm;雄蕊6,花药先端具细尖;子房1室,胚珠多数,花柱短粗,柱头大而呈流苏状。浆果卵形,红色,长约3cm。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300-2200m的山坡林下阴湿处。有少量栽培。

2.生于海拔600-1600m的山坡林下阴湿处,或有少量栽培。

3.生于海拔1200-2200m的山地阴湿林下。

资源分布:1.分布于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地。

3.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味苦;辛;性平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主痈肿疔疮;喘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鲜叶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贴敷。

【附方】①治哮喘:八角莲鲜叶一两,柿饼二个。水煎调红糖服。(《福建中草药》)②治背痈溃烂:八角莲鲜叶用针密刺细孔,以米汤泡软,贴患处,日换二次。(《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华本草》

百解马兜铃


【拼音名】Bǎi Jiě Mǎ Dōu Lnɡ

【别名】白金果榄、山总管、百解薯。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香港马兜铃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olochiawestlandiiHems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香港马兜铃 木质藤本;嫩枝绿色,密被短柔毛;叶柄长1-1.5cm,稍被毛;叶片革质或纸质,狭长圆状披针形或狭长圆形,长12-20cm,宽2-5cm,先端短尖,基部狭耳形,下面稍被长柔毛;基出脉3条,侧脉每边8-12条,弯拱向上至边缘互相连接,网脉在下面明显突起。总状花序被褐色丝质长柔毛;花梗长7-12cm,常向下弯垂;花被管中部急遽弯曲,下部长达5cm,直径1.5-2cm,弯曲处至檐部较下部短而粗,常彼此贴生,黄色而有紫色纵脉;檐部盘状,倒心形,直径8-13cm,上面黄白色而有紫色斑块,愈至管中部斑块愈明显,具网状脉纹,边缘不明显3浅裂或仅先端凹入;裂片平展,下面裂片稍大;喉部暗紫色,半圆形,直径约1.5cm;花药长圆形,成对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并与其裂片对生;子房圆柱形,长约1.5cm;合蕊柱肉质,先端深3裂;裂片边缘向下延伸,具乳头状突起,花期3-4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和云南。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祛风利尿;清热解毒。主水肿;淋病;风湿痹痛;脚气湿肿;肠炎;痢疾;腮腺炎;乳腺炎;过敏性皮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研末,醋调搽。

【摘录】《中华本草》

百解藤


【拼音名】Bǎi Jiě Tnɡ

【别名】金线风、凉粉藤、寄山龙、山豆根、青藤仔、蛤仔藤、金锁匙、独脚乌柏。

【来源】

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粉叶轮环藤的根或藤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clea hypoglauca(Schauer)Diels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去须根或枝叶,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粉叶轮环藤 缠绕藤本。根粗壮,圆柱状弯曲,直径1-2cm,外皮灰褐色。老茎具纵向扭曲的粗条纹,小枝纤细,除叶腋或分枝处有簇毛外,余均无毛。单叶互生;叶柄纤细,长1.5-4cm;叶片薄纸质,阔卵状三角形至卵形,长2.5-7cm,宽1.5-5cm,先端渐尖,基部近截平至圆形,全缘,两面无毛或下面被稀疏白色长毛。花序腋生;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由小聚伞排列成间断的穗状,花序轴不分枝或有时近基部有短小分枝,纤细,无毛;雄花萼片4或5,分离,长约1mm;花瓣4或5,通常合生成杯状,聚药雄蕊稍伸出;雌花序排列成总状,长达10cm;雌花萼片2,花瓣2,微小,贴生在萼片基部。核果近球形,熟时黄色。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疏林、石山灌丛、林缘或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台湾、福建等地。

【性状】

1.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略弯曲,直径0.5-3cm。表面暗褐色,凹凸不平,有弯曲的纵沟、横裂纹和少数支根痕。质硬,断面灰白色,有放射状纹理和小孔。气微,味苦。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由近10列细胞组成。中柱鞘为断续的石细胞环带。射线宽窄不等。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发达,导管近圆形,多单个分布。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化学成份】粉叶轮环藤根含轮环藤宁碱(cycleanine),左旋箭毒碱(curine),异谷树碱(isochondredendrine),轮环藤酚碱(cyclanoline),小檗胺(berbamine),异粉防己碱(isotetrandrine)及木兰花碱(magnoflorine);茎含异谷树碱、左旋箭毒碱及轮环藤宁碱。

【鉴别】理化鉴别(1)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10ml,浸泡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盐酸4ml溶解,滤过。取滤液1ml,加改良碘化铋钾试液2滴,产生大量橙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碘化汞钾试液2滴,产生大量黄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粗粉10g,用乙醇50ml回流1h,放冷,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干,残渣用20%盐酸溶液5ml溶解,滤过。滤液加氨水碱化,用苯提取3次,合并苯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干,取少量残渣用氯仿溶解为供试液,另以异谷树碱、左旋箭毒碱、轮环藤碱为对照品。吸供试液、对照品液适量点样于碱性硅胶G薄层板上,用氯仿一甲醇(9:1)展开,展距13cm。以碘化钝钾试剂喷雾显色,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苦;寒

【归经】肺;大肠;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利水通淋。主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白喉;风火牙痛;肠炎;痢疾;尿路感染及尿路结石;风湿疼痛;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

【摘录】《中华本草》

皂角的药用价值_皂角的副作用


皂角的药用价值

中药皂角,其原植物是豆科皂荚树结的果实,又称大皂角。药材呈长条形而扁,长15-20厘米,宽2-3.5厘米,厚0.8-1.4厘米。质坚硬,摇之有响声,内含多数种子。气味辛辣,嗅其粉末则打喷嚏。有小毒。有祛痰开窍之功,可用于顽痰阻塞、胸闷咳喘、咯痰不爽以及猝然昏迷、口噤不开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皂荚具有祛痰、抗菌、刺激胃黏膜、溶血等作用。

1、皂角治下痢不止:用皂角子瓦焙为末,加米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陈茶送下。

2、皂角治肠风下血:用皂角子、槐实各一两,加粘谷糠炒香,去糠,研为末,每服一钱,陈粟为汤送下。此方名“神效散”。

3、皂角治腰脚风痛、不能履地:用皂角子一千二百个,洗净,以、酥少许熬香,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以蒺藜子、酸仁汤送下。

4、大肠虚秘(时泻时秘):治方同上,服至百丸,以通为度。

5、里急后重:用无蛀的皂角子(米糠炒过),加枳壳(炒过),等分为末,以饭和末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热汤送下。

6、喉痹封口:用皂荚生研为末,取少许点患处,同时以醋调药厚涂项下。不久,病处裂破出血即愈。

7、咽喉肿痛:用皂荚一挺,去皮,米醋浸、炙七次,勿令过焦,研为末。每次少放入咽,吐涎则痛止,病渐愈。

8、皂角治风虫牙痛:用皂角子研为末,棉裹末约弹子大两颗,醋煮热,交替熨患处。每且可熨三、五次。

9、小儿流涎(由于脾热有痰):用皂角子仁半两、半夏(姜汤泡七次)钱二分,共研为末,加姜汁调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丸,温水送下。

10、中风口:用皂角五两,去皮,为末,加陈年老醋调匀,左 涂右侧,右 涂左侧。药干再涂。

11、中暑不省:用皂荚一两(烧存性)、甘草一两(微炒为末),以温水调一钱灌下。

12、皂角治小儿头疮:用皂角烧黑为末,剥去疮痂敷涂。几次即愈。

13、足上风疮(甚痒):用皂角炙热烙患处。

14、大风癞:用找皂角二十条,炙过,去皮、子,以酒煎稠,滤过。冷后,加入雪糕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酒送下。

15、风邪疾:用皂荚(烧存性)四两,苍耳根、茎、叶(日干)四两,密陀僧一两,共研为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朱砂为衣。每服三、四十丸,枣汤送下。一天服二次,病稍减,只服二十丸。此方名“抵住丸”。

16、皂角治咳逆上气、唾浊,不能睡卧:用皂荚(炙,去皮、子)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枣膏汤送下。白天服三次,夜间服一次。

17、脱肛:用无蛀的皂角五挺,捶碎,加水揉取汁浸患处,自收上。收后以热水烫腰肚上下,令皂角气行,好不再脱肛。另外还须用皂角去皮,酥乐为末,加枣肉和成丸子,米汤送服三十丸。

18、皂角治肛门肿痛:用皂角(炒焦)、水粉(炒),等分为末,热醋调匀,摊巾贴患处,频频以水潮润。又方:用皂角七片,煨黄,去皮,出火毒后研为末。每服五钱,空心服,温酒送下。

19、皂角治腹部肿痛:用皂荚(去皮、子)炙黄为末,加酒一斗,煮开以后饮服。一天服三次。

20、二便不通用皂荚烧过,研为末,稀饭送服三钱,立通:又方:用皂荚炙过,去皮、子,研为末,加酒、面糊成丸子。每服五十丸。酒送下。又方;用皂荚烧出烟,放在桶内人坐桶上受烟熏。亦有效。

皂角的副作用

体弱者及孕妇忌服。

《本草经集注》:"青葙子(一作柏实)为之使。恶麦门冬。畏空青、人参、苦参。"

《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本草备要》:"年老气虚人忌用。"

《得配本草》:"阴虚痰盛,热极生风者禁用。"

皂角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治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角240克(刮去皮,用酥炙)末之,蜜丸梧桐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服。(《金匮要略》皂荚丸)

2、治小儿毒气攻腮赤肿:皂角(去核)60克,天南星(生用)6克,糯米一合为末。上为细末,姜汁调涂。(《普济方》)

3、治食诸鱼骨鲠,久不出:以皂荚末少许吹鼻中,使得嚏,鲠出。(《圣惠方》)

4、治便毒痈疽:皂角(长一尺以上)一条,捶碎,法醋煮烂,研成膏敷之。(《直指方》)

5、治大小便不通,关格不利:烧皂荚,细研。粥饮下9克,立通。(《政类本草》引孙真人方)

阴囊血管角皮瘤


这个病主要是发生年纪大的人身上,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更加的严重。一般发生在阴唇上面,下肢比较少见。如果要瘙痒的话,最好还是忍一忍。最好不要用手去挠,不要会造成新的感染。要注意私处的清洁,经常清洗,多换内衣裤。治疗的话还是需要特别注意皮肤的完整的,小心皮肤破损。

阴囊血管角化瘤又称Fordyce血管角化瘤。

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的阴囊部位,偶见于阴唇,常随年龄增长而增多。阴囊部多发性圆顶状丘疹,直径1~4mm。早期损害呈鲜红色,质软,压之可缩小。晚期暗红或紫色,质硬,有轻度疣状增生。往往沿浅表静脉或阴囊皮纹排列成线状,皮损表面常光滑,有时少许脱屑,压之可褪色。有时损害发生于阴茎或龟头,发生于小腿、股部和球结膜者罕见。一般无明显不适,偶有轻度痒感。损伤后易出血。常伴有附睾肿瘤、疝、精索静脉曲张、口腔粘膜静脉曲张和阴囊弹力纤维缺陷等。

主要发生于中年或老年人的阴囊

,偶见阴唇,随年龄增大而增多。阴囊部多发性圆顶状丘疹,直径1~4 1mm。早期损害呈鲜红色,质软,压之可缩小。晚期暗红或紫色,质硬,有轻度疣状增生。往往沿浅表静脉或阴囊皮纹排列成线状,皮损表面常光滑,有时少许脱屑,压之可褪色。偶见发生于阴茎、龟头、股部等。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瘙痒。常伴有精索静脉曲张、阴囊弹性纤维缺陷、口腔粘膜静脉曲张等。

1.阴囊血管角皮瘤实质是毛细血管扩张上覆盖有角化层。这和自身因素有关,是不会传染的。就是不处理也不会对人体带来什么伤害,只是容易损伤引起局部出血。激光、微波、冷冻都可以治疗。

2.目前治疗血管瘤的建议采用微创介导的治疗的就是在高频彩超定位下采用导管纳米针直接作用于瘤体让瘤体慢慢机化、萎缩消失的,没有痛苦性的也没有创伤性的,治愈后不复发。建议一定要慎重。

3.阴囊血管角皮瘤一般不影响健康,可以不治疗但是部分人的阴囊血管角皮瘤可能会逐渐增大,可能会不小心弄破而出血不止,所以,有条件的话,尽早激光治疗为好。

喝青角的鉴定


喝青角指鹿角自然脱落于山地,被青草所覆盖,受风雨潮湿的摧残、侵腐的角。

详细解释

1. 鹿的角。可入药。

《礼记月令》:﹝仲夏之月﹞鹿角解,蝉始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鹿》:鹿角,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熟用则益肾补虚,强精活血;炼霜熬膏,则专于滋补矣。

2. 军营的防御物。用带枝的树木削尖埋在营地周围,以阻止敌人。因形似鹿角,故名。

三国魏曹操《军策令》:今月贼烧鹿角。鹿角去本营十五里,渊 ( 夏侯渊 )将兵行鹿角,因使补之。《南史韦叡传》:夜掘长堑,树鹿角为城。《水浒传》第四八回:又有苦竹签、铁蒺藜,遍地撒满鹿角,都塞了路口。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卷十五:盖鹿性警,群居则环其角圆围如阵以防人物之害。军中寨栅埋树木外向亦名鹿角。

3. 小鱼名。

宋欧阳修《答圣俞达头鱼之作》诗:毛鱼与鹿角,一瀹数千百。 宋苏轼《和蒋夔寄茶》:剪毛胡羊大如马,谁记鹿角腥盘筵。

4. 菜名。

贾思勰《齐民要术菜茹》引《南越志》:鹿角、猴葵,色赤,生石上。南越谓之鹿角。

5. 镇名。在 湖南省 岳阳县 南, 洞庭湖 滨。

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避风大湖,七日鹿角 。 清王晫 《今世说雅量》: 董苍水渡洞庭,至鹿角,山风大作,波翻浪涌。

八角茴香


八角茴香Fructus Anisi Stellati

(英)Star Anise Fruit

别名大茴香、八角、八月珠。

来源为木兰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f.的果实。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高达20m。树皮灰色至红褐色。叶互生或螺旋状排列,革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12cm,宽2~5cm,上面深绿色,光亮无毛,有透明油点,下面淡绿色,被疏毛。花单生于叶腋,有花梗;萼片3,黄绿色;花瓣6~9,淡红至深红色;雄蕊15~19;心皮8~9;胚珠倒生。聚合果星芒状。花期春、秋季,果期秋季至翌年春季。

生长于阴湿、土壤疏松的山地。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采制秋、冬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摘,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

性状聚合果常由8个骨突果着生在中轴呈星状。骨突果长1~2cm,宽3~5mm,高0.6~1cm;外表面红棕色,有不规则皱纹,顶端呈鸟喙状,上侧多开裂;果皮内表面淡棕色,平滑有光泽;质硬而脆,内含种子1粒。果梗长3~4cm,弯曲,常脱落。种子扁卵圆形,长约6mm,红棕色或黄棕色,光亮。气芳香,味辛、甜。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油中含茴香醚(anethole)、黄樟醚(Saf role),茴香醛(anisaldehyde)、茴香酮(anisylacetone) 水芹烯等。

性味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用于胃寒呕吐、腰痛。

白八角莲


【拼音名】Bi Bā Jiǎo Lin

【别名】血丝金盆、鬼臼、九臼

【来源】

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贵州八角莲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ysosma majorensis(Gagnep.)Ying[podophyllum majorense Gagnep.;Dysosma lichuanensis Cheng sp.nov.Ined.

【原形态】贵州八角莲,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0-30cm,有纵条棱和细柔毛。根茎粗壮,结节状,黄褐色,肉质,须根多数。茎生叶2片;叶柄长7-12cm;叶片盾状着生,叶轮廓近扁圆形或半圆形,长约12cm,宽约15cm,4-6掌状深裂,裂片又2-3浅裂成戟形,上面暗绿色或带紫色晕,下面带灰紫色,有细柔毛,叶缘有时具不明显的齿。花2-5朵成伞形花序,着生于叶柄上部离叶片不远处,花梗长约1cm,有灰白色细柔毛;花紫色,下垂,花瓣椭圆状披针形;雄蕊通常6,花丝开展,花药内向,纵裂;子房有多数胚珠。浆果长圆形,熟时红色。花期4-6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m山地阴湿的灌木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

【性状】

性状鉴别,根茎呈不规则结节块状,直径1.5-2cm。表面棕色或棕红色,上方有明显下凹的茎痕,环节不期明显,有时可见残留鳞叶,有众多须状根或点状突出的须根痕。根长可达10cm,直径1-1.5mm,表面棕黄色,有细纵纹。质坚硬,折断面平坦,颗粒状;根茎皮部浅棕红色,维管束环列,髓部大,黄白色;须状根皮部厚,黄白色,木部小,占直径的1/5,棕黄色。气微,特异味苦。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其下为1列下皮细胞,类方形。皮层薄壁细胞有具壁孔,有单个或数个成群的木化纤维。维管束外韧型,内外侧均有石细胞群。髓大,由薄壁细胞组成。皮层和髓部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和众多草酸钙簇晶。

根(直径1.5mm)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皮层宽广,内皮层明显。初生木质部4-5原型。中央为强木化纤维,纤维多角形,壁厚,胞腔小孔状。皮层薄壁细胞含众多淀粉粒。

【化学成份】含大黄素甲醚(physcion),谷甾醇(sitosterol),八角莲蒽醌(dysoanthraquinone),去甲八角莲蒽醌(demethyldysoanthraquinone),去氢鬼臼毒素(picropodophyllin),山荷叶素(podophyllotoxin),鬼臼苦素(picropodophyllin),山荷 叶素(diphyllin),4-去甲鬼臼毒素(4-demethylpodophyllotoxin),去氧鬼臼毒素(deoxypodophyllotoxix),4-去甲鬼臼毒酮(4-demethylpodophyllotoxone),换臼毒酮(podophyllotoxone),异鬼臼苦素酮(isopicropodophyllone),鬼臼苦酮(picropodophyllone)。

【性味】味甘;苦;性平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清肺润燥;解毒消肿。主劳伤筋骨痛;阳萎;胃痛;无名肿毒;刀枪外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解角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