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春季养生穴 > 导航 > 春季养生穴

春季养生穴

2019-10-20

间使穴主治心痛,惊悸,胃痛!

【www.ys630.com - 春季养生穴】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则聪慧清醒。”社会在发展,养生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焦点,很多人身体不好,和他们不注重养生有关系。有没有更好的中医养生方法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间使穴主治心痛,惊悸,胃痛!》,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间使。间,间接也。使,指使、派遣也。该穴名意指心包经经水在此蒸发凉性水气。本穴物质为郄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行至本穴后经水逐步降温,生发出心火所克的肺金特性的凉性水气,如被它物间接的指使一般,故名。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 3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取穴方法】

坐位。伸臂仰掌,微屈腕握拳,从腕横纹向上 4 横指,在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主治】

心痛,惊悸,胃痛,呕吐,热病烦躁,胸痛,疟疾,癫狂,痫症,肘挛,臂痛等。

【养生保健】

用拇指指腹按压间使穴,每次 5 分钟,每日 2 次。可改善心痛、胃痛、胸痛等。

wwW.Ys630.CoM

Ys630.com相关知识

风门穴主治什么


导读:风门穴主治什么?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那么风门穴主治什么?风门穴的主要作用,一起来看看吧。

风门穴怎么找

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两处就是风门穴。

风门穴的准确位置图

穴名解析

风门。风,言穴内的气血物质主要为风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风门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吸热胀散化风上行,故名风门。

取穴方法

取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两处就是风门穴。

穴位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深层为最肌;有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二、三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功用

运化膀胱经气血上达头部。

主治

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感冒、颈椎痛、肩膀酸痛等。

穴位配伍

配肺俞穴、大椎穴治咳嗽、气喘;配合谷穴治伤风咳嗽。

操作方法

刺法: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肋间及肩部。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

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临床运用

多用于治疗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配合大杼穴、大椎穴、肺腧穴使用。每日2次,每次20分钟,10次一疗程。

穴位养生

风门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伤风、咳嗽、发热、颈部肌肉痉挛、胸背痛等,也是治疗感冒的特效穴位之一。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次2分钟左右。按摩此穴可预防疾病,尤其可预防感冒。

以上就是风门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委中穴主治什么呢?


委中穴是人体里面众多穴位当中的一个,平时再感觉到背痛,坐骨神经痛,或者是经常感觉小腿疲劳,小肚子不舒服等等疾病的时候,可以在委中穴进行按摩,能够有效缓解身体所出现的这些不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委中穴按摩,主要针对哪些疾病效果会比较好一些。

委中穴是人体穴位之一,委中穴位置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委中穴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在腓肠肌内、外头之间;布有腘动、静脉;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分布。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该穴的治病疗法有:按摩疗法治疗骨折伤痕等后遗症、增强性活力的指压法等。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中暑、腰背痛、急性腰扭伤等。

主治腰痛:配肾俞、阳陵泉、腰阳关、志室、太溪;

主治便血:配长强、次髎、上巨虚、承山主治便血。

穴道治疗

委中穴治疗腰背疼

腰酸背痛作为一种常见的亚健康形式,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尤其是老年人患腰背疼痛,更是痛苦难堪。发作时按摩一下委中穴,腰背疼的症状就会缓解。委中穴是治疗腰背疼痛的要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它位于膝关节后侧,也就是腘窝处,腿屈曲时腘窝横纹的中点。中医学认为,委中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之功效。

其实,当经常感觉到腰部酸痛,或者是浑身无力的时候,也可以在委中穴的位置来按摩缓解,委中穴按摩能够起到很好的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并且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帮助身体清热解毒,从而对于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朋友会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内关穴:缓解治疗头晕、心痛、晕车!


内关穴归属手厥阴心包经,有抒压、解除疲劳改善胸痛、心悸、盗汗,舒缓腹胀感,缓解治疗头晕、心痛、晕车等作用。

内关穴的位置:在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详见本文图解内关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

【取穴位置】

位于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

【解剖位置】

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深部为旋前方肌。有前臂正中静脉、正中动脉和骨间前动、静脉分布;布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深层有正中神经干及骨间前神经分布。

【作用功效】

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主治病症】

主治疾病: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呃逆,健忘,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心绞痛,心律不齐,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癔病,无脉症等。

帮助入眠,可调节自律神经,抒压、解除疲劳,改善胸痛、心悸、盗汗,舒缓腹胀感,缓解治疗头晕、心痛、晕车等。

【穴位配伍】

内关穴配公孙穴治肚痛;

内关穴配膈俞穴治胸满支肿;

内关穴配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脘痛、呕吐、呃逆;

内关穴配外关穴、曲池穴治上肢不遂、手振颤。

内关穴配患侧悬厘穴治偏头痛;

内关穴配建里穴除胸闷;

内关穴配大陵穴、神门穴主治失眠;

内关穴配郄门穴主治心痛。

【穴位按摩】

合并食指中指,两指按揉内关穴100~200次,可缓解晕车、呕吐、心痛等。

艾灸方法:用艾条温和灸内关穴,每日一次,可以治疗痛经。

中医艾灸中脘穴缓解胃痛


现代人说自己没胃病都没人相信,特别是经常熬夜加班的工作族,胃痛时候时常是吃止痛药随便应付,有胃病要细心调理,中医艾灸中脘穴缓解胃痛。

胃痛:凡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胃脘部疼痛的病证,又称胃脘痛。历代文献中所称的 心痛 、 心下痛 ,多指胃痛而言。

胃痛往往表现在食欲不振、胃部胀痛、恶心、泛酸等症状也时常出现,尤其是吃些生冷食物或者天气转凉时胃痛就会愈发明显。

中医认为胃痛大致可分为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素体脾虚四种原因,而外邪主要指外感寒热湿三邪,其中寒邪犯胃导致阳气被遏、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又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因。除了一般的胃痛表现外,还伴有胃部怕冷、喝冷水疼痛加重、喝温水则缓解,以及随气候寒热变化等典型表现。所以,临床上一般采取温胃散寒、通经止痛的方法进行治疗。艾灸操作简单、临床疗效显著,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多用于少腹冷痛、行经腹痛、宫寒不孕等证。

具体做法是:将艾条一端点燃,左手食指中指置于施灸穴位两侧,右手拿起艾条后靠近腹部的中脘穴(腹部正中线,脐上四寸处),距离皮肤约3cm,用悬起法灸 10~20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红晕,而不感到灼烧疼痛为度。施灸过程中还可以将艾条在穴位附近处做小幅度回旋动作,以缓解局部皮肤温度过高引起的不适。


中脘穴是八会穴之腑会、胃之募穴,有温中健脾、行气止痛的功效,为艾灸胃脘痛的常用穴。除了中脘穴外,还可以配合关元穴以温肾培元。此外,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处)亦是临床常用保健要穴,为胃之合穴,有升清降浊、培补后天、益气升阳之效。

患有胃痛的人要调理好平时的饮食,禁忌辛辣生冷和不规律的饮食习惯。

中医艾灸中脘穴缓解胃痛,但是想要治疗好胃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一日三餐要规律,不能暴饮暴食 、饥一顿饱一顿,要少吃刺激肠胃的食物。

惊悸的症状


惊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表现,从西医的角度来说,可能和心脏神经官能症有关,出现惊悸的时候,常常会郁郁寡欢,感到胸闷不舒,容易夜中惊醒,导致心内恐惧,这都是比较常见的惊悸的症状表现,这样的患者常常身体免疫力比较低,饮食不良,过度忧思等等,这都属于惊悸的症状。

惊悸的症状

(一)心胆虚先兆潜证

该型为心胆素虚,表现为怯弱胆小,优柔寡断,善惊易恐,多梦易醒,如《灵枢·四时气》曰:“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澹澹,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但尚未出现明显惊悸,以心惕惕而动为其报标症。阻截治则养心温胆,以阻断其发展,方用平补镇心丹:(《局方》):酸枣仁、五味子、天门冬、麦门冬、熟地黄、远志、人参、山药、肉桂、龙齿、朱砂、茯神、茯苓、车前子。

(二)肝郁痰扰先兆潜证

此型人平素忧郁寡欢,多愁善感,胸闷不舒,涎多善呕,苔腻脉弦。报标症为时感胸闷、心悸、气短。阻截治则舒肝解郁,豁痰清胆,方用温胆汤:枳实、竹茹、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与消遥散:柴胡、白芍、薄荷、茯苓、白术、当归、生姜、甘草交替服用,或用甘麦大枣汤:甘草、麦冬、大枣。

(三)心肾阴虚先兆潜证

心肾水火互济则心宁神安,而心肾阴虚,水火不交,则常为心烦惊悸产生的重要根源。如清·林佩琴言:“昔人论阳统于阴。心本于肾,上不安者由乎下,心气虚者因乎精,此精气互根,君相相资之理固然矣”。如心火素旺灼伤心阴或久病伤肾,耗夺肾阴,致肾水亏于下,心火炎于上。故时觉面赤足热,头晕耳鸣,心悸烦躁,失眠梦多,遗精腰酸,口干舌红,脉细数,报标症为心烦不安。

章门穴主治消化不良 章门穴怎么找


导读:章门穴怎么找?章门穴是治疗消化不良的主要穴位之一,章门穴怎么找?章门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看看。

章门穴怎么找

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别名

长平,胁髎,季胁,脾募,肘髎,肘尖,后章门,季肋。

章门穴的准确位置图

穴名解析

1、章门。章,大木材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本穴物质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穴后,此强劲风气风停气息,风气如同由此进入门户一般,故名。后章门名意与章门同,后是与脾经冲门穴的别称前章门相对而言的。

2、长平。长,长远也。平,平坦也。长平名意指随肝经强劲风气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降落使腰侧腹部肌肉变为平坦之状。

3、胁髎。胁,指穴在胁部。髎,孔隙之意。胁髎名意指随肝经风气扬散的脾土微粒由胁肋部位降落腰腹下部。

4、季胁。季胁,小胁之意,此指本穴所在的部位,无它意。

6、脾募。募,募集也。本穴为天部的脾土尘埃归降之处,故为脾经募穴。

5、肘髎、肘尖穴。古有用肘尖点墨寻穴之法,肘髎穴、肘尖之名即来自该法。

取穴方法

章门穴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穴位解剖

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肋间动脉末支;布有第十、十一肋间神经;右侧当肝脏下缘,左侧当脾脏下缘。

功用

疏肝理气

主治

此穴为脏会穴,统治五脏疾病。

1、消化系统疾病:肠鸣,呕吐,痞块,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炎泄泻,胁痛,肝炎黄疸,肝脾肿大,小儿疳积。

2、其他疾病:高血压,胸胁痛,腹膜炎,烦热气短,胸闷肢倦,腰脊酸痛。

穴位配伍

1、配梁门、足三里治腹胀;配内关、阴陵泉治胸胁痛;配足三里、太白治呕吐。

2、配足三里、梁门,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腹胀。

3、配内关、阳陵泉,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胸胁痛。

4、配足三里、太白,有健脾和胃止呕的作用,主治呕吐。

操作方法

刺法:斜刺0.5-0.8寸,侧腹部有酸胀感,并可向腹后壁传导。因该穴所处部位深层为肝脾所在,故肝脾肿大患者,不可深刺,以防刺伤肝脾。

灸法:艾炷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穴位养生

章门穴是治疗消化不良的主要穴位之一,多用于治疗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肠炎、胃炎等疾病。用双手手指指端按压此穴位,并且做环状运动。每日2次,每次2分钟。

以上就是章门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足三里穴定位和主治


二、足三里按摩方法及技巧三、足三里按摩的好处

足三里穴定位和主治

1、足三里穴定位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足三里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2、足三里穴主治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足三里按摩方法及技巧

足三里按摩方法

首先得知道足三里穴道的作用。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可以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的作用。

正确认识足三里穴的位置。足三里在膝关节以下三寸,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的地方,用自己的手掌四指横放在膑骨下缘,下方第四横指外缘一横指处也可以正确找。

按摩的技巧

端坐凳上,四指弯曲,按放在小腿外侧,将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处正确位置,作点按活动,一按一松,连做36次。两侧交换进行。这样的动作可以重复进行,闲下来就可以做的哦 很方便,当然注意按摩需要在饭后1小时后进行为宜。

足三里按摩的好处

1、保健作用,经常的按摩足三里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同时还可以缓解疲劳,延缓衰老,同时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脑溢血等疾病,按摩足三里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2、防治肠胃病: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主消化系统。对于腹部疾病,如胃肠虚弱、功能低下、食欲不振、等灸足三里穴相当有效。但胃酸过多空腹时烧心者,不宜灸足三里,灸其邻近处阳陵泉有良效。

3、灸足三里有健步作用:能加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诸症。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脚气、末稍神经炎等均有防治作用。

4、按摩足三里可以补益肾气:对耳鸣、眩晕、腰痛、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哮喘等有效。

5、一些疑难杂症:头痛、失眠、贫血、神经衰弱、乳痛、气臌、半身不遂等均可灸足三里。

6、其它各种慢性病,如眼疾、视力减退,鼻病、耳病、过敏性疾病都可取用此穴

上迎香穴在哪,主治鼻部不适


我们身体有很多穴位,每一个穴位都能够治疗一些对应的疾病,上迎香穴是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对治疗鼻炎,鼻塞,感冒,牙疼都有很好的疗效,有这些疾病的可以多按摩上迎香穴。

一、取穴方法

位于人体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解剖: 在上唇方肌中,深部为梨状孔的边缘; 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

二、主治疾病

鼻塞,鼻出血,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3~0.5寸。

附注:

(l)手、足阳明经交会穴。(2)《外台》:不宜灸。 迎香穴,手足阳明之会。

别名:冲阳穴。

穴义:接收阳明胃经的五谷浊气并向胃经输送大肠经的清阳之气。

名解:(1)迎香。迎,迎受也。香,脾胃五谷之气也。该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经供给的气血。大肠经与胃经同为阳明经,气血物质所处的天部层次相近,迎香与胃经相邻,所处又为低位,因而胃经浊气下传本穴,故名。

(2)冲阳穴。冲,直上也。阳,阳气也。冲阳穴名意指大肠经阳气由本穴上冲并交于阳明胃经。本穴为大肠经诸穴的最高穴位,大肠经循经上行的阳气皆聚集于此,而本穴又与阳明胃经的气血物质所处层次相同,因而本穴中的阳气向上直冲交于阳明胃经,故名。

(3)手足阳明之会。理同迎香、冲阳之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大肠经上行的阳气在此交于胃经,而胃经的下行浊气则在此交于大肠经。

功能作用:交换大肠经与胃经的天部之气。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金门穴的准确位置,主治那些疾病


【金门穴的功能特性】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补阳益气,疏导水湿。

归经:足太阳经郄穴。

【金门穴位位置图】

金门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金门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按摩金门穴位的作用】

缓解治疗头痛、眩晕、腰痛、腰膝痛、小儿惊风、下肢痿痹、外踝痛等。

【金门穴的功效】

疏导水湿、补阳益气。

【金门穴的取穴方法】

金门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金门穴位配伍】

金门穴配太阳穴、合谷穴治疗头痛;金门穴配跗阳穴、委中穴、环跳穴,可麻醉止痛、提高痛阈。

【针刺金门穴的方法】

金门穴直刺0.3-0.5寸。

【艾灸金门穴的方法】

金门穴艾条灸5-10分钟;金门穴艾柱灸3-5壮。

【金门穴的解剖】

在腓骨长肌腱和小趾外展肌之间;有足底外侧动、静脉;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为足底外侧神经。

【金门穴的主治疾病】

头痛,癫痫 ,小儿惊风 ,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阳虚,阴虚,肺虚,会出现什么身体症状!


失眠惊悸吃什么药


失眠凉悸在生活当中比较常见,当失眠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神经衰弱,出现植物神经功能调节紊乱,这时候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容易引起惊悸的症状表现,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加强调理,可以通过一定的药物来治疗,比如说可以服用维生素b1,可以用安神补脑液,都有一定的调理和治疗的效果。

病因

自责心理:有些人因为一次过失后,感到内疚自责,在脑子里重演过失事件,并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妥善处理。白天由于事情多,自责懊悔情绪稍轻,到夜晚则“徘徊”在自责、懊悔的幻想与兴奋中,久久难眠。期待心理:担心睡过头误事,因而常出现早醒。比如一位“三班倒”的网站管理员,由于上大夜班(夜里12时上班),常于晚7时睡觉。他因害怕迟到睡得不踏实,常常睡上1~2个小时就被惊醒,久之便成了早醒患者。也有的人在晋升、职称评定、分房结果快要公布前,处于期待兴奋状态,难以入睡。童年创伤心理的再现:有的人由于童年时受到丧失父母、恐吓、重罚等创伤而感到害怕,出现了怕黑夜不能入睡的现象。但成年期后,由于受到某种类似儿童时期的创伤性刺激,就会使被压抑在潜意识的童年创伤性心理反应再现,重演童年时期的失眠现象。导致失眠的发病原因有很多,了解失眠的发病原因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解决失眠的难题。

自我调整

一、调整情绪:树立信心,加强自信。寻求合理、墨磐石等有效的方法战胜失眠,失眠不是一种严重疾病,1天或几天少睡几个小时没啥关系,不要将它相信的太严重,认为它对自己的人生会造成多坏的影响,很多朋友失眠几年,也没见他们的生活有多遭,有多乱。二、分析原因:分析出自己产生失眠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情绪太过于激情,还是因为心情不好,或者说工作压力过大等等,找到了原因,那么你对自己的失眠就有一个更客观全面的认识,从而不会过度的忧虑与害怕。三、自由联想:闭上眼睛,想象一个自由的放松的场景,比如说你喜欢森林,那就想象自己在森林中呼吸的新鲜的空气,你喜欢大海,就想象着自己在海边轻松的散步,迎面吹来的海风,吻过你的脸,非常的舒适等等。这样有助于你放松下来,更快的进入睡眠之中。四、不要赖床:很多朋友,躺在床上睡不着时,情愿在床上打滚,也不愿意起床,因为他们认为只要睡在床上,就算没有睡着,但也休息了。其实这是错误的,躺在床上睡不着,那么就起床做其他的事情,比如说看书,看电影等。直到自己困了时,再躺到床上去。因为如果你在床上睡不着时,没有其他的事做,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往往只过去了十分钟,你可能觉得好像过了一个小时,这样一来,你就会觉得自己这么久还没有睡着,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情绪,更加影响你的睡眠!

间使穴主治心痛,惊悸,胃痛!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