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饮食养生春季吃什么 > 导航 > 6种米的养生保健功效

头伏吃什么 6种饮食习俗

饮食养生春季吃什么。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相信关于养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养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践行的并不多。有效的四季养生是如何做的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头伏吃什么 6种饮食习俗”,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导读:头伏吃什么?夏至过后,三伏天就要来了,为了平安度夏,三伏天有很多饮食习俗,就拿头伏来说,它有相应的食物。那么头伏吃什么呢?小编推荐头伏的6种饮食习俗。

头伏吃什么?

1、饺子

在过去的农业社会,入伏的时候,刚好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吃顿白面,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饺子。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煮饺子时,粘连和破皮这两个常见问题让人头疼,究竟怎么煮才能保持形状完整呢?其实,煮饺子的过程中,水开四次,就熟了。开水下入饺子,当水第1次沸腾时,添入少许凉水,待水开后再加凉水。总共点3回水,开锅4次,饺子就煮熟了,既不会粘连,也不容易破皮。

2、馄饨

在南方部分地区,如上海等头伏要吃馄饨,其实对于南方人来说,馄饨和饺子几乎是一种食物。上海人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说法。

比起水饺,馄饨个小皮薄,煮熟后有透明感,另煮馄饨费时短,煮水饺过程则需多次加凉水,方保证熟透。另外还有一点,水饺重蘸料,馄饨重汤料,在广东地区尤其突出,鸡汤、肉骨头汤是汤底的首选。我们这边吃馄饨还常配面一起,称云吞面。

3、火腿

杭州人头伏火腿二伏鸡。中医认为,火腿有健脾开胃、生津益血的功效。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2020夏季吃为最佳。夏天人们往往食欲不振,营养不足。火腿营养丰富,食之不腻,能增进食欲,和冬瓜烧汤,既有营养,又防暑祛病。

火腿熬汤也有清补作用,还可以加点番茄之类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消除腌食致癌的顾虑。火腿还有加速伤口愈合的功效,现在还把其用于外科手术后的辅助食品。

4、汤面

入伏第一天,北方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习俗,南方如上海是吃馄饨,广州是吃汤面。面条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够的能量,而且在煮的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水,100克面条煮熟后会变成400克左右,因此能产生较强的饱腹感。

此外,面条能够刺激人的思维活动,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需要一种碳水化合物占50%的食品,面条就是人的大脑所需要的食品。硬质小麦含有B族维生素,它们对脑细胞有刺激作用。

5、鸡

南昌头伏吃鸡二伏鸭,湖南与江西比邻,头伏也是吃鸡。相对来说,江西、湖南人三伏天养生吃鸡倒是很有几分科学根据。

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须适当补充营养。在炖鸡时可适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温,可以调节人体在2020夏季内外的温差,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起去湿强身的作用。这样一来,可做到发散体内蕴寒,防止秋发寒病。

6、羊肉

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众所周知,羊肉是发汗的食物,是冬日里再好不过的美食,徐州人却迎难而上,在一年中最热的伏天吃加了红油辣椒的羊肉。伏羊节是徐州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开始,在之后的一个月里,徐州百姓集聚在各个酒店、饭庄、羊肉馆、烧烤摊,吃羊肉,喝羊肉汤,故曰吃伏羊。

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是以食为疗的大创举。医生建议,夏天吃伏羊,水液损失很大,容易使人体电解质出现紊乱,老年人、孕妇、幼儿等身体较弱的群体,均不适宜大量排汗。市民吃伏羊时,应多喝水避免排汗过量,还应多食用偏咸一点的食物以补充电解质。

头伏吃什么?以上食物适合三伏天食用,所以在头伏期间,不妨多食用这些食物。

相关阅读

南京立春吃什么 3种饮食习俗


导读:南京立春吃什么?相信现在很多南京人都不知道南京立春吃什么,更不用说外地人了!今天小编为您介绍南京立春吃什么,快来了解一下南京立春节气的饮食习俗。

南京立春吃什么?

在传统习俗中,立春可是个大日子,民间有咬春习俗: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下面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南京立春吃什么。

1、炸春卷

立春到,说到老南京最主要的年俗,就是炸春卷了,这叫咬春。立春这一天,民间有咬春的说法,过去人咬春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现在的老南京咬春一是尝美食,二是图个吉利。

《岁时广记》记载:京师富贵人家造面蚕,以肉或素做馅名曰探官蚕。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称探春蚕。后来蚕字音谐转化为卷,即现在的春卷。古时常用椿树的嫩芽为馅,元代用羊肉为馅,现今则多以猪肉、豆芽、韭菜、韭黄等为馅,也有用荠菜做馅,谐音聚财。

春卷以薄面皮包馅,用油炸制而成,皮一般用麦面,也有用鸡蛋皮、豆腐皮的,馅料分南北两派,北方多用韭菜、豆芽、肉丝等,南方多用白菜、肉丝、虾丝、海米、芹菜、豆沙、水果等。春卷色泽金黄、外皮酥脆、肉馅鲜嫩、香气诱人,除了立春,平时也会经常吃。

2、春饼

每年立春日,南京人有吃春饼的风俗,名曰咬春。吃春饼的风俗古已有之,晋代有五芋盘即春盘,就是将春饼与菜同置一盘之内。唐宋时立春吃春饼之风渐盛,皇帝并以之赐近臣百官,当时的春盘极为讲究: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民间也用以互相馈赠。

春饼发展到今天,形式因地而异。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团扇,或小如荷甲。同时要配上时令菜炒制的和菜,如韭黄等切丝炒。有的地方还讲究用酱肚丝鸡丝。吃时要用春饼将和菜包起来吃,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取吉利的意思。

吃春饼时,每人面前最好放一只干净的平碟子,将春饼置于其上,放上和菜或其他炒菜,卷好,拿着吃。在吃春饼的同时,还可以配些汤水来滋润。春饼宜配绿豆稀饭或红豆小米粥等。但若有一碗酸辣汤,或其他汤类,亦无不可。

3、萝卜

过去咬春就是买个萝卜来吃,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那么老南京咬春为什么要嚼萝卜呢?根据《明宫史饮食好尚》记载: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南京人从古到今都爱吃萝卜,气候土壤环境也很适合种萝卜,种出来的萝卜鲜嫩多汁,吃起来十分爽口。不只在立春这天,南京人爱吃萝卜是出了名的,甚至还流行南京大萝卜的说法,形容淳朴、热情、保守的南京人,可见南京人和萝卜极有渊源。

立春时,老南京餐桌上还常多些荠菜、大葱、韭黄等春天的时令蔬菜,也有咬春的意思,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

提醒,立春养生最好是吃应季蔬菜,如菠菜、芦笋、生菜都是不错的选择,巧妙搭配更能达到营养均衡的效果。

北方惊蛰吃什么 四种饮食习俗


导读:北方惊蛰吃什么?在惊蛰节气这天,北方有很多饮食习俗,如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陕西过惊蛰要吃炒豆!具体北方惊蛰吃什么?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北方惊蛰的四种饮食习俗。

北方惊蛰吃什么?

1、梨子

惊蛰吃梨是北方的民间习俗。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惊蛰吃梨也有养生意义,因为一则是人体饮食起居应顺肝气、养脾气、润肺燥;二则惊蛰后气候回暖,同时会致灰霾天气常现,人体容易外感咳嗽、口干舌燥。而梨性微寒且甘润,能生津清热、润肺止咳、消食除滞。

梨因鲜嫩多汁,含有85%的水分,酸甜适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铁、碘等微量元素等,被称为天然矿泉水,自古就被尊为百果之宗。春季空气干燥,水分较少,若能每天坚持食用一定量的梨,能生津润肺。

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别是冰糖蒸梨对咳嗽具有很好的疗效。梨虽然是佳果,但也不宜多食,过多则伤脾胃,助阴湿,所以风寒咳嗽、脘腹冷痛、脾虚便溏者以及产妇都要慎食。

2、炒豆

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大豆含植物性蛋白质,有植物肉的美称。人体如果缺少蛋白质,会出现免疫力下降、容易疲劳的症状。吃黄豆补蛋白,可避免吃肉胆固醇升高的问题。黄豆富含大豆卵磷脂,它是大脑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多吃黄豆有助预防老年痴呆(神经内科)症。此外,大豆卵磷脂中的甾醇,可增加神经机能和活力。

不宜多食炒熟的黄豆,否则容易造成不消化,脘腹胀痛。黄豆性偏寒,胃寒者和易腹泻、腹胀、脾虚者以及常出现遗精的肾亏者不宜多食。

3、醪酒

春天到来,人的全身汗毛孔也开了,西北有些地方在惊蛰节要家家户户喝醪酒、吃鸡蛋煎饼拌芥末汁,驱除身体积存的寒气。醪酒扑鸡蛋是永昌人民常用的早点,也是惊蛰节日的吃喝,据说这天早晨喝了醪酒扑鸡蛋,有清润肺胃的作用。

醪酒的制作方法简便而有独特的技巧,须得有匠人专酿,并非人人都会。它的做法:先将糯米用水淘进杂质,再浸泡温水中约十二小时,搭出上笼蒸熟,倒在未使用过的油脂肉类的净案板上,凉冷,用蒸了米的蒸锅水撒在米上,使米的适量的甜酒曲,装入瓷盆,放在约摄氏50度的热炕上,用干净棉褥盖严,过一昼夜半,揭开被褥,就可以闻到浓郁的酒香气味,说明醪酒已经酿成,连盆放到冷凉处,准备食用。

客人喝醪酒,一般一人一碗,用小炒勺煎开一碗清水,掺入约七分之一的醪酒醅,另用一碗打上一两个鸡蛋,搅匀蛋清蛋黄,倒入煎开的醪酒炒勺里,同时调入一匙白沙糖,增加甜味,以中和酒曲味。再用小勺一搅,即端上桌子。客人喝醪酒,多就吃油棒子或泡吃蒸馍饼子。

4、煎饼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

传统的煎饼,为了保证口感,原料是五谷杂粮,既不是纯粗粮,也不是纯细粮。磨面之前,大多选择带皮谷物,含有大量粗纤维,易於消化。此外,煎饼有一定硬度和韧性,可以锻炼牙齿功能,让牙齿更加坚固。

煎饼卷大葱是众人皆知的典型山东吃法,吃的时候,将又圆又薄的一大张煎饼,放上一棵洗净的大葱,沾上大酱,然后顺势一卷即可。电影《红日》中就有华野战士吃煎饼卷大葱的经典镜头。

头伏的9大传统习俗


导读:小暑后就要入伏,三伏天分为头伏、中伏和末伏,那么头伏的传统习俗,你了解吗?今天小编为你盘点头伏的传统习俗,吃饺子、种萝卜、给牛改善饮食、贴三伏贴这些有趣的习俗可不要错过!

头伏的传统习俗

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规定从夏至起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有10天),从夏至起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有的年是10天,有的年是20天),立秋起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也称终伏(有10天),总称为三伏。

头伏的传统习俗有很多,而且每个地区各有特色,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头伏的传统习俗。

1、头伏吃饺子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入伏这天吃饺子,是希望能平安度过2020夏季,祝愿祈福之意。

2、头伏萝卜二伏菜

从传统意义上讲,北方2020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储存的大白菜和大萝卜,所以种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萝卜就显得很重要。所谓的头伏萝卜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后,第一个10天称为头伏,这个季节就要种萝卜了,第二个10天称为二伏,这时就要种白菜了。

3、给牛改善饮食

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4、贴三伏贴

头伏第一天,市民排队贴伏贴。三伏贴是民间的一种老习俗,据说,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利用这一时机治疗某些寒性疾病,能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但并不是说伏贴可以包治百病,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宜贴伏贴,阴虚火旺、皮肤病、恶性肿瘤、急性咽喉炎、强过敏体质等患者就不宜采用中药贴敷疗法进行治疗。

5、六月六晒伏

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关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6、入伏吃羊肉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当地人认为此法能以热治热、发汗排毒。

7、伏日吃面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沾边儿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8、伏天吃鸡

江西、湖南人三伏天养生吃鸡。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须适当补充营养。在烧鸡时可适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温,可以调节人体在2020夏季内外温差,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起去湿强身的作用。这就是初伏吃鸡的科学道理。

9、头伏吃馄饨

上海一直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风俗,所以在毫无胃口的燥热2020夏季,来一碗加花生酱、少许酱油和醋调味的冷馄饨来拌食,冰凉惬意的同时也令人食欲大增。馄饨,古人称其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而馄饨又与混沌谐音。盘古开天,混沌初分,吃了馄饨可得聪明。

上面盘点了头伏的传统习俗,在三伏天到来时,你可不要忘了以上习俗哦!

小暑入伏民间有吃头伏面习俗


旧时,民间小暑有“食新”之俗。也就是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家往往要举行用新米饭供祀五谷神和祖先的仪式,人人要喝新酒等。城市居民一般用新米与老米同煮,并食用新上市的蔬菜。北方俚语云“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民间有头伏吃饺子的传统习俗。山东有的地方入伏的早晨只吃鸡蛋。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徐州民谣云“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民间头伏日吃面的习俗由来已久,最早在三国时期就已开始。《魏氏春秋》记载:“何晏以伏日食汤饼,以巾拭汗,面色皎然,乃知非傅粉。”此处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这则记载是说何晏和汤面后大汗,用手巾拭面后,面色洁白,从而表明其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为什么伏日吃汤面呢?《荆楚岁时记》中云:“六月伏日,并作汤饼,名为‘辟恶饼’。”吃面一方面可以增益身体,另一方面淌汗亦是排毒之法。当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等。炒面就是把新麦炒熟磨成粉,加水和红糖调食,据说吃了炒面可以祛暑气,不拉肚子。


寒露习俗吃什么 五大饮食习俗


导读:寒露习俗吃什么?寒露是深秋的节气,民间习俗多样,而和吃有关的习俗是大家都关心的,你知道寒露习俗吃什么吗?小编为您介绍寒露的五大饮食习俗。

寒露习俗吃什么?

寒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列十七,于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时节的习俗与饮食有关系,到底寒露习俗吃什么,小编为你介绍。

1、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京,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

黑芝麻熬成的芝麻糊,再加上一些冰糖,每天早晚喝一次,可以有效减少肺部的刺激感,同时还可以滋润呼吸道,消除呼吸道壁上附着的痰液,这样很快就可以润肺止咳,连呼吸都觉得非常顺畅,秋季咳嗽的人不妨试试这个妙方吧。

2、螃蟹

老南京关于寒露的习俗有吃螃蟹、收拾夏装等。也有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团脐,十月尖,眼下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等农历十月以后,最好吃的则要轮到公蟹了。

蒸食螃蟹最营养!用手捏住螃蟹两排腿根处的大盖两侧,然后用牙刷刷所有能刷到的地方。尽量刷干净再放在盛器里;再将姜末放在小酒碗内,加熬熟的酱油、白糖、味精、黄酒、麻油搅和。另取一小碗,放醋待用;最后,将螃蟹上笼,用火蒸15至20分钟,至蟹壳呈鲜红色时取出。

3、花糕

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花糕因糕与高谐音,以食糕代替登高,希望自己或亲友能平安吉祥、百事俱高。

制花糕的原料分为皮料(精粉、大油、水)、酥料(精奶、大油)、馅料(枣泥、花生仁、葡萄干、青椒、黑芝麻、熟江米粉、小磨香油、蜂蜜、桂花等),经和面、制酥、包馅后,将生坯拍成两个片中间夹上各种果仁,然后上炉烧烤,即成外形美观,色泽素雅的重阳花糕。

4、柿子

民谚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软糯的柿子等到秋天才成熟,果味甘涩、性寒,入肺、脾、胃,清热润肺。其所含的维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两倍。可以养肺护胃,清除燥火,经常食用能够补虚、止咳、利肠、除热。

空腹食柿子易患胃柿石症,所以最好饭后食用,尽量少食柿皮。同时也要控制食量,不宜同食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等食物,患有慢性胃炎者、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胃大部切除和糖尿病人不宜食用。

5、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如今的菊花酒做法一般是用甘菊花2000克、枸杞500克、当归500克、生地黄1000克,加水适量煎汁,用纱布过滤后待用。用糯米3000克,洗净后加清水适量煎至半熟沥干,与菊花汁混匀蒸熟,拌入适量酒曲,装入瓦坛中,包好发酵,直到有甜味时即成。

一般来说,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适当多食甘、淡滋润养生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头伏吃什么 6种饮食习俗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