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保健 > 春季健脾祛湿养生汤 > 导航 > 春季健脾祛湿养生汤

秋收有道 祛湿健脾多按3个宝穴

春季健脾祛湿养生汤。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古至今,关于养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或名言,养生关系着每一个的生活质量。正确有效的养生保健是如何进行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收有道 祛湿健脾多按3个宝穴”,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编者按:秋季是一个干燥的季节,也是很多疾病猖獗的时候,秋季养生大家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脾胃,多在饮食上注意自己脾胃是不够的,还要有方法才能保护自己的脾胃。

立秋后,天地阳气渐收、阴寒渐长、早晚温差大。此时,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湿,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黄帝内经》言湿气通于脾。因脾喜燥恶湿,湿邪留滞,最易困脾。为适应自然界由夏长到秋收的阴阳变化,人体之气血也随之内收。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肠胃功能加强,人们食欲随之旺盛,可以从食物中吸收更多营养滋养身体。

立秋过后终伏期间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等3大养生穴位,可让脾胃变得强壮起来。其中,丰隆穴是化湿要穴;脾俞可健脾和胃;而足三里能补中益气、通经活络。以上3大养生穴位每天按100次,也不失为一种祛湿养脾胃的好办法。

除了按摩祛湿养脾外,还可食疗

忌食生冷食物。刚入秋天气还很热,但阳气已变少,消暑水果都不宜再食用。如寒性的西瓜,老人和儿童在入秋后食用,极易使肠胃受寒而拉肚子。

多吃健脾的食物。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此外,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也可多吃。自古以来,猴头菇就被推崇为养胃山珍,能滋养肠胃,使其获得充分的能量在秋季运作而不至于受损。

编者按:脾肾不好的人,可以通过保健按摩三阴交来缓解。那么,三阴交在身体哪个位置呢?如何来按摩这个穴位呢?有什么特别的按摩手法吗?

在人的身体上,有一个很特殊的穴位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三寸处)。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人体足部有三条阳经三条阴经,原本这些经脉是平行的,各自巡行一部分区域,而三条阴经在脚踝处偏偏有了一个交叉点,就形成了三阴交。

三条阴经指的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脾统血液,肝藏血行气,肾藏精,三阴交最终归属于脾经,但是因为和另外两条经脉的特殊关系,所以经常按揉三阴交这个穴位,可健脾益血,调肝补肾。

另外还有安神、促进睡眠的效果。大家都知道男属阳女属阴,因此,除了这些作用外,三阴交还对女性有着特殊的意义。

中午11点:按揉三阴交健脾

三阴交是脾经的经穴。脾最大的功能之一是能够把人体的水湿浊毒运化出去。每天中午11点,脾经当令之时,按揉左右腿的三阴交各20分钟,能把身体里面的湿气、浊气等排出去。

皮肤之所以有湿疹、荨麻疹、过敏等疾病,很多时候都是体内的湿气、浊气在捣乱。只要按揉三阴交,把这些讨厌的调皮鬼赶出去,时间不长,皮肤就能恢复光洁细腻了。

另外,三阴交还能调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对中年女性白带过多、子宫下垂等病情的恢复也有不错的效果。

中医食疗之健脾药膳

健脾药膳

健脾药膳是选用健脾益气的中药,配合一定的食物,经烹调而成的药膳食品。此类药膳具有健脾益气、和胃调中之功效。适用于脾虚气弱之人,症见精神困倦、四肢软弱、气短懒言、头昏自汗、食欲不振、胃脘隐痛、便溏腹泻、舌质淡、苔白、脉缓无力等。

参枣米饭

这款健脾养胃粥,需要党参10克,糯米250克,白糖50克。将党参、大枣放在沙锅内,加水泡发后煎煮30分钟左右,捞出党参、大枣,药液备用。将糯米淘洗干净,放在大瓷碗中,加水适量,蒸熟后,扣在盘中,将党参、大枣摆在糯米饭上,药液加白糖,煎成浓汁后浇在枣饭上即成。可做早餐食用。此米饭具有健脾益气之功效, 适用于体虚气弱、乏力倦怠、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便溏浮肿等。

白术猪肚粥

白术30克,槟榔10克,猪肚1只,生姜少许,粳米60克。将猪肚洗净,切成小块,同白术、槟榔、生姜煎煮,取汁去药渣,入粳米同煮成粥。猪肚捞出切块或片蘸麻油、酱油佐餐。早晚各服一次。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腹部虚胀、大便溏泻不爽等,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功效。

总结:这三个穴位是健脾宝穴,每天坚持按一按,轻松保护脾胃,小编还给大家介绍了两款饮食,药食同源,这两款菜肴一样可以达到健脾祛湿的功效。

选择清淡的食物。肉食相比,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补功效更为突出。因此选择一些清淡食物,适当多吃,远远胜过补药的作用。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中医养生理论还提倡立秋后每天早晨喝粥。粥利于健脾,可助脾胃滋阴,平衡健旺的阳气。

以淡补为主。立秋之时不宜进食羊肉和狗肉等大热食物,应淡补,指补而不腻,要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一方面可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另一方面能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除了鸭肉外,兔肉、甲鱼、海参等凉性食物都非常适宜在立秋之后食用,以达到滋阴养肺、润燥止干、清心安神的效果。

另外,中医提醒人们,还可吃祛湿热的药物。如暑湿偏重,可用些祛湿热的药物。《本草纲目》称: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可见,祛湿药物最常用的莫过于香薷。

Ys630.com相关知识

祛湿健脾食疗


【导读】湿气积累麻烦多,许多人都不把它当一回事,总是忽悠着就过了,久而久之,就积了一堆病痛,这时候你就需要祛湿健脾食疗了。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注意饮食,湿气就不会缠上你,给大家推荐祛湿健脾食疗,帮助对抗湿气。

茯苓茅根煲猪瘦肉

功效:祛湿除困、清热解毒。材料:鲜土茯苓适量、白茅根80克、红枣10个、猪瘦肉400克、生姜3片。做法:各物分别洗净。土茯苓切块;茅根切段;红枣去核。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五指毛桃鸡脚煲猪脊骨

功效:益阳健脾祛湿、活络强筋健骨。材料:五指毛桃100克、鸡脚3对、猪脊骨400克、生姜3片。做法:各物分别洗净。鸡脚去甲、敲裂;猪脊骨敲裂。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五加皮生蝎子煲鸡壳

功效:驱风祛湿、舒筋健骨。材料:五加皮15克、牛大力30克(中药店有售),生蝎子45克,鸡壳1副,猪瘦内150克,生姜3片。做法:用胶袋盛装生蝎子倒入沸开水,烫约8分钟,洗净;其余各物洗净。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即可。

祛湿健脾食疗

淮杞圆肉糯米酒炖鸡

功效:祛湿驱寒、健脾安神。材料:淮山25克、杞子15克、圆肉10克(中药店有售)、糯米酒50毫升、光鸡1只(约750克)、生姜3片。做法:各药材洗净,稍浸泡;光鸡处理干净,去尾部,切块。一起与生姜放进炖盅内,加入冷开水1250毫升(5碗量),加盖隔水炖3小时便可。进饮方下盐。

身体藏有3大养胃穴多按能防癌养生


胃部是人们身体中一个重要的部位,是进行食物消化和分解的器官,对人们的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常言道:“十人九胃”,生活中不少人都或多或少患有胃部疾病,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所以说,为了更好的养生,做好胃部的保健事项是很关键的。其中,从中医的角度看,在人们的身上便隐藏了一些重要的“养胃穴”,只要经常对其进行按摩便可以起到极好的养胃及防癌的功效!

身体上的养胃穴位有哪些

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这则体现了胃部对人们的健康的重要性。

1、中脘穴

在上腹部的位置,也就是肚脐上方大约4个手指的位置,中脘穴是胃部上的募穴,经常对其进行按摩能起到极好的调理胃经元气的作用。

其中,很多人暴饮暴食之后,很容易出现胃胀等不适,而如果经常性胃胀,并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很容易对胃部机能产生不良损伤。而通过对中脘穴进行按摩则能起到消食导滞、疏肝养胃的效果。

另外,当胃部出现疼痛感觉的时候,我们便可用拇指按压在中脘穴处并用力进行按揉,同时并配合缓慢式呼吸作用,保持按摩5分钟左右能起到极好的止痛作用。

2、天枢穴

很多人在日常饮食中比较随心所欲,没有节制,经常贪恋冷饮、辛辣等食物,殊不知这些食物对胃部的刺激是相当大的,另外再加上经常在外用餐,无法保证食物的卫生性,所以说很容易导致病从口入,其中对于一些肠胃功能本身就不健康的人来说,还易出现腹泻等不适产生。

而对于腹泻很多人最常采取的措施则是吃止泻药,但是很多肠道传染性疾病在初期会有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其中的排泄物还易将人体内的致病菌以及毒素随着肠道蠕动进入到肠胃部,进而更好的排出体外,以此减少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

此时服用止泻药,无疑是减少了毒素排出体外的进程,而通过对腹部的天枢穴进行按摩则能使之得到有效解决。

脚底按摩可瘦身 中医推荐五种脚底按摩减肥法。脚不仅仅可以支撑身体,其也是人体器官组织在立体分布缩影,可通过按摩脚底的痛点来加快排除沉积在组织周围的废物与毒素,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那么,你知道如何按摩才能起到瘦身作用吗?下面小编就来详细介绍下:

双脚晃动

全身血液循环不佳,就会出现内脏功能失调和内分泌失调的现象,会出现体能毒素不能及时排除,新陈代谢速度过慢造成脂肪堆积,出现肥胖。简单的脚局部刺激便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速度。

做法:仰卧在床上或是地板上,先将双脚在空中晃动,然后像踏自行车一样让双脚旋转。持续2分钟,全省血液循环立即通畅,燃烧脂肪,且有助于改善睡眠。

摩擦双脚

将双脚合拢起来相互摩擦,使血液循环通畅,待脚步感到温暖,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加强体内排毒燃脂功效。

做法:仰卧在床上或是地板上,抬起双脚用力相互摩擦,要是双手同时进行摩擦效果更好。只要用力摩擦20次左右即可,约2分钟。此方法同时还有助于睡眠。

赤脚行走

此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使掌心得到锻炼的机会,掌心是保持按摩平衡的重要部位,行走时尽可能让掌心得到刺激,可尝试走卵石路,或是在家中准备一块带圆润突起的席垫。

做法:让五指分离运动也是赤脚行走的一大优点,为了减肥和身体健康,在家中尽可能的让双脚从鞋袜中解放出来,赤脚行走。坚持2分钟即可。

敲击脚底

每天晚上睡前用拳头敲击脚底,可消除一天的疲劳,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是内脏排毒功能增强,使体内血管的排泄功能畅通无阻,加快燃脂速度。

做法:以脚掌为中心,有节奏的进行,以稍有疼痛感为度,每只脚100次左右,运动完成约2分钟。

按摩脚趾

按摩脚趾不仅瘦身,还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

做法:可用双手抓住双脚的大趾,作圆周按摩,每天按摩数次,每次2分钟,也可用手作圆周运动来搓小趾外侧,由于记忆力是与小脑相关的,而小趾又是小脑的反射区,所以按摩小趾有助增强记忆力。按摩2分钟。

天枢穴在肚脐左右各两个拇指的位置处,此穴是胃经上的重要穴位,更是大肠经上的募穴,也是人体阴阳之气所升华的地方,因此对天枢穴进行按摩能有效的促进肠胃道的蠕动,并能汇集热气对肠胃道产生温煦作用,进而起到缓解胃胀、腹泻等不适症状产生。

3、大陵穴

在人体手腕掌横纹的中点部位隐藏了一个重要的养胃穴位——大陵穴,此穴对应着脾胃,更是心包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经常对大陵穴进行按摩能起到极好的降胃火、增强胃动力的作用,这对于脾胃机能失调、消化不良的人群产生极好的保健功效。

在对大陵穴进行按摩的时候,需要先将手臂自然张开,然后一只手握住手腕处,拇指按压在穴位处,其余四个指头自然按压,然后对穴位处反复进行按揉,以其有酸胀的感觉为宜,坚持进行按摩能有效的对胃部起到极好的调养作用,这也是防止胃癌产生的有利手段。

日常如何保胃

胃痛是一种很常见疾病,中医认为胃痛是由于胃气失调、胃络不通所致,其中和日常的饮食、受寒、劳累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1、饮食养胃

拥有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便是养胃的第一步,因而在日常饮食事项中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少吃辛辣、生冷、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对脆弱的胃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性作用。

不仅如此,一个好的饮食习惯除了注重食物摄取之外,一个良好的吃饭习惯也是很关键的。首先需要形成一个规律的一日三餐习惯,且勿要暴饮暴食,另外在吃饭的时候也要细嚼慢咽,万万不可狼吞虎咽,不然会加重胃部消化负担。

2、胃部保暖

胃部喜温恶寒,如果经常受到寒气的侵袭,很容易对胃部产生不良的损伤刺激,因此,要想更好的养胃防病,一定要重视起胃部的保暖防寒事项,尤其是对长期处于冷气空调房中的人群。

3、充足睡眠

觉补是最好的养生方式,但是这一点也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如果经常处于一个熬夜状态,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则很容易被打乱,且在睡眠阶段,人体内的脏腑器官仍然处于运作状态,且需要消耗身体内的能量,因此这则需要食物进行维持。

所以当人体处于熬夜状态时常会有饥饿的感觉,而此时若没有进食,便会促进胃部中胃酸的分泌,以此对胃部黏膜产生不良损伤。

结语:上文小编为大家介绍了,经常按摩身体3个穴位则能起到不错的养胃效果,这些好处你都了解了吗?希望大家在日常不妨学着对这3个穴位按摩,定能起到不错的养胃防癌的功效。此外要想更有效的护养胃部,日常养胃的注意事项也需重视!

本篇文章版权归三九养生堂所有,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穴位养生 多按10个养生穴长寿又防病


在我们传统的中医学里,人体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上百个穴位,这些穴位每一个都代表着不同的身体问题,那么穴位养生是如何做的呢?哪些穴位平时多按摩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强健?

人体穴位

明目醒脑穴:风池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此外,按揉风池穴和周围肌肉,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外感风寒、内外风邪引发的头痛,以及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的颈部疲劳。工作间隙,轻叩风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

养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养护心脏穴:内关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腕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畅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除了保护心脏,内关穴还是个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间,配合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穴位可养生治病 按7穴快速远离感冒

清热止痛穴:合谷

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拢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的作用,对头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由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能马上见效,均可通过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如果伴有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周围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

补肾固元穴:关元

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想要拥有白里透红的皮肤,乌黑发亮的秀发?那就一定要看看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的9大敲打经络的最潮最IN的中医排毒法,不用花钱,完全靠双手的敲打排毒养颜,是不是很神奇呢?

排毒方法

1. 肺经:让你皮肤不再干燥

从肩胛骨凹陷处连出一条直线,沿着手臂内侧,到拇指内侧端止,为人体肺经。肺主皮毛,经常敲打肺经的同时,保证每天至少1500毫升的进水量,就能使水分通过肺经运转到真皮层,使你的皮肤不再干燥!

敲打肺经时,从大臂到手腕上方,可用半空拳敲打,由于手掌面积较小,从手腕到拇指内侧,建议你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压,以使穴位足够受力。另外,清晨3点到5点是肺经运行时期,按理说此时敲打效果最好,如果你不愿打搅自己香甜的睡眠,可将敲打肺经作为晨练第一课!9款日常美食 排毒养颜首选的佳品


2. 心包经:让你吃不胖

从乳头外侧一寸的天池穴开始,到中指指尖末端,为心包经。心包经的始端在心脏外围,中医所说的心包就是心脏外面的一层薄膜,当外邪侵犯时,心包挡在心脏前面,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经常敲打心包经,除了提高心脏功能,让你的呼吸和血流更有力外,还有一定的减脂效果。晚上19点到21点是心包经运行时间,如果你在晚饭后敲打心包经,可使血液中积存的胆固醇顺畅地排出体外,加快食物脂肪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即使吃得很多,也不用担心发胖!

3. 心经:最准确的自我体检法

心经始于腋下,止于小拇指指尖,贯穿上臂内侧。中医认为,心经可透露出人体最准确的健康指标,是不可不试的健康自测法。

具体方法很简单:先将手向前伸直,15秒后,斜放下45,10秒后,再把手臂垂直举高,如果你的血液迅速下流,静脉凸显消失,说明你指标正常,不必为健康担心,如果静脉凸显消失缓慢,说明你疲劳过度,急需减压,建议你借机美美地睡一觉!

4. 大肠经:帮你排毒

大肠经从鼻翼旁的迎香穴开始,经过脖子,贯穿手臂,止于食指指尖。经常敲打大肠经,可清肠润胃,使你代谢通畅,有很强的排毒效果,使你皮肤滑润、口气清新!大肠经的作用时间是早5点到7点,建议你在早餐前敲打大肠经,以帮助身体代谢掉夜晚沉积于体内的毒素!

5. 三焦经:让你免疫力提高

三焦经起于眼角鱼尾纹的生长处丝竹空穴,止于无名指之间。三焦经是人体健康功能的总指挥,它能使各个脏腑顺利合作,步调一致,有些中医学家还将它等同于淋巴系统,可见其作用不一般。经常敲打三焦经,能提高身体免疫力,让你不再小病连连!三焦经的运行时间是21:00到23:00,建议你敲打前尽量少喝水,三焦经还主管水液运行,体内水液沉积太多,会让你次日清晨感觉眼皮肿肿的!

经络穴位

预防感冒

一、点揉风池穴

按摩手法: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的下缘,距离耳朵后部约两个手指宽的一凹陷处。两手拇指点住风池穴,用指头用力揉动数十次。

作用:能起到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热感冒。

二、揉大椎穴

按摩手法:该穴在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按住大椎穴,揉动100200次。

作用:可起到预防和治疗感冒的作用,特别适合治疗感冒后高热不退。

三、拿肩井穴

按摩手法:肩井穴在颈到肩端的中部,肌肉较丰富的地方。两手拇、食、中三指分别拿对侧的肩井穴。拇指在前,食、中指在后,提拿10次即可。

作用:能起到疏风散寒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寒感冒。六大中医养生穴位 轻松帮助你活气血

四、点揉足三里穴

按摩手法:小腿外侧上端有一个突起的骨头名叫腓骨小头,在这个骨头突起的前下方约三个手指宽处即是足三里穴。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点住同侧足三里穴,慢慢揉动数十次。再用另一只手点揉另一侧的足三里穴。

作用:足三里是强壮穴,有疏风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结语:春季也是感冒高发的季节,多多按摩以上的穴位可以让大家有效的预防感冒哦!还有一些长寿养生,保健防病的穴位大家也可以多多常按哦!

穴位按摩

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委中穴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势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还是要以补肾为本。

舒筋活络穴:阳陵泉

阳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候要端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突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位置。平时按揉阳陵泉,再配合活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周围的疼痛。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作用。八个养性穴位 女人常按好处多

全能穴:足三里

民间一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盖窝下方3寸。中医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诀,说的是,如果我们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另外,足三里对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白领和亚健康人群,每天按压足三里10分钟,能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疲劳。

滋阴养颜穴:三阴交

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作用。从经期前三天开始,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三个月,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后再揉。因为按揉三阴交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所以不适合孕妇。

安神健体穴:涌泉

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有助睡眠。神经衰弱的人,可将时间延长为半个小时。天气转暖后,可赤脚或穿袜在鹅卵石路上散步,刺激涌泉穴。

最后中医专家提醒,常按以上的穴位对于一些疾病可以起到治疗和缓解的作用,可以强健身体养生保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包治百病。需要注意的是,穴位按揉虽然简单有效,也并不是人人适合,尤其是孕产妇和体弱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随意尝试。

春季养生健脾祛湿汤


【导读】经常昏昏欲睡、手重脚重、没有食欲?这是湿气重的表现,不妨试试春季养生健脾祛湿汤,那么春季养生健脾祛湿汤有哪些呢,下面让小编为您介绍。

春季养生健脾祛湿汤

1、白菜干茶树菇扁豆薏米汤

材料:白菜干、茶树菇各30克,扁豆、薏米各20克,鸡骨架200克,蜜枣2个,姜3片。

做法:白菜干洗净后浸泡20分钟,茶树菇洗净稍浸泡,鸡骨架用开水焯两分钟,扁豆和薏米洗净,之后将所有材料一起放进炖盅或者瓦煲内煲,加入2000毫升清水,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白菜干是白菜晒干而成,具有消燥除热、通利肠胃、下气消食的作用;茶树菇具有补肾滋阴、健脾胃、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防病能力的功效;扁豆和薏米都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此汤能清肝润肺,健脾祛湿,汤味清香鲜美。

2、淮山薏仁瘦肉汤

材料:白茯苓8克,薏仁10克,扁豆10克,淮山10克,大枣10克,猪瘦肉100克。

做法:猪瘦肉切块,其他材料洗净一起放入煲内,加入400毫升清水,大火煲滚后,小火煲9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白茯苓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薏仁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的作用,扁豆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的功效。淮山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的作用。此汤具有较好的健脾祛湿作用,尤其适合过敏性体质、湿气较重的人饮用。

3、苡仁冬瓜鸭肉汤

材料:苡仁30克,芡实20克,陈皮6克,鸭肉、连皮冬瓜各250克,生姜、精盐、胡椒粉、植物油适量。

做法:将苡仁、芡实、陈皮加适量清水浸半小时备用。将鸭肉去皮去脂肪洗净,入沸水中焯去血水,切成块状,与生姜一起放入烧热的油锅中略炒,然后加入苡仁、芡实、陈皮、精盐、胡椒粉,加适量水煮汤,煮约45分钟后加入连皮冬瓜再煮15分钟即可。

功效:健脾去湿,利水消肿,理气化痰。

4、祛湿豆煲扇骨汤

材料:祛湿豆、扇骨、花生、陈皮。

做法:祛湿豆和花生洗净,用清水浸泡一小时;猪扇骨洗净,斩大块,汆水捞起;陈皮用清水泡软,刮去白瓤;将8碗水倒入瓦煲煮沸,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转文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祛湿、利肾去水。

春季养生健脾祛湿汤

5、金针滚鲩鱼片汤

材料:金针120克、鲩鱼肉片150克、鲩鱼脊骨80克、姜丝6克。

做法:金针切根部、稍浸泡;鲩鱼片用生油拌腌片刻。在锅中加清水1500毫升(约6碗量)和姜,武火滚沸后下金针和鱼骨滚约20分钟,弃鱼骨,下鱼片片刻,下盐便可。

功效:有滋阴、健脾、开胃、利湿热之功。

6、山药茨实薏米汤

材料:怀山药15克,茨实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术10克,猪排骨20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怀山药,以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猪排骨洗净血污并斩件,茨实、北芪、白术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1个半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此汤有健脾醒胃、去湿抗疲劳作用,对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7、薏苡仁冬瓜猪肉汤

材料:薏苡仁10克,扁豆10克,陈皮5克,冬瓜(连皮)500克,猪肉400克,生姜适量。

做法:猪肉洗净切块、焯去血水备用。薏苡仁、扁豆、陈皮洗净,冬瓜(连皮)洗净切块,生姜切片。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时,调入精盐即成。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

保健按摩10个养血宝穴


编者按:女人最容易贫血,贫血不仅会让人气色不佳还会影响身体健康。但是补血一定能靠药物或者食疗吗,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好方法呢?保健按摩指南有什么养血穴位呢?

1、血海穴

俗话说补血找血海,补气找气海。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还有引血归经,治疗血症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并促生新血。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经伴有呕吐,按摩此穴同时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每天上午9-11点拍打(每次10秒,连续3-5次)或按摩(轻柔每侧3分钟)血海穴,晚上21-23点再艾灸此穴,对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及因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有效。

2、下关穴

下关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胆经和胃经交会穴。

功效:通经利窍、舒经活血、促进新陈代谢。按摩此穴对肾虚缺血或胃火导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时改善肾血虚状况;促进阴阳平衡,祛除胃火。

肾虚缺血导致的牙痛:隐隐作痛、时痛时不痛、日久不愈,伴有牙龈萎缩、牙浮齿动、腰膝酸软。(按摩时配合颊车穴、肾腧。)

胃火导致的牙痛:牙痛剧烈、牙龈红肿、腮部肿起、口渴口臭、咀嚼困难。(按摩时配合颊车穴、支沟、胃腧。)

3、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交汇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三阴交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

每天上午11点,按揉左右小腿内侧的此养生穴位各20分钟,可排体内湿气、浊气、毒素,对湿疹、荨麻疹、皮炎等有疗效。

常按三阴交穴,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特别对血压偏低的人补血效果显著。

编者按:耳朵的重要性,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但是,耳朵也是需要经常保养的,你知道有哪些按摩手法吗?一起来看下吧。

一、提拉耳垂法 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此法可并治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二、手摩耳轮法 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病症。

三、提拉耳尖法 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廊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此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抗过敏、养肾等功效,可防治高血压、失眠咽喉炎和皮肤病。

四、搓弹双耳法 两手分别轻捏双耳的耳垂,再搓摩至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弹回。每天二三次,每次20下。此法可促进耳朵的血液循环,健肾壮腰。

五、双手拉耳法 左手过头顶向上牵拉右侧耳朵数十次,然后右手牵拉左耳数十次。这一锻炼还可促进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减轻喉咙疼痛,治慢性咽炎。

以上五法,可根据各人所需选择,或单项或几项配合进行,只要能持之以恒,一定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6种最常见补血的食物

补血食物1:黑豆

中国古时向来认为吃豆有益,多数书上会介绍黑豆可以让人头发变黑,其实黑豆也可以生血。黑豆的吃法随各人喜好,如果是在产后,建议用黑豆煮乌骨鸡。

补血食物2:胡萝卜

含有很高的维生素B、C,同时又含有一种特别的营养素-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对补血极有益。

补血食物3:面筋

这是种民间食品。一般的素食馆、卤味摊都有供应,面筋的铁质含量相当丰富。而补血必须先补铁。

补血食物4:金针菜

金针菜含铁数量最大,比大家熟悉的菠菜高了20倍,铁质含量丰富,同时金针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1、C、蛋白质、脂肪及秋水仙醉碱等营养素。

补血食物5:龙眼肉

龙眼肉就是桂圆肉,任何一家超市都有售。龙眼肉除了含丰富的铁质外还含有维生素A、B和葡萄糖、蔗糖等。补血的同时还能治疗健忘、心悸、神经衰弱和失眠症。龙眼汤、龙眼胶、龙眼酒之类也是很好的补血食物。

补血食物6:萝卜干

萝卜干本来就是有益的蔬菜,它所含的维生素B极为丰富,铁质含量很高。所以它是最不起眼最便宜但却是最好的养生食物,它的铁质含量除了金针菜之外超过一切食物。

结语:贫血不可怕,可怕的是女人不知道保养自己。想要让自己的身体健康,气色红润,平时就多按摩这些穴位吧!

4、天枢穴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

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养生穴位,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补血又排毒。5、关元穴

足三里、关元、气海是人体三大强壮要穴。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统治足三阴经及小肠、任脉疾病。

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每次8轮,补血、消除小楠肚。

6、章门穴

章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厥阴、带脉会合之处。

功能:疏肝健脾;调节五脏气血,使五脏之间相互协调。

脾脏不好的人按摩此穴有疼痛感。艾灸章门及期门、足三里、内关,可协调五脏、调节肝脏和胃部的气血。

7、足三里穴

刺激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之穴),补益气血,培补元气,滋养脑髓。是保证肝血充足的首选。

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耳鸣、神经衰弱及胃动力不足的人、胃气虚的人、因用眼过度或失眠熬夜而伤肝的人经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按摩或艾灸足三里,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宜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胃酸过多、空腹烧心的人不宜灸足三里,可选阳陵泉穴有良效。

8、髀关穴

髀关穴(足阳明胃经之穴)是胃经中脾土微粒沉降之处,是小腹之阴与股前之阳交汇之处,是调节下肢胃经之总穴。

此穴用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而用针。

多按此穴,健脾除湿,固化脾土。理气和胃,治疗胃痛。另外多按此养生穴位,对风湿、关节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减肥有良效。

9、期门穴

期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太阴、厥阴、阴维诸经之会处。

功效: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常按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10、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统血、止血。

鼻子出血、月经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

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祛湿又健脾食谱杂粮肉夹馍


不要以为远离夏季,身体就没有湿气了,身体定时要排湿,才能远离皮肤病的,祛湿吃薏米最佳首选,今天做了杂粮肉夹馍,配上炒好的鸡肉,杂粮面馍馍,就成了一份营养又营养的早餐了。

【祛湿又健脾食谱杂粮肉夹馍】

主料:红豆半杯、薏米半杯、

辅料:油适量、盐适量、面粉500克、酵母3克、

步骤:

杂粮肉夹馍的做法步骤1.薏米和红豆洗干净,用水泡一晚上

杂粮肉夹馍的做法步骤2.将泡好的薏米 红豆放入醇浆机里

杂粮肉夹馍的做法步骤3.设置好后,打成糊糊

杂粮肉夹馍的做法步骤4.将红豆薏米糊糊倒出来稍微放凉,加入面粉、盐、酵母粉,和成面团发酵好

祛湿又健脾食谱杂粮肉夹馍

杂粮肉夹馍的做法步骤5.将发酵好的面团排气

杂粮肉夹馍的做法步骤6.分成小剂子

杂粮肉夹馍的做法步骤7.将小剂子团圆

杂粮肉夹馍的做法步骤8.稍微压扁

祛湿又健脾食谱杂粮肉夹馍

杂粮肉夹馍的做法步骤9.电饼铛刷油,将饼放进去,盖上盖子,煎熟

杂粮肉夹馍的做法步骤10.鸡胸肉炒好

杂粮肉夹馍的做法步骤11.将煎好的饼从中间割开,将炒好的肉夹进去即可

祛湿又健脾食谱杂粮肉夹馍

薏米的食用效果

1.防癌抗癌

其所含的硒元素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繁殖,可用于霄癌、子宫颈癌的辅助治疗。健康人常吃薏米,能使身体轻捷,减少肿瘤发病概率。尤以脾虚湿盛的消化道肿瘤及痰热挟湿的肺癌更为适宜 .在日本,薏米被看成典型的抗癌食品,还能减轻肿瘤患者放化疗的毒副作用。

2.清热去湿,健脾胃

祛湿又健脾食谱杂粮肉夹馍

天气燥热或胸中烦闷时,薏米能清除燥热,使身体舒畅。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作用,而且特别容易消化吸收,是很好的食疗食物,适合脾胃虚弱者食用。

3.美白肌肤

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色斑,改善肤色,并对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赘疣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促进新陈代谢

可以起到减轻胃肠负担的作用,可作为病中或病后体弱患者的滋补食品,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较好效果。

5.增强免疫力和抗炎

薏苡仁油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

6.降血糖

可起到扩张血管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尤其是对高血压、高血糖有特殊功效。7.镇痛解热

具有镇静、镇痛及解热作用。对风湿痹痛患者有良效。

春季吃扁豆可健脾祛湿


春季的到来也意味着天气渐渐步入高潮阶段,潮湿,出水等都让人烦恼不已。在这种天气里,通过用健脾、祛湿功效的汤、粥来调节,除了土茯苓、赤小豆这类中医药效比较强的食物外,还可通过吃绿色蔬菜来祛湿,比如扁豆的健脾化湿功效也特别明显。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6款扁豆祛湿食疗方。

扁豆健脾化湿 需煮熟防中毒

扁豆被称为豆中之王,扁豆又叫娥眉豆、茶豆、南扁豆、藤豆。中医认为,扁豆味甘入脾胃经,主治脾虚有湿、体倦乏力、少食便溏、水肿。中医书籍提到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窜,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扁豆是一味补脾而不滋腻,除湿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湿良药。

扁豆的营养成分相当丰富,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多种维生素及食物纤维等,扁豆角的B族维生素含量特别丰富。需要注意的是,扁豆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因为扁豆中的红细胞凝集素、皂素等天然毒素比较耐热,只有将其加热到100℃并持续一段时间后,才能破坏。因此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外,都要注意扁豆必须炒熟才食。

扁豆衣为扁豆的种皮,性味功用与扁豆类似,唯效力逊于扁豆,但毫无壅滞之弊,用于脾虚泄泻、浮肿、清热除湿等。土对应脾,暴食伤脾,如有腹胀、腹泻、倦怠、气短、韧带和肌肉松弛、身体水肿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脾了。下面介绍扁豆6道健脾祛湿食谱。

食疗之一:扁豆瘦肉汤

食材:扁豆100克,陈皮1/4个、猪瘦肉400克,食盐、生姜适量。

做法:

1.把猪肉切块洗净,陈皮去瓢,生姜切片;

2.把1中的食材一同放进煲内,加入清水,先用大火煲沸后,改为小火煲1~1.5小时,加入适量食盐便可。

本汤可清热祛湿、解脾虚湿困。

食疗之二:扁豆焖面

食材:扁豆250克,面条250克,肉片75克,葱花、姜丝各适量,蒜粒1小勺,酱油2大勺,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1、扁豆两头去筋,掰两节;面条切成约10厘米长的段。

2、烧热3勺油,爆香葱花、姜丝后放入肉片,炒至肉片发白倒入酱油,酱油汁沸腾后放入扁豆,翻炒至扁豆呈翠绿色,加水(略低于扁)。

3、开锅后,把面条抖散,均匀、松散地码在扁豆上,盖上锅盖,调小火焖几分钟,打开锅盖从锅边看一下扁豆的熟烂程度和汤汁的多少。当汤汁剩少许,扁豆熟软时关火,放盐、味精、蒜粒,用筷子拌匀。

食疗之三:扁豆糕

食材:扁豆500克,绵白糖375克,豆沙馅200克,食用红色素少许。

做法:

1、将扁豆洗净,用沸水浸泡10分钟,待皮软后去掉皮,放入大碗内,加满清水,滴上几滴碱水,入笼蒸至酥烂,取出冷却,带水用网筛擦成泥,包进白布压干水分,扁豆即成粉泥,可放进冰箱冷藏约30分钟。

2、取一半绵白糖用食用色素染红。

3、扁豆泥两面用布夹住,按成33厘米长、20厘米宽的长薄片,平放在案板上,去掉白布,用刀对切成两块,一块铺上豆沙,要铺得均匀,再将另一块扁豆泥盖上,然后在上面铺上红色糖,最后铺上白糖揿平,即形成五层,吃时切成菱形块即可。扁豆糕制作要领扁豆沙、豆沙馅铺时要均匀,切块时要大小一致。

食疗之四:干煸扁豆

食材:肉末150克,扁豆400克;干辣椒4个,老抽1大勺,榨菜末、花椒、蒜粒、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1、扁豆两头撕去老筋,掰成两节,洗净,控干。

2、烧热250克油,放入扁豆,炸到扁豆表皮起皱时,用笊篱捞出控净油。

3、另取锅烧热,用1大勺油爆香干辣椒、花椒、榨菜、蒜粒,倒入老抽、扁豆翻炒,扁豆熟透时关火,放盐和味精,炒匀。

食疗之五:酱爆鸡蛋扁豆

食材:扁豆、鸡蛋、姜、蒜,喜欢的酱(这里用的是红油豆瓣酱)、盐。

做法:

1、扁豆洗净择去老筋,斜切成段;姜、蒜切小片;

2、鸡蛋打散,里面滴入几滴料酒和几滴清水;

3、锅入少许油,将鸡蛋炒至基本凝固后关火,然后用铲子铲成小块;

4、另起锅入油,爆香姜蒜,倒入扁豆,翻炒至颜色略微变深,然后调入适量酱料翻炒,继续翻炒至扁豆基本熟透,中途可加少许水;

5、扁豆炒熟后倒入炒好的鸡蛋,翻炒均匀即可。根据个人口味酌情加盐,基本不用再加了。

如何祛湿好 推荐健脾利湿的食谱


体内湿气重,要注意祛湿排毒,以免诱发疾病的发生,而且也会导致身体不适。体内湿气要如何去除?可以通过一些食疗的方法来调理,效果很明显,来看看这些小编推荐的具有健脾利湿的食疗方法,可以调理体质,还可以健脾胃。

1、白菜干茶树菇扁豆薏米汤

材料:白菜干、茶树菇各30克,扁豆、薏米各20克,鸡骨架200克,蜜枣2个,姜3片。

做法:白菜干洗净后浸泡20分钟,茶树菇洗净稍浸泡,鸡骨架用开水焯两分钟,扁豆和薏米洗净,之后将所有材料一起放进炖盅或者瓦煲内煲,加入2000毫升清水,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白菜干是白菜晒干而成,具有消燥除热、通利肠胃、下气消食的作用;茶树菇具有补肾滋阴、健脾胃、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防病能力的功效;扁豆和薏米可以一起吃,具有健脾胃的作用,对于去湿气健脾胃有好处,可以有清热解毒润肺的作用,是不错的养生保健的食谱,可以起到健脾利湿的功效。

2、淮山薏仁瘦肉汤

材料:白茯苓8克,薏仁10克,扁豆10克,淮山10克,大枣10克,猪瘦肉100克。

做法:猪瘦肉切块,其他材料洗净一起放入煲内,加入400毫升清水,大火煲滚后,小火煲9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白茯苓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薏仁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的作用,扁豆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的功效。淮山药可以有健脾胃的作用,还能生津润肺,和薏米瘦肉一起煲汤,具有健脾胃去湿气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体质,是不错的健脾胃养生的食谱类型,而且也可以提高体质。

健脾利湿的一些食疗方法,上面都介绍了相关的内容,其实这些食谱可以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还可以提高体质,如果你体内湿气重,经常出感觉乏力,肠胃不适等等的情况,这些食疗方法不妨试试,效果不错,还可以有增强免疫的作用。

秋收有道 祛湿健脾多按3个宝穴的延伸阅读